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散文寫作技巧(推薦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散文寫作技巧》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散文寫作技巧》相關的範文。

散文寫作技巧(推薦7篇)

篇1:散文寫作技巧

一、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聚”

這一點是我們在寫作時必須要把握的。

所謂“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比如選材、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運用等。

古往今來,天文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都可以作爲散文的材料。

所謂”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題,散文的主題要集中、明確,不能讓人讀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寫的是什麼。

所謂”形散而神聚“就是說,在寫作時,材料可以廣選博採,結構可以靈活安排,但是這些材料一定要圍繞一箇中心展開,服務中心,能表現一個共同的主題。

二、把握好立意

“意”即中心,它是文章的靈魂。

我們在寫散文就是把握好立意,確定好寫作的中心,弄清楚自己到底要表達什麼。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讀者才能理解。

另外,也只有把握好立意,才能更好地選材,安排文章的結構。

散文也語言十分重要。

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爲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爲點綴。

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

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立意從何而來?從生活中來。

古人說得好:情動於外。

只有觸及到自己的心靈,纔會有感受,纔會有期望。

列寧講:缺少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

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注,和思考。

要想把散文寫好,從立意這個角度談我們特別要注與別人的不同感受。

越是富有個性的感受,立意也就會新穎,別具一格。

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注意留心觀察生累寫作素材。

散文可以主要分爲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兩種。

三、善於聯想和想象

通過聯想和想象,可以把現實、過去與未來聯繫起來,由此及彼:一方面可以激發自己的某種感情與靈感;另一方面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

比如:雪與純潔、鬆與堅強、流水與時。

綠色與環保……如果沒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這些前後內容無法聯繫到一起的。

實際上,我們越是善於聯想和想象,外界物也就越能觸動我們的情感,無論是寫人還是敘事,無論是:景、狀物還是發表議論,都可以遊刃有餘,從容應對,從而寫好文章。

篇2:散文寫作技巧

同小說,劇本比,散文的篇幅是短小的。唐代柳宗元《永洲八記》之一的《鈷�a潭西小丘記》,只有四百字。有敘事、有議論,不僅寫景細緻生動,還表現了他抑鬱的情懷,很耐人尋味。宋人周郭頤的《愛蓮說》更短,不過四百來字,因爲散文不像小說、劇本那樣必須具備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所以題材也可以顯得十分廣泛了。還可以以一些片段作爲材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凡是我們所見所聞所感,雖然只是一個片段、一個場景、一點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瀾。所有這些無法用小說或劇本反映的內容,卻往往是散文的好材料。

題材廣泛,特別是在“小”題材方面有寬闊的天地,是散文的主要特點。我們應該善於運用這一個特點,使散文更迅速的從不同的生活側面來謳歌,來反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當然,這並不是說,在散文寫作中我們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無需再題材上費什麼氣力了。這裏,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

( 一)、要寫自己有深切感受的人、物和事。散文作家們在論及散文題材廣泛時,幾乎都要談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有許多感人的或蘊含着深刻哲理的好散文,都是在對某一人、物和事有深切感受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如果吳伯蕭同志不是在延安生活了八年,親自參加了大生產運動,對他曾使用過的一輛紡車有深厚的感情,怎麼能寫出《記一輛紡車》來?

(二)、把所寫的人、物和事,放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上,從深處去開掘其思想意義,即應能從浪花見激流,賦予“小”題材一“大”意義。例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所寫的內容是:在百草園捉蟋蟀、拔何首烏、捕鳥雀;回憶長媽媽所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在三味書屋時所見到的先生的嚴厲,學生的嚮往自由生活及偷偷地畫畫等情景。既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沒有什麼重大的事件,片片段段,而這些片段,一經魯迅先生連綴在一起,就反映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即通過對從百草園歡暢生活到三味書屋呆板歲月的敘述和描寫,批判了封建教育的腐朽。魯迅這篇文章寫於一九二六年,當時正是文化領域的反動勢力提倡“整理國政”、“尊孔讀經”的時候,爲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魯迅先生寫了這篇向封建勢力進攻的很有戰鬥性的文章。

篇3:散文寫作技巧

有人說,詩歌的特點是在“詩”字上,雜文的特點是在“雜”字上,散文的特點是在“散”字上,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散文的“散”,除包含無音韻、格律限制的“散”體語言(此乃散文與詩歌的區別)這層意思外,主要指的是小說、戲劇的寫法方面的“散”。就表達方式說,是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的靈活運用。如記敘型散文,雖以記敘爲主,作者作者卻能隨時站出來抒情或議論,有的可以抒情成分多一些,近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雖以抒情爲主,卻都離不了敘述和描寫,有的又和議論相結合。就結構說,散文要散得開,它圍繞主題和中心線索,可以時而寫現在,時而寫過去,海闊天空,揮灑自如。所以,魯迅先生說:“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魯迅全集》第10卷154頁)。這寫法的“散”,是散文的特點和長處。散文貴“散”不散,就寫得呆板,思路不開闊。難於更好的表現主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散而不亂的特點是很突出的。這篇散文最後把散開去的插敘收攏到中心線索上來了。主題,像一條紅線貫穿全篇把所有片段材料組織成一束整體。而且從頭到尾都是圍繞中心,緊扣題目,又是它散而不亂的原因。

篇4:散文寫作技巧

散文是長於抒情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因爲:(一)它形式靈活,作者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隨時運用抒情方式。(二)它一般都採用第一人稱,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在作者的敘寫中,我們能直接聽到作者的聲音,感受到他的脈搏的跳動。這兩點,除詩歌以外其他體裁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散文雖有抒情散文和記敘散文之分,其實,二者並無絕對的界限。抒情散文固然應有真摯的濃厚的感情,記敘也不能沒有作者的感情激盪,不同的只是前者較多直接抒情,後者大都寓情於敘述或描寫之中。如矛盾的《白楊禮讚》的結尾是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這是一種重要的抒情手段,運用得恰當,能起到動人心絃的作用。“讓那些看不起民衆,賤視民衆,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揚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幹秀頎

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吧!但是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間接抒情的手段很多,如選用最含情的典型材料,與細節;恰當的安排語言,從語言的節奏裏傳達感情等等。這裏要簡要講講“託物言志”的問題。

託物言志或寄情於景,作爲間接抒寫感情的藝術手法,在詩歌和散文裏經常爲作者所採用的(在多數情況下,它也常常要輔之以直接抒情)。《白楊禮讚》裏的白楊,就是有所託物的:“我要讚美白楊樹,就因爲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樸,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裏那月色映照下荷塘幽美而又有些陰冷、寂寞的景色,恰恰就是他對黑暗現實不滿而又尋求不到出路的抑鬱心情的寫照。用這種手法來抒情,蘊涵深厚,更富有詩意,耐人尋味。

在運用這一手法時,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寫“物”必須“形”真“神”似,“物”與“志”、與“所寄託”之間必須有某些相似或聯繫處。《白楊禮讚》裏所寫的白楊,其外形的質樸、參天聳立以及不畏嚴寒等,不正是它的形象嗎?這形象,可以很自然地引起我們的聯想,從而看到它與正在爲民族解放而鬥爭的我國北方農民的某些明顯相似之處。

因爲散文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對於語言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作者應推敲字句,講究語言優美,就這一點說,也同詩歌有些相近。

從許多作品看,優美的散文語言有以下幾個要求:

(一)精確、凝練。準確、凝練,就是用最恰當而又儘可能少的語言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雪浪花》描寫了一位名叫“老泰山”的漁民。開頭寫“我”初見“老泰山”時的情景,寫到海浪是由無數浪花匯成的,“老泰山”也“恰似一點浪花”,別看是一個普通的漁民,而“塑造着人民江山”的正是這無數“老泰山”一樣的普通人,這是本文的主題。開頭寫海浪,有襯托、比喻作用,正是爲了寫人,它包含着豐富、深刻的思想,其語言又是何等的精煉。

(二)生動形象,飽含感情。生動形象就是寫人、繪景有聲有色,微妙微肖。冰心的名篇《櫻花贊》之所以有魅力,除內容外,生動形象,飽含感情的語言美,應試重要原因之一。

(三)語調和諧,讀來順口。針對近幾年來散文作品不甚重視語言,特別是有些作品不能朗讀上口的問題,不少老作家都有些意見。曹靖華在《談散文》(見《飛花集》)裏說:“不但詩講節奏,散文也該講節奏,講音調的和諧。也應該下字如珠落玉盤,流轉自如,令人聽來悅耳,讀來順口......”。優美的語言,多種多樣,應不拘一格。有的文字樸素,有的辭藻華麗,只要它們有充實、正確的內容。就“濃裝淡抹總相宜”,不能因個人的偏愛而排斥其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初學寫作者總以爲辭藻華麗纔是美,有些人甚至不管有無必要,總愛濫用形容詞與感嘆詞。“英雄的八億中國人民,正以翻天覆地,移山倒海之勢,浩浩蕩蕩,威威武武,奔勇向前……”類似這樣任意堆砌,華而不實的語言,是應當堅決避免的。我們認爲,優美的語言,首先應表現在內容的正確及語言的精練上。“散文家不僅要掌握華麗的文采,而且要善於控制它;不僅要掌握樸素的文采,還要善於發揚它。”(見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筆談散文。說散文》)。徐遲的這段話,講的是很深刻的。

[散文寫作技巧]

篇5:散文寫作技巧

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爲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爲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還有,可以運用排比、誇張、對比等手法。但是,不要過於注重辭藻華麗,過於言過於實。

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麼就要求我們寫作時要有線索,有主線,圍繞主線展開聯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

構思精巧。好的構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纔可以以質取勝。

散文常常託物寄意,爲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一、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聚”

這一點是我們在寫作時必須要把握的。所謂”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比如選材、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運用等。古往今來,天文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都可以作爲散文的材料。所謂”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題,散文的主題要集中、明確,不能讓人讀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寫的是什麼。所謂“形散而神聚”就是說,在寫作時,材料可以廣選博採,結構可以靈活安排,但是這些材料一定要圍繞一箇中心展開,服務中心,能表現一個共同的主題。

二、把握好立意

“意”即中心,它是文章的靈魂。我們在寫散文就是把握好立意,確定好寫作的中心,弄清楚自己到底要表達什麼。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讀者才能理解。另外,也只有把握好立意,才能更好地選材,安排文章的結構。散文也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爲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爲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立意從何而來?從生活中來。古人說得好:情動於外。只有觸及到自己的心靈,纔會有感受,纔會有期望。列寧講:缺少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注,和思考。

要想把散文寫好,從立意這個角度談我們特別要注與別人的不同感受。越是富有個性的感受,立意也就會新穎,別具一格。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注意留心觀察生累寫作素材。散文可以主要分爲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兩種。

三、善於聯想和想象

通過聯想和想象,可以把現實、過去與未來聯繫起來,由此及彼:一方面可以激發自己的某種感情與靈感;另一方面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比如:雪與純潔、鬆與堅強、流水與時。綠色與環保……如果沒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這些前後內容無法聯繫到一起的。實際上,我們越是善於聯想和想象,外界物也就越能觸動我們的情感,無論是寫人還是敘事,無論是:景、狀物還是發表議論,都可以遊刃有餘,從容應對,從而寫好文章。

在一篇散文裏,如果材料衆多,就更需要安排好線索。通過恰當的線索將這些材料“串”到一起,體現材料之間的聯繫,形成一個清晰、有機的整體。散文的線索很多,常見的有感情、事件、人物、事物、景物、行蹤、時間等。在具體寫作時,選用哪一個要依據文章的內容來定。

第一,散文要有詩歌的意象,也就是鮮明的畫面感;第二,散文要有小說的邏輯性;第三,散文要有抒情的浪漫情懷。

把這三個要點融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也是散文的特點。就是取一部分意象思考,取一部分邏輯思考,再加上作家的抒情情懷。

由於每個人的本質與思考方式不同,可能就會有“風格”上的差異。

散文是介於詩歌與小說之間的一個表達、一種文體,因此,散文寫的好與不好,還在於意象夠不夠鮮明,邏輯的說服力夠不夠強大,抒發的'情懷夠不夠感人。

篇6:散文的寫作技巧

最新散文的寫作技巧

一、時間跨度大

散文不受時間限制,前可以遠涉古代,後可跨及未來,又可覆蓋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從今的土地一片生機,追溯到秋戰時晉公子重耳狼狽出逃時手捧泥土感謝土地是蒼的恩賜。再如楊朔散文《荔枝蜜》,從小時候樹掐海棠花被蜜蜇了一,寫到現在的參觀蜜蜂場。時間跨度很大,但卻緊緊圍繞作者要表現的主題沒有讓感到絲毫的散。聯想極豐富,文筆揮灑自如,極有感染力。

寫散文時可以根據散文的這一特點,擴大時間跨度,多充實一些有關事件,*入多組鏡,來增加散文的內容和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識強。

二、空間轉換廣

散文既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限制,天南海北,空間宇宙,無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魯迅的回憶散文《藤先生》,空間跨度從中到本,再從東京到仙台,又從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寫走到廈門,空間跨度大,空間轉換之多讓目不暇接,但寫得層次分明,詳略得當。把複雜的和事放在每個空間裏,有的隨意點染,有的潑墨描繪,錯落有致,彩斑斕。如果我們在寫散文時注意到這個特點,就不大會犯單薄、貧乏的毛病。Nfj中國散文網

比如:穿越彼岸的時空,靜靜的守護一個夢中的夢,風風雨雨中錦緞絨棉般滑落的花瓣,牽繞盤纏的根根視線,爲何,爲何扯不斷,理還亂

三、事件牽涉多

寫散文,多數離不開事件,尤其是敘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許多好的散文有一箇中心事件,以及烘托連帶的一些與之有關的其它事件。如袁鷹的散文《井岡翠竹》,寫井岡山的竹子做過武器殺傷敵,做過竹筒盛粥,做過紅軍的扁擔挑着中革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立後,竹子又被派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用場……事件多得讓應接不暇。

四、表達方式活

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茅盾名篇《白楊贊》,就綜合地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如文章開就記敘和描寫了汽車在黃土高原奔馳看到的黃土高原的外貌,用抒和議論點明瞭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這些方式的運用,有力地表達了主題,使文章勢浩大,攝心魄。我們在寫散文時,特別要注意綜合地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使文章富有瀾。

五、勾連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謂“雜”有章。既使散文思路開闊,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緊緊圍繞作者的意圖而不“越軌”。秦牧說寫散文最不能丟的是“思想的紅線”。即用一個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的一大堆材料,貫穿文。若把這一個個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做“紅線穿珠”了。

我們要如何寫好散文?

如何寫散文?這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難題,因爲我自己的散文就向來寫不好。自然,這不是說我寫的詩更強些。先說散文是什麼?往廣說,散文是和韻文對待的,相當於英文的Prose。

小說和散文的確是極其相近的。請大家注意區分。

還有,論文也屬於散文的一種。論文寫不好,就流於油滑,瑣碎,散漫。假若這方面要有好的就,真誠是第一,陳言之務去也很重要,而且要多讀英的好作品。中過去的文集中,假若定分析,原以這類散文爲多,可惜乘的太少了。這裏說的散文,是狹義的散文,一般稱作抒散文;五四時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隨筆”之稱;當代又有稱之爲“藝術散文”。

什麼是“藝術散文”?

藝術散文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

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不過,古代沒有“散文”這一個名稱;“散文”這個名稱是“五四”時期纔有的。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敘事、議論、抒的文體,如秦牧在《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範圍”。這樣,就有了抒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

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散文。

這是因爲隨着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爲獨立的文體,各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

散文,是文學裏的一株奇葩。中的文學裏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蹤跡,如歐修的《醉翁亭記》,范仲淹的《嶽樓記》等等。但最功的,莫過於那部《徐霞客遊記》。此文雖同屬於遊記的範疇,但在內容和思想方面,已經脫離了那種單純的借景抒式的文章,開創了散文新的.體裁。到了近代,中更是涌現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揚朔、艾青等,他們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樣之都是記錄、讚歎了新中的建立,長,發展。這對於後來的散文,在風格影響甚深。

綜所述,散文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既體裁和風格。

先說體裁。

現在的散文體裁已經分有好幾種。有隨筆小札、心文字、旅行遊記、敘事抒等等。隨着筆者的感觸不同,每篇散文的定義就有所區別。寥寥幾語,盡述心事,這樣的散文很精悍,與現代詩歌相得益彰;洋洋灑灑,闡述心,這樣的散文很凝鑄,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結合題目去理解,才能領悟。

再說風格。

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悅的、悲傷的、積極的、落寞的,數不勝數。但有一個宗旨,既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最後結尾,一定要有點睛之筆,突出主題,應出這篇文章的思想。其實,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隨調和。一篇好散文的功之,只要能引起讀者共鳴的,都是好文章。散文雖有它自己獨特的一些規定和範疇,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文字,誰不爲之感動呢?古詩中的拗句也是如此。什麼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紙跳躍的心靈文字!

篇7:散文的寫作技巧

關於散文的寫作技巧

關於散文的寫作技巧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即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和小說一樣,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敘述的基礎上,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可以說,小說組合細節是“以盤盛珠”,而散文則是“以線穿珠”。小說的“盤”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具備衝突,各種階層、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盤”中有機地展開。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爲準。由此,我們說散文(應稱藝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散漫如水,手法靈活。

只要弄清這些,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髮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麼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於拘謹地學習,其他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散文主要分爲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兩種。下面將兩種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學者和高等教育應試者選擇使用。

記敘散文模式

開頭

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係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

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緻敘述和描寫。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

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係,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

①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係。②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

①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緻動人。②發揮聯想。

結尾

巴金的部分散文創作歷程

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裏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爲“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 正象巴金所說“我的任何散文裏都有我自己”,總之可以說是表現自我,“我是怎樣一個人, 就怎樣寫”,“心口相應,信口直說”, “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

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爲基礎,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僅僅是線索,而是散文的對象。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感情體驗。感情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記錄回家和父子離別的瑣事, 而是要吐露一種對父親及失敗了的父輩的憐惜和敬愛。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 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

四、散文寫作--構思、聯想、語言

散文,往往通過生活中偶發的、片斷的事象,去反映其複雜的背景和深廣的內涵,做到“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要達到這種境界,構思是關鍵。

構思,是作者對一篇作品的整個認識過程,從他對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過程。就是進入下筆階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繼續認識所要描寫的對象,深入發掘其底蘊和內涵。這是一種複雜的、艱辛的、嚴肅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家人格、修養、功力的考驗。由於事物間的聯繫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於由表及裏,從紛繁錯綜的聯繫裏,發現其獨特而奧妙的聯繫點,才能夠從“引心”到“會心”,由“迎意”到“立意”。

構思的奧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發現。於是就出現了種種不同的構思方法。秦牧的構思方法,有人叫做“滾雪球”。他寫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點點,如一片小雪花,隨着題材的增加,體會的深入,聯想的開展,那感覺一步步膨脹起來,就象滾雪球一樣。這裏可貴的是最初的感覺,照秦牧的話說,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徵”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飽滿的種子,落到肥沃的土壤裏,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陽光雨露恩澤它,使它萌發成豐富的果實。這是一個核心,越滾越大,形成統一的構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壇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遲的構思方法,叫“抓一剎那”。這“一剎那”他認爲是事物的“精華”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這“一剎那”,就抓住了頭緒,抓住了中心,零散雜亂的材料才得以集中,纔有了歸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渦漩中》的創作,正反兩方面的教訓都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總之,一篇散文的謀篇、構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異,不可強求一律,更不能照貓畫虎,每人應有每人的獨特方法,但講究構思,則對每一個作家而言,都是極重要的。

一篇優秀的散文,幾乎難以離開聯想。所謂聯想,是指對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想象活動。由一事物過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當人們由當前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時,都離不開聯想。在這種聯想活動中,事物的特徵和本質,更容易鮮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認識也能不斷提高和深化。一個作者的知識積累,儲藏愈厚實,則對生活的感受愈敏銳,易於觸類旁通,浮想聯翩,文思泉涌。聯想,在心理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回憶常以聯想的形式出現,聯想還有助於舉一反三的推理過程。特別是在散文創作及其它樣式的文藝創作中,聯想有着增強作品藝術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靈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遷思妙得,得自長期積累。積累愈厚,愈發敏感。散文不是貴在觸發嗎?由此及彼是觸發,對於目前所經歷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既是觸發,也是聯想。深厚的積累,有助於觸發的深化。要將“詩魂”變爲詩,要從觸發達到構思,還必須發揮聯想和想象。要將許多舊經驗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組織,假若沒有一定生活積累做憑依,想象、聯想的翅膀則是飛不起來的。客觀事物總是相互聯繫的,具有各種不同聯繫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頭腦中,便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聯想──有空間或時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聯想(如由水庫想起水力發電機);有相似特點的事物形成的類似聯想(如由魯迅想起高爾基);有對立關係的事物形成對比聯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 有因果關係的事物形成因果聯想(如由火想到熱)。

散文的聯想,總是同精細的觀察、細微的描述相結合。散文的畫面,首先力求真實、具體,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同時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讀之能臨境生情。作者給讀者想象空間、回味餘地愈大,則詩意的芬芳愈濃,這就離不開豐富而活躍的聯想。 聯想,實質上是觀察的深化,是此時此地的觀察,與彼時彼地觀察的融會貫通。沒有這種融會貫通,便沒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昇華、詩意的結晶。如果說,精細的觀察,爲作者採集了豐富的礦石,那活躍的聯想,則是對這些礦石的冶煉和加工。 聯想不是憑着個人的閃念所得,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一個作家要想讓聯想的翅膀飛起來,沒有廣博的學識,不掌握事物之間內在的聯繫和底蘊,沒有個人的創造性和激情,沒有個人愛好的廣大空間,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大空間,是高飛不起來的。只能象蓬間雀那樣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鵬那樣展翅萬里,海闊天空自由飛翔。

散文筆調的魅力,固然來自作家的真知、真見、真性、真情。但要將其化作文學和諧的色彩、自然的節奏、雋永的韻味,還必須依靠駕馭文字的嫺熟,筆墨的高度淨化。

文采,不在於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飾,而在於表情達意,樸實真摯。如堆砌詞藻,就象愛美而又不善於打扮的女人一樣,以爲塗脂抹粉,越濃越好,花花綠綠,越豔越好,其實俗不可耐,令人見了皺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別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發現別人所沒有看到的事物,還需有異常嚴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創作時,不能心浮氣躁,要靜下心來,挖空心思找到準確的詞句,並把它們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話表達較多的意思。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言簡意繁”。要使語言能表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簡潔地描繪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徵,讓讀者一下子就牢牢記住被描寫人物的動作、步態和語氣。

散文的語言美,作家們有不少獨到精闢的見解。秦牧說:“文采,同樣產生藝術魅力和文筆情趣。豐富的詞彙,生動的口語,鏗鏘的音節,適當的偶句,色彩鮮明的描繪,精采的疊句……這些東西的配合,都會增加文筆的情趣。”佘樹森說:“散文的語言,似乎比小說多幾分濃密和雕飾,而又比詩歌多幾分清淡和自然。它簡潔而又瀟灑,樸素而又優美,自然中透着情韻。可以說,它的美,恰恰就在這濃與淡、雕飾與自然之間。”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雜雜,拖泥帶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腳布,又長又臭。簡潔,並不是簡境,而是簡筆;筆既簡,而境不簡,是一種高度準確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宮賦》開頭寫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僅僅十二字,就寫出了六國王朝的覆滅。秦始皇統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樹木砍光了,山頂上光禿禿的,就在這裏,修建起阿房宮。短短十二個字,寫出了這麼豐富的歷史內容,時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謂“言簡意繁”了。 瀟灑,對人來說,是一種氣質,一種風度。對散文來說,是語句變化多姿。短句,促而嚴;長句,舒而緩;偶句,勻稱凝重;奇句,流美灑脫。這些句式的錯落而諧調的配置,自然便構成散文語言特有的簡潔而瀟灑的美。

散文語言的樸素美,並不排斥華麗美,兩者是相對成立的。在散文作品裏,我們往往看到樸素和華麗兩副筆墨並用。該濃墨重彩的地方,盡意渲染,如天邊錦緞般的晚霞;該樸素的地方,輕描淡寫,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樸素有如美女的“淡掃蛾眉”,華麗亦非麗詞豔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藝術加工,不着斧鑿的痕跡。但不論是樸素還是華麗,若不附屬於真摯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於像無限的浮萍,變得蒼白無力,流於玩弄技巧的文字遊戲。

像生活的海洋一樣,語言的海洋也是遼闊無邊的。行文瀟灑,不拘一格,鮮活的文氣,新穎的語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韻,精采的疊句,智慧的警語,優美的排比,雋永的格言,風趣的諺語,機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種多樣藝術技巧的自如運用,將使散文創作越發清新雋永,光彩照人。

期刊——《散文》

《散文》創刊於1980年1月,是我國第一家專發散文作品的純文學刊物。創刊之初,便確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調,藝術上追求高水準的辦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使得《散文》成爲一份高雅純淨,獨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賈平凹、趙麗宏、詹克明、李漢榮等在內的大批優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廣大讀者和社會的認可。

多年來,《散文》的發行量一直居全國同類刊物之冠,影響遍及海內外華人世界。曾獲歷年省市級優秀期刊獎,首屆及第三屆“中國期刊獎”。2005年的《散文》,將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內容的豐富性和風格的多樣性.“格高境闊,文潔意新;繼承傳統,發展創新”這是我們始終堅持的十六個字。所有照亮黑暗啓迪心智的思考,都值得我們收藏;所有爲豐富漢語寫作形式上可能性的努力,都值得我們珍視。我們從來不以緋聞、逸事和低級趣味來吸引讀者;以平常心爲平常人辦刊,關懷人生、貼近靈魂是我們靠近讀者的方式,而這一切的實現,又不以犧牲文學性和原創性爲代價。我們相信,中國需要《散文》,這就好比人生需要藝術的因子一樣。我們認爲,一本好的刊物,它當然要尊重人的日常慾望,但更爲重要的它理應對破壞愛、善與和諧的力量表示自己的不妥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散文》呈現了一種罕見的沉思的品質和悲憫情懷。薪火相傳,《散文》在中國是本老資格的文學期刊了。

標籤:寫作技巧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