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目錄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第一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第二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第三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第四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第五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的故事。

根據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要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作爲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說《猴王出世》,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註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

在讀懂課文“寫什麼”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麼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在閱讀方法方面,繼續加強精讀和略讀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出了瀏覽能力的習得。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出經典的魅力,真正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文前“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性格特點。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及《西遊記》原著。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一個陌生的老師給你們上課,後面還有很多老師來聽課,我發現同學們表現得有點緊張,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大家邊聽邊跟着唱,放鬆一下心情,我們再上課好嗎?

師播放動畫片《西遊記》片首歌《猴哥》,學生跟唱。

師:這首歌是動畫片《西遊記》中的一首歌,動畫片《西遊記》看過嗎?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呢?(生:看過)

師:那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西遊記》主要寫的什麼事啊?

生:主要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師:同學們,現在還緊張嗎?(生:不緊張)

師:那現在我們上課,好嗎?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師:剛纔同學們聽的這首歌主要是歌頌誰的?(生:孫悟空)

師:爲什麼歌頌孫悟空呢?誰能說說孫悟空都有什麼本事啊?

生:他有火眼金睛,他能七十二變,他能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他神通廣大??

是啊!我知道很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降妖伏魔的孫悟空,那他在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之前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猴王出世》。板書課題:21猴王出世(畫上雪花號)

師:同學們可能注意到了,這篇課文題目上有一個雪花號,它告訴我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可得需要文前的“閱讀提示”來幫忙。

師多媒體出示文前“閱讀提示”,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閱讀提示,找一找它對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名學生讀要求:認真閱讀課文,看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跟同學、老師討論。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讀讀《西遊記》。

二、粗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把課文的故事情節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寫---(生答:石猴是從哪兒來的),第二部分寫--(生答: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師板書(說明:石猴是從哪兒來的也就是石猴出世的過程,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也就是石猴稱王的過程)

石猴出世

石猴稱王

師:同學們都已經預習課文了,那誰能說說哪些段落是寫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哪些段落是寫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指名學生回答,明確:

第1段是寫第一個問題,第2-4段是寫第二個問題)

2、這篇課文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語句可能不好懂。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讀不懂(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的地方畫出來,從課文下面的註釋中找一找答案,找不到答案的找同學、老師討論一下。讀課文時,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中

提出的兩個問題,讀完後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開始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3、師:剛纔同學們對照註釋讀了課文,誰還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

來讓同學們一起來幫助你解決。

4、師: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石猴是從哪兒來的?(指名學生回答,並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讀給大家聽)

5、師:那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指名學

生回答,並讓學生找出石猴被擁戴爲美猴王的情景讀給大家聽)

6、師:那誰能把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

什麼內容?

(生答,師幫助梳理: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迸裂化出一個石猴,石猴找到水簾洞被選爲猴王的故事。)

師邊講邊板書:石猴找到水簾洞才被選爲猴王的,所以在稱王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故事情節就是:石猴探洞

小結過渡:仙石迸裂,化出一個石猴,往水簾洞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從這裏開始,一個美猴王的形象,走進每一個人的心裏。那麼,作者吳承恩又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一個猴子的形象寫得深入人心、光耀文學史冊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石猴的生活,去發現,去感受。

三、自讀自悟,賞析重點

(一) 學習“猴王出世”,感悟語言的“精煉”。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1段“石猴出世”這一部分,畫出你認爲描寫石猴最生動的句子,想想爲什麼寫得生動,好嗎?

2、指名學生讀喜歡的句子

師多媒體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3、誰來說說你爲什麼覺得這段話寫得最生動呢?

預設:(生:用了兩組排比句;用了一組對聯;用了一組動詞,語言很生動;語言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律美??)

4、誰來說說你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一隻怎樣的石猴?

預設(生:頑皮可愛、自由自在??)

師板書:頑皮可愛、自由自在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談出了這麼多讀書的體會。是啊,這段話用了兩組排比句,一組對仗句,還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語言短促、跳躍、有節奏。讀起來生動形象,朗朗上口,很有韻律美。短短几句話,一隻頑皮可愛、自由自在的石猴活靈活現、躍然紙上。這就是經典的語言,這就是名著的

魅力!

同學們,讓我們把名著中這經典的語言再美美地讀一遍!齊讀。

(二)研讀“猴子稱王”,感受語言的魅力。

1、課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經典的語句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2至4段,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找一找描寫石猴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你從中看到了一隻怎樣的石猴?(生快速瀏覽課文)

2、組織交流

(1)師:誰來讀讀第2段中描寫石猴動作的句子?(指名學生回答) 師多媒體出示: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石猴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

師:你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生:動作靈巧、聰明機智、身手不凡??)

師板書:聰明機智、身手不凡

師:誰來讀讀石猴的話?(指名學生讀: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師:你從他的話中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石猴?(生:勇敢自信,敢說敢做??)

師板書:勇敢自信 敢說敢做

師:如果換一種寫法,改成“讓我來試試吧!讓我來試試吧!”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指名學生回答)

師:老師也覺得這話一聽就不像是從石猴的嘴裏蹦出來的。因爲這不是石猴快言快語、敢說敢做的性格。課文中還有幾處這樣短促有力的語言誰來讀一讀?

指名學生讀石猴的話:“大造化!大造化!”“沒水!沒水!”“都隨我進來!進來!”

師:同學們,像這樣描寫石猴的語言——短促、有力、富有韻律感,讓人有一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感覺。

師:從3、4自然段中你們還找到了哪些描寫石猴語言的句子呢?

生讀:“石猴笑道:這股水??”

師: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呢?

生:大公無私的石猴,一心爲大家着想的石猴??

師板書:大公無私

師:請同學們看第4段,讀石猴的這段話,想一想你又讀到了一個怎

樣的石猴?

師多媒體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說說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

生:口氣像一個國王一樣,有領導氣度、有王者風範??

四、 總結提升,遷移運用

1、師:同學們,你們說石猴應該稱王嗎?說說你的理由。

指名學生回答。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也覺得石猴應該稱王,他聰明機智、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說敢做、大公無私,又有領導才能。只有讓他當猴王才能讓羣猴心服口服啊。

我想,上了這堂課,大家一定發現:讀經典,不僅要讀懂“寫什麼”,更要去思考作者是“怎麼寫”的,不斷學習經典名著高超的語言藝術,從這些經典名著中汲取營養。

2、老師課前發給大家一篇文章《辭別花果山》,這是我從原著《西遊記》中選出來的一段文章,並給它加了一個標題。同學們讀過了嗎?

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這篇文章,想一想美猴王爲什麼辭別花果山?辭別花果山去幹什麼?還要畫出你喜歡的詞句多讀幾遍。

3、交流閱讀收穫。

課外作業:

1、課下請同學們把《猴王出世》和《辭別花果山》兩篇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在讀書筆記上在小組內交流。

2、多媒體投影出示課件《西遊記》簡介。

謝謝同學們的合作,下課!

板書設計:

21 猴王出世

節選自《西遊記》

石猴出世自由自在 頑皮可愛

石猴探洞機智靈活 身手不凡勇敢自信 敢說敢做

石猴稱王大公無私 才能出衆

第二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1課)

塘溪國小劉湘琴

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根據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國小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可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猴王出世》是本組最後一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

作爲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說,教學中要極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註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

在讀懂課文“寫什麼”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麼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讓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品出經典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文前“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位語言文字,感受石猴 形象,領略經典名著的語言魅力。

3.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1.體會石猴勇敢活潑的特點,感受其形象。

2. 領略經典名著的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四、【教學難點】

理解古代白話文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五、【教學準備】

1.學生學習準備:這是一篇近代白話文,語言風格與現代白話文有較大差異,一些字詞的用法與意思也和現在不一樣。所以,課前,學生要根據“閱讀提示”熟讀課文,並能在課文中做預習記錄。

2.教師教學準備:研讀教材,詳讀《西遊記》,觀看《西遊記》電視劇, 重點句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1.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2.齊讀課題。檢查預習情況

<二> 、瞭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出示文前“閱讀提示”:石猴是從哪兒來的?他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1)自由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2)交流彙報

(3)留在你腦海裏的是一個怎樣的猴王?

(4)小結過渡。

<三>、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把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1)齊讀,你彷彿看到了石猴在幹什麼?

(2)再讀這段話,讀出石猴的快樂和自由.

2.細細品讀句子。提問:你發現這句話有哪些語言規律特點?

3.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4.你讀到了一隻怎樣的石猴?寫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註。

5.學生分享所做批註。(板書:活潑可愛)

6.小結。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 從他勇入泉洞中你感受到他還有哪些性格特點?是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這些的?學生自主研讀,師相機指導。

出示: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

(1) 品味石猴語言

a) 讀句子,你看到了一隻怎樣的石猴?

b) 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c) 再讀句子,感悟語言魅力。

(2)研讀石猴動作

a). 作者是怎樣寫石猴跳進水簾洞的?體會石猴進洞動作的輕巧。 “瞑,蹲,縱,跳,睜,擡,看”

b). 朗讀體會。你讀到了一位怎樣的猴王?做上批註。(敢作敢爲)

c).小結。

<四>、總結延伸,激發閱讀興趣

1. 小練筆:概括文章內容

2. 學生相互分享

3.拓展延伸:讀經典,不僅要讀懂“寫什麼”,更要思考作者是“怎麼寫”的。因爲“寫什麼”人人看得見,而“怎麼寫”對於大多數人卻是個祕密。願同學們一生與經典相伴!

<五>、佈置作業:

1. 請選擇你認爲最經典的句段再讀一讀,或背一背。

2. 提供文章《三打白骨精》

3.有條件的可以閱讀《西遊記》

<六>、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出世——仙石迸裂——活潑可愛(猴)

成王——勇入泉洞——敢作敢爲(人)

走進—《西遊記》——神通廣大(神)

第三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沂水縣國小(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題目 :

工作單位:

作者姓名 :

聯繫電話 :

日期 :

崔家峪鎮教研室張成春 2641112 2014-3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寫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出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表現了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特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8個要求會認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過程與方法:

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性格特點。

2.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重難點分析:

本文的重點是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利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供大量由於教材篇幅所限無法容納的學習內容,突破傳統教學以“課堂”、“教科書”爲中心的狹小範圍。另外,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如“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可讓學生邊讀邊聯繫平時所感受的孫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想象後說一說,說後再讀,這樣猴王形象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

這篇課文雖內容比較淺顯,是一篇古代白話文,但有些詞語還是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課前可佈置學生查閱字典或者相關資料,儘可能弄懂一些詞語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課文中有些詞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上,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一、精彩引入,揭示課題

(一)播放《西遊記》的片頭曲。學生邊聽邊跟着唱。

(二)師:這首歌是那部動畫片的片頭曲?(生答:《西遊記》)你們最喜歡《西遊記》裏的誰?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

(四)過渡:我們都喜歡孫悟空,那麼孫悟空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現在,讓我們掀開這一部曠世名著的第一頁,學習第一回中的一個小故事——猴王出世(板書課題,指導“猴”字書寫)。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看大屏幕,(出示問題)誰能讀一下?(指名讀)

①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②他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2、下面就請大家帶着這兩個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在關鍵處畫上標記。(生讀課文)

3、都讀完了嗎?(讀完了)好,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文中的話來告訴大家?(生回答,讀第一自然段)

4、是的,簡單地說,這個石猴就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那麼,他是怎樣成爲猴王的呢?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生說)

5、石猴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又能安然無恙地出來,成就了他當王。那麼,讀到這兒,這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說)

6、師小結、過渡:一蹦,蹦出一個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這猴王的形象已經活靈活現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裏。那麼,吳承恩先生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他寫出來的呢?下面,我們就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

三、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經典魅力。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語句,感受石猴逍遙自在、無憂無慮、頑皮可愛的特點。

師: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經典的魅力究竟體現在哪裏呢?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走進文本,領略其中的奧妙。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預設:

生:採山花,覓樹果??

師:有同感的舉手,一起來讀讀。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1)讀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

生:看到石猴活蹦亂跳

生:在採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從這樣的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樂和自由,玩皮可愛。(板書:玩皮可愛)

2. 師:讀着這段文字,石猴的快樂自由同學們都體會到了,那麼,吳承恩是怎樣把石猴的自由和快樂躍然紙上的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這段話中運用的語言有什麼祕密??。(生自由讀)

3. 交流,師生共同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預設:

師:你們發現作者寫法上的什麼特點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師: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辭?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生讀)

師:看看,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有很多祕密。

(出示: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師:這樣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發現了排比句的什麼特點?

生:每一句字數相同

師:從每一個小短句所寫的內容來看呢?(都在寫它的食物)簡單說這四句就是在寫一個“食”字,內容是有關聯的。再看看句子的結構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個動詞後邊跟着動作的對象。)

師:再看這一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特點?

(出示句子:“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師:自己讀一讀這兩組排比句,讀的時候用心體會:應用排比修辭的句子讀起來有什麼特點? (生讀)

師:大家有什麼發現?

生:讀起來很有節奏

生:讀起來順口

師:對,這就是排比句的特點,恰當地使用排比,讀起來節奏鮮明,朗朗上口,而且,讀着這樣的句子讓我們頭腦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來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讀把石猴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嗎?

(指導學生讀這兩組排比句)

師:往下讀,更有意思了,你又發現了什麼?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生讀)

師:大家都讀過古詩,老師考考大家對“對子”的本領。夜對——

生:朝

師:宿對——

生:遊??

師:這讓你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什麼?(對聯)對了,這句話運用了對偶句式,作者用這個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麼?(住)誰來讀讀這兩句?

(生讀)

師:前面作者分別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況,看看作者最後這兩句跟前面的內

容有什麼關係?(總結)

師:先分着講石猴生活中一些具體的情況,再進行總體性的概括,這樣就能讓我們頭腦中既有具體的細節性的畫面,又有對石猴生活的整體印象。你看,吳承恩的寫法是不是很巧妙?我們的寫作中有時候寫人物,或者寫場面都可以借鑑這種寫法。

4. 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師:誰能連起來讀讀這一段話?

(生讀)

師:讀得特別好,我們一起讀,我讀前面

(生接讀)

5.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註。

師:讀到這裏,你讀到一隻怎樣的石猴呢?在這裏寫下批註。

(生寫批註)

師:自己寫自己的,我來了解一下。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勇敢無畏),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一隻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石猴,語言與內容高度融合,這就叫做經典。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出示閱讀提示:課文怎樣寫石猴成爲猴王的?用我們剛纔學到的方法品讀3—5自然段,尤其要關注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語句。在你認爲寫得出色的語句旁做上批註。(學生自學)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師:我看同學們都有收穫,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預設:

生:“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用 “跳”字,把石猴的動作寫得十分生動。

師:誰也劃了這一段?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我建議大家讀讀猴子的語言,誰再來讀?

生:“我進去,我進去!”

師:可以看出什麼?

生:很自信。

師:換一下,變成“我進去吧。”

生:感覺到強人所迫。

生:猶豫不決。

生:被逼進去的。

師:再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讀)

師:難怪有一位大師說: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幾個字。

師:還有哪裏?再讀讀。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師:什麼意思?

生:運氣。

師:不用受老天之氣了,怎麼讀它呢?

(生齊讀)

師:還有哪裏?

生:沒水,沒水

師:建議加上動作。

(生加動作讀)

(生加動作,齊讀)

4.結合“石猴成王”這一部分的品讀寫批註。

師:讀到這裏,你又讀到怎樣的石猴呢?把批註寫到邊上。

生:有勇氣,毛遂自薦。

生:大膽。

生:勇敢,爲大家着想。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神異出衆)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隻猴子,更像一個人。走進《西遊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四、複述課文,感悟寫法

1.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2.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五、置留作業,鼓勵閱讀名著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夠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接觸到了四大名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你也可以讀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學們有一個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寫批註,也可以在日記本上寫出讀後的感受。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猴頑皮可愛

人勇敢無畏

神神異出衆

第四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周麗娜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2、通過指導學生回顧、歸納本單元其他課文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作爲本節課的重點。讀懂課文作爲學習本文的難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引入:

1、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出示猴王圖片)他是誰呀?(孫悟空)他還叫什麼名字?(美猴王等)

2、同學們,知道孫悟空的小名叫什麼嗎?(石猴)他爲什麼叫石猴呢?他是從哪兒來的?又是如何成爲猴王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猴王出世》。(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看大屏幕,(出示問題)誰能讀一下?(指名讀)

①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②他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2、下面就請大家帶着這兩個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在關鍵處畫上標記。(生讀課文)

3、都讀完了嗎?(讀完了)好,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文中的話來告訴大家?(生回答,讀第一自然段)

4、是的,簡單地說,這個石猴就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那麼,他是怎樣成爲猴王的呢?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生說)

5、石猴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又能安然無恙地出來,成就了他當王。那麼,讀到這兒,這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說)

6、師小結、過渡:一蹦,蹦出一個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這猴王的形象已經活靈活現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裏。那麼,吳承恩先生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他寫出來的呢?下面,我 1

們就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大家自由地、放聲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作者語言的魅力。(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你認爲這段話中哪一句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誰能給大家讀讀?(指名讀)

3、和他一樣有同感的,請舉手。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句話。來,看屏幕讀吧。(大屏幕出示句子)(生齊讀)

大屏幕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猿鶴爲伴,麋鹿爲羣;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4、讀着這樣的句子,你彷彿看到石猴在山中幹什麼?(生說)

5、師小結: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麼?(家)快樂老家,自由天堂啊!誰再來讀讀,讀出他的快樂、自由來。(指名讀)

6、同學們,請你把目光聚焦在這段話的語言文字上,從寫法的角度,你發現了什麼?

(1)①生說排比句,並且讀出來。“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②師:你太了不起了,你發現了四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來,同學們,往前看,再讀讀這句話,你還發現了什麼?(生說:動詞+名詞)

屏幕出示: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③了不起的發現!同學們,關注這四個動詞,再出聲讀讀,你還發現了什麼?(用詞恰當)

④體會得真好。吳承恩先生寫石猴,遣詞造句非常的講究,裏面有很多的祕密。同學們,這幾個詞都是寫石猴動作的,如果把它讀出來,你想怎麼讀?誰來試試?(指名讀)

⑤師評價:他讀的很慢,很抒情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悠閒自在的小石猴。還可以怎麼讀?(指名讀)

⑥師指導:看,這三個字三個字的短句,很有跳躍感,誰能讓這石猴在你的聲音裏跳起來,動起來?來,試試。(指名讀)

【或者:從他的聲音裏,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石猴?(頑皮可愛)你能像他這樣讀讀嗎?(生讀)】

⑦師評價、過渡:真是一個頑皮可愛、動作敏捷的小石猴啊!好,我們接着往下讀,你還發現了什麼?

(2)①生說:“與猿鶴爲伴,麋鹿爲羣。”從中能看出石猴的朋友很多。

屏幕出示:與猿鶴爲伴,麋鹿爲羣 。

②同學們,都誰是石猴的朋友啊?(猿鶴麋鹿)再想想,山中還有哪些動物是石猴的朋

友?(生說)這句話在編入課文時,有所改動,你們想不想看看原著中是怎麼寫的?(想)(出示句子)都出聲讀讀。(齊讀、指名讀)

屏幕出示: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

③同學們,這裏的狼蟲的“蟲”,可不是咱們玩的毛毛蟲。是什麼?猜猜。(蛇)

④對了,老虎那叫大蟲,而這裏的“蟲”是“長蟲”,蛇呀狼蟲虎豹,那可是猴子的天敵,可是這石猴卻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真是非同凡響啊!

(3)同學們,接着讀,你還有什麼發現?

①生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是對偶句。

②師:他說後兩句對仗工整,我們一起來對一下。夜對朝,宿對遊,石崖之下對峯洞之中。誰能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③如果把這三個分句,連成一個長句子,你們還能讀好它嗎?誰來?(指名讀)

屏幕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猿鶴爲伴,麋鹿爲羣;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④師評:最後一句讀得最好。還要讀得跳躍一點。我建議你們讀完三個字的短句以後,要吸一口氣,這樣就會讀得更好一點。我們一起來讀好嗎?(好)我起頭,你們來接。(生齊讀)

⑤同學們,這石猴在這山中,真是快樂四神仙,好不逍遙自在。他已經記不清年月日,寒冷的日子到頭了,他也不知道又過去了一年。這真是——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⑥同學們,讀到這兒,這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說,師板書:頑皮可愛、神異出衆)

⑦師小結,過渡:同學們,文章起筆就顯得石猴神異出衆。作者用一句話,三個分句,就從三方面寫出了石猴的日常生活,而且作者的語言精煉傳神,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個頑皮可愛的小石猴的形象。那麼,他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可以把文中相關的句子勾一勾,畫一畫,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四、學習三、四自然段

1、生默讀課文,勾畫、批註。

2、誰能把他怎樣成爲猴王的語句找出來,讀給大家聽聽。(生讀)還有嗎?(生再讀) ①衆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爲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從雜中跳出一個石猴,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②石猴喜不自勝,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衆猴圍住問道:“裏面怎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

③石猴卻瞑目蹲身,往裏一跳,衆猴也隨後都進去了。

??

④好,同學們,我建議大家再讀讀這三段話中石猴的語言,你還能發現什麼?來,看着大屏幕,出聲讀讀。

屏幕出示:

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石猴喜不自勝,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 石猴卻瞑目蹲身,往裏一跳,衆猴也隨後都進去了。

師:石猴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生:都很短,重複,末尾是歎號。

⑤同學們,挺有意思的。來,再讀讀石猴的語言,現在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石猴?說說吧。(生說,師板書:勇敢無畏)

生讀——體會——再讀

⑥同學們,我們來看最後一句,這裏有石猴的語言嗎?(沒有)其實原著中是有的,想看嗎?想不想知道石猴此時說的是什麼?(想)誰能讀一下?(大屏幕出示,指名讀)

屏幕出示: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裏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兒,也都進去了。

⑦同學們,從這句石猴的語言,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石猴?

生:他有領導風範,有獻身精神。

⑧當他第一個往裏跳的時候,他知道那裏邊是一個洞嗎?(不知道)如果水後面就是石壁,他跳進去會怎樣?(有危險)所以當他第一次進去的時候,他說的是什麼?(我進去!我進去!)我想用一個詞來說,這是“有難獨當”。而後面他知道里邊是個安身的好去處的時候,他又說什麼了?(都隨我進來!進來!)你讀到了什麼?用一個詞來說,有福同享。好一個有難獨當,有福共享的石猴,大家再也不用受老天之氣了。同學們,能讀出這樣的石猴嗎?誰來試試?你能帶着動作讀讀嗎?(指名讀、齊讀)

師:我們來看看電視劇《西遊記》中的石猴是怎麼說的?(放視頻)誰能扮演猴王,讀讀石猴的語言,最好能加上動作和表情。(生讀)

師:我們都來當猴王,一起讀讀他說的話,好嗎?(好)我來引讀,你們只讀石猴的語言。(師生共讀)

⑨在這短促、重複的語言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勇敢無畏、自信豪爽、心想他人的石猴。

這樣的石猴你們喜歡嗎?(喜歡)老師剛纔把原著中石猴的語言補充進來了,包括前面的與狼蟲爲伴,虎豹爲親,那你們對比一下說說,原著與課文寫的有什麼不同,你有什麼感受?說說,你更細化哪一版本?(生說:喜歡原著)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了,也讓我們感受到作者語言的魅力。好,同學們,我們繼續看課文,接着往下讀。我找一名同學和我一起讀,你讀石猴的語言。(師生合作讀)

3、吳承恩先生爲什麼要稱他爲美猴王呢?(生回答)

4、好,同學們,這美猴王他真是當之無愧。讀了課文,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他不僅僅是一個猴子,頑皮可愛;他更像一個人,勇敢無畏;同時,我們還感受到了他的神異出衆。(板書:猴、人、神)如果你走進《西遊記》,你會更強烈地感受到他是神通廣大。那同學們,課後想不想找來《西遊記》讀一讀?(想)

老師建議同學們,要讀,我們就讀那原汁原味的原著,因爲只有這樣,你才能讀出滋味,讀出精彩,讀出魅力,讀出你心目中的那個石猴。好嗎?(好)這篇課文,語言的珍珠是四處可見,可下可以找出來,繼續讀一讀,背一背,好不好?(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猴頑皮可愛

人勇敢無畏

神神異出衆

第五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黃家營鎮中心國小彭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個性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增強學習興趣及合作意識。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及複述,鞏固對課文人物形象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2)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語

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美猴王的過程,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2、理解詞語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敢問路在何方》。

2、調查瞭解:這是什麼電視劇的主題曲?說說你知道的大概內容。

3、簡介《西遊記》,ppt出示主要人物圖片,問: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4、小結過渡:

老師也和大家一樣,喜歡看《西遊記》,也喜歡孫悟空。羨慕它神通廣大的本領,驚歎它那些曲折離奇、妙趣橫生的故事。可是你知道孫悟空從何而來?又是怎樣成爲美猴王嗎?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西遊記》中第一回——《猴王出世》。(板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字詞

1、生瀏覽課文,劃出生字詞。

2、ppt出示字詞生認讀。

3、同桌讀文,把句子讀通順,劃出不懂的地方。

4、解疑:“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這塊石頭自從盤古開天地時就有了,日久天長,有了靈氣,通了人性。ppt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快速讀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生的回答再問:圍繞這件事作者講述了哪幾部分?(石猴誕生——獨闖水簾洞——帶領羣猴入洞)

四、細讀課文,討論學習

1、讀文,討論: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用自己 的話來說說。(仙石→仙胞→石卵→石猴)

2、反饋交流。

3、過渡:

4、生獨立思考:從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中,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裏看出來的?在句旁寫上批註。

5、彙報

6、小結:至此,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它不僅僅是一隻猴子,更像是一個人。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西遊記》只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滄海一粟。希望大家平時多看名著,多看經典。仔細揣摩古人用詞的精妙之處。願你們一生與經典相伴!

五、複述故事,加深印象

1、在《西遊記》主題曲中再讀課文,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2、讀完後選擇一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話和同桌講講。

六、課外拓展:

1、讀讀《西遊記》原著,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2、在適當時候舉行一次講《西遊記》的故事比賽。

板書:21*猴王出世

石化成猴——跳入瀑泉探得水簾洞——奉爲美猴王

我們向你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21、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21猴王出世 教學設計

21、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標籤:猴王 出世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