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名人與數學小故事精品多篇

名人與數學小故事精品多篇

數學名人故事 篇一

維納是最早爲美洲數學贏得國際榮譽的大數學家,維納最有名的故事是有關搬家的事。

一次維納喬遷,妻子熟悉維納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還找了一張便條,上面寫着新居的地址,並用新居的房門鑰匙換下舊房的鑰匙。第二天維納帶着紙條和鑰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問他一個數學問題,維納把答案寫在那張紙條的背面遞給人家。晚上維納習慣性地回到舊居。他很吃驚,家裏沒人。從窗子望進去,傢俱也不見了。掏出鑰匙開門,發現根本對不上齒。於是使勁拍了幾下門,隨後在院子裏踱步。突然發現街上跑來一小女孩。維納對她講:“小姑娘,我真不走運。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鑰匙插不進去。”

小女孩說道:“爸爸,沒錯。媽媽讓我來找你。”

數學名人故事 篇二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着走着;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着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着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呆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爲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裏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裏走來,馬上坐着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後,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裏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後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爲什麼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麼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着“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裏,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裏面看。只見 “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裏的每個人,人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呆子”了。

數學家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篇三

這個榜單的其他數學家在各個數學分支都有大量的貢獻,而納皮爾只有一個發明,但這個發明極爲重要:對數。簡單的說,一個數的對數讓我們知道了這個數額數量級。

用現在的話來說,對數有一個“底數”,一個數的對數就是得到一個數,使得這個底數的那麼多次方等於這個數。比如,以10爲底數,10的對數是1,100的對數是2。因爲10的1次方等於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於100。

對數之所以這麼有用,是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它的一些性質:對數能把乘法變成加法,把除法變成減法。更確切的講,兩個數乘積的對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取對數在加起來。同樣,兩數商的對數等於兩數對數的差。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這個性質打打降低計算的難度。對兩個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細的小數做乘除法要比做加減法的時間長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對兩個大數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對數表的得到兩個數的對數,在加起來,然後再用對數表返查得到結果。

一些計算工具,比如說計算尺,利用對數來做快速計算。這種快速計算器在科學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場,我們可以非常快得做一些大數的計算。

很多用數量級來衡量計量單位也是用對數來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級,以及衡量聲音大小的分貝。

數學名人故事 篇四

張衡是我國漢朝時期一位非常出名的大文豪,與司馬相如、楊雄和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張衡的《二京賦》、《思玄賦》和《歸田賦》等都是流傳千年的文學佳品,至今仍被無數的文人墨客把玩賞析。

有的人覺得,文科和理科往往難以並重,那麼張衡可能會打破這些人的固有印象。張衡不僅在文學上展現了非凡的成就,天文學、地理學和數學上,張衡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爲一代數學家。

張衡自小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六藝,而且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等。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在詩歌、辭賦、散文上,他才高於世,卻沒有驕傲之情。

《後漢書》提到,張衡曾寫過一部《算罔論》,可惜這本書在唐代失傳了。我們從《九章算術·少廣》章第二十四題的劉徽註文中得知有所謂“張衡算”。

從劉徽的這篇註文中知道,張衡給立方體定名爲質,給球體定名爲渾。張衡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其中還確定了圓周率值爲10的開方,雖然這個值比較粗略,但卻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的值。

數學名人故事 篇五

1796年的一天,德國歌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很有數學天賦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佈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來越吃力。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見我每天的題目都做的很順利,這次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什麼幫助。

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着,嘗試着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

終於,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

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佈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青年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當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通宵才做出來。”

導師請青年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着他的面做一個正17邊形。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個正17邊形。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後,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名人與數學小故事 篇六

費爾馬(Fermat,Pierre de)·法國數學家。1601年8月20日生於朗格多克,1665年1月12日卒於圖盧茲附近的卡·斯特爾。

費馬是皮革商人的兒子,先在家裏受教育,後學習法律。他是圖盧茲市法院法律顧問,業餘時間鑽研數學。考慮到他取得的成就之大,假如他要是專業數學家的話,真不知道他能夠做出什麼來。

費爾馬有一種特殊令人沮喪的習慣,就是他不發表著作,而是在書的邊緣上寫下一些草率的註記或者偶爾把他的發現寫信告訴他的朋友。結果他失掉了發現解析幾何的優先權。他和笛卡兒各自獨立地發現瞭解析幾何,事實上,笛卡兒的形式分析只涉及到二維的情形,而費爾馬還考慮了三維的情形。費爾馬也丟掉了發明微積分的某些特性的優先權,這些特性後來啓發了牛頓發明了微積分。(然而,他可能並不在乎。他從事數學研究主要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和取得的成就。)

費爾馬和帕斯卡一起奠定了概率論的基礎。他還研究整數的性質,他是頭一個把丟番圖所達到的水平的研究工作向前推進。因而,費爾馬是近代“數論”的奠基者。他在這個領域留下了他最大的業績,因爲他在丟番圖著書的邊緣,寫下一條註記,說他發現某種方程(其中次數大於2)沒有整數解;但是邊緣太窄寫不下他的簡單的證明。三個世紀以來,數學家(包括最偉大的數學家在內)力圖找出現在所謂的“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結果都失敗了。現代的計算機證明,這個方程對於2000以內的n沒有解,但是這並非一個普遍的證明……

1908年,一個德國教授立下遺囑,給找出證明的人一筆十萬馬克的獎金。但是二十年代初期的通貨膨脹把十萬馬克貶得幾乎一錢不值。但不管怎麼樣,沒人能贏得它。費爾馬沒有發表他在數論方面的工作,他的兒子在他去世五年之後才把他的註記公諸於世。

數學名人故事 篇七

陳景潤特別喜歡讀書,一旦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陳景潤在圖書館裏,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裏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着,一面還在看書。“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管理員以爲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裏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着看着,忽然,陳景潤站了起來。原來,陳景潤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舍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裏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鐘了。陳景潤推推大門,大門鎖着;陳景潤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陳景潤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陳景潤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陳景潤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黨委書記笑着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陳景潤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陳景潤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起來。

陳景潤在解析數論的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樑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1984年4月27日,陳景潤在橫過馬路時,被一輛急駛而來的自行車撞倒,後腦着地,誘發帕金森氏綜合症。1996年3月19日,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因病住院,經搶救逝世,終年62歲。

名人與數學小故事 篇八

(一)

這個暑假,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一共有上下兩冊,講了許多數學家的成材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愛米諾特和笛卡兒的故事。愛米諾特是第一位女數學家,她敢於衝破世俗的觀念禮教,義無返顧地進入大學學習她喜愛的數學。她一開始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旁聽生,但她卻比其他的正式學生更認真地學習她珍惜這樣學習的機會。後來她在不懈的努力下,成爲了這所大學的學生,她更用功了,她把學習看作得來不易的果實,所以她更用心地品嚐收穫的喜悅了。最後,她終於成功了,她着書立說,爲她所熱愛的數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也實現了她自己一生的理想。

笛卡兒原來是一名軍人,一直都很喜歡數學。一次他受傷後住在醫院,某一天他正在思考一個數學問題時,無意間看見天花板上有一隻蒼蠅在橫樑上跳來跳去,他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他一直思考的“數”與“形”的問題。在當時的數學界,數與形的完全分離一直是一個困擾許多數學家的問題,而笛卡兒不放過一點點的機會,在醫院裏不懈努力,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使數與形很好地結合了起來,使人們學習數學更輕鬆、更愉快了。

另外,我還讀了華羅庚、蘇步青等數學家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例外地都寫着兩個字:勤奮。這些數學家都能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不忘記自己的事業,兀兀窮年,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我從這些故事中看到了他們的努力,也看到了他們的成功。讀了這些故事,我明白了許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發現勤奮有一種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力量,雖然從前我也知道,許多名人的成功都來自勤奮,但是看了這套《數學家的故事》後,我更清晰地看到了這一點。其實先天的資質固然重要,但是後天的學習和自己的勤奮努力纔是最重要的,它們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只要勤奮,許多不足都可以彌補,許多缺點都可以改變。相信自己的判斷,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只要認定了一件事,就要堅持做下去,直到做出成果,做出收穫。

我想,不僅僅是學習數學,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一樣,要有恆心,要堅持,能夠在自己選擇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努力,最後纔會達到夢想的終點。

(二)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曆》,他上書皇帝,請求頒佈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曆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曆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脣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曆》沒有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曆》才頒佈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爲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他們何嘗沒有這樣的精神呢!

(三)

《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捨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25×4=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爲希帕蒂亞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爲: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闢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於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名人與數學小故事 篇九

拿破崙算得上是一位與數學有緣的人,至今仍有一條定理歸屬他的名下,即拿破崙定理。然而這位聲名顯赫的將軍卻在無意中陷進了指數效應的漩渦。公元1797年,當拿破崙參觀國立盧森堡國小時,贈送了一束價值三個金路易的玫瑰花,並許諾說,只要法蘭西共和國存在一天,他將每年送一束價值相等的玫瑰花,以作兩國友誼的象徵。此後,由於火與劍的戰爭,拿破崙忘記了這一諾言。當時間的長河流逝了一個世紀以後,公元1894年,盧森堡王國鄭重向法蘭西共和國提出了“玫瑰花懸案”,要求法國政府在拿破崙的聲譽和1375596法郎的債款之間選取其一。這筆高達百萬法郎的鉅款,就是三個金路易的本金以5%的年利率,在97年的指數效應下的產物。這一歷史公案使法國政府陷入極爲難堪的局面,因爲只要法蘭西共和國繼續存在,此案將永無了結的一天。

根據這個故事,可以編制以下問題:若用表示1797年後的第年,表示這一年的本利總和,則是關於的函數,你能寫出這個函數的解析式嗎?

數學名人故事 篇十

陳景潤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閩侯鎮,他的父親陳元俊是一個郵電局的小職員。

陳景潤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給他找了一所離家近的國小,送他去讀書。在所有的學科中,他特別喜歡數學,只要遨遊在代數、幾何的題海中,他就能夠忘卻所有的煩惱。

陳景潤平時少言寡語,但非常勤學好問,他總是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或借閱參考書。

一箇中午,最後一節課下了,陳景潤走出教室,回家吃飯。他從書包裏拿出一本剛從老師那兒借來的教學書,邊走邊看。書上的內容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現,陳景潤就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到麪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糧。

他只顧專心致志地看書,不知不覺偏離了方向,朝着路邊的小樹走去。只聽哎喲一聲,他撞到了樹上。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陳景潤剛剛升入國中,中學裏的一位數學老師使陳景潤的人生之路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位老師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師。有一次,沈元老師向學生講了個數學難題,叫哥德巴赫猜想,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沈元老師最後又說了一句話: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陳景潤聽了這句話後,內心不禁爲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這顆明珠嗎?

1973年2月,陳景潤的關於(1+2)簡化證明的論文終於公開發表了!陳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專家們給予他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