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抗日救亡運動教學設計

抗日救亡運動教學設計

《抗日救亡運動》教學設計

一、導入

方案一教師可先提問“九·一八”事變和《塘沽協定》的結果,再總結。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已淪陷,華北門戶洞開,中華民族危機加深,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新的高潮,以此引入新課。

方案二先讓學生講他們所知道的“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是怎麼回事?指出“一二·丸’“西安事變”是在“九·一八”以後,面對日本的得寸進尺,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全國人民爲挽救民族危機而發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從而導入 新課。

二、講授新課

1.華北危急

可作爲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出現的背景來講。

引導學生首先回憶《塘沽協定》的結果?其次,讓學生找到標誌華北危急出現的事件?(1935年,《何海協定》)再次,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華北危急加深的標誌(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結合《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圖》和本目小字說明漢奸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和“冀察政務委員會”的設立,實際上使冀察兩省已經“自治”。在中國地圖上,華北五省偌大一片國土,將繼東北三省和熱河而淪喪,中華民族處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

2.“一二·九”運動

在日本侵略東北、華北時,與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相比,中共的態度如何?方針怎樣?讓學生閱讀課文後作答。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並於1935年底,瓦窯堡會議上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出示《瓦窯堡會議舊址》幻燈片)

爲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和方針,愛國學生首先行動起來。北平學生於1935年12月9日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反對華北自治!”教師出示《參加“一二·九”遊行的學生同反動軍警搏鬥》幻燈片,使學生感受和體會當天的情景。北平學生的英勇鬥爭,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講到此處,引導學生學習“一二·九”時期愛國學生關心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的偉大愛國精神。

在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形勢和愛國學生行動的鼓舞下,社會各界愛國人士也加入到救亡運動的隊伍中,國民政府卻一意孤行,又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七君子事件”(1936年)

3.西安事變

關於“西安事變”學生通過影視渠道已有所知,可結合課文直接設問。

(l)張學良,楊虎城是什麼人?(2)事變之前他們和陝北紅軍關係如何?(3)張、楊爲什麼能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對紅軍停戰。(4)張、楊對蔣介石實行“兵諫”的目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適當總結。(也可讓學生課前事先準備,課堂上模擬事變前後張、楊對蔣介石的勸說和“兵諫”的大致經過)

“抓住蔣介石以後怎麼辦?”可充分地引導、啓發學生思考、討論。(亦可用一課時來讓學生討論、辯論)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以及“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後出現的複雜形勢,從具體分析中使學生明白“西安事變”只有和平解決纔有利於抗日、有利於人民、有利於革命,才符合全民族的利益。歷史和現實證明,中國共產黨和平解訣西安事變的政策是英明的、有遠見的,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共產黨的意識。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立下頭功的是周恩來等人。要求學生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周恩來回到延安。博古,張聞天,毛澤東,彭德懷,林伯渠,蕭勁光等到機場迎接》圖。

4.“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見

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要求,使國民政府改變了對日妥協不抵抗和對中共圍剿政策,使中國革命出現了轉機。所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爲時局的轉折點,從此,十年國共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了。

5.總結、擴展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步步進逼,《何梅協定》的簽訂,“華北自治”的推進,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國民政府蔣介石堅持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推動下,“一二·丸”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十年內戰,迎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板書設計

抗日救亡運動

一、背景——華北危急

二、標誌“一二·九”(935年12月9日北平)

三、西安事變

1.背景

2.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實行“兵諫”

3.和平解決

《抗日救亡運動》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和作用

本課選自川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四學習主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13課《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第四學習主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的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課是作爲開篇之課,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起着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圍繞本課的學習內容,根據《歷史課程標準》和近年來江西省歷史會考說明的相關考點以及學生的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三)本課的結構特點

本課主要內容包括“九一八事變”、“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和“西安事變”三個子目。內容線索清晰明瞭,展示 20 世紀 30 年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和全面抗戰興起之前國內局勢的重大轉機。教材編寫着墨於歷史事件的渲染,是課堂中最能夠吸引學生並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

(四)重難點分析

本課的重點有兩個:

一是“九一八事變”,依據是九一八事變後不到半年,東北淪爲日本的殖民地,廣大羣衆開始覺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無論對於20世紀30年代日本的侵略還是對於中國的抗戰來說,都是開端,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二是“西安事變”,依據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爲扭轉時局的關鍵,促進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從而成爲具有轉折點作用的事件,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本課的難點是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依據是由於八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如何解決政治問題缺乏經驗,所以中共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成爲本課難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小社會課中學過抗日戰爭的歷史,熟悉一些有關抗日題材的電影、電視、歌曲等,知道一些抗日英雄及他們的事蹟,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因此,在學習本課之前,一些學生已經對本課有一定的瞭解。但學生對本課內容缺乏系統的、多側面、深層次的認識。

三、教法學法

(一)教學設計的理念

1、儘可能地交出學習的主動權,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

2、充分調動學生的“看”、“聽”、“講”、“想”、“做”等各種感官,順應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特點,適時進行動靜轉換,學生興趣高,學得主動,學得積極。

3、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師生互動的過程,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師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二)教法應用:

主要通過任務驅動的方法開展教學,具體採用多媒體演示講解法、問題探究法、史料分析法、分層教學法等。

(三)學法指導:

學生通過情景再現、懸念思考、史料分析、角色體驗等活動,讓學生進入情境、體驗歷史、討論分享、情感昇華,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

爲此,我把本課內容整合對應爲一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抗日救亡》,共有三幕:第一幕 《日本侵華》;第二幕 《局部抗戰》;第三幕 《合作抗日》 爲此,我把本課內容整合對應爲一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抗日救亡》,共有三幕:第一幕 《日本侵華》;第二幕 《局部抗戰》;第三幕 《合作抗日》

四、教學過程

爲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一是按層次分組並預習本課;二是在網上搜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生平資料。三是安排兩個學生排練歷史劇。

設計意圖是: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首先是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用時:2分鐘)

媒體播放《那些年,我們一起抗日救亡》片花,以此導入新課。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一上課就扣住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啓動他們的思維。

第一幕-《日本侵華》九一八事變(用時預計10分鐘)

我把這一幕設計爲三個環節,分別是文件傳真、圖說歷史和現實鏈接。

首先出示“田中義一給天皇的奏摺”、“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以及日本侵略暴行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1、日本爲什麼要發動“九·一八”事變?

2、“九·一八”事變的真相是什麼?

3、面對日本的挑釁蔣介石態度又是怎樣的,導致了什麼後果?”

4、日本在東北對中國人犯下了哪些罪行?

並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去精讀課文第79頁----81頁,那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夯實了基礎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文字、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歷史,瞭解歷史真相,問題的設置有梯度,可以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突出本節課重點之一。

環節三:現實鏈接。出示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圖和會見美國國防部長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逐漸學會用歷史的眼光來觀察社會,關注現實生活,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第二幕 《局部抗戰》—抗日救亡運動高漲(預計5分鐘)

我主要通過開展兩個教學活動來完成這一幕的教學任務。

活動一:學生閱讀教材第81頁,歸納全國各階層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具體表現。

活動二:媒體展示全國各地抗日救亡的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課本,提高能力,使學生樹立對國家、對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幕《合作抗日》—西安事變(預計15分鐘)

這一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環節一:資料蒐集、瞭解西安事變。

學生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簡單介紹張學良、楊虎城生平。

環節二:歷史劇表演、體驗西安事變。

讓兩個學生把課前排練好的歷史劇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出來,生動再現張學良勸諫----哭諫----兵諫的過程,通過觀看歷史劇來歸納西安事變的背景。

環節三:情境再現、感受西安事變

這個環節播放電影《西安事變》中活捉蔣介石的片段。

環節四:合作探究如何處理西安事變

1、收聽國內外媒體對西安事變的報道,瞭解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

2、以小組討論方式歸納出各派別關於如何處理西安事變的主張及其真實意圖。設問:假如你是張學良,你會如何處置蔣介石?

3、設問: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中國共產黨最終是如何解決西安事變的?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再現,創設情境、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環節,突出了本課重點,也突破本節課難點。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

五、課堂小結,鞏固提升。(預計8分鐘)

1、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板書設計,根據板書設計來進行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簡潔美觀,突出重難點,完整地、科學地展示本課知識,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掌握本課知識。

2、鞏固練習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設計好的課堂練習。

一、單選題

1、1931年,駐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炸燬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鐵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以此爲藉口,炮轟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佔領瀋陽城,製造了

A.七七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柳條湖事件 D.九一八事變

2、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

A.全面抗戰時期 B.局部抗戰時期 C.局部反攻階段 D.大反攻階段

3、領導西安事變的國民黨將領有

①張學良②楊虎城③李宗仁④周恩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孃。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一曲悽愴的《松花江上》當年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傳唱。

請回答:

(1)使東北人民脫離家鄉、拋棄寶藏的事件是什麼?爲什麼說那是個“悲慘的時候”?

(2)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東北的迅速淪陷?

(3)歌曲表達了東北人民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對這段歷史你有何感想?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置根據學情有難有易,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同時通過練習鞏固,可以檢測學習效果,及時補救,強化知識,提升能力。

六、教學預期效果: 本課以課標爲中心,以學生爲主體,通過穿插視頻、圖片、文字史料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感;問題設置與練習佈置都針對學情、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並參與其中,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三維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