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六個方法【精品多篇】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六個方法【精品多篇】

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的錯誤教育方法: 篇一

1、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要什麼給什麼。從來不會拒絕孩子的要求,長大後會變得自私且不懂得體諒父母的勞動成果。

2、孩子從小時候起要用多少零用錢都照給不誤,不要讓自己幹活掙錢,也別叫他節省,何如讓他和父母當年一樣受苦受累呢?長大後會變成啃老一族,不思進取。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這是絕大部分家長的通病,當家長經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爲自己無能,從而喪失自信,走向自卑。

4、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內疚,這個時候父母再責罵他,會讓又愧疚變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暫時隱忍不發作卻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隨時可能爆發。

5、從不批評孩子避免對孩子說他犯了錯誤,怕孩子會感到內疚。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來出去偷東西,或者因爲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時候,會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對,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6、不信任孩子。不認爲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爲孩子其實可以做到,徹底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培養孩子成“才”,應該先讓孩子先“成人”,否則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只會越來越多。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篇二

不要採取過激的方法

有的家長認爲,“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皁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裏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裏,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麼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裏,便有模有樣學着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重視情緒的作用

不同性質的情緒對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積極的情緒使人生活愉快,充滿信心,心情舒暢;消極的情緒使人生活壓抑,缺乏信心,心情沮喪。同樣,不同性質的情緒對家長的心理和行爲也有不同的影響。積極的情緒能激發家長以充滿愛的方式,主動了解孩子,關切孩子的成長,並以民主、科學的方式教育和培養孩子,從而使親子關係密切協調,家庭氣氛和睦溫馨。家長要重視自身的情緒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養和保持積極的情緒,克服和消除消極的情緒。

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着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爲孩子的一項技能。

嘮叨不如讓孩子來回答

對一件事情,有時家長會對孩子囑咐好幾遍,特別是做媽媽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嘮叨。對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所不願聽的、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嘮叨。他們越不願聽,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嘮叨起來,這就成了惡性循環。當父母的常常感到傷心與憂慮:“嘮叨還不是爲了孩子們好?”“不給他們講,怎麼能懂事啊!”好像只有無休止地向孩子們陳述一個又一個道理,纔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嘮叨的時候,不妨試用一個新辦法:把嘮叨變成提問題。當你發現一個什麼問題,把自己要說的內容,變成提一個問題,讓孩子說說,也許孩子要比家長說得又好又生動。提問題時,不要擺家長架子,態度要誠懇、熱情,要認真地傾聽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說得不完全對時,你也不要急於嘮叨,可以再問,即使說錯了,也不必由你公佈權威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問題暗示他的錯誤所在,讓孩子再思考。

武力懲罰不如鼓勵

當內心的怒氣終於衝破了忍耐的底線,從語言的批評升級到肢體的批評,武力懲罰出現了!武力懲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使雙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繼續下去的學習中途擱淺;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敗塗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繼而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那可真是兩敗俱傷。

所以,媽媽想要武力懲罰時不如換成鼓勵,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評。孩子需要在比較和實實在在的誇獎中發現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點成績,他會有信心糾正自己的錯誤;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一個錯誤採取粗暴的方式,他很可能變本加厲更加叛逆。幼兒脆弱的內心其實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給孩子自信,也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的藝術在於正強化,而非負強化。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或全盤否定,不如將孩子的點滴成績和好的苗頭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掛在嘴邊,強化其好的一面,給予必要的指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提升自信。

避開特長教育三大誤區

1、一廂情願

進特長班學習,對於許多孩子來說都不是心甘情願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家長一手包辦,不少孩子對究竟該學什麼好、自己是否適合進行特長教育等問題都心中無數,報名參加特長班的學習完全是家長的一廂情願。如此,若孩子對所學的內容缺乏學習興趣,這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倒會阻礙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發展。

2、貪多求全

一些家長盲目認爲多學總比少學好,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讓孩子學美術,過兩天又讓孩子改學書法。不堪重負的孩子,平時忙雙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外,還要忙寫字彈琴或繪畫,難怪有些孩子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放學後,我寧願被老師留下來也不願立即回家!

3、方法不當

特長教育對孩子來說,的確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好耍是他們的天性,同時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今天喜歡的東西,明天也許就不再喜歡了。因此,家長要注意因勢利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卻沒有做到這一點,當孩子對學習生厭時,家長不是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而是採取強迫壓制的辦法逼着孩子去學,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正好應驗了那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

給孩子留面子 篇三

父母不要當着別人的面打孩子或訓斥孩子,不要當着別人的面嘮叨孩子曾經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使孩子感到難堪

家長教育的方法 篇四

第一種:多商量 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第二種:多引導少訓斥

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第三種:多交朋友 少窺探“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此外,家長教育孩子時,還須重視反面教育

大多數家長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實際上,讓孩子只接近“赤”,而不接觸“墨”是不可能的。家長最多隻能營造一個“赤”的家庭小環境,但孩子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難免不接觸反面現象。

因此,只注重正面教育,忽視反面教育,顯然難以使孩子適應複雜的社會另一半。家長應該像重視正面教育一樣重視反面教育。具體講反面教育有何作用呢?

1、通過反面教育,孩子會知道做事情很少是一帆風順的,人們正當的合理的要求也不是總能實現的。這能使孩子認識到社會的複雜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現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這往往能使孩子產生同情心和責任感。

3、反面現象能使孩子看到不該發生事情發生了,從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和憤怒和同時產生一種克服反面現象的心理需要。

4、如果始終生活在單純的環境裏,孩子就很難“長大”。這樣的孩子將來肯定是脆弱的,而且也很難提高辨別能力。讓孩子知道社會還有反面現象以及體驗一些逆境的滋味,對加速孩子的社會化進程大有好處。

做孩子的朋友 篇五

積極參與孩子的業餘愛好活動,給孩子買些他們喜歡的書,安排他們去夏令營或參加俱樂部等,儘量使孩子的生活有意義和豐富多彩。

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篇六

成就感,或者說成敗體驗,是影響學生自尊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那麼,他的自尊將會提高;相反,如果經常體驗失敗,那麼,他的自尊將會降低。作爲學生,這種成敗體驗主要來源於學習成績。但是,對於每個學生來說,並不都是學習成績好、考試分數高,就一定體驗到成功。是體驗到成功,還是體驗到失敗,還取決於學生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因此,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只要平時上課用心聽講,學習認真、努力,考試正常發揮,無論最後考試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進步了,就都應該感到滿意。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篇七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係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裏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爲,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爲,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爲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爲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爲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爲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爲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懲罰方式

1、事先把合理的懲罰後果告訴孩子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爲給予一定的處罰,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爲和後果的關係,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麼是責任——承擔這個後果就是他的責任。著名教育專家蒙謹認爲,如果父母決定使用這種處罰方式,那麼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釋清楚後果將是什麼,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警告。

然而,有時我們對孩子的行爲並不能先知先覺,那該怎麼辦呢?合理的反應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爲,父母就必須針對這個行爲想出一個適度的處罰結果,然後馬上執行,決不能緩行。

2、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歡的一些特別待遇呢?比如看哪一個動畫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上9點上牀睡覺而不是8點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爲,你也可以剝奪這個特權。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

對於那些6歲以下的孩子,使用這種處罰方式僅限於1天,而不是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1天的處罰是讓孩子每天都約束自己,知道該如何選擇,是選擇和同伴打架呢,還是選擇和睦相處。處罰時間不宜過長的另一個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幾天過後就心慈手軟了,這就會危害到處罰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過三

如果想讓孩子事先認識到一個重大的必須承擔的後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歡的玩具,失去他的最愛,那麼“事不過三”處罰方式的效果就會更好。每次孩子調皮搗蛋了,不必說教,只要告訴他:“我們都不該打人。這是第一次!”,然後明確警告孩子重大的後果是什麼。當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時候,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後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4、對於好的行爲有所獎勵

有的父母把獎勵方法和畫3個笑臉的方法結合起來了:他們先把一些獎勵品放在盒子裏,如果一天下來三個笑臉全都被畫了叉,就拿走一個獎勵品。目的是讓孩子有一種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爲使所有獎勵品都完整無缺。總而言之,無論父母選擇哪種獎勵方法,都必須確保獎勵的物品適宜孩子的年齡,而且能夠足夠吸引孩子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爲。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給孩子獎品的時候,不要忘記表揚他的好的行爲。

5、對於不好的'行爲開罰單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爲會有獎勵的含義,那麼他也就會懂得自己要爲不好的行爲支付罰金。通常5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錢的獎懲方法了。著名教育專家蒙謹認爲,孩子們非常渴望能夠用自己的錢去買玩具,所以這種方法也很有效果。

6、追加一些家務活

有的孩子會爲了躲避他不喜歡的家務活,就選擇服從於父母的規矩,表現得很合作。6歲的小青就屬於這一類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爲,他的媽媽就會要求他:“過來,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讓他負責拿簸箕,一起掃地。

當然,給孩子加的家務活要與他造成的後果相聯繫比較好,別讓孩子認爲家務本身是一種懲罰。也可以讓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沒有做過的家務,當作對他不良行爲的一種懲罰。

7、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換到其他事情上

有時候,父母把孩子帶走,離開當時的處境,反而能夠使他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一旦孩子犯錯,有些父母就喜歡針對問題喋喋不休地說教。與其這樣,還不如帶他出去走走,換個環境。走一段時間過後,再告訴他:“我很愛你,但是我決不允許你打人。”

父母教育孩子的建議 篇八

1、教育子女“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務,也是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爲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爲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教育子女“學會求知”

學會求知的方法途徑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強迫子女“死記硬背”知識,而是重在理解,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3、教育子女“學會勞動”

應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子女從國小會勞動,將終生受益。勤勞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礎,懶惰是萬惡之源。因此,安排子女從小參加勞動,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課。四、教育子女“學會自立”

4、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父母僅告訴孩子上學很重要是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說明學習並不因長級或是得一文憑而終止。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5、開誠佈公地交流

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麼,得到這些的確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麼內容,並且留了什麼作業。

6、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

幫孩子建立學習計劃,並把所有的作業都標在日曆上,這樣,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瞭越有助於孩子對詞彙的學習,詞彙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拓展 篇九

淺談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上,每個做家長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管教方法,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聰明、健康的人,長大成爲一名有用的人才。然而,有些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讀書成績不好或某種過錯,當着親朋好友或其他同學的面數落孩子“聰明面孔笨肚腸竹或譏諷、斥責孩子,以爲這樣也是在教育孩子。其實,這種教育方法是不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教育規律的,反而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難以抹去的痕跡,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甚至發生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也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類特有的思維活動,是向上的內在動力。孩子的自尊心是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有了自尊心,就會充滿信心、積極向卜;相反,喪失了自尊心,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和勇氣。處於童年時期的孩子就已開始有了強調自己尊嚴的願望,愛要面子,希望自己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重。如果我們做父母的不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經常在外人面前批評或諷刺孩子,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和偏執心理。孩子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缺乏良好的心理感受和積極進取的態度。有的孩子則表現爲固執己見,總覺得別人是故意挑自己的刺,用消極或敵對的眼光看周圍的人和事,缺乏安全感。自尊心較強的孩子;因自尊心受損而變得內向寡言,行爲孤僻,害怕遭到別人拒絕而不願意主動接觸同伴,對父母、對他人不信任,嚴重的會出現攻擊性行爲,將自己對父母做法的不滿情緒發泄到別人身上,以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因此,我們做父母的在批評孩子時要給孩子留面子,愛護和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儘量避免採用挖苦、命令、責罵等損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方式,而要以關懷、說服、表揚和鼓勵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平時生括中,父母要和孩子做象徵“平等”的活動,讓孩子心中感受到,在大人心目中完全有他的位置,深感家長愛他,又尊重他,信任他。讓孩子沐浴在尊、信、愛的環境中,消除自卑,確立自信、自尊,享受幸福的童年,開創輝煌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