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音樂課《採山》教學設計 (菁選(多篇)

音樂課《採山》教學設計 (菁選(多篇)

作爲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辛苦爲大家帶來的音樂課《採山》教學設計 (菁選(精選4篇),希望可以啓發、幫助到大家。

《採松果》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3、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的不退位減法。

教學重點:

1、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2、使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的不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口算

教學用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xx-70

34是由()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79是由()個一和()個十組成的。

(二)新課學習:

5、投影出示掛圖,觀察圖畫,提出問題

大森林裏松鼠媽媽採集25個松子,小松鼠採了4個松子,一共採了多少個?

25+4=29

205

6、請同學說一說你是怎麼計算的?

7、小組活動,討論算法

8、用小棒擺一擺,分別說一說擺的過程

9、根據圖中已知條件,再提問題

媽媽比小松鼠多采集幾個?小松鼠比媽媽少採幾個?

25-4=21

205

(2)分組討論,如何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

(3)集體歸納

(三)鞏固練習

1、看圖計算:

填上適當的數

2、直接寫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個()裏可以填什麼數?

10+30〉()20+()〈2525+()=25-()

板書設計:

被減數

46

96

28

36

減數

4

5

7

5

教材分析: 篇二

《採山》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這首歌曲歡快、活潑、清新、別緻。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級進音程的交替進行,節奏鮮明、緊湊,在各樂句中變換着“XXXX、X XX、XX X”節奏的運用,配合着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氣並富有動力感。配上生動形象的歌詞,極易爲兒童接受和喜愛。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細雨中去採山的愉快心情,表達了小朋友光着小腳丫採山時靈巧的身影、靈活的手指,採來蘑菇、木耳、野果、山菜,豐收的喜悅香甜在心的感受,連做夢都要笑出聲音來。這首歌詞曲結合緊密,生動形象,能深深地打動每一個演唱它的。人,是一首適合兒童學唱的歌曲。

國小音樂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唱《跳柴歌》

延伸:爲歌曲填詞讚美家鄉。

動:學跳黎族的“跳竹竿”。

拓展:瞭解黎族的文化習俗。

教學目標

一、通過歌曲的欣賞與學習,感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對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習俗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通過學習跳竹竿,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並在活動中增強合作意識以及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

三、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時,動作要求協調、合拍。

教材分析

本課所選的音樂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歡快活潑,極富舞蹈的韻律。結合歌曲的教學,學生欣賞和學習富有傳統特色的跳竹竿。瞭解黎族文化的人,大多會讚歎黎族人審美的獨到眼光和創造美的藝術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引導學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環境美、儀容美、歌舞美。

本課將要學習的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不難。但是讓學生學習竹竿舞就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應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對於少數靦腆、內向而不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學生,教學時要及時發現並予以指導、鼓勵;在集體跳竹竿時要注意防止教學秩序的失控。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反覆聆聽中感受音樂的情緒和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

用恰當的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的歡快情緒,培養孩子們的韻律感。

教學過程

一、聽聽動動――感受音樂

1、聆聽歌曲《跳柴歌》的伴奏音樂跟着老師做律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韻律。

2、變換形式用打擊樂器按照歌曲的節奏敲打節奏,進一步幫助學生感受歌曲的韻律。

3、教師示範跳繩(跟着音樂的節奏),讓學生從中發現規律。

4、分組請學生跟着音樂的節奏做跳繩的動作,要求學生步伐一致,整齊劃一。

5、初步熟悉跳竹竿的基本步伐。

要求學生一對一,面對面,蹲在地上,雙手將繩子拉緊、貼在地面上反覆做開、合的練習,要求與《跳柴歌》的節拍吻合,沒有繩子的同學原地蹲下,模仿動作進行練習。教師有意識地從開合的繩子間跳過,完成跳竹竿的完整動作。請部分同學模仿教師的動作,從開合的繩子間跳過,爲學習竹竿舞做鋪墊。

二、唱唱想想――體會音樂

1、出示大歌片《跳柴歌》,讓學生跟琴聲感覺旋律,問問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

2、跟琴模唱歌譜。

3、完整地聽賞歌曲《跳柴歌》,讓大家在歌聲中再次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韻律。

4、跟着伴奏練唱歌曲,努力表現歌曲的彈跳性和歡快的情緒。

5、用打擊樂器敲打節奏爲歌曲伴奏,要求用歡快的情緒邊敲邊唱,再次體會合作的快樂和滿足。

三、跳跳賽賽――表現音樂

1、通過歌片、插圖、觀看錄象片段等引導學生討論有關黎族的文化習俗,交流各自做了解的有關黎族的風土人情,着重介紹黎族男女跳竹竿的音樂遊戲。

2、指導學生分組練習音樂遊戲:跳竹竿。

教師此處可以隨機知道學生的基本舞步以及動作要領。着重培養大家的集體合作精神。

3、分組表演,相互評價。

4、師生互動:師敲生跳或生敲師跳。

四、拓展延伸――昇華音樂

1、師:海南很美、黎族很美,我們的家鄉――泰州也很美。海南人通過歌聲、舞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家鄉,我們能不能借用這個旋律,創編新詞也來贊讚自己的家鄉呢?

生:(略)。

2、通過課件幫助學生了解泰州的名勝古蹟、風俗人情,爲創編歌詞提供依據。

3、新歌贊家鄉

分組討論爲歌曲填上新詞(要求一定是讚美家鄉的名勝古蹟和風俗人情),同時要求每組選派一到兩名同學用家鄉話來唱一唱自己創編的新詞,比一比,哪一組詞好唱得更好。

4、在《跳柴歌》的歌聲中結束教學。

《採山》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1、學習歌曲《採山》

2、認識X和XXXX的節奏,並能根據歌曲拍擊節奏。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歌曲《採山》,感受歌曲輕快、活潑的情緒,能正確流暢的演唱歌曲。

2、通過遊戲活動等方式,學習和掌握XXXX、X.X的節奏,並在實踐中運用。

3、能從歌曲中感受勞動的愉快,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遊戲帶動十六分節奏地學習。

2、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體驗歌曲的音樂意境。

3、十六分音符的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去山裏郊遊,你們想去嗎?

生:(好)

師:那麼我們就一起乘坐音樂大巴出發吧!

(用已經學習過的歌曲,加上想去“郊遊”的心態,通過創設情境——去美麗的大山看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師:(大屏幕播放郊遊歌曲,出現大山的景色)同學們快看,美麗的大山到了,它正在歡迎我們呢,排好隊,我們下車了。這一路上光顧高興了,我們在山上都看到了什麼呀?

生:蘑菇、木耳、野花、山菜、樹木、河流……

師:是啊,山裏樹木茂盛、空氣新鮮、物產豐富、真是個好地方!(簡單介紹山裏的事物,爲學習新歌做鋪墊)

二、節奏學習、節奏模仿遊戲

1、採蘑菇比賽(幻燈片出示蘑菇圖片)

師:同學們,看老師這也有許多小蘑菇,好新鮮啊,你們想不想採蘑菇呀?

生:想

師:那我們就來個採蘑菇比賽吧。但這些可愛的小蘑菇必須要聰明勤快的小朋友才能採到,蘑菇上面有一條節奏,如果誰能模仿出來誰就能採到可愛的小蘑菇!(出示幻燈片打節奏)

師:這還有一個節奏需要你們自己來完成,有信心嗎?

生:有

(出示第二條節奏學生創編節奏語言)

師:我還能爲這個節奏填上詞語呢!

老師邊拍節奏邊讀歌詞:採呀採蘑菇0,,你會嗎?會說點別的什麼嗎?會的同學也可以得到一個小蘑菇。

生:菜呀才木耳,做呀做作業……

師:你們真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好多同學通過勞動都得到了蘑菇,收穫真不少啊!瞧,從雨中來了一位小姑娘,高興地唱着歌朝我們走過來了,她在唱什麼呢?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三、學習歌曲《採山》

1、初聽歌曲

師:小姑娘做了些什麼?

生:採山、採木耳、採蘑菇………

師:她爲什麼唱的這麼高興呀?

生:因爲她採了很多東西,收穫很大。

師:那你們知道什麼是採山嗎?

生:不知道

師:山裏的人們把進山採蘑菇、木耳、山菜、野葡萄這種活動叫採山。採山是山裏的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這個小女孩唱的歌曲就叫《採山》,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板書題目採山)

2、再次聆聽

師:大家聽得真仔細,那麼你們想不想和小女孩去採山啊?

生:想

師:那讓我們懷着喜悅的心情打着節拍去採山吧。

(播放音樂)

3、節奏複習

師:你們猜的可真起勁,都採到了什麼呀?用節奏告訴我!

生:採呀採蘑菇,……

師:大家做的非常好,我們在聽這首歌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

生:高興

師:下面我們就帶着這種喜悅、快樂的心情把歌詞按節奏讀出來。

4、輕聲跟唱

師:我們隨着小女孩的歌聲一起小聲的唱起來。

5、老師也很喜歡這首歌曲,咱們大家一起唱出來。

6、剛纔咱們大家又唱了一遍,覺得哪句最難唱?我們一起戰勝它。(教唱)

7、完整演唱歌曲並進行歌曲處理,分組採用不同形式鞏固練習!

a.休止符處理(故意唱成有和沒有休止符的請學生指出不同意見,歌曲還輕快嗎?)

b.聲音處理(小女孩的聲音是清脆明亮的,像一隻快樂的百靈鳥,我們也要向她那樣用一種輕鬆、快樂喜悅的心情來演唱歌曲)

8、有時間進行舞蹈動作創編!表演!

四、師生共同總結!

拓展《採山》教學反思

《採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節奏鮮明、緊湊,配合着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氣並富有動力感。配上生動形象的歌詞,極易爲兒童接受和喜愛,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細雨中去採山的愉快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着腳丫採山時靈巧的身影、靈活的手指,採來物產,感受豐收帶來的喜悅。

在備這節課時,我首先認真研讀教材,詳細閱讀了教參,把握了歌曲的特點,瞭解了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勞動快樂爲主線的教學目標。然後,我才根據教學目標安排設計了這節課!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詞是兩個重要的部分,而在這堂課上我主要想解決的是旋律的節奏問題。因爲這首歌中的歌詞還是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做過多解釋學生也能夠理解。而節奏則是旋律的主宰,也是難點,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現了較多的十六分音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要掌握它們是一個難點。於是我就用趣味摘蘑菇(蘑菇上帶有節奏)的環節引入節奏練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突破難點爲歌曲的學習打下基礎。

這節課的導入,我用猜動作的遊戲導入,並且用唱的方式問學生老師在做什麼勞動?然後讓學生欣賞《採蘑菇的小姑娘》的一段視頻猜猜老師拿籃子想去幹什麼?然後設置了小姑娘的“有獎問答”環節去聆聽、瞭解歌曲。然後通過採蘑菇一系類設計好的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好奇中期待這一課。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爲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後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在節奏訓練前我讓學生自己找到採蘑菇樂句以此加深印象。在節奏訓練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明白這個十六分節奏而且能打好這個節奏型。

爲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啓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採蘑菇、採木耳、採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在拓展的創編歌詞環節中我用了學生都熟悉的QQ農場,請學生在農場上種其它植物上去,然後再按種地的步驟創編歌曲《農場》,最後總結勞動能給人帶來歡樂,勞動最光榮,結束本節課。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歌詞排序那個環節比預想中的難,讓學生覺得難度很大,她們不知道怎麼去排,而且音樂播放的速度比較快,來不及貼,在這環節上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想多讓學生聆聽音樂,安排這個環節讓學生更好地去了解歌詞,但從花費的時間上和效果上覺得用處不是很大,所以考慮放棄這個環節。

二、在創編歌詞的環節拓展上花的時間也相對長了些,這樣顯得唱歌的環節時間少了許多,而且設計QQ農場這個環節,本來也是這節課的亮點,結果被我上得沒出效果,但學生的興趣又很高,讓學生編的過程中我也很着急地把自己設計的詞說了出來,沒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這些是我要改進的。

三、教學過渡語還不夠精煉,教學時不夠激情,還有就是教學的指令性語言不夠清楚。

有反思,就有進步,相信自己在一次次的反思中能夠成長,進步,從而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