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學後記多篇

教學後記多篇

教學後記 篇一

“五步六動”課堂模式下的常態課堂,應該是自信的、快樂的,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我內心的想法,老師能夠充分調動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上週,區教研員來聽課,我講得是《葡萄溝》一課,簡短的導入過後,便是出示學習目標和自學提示,緊接着孩子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接着進行反饋展示。一堂課,氣氛活躍,從容不迫。上完課下來,聽課老師給我指出了一些不足:首先就是隨文識字部分。低年級以認字識字爲主,但是我的一堂課下來,全是都是識字認字寫字,雖然設計了部分遊戲環節,但是這樣40分鐘完全都在講識字、寫字,未免有些許枯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字放在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環境中去,讓孩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認字。然後就是孩子讀課文的機會太少。我總以爲早讀孩子讀個兩三遍課文就可以了,其實不是的。語文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孩子,以讀代講,而不是老師一味地講。

經過這次評課,我學到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繼續努力,認真汲取各家之有點,爭取把自己的課上好。

教學後記該記些什麼 篇二

一是記得。如巧妙新穎的引入、形象貼切的比喻、教學難點的突破、直觀教具的合理運用、畫龍點睛的小結、留有懸念的結束語等在教學上的得意之作,將這些記錄下來都是教學後記,目的是爲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二是記失。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偶然性很大,難免出現疏漏和失誤。“失敗是成功之母”,教師若能把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或一時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學生在哪個知識點上難以理解,及時記下來,可避免在今後教學中出現同樣的問題,有利於自己教學的日趨成熟和完善,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是記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四是記智。靈感如雷雨裏的閃電,似夏夜中的流星,稍縱即逝。課堂上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發事件的產生,教師這時可能會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是突如其來、突然而逝,如不及時利用教後記去捕捉並記錄這些“偶得”,就會轉瞬即逝,會再也想不起來,就會在以後的教學中造成很大的遺憾。

五是記疑。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爲中心進行的。教學成敗主要是通過學生反饋出來的。因此在教學後記中,應把學生在課堂上、試卷上、作業中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全部記錄下來,再加以整理、分析、考慮下節課教案的設計,以便解決問題,及時修改教案,改善課堂的欠缺之處。

總之,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懷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本着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重視寫教學後記,做到有感必記,有記必思,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和昇華,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後記 篇三

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幾年的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同樣的教學資料在不一樣的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反思中我覺得教學的效果最終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說學生的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標準。那麼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那裏所說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本事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經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爲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提高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資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纔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經過自身進取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構成本事。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理解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趣味、學得簡便、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衆,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突出一個“活”字

那裏所說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並且伴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所以,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鍊自我,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本事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僅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證明,一個人在進取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進取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爲: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當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蘊涵着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推門走向講臺,就象演員出幕走向舞臺一樣,應立即進入主角。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能夠消除師生間的鴻溝,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能夠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啓發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探究,指導學生推導公式、歸納結論,在充分相信學生的本事,充分放手的同時,多在“導”字上下功夫,講究“導”的藝術,教師“導”得好,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駕馭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進取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將趣味性、娛樂性融爲一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這樣的教學必須是學生所喜歡的,因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數學、主動學數學,培養學生求異創新的思維本事。

教學後記 篇四

作爲一篇寫人散文的教學,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能概括文章資料,把握人物特點。

3、理解人物描述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從教學實際情景看,三個教學目標基本能夠達成。整個教學過程也算較順利,可是仍有幾點做的還不夠完善、到位。

1.課堂設計上,作爲在市語文教學研討會上的一節公開課,我以“評選2013年最美教師活動”爲載體,來完成本課的教學,操作上來看基本能夠,但有些環節形式與資料結合得還不夠緊密,還有“刀削斧鑿”之感。在最終的“評委合議,解讀美麗”環節,我本來的設計是讓學生解讀王幾何教師的個性之美和作者馬及時的作文之美,作爲全堂課的總結,既總結人物,也總結文章寫法。但在這一環節上很明顯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指導不足,效果沒有出來。

另外,王正玲教師指出的一個問題也很值得思考。這堂課在“基礎過關”環節,以複習的方式經過填空明確了寫人文章的手法,再“按圖索驥”閱讀分析課文。異常是人物描述手法上,是從手法找語句(文本)而不是經過語句(文本)來歸納手法,這些都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覺。我當時這樣設計的出發點是爲了學起來系統一些,作爲公開課,讓課堂教學的難度降低一些,此刻看來的確值得商榷。

2、教師教學方面,我上課時有些緊張,發揮明顯不如平時上課。沒有把學生情感激發和引導出來,學生只是跟着教師的問題去被動思考,他們的情緒表達只停留在較表面化的層面上。學生朗讀指導還不夠,評課時有幾位教師也說到這一點。課後對着錄像整理課堂教學實錄時,我又發現了我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表達的不足。不精練,不豐富不生動,普通話也不夠準確。語言表達本事對於一個教師異常是語文教師來說實在太重要了。這節課告訴我,今後要努力提高表達本事!

這樣的研討活動,講課者會發現自身問題,認識到不足之處,進而獲得提高,參與者相信也會有所收穫。真心期望以後能夠多機會參加這樣實實在在的研討交流活動,再次衷心感激爲成功組織研討會做出很多工作的各位領導、教師們。

教學後記 篇五

文言文教學,是國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

按常規教學的方式釋詞解句,必須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到達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據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模仿情景,把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個階段: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讓同學們以小品的形式再現。

這樣一來,從學生的即席表演中,我瞭解到他們的興趣和表演天分。

同時由於學生自身的參與,不僅僅使學生聽起課來不感到味同嚼蠟,索然無味,並且在比較活躍的課堂氛圍中,使學生明確了課文的目的,並解決難點和重點。

另外,我圍繞課文資料設計相關題目,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學習這篇課文。

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表演者利用簡單的道具卻能摹狀出這麼多不一樣的聲音,從而看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文言文的學習,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對學生而言,這是語文課上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創新教學中,總是提倡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和體會。

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不僅僅對學生理解課文資料,發展語言,陶冶情感有巨大的作用,並且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閱讀本事和良好習慣的構成也有着直接的巨大的影響。

作爲教師,教每一篇課文之前,自我首先得下功夫把課文讀好。

而《口技》一文的朗讀也是很重要的,我必須把每個階段的摹狀情景唯妙唯俏的讀出來,該緊張的地方就緊張,該緩慢的地方就緩慢,否則學生就感受不到當時聽衆那種身臨其景的感覺。

教學後記 篇六

一、教學感受:

1、首先我覺得這節課從總體上是成功的。本課結構完整,貼近學生生活,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前學生圍繞“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等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利用網絡、社會調查等收集整理資料,探究問題根源,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並製作成電子作品。課堂上學生評價同學作品、進行成果彙報、小組發問,學生之間的主動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到達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很好地完成了了教學目標。我覺得經過這次“安全自護我能行”的實踐活動,學生在觀察本事、分析本事、信心技術本事、語言表達本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跨越。

2、新課程改革要求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形式,我們應當在深刻認識到學生是學的主體的同時,更應注意到教師仍然是教的主體,教師仍然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幫忙者。新課程下教師的主角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下教師是和學生一齊調查探究的實踐者,是學生的指導者;課上教師是主持人,把一個個環節串連成線,是點撥者,幫忙學生把一個個重點、難點擊破。尤其是學生展示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提問,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更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

3、存在不足:這節課課堂容量較大,自護論壇上學生的討論時間太少,在深化認識、加深理解,最終促使知識的內化方面有點沒到位。

二、今後努力的方向

1、繼續調整好知識與活動的關係,豐富教學內涵,最終促使知識的內化。真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而不是純粹爲活動而活動。

2、繼續加強學法的指導、優化教學過程與組織方式。尤其要加強對教學方式的研究,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0分鐘。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可能每一節課課前都做調查、每一節課上課都作彙報,這就要求教師利用短短的40分鐘,將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充分調動,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要在“在反思中成長”,今年我是第一次教七年級《思想品德》的新教材,教學中總感到有很多困惑,借這次“跨越式”探索課的機會我有幸得到北師大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馬寧博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忙,使我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環節的處理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啓發,對新課程的教學方式也有了進一步的探索,深化了對新課程所教育理念的認識,我期望經過不斷的摸索、學習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教學後記 篇七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以往提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我認爲,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應當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下頭我主要談談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所以,教師應進取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宜,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取改善,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資料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資料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爲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於是在教學設計時能夠試着編寫這樣一個案例,經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爲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我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爲什麼會因爲“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構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爲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徵。

(5)你認爲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經過案例將要學習的資料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供給背景資料,經過學生自我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並瞭解構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本事,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並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爲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智能組合,有自我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本事有高有低,認知本事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能夠在資料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一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本事要求。

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教學後記 篇八

昨天在3班,我感覺歷史課上的很彆扭,課堂上提的問題沒人回答。針對這種情況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寫一下歷史課的感受,談談歷史課如何上好。我認爲這個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而且我認爲任何事只要動腦筋思考,就會不斷完善。我相信學生也會跟老師實話實說。我期待着……

今天早上,我來到辦公室,3班的作業已擺在我的桌子上。一個上午,我一直沒出辦公室。在那裏認認真真地看了兩遍他們寫的內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後又根據同學們的要求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問題的原因:

1.不會,懶得思考。

2.缺乏自信,覺得答案不夠完善,不敢說,怕嘲笑。

3.沒聽講,不知道老師的問題。

4.太簡單的,不想回答;太難的又不會回答。

二.不會是現實,是放任自流還是想方設法?我覺得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一試。

方法一:提前預習,瞭解梗概。做到心中有數。

方法二:藉助課外書,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

方法三:認真讀書,進行反覆思考。

方法四: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方法五: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進行反思。

偶爾一兩個題不會也無關緊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經達到目的了。永遠不要放棄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擡起頭來走路。“擡起頭來”意味着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國小生、中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

3.4.兩項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

三.問題與解答:

1同步練習的大題怎樣處理?先明確自己的答題思路,再形成文字。然後再對照答案查找不足。這樣做,需要毅力才能堅持,一旦養成這樣的好習慣,你會受益匪淺。

2怎樣答好歷史卷子的大題?

(a)、仔細審題,讀懂題意

這是成功解題的基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同學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讀懂題意,弄清材料所反應的歷史事件,確定中心。其次,要讀懂試題的設問,明確用什麼方法來回答什麼問題等。

(b)、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

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爲導向的。同學們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爲基礎,以問題爲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

(c)、注重發散思維,全方位解答

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爲重要的思想武器。考生必須緊扣試題要求,論述的觀點遵循由此及彼的原則,聯繫教材,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力求做到答案新穎準確。

(d)、注意思路清楚,力求完美

如果思路不清,會導致要點不全,邏輯不順,答案不明的缺陷。同學們在答題時要準確把握要點,完美地組織答案,做到這些,就減少了不必要的丟分。

3、需要買歷史課外書嗎?買什麼樣的課外書?如果感覺做完同步不過癮,當然可以買。現階段主要任務是熟悉課本,在此基礎上適當總結。所以,我認爲應該買既有知識講解又有練習題的參考書會比較合適。根據自己水平確定。

4、爲什麼要寫歷史複習日記?有人說,歷史是文科中的“理科”,這句話表明歷史學習中離不開理科思維方法,要求我們學會歸納和總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衝破自己學習的障礙,做到活學活用。在總結歸納中還要做兩個結合——政史結合、中外結合。通過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不斷梳理知識,定會使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就是培養能力的過程,就是學生髮生知識昇華的過程,是歷史學習中的“質變”。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對歷史的關注程度、方法都不盡相同,通過記特色日記,讓老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並適當加以指導,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5、老師的講課方式不太適應。一方面,你們要適應老師,另一方面,老師也要適應你們,形成和睦、融洽的氣氛。適者生存。

6、把歷史背下來,爲什麼不能得高分?紮實的基礎知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準確的表達三者缺一不可。不僅需要三者,而且注重三者的綜合。這有待於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鍊。持之以恆地堅持纔會碩果累累。

四.歷史複習的幾種巧妙方法

1、抓住目錄,把握總體

“翻開課本覺得什麼都懂,合上課本一片空白”。要解決這一問題,利用目錄會議複習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目錄是課本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教材的濃縮和提煉,同時也是課本知識最簡要的提綱和線索。利用目錄複習歷史的方法是:翻開目錄,首先,劃分出歷史階段,並回憶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階段特徵、標誌性大事等;其次,再仔細回憶每課的內容,對於每課所敘述的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過程、影響、啓示等,對每一個歷史人物的重要活動作全面回憶;再次,觀看目錄的順序,找出課與課、子目與子目之間的內在關係。遇到不能正確再現的內容時,及時打開課本,鞏固知識。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查漏補缺,強化知識。另一方面也能使我們正確區分歷史概念和從宏觀上把握住全書的總體結構和基本體系,形成歷史框架。

2、濃縮內容,巧記要點

將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高度濃縮和提煉,在串記時以少帶多,減輕記憶負擔,避免死記硬背。如記憶《馬關條約》的內容可用“一廠、二億、三島、四口”這幾個數字概括。

3、中外結合,縱橫交叉

中外歷史的相互照應,可以整體地把握歷史脈搏,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如複習鴉片戰爭背景時,要聯想到世界史的資本主義發展,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再如複習世界史十月革命的影響時,要聯繫中國史的五四運動爆發和作用。複習時要進行科學地分析,要善於歸納和綜合,有助於提高複習效果。

補記:這篇文章寫完後,我打印出來,分發到各班,雖然只是12班一個班的問題分析,但我覺得很有代表性。要求各班貼到牆上,讓同學們下課學習,自己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