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我是誰》閱讀答案【精品多篇】

《我是誰》閱讀答案【精品多篇】

《我是誰》閱讀答案 篇一

細節描述:

細節一:孩子們,在家裏除了名字外,你爸爸會叫你什麼?(爸爸會叫我小美女、小帥哥、小寶貝、大姐姐、妹妹)那在家裏你媽媽會叫你什麼呢?(小乖乖、大壞蛋、佳浩、大美女、姚姚),原來你們還有這麼多老師不知道的稱呼啊。這裏有一個小朋友,他呀也有好多好多不一樣的稱呼,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他到底是誰?

細節二:詩歌聽完了,你們爲什麼都笑了呢?(這個小朋友好搞笑)那哪地地方讓你覺得搞笑了呢?(小弟弟說我是啊嗚)除了小弟弟外,還出現了誰,他們是怎麼叫這個小朋友的?(爸爸)爸爸是怎麼說這個小朋友的,誰能用詩歌中的句子來回答我。(爸爸說我是調皮的小壞蛋)聽得非常的仔細,說得非常的好。那還有誰也來試試(媽媽說我是心肝寶貝)對呀,說得也非常的棒!還有誰出來了?我們一起來說說(護士阿姨、叔叔、哥哥、小弟弟······)那你們知道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麼嗎?(我是誰)

評價分析:

在細節一中的導入活動中先問幼兒爸爸媽媽在家裏叫你什麼,從而讓幼兒感受到在不同的眼裏自己是有不同的叫法,爲下面的詩歌埋下伏筆。從細節二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非常的高,特別是當老師第一次講述詩歌時,孩子們露出了開心的笑臉,而問孩子們問題時,大多數的孩子也都能回答,這就可以看出孩子們對這節課的興趣非常高,也讓幼兒充分理解“我”在別人眼中是不同的,體驗到不一樣的我。

所思所悟:

“我是誰?”這是藏在每個人心中最深處的疑惑,對孩子而言,心中又何曾不上一次的想着這個問題。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認識“我”在別人眼中是不一樣的,同時以詩歌的形式讓幼兒對別人眼中的我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並在創編詩歌中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使幼兒全面的認識自己、看待自己,提高幼兒的創編以及表達能力。

在本次活動中,由於時間的關係,留給孩子們創編的機會少了一點,很多孩子都想來說說自己的詩歌,所以在課後我安排讓孩子們同伴之間互相來創編一下屬於自己的詩歌,孩子們的興趣非常的深厚,一邊誇張的做得動作,一邊開心的編着自己的詩歌,玩得不亦樂乎。

《我是誰》閱讀答案 篇二

家譜是宗族制度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建構了中國古代的道德文明。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成爲重要的歷史資料。家譜可以“尋根”,既體現文化認同,又看到普通百姓的家族變遷。家譜是重要的精神財富,具有強大的教化作用。小編在這裏整理了《我是誰》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我是誰

①“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往何處去?”這一連串的自我追問是長存於每個人心中永恆的哲學命題。家譜,爲此提供了有效的線索。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是同宗共族的血緣集團用來記載本族世系事蹟的歷史典籍。它不僅記錄着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②第一部家譜是什麼樣子?修撰於何朝何代?是官修還是私修?因爲缺乏記載,至今不得而知。據考證,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宗法制度的體現。上古,尤其是實行分封制的朝代,如西周,統治者的兒子們誰能封王、襲爵,一排家譜便一目瞭然。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到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現象。

③中國古代是宗族社會,家族關係是一個人最核心的社會關係,是一個人的“根”,關係到一個人的身份認同感,而這種認同感的體現就是在家譜中佔有一個位置。修宗譜與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長、訂族規等共同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當時社會最基礎的民間自治體系。家譜不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構了中國古代的道德文明,其所記載的孝敬父母、和睦鄉鄰、端肅風俗、重視耕讀等族規正是中國文化最爲重視的,這一點與外國由宗教來構建社會價值體系有根本區別。

④家譜還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國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個人史四個層次共同構成完整的歷史資料。以前人們更多關注王侯將相,但是家譜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對於研究民風民俗、民族遷徙、經濟發展水平、地區流行病和遺傳病研究等都很有幫助。

⑤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百姓家族有着豐富的家族故事,這些細微生動的家族史與個人生命史共同編織着中國歷史的長卷。平民化的尋根意識,正以不可小覷的力量,從精英階層走進千萬普通家庭。在泛着歲月光澤的歷史黃卷裏,古舊家譜中附着的諸多人文價值正日益顯現……

⑥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在對生命本體的回溯和關照中,生命變得更加具有質感。在這種真實的觸摸中,一扇扇記憶之門漸次打開。人文人文,有人,纔有文。家譜不是人口統計表這麼簡單,而是一部人的學問。家譜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家譜的內核。家譜是符號,真正重要之處在於這一符號背後的文化認同。有人這樣說:“家譜是什麼?是在連綿不斷的家族史中給每個人一個有所歸依的位置。浸潤了血濃於水的尋根之情,不管過多少年,會有人知道你,記住你,認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每一個生命葉片,都因了“根”的滋養,而愈發油翠和充滿生機。除了名人傳記、大人物傳記外,家譜讓我們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變遷。

⑦家譜是活的精神,涵育了家族的文化,也注入了家族的情愫。繼往事知來者,家譜體現着生命與生命間的枝脈牽繫,重建了個體的價值和尊嚴,對一個家族的價值取向、行爲模式發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家譜尋根的過程中,前人的奮起、磨礪、責任,成爲重要的精神財富。家譜的使命就是“承前啓後”,把精神代代相傳,其中的家風、家訓更有強大的教化作用,讓一個家族不偏離主線。

《我是誰》閱讀題目:

8.下列對“家譜”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家譜爲解答人對自我追問的哲學命題,提供了答案。

B.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我國第一部家譜出現在先秦時代,開始時爲適應政治與社會需要,主要是官府修譜。

C. 家譜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化遺產,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家譜這一符號的背後附着了文化認同。

D. 家譜不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同時由家譜形成了宗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建構了中國古代的道德文明。

9.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中國古代由宗族制度形成了當時社會最基礎的民間自治體系,中國古代構建社會價值體系的方式同外國由宗教來構建社會價值體系有根本區別。

B.細微生動的家族史與個人生命史共同編織着中國歷史的長卷,家譜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缺少了家譜,中國歷史由國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個人史構成的歷史資料就無法完整。

C. 繼往事知來者,家譜讓生命找到了彼此間的枝脈牽繫,重建了個體的價值和尊嚴,也讓每個人在連綿不斷的家族史中有所歸依。

D. 家譜中所記載的孝敬父母、和睦鄉鄰、端肅風俗、重視耕讀等族規是中國文化中最爲重視的東西,沒有家譜,也就沒有中國文化。

10.請根據文章的3-7段,分條概括家譜的作用。(3分)

《我是誰》參考答案:

8.C 9.D

8.答案詳解:( A項應爲“提供線索”,“提供答案”說法過度;B項錯在“第一部家譜出現在先秦時代”,原文爲“缺乏記載,至今不得而知”;D項錯在“由家譜形成了宗族制度”,原文爲“修宗譜與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長、訂族規等共同組成的宗族制度”)

9.答案詳解:(“沒有家譜,也就沒有中國文化”的表述絕對化)

10.答案詳解:①家譜是宗族制度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建構了中國古代的道德文明。②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成爲重要的歷史資料。③家譜可以“尋根”,既體現文化認同,又看到普通百姓的家族變遷。④家譜是重要的精神財富,具有強大的教化作用。(1點1分,3點即可滿分)

《我是誰》閱讀答案 篇三

北京市平谷區夏各莊鎮安固國小 秦翠華

教學目標 :

1. 使學生明白不同場所我們的角色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而不同的角色又會對我們提出不同的要求;

2. 通過討論、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履行自己的職責;並通過“組成文明小隊發現錄像中的人做的怎麼樣?”使他們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白不同場所我們的角色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而不同的角色又會對我們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學難點 :

通過討論、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履行自己的職責;並通過“組成文明小隊發現錄像中的人做的怎麼樣?”使他們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出示動畫片斷,引出話題“介紹自己”

1. 講述:同學們,最近我結識了一位新朋友,聽說我要來咱們班和同學們一起上課,他也迫不及待要來認識一下,瞧,他在跟大家打招呼呢。

2. 出示動畫片(短片的內容爲:柯南來到校園裏,並提出問題“你是誰?”)引出問題:那你認真的想過這個問題嗎?快介紹一下你自己。

3. 教師板貼課題。

二、探討交流,明確不同場所人的角色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1. 生初步做自我介紹。(師適當評價)

過渡:聽了我們的答案,柯楠滿意嗎?

2.課件繼續出示:不同場景:學校、超市、家裏、公共汽車、旅遊區

3. 提問:快想想:在學校、商場、家裏、公共汽車上和旅遊區裏,我們的身份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在學校裏是學生,學習的人,班長等等;在商場裏是顧客;在家裏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小主人等等)

4. 追問:唉?明明只有一個我,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名稱呢?

5. 生結合生活經驗獨立思考回答。

6. 強調:看來我們在不同場所身份在發生着變化。

三、模擬體驗,不同場所、不同身份又會對人們提出不同的要求

1. 提問:那你知道在家裏怎樣做個好孩子嗎?(生獨立思考作答)

2. 追問:大家說得真好,那在商場、學校、公共汽車上,我們又該怎樣做呢,前後桌四個同學趕快討論一下吧!

3. 生自由結組討論。

(教師深入小組瞭解討論情況,並提醒學生一方面要大膽發言,另一方面別人發言時也要做到仔細傾聽。)

4. 生自由彙報。

5. 總結:通過剛纔大家的介紹,我已經明白了在不同的場合應該怎麼做,不過光說的好可不行,還要依照我們的標準去做呢。

6. 模擬表演,體會不同場所中應該怎樣做。

①要求:生活中你能做一名文明的小遊客、小顧客、小乘客、國小生或好孩子嗎?趕快從上面五個場所裏任選一個進行表演吧?選好內容後,小組分工合作進行表演。

②生自由結組進行表演準備,師深入各組進行指導。

③教師以採訪提問的形式進一步明確認識:

問題一:請問,站在臺上準備表演的同學,你們知道現在自己的角色發生了什麼變化嗎?(是演員了)

問題二:那下面的同學呢?(觀衆)

問題三:小演員們,站在舞臺上你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嗎?

問題四:小觀衆們,我們又該怎樣做個文明的小觀衆呢?

④學生小組進行體驗表演。教師及時進行評價。

四、文明小隊在行動,將所學知識在生活中踐行

1. 講述:不同的角色對我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下面老師想請同學們和我一起組成一支文明小隊,看看錄像裏的人做的怎麼樣,爲什麼?(錄像內容爲校園中師生課間活動、學生和老師早上剛剛進入校園、自習課上等校園場景。)

2. 生看錄像並彙報。

3. 師補充介紹:錄像──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造成的惡果。

五、結語:生活中我們的角色在隨場所變化而發生着變化,而不同的場所又對我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真正做個好孩子、文明的國小生、小乘客、小遊客、小顧客,成爲我們祖國合格的接班人。

板書設計 :

作者簡介:秦翠華,女,29歲,北京市平谷區夏各莊鎮安固國小一線教師,區中心教研組成員,區級骨幹教師,作過多節市、區級研究課,並有多篇論文和案例發表在《中國小教材教法》等刊物上。

《我是誰》閱讀答案 篇四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下面小編以大班社會《我是誰》教學反思的範文爲例,爲大家展開介紹。

因課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執教了一節社會活動課——《我是誰》。一開始我以爲只要幼兒會念這首兒歌,課堂效果應該就會還好,但是在本次社會活動中,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讓幼兒瞭解“我”在別人眼中是不一樣的。因爲我的這個不小的疏忽,所以課堂上幼兒的活躍度不太高,有些幼兒沒有用心去念,這從他們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覺察的到。

我並沒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來上這堂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我就發現自己存在很大的缺點,顯得很直白。我想導入時更應該讓幼兒產生懸念,激發他們對這堂課的好奇心理,從而讓幼兒產生一種我要學、我想學的求知心態。課堂上少數幾個幼兒在座位上竊竊私語,我並沒有直接去打斷她們說悄悄話,而是用面部表情來告訴她們要好好聽老師上課,這樣才能學到本領。她們好像意識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過總結、反思這次的社會活動課,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努力解讀幼兒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同時還要反覆琢磨教材,爲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路人,因此,教師必須爲幼兒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像本次活動一樣,平時我們往往較多的考慮怎樣保持課堂紀律,怎樣去教會幼兒,因此,雖然教學活動中的每句話,每個要求都交代的清楚準確,但幼兒始終處於非常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自然學習效率就有不高。而我們真正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感到寬鬆,自由,敢於積極發言,因此,教師不必提出過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兒求知探索的學習中,多觀察,多給幼兒一些挑戰和鼓勵,並進行適時的點撥讓幼兒真正理解語言課程的本質內容。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多讀、多學、多問,以此來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自己一步步走向優秀。

拓展閱讀:教學反思的類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1]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爲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爲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國小教學方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2]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着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會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衝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3]

集體反思的提出及意義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我們教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學能力,全新的教學行爲。爲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對教師進行各層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學培訓,以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我們能夠真正肩負起實施新課程的重任。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自我完善,以推進自己的專業發展。而在衆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學反思無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但教師的個人反思活動屬於個體反思,由於受到自身素質、觀察視角、知識與經驗、專業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其反思內容及程度均較低。爲此,在教師個人反思的基礎上,引入“集體反思”非常必要。“個人智慧不過是草間露珠,集體智慧纔是長河流水”。“集體反思”能夠有效彌補教師個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體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它能夠集思廣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啓迪,共同提高。只有把個人反思融入到“集體反思”中,個體反思纔有更廣泛的價值,個體從“集體反思”中獲得更多的收穫。同時,“集體反思”能夠在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和自我完善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繫,使集體培訓與個人成長有效整合,共同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反思的意義

1、認識和改變自己

這種學習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變性格這個議題基礎上思考的,通過對思想的追本溯源可以達到認識自我和改變自我的目的,集體反思學習最終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思想、行爲和性格。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有意識到潛意識和下意識,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認知、理解、學習、行動、習慣的過程。集體反思學習的方法可以實現這個過程,讓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2、培養良好思維模式

集體探討是打破思維定勢、突破思維侷限的有效方法,我們每一個人的思維有其侷限性,這是我們的成長、教育、經驗、學習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而且一旦擁有就會固化從而變得根深蒂固。有時候大家不能理解別人不一樣的想法,而這種不一樣的想法就代表了不一樣的心智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通過反思學習可以修正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心智模式。世界應該是多元的,也允許不同的聲音,我們應該包容各種思想和思維。

3、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這種解決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做法毫無疑問可以鍛鍊和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我們循着這種思路可以徹底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預防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與企業中所倡導的全員持續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謀而合,不論是理念還是方法,都是一脈相承,只是集體反思學習有更進一步的深入。

4、掌握一種學習方法

反思作爲哲人們的工作方法,越來越被我們普通人來使用,特別是管理者。反思是經驗學習的工具,經歷必須經過反思,才能昇華爲經驗知識。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中,但對思想的思考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

集體反思的侷限分析

1、對學習的理念方法認知不夠

當今社會和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和個人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學習和適應這種變化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個人學習已經延伸爲終身學習、組織學習,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更要在實踐中、新事物中快速學習,向社會經濟生活中所有對象學習。學習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傳統學習方式,基於網絡媒介的學習更是爲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爲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方向。認識不到學習的這些變化就給集體反思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

2、難以超脫自我意識

擺脫不了自我意識的束縛,想法和行動經常還是籠罩在“自我意識”的陰影下。本來是要求大家把“我”置之度外的,可是還是跳不出“我”這個怪圈,自我潛意識的影響太深了。難以進行自我主觀判斷,無法理認清客觀事實,這種客觀事實包括客觀事實的人和客觀事實的事,大部分人在集體反思學習時仍然夾雜個人情感的因素和根深蒂固的觀念,這是集體反思學習嚴重障礙。

3、個人和組織開放度不夠

現代社會充滿了信任危機,不信任的社會文化使我們每個人都戴上了面具,努力僞裝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 ,不願意輕易表露真實的自我。人們思想趨於保守和固步自封,每個人心理上習慣於設防,如何克服組織防衛心理,也是組織性行爲學的研究重點,個人和組織開放度不足會限制每個人內心的開放程度,從而影響集體反思。

4、學習成果難以跟蹤和檢驗

集體反思學習成果在工作層面的績效是可以衡量的,而個人修養層面卻是很難度量的,而且時間是長期的,並非短期就能看得到效果,也就是存在很長的“時滯”。學習的心得成果只有經過長期調整修正,才能變成習慣,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裏,也才能成爲性格中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難以跟蹤和檢驗的,而對於人的本性,則比較傾向於能看到短期好處,不太重視長期影響,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