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三種精神教學設計

(一)研究目標

“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三種精神教學設計

總體目標是結合行業需求,調查“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以下簡稱“三種精神”)在我校開展的狀況,提出將“三種精神”融入我校“三全育人”“大思政”育人體系中的切實可行的育人路徑,對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在“三種精神”培育中協同作用提出建議。對大學四個課堂實現認知式理解、沉浸式感悟、體驗式實踐、引領式示範,提供初步思考。

(二)研究基礎

2020年習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何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並總結了“三種精神”的深刻內涵,即“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人以習近平中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引領,踐行當代**精神和“三敬畏”,這既是對**人職業能力的要求,更對**人工作作風的要求、價值觀的要求。

我校開展勞動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資源,專業設置具有較強的應用性,人才培養方案中有關於實習實訓的明確要求和具體安排,實習實訓正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爲政治理論課,全體學生均需在第一學年學習,我們把“三種精神”作爲該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講授,並且在人生觀、國家觀、道德觀、法治觀內容講授中引入大量**從業案例,在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潛移默化價值觀塑造中滲透“三種精神”,積累了實踐經驗

自2020年開始研究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藉助超星學習通平臺發佈“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網絡微課170個學習點,其中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作爲主幹內容,學生反饋學習效果優異。目前針對“三種精神”的理論內涵、教學案例、時代價值的研究正深入推進。

(三)主要內容

一、調查“三種精神”在我校開展的狀況,高校作爲人才培養基地,將“三種精神”潤物細無聲的植入學生價值觀念中,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勞動,對勞動和職業產生深厚的情懷,增強大學生投身強國建設的熱情,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要求。我們將通過對課程體系的分析,對學生的調查,對實驗實習的抽樣調查,梳理我校實“三種精神”培育的現狀。

二、分析“三種精神”融合培育存在的不足,着眼勞動教育和學生職業成長,分析當前“三種精神”融合培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特別是就教育界普遍存在“無勞動、無教育”、“有勞動、少教育”等現象進行溯因分析。

三、研究“三種精神”內涵和**行業的要求,我們將在新時代的視野中研究“三種精神”的內涵及要求,結合**院校與人才特色,論證“三種精神”與當代**精神和“三敬畏”之間的內在關聯和邏輯要求。

四、研究“三種精神”融合培育的路徑

分析思政教師、專業教師,以及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在“三種精神”培育中作用。提出“三種精神”思政課教學設計的建議,對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作用進行思考;研究教師通過自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通過師德師風,帶動“三種精神”的培育,研究教師跨專業集體備課,聯繫專業、走進企業、瞭解行業的可行的方法。

設計“三種精神”理論教學,依託“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四觀”專題融“三種精神”,通過**案例,具化精神要求。設計實踐教學模塊,對參觀勞模展,聆聽勞模報告、閱讀勞模書籍、參加勞模實踐等實踐活動提出規劃。

研究“四個課堂”如何組合發力,共育“三種精神”。我們結合中國**對人才的需求和育人實踐,進行“四個課堂”系統設計,以促進實現教師、學生雙主體內化“三種精神”。在大思政背景下 ,以教師和學生爲精神培育的雙主體,以思政課串聯專業課、企業、勞模,打造四個課堂系統培育體系,實現認知式理解、沉浸式感悟、體驗式實踐、引領式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