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多篇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多篇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篇1

一.複習

1生字複習

二.春天在哪裏

1問:春天到底在哪裏呢?自由朗讀第8段

2彙報:柳枝上、風箏尾巴上等

小結:春天充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春天無處不在。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她,耳朵能——,鼻子能——,手能—

3引導讀:春天來了!我們就在她的懷抱裏,我們看到了她……

4。朗讀指導:感嘆的語氣,春天的溫暖

三.寫字指導

重點:溪(右邊要緊湊,不能少一點,底下是一個大字)

搖(右邊不能少一撇,豎不出頭)

1範寫交流

2書空

3組詞

4生練寫

四.作業

1看拼音寫詞語。

tuōdiagrave;obīngdograve;ngxiǎoxī

()()()

miaacute;nyīdǎtagrave;nyaacute;otoacute;u

( ) ( ) ( )

2連線。

小草探出頭 是春天的琴聲

樹木吐出芽 是春天的眼睛

早開的野花 是春天的眉毛

解凍的小溪 是春天的音符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在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基礎上,研究有重力、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況,處理這類問題的。

2.對功和能及其關係的理解和認識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內容,本節教學是本章教學內容的總結。通過本節教學使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關係,明確物體機械能變化的規律,並能應用它處理有關問題。

3.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認識功和能的關係,爲學生今後能夠運用功和能的觀點分析熱學、電學,爲學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規律——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打下基礎。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和理解物體機械能變化的規律,掌握應用這一規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深入理解和認識功和能的關係。

2.本節教學實質是滲透功能原理的觀點,在教學中不必出現功能原理的名稱。功能原理內容與動能定理的區別和聯繫是本節教學的難點,要解決這一難點問題,必須使學生對“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的認識,從籠統、膚淺地瞭解深入到十分明確認識“某種形式能的變化,用什麼力做功去量度”。

3.對功、能概念及其關係的認識和理解,不僅是本節、本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通過本節教學應使學生認識到,在今後的學習中還將不斷對上述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認識。

三、教具

投影儀、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結合機械能守恆定律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

1.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及物體機械能守恆的條件各是什麼?

評價學生回答後,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對物體做功,物體的機械能如何變化?物體機械能的變化和哪些力做功有關呢?物體機械能變化的規律是什麼呢?

教師提出問題之後引起學生的注意,並不要求學生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明確指出:

機械能守恆是有條件的。大量現象表明,許多物體的機械能是不守恆的。例如從車站開出的車輛、起飛或降落的飛機、打入木塊的子彈等等。

分析上述物體機械能不守恆的原因:從車站開出的車輛機械能增加,是由於牽引力(重力、彈力以外的力)對車輛做正功;射入木塊後子彈的機械能減少,是由於阻力對子彈做負功。

重力和彈力以外的其它力對物體做功和物體機械能變化有什麼關係,是本節要研究的中心問題。

(二)教學過程設計

提出問題:下面我們根據已掌握的動能定理和有關機械能的知識,分析物體機械能變化的規律。

1.物體機械能的變化

問題:質量m的小滑塊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從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處,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圖所示,分析此過程中滑塊機械能的變化與各力做功的關係。

引導學生根據動能定理進一步分析、探討小滑塊機械能變化與做功的關係。歸納學生分析,明確:

選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爲參考平面。根據動能定理∑w=Δek,有

由幾何關係,有sinθl=h2-h1

即fl-fl=e2-e1=Δe

引導學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明確指出:

(1)有重力、彈簧彈力以外的其它力對物體做功,是使物體機械能發生變化的原因;

(2)重力和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對物體所做功的代數和,等於物體機械能的變化量。這是物體機械能變化所遵循的基本規律。

2.對物體機械能變化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1)物體機械能變化規律可以用公式表示爲w外=e2-e1或w外=Δ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數和,e1、e2分別表示物體初、末狀態的機械能,Δe表示物體機械能變化量。

(2)對w外=e2-e1進一步分析可知:

(i)當w外>0時,e2>e1,物體機械能增加;當w外

(ii)若w外=0,則e2=e1,即物體機械能守恆。由此可以看出,w外=e2-e1是包含了機械能守恆定律在內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關係的表達式。

(3)重力、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過程,其實質是其它形式的能與機械能相互轉化的過程。

例1.質量4.0×103kg的汽車開上一山坡。汽車沿山坡每前進100m,其高度升高2m。上坡時汽車速度爲5m/s,沿山坡行駛500m後速度變爲10m/s。已知車行駛中所受阻力大小是車重的0。01倍,試求:(1)此過程中汽車所受牽引力做功多少?(2)汽車所受平均牽引力多大?取g=10m/s2.本題要求用物體機械能變化規律求解。

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

(1)如何依據w外=e2-e1求解本題?應用該規律求解問題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用w外=e2-e1求解本題,與應用動能定理∑w=ek2-ek1有什麼區別?

歸納學生分析的結果,教師明確給出例題求解的主要過程:

取汽車開始時所在位置爲參考平面,應用物體機械能變化規律w外=e2-e1解題時,要着重分析清楚重力、彈力以外其它力對物體所做的功,以及此過程中物體機械能的變化。這既是應用此規律解題的基本要求,也是與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重要區別。

例2.將一個小物體以100j的初動能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物體向上運動經過某一位置p時,它的動能減少了80j,此時其重力勢能增加了60j。已知物體在運動中所受空氣阻力大小不變,求小物體返回地面時動能多大?

引導學生分析思考:

(1)運動過程中(包括上升和下落),什麼力對小物體做功?做正功還是做負功?能否知道這些力對物體所做功的比例關係?

(2)小物體動能、重力勢能以及機械能變化的關係如何?每一種形式能量的變化,應該用什麼力所做的功量度?

歸納學生分析的結果,教師明確指出:

(1)運動過程中重力和阻力對小物體做功。

(2)小物體動能變化用重力、阻力做功的代數和量度;重力勢能的變化用重力做功量度;機械能的變化用阻力做功量度。

(3)由於重力和阻力大小不變,在某一過程中各力做功的比例關係可以通過相應能量的變化求出。

(4)根據物體的機械能e=ek+ep,可以知道經過p點時,物體動能變化量大小Δek=80j,機械能變化量大小Δe=20j。

例題求解主要過程:

上升到最高點時,物體機械能損失量爲

由於物體所受阻力大小不變,下落過程中物體損失的機械能與上升過程相同,因此下落返回地面時,物體的動能大小爲

e′k=ek0-2Δe′=50j

本例題小結:

通過本例題分析,應該對功和能量變化有更具體的認識,同時應注意學習綜合運用動能定理和物體機械能變化規律解決問題的方法。

思考題(留給學生課後練習):

(1)運動中物體所受阻力是其重力的幾分之幾?

(2)物體經過p點後還能上升多高?是前一段高度的幾分之幾?

五、小結

本小結既是本節課的第3項內容,也是本章的小結。

3.功和能

(1)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徵物理運動狀態的物理量,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物體運動形式發生變化,物體的能都相應隨之變化;做功是使物體能量發生變化的一種方式,物體能量的變化可以用相應的力做功量度。

(2)力對物體做功使物體能量發生變化,不能理解爲功變成能,而是通過力做功的過程,使物體之間發生能量的傳遞與轉化。

(3)力做功可以使物體間發生能的傳遞與轉化,但能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自然界中,物體的能量在傳遞、轉化過程中總是遵循能量守恆這一基本規律的。

六、說明

本節內容的處理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而定,學生基礎較好,可介紹較多內容;學生基礎較差,不一定要求應用物體機械能變化規律解題,只需對功和能關係有初步瞭解即可。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mp3播放器的相關知識,如常見品牌及其產地、容量、外形、價格等。

2、能力目標:通過上網瞭解mp3播放器的常見品牌、產地、價格及產品評論,進一步熟練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網上資料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上網搜索mp3的相關資料,並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得出自己需要的結論,體驗鑑別信息真僞的過程。

教學重點:

對收集到的資料通過分析、比較來鑑別真僞。

教學難點:

對信息真僞的鑑別。課前準備:市場上一些常用電子產品的價格與性能資料。

教學過程:

一、任務驅動、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很喜歡聽歌,那一種方式,mp3,如何購買一隻mp3播放器,你們覺得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一般來說學生能想到的因素有價格、外形、品牌,而對mp3的內存容量,容量大小,mp3型號的概念還模糊不清,所以很可能會忽視。

請同學們通過上網,給我推薦幾個mp3品牌。

在交流品牌時,學生可以通過搜索查找到“愛國者、三星、索尼、明基、聯想…”等一系列品牌。

你能告訴我這些品牌的產地在哪裏?哪些品牌比較信得過?

學生通過上網查詢,瞭解相關的品牌知識。

二、假如我要買一個400塊左右的mp3,你們能不能推薦幾款信得過的?

學生開始搜索,如何選擇合理的關鍵字進行搜索。

基本上都能找到相應的網站。

網絡信息多而雜,要學會從中選擇適合的知識。

學會邊查找,邊做記錄,並將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對比。

三、選中了一款自己喜歡的,價位合理的產品後,還應該考慮什麼?

一個產品的設計是否人性化、售後服務是否完善這些隱形因素也需要考慮。

查看網上的產品評論,有助於我們瞭解這些隱形因素。

在查看過程中,教師要提示學生,這些評論只能作爲參考,幫助學生提高對信息真僞的鑑別能力。

四、課外延伸。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篇4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案時,要預測學生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根據學生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採用什麼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後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新的教案時,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採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餘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不夠理解,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爲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最後讓學生在操作實驗中自己得到了“餘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

二、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爲中心,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如何啓發引領學生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髮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理髮生的意外,使學生及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在解答此題時,有一學生列式爲:3+5=8(平方米),當學生都笑他錯誤時,他卻理直氣壯地說:“梯形的高是2米,可計算面積時,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來就行了。”聽他這麼一說,感覺還有道理,此時我順勢引導:“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呢?”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類似這些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反思,啓發引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後總結的反思

課後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後對整個教學行爲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學生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後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後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每一節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及教師在課堂上隨着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設而產生的靈感,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後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爲今後教學提供參考。

2、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理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某種原因,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爲今後教學吸取的教訓。

3、反思學生的反饋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爲中心進行的,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學生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於在以後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後去研究。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麼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爲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爲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風箏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他們積極應答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兒歌《放風箏》錄音帶、風箏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風箏,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謎語。”

像蝶不是蝶,

像鳥不是鳥,

清明前後天上飛,

就怕雨水澆。

幼兒:“風箏”

2、師:(出示風箏)“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這個風箏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1:“這是一隻金魚風箏,很漂亮的。”

幼兒2:“它有身子,還有一條長尾巴呢!”

3、師:“誰放過風箏?你和誰一起玩的?”

幼兒:昨天我和爸爸在草地上放過風箏。”

幼兒:星期天我和小姨在操場上放過風箏,最後我的風箏斷線了,我哭了很長時間。

4、“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有關風箏的兒歌呢!”在音樂的伴奏下師幼共同欣賞兒歌《放風箏》

天青青,地青青,小朋友,放風箏。

你放大蝴蝶,他放大蜻蜓,

小弟弟,沒啥放,直把手帕往上扔。

5、幼兒邊學兒歌邊表演兒歌中表現的情節,教師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演,並請幾個有自己的創造性動作的幼兒上來表演。

活動結束:

回家後,請小朋友們一起蒐集各式各樣的風箏,將它帶到幼兒園,大家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