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班主任工作中的鬆與馳

班級管理工作的對象是活生生的成長髮展中的學生。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正確把握學生教育中的鬆與馳的度非常關鍵,自如調節鬆弛有度,伸縮有節,否則會弄巧成拙。就如班主任必須對學生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但“嚴”不是嚴厲,嚴酷。管理過嚴,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壓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膽小怕事,甚至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僵化。這既不利於學生的身心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班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爲了不教”,魏書生也認爲“管是爲了不管”,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要正確把握嚴格的尺度,嚴中有寬,寬中有愛,做到鬆弛有度。

班主任工作中的鬆與馳

教以正、管以嚴,這不僅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需要,也是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需要。常言道:“樹不修剪不成型,人無管教不成材”,“嚴是愛,鬆是害,不管不教終變壞”。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對此也深有體會。嚴,只有做到嚴之有法、嚴之有理、嚴之有度、嚴之有恆,以及嚴之有情,“嚴師”才能出“高徒”。

一、嚴中有寬

在育人的實踐中,一些班主任老師對“嚴”曲解,誤用令人深思。在他們那裏,“嚴”演變爲體罰各變相體罰。心雖善良,動機也好,但嚴而無格,再不屬“嚴是愛”範疇,而墜入了“嚴爲害”的泥坑,學生的自尊,人格,上進心被“嚴”的風霜冷雨擊碎。心靈受創作,心理壓抑,久而久之將形成視“師”仇的逆反心態。這種“嚴”,於事無補,於人無益,是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隱性扼殺。

1.嚴而不厲:任何時候對學生嚴格要求都是正當而且必要的。缺乏嚴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但有些班主任老師對學生期望值過高,特別是不分階段、對象,千篇一律,急於求成,難免會出現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諷刺、挖苦學生,他們的這種做法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所以嚴格不等於嚴厲。嚴厲意味着班主任態度的強硬,武斷和偏執,嚴厲會使學生產生懼怕,退縮心理。久之,學生依賴性,神經質,敵意等不良心理都會滋生。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態度應是嚴格,而不是嚴厲。

2.嚴而有格:“格”就是範圍,分寸。班主任對學生的要求嚴,但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嚴而要有分寸。如果班主任嚴而無格,亂批評人,勢必會有不好的結果。

嚴格管理班級,我認爲從以下方面做起:

(1)要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紀律嚴明,“依法治班”。這項工作一般在開學初就要做好。各項校紀校規和日常行爲規範,是第一堂班會課的必學內容。要讓學生心中有數,免得日後犯忌了班規還不知道。事後的補救,往往不如事前的預防有效。

(2)要公平公正,不要感情用事。班主任在對班幹部和普通學生上,在面對優秀和後進生上,在運用批評和表揚上,在實施獎勵和懲罰上,在處理問題和事件上,在給予關心和照顧上,在評寫操行和鑑定上,在推舉先進和模範上,在提供條件和機會上都要在某些細微末節問題的處理上都要出以公心,處理公正。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在學生中建立威信,才能贏得學生的擁戴,才能獲得對每一個學生提出教育要求的權力。

(3)要注重“首因效應”。要認真對待,正確處理“第一次”之類的事情,對第一次犯錯的同學要給以適當的機會加以改正,但對屢犯的,要態度堅決,不給情面。

3.嚴之有理:嚴也要合乎情理。班主任對班級要進行科學管理,對學生要講清道理,處理事情要公平合理。有經驗的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並不是靠“以權壓人”,而是靠“以理服人”。他們對待違紀者,總是耐心地聽其辯解,然後纔拿出處理意見。處理時,他們也能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不重罰後進生,也不偏袒尖子生;不縱容明知故犯者,也不委屈無辜受累者;基本上能夠一視同仁、公平合理。另外,他們平時也很注意學習有關科學管理方面的理論,並能應用於實際。班主任老師要打開學生心靈之門,就不須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4.嚴之以恆:嚴必須持之以恆。避免犯忌“冷熱病”,時緊時鬆。長期堅持狠抓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優良的班風、學風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端,更要出氧氣不斷地加以培育。比如,我班開學之初紀律常常是不盡人意。針對這一現象,我採取了整治措施,每天由值日班長和崗位負責人嚴格檢查班中的紀律情況,並每天評出幾位優秀的和最差的,然後當衆公佈,並在紀律最差的人中選出一個人專門負責當日的紀律工作。此項措施常抓不懈,效果是有明顯的提高。所以班主任也就必須做到腦勤、嘴勤,而且還要持之以恆,不能到最後沒有了尾聲。

二、寬中有愛

每個人都渴望得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個人保持愉快心情和旺盛熱情的需要。對學生而言,班主任既是“嚴師”,更應該是“慈母”。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要處處想學生所想。溫馨的話語,再加上親切的體態:一次凝視、一個微笑、握一次手、摸一下頭、拍一拍肩膀、彎一下腰、倒一杯水……學生會被老師的愛所包圍。同時,對學生違紀處罰的方式要多樣化,要寓教育於處罰之中。魏書生對學生犯錯誤的處罰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寫一份關於錯誤的說明。他把處罰變爲生動的自我教育,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啓迪。比如對待國小生進網吧打遊戲問題,不是簡單地給以處分了事,而是在第一次發現後及時制止,在班會課上進行“打遊戲危害性”討論,分析這些同學的心理,認識打遊戲對身心的危害,書面保證改正不良習慣,併爲班級做一件好事以抵消自己的錯誤。

在實際工作中,當學生犯了錯誤,我常常先聽聽他對這個事情的看法,讓他自己找出不對的地方,以及產生的根源。大多數學生往往在班主任老師教育之前,已經認識了錯誤,也有了改正錯誤的決心。這個時候如果班主任老師再去嚴厲指責,反而會把事情搞僵。很多學生在犯錯誤之後,對班主任老師的慈愛和寬厚的態度,會比採取任何辦法更有教育效果。

愛學生,就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偉大情懷,托爾斯泰說過:“如果一個班主任老師僅僅熱愛事業,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班主任老師,如果一個班主任老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班主任老師。”爲此,我對學生從愛心出發,以母親般的愛、手足般的情、朋友般的理解,關心、愛護、尊重學生,盡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我班女生普遍膽小、害羞,針對這種情況,我採取了相應措施,利用班會或其他可利用的時間要求同學走上講臺暢所欲言,膽量越小的越多鼓勵,多給機會,結果同學們的口才得到了鍛鍊,膽量也大了,課堂氣氛也有所好轉,自信心也增強了。

國小生每天在學校佔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個性不夠穩定成熟的他們離開父母、家庭來到陌生的環境,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這是愛心培植的依據。中國有句古話“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是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以心相交,以誠相待,如此,即使愚頑如石也能感化。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征服學生的心,用愛去喚醒學生的感知,對學生的成功與失敗皆以誠相待,以父母、以朋友、以姐妹身份相交,必能拉近師生關係,增強教育感化的力量,收感化“金石”的效果。記得我初當班主任時,班級有一個“讓人愛不起來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只是喜歡惹是生非,我憑着一顆做班主任老師的責任感和良心,對這個學生投入無限的愛,跟他耐心談心,但對方仍聽不進去,從中我感受到他對我給他的愛不理解,產生反感。從此我改變了我的教育方法,改批評爲表揚,表揚他每一個細微的閃光點,並安排他管理班級的自行車。在幫助他的過程中,我和他主動交心,交朋友,讓他知識班主任對他的一片赤誠的愛心。現在,他惹的煩心事少了,同學喜歡他的多了。可見,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去面對工作,面對學生,儘管工作尚不夠盡善盡美,但確已盡心盡職,我想問題還是能解決的。學生需要班主任老師的耐心教育,也需要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爲,也不可能只有表揚、沒有批評。關鍵在於班主任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做到寬嚴適度、剛柔相濟。

工作實踐中,嚴和寬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嚴不是冷麪鐵心,寬也不是遷就縱容。只有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愛是一種疏導,是一種理解,是一種人文關懷。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爲,學生是涌動着無限活力的生命體,教育應該是溫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潤物無聲。我們的教育應該多一些商量探討,少一些指責命令;多一些自主思考,少一些約束管制。

總之,從實踐中我體會到,班主任工作就如同調味品中的“味精”,在蔬菜中放得過少則淡而無味,放得過多則苦而難食,只有放得適量,才能烹出美味佳餚。我們每天接觸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不同的世界,應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實施教育,也應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愛過則溺縱,嚴過則兇暴,信過則奢求,細過則越俎代庖”。只有適當、適中、適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班主任老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種母親的溫存,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要教育好下一代,就要正確處理好“愛”與“嚴”的辯證統一關係,做到愛之深,求之嚴,有鬆有馳寓愛於嚴,嚴中有愛。

標籤: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