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走進高中生物教學設計【多篇】

走進高中生物教學設計【多篇】

走進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一

1、進一步瞭解人們在生物啓示下進行的發明發明。

2、在初步瞭解仿生學的基礎上,感知仿生學獨特的研究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同學的想象能力和發明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同學勇於參與的科學態度,讓同學體會到自身也能“搞”科學。

二、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同學感知仿生學獨特的研究方法。

三、教學難點

通過研究“蜂巢”結構的性能,歸納仿生學的研究程序。

四、課前準備

模型資料、(2.5kg、5kg、10kg、15kg)鐵餅若干個、蜂巢實物一個、雞蛋一個、“蜂巢板”一塊。

電腦、實物投影、靜電黑板。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提問:

①通過課前同學們對仿生學的瞭解,你們認爲下面幾種事物是仿照哪些生物體研製出來的呢?

②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仿生的例子呢?

③同學們說得很好,想一想仿生學是否就是簡單模仿生物的科學呢?

④通過了解,你們認爲“仿生學”是怎樣的一門學科?

2、教師小結並揭示課題:

是啊!人類社會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是要感謝這些生物朋友。但是,不知同學們是否想過,仿生學的研究過程是怎樣的?也就是科學家是怎樣研究仿生學的呢?

想不想親自參與一次這樣的研究活動呢?好!這節課就讓我們像科學家那樣(出示“蜂巢”實物)以蜂巢爲例,做一次關於仿生學的研究吧!

(二)活動定向

1、提問:

①(將“蜂巢”放在實物投影上)仔細觀察蜂巢的結構,它有什麼特點?

②你能從中得到哪些啓發?

2、同學彙報

3、講解:人們正是在這樣的。啓發之下,發明了許多東西,比方:這塊蜂巢結構的板子,它是我從一間拆毀了的活動房屋的牆壁上找到的,通過了解我還知道,這種板子不只是活動房屋建築資料,還是居室裏門的重要資料。

4、提問:從“蜂巢”這種結構,怎樣發明出“蜂巢板”呢?

5、同學彙報:(通過實驗研究)(板書:實驗檢測)

6、考慮:假如如同學們所說是通過對蜂巢的實驗研究所得,這個實驗是針對蜂巢的哪種性能實驗的?(小組討論)

7、同學彙報:接受的壓力大、防震、輕、節省資料……

8、提問:這個實驗怎樣進行呢?

9、同學彙報:仿照蜂巢結構製作模型。(板書:蜂巢模型)

(三)活動執行

1、製作蜂巢模型

①講解制作方法。

②小組製作。

2、講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檢測“蜂巢”結構的性能,這節課我們就從“蜂巢”結構的承重問題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下面給每組兩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你們組打算怎樣檢測。這裏爲大家準備了一些不同重量的鐵餅,檢測時假如需要可以取用。(同學討論實驗方案、填寫實驗步驟、活動分工)

實驗報告:研究“蜂巢’結構的承重問題

第一次實驗第二次實驗第三次實驗第四次實驗實驗結果

實驗方法2.同學彙報活動方案

3、評價活動方案;提出活動要求。

4、同學活動

5、講解:今天我們是用重量的單位研究力的大小,到了中學以後同學們還會繼續學習,用力的研究單位“牛頓”研究力。

6、彙報實驗結果,論證“蜂巢板”的合理性。(請個別組展示實驗過程)

7、教師小結:

①評價活動情況

②總結同學結論:因爲蜂巢結構具有良好的性能,所以應用這種新型的建築資料不只重量輕,而且節省資料。

③提問:這種優良性能還可以運用到什麼地方?

(四)活動總結

1、提問:根據對“蜂巢”結構的研究,我們是否可以總結出仿生學的研究過程呢?

2、同學彙報

3、教師歸納:(板書)

4、提問: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穫?

5、同學彙報

6、教師小結:真遺憾我們沒能嚴格地依照研究程序進行研究,這也說明仿生學的研究是需要一定週期的,40分鐘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不過我想同學們可能有了更珍貴的收穫,那就是我們初步瞭解了一門學科的研究方法,但是這只是剛剛開始。(出示仿生學的標誌)這個標誌代表仿生學,一個積分符號代表數學、一端連接着一把電烙鐵代表電子學、另一端則連接着一把解剖刀代表生物學,可見仿生學是一門綜合學科。認真向我們周圍生物朋友們學習吧!美好的生活等着你們去發明!

五、活動延伸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用手用力握雞蛋,握不碎,這與這種(出示圖片)屋頂有什麼關係嗎?

走進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在實驗前介紹了消化系統的組成,學生對消化系統已經有了感性認識,緊接着設計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歷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來探究“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結構到功能、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

本實驗是一個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隱含着生物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學生通過生活體驗對牙齒與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通過以前的學習,部分學生已領悟了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生命的奧祕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不利的一面:

1、實驗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能力欠缺,體現在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還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的含義。

(2)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並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針對實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和驗證,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2)通過學生如實記錄、分析實驗結論,培養他們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教師如何有效地組織、引導整個探究過程,並抓住時機訓練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觀念。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通過學生咀嚼饅頭的情境引入,從而提出探究問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2、從分別設計牙、舌以及唾液對饅頭的消化的單一變量對照到合併探究多個變量的對照。

3、採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使學生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學法

1、學生根據體驗饅頭味道的變化,自主提問,作出假設。自主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現象觀察得出相應結論。

2、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從而使啓發誘導式的教法與探究式的學法和諧共振。

五、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鑑於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少、能力弱。挑選部分學生實驗前簡短培訓,瞭解實驗原理,操作要領。在實驗中讓這部分學生去帶動其餘學生,讓實驗落到實處。

情境引入

品嚐饅頭,要求進行較長時間咀嚼,感受饅頭味道的變化,從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探究實驗

⑴提出問題:

饅頭是怎樣變甜的呢?

⑵作出假設:

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唾液的作用有關。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在感性經驗基礎上引導分析在口腔中使饅頭變甜的相關因素,然後做出合理的假設,不僅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活躍氣氛,更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科學做出假設的方法---即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中做出合理假設。

⑶制定計劃:

a、提示:

①設計一組實驗,有的只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把難點進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兩個探究因素,讓學生同時對兩個探究因素設計對照試驗,有一定難度,讓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探究,降低了難度,學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②澱粉是饅頭的主要成分。澱粉是沒有甜味的,澱粉分解後形成的麥芽糖是有甜味的。

③澱粉遇碘變藍,但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

④口腔的溫度大概是37℃。

b、思考:

①怎樣模擬舌的攪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參與以及口腔的溫度?

②你選擇的是什麼因素對澱粉的消化?實驗的變量是什麼?怎樣確保只有變量不同,其它條件都相同?

③怎樣檢驗澱粉是否被消化?(學生說出方法後,教師建議:滴加4滴稀碘液後置於溫水中水浴加熱,觀察顏色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這3個思考題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弄清了問題①③,不需要教師做任何強調,學生就能明白該實驗有的組要把饅頭切碎,要攪拌,以及整個實驗要保持在37℃下進行,滴加碘液等具體操作的原因;問題②是引導學生控制變量,順利設計對照實驗的核心問題,學生只要清楚了這個問題,設計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c、分組討論設計(要求圖示說明,圖示板演)

一大組:牙齒和舌頭作用實驗方案;

另一大組:唾液的作用實驗方案;

d、學生彙報,教師引導整合

爲了讓學生突破難點順利掌握從探究一個因素上升到同時探究兩個因素的方法,我採用先易後難,先分解後整合的策略。具體過程爲:教師根據學生板演圖,把兩組對照實驗中相同實驗組合爲一體,適時點撥:爲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把兩個因素放到一起同時進行探究,只要先把實驗組設計出來,各對照組只要變量與其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即可。由於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實驗設計

⑷實施計劃

⑸得出結論

⑹表達交流

小組彙報實驗完成情況,反思實驗失敗的原因,交互式評價。爲進一步探究溫度對唾液澱粉酶的活性影響做下鋪墊。

進一步探究:

爲什麼強調在37℃條件下進行實驗?你能設計實驗來說明溫度對澱粉消化的影響嗎?

興趣小組展示課前做好的處於60℃條件下的實驗現象,從而使學生知道溫度對唾液澱粉酶的活性存在影響。

課堂小結

1、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單一變量原則

3、唾液對澱粉有消化作用;舌攪拌與牙齒咀嚼對澱粉的消化有促進作用。唾液澱粉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

課後反思

1、未雨綢繆,有的放矢。實驗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教師實際操作對實驗能達到的效果瞭然於心。

2、鑑於澱粉的分解過程無法直觀感受。將原實驗設計中後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通過顏色由藍變淺藍、再變成黃色來感受澱粉分解的過程。

3、由考慮單一變量提升到同時考慮多個變量的探究。

4、增加溫度對唾液澱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拓展學生的思維。

但是,由於學生知識儲備的原因,在實驗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規範。

走進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三

課題:美國南北戰爭

時間:20__年12月2日執教人:樑鑑亮地點:167班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起因、經過結局。

二、瞭解和掌握戰爭的性質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國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實。

三、瞭解和掌握頒佈《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對戰爭的重要影響。

教學重點:林肯在南北戰爭期間的作用。

教學難點:南北戰爭的起因。

教具:粉筆黑板歷史地圖冊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複習回顧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歷史事件。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美國的現任總統是誰嗎?(__)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美國南北戰爭

三學生預習課文內容

四講授新課:

(一)美國領土的擴張

1、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已經擴張到太平洋沿岸。

2、隨着領土向西擴張美國發生了“西進運動”。

(二)戰爭的爆發

1、原因:(1)根本原因:黑人奴隸制存廢問題成爲矛盾的焦點。

(1)直接原因:1860年11月,主張限制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爲美國總統。

2、經過:(1)爆發:1861年,南方挑起戰爭。戰爭初期,北方連連失利。

(2)轉折:1862年。林肯政府先後頒佈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扭轉了戰局。

3、勝利:1863年北方軍隊取得了葛底斯堡大捷,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4、對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

(1)性質: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2)意義:a)、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b)、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全部政權,爲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開闢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