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三語文全年複習計劃(精品多篇)

高三語文全年複習計劃(精品多篇)

語文閱讀滿分逆襲 篇一

古代詩歌鑑賞篇

指津一:鑑賞詩歌形象解題指津

1、人物形象解題指津

(1)鑑賞依據——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心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情節。

(2)鑑賞角度——所寫人物身份性格、所寫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

例如,閱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過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詞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觀人物形象)——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我”(抒情主人公)——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通過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對比刻畫,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壯志難酬所表現的抑鬱難平的思想感情。

2、鑑賞意象解題指津

(1)鑑賞的依據——景物形象的自然屬性。

(2)鑑賞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會屬性(作者藉此表達的情感、抒發的寓意)。

例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人在這首二十字的千古絕唱中,粗線條地描繪了落日、晚山、黃河、大海等意象,顯示出登高遠眺的特點,“落日”在西,“大海”在東,視野開闊。既有落日近山的奇異風光,又有千里黃河歸大海的壯麗景象,甚至還有滔滔黃河水的聲響,不僅可以使人們看到一幅登樓遠眺的無限廣闊的藝術圖畫,而且能夠有力地激發人們“更上一層樓”的思想願望,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指津二:鑑賞詩歌語言解題指津

(一)煉字題

1、設問方式

(1)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爲什麼?

(2)某字來歷爲人陳道,你認爲它好在哪裏?

(3)請對某字進行賞析。

(4)本詩的某字,換成另外一字好不好?爲什麼?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爲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爲人稱道,你認爲它好在哪裏?有什麼作用?或與其它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2、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二)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

1、設問方式

(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3)本詩語言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裏?請作簡要分析。

(4)用有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答題步驟:

(1)點明語言特色;

(2)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指津三:鑑賞詩歌表達技巧解題指津

1、提問方式:

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表現手法?(提問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正確解答:這類提問,着重點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該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

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很多學生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但闡述具體某句詩時,是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的。

2、答題步驟

簡單地說就是:明手法(用一兩個詞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說明詩人運用了這種手法的依據)+析效果(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刻畫了什麼形象,或表現了什麼主旨)

具體步驟:

【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瞭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註解提示,瞭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註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瞭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

(1)採用的寫作手法。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麼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哲理)。

指津四:鑑賞詩歌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態度題目解題指津

1、讀題目

題目是詩歌的有機組成部分,有時我們可以從題目中得到寫作的時間、地點以及相關內容。而這些有時又是理解詩歌內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2、關注作者

(1)關注作者,可以從他的風格特點上獲得提示,對鑑賞詩歌的語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幫助。

如王維,以創作山水田園詩爲主,語言清新自然,詩中有畫,內容上主要寫山水隱逸生活,特別是清靜優美的景物,滲透着佛家思想,藝術成就更高。

(2)詩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無不深深打上當時社會風氣的烙印;具體瞭解寫作某一首詩時的生活狀況、思想情緒和創作意圖等對把握情感有重要的幫助。

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詩人詞人的生平、人生經歷,有利於幫助我們瞭解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的思想內容。

3、看註釋

註釋是鑑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容。註釋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詩歌,瞭解典故內容等等,這些都有助於把握情感。

4、抓關鍵句

從五七言律詩的一般規律來看,藝術中心在中間兩聯,思想中心在首尾兩聯。(注重絕句的三四句,律詩的首尾聯。)

5、把握形象

注意意象的特徵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徵、內質品性,以及環境特點等,有助於情感的把握,特別是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詩。另外柳、月、長亭、水、白雲等常見意象的含義暗示了情感的流露。

6、抓詩眼

詩眼是詩中最精煉傳神能巧妙表達主旨的詞語。即能直接表達情感。

名句默寫篇

1、以大綱要求背誦的內容爲主,必須逐一過關,不可放過。

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覆記憶。

3、一定要動手寫寫其中的易錯字,堅決消滅錯別字。

4、默寫題要看準要求,必須用鋼筆寫正楷字,此題萬不可連筆。如果是“X題中選填Y題”的選擇模式,一定要選準你最有把握的Y題。沒有把握的千萬不要填,這樣既爲了節省時間,還因爲大學聯考閱讀卷的時候按前Y題批閱,後面的即使正確也不算。

語文答題規範 篇二

1、一讀,劃出難字,疏通文意;

2、二讀,要充分利用第六題的有效信息,理解全文;

3、三讀,以題解題,從已知求未知;

4、實詞考查題可使用“代入法”,信息篩選題一般採用“排除法”;

5、翻譯題直譯爲主,意譯爲輔,做到信、達、雅。

古詩詞鑑賞題

1、首先要“五看”:看標題、看作者、看詩句、看註釋、看題幹,充分利用有效的詩歌信息;

2、要學會“五步鑑賞法”,掌握正確的鑑賞流程:找出意象——領會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鑑賞評價;

3、要弄清詩詞類別,掌握一些常見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要掌握一些著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風格;

4、答題思路及要領:審清題意——明確觀點——闡釋具體。

名篇名句默寫

要求:精準把握,一分不丟。

現代文閱讀

(一)要特別注意一點:一定要先選題,後答題,一定要塗黑選題方框;要記住三句話:一要全面審題,二要規範答題,三要完整表達。

(二)掌握答題要領

1、快速解讀,把握主旨。做題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攝取各段大概意思,整體認知;第二遍精讀,畫出過渡句、中心句等關鍵句,弄清結構層次。

2、如何進行全面的解答。強調三點:

A.回答問題,不能用比喻、擬人等形象化的修辭語言;

B.綜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點,要有適當而具體的分析;

C.對應題旨,分點答題,不能遺漏答題要點,評分辦法一般是“要點給分”。

3、答題步驟:

A.認真讀懂題幹,利用好題幹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確定答題範圍。

B.查語境。記清“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把命題所涉及到的內容放回到原文中找準相關的信息區。

C.看賦分,配答案。切記答案要點化,要點序號化。

D.探究題注意“觀點+理論論據+文本論據+現實論據”的模式,靈活運用。

作文

1、審題切中材料;

2、題目切題、響亮;

3、要至少三次點題,“三點成一線”;

4、要引用二三句名人名言,增加論證力量;

5、要運用兩三個整句,增強文章的奔放氣勢;

6、材料要做到新鮮典型;

7、結尾要麼點題,卒章顯志;要麼描寫抒情,言有盡而意無窮。

高三語文複習計劃 篇三

7月7日至1月中旬,第一輪複習

(1)按照《考試說明》規定的考點,進行“拉網式”複習。

(2)重點是夯實基礎並儘量顧及到“面”。

1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二輪複習

(1)根據“模擬考”和“一模”情況及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複習。

(2)重點是補上短板、強化能力。

4月下旬至6月初,第三輪複習

(1)以全真整卷模擬訓練爲主,強化答題規範、答題速度及答題技巧的訓練。

(2)根據個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補習。

板塊複習建議

現在-9月上旬,文言文閱讀。

複習重點:文言實詞、文言句式、文言斷句、古代文化常識、文言翻譯、文言文整體閱讀等。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古代詩歌鑑賞。

複習重點:讀懂詩歌,把握詩歌命題特點,掌握解答詩歌題的基本規律。

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選考。

12月初至12月20日左右,現代文閱讀必考。

12月20日左右至2021年1月上旬,語言基礎及語言運用。

複習重點:擴展壓縮、選用仿用變換、語言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圖文轉換、語言運用新題型。(語基、語用部分也可在其他部分的複習中穿插進行。)

1月下旬至4月中旬第二輪複習。

根據“模擬考”和“一模”情況及各校情況,有針對性地、專題式的查漏補缺,

4月中旬至5月第三輪複習。

作文複習採取專題方式,每月以4-6課時的安排穿插在整個複習之中,第一輪複習中每月至少一次作文堂上完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