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一

學習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2.通過體會文言語句的語氣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體會鄒忌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討論除蔽、兼聽在當時和現在的意義。

教學難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閱讀、點撥、討論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古時候有個秀才和朋友們一起去一位官員家做客,吃飯的時候卻惟獨忘了給秀才盛飯,這時秀才說:-------,主人馬上給他盛上了。請問秀才說了什麼?(同學們討論)

由此可見,在一些場合中,說話是要講藝術的。那麼如何規勸一個有錯誤的人,並讓他認識、欣然改正就有難度了,更何況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鄒忌是如何做到的。(板書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二、瞭解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

鼓勵學生講解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爲讚賞,封他爲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 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爲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自己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和讀不通的地方。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 朝服衣冠 窺鏡 期年 朝於齊 間進

2、教師範讀正音,學生聽讀注音,劃出節奏。

3、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4、全班齊讀課文。

四翻譯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同桌合作,翻譯課文。

(注意一些重要實詞、虛詞的翻譯,可結合課後探究練習第三、第四題)

2、全班交流、釋疑

3、在通譯課文的基礎上,反覆誦讀課文,爭取能當堂把最後三小節背出來。

誦讀指導:

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要儘量讀出三問三答的不同語氣。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既要讀出諷諫的委婉,又要讀出臣對君的忠誠。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五、精讀課文,分析內涵

研讀第一段

1.文章中首先出場的是哪些人物?(板書:鄒忌、妻、妾、客)

2.鄒忌想知道自己與徐公誰美,就分別向妻、妾、客提問,由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並揣摩三問三答過程中各人的心態。

點撥:

鄒忌問妻——親切自然妻的回答——由衷喜愛(私語氣重)

鄒忌問妾——居高臨下妾的回答——模仿敷衍(畏語氣稍輕)

鄒忌問客——急於瞭解情況客的回答——應酬奉承(求語氣更輕)

3.討論總結:鄒忌見到徐公後自認爲不如徐公美,這說明鄒忌並沒有被矇蔽,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板書:私畏求)

4.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並根據情節試背誦。

研讀第二段

1.自讀課文,思考:寫鄒忌家中閨房瑣事的目的是什麼?

點撥:爲了向齊威王設喻諷諫,把妻、妾、客與宮婦、朝臣、四境之內進行類比得出結論:王之蔽甚矣(板書)

提示:設喻——用一種富有機智和幽默情趣、並寄寓深刻哲理的虛構故事來闡明某種道理,用一種道理來說明另外一種道理,設喻貴在用事理打比方。本文就是用家事說國事,兩件事在道理上的相同之處就是“受矇蔽”。運用設喻的方法來闡明齊威王受矇蔽的道理,由抽象變具體、由深奧變淺顯、由逆耳變順耳,使齊威王易於接受。

2.學生齊讀一二段,邊體會設喻的手法邊試着背誦。

研讀第三段

1.齊讀課文,然後思考:前面我們提到臣子向君王進諫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那麼齊威王對鄒忌進諫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讀後,點撥:“王曰:‘善’。”齊威王不但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還隨之頒佈了一系列命令,來鼓勵進諫。

2.在自讀有關法令之後,由學生討論總結:齊威王是怎樣一位君王?鄒忌是怎樣一位臣子?

明確:臣子進諫帝王是批龍鱗、逆聖聽,儘管鄒忌進諫藝術高超,但是必須有善於納諫的君王纔可以。(板書:納諫明君善諫良臣)

六、總結概括

1.分組再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要求背誦。

2.學生討論學習完本文之後的感受。(從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方面去考慮)

七、佈置作業

1.整理文言知識卡片;

2.熟讀、背誦全文;

3.寫一篇讀後感。

八、<成型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美甚)妻——私——宮婦

(何及)妾——畏——朝臣王之蔽甚矣

(不若)客——求——四境

鄒忌齊威王

戰勝於朝廷

善諫良臣納諫明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的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並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並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4、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1、重點字詞、句式。

2、《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3、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

教學設想

可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自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既要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又不能佔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爲主。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三位同學上臺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進諫,要他多聽從民意,廣開言路,不要受小人矇蔽,豈料奸臣在皇帝旁邊挑撥離間,龍顏大怒,奸臣將忠臣推出去斬。由這小品導入古代臣子進諫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見(即“直諫”)會很危險,臣子進諫最好是諷諫,由此引出題目,並解釋“諷”及課題的意思。

二、點出《鄒忘諷齊王納諫》一課選自《戰國策》,用幻燈片打出該學的知識。

《戰國策》:又稱《國策》,原爲戰國未期和秦漢間人怕編纂,後經西漢未年劉向編訂成書,全書共33篇,反映了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其體列爲國別體,全書共12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歷史散文。

三、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學習一、二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細。

私:偏愛。

朝服衣冠:zháo:朝見。

②詞類活用:

A名作狀:朝服衣冠,,暮寢而思之。

B名作動: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詞意動用法:美我者:以……爲美。

③古今異義詞:

尺:古;約合現在的23.1釐米。

今:約33.3釐米。

窺: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寢:古:躺而不睡。

今:睡覺。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處所。

④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誰,哪個

孰與:相當於“與……孰”,“……與……相比,誰更”

2、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4、否定句賓語前置:忌,不自信

5、被動句:王之蔽甚矣

6、省略句:與坐談

四、先讓同學翻譯第二段,再請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請一位同學做旁白通過這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即串講了課文,又讓同學領會了課文內容。

五、課堂分析

師:(1)大家觀看錶演時有無發現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說鄒忌美於徐公。

師:(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語氣上有何細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熱情地讚美鄒忌,愛戀之情溢於言表。

妾:比妻稍爲冷淡點,回答有些勉強,說話較拘謹

客:用陳述句,語氣更平淡。

師:(3)爲何妻、妾、客都誇鄒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師:(4)好,他們都是說鄒忌美於起徐公,那麼由文段看,實際上是誰更美呢?

生:——徐公。

師:(5)既然是徐公美,那麼妻、妾、客的回答便是與事實不相符合了,那麼也就是說,鄒忌被怎麼樣了呢?

師:(6)好,那麼回過頭來看看,第一段講什麼?

生:——鄒忌比美的事。

師:(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與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麼爲什麼要花這麼大力氣來寫鄒忌比美的事呢?鄒忌比美的事與我們所要講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有何關係呢?(引導大家看板書及第二段)。大家看,鄒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於他,那麼齊王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呢?——有,宮婦左右私齊王,朝廷之臣畏齊王,四境之內有求於齊王。

師:(8)好,那麼鄒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於他而受蔽,現在齊王的情況亦與鄒忘相同,那麼他是否也應該受蔽呢?

生:是並且受蔽更甚。

那鄒忌分析出齊王受蔽這結論時,是先說鄒忘的情況與齊王的一樣,而鄒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齊王也應因此而受蔽。

師:(9)好,那麼象鄒忌,這種推理方法就叫類比推理。(用幻燈機打出)類比推理:根據兩個同類事物某種屬性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它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師:(10)鄒忌說到齊王受蔽這裏就打住了,那麼他是否只整指出齊王受蔽這事實呢?

生:——不是,他是想說齊王須納諫。

師:(11)好,那麼在家看齊王最後有沒有接受鄒忌的意見呢?

生:——有

師:(12)好,那麼要向國君說明須納諫這個道理是比較抽象又不容易使國君接受的,正如剛纔上課前的小品中的忠臣進諫,忠臣向國君說明要廣開言路,不然會被奸臣矇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說他是想說國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後被殺。可是對比之下,鄒忌就顯得很高明瞭。他用比美這件很具體的生活小事來說明了齊王肥肉納諫這個抽象的道理,使齊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見,象這種用具體的事實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爲淺顯,變複雜爲簡明,變逆耳爲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的說理方法就叫做“設喻說理”。(打出幻燈片,讓學生明白什麼叫“設喻說理”。)

六、朗讀前兩段。

第二課時

一、以提問課後思考題的形式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也可以先朗讀全文)

二、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學習三、四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面刺:當面指責

謗譏:古今異義詞古:指責,勸諫,中性詞;今:誹謗,譏諷,貶義詞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使動用法。

時時而間進:間或斷斷續續地

其年:滿一年。

朝於齊:朝見

介賓後置句:戰勝於朝廷。

三、讓同學串講這兩段,指出他們翻譯得不好的地方。

四、課堂分析

師:齊威王聽了鄒忌的話後採取了什麼措施?收到什麼效果?(得後思考題)

生:“羣臣史民……受下賞”。“羣臣進諫……皆朝於齊”

師:由此可見鄒忌諷諫效果奇佳,那麼,鄒忌爲什麼可以進諫成功?

引導學生從進諫者,鄒忌及納諫者齊威王兩方面去思考,爲了幫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諫齊威王的小故事以說明齊王是勇於接受別人的意思,從諫如流的。在說明鄒忌這方面的成功時,着重說明是比關關事他親身所經歷的以及生活小事這兩點,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寫在幻燈片上)。

爲何成功:

鄒忌(進諫者):用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小事來講道理,現身說法,明白具體,說理深刻,委婉動聽,使人易於接受。

齊威王(納諫者):開明,有作爲的君主,從諫如流,聞過則喜,勇於改革。

五、鄒忌形象分析(簡單提上一下)——寫於幻燈片上。

鄒忌:①關心國事,具有遠見卓識

②實事求是

③足智多謀,嫺於辭令,深諳君王心理

六、解決未完成的課後題。

七、體現多練原則,讓學生當堂完成有關課文文段的閱讀理解訓練並評講。

八、朗讀全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三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

教學目的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瞭解課文運用諷喻,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等特點。

3、認識鄒忌進諫和齊王納諫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本文語言不太艱深,可以根據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的要求,明確教學重點:

(1)在理解內容、層次的基礎上熟讀全文;

(2)結合寫作背景,領會本文在當時的進步意義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難點

學生對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方法的領會和運用是教學的難點。教師不應該簡單地把概念告訴給學生,而應結合課文內容,啓發學生思考,用學生討論的方法來解決。

教學設想

1、按“在朗讀中感悟,在吟誦中品味”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

2、立足於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通過閱讀理解課文的深層內涵。

3、採用以探討爲主,以點撥爲輔的教學方式,力求做到師生互動。

預習要求

1、藉助課文註釋,掃除字詞障礙。

2、結合習題一,熟讀課文,劃出妻、妾、客對鄒忌讚美的話語。

課時、課型的安排

1、課時:一節課。

2、課型:說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板書課題及作者)

教師三言兩語析題(根據職業高中學生文言文誦讀水平而定):

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標題是後人加的。

鄒忌——齊國國相;

諷——規勸別人,使別人接受;

齊王——指齊威王;

納諫——就是君王接受臣民的勸告。

“鄒忌諷齊王納諫”可理解爲“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二、整體把握(10分鐘)

提出下面四個方面的問題,讓學生逐一回答:

1、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麼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

2、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受到什麼啓發?

3、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蔽”的?

4、聽了鄒忌的分析,齊王採取了什麼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

板書以下內容:

三問

比美反思、三答、諷諫的依據

三思

巧諫齊王、三比(類比)、諷諫的內容

下令——三種賞賜

納諫強國、進諫——三種情況、諷諫的結果

強國——“朝於齊”

三、討論交流(26分鐘)

(職高學生與普高學生相比在文言文誦讀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這是職高學生

在高中階段接觸的第六篇文言文,鑑於這一點,可以適當降低教學難度。)

採用誦讀、答疑、討論、交流、點撥、歸納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一>學生誦讀課文,疏通文意。

正音:朝服、間進、期年、數目

<二>引導學生提出自學中發現的問題,運用師生互動方式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1、落實本課的重點實詞、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1)實詞、虛詞:“閱讀提示”中已列出8個。

(2)句式:文中涉及了4種句式,讓學生注意分辨掌握。

判斷句,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倒裝句,如“皆朝於齊”。

省略句,如“朝服衣冠”。

被動句,如“王之蔽甚矣”。

2、分析人物形象

這篇課文有兩個主要人物,即鄒忌和齊王。根據這兩個人物的不同舉動,有針對性地設計具體有趣的問題。

(1)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A、鄒忌的兩次“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麼樣的心態?

B、鄒忌爲什麼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妾、客?

C、鄒忌的“三思”,反映了他有什麼樣的品格?

通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概括出鄒忌的人物形象。

板書以下內容:

鄒忌

頭腦冷靜、善於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於職守、足智多謀

善於辭令、勇於進諫

(2)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A、鄒忌進諫後,寫齊王的兩個舉動,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B、從進諫的三種情況看,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通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在教師的指導下概括齊王的人物形象。

板書以下內容:

齊王

聞過則改、虛心納諫

明智果斷興利除弊

3、引導、學生提出“設喻”和“類比”,解決這一教學難點。

教師點撥:“設喻”是指設置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設”是設置,“喻”是比方。

“設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設置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如“愚公移山”);另一種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來說明一個二者共同蘊含的道理。

(1)提問:本文鄒忌是怎樣設喻說明的?

教師點撥:鄒忌抓住私事與國事之間的相似點,拿私事去比國事,說明了“私”、“畏”、“求”可以導致聽話人受矇蔽,所以不能輕信奉承話的道理。

(2)提間:鄒忌用設喻說明的方法,拿私事比國事,推導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從邏輯角度講,他運用的是哪一種推理?

教師點撥:鄒忌與徐公比美,省悟了妻認爲我美是因爲偏愛我,妾認爲我美是因爲害怕我,客人認爲我美是因爲有求於我。妻私、妾畏、客求的結果使鄒忌受了矇蔽。與鄒忌相比,齊王如何呢?宮婦左右沒有不偏愛王的,朝庭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王的,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不有求於王的。齊王與鄒忌的相似處境,導致了他的結果也仍然是受矇蔽。

這種根據兩個同類事物某種屬性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叫做類比推理。

板書以下內容:

鄒忌、齊王(設喻說理)

妻——私——宮婦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求——四境之內

受蔽受蔽(類比推理)

四、感悟全文(5分鐘)

(職高學生雖然基礎差,但口頭表達能力都比較好,感悟能力也比較強,因此適合於這種開放式的討論題。)

提問:學了這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談談你有那些感悟?

讓學生充分展示討論,集思廣益,暢談自己多方面的感悟。答案是開放的,即使有錯誤的感悟也不要緊。在討論的同時,要引導學生總結出以下幾點:

1、一個人在受矇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

2、一個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應當積極向有關部門或上級領導提出意見及合理化建議。

3、提出批評建議時,要考慮方式方法,選擇恰當的語言,抓住恰當時機,便於別人接受採納,以提高建議效果。

4、作爲領導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廣泛聽取批評意見,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在這種開放式的討論中,教師在備課時要爲教學設計預留空間,要培養學生多向思維和求異思維,並且要善於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的超出這個話題之外的其它爭議。

五、佈置作業(2分鐘)

1、課後反覆誦讀課文,分組歸納本文的文言知識。

2、課後互相討論,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試譯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