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有的人教學設計 優選8則

【導語】

有的人教學設計 優選8則

有的人教學設計 優選8則 由本站會員“xuyudg513”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有的人教學設計篇2:有的人教學設計篇3:有的人教學設計篇4:有的人教學設計篇5:有的人教學設計篇6:有的人教學設計篇7:有的人教學設計篇8:有的人教學設計

【正文】

篇1:有的人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潛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誦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鮮明的愛憎情感,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白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朗讀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比較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用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比較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詞語鋪墊導入,揭示新課

1、詞語鋪墊。

醜陋渺小鴻毛卑微唾棄滅亡

美麗偉大泰山崇高愛戴永生

2、本單元我們已學過關於魯迅的哪些文章?你瞭解到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生簡單彙報。

3、揭示課題,板書,齊讀。(這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著名詩人臧克家於1949年寫的經典詩篇《有的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指三名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讀通順、正確。

2、根據朗讀表現,簡單評價。及時指導字音,呵在詩中讀啊的音。呵平時讀---笑呵呵,還能夠讀-----呵斥,呵在這就應讀第---四聲。試着讀好這一句。

三、範讀引領,指導朗讀

1、聽讀錄音。(這天,我幫大家請來了一位老師。聽,他來啦!)[由本站網友投稿]

2、教師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劃分節奏,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範第一小節,指名練習第二小節,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結。)

3、學生自由展示朗讀,把握節奏。

4、齊讀,慢慢讀出詩的味道。

讀出了詩的味道!我相信你們已經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

四、比較品讀,理解資料,體驗情感

1、但是詩歌的魅力不僅僅僅表此刻它有明顯的節奏,更表此刻它獨特的寫法上。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發現什麼(生默讀體會)

2、生彙報發現:比較的寫法,讀出相應詩句。再讀讀,還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每小節中還有比較,2、3、4小結比較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5、6、7小結比較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結果;其實這兩部分資料之間又是一一對照的。)

3、根據學生彙報的適時出示插圖和文字,圖文對照,男女生比較朗讀。

4透過比較,我們發現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兩類人?引讀第一小節,這兩類人你能用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嗎?(雖生猶死,雖死猶生)

3、對這兩類人,你認爲作者的態度一樣嗎?生彙報出幾種態度:批判,讚揚,熱愛。你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呢?充分激發學生情感。

4、對待不同的人,勢必會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語氣。請同學們兩兩對讀,一人一句,讓我從你們的表情中看看誰最能讀出臧克家的心聲。

5、師生對讀,烘托詩情。

小結:同學們讀得真好!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我們更——愛戴、敬仰、懷念…….損害人民利益的人我們更——痛恨,蔑視,憎惡。。。。。。

六、研讀品悟,昇華情感

1.看課文題目,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齊讀),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你發現了嗎?詩中卻沒有提到魯迅的名字。詩人該不會忘了吧?你必須能從文中找到魯迅的影子。學生讀詩找詩句。

2、彙報讀詩句。結合所學課文簡單談談你的理解。

3、感悟魯迅精神:這首詩只是在讚揚魯迅一個人嗎?在我們的記憶中,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和魯迅先生一樣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4、讓我們把深深的敬仰獻給那些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人。齊讀描述魯迅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你打算做個怎一個什麼樣的人?

3、總結:讀兩句詩,把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中。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八、拓展訓練,從容練筆

1、看課件資料,瞭解人們紀念魯迅的活動及評價。

2、透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必須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也更激起了我們對先生的深切懷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的時寫的,今年是魯迅逝世75週年,也是魯迅誕辰130週年,讓我們深切緬懷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請你爲先生獻上真摯懷念詞吧!(如果能試着運用比較的寫法,用上課前積累的詞語寫幾句詩,會更精彩!)

3、交流展示

總結鼓勵:同學們寫的真好!你們的詩是所有我看到的詩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從這節課開始叩響了詩歌的大門。期盼你們愛上詩歌!期盼你們當中能夠誕生傑出的詩人!

篇2:有的人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把握這首詩運用比較抒發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

2.瞭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

3.認識這首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係,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有的人”指哪些人?

答: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着”,卻如行屍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這首詩寫法上的特點是什麼?

分析:運用比較、反覆來突出中心是本詩寫法上的最大特點。

(1)比較。這首詩的每一節一反一正比較,使正反面人物對立得更爲鮮明,從而到達突出主題的作用。

①生死價值的比較。

第1小節中,前一個“活着”指人還在社會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後一個“死了”是指人已離開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動統治者“活着”,但是是行屍走肉,毫無價值;革命者“死了”,卻雖死猶生,精神永存。

②對待人民羣衆態度的比較。

第2~4小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A.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恥地爲自己歌功頌德,妄想“流芳萬世”;C.殘害人民,養肥自己。詩的後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A.“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B.“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意思是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C.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③人民羣衆對兩種人態度的比較。

第5~7小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C.“他們的下場能夠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詩的後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魯迅這樣人的稱頌:A.“永遠記住他”;B“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C.“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透過以上3種比較,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羣衆強烈的愛與憎,從而很好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2)反覆。

①連續反覆:如“有的人”,緊之後反覆多次。

②間隔反覆:如第2小節與第5小節;第3小節與第6小節;第4小節與第7小節。

反覆手法的運用,從結構上看,能夠把各節資料緊密聯繫起來;從資料上看,又能夠使全詩的主題思想步步加深。這樣,不僅僅使詩的結構嚴密,而且充分抒發了作者對兩種人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感情,增強詩的感染力。

3.本文是怎樣用詩講道理的?

分析:詩歌是一種抒情性的文學體裁。它和其它文學作品一樣,都要表現一個主題。詩人在表達思想感情,發表議論時,與其它文體的不同之處在於:

(1)深邃獨到的哲理色彩。

深入獨到的哲理色彩是本詩的又一顯著特點,突出地表此刻哲理性警句的提煉和使用上。作者自己曾說過:“詩,要有警句,如果把詩中的每一個文字比作磚瓦,那麼警句就是樑柱。”郭小川也曾指出:詩“要有意味深長的,引人深思的警句”,本詩開頭四句,即堪稱詩篇的“樑柱”,這“樑柱”是詩人生活經驗和思想感情的結晶,使人驚醒,引人深思。

(2)寓哲理於形象。

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抽象的,詩人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賦予抽象的哲理以生動具體的形象,以個別反映一般。例如:“牛馬”“春風”“野草”等都內含某種寓意和寄託,具有豐富的象徵性,使本來深奧的思想,獲得了具體可感的藝術生命。

(3)寓哲理於樸質自然的語言。

古人云:“眼前景物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詞。”作家調口語入詩,收到了平字見奇,陳宇見新,樸字見色的藝術效果。

(4)前呼後應的結構。

詩一開頭就總說了人生的好處,“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緊之後第二部分就分說有的人爲什麼他還活着,卻已經死了;而有些人死了,爲什麼他還活着。最後一部分寫人民對於兩種不同的人的不同態度,而第2節與第5節、第3節與第6節、第4節與第7節都遙相呼應。這樣就使得本詩前後勾連,首尾呼應,結構嚴密,渾然一體。

(5)精煉形象的語言。

這首詩的語言,既精煉又形象。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啊,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治者的外強中乾、自我吹噓的醜態,對反動派進行有力的諷刺;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認爲“刻入石頭”是萬全之法,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那裏的一個“爛”字,既道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

對於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麼充分,把魯迅的形象寫得多麼崇高,多麼感人,多麼形象!“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活力、無限期望的感受和聯想。“擡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限崇拜、無比愛戴的深厚感情。

3.這首詩是爲紀念魯迅而作的,爲什麼以“有的人”爲題?

因爲詩人是“藉着紀念魯迅這樣一個機會,用詩作爲出口,抒發心中的積憤”(臧克家語)。詩中不僅僅歌頌了偉大的戰士魯迅,而且熱情地讚頌了以魯迅爲代表的千千萬萬向着惡勢力衝鋒陷陣的革命戰士的崇高精神。同時,也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派。詩中寫的兩種人,代表了兩個階級的鬥爭,從而深切地表達了人民羣衆對惡勢力的無比憎恨,對以魯迅爲代表的革命先驅的崇敬和熱愛。而且,詩篇還揭示出了一個普遍的人生哲理: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將被人民所唾棄;而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則會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懷念。

4.詩中2至4節與5至7節構成對應關係,這樣寫有何作用?

分析:詩中2至4節與5至7節構成對應關係,這樣寫突出強調兩種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做法、對人民的不同的態度所得到的不同的結果,褒貶鮮明,發人深省。

5.“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分析:“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着,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指的是一生爲人民,甘願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6.爲什麼說“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爲什麼說“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分析: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爲了盪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7.毛澤東同志稱讚魯迅“在黑暗與暴力的進襲中,是一株獨力支持的大樹,不是向兩旁偏重的小草”,而這首詩卻說魯迅“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就應怎樣理解?

分析: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小草”與這首詩裏所說的“野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沒有堅定立場的騎牆派,後者指願與舊社會同歸於盡,一齊被革命烈火燒掉,爲革命鬥爭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者。魯迅說,“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這黑暗的社會背景就是“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魯迅先生以徹底革命的英雄氣概,以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必須會燃燒起來。

三、教學過程設計

(-)解題。

減克家,生於1905年,是我國“五四”運動以來最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一向受到人民的喜愛和歡迎。

1949年全國解放後,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羣衆紀念魯迅的盛況,並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於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好處的深刻思考。

“有的人”這個題目包含了詩中所寫的兩種人:即作者歌頌、讚美的是以魯迅爲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動派。聯繫詩的副標題,我們能夠看出這首詩是以歌頌、讚美爲主旋律的。這首詩主要採用比較的寫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爲歌頌與讚美的一種反襯,在鮮明的比較中,抒發作者的感情。

(二)導入。

人都有生和死。對待生和死,不同的階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態度。活着的人,有的活得崇高、偉大;有的活得無恥、卑微。在死的問題上,毛主席以前指出:“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哪個同學能舉出這兩方面的例子?

學生舉例,教師評析、小結。

《有的人》這首詩以形象、凝練、通俗的語言寫了對於生和死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的態度和表現,抒發了作者由此而發的感受,以此來紀念魯迅以及以魯迅爲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三)課文分析。

1.教師提問:這首詩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資料是什麼?

學生分析,教師評析、歸納:這首詩分三部分:第1節是第一部分;第2、3、4節是第二部分;第5、6、7節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爲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爲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與死的辯證觀點。

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的比較中,熱情讚頌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比較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2.教師提問:從以上分析中,我們能夠看出這三部分之間是什麼結構關係?

學生分析,教師歸納: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構成了以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3.教師提問:這首詩所以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在人民羣衆中有廣泛的影響,在於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想一想,這一深刻的哲理是什麼?

學生思考、並明確:這首詩一開始就點明瞭生與死的辯證觀點,後面緊緊圍繞人就應怎樣活,怎樣對待死來展開,把問題昇華到具有普遍好處的人生觀的高度。魯迅一生“俯首甘爲孺子牛”“情願作野草”,人民就崇敬他,紀念他;反動派騎在人民頭上,一心想流芳百世,人民就咒罵他,唾棄他。這首詩就是在生與死、榮與辱、善與惡、美與醜這些人生觀的種種具體表現的激烈交鋒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內涵,擴大了思想容量。

4.教師提問:這是一首抒情詩。詩是詩人感情的迸發。同學們舉例說明這首詩怎樣抒發了作者火一樣的熾熱感情?

學生舉例,師生共同分析:作者火一樣的熾熱感情從詩的一開始就撲面而來。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一個“死”字卻表達了作者的惋惜的懷念之情,第二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活”字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美。作者的愛憎感情是多麼鮮明!

再比如: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細心體會這些加點字詞,我們會感受到作者內。動的強烈感情。“刻入”和“爛”是譏諷、嘲笑,是對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動派的鞭撻、討伐;“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爲人民奮鬥一生的革命戰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作者從青年時代起一向受到魯迅的深刻影響,對魯迅充滿了敬佩之情,在紀念魯迅的活動中,又親身體驗到人民對魯迅無比懷念的情景。同時,他也耳聞目睹了反動派的種種罪惡和殘暴。現實生活在他的心裏凝聚了無法壓抑的感情,這種感情最後在紀念魯迅的日子裏找到了迸發的“火山口”。

但是,這種感情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運用語言抒發出來的,正像作者說的,他“把火樣的熱情包在字句裏”。聞一多先生曾把他比爲孟郊,“郊寒島瘦”,說他的詩“沉着而有鋒棱。”老舍說他的詩有股“硬”勁。我們讀《有的人》,絲毫沒有覺得作者在大喊大叫,相反,我們在詩的字裏行;司卻感受到作者以直硬、冷峻的語言風格抒發出內心強烈的,壓抑不住的、火一樣的感情。上面舉的兩個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5.教師提示:這首詩除了直硬、冷峻的語言風格外,在語言運用上還有以下特點。①語言通俗、明白。茅盾評論作者的詩風時說,他的詩“只是用了樸素的字句寫出了平凡的百姓的生活。”減克家寫的《有的人》巧妙地運用了大衆的語言表達深沉的哲理。“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簡直是毫無修飾的、脫口而出的大衆俗語,帶着濃重的鄉土氣息。整首詩幾乎句句都是這樣的語言。因此,他是用人民大衆的語言唱出了人民大衆的。已聲。但是,作者又是對大衆語言進行了嚴格地篩選、加工,把它們凝練成自己的詩句的。詩貴在煉字句,抒真情。《有的人》沒有一個剩餘的字、句,而又濃縮着作者的愛憎感情。

②語言形象、生動。《有的人》所要告訴人們的是怎樣對待生與死的人生觀問題。這是一個人心中常有的千古議題,具有普遍的重大好處。作者並沒有用哲學的方式,即抽象化的語言去闡發人生的深刻哲理,而是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表達重大主題。就是說,他把力量放在詩的藝術形象的表現力上。這無疑說明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

例如: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騎”字生動地表現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而人民要推翻他們,打倒他們,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爲結果又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摔”字用得多麼形象,多麼生動!

藝術形象的表現力還在於給讀者以廣闊的想象天地,人們用自己的實踐和體驗來豐富形象的資料。例如,這個“摔”字,它是生活中一個普通動作,但在詩句裏,它包含必須資料的具體的、形象化的動作,讀者能夠聯想到人民大衆推翻一切反動派統治,唾棄一切歷史醜類的種種壯舉。這纔是真正的詩的語言。

6.教師提示:這首詩的格式上有一種強烈的節奏美。

①格式嚴整,自然流暢。

這首詩在節的韻律上十分講究。每兩句一節,兩句字數大體相等,結構大體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節奏感很強。

每小節的兩句話在資料上構成鮮明比較,在形象上構成強烈反差,強化了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第1節是總綱,下面兩部分分別對第1節的兩句話進行解說和開掘。第二部分每1節的第一句從具體表現上解說第1節的第一句話;每1節的第二句話從具體表現上解說第1節的第二句話。第三部分從各自不同的結果上對應地解說。這種排列組合,交叉式的推進結構,使詩具有獨特的節奏美。

②格式嚴整,但又不刻意追求字句上的齊整,而是以思想感情的表達需要爲依據。有的詩句長短不一,讀起來卻仍然流暢爽達;有的沒有一點修飾,似乎一揮而就,但仍然韻味無窮,含義深刻。

7.教師提問:這首詩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學生思考、明確:主要採用了比較的寫法。一方面,作者靈活地運用魯迅的詩句“俯首甘爲孺子牛”作爲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偉大精神的整體概括,另一方面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作爲一切反動派罪惡行徑的形象概括,從人生好處,具體表現,不同結果三個方面進行比較。褒貶鮮明,引人思考,給人以深刻印象。

(四)板書設計。

(五)小結。

1.這首詩從人生觀的高度,採用比較的寫法,熱情歌頌了以魯迅爲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同時也揭露了反動派的種種醜行。

2.這首詩的直硬、冷峻的語言風格,表達了作者濃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

3.這首詩的語言通俗、形象、凝練,表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唱出了人民大衆的心聲。

4.這首詩富於節奏美、韻律美,格式嚴謹但又不刻意追求字句上的齊整,思想感情的表達自然、流暢。

5.詩中也有議論,但這種議論包含在形象化的詩句中。反過來,在形象化的詩句中,又能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哲理內涵。

【小資料】

一、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現代著名詩人,山東諸城人。193O年考入青島大學,得到聞一多先生直接幫忙和鼓勵,更熱衷於新詩創作,和陳夢家同爲聞一多先生培養出來的詩人,被人稱爲“聞門二家”。他1932年開始發表新詩,1933年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1934年出版反映城市工人生活的詩集《罪惡的手》。抗日戰爭爆發後,訪問戰地有五年之久,寫下《從軍集》《泥淖集》灘上吟》等詩集。1942年去重慶,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之後出版了詩集《泥土的歌》和長詩《古樹的花朵》。抗戰勝利後,到上海主編《文訊》月刊,先後出版諷刺詩《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小說集《掛紅》等。1948年因受國民黨當局逼迫逃至香港。1949年來到北京,先後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務。出版詩集《春風集》《一顆新星》《凱旋》《歡呼集》,長詩《李大釗》,還寫了《學詩斷想》等論詩著作。文革後,仍有詩作不斷髮表。他的早期詩作《老馬》《老哥哥》》春鳥》,解放初的詩作《有的人》,都是臉炙人口的名篇。

二、藏克家《三談(有的人)》。

一篇優秀的文藝作品,必須是產生在濃厚的生活裏。這是我堅信不移的一條真理。

1949年爲了紀念魯迅而寫的《有的人》這首詩,反應是強烈的,但我和魯迅無一面之緣,這狀況怎樣解釋呢?

在魯迅逝世13週年的時候,我去瞻仰了他的故居,回頭來就寫了這篇詩,這豈不是即興而成?

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說來話長呵。

我和魯迅雖然沒見過面,但我對於他是尊敬而又有親切之感的。1923年我進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開始接觸新文藝,自己也從事習作,這時候我就讀過魯迅的《吶喊》、《熱風》、《野草》和由他翻譯的《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等等。讀他的書,景仰其爲人,在北洋軍閥統治之下的黑暗時代,魯迅的作品像一道明光,引導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探索,鬱抑的情緒好似找到了一個宣泄的口子。1926年,我奔向武漢,在大革命中作了一名士兵。這與魯迅、郭沫若在思想上的啓發是大有關係的。武漢大革命失敗以後,我跨進了大學的門。讀魯迅的書越來越多,對他崇敬的思想情感也越來越強烈。那時候,階級陣線分明,與國民黨在各條戰線上的鬥爭十分劇烈。魯迅、郭沫若、茅盾,在我們心中,是左翼文化陣地上的三面大旗。魯迅的那種愛憎分明、堅強戰鬥的精神,鼓舞鬥志,萬人景仰,而他的文章有如利刃新發於硎的寒光閃閃,使同志奮發,使頑敵膽喪。

1942年8月,我到了所謂“戰時首都”--濃霧滾滾的山城重慶。10月18日,在中蘇文化協會俱樂部紀念魯迅逝世6週年,老舍主持會議。宣佈開會之聲剛落,成羣特務把老舍架了起來,參加大會的同志們被迫散去,特務追蹤,人人憤怒!另外一次,我伴同許壽裳先生從歌樂山趕多到市內參加紀念會,遭到了同樣的命運。1946年到1948年,我在上海,也有兩次在大戲院子裏開大會紀念魯迅逝世,宋慶齡、郭沫若等許多文化界領袖人物都參力。了,結果與重慶紀念會狀況相同,特務甚至把簽到簿也搶跑,使千人大會,未能終場。這種會場如同戰場,使我感受深刻極了。

1936年魯迅逝世了,舉世悲悼,萬人送葬。魯迅支持的《作家》雜誌,約我寫首詩,我以哀悼深情寫了《喇叭的喉嚨》這首詩。

記得1948年,在魯迅逝世紀念那一天,我同幾位朋友一同到郊外的公墓去憑弔,一口小土墳,一尺小石碑,上書“魯迅之墓”四字。一代民族英雄,文壇巨臂,死去之後,只有黃土一抔!我們徘徊又徘徊,久久不能去。我們來去,都有特務的眼睛盯着,有的,還替來參拜的同志“留影”追蹤。魯迅受到億萬人民的敬愛;而國民黨反動派,連他的墳頭也望而生畏。

記得很清楚,1935年,我在臨清中學教書,暑假回到母校--國立山東大學所在地青島。遇到肖軍同志,他力勸我給魯迅寫信,並把“上海北四川路大陸新村12號”的地址開給了我。但我,不能寫信。在新軍閥韓復第的統治下,我沒有寫信的自由!我的學生因爲什麼“嫌疑”有兩名被捕了,我們滿腔悲憤在不自由的環境中過日子。我沒有給魯迅寫信,但先後把兩本詩集《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寄去了。

上面我簡要地述說了我怎樣讀魯迅的書,崇拜他的人,怎樣在兩個不同的時代,思想上受到他的教育與影響,感情上對他如何地親切而敬愛。雖然沒見面,而精神上的感召是深切之至的。

這是一個方面。再就另一個方面談一談。

我在《有的人》這首詩裏,處處用了比較的手法,刻畫了地主、官僚、反動階級人物的卑劣與無恥,以反襯無產階級的代表魯迅的偉大與崇高,這一點用不着多說。我對這些反面人物,對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是了全利旨掌的。因爲我已經76歲,清朝末季、北洋軍閥、中華民國蔣介石統治的時代,我不但耳聞而且目睹,不但目睹而且是印象深刻、感慨萬端的!這些反動傢伙,殘民以自肥,踏着人民的骷髏,把自己升成“偉人”!他們生能享大福,壞事做絕,還妄想死後留名,萬古不朽。爲自己樹碑立傳,紀“功德”,開“神道”,想得很美:“留芳萬世”。你覺得可笑嗎,他們卻覺得“理所當然”呢。

兩相比較,看一看,想一想。巴。

魯迅是不朽的,但他想“速朽”,願成了“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而那些反動的傢伙,人類的渣滓,卻“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歷史是無情的,也是公正的。

人民是最有權威的,也是是非分明的。那些人民之敵的壞東西,早已拋入了歷史的垃圾堆,而魯迅的大名呢,卻永垂史冊,受到人民的崇拜和敬愛。

我寫《有的人》,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礎和痛切的個人感受的。它雖然寫的是紀念魯迅,但讀者會從中體會到關於人生好處的哲理,引起對革命人物的崇敬之心,對反動傢伙們憎恨之情的吧。

三、這首詩選入語文教材時,作者臧克家同志所做的幾處修改及其好處。

著名短詩《有的人》選入語文教材時,以前臧克家同志修改,雖然改動不多,但從中可見千錘百煉、一絲不苟的創作精神,茲略述體會女。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

改作: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這樣改不僅僅筆墨精煉了,更重要的是改後愈加準確、形象、深刻。試想,“刻在”和“刻入”,深度不同,“刻入石頭”,形象地表現了這些人妄圖“不朽”的癡心夢想。“不朽”加引號,更顯諷刺意味。修改後的“石頭”之後,以逗號點開,句末的“頭”(tou)與“朽”(xiǔ)押韻,使語句更具音樂美。

(2)原句: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倒。

改作: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倒”和“垮”,兩個動詞在程度上有差別:“倒”者未必垮;“垮”者必倒。“垮”比“倒”在程度上更進一層,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滿腔憤恨之情。此外,這樣一改,“垮”(kuǎ)與下句的“人民永遠紀念他”中的“他”(tā)字也同韻。

(3)原句: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紀念他。

改作: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當”與“作”,屬同義詞。那裏之所以修改,主要可能是從平反角度思考的。原句中的“當”(dāng)屬平聲,“當”字前後的“民”(mín)“牛”(niú)字皆平聲,轉用一反聲字“作”(zuò),可使詩的語言更富抑揚頓挫之感。“紀念他”改作“記住他”,在感情深度上也有顯著的不同

此外,《有的人》一詩的分行、標廣、符號的調整,以及篇後寫作時間、地聲、的補充,都使全詩更臻完美。詩人精益求精的寫作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篇3:有的人教學設計

後面還有多篇有的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朗讀課文,瞭解課文資料。

潛力目標: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教學過程: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帶給的文章〗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朗讀魯迅先生的《自嘲》一詩,引人對魯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輝精神的評價,帶人新課時的學習。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資料。

1.聽朗讀帶,或者教師範讀全詩。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思考:這首詩的體裁是怎樣的

四、品讀詩歌,理解詩歌資料。

1.學生齊讀詩歌。

(1)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2)如果將詩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點出,在表達效果上會有什麼變化

2.引導學生細讀詩歌,對詩歌當中其他語言運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注意體會每節詩歌中的具體感情。

2.指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能夠讀出各節的真實感情。

篇4:有的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內涵,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

2、瞭解詩歌中比較手法運用的特點。

【教學設想】

1、透過請學生將詩歌中的“有的人”具體化的做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

2、在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魯迅,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毛澤東以前這樣評價魯迅先生:

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於上海。

“趕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真能忘記他嗎?事別十三年,詩人臧克家依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聽錄音,朗讀

1、師:請同學們聽錄音。

生:聽錄音。

2、師: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樣樣?

生:學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處理得比較好語速把握恰當

語氣語調抑揚頓挫

重音恰倒好處讀出了詩歌的層次等等

讀出了對前者的恨,對後者的愛

師:詩歌重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生:自由朗讀。

師:請同學朗讀。

生:讀。(兩位讀完以後)請大家評價一下他們的朗讀。

3、師:找出了他們朗讀中的優缺點,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忙。下面,我們齊讀這首詩。

師:很好。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務必深刻領悟詩歌資料。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後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能夠談談你認爲難以理解的詩句,能夠說說詩句的思想內涵,也能夠評點詩人的煉字藝術,還能夠品評詩歌的表現手法等等】

討論、合作、交流。

師:好。哪一位同學願意代表你們小組打頭陣?

生:講述。評點。有沒有同學補充?

師:材料準備:

§1以鮮明的比較,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一句。【幻燈補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國民黨的天下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爲人民勤懇工作。

§3【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以野草自比,爲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幻燈】詩人馮至的十四行詩《魯迅》中這樣寫到――你走完了艱苦的行程,艱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以前引出你期望的微笑。

§4比人生觀,比價值觀。

§5兩種人的不同命運。

§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7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必須是愛憎分明的。

師: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魯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寫下了《喇叭的喉嚨――吊魯迅先生》,【幻燈】其中有這樣一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衆心底去投生!”

師:詩歌爲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爲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覆詠歎。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爲凝練。【幻燈】同學們能不能試着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爲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生:動筆寫。(2分鐘)

師:寫好以後同組的同學能夠互相交流一下。

師:同組的同學交流過了,讓我們看看羣衆的智慧能產生怎樣的結晶。先請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說一句,不能夠重複。(同學或老師評點)

再請一組同學,我們來打擂臺,能不能比上一組說得好。

學生可能回答的資料是:

被人民憎惡的人被人民愛戴的人

殘酷剝削人民的人爲人民服務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獻的人

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人處處爲他人着想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損害人民利益的人維護人民利益的人

反動統治者共產黨人

沽名釣譽之徒大公無私之士

壓迫人民的暴君廉潔奉公的公僕

自私的人無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獻的人

3、師:同學們的替換十分好。經過替換,我們對這兩類人【板書】有了更爲深刻的瞭解。同學們說說看,他們在哪些方面不同呢?

【以下資料構成板書】

生:生死(人生價值)言行(對人民的態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覺悟)作用(社會影響、人生觀、)結局(“下場”感情色彩不宜)

師:這樣,“有的人”反覆出現,一唱三嘆,兩兩比較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板書】,是什麼哲理呢?

生: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永生。【板書】

師:下面,我們一齊朗讀這首詩,再次體會一下詩人對危害人民的人的無情揭露,對有益於人民的人的熱情讚頌。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

生:朗讀。

師:很好。此刻能背嗎?有感情地背誦。

篇5:有的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人運用比較手法,抒發的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教育。

2、透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爲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觀。

3、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教學難點】

透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爲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四年多的國小生活,我們從書本上認識了許多人格上偉大的人。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一個人嗎?

這些偉大的人都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二、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

我很喜歡這首詩,讓我們共同分享,教師範讀。

2、再讀課文

(1)這首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嗎?初次見面,必須要真誠:讀兩遍。

(2)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務必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3、挑戰朗讀,啓發個性化理解,適時點撥

(1)誰敢跟我比賽朗讀?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讀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此刻就比對你們不公平。給你時間,試着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把你的見解寫在書邊的空白處。

(2)這首詩寫了拿幾種人?魯迅屬於哪種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再做準備,比賽朗讀。

4.你認爲作者哪兒寫得好,值得你學習。

5.欣賞詩歌。

某人

泰戈爾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們心中卻把你牢記。

你總是愛把自己隱匿,

我們的愛戴使你放射光輝。

你把發自心靈的光芒,

帶給那黑暗的東西。

你從不尋求名聲和崇拜,

但是愛之神發現了你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朗讀魯迅先生的《自嘲》一詩,引入對魯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輝精神的評價,進入新課時的學習。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根據你收集到的資料,交流一下對本詩作者和寫作背景的瞭解。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資料

1.聽朗讀帶,或者教師範讀全詩。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請學生用圖示法將各個詩節之間的關係表示出來。

注意,詩的第一節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兩種態度,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第五、六、七詩節分別與上面三個詩節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兩種不同結局。

四、品讀詩歌,理解詩歌資料

1.學生齊讀詩歌。

2.品讀詩歌資料,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2)如果將詩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點出,在表達效果上會有什麼變化

(3)比較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比較,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衝突。這首詩每一詩節都使用了比較的手法,但每一次比較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請大家細讀課文,討論各詩節比較的角度各是什麼。

3.品讀詩歌語言,要求學生體會以下語句的修改的妙處。

這首詩在選人語文教材時,以前臧克家修改,請大家看下面幾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頭,想“不朽”。

(2)原句:騎在人民頭上的從民把他摔倒。

改句:騎在人民頭上的從民把他摔垮。

(3)原句: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紀念他

改句: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民永遠記住他。

五、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指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能夠讀出各節的真實感情。

朗讀示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對於其他詩節,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體會朗讀,教師指名部分學生朗讀,以檢查效果。

六、學習遷移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談自己的體會:這篇散文《懷魯迅》是郁達夫的一篇紀念魯迅的散文,題材與《有的人》相似,表達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真是晴天的霹靂,在南臺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魯迅的死發出了販通電報,薈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22日上午10時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個澡,吞了兩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青年男女將要破裂似的心肺與緊握的拳頭。這不是尋常的喪事,這也不是沉鬱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着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

篇6:有的人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比較手法的運用。

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課前準備

課件:毛澤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透過對本組前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多的瞭解。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先生(課件出示,老師朗讀或者指名讓學生朗誦):“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於上海。“趕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人們真的會忘記他嗎?事隔13年,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一詩。這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誦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注意讀流暢。

2、指導學生讀出節奏。

3、指名讀,師生評議。

4、齊讀,注意讀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達

1、選取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讀。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結合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對魯迅的瞭解以及課外收集的資料,談談理解和體會。(能夠談難理解的詩句,能夠說說詩句的深刻含義,也能夠點評詩人的斟詞酌句藝術,還能夠品評詩歌的表現手法)

3、羣衆交流學習心得,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4、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感受深刻的句子。

聯繫實際,總結反思

1、談談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收穫和感受。

2、說說自己還明白哪些像魯迅先生一樣爲人民服務的人,他們給了你怎樣的教育和啓迪?

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

2、模仿本詩的格式寫作兩節小詩,寫作的對象能夠是一個人,也能夠是一類人。

3、根據本單元小課題研究狀況,辦一期手抄報:“走近魯迅”。

篇7:有的人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國小詩歌教學“重好處、輕審美、重教化、輕藝術”的現狀不能不說是當今國小詩歌教學的誤區。我認爲國小詩歌的教學不就應單單停留在詞句的分析和詩句的理解上,而是透過誦讀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魅力,產生親近詩歌的慾望。這樣就讓詩歌教學的課堂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欣賞。老師自始至終釋放着自己的詩情去召喚學生的詩情,引領學生走在親近詩歌的道路上。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爲人民的人將得到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比較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體會魯迅先生偉大的精神。

2、瞭解詩歌中比較手法的運用及前後對照的結構。

教學準備

課前三分鐘:組織學生觀看《魯迅》生平的記錄片,引導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全面的瞭解魯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一位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國人民無比悲痛。但是國民黨反動派派出了許多的特務、軍閥、走狗極力阻止人民給魯迅先生舉行追悼會,他們阻止得了嗎?我們一齊來回憶《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看看當時的情景吧。

2、魯迅逝世13週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才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魯迅先生。詩人臧克家參加了紀念活動,百感交集,心中充滿了對魯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寫下了《有的人》這首短詩。出示課題--《有的人》。

二、誦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注意把字音讀正確,詩句讀流暢。(教師傾聽學生的朗讀狀況,並針對學生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加以輔導。)

2、指七名學生分節讀,教師隨機點撥:“當牛馬、石頭、不朽、摔垮、擡舉”等字音。

3、默讀並思考:這首詩在資料和寫法上你發現了有什麼個性之處嗎?(資料上的比較,2-5,3-6,4-7;“有的人”反覆出現。)引導學生結合詩句回答。

三、自主感悟,誦讀悟情

1、同學們,自由讀第一節,你能讀出疑問嗎?

①、自由讀第一節。

②、質疑:預設:爲什麼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着?

相機理解“死”與“活”

③、引導學生帶者疑問來讀書。

哪種人雖生猶死,哪種人雖死猶生?請同學們讀2、5節。

2、學習2、5節,出示: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①指名讀,評議:他讀出了什麼感覺?或你聽到他讀出了什麼味道?(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

②探討:爲什麼“恨”?怎樣樣的人會“騎在人民的頭上”?騎在人民頭上後的表情怎樣?

③讀一讀:讀出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派的傲慢神態。

④指導讀好“摔垮”讀出把敵人打垮後痛快淋漓的感覺。

師生合作讀。

師: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生: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師: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生: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3、自主學習3、6節,4、7節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能夠看到;

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

羣衆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

①自由選取一組,想想用什麼方法朗讀表達出你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練習。

③男女生分別領讀,帶讀。

學生彙報讀。評議,生評,師評。

4、詩歌爲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爲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覆詠歎。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請把“有的人”替換爲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總結出“流芳千古”和“遺臭萬年”並板書

預設:被人民憎惡的人,被人民愛戴的人

殘酷剝削人民的人,爲人民服務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獻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損害人民利益的人,維護人民利益的人

反動統治者,共產黨人

壓迫人民的暴君,廉潔奉公的公僕

自私的人,無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獻的人

四、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1、這詩表達了臧克家對魯迅深深的懷念,我們帶着對這偉人的崇敬和懷念之情來讀讀老師變序後的詩。(師生合作讀)

魯迅死了(師)

他還活着。(生)

魯迅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師)

給人民作牛馬的,(生)

人民永遠記住他!(生)

魯迅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師)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生)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生)

魯迅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師)

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生)

羣衆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生)

探討:“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你明白都有誰呢?指名說(岳飛、雷鋒、周恩來,王二小、……

2、還有像魯迅一樣的人很多,你想歌頌誰,就把他的名字套進去讀一讀。自由練,指名讀。

3、教師引讀:應對自私自利,殘酷剝削壓迫人民的人我們痛恨、憤怒的說----生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因爲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場能夠看到。

教師引讀:當我們應對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我們尊敬他、歌頌他----生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因爲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羣衆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

總結引領

同學們,這天我們又一次感受了詩歌的魅力。有人說,走進詩歌就是走進了一個靈動的世界,每一個想讓自己變得聰明靈秀的孩子,都就應親近詩歌。叩響詩歌的大門。

五、佈置作業:(自選一種)

1、誦讀這首詩。

2、蒐集魯迅的名言。

3、閱讀魯迅的作品如:《故鄉》《一件小事》《藥》等

板書設計: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

活--死騎遺臭萬年

死--活俯流芳千古

篇8:有的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爲人民服務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比較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難點:理解兩種人的含義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從瞭解魯迅入手

1、出示有關魯迅的圖片:你們認識他嗎?(魯迅)

2、講講你明白的魯迅的小故事。

師述: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用手中的筆跟敵人戰鬥。毛澤東以前這樣評價魯迅:

(出示)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澤東

3、(介紹背景)1949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13週年,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地紀念魯迅,著名詩人臧克家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他深切追憶魯迅爲了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寫下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板書:有的人)

二、初讀,整體感知

1、來,讀讀這首詩。

初次見面,必須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

2、指名讀,糾正、評價。

3、聽聽別人是怎樣讀的。聽錄音朗誦。

4、自己再讀,邊讀邊思考,看有什麼發現。

三、讀悟結合,深刻領會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一齊來讀讀第一小節。看你有什麼發現。

出示第一小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出示填空問題: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該怎樣讀這兩句?

第一句:輕蔑地、鄙夷地讀……厭惡地、痛恨地讀……

第二句:莊重地、惋惜地讀……肯定地、讚頌地讀……

能夠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來談。

2、你還有哪些發現?

交流,引導感悟。

A、發現兩處化用魯迅作品的詩句(如果沒有發現則點撥:詩歌是爲紀念魯迅而寫,卻好象一次沒提魯迅啊?)

⑴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一句。

(學生說後,幻燈出示《自嘲》)導讀: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國民黨的天下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爲人民勤懇地工作。人民感激他,人民愛戴他,齊讀第二小節。

⑵(幻燈補充《野草——題辭》)

自讀:“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導讀:魯迅以野草自比,爲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人民懷着深深地敬意讚頌他:齊讀第三小節。

B、發現比較、反覆的表達方法。

C、詩人的語言通俗易懂,卻又形象生動,你覺得這首詩用得最生動形象的一個字是什麼?

(在學生賞析的字當中,挑出一個“摔”來重點賞析: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民怎樣“摔”。

指導帶着仇恨讀)

3、導讀5—7小節: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當年,臧克家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衆心底去投生!”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指名三個同學分別讀5、6、7小節,讀中訪問、指導。

4、“趕快收殮,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魯迅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讓我們一齊來深情地回憶他:齊聲朗誦這首詩。

四、拓展練習

1、說: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會想道什麼樣的人?

2、寫:模仿這首詩比較的寫法,寫兩句詩。

3、交流,點評。

五、總結教學:

學了這首詩歌,你有些什麼收穫?

六、佈置作業:

1、把感受個性深的詩句抄寫下來。

2、學習比較、排比的方法,自己創作一首小詩。

【小編簡評】

有的人教學設計 優選8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有的人教學設計範文。

【網友評價】

開篇吸引人,有新意。

標籤:優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