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大班幼兒行爲觀察記錄【通用多篇】

幼兒園大班幼兒行爲觀察記錄【通用多篇】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 篇一

觀察分析:

開學有一段時間,我一踏進教室就有幼兒向我告狀,說東西不見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幫幼兒整理書包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小明的口袋裏有許多東西。仔細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丟失的東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裏,他是個乖巧、懂事又內向的孩子。這件事發生在他的身上,我覺得很驚訝。拿別人的東西屬於一種偏差行爲,如果不經教育,很可能影響到幼兒日後的發展。

爲了更客觀地分析小明的行爲,我首先對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跟蹤觀察。觀察發現,小明“拿”的東西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小朋友帶到幼兒園的玩具;另一類是幼兒園裏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特點——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這些東西都可以捏在手心裏或放在口袋裏。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較特別的,小明沒有玩夠或者沒有機會玩的。小明拿東西的時間通常是在自由活動以及活動與活動轉換的時候,因爲這些時候幼兒都分散在教室、臥室、盥洗室等各個地方,教師的注意力相對也比較分散。

結合對小明行爲的觀察及年齡特點的分析,我認爲:小明的行爲屬於一種偏差行爲。所謂偏差行爲,就是指在一定的社會中社會成員不同程度地偏離或違反了既有的社會規範的行爲,也被稱爲越軌行爲、離軌行爲或差異行爲等。其次,四五歲的幼兒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現實,對於他人和自我的區別也不是非常明確。小明對那些小東西很感興趣,所以就拿走了。綜合起來,導致小明偏差行爲的原因可能有:小明對“所有權”概念理解模糊,對集體交往時的規則不太明確,自制力較弱。

採取措施:

由於這一行爲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在應對策略上,我堅持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原則,以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爲目的。在操作上,注重從細節出發,不過分關注他,儘可能以集體的形式解決個體的問題。

於是,我想出了整理口袋的集體遊戲。

爲了保護小明的自尊心,儘可能地把不良反應減到最低,每個星期五,我都要幼兒玩“玩具回家了”的遊戲,用遊戲代替調查幫小朋友找到丟失的東西。要小朋友們回家前都要整理書包。

我用一個廢紙箱,讓幼兒在整理書包的時候把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出來放進箱子裏。等幼兒整理完書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紙箱,是幼兒園裏的東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東西就還給主人,沒有用的廢棄物則扔進垃圾桶。

教師策略與指導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明改掉了拿玩具的毛病,班級裏再也沒有小朋友說東西不見的情況了,每個小朋友都能在放學回家自覺地把小夥伴的東西還回去,班級裏的物品也會被小朋友乖乖的放回原位。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 篇二

觀察時間:

20xx年x月x日

材料投放:

可樂瓶製成的各種動物

觀察記錄:

爲了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我悄悄將材料放入了活動區。早餐過後,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貝貝和天天一同來到小貓、小狗、小兔前,拿起來看了看,貝貝把小貓、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籃裏東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後,將小狗轉了一圈,突然發現旁邊有食物,他拿起一個蘿蔔就往小狗嘴裏放,嘴裏自言自語的說:“我給你吃東西。”接着又從籃裏順手拿起一塊骨頭,放入小狗嘴裏。當他拿起第三個食物蘿蔔時,他停下了手看了看,開始翻食物的籃子一邊翻一邊說:“蘿蔔 、骨頭、小魚。”於是他換了一塊骨頭放入小狗的嘴裏。玩了一會,他又拿起小貓來喂,這時他發現了勺子,他試着拿勺子喂小魚。貝貝在活動區裏轉了一圈後,見天天在喂小貓,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餵食,覺得挺好玩也抱起一隻小貓來喂。他找了找沒見有勺子,就一把搶過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師,他搶我的勺子。”我馬上走過去,只聽貝貝嘟喃着“我沒有勺子喂小貓了。”我忙對他說:“那我們來找找還有什麼工具可以用來喂小貓?”貝貝看了看籃子,搖了搖頭“沒有了”我拿起一個鑷子說:“試試看,鑷子行不行?”貝貝拿着鑷子慢慢地夾起了一條魚,放入了小貓的嘴裏。“老師,我喂小貓吃魚了。”貝貝高興的叫了起來。天天看到後,也跟着換了鑷子夾魚。

分析:

區域活動

內容、材料豐富,有利於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並適於幼兒個別溝通的優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使教師能在幼兒自主遊戲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觀察幼兒,及時滿足個體的不同需要。

貝貝對遊戲材料進行無意識地罷弄,較長時間東看看,西瞧瞧,我認爲作爲教師應不急於引導,而給予他們充分探索的時間,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材料,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

大班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爲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進行。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 篇三

觀察記錄:

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緒,就待老師發號施令了。爲增加孩子們對區域活動的興趣,我會定期在區角添加一些活動材料,在每次活動前都會向孩子介紹新材料。這次區域活動我沒有給孩子們分配區域,而是讓他們自由選擇區域開展活動。基本上每次區域活動都是給孩子們分配好區域內容,時間久了會讓活動很死板,顯得侷限性。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動模式,我難免會對活動有很大的擔憂和顧忌。我們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躍,這樣把它們放散開去,會不會亂成一團,以至一發不可收拾?沒有指定性,會不會有爭搶玩具的現象?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我的腦海裏呈現。當然,在活動前對孩子們的活動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活動開始了,孩子紛紛選擇區域、材料、同伴遊戲了。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小朋友來問我:“老師,___玩具可以玩嗎?”“可以,區域裏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護好這些玩具,玩完了要整理好。”胡梓瑩、劉欣悅、幾個人在位子上認真的玩編織,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玩得還不怎麼熟練,於是我稍稍進行指導。之後我再去觀察發現她們根據範例及我的指導已經編織的很完美了。孩子的仿編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郭虹伶、李薇薇、李翀宇幾個在閱讀角安靜的玩着辦家家,他們扮演着爸爸媽媽和寶寶,在講故事給布娃娃聽。看着她們的一舉一動,我是既佩服又好笑。她們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學着大人的行爲舉止,學的有模有樣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見她們平時關注大人的行爲舉止,大班的孩子有着很強的模仿慾望。有的孩子這個玩了會整理好又換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請其他的孩子進入自己的區域遊戲,有的孩子在觀看他人遊戲。

觀察反思:

活動開展的很順利,我之前的多種顧忌全然消失,沒有亂哄哄的現象。意想不到的是,這樣開放式的活動反而使活動更有生氣,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區域、選擇材料、選擇夥伴,反而顯得井然有序了。發現孩子們有着自己的人際交往,行爲模式,遊戲方法,而作爲老師的我則在旁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給予幫助。在我的關注指導下,孩子玩的很投入很開心,但願時間在那一刻多停留會。形式多樣的區域活動有助於孩子游戲的興趣,在活動上有深層次的突破,在以後的活動中我也將會嘗試新的活動形式,讓活動變得更有意義。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篇四

觀察老師:

李玉俊

觀察班級:

大二班(白雲班)

觀察對象:

張xx

性別:

觀察時間:

20XX年4月22日

觀察地點:

活動室

觀察背景: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非常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麼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錶現自己。爲此,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讚和表揚,是每個老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佈,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爲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對孩子今後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今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範畫及製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後,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三組時(紫涵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裏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裏。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着,都忙着爲自己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三組的書展告訴我:“老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爲什麼?”“紫涵自己都拿着,不給我們用,”三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紫涵時,她竟然認真的。說: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面對紫涵的行爲,我先是採用了說服教育,講道理:讓她瞭解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佔,要想着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裝飾眼睛、頭髮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己拿起來的話,你怎麼用啊?接着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紫涵好像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料小刀),從手裏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後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裏,並且說:“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起用吧!”看着孩子們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家長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爲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爲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爲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爲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爲老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爲,貫穿於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篇五

觀察對象:BB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時間:20XX年10月17日

觀察目的:培養良好安靜的學習習慣

觀察實錄:

BB小朋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朋友,上課思維活躍,能回答很多問題,這樣很好。只是上課紀律不好,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只要會的就張口回答。今天在數學“去超市買東西”的活動時,我說:“現在我請小朋友去買一袋薯片,薯片要九角錢,(一個雪花插片表示一角錢)請小朋友想一想應該拿幾個雪花插片?”BB張口就說:“拿九個。”而且還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吧雪花插片搶來搶去,不過經過老師提醒後就不再去棟雪花插片了。老師讓小朋友拿九個雪花插片擺在桌子上,BB擺的很快,所以我讓他當班長,檢查其他小朋友。

觀察分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較弱,動手能力強

觀察措施:培養良好安靜的學習習慣,多做一些靜的工作和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及時與家長溝通,更全面瞭解幼兒情況,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