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蟬》和《乞巧》的解讀

《蟬》

《蟬》和《乞巧》的解讀

一、教材分析:

《蟬》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日積月累,它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一首託物寓意的詩。虞世南是唐初著名書法家,官至祕書監,封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

二、剖析詩意: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詩意:

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羣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三、作者介紹

永興縣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漢族,餘姚(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祕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爲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原有詩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國時期,張壽鏞輯成 《虞祕監集》 4卷,收入 《四明叢書》。

四、創作背景

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爲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讚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這首詩可能是他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詩中的蟬是一種清高尊貴的形象。

五、藝術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首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纓”指代達官貴人。顯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蟬的形象中了。這“貴(人)”與“清(客)”的統一,正是爲三、四句的“清”無須借“貴”做反鋪墊,用筆巧妙。

次句描寫蟬聲之傳播。梧桐是高樹,用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清高挺拔,且與末句的“秋風”相呼應。“流響”二字狀蟬聲的抑揚頓挫和長鳴不已;“出”字則把蟬聲遠播的意態形象化了,讓人感受到蟬鳴的響度與力度。全句雖只寫蟬聲,但卻從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句對蟬聲傳播的生動描寫,後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三、四兩句是全詩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一、二兩句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議論。蟬聲遠播,一般人往往認爲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作者卻別有慧心,強調這是出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着一個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揚。它突出強調一種人格的美,強調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作者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作者以蟬自許,雍容不迫的風度和氣韻。

實際上,詠蟬這首詩包含着詩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爲唐貞觀年間畫像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勳臣之一,名聲在於博學多能,高潔耿介,與唐太宗談論歷代帝王爲政得失,能夠直言善諫,爲貞觀之治作出獨特貢獻。爲此,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並讚歎:“羣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從他不是以鯤鵬鷹虎,而是以一隻不甚起眼的蟬來自況,也可見其老成謹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古詩描寫的景物和表達的情感2.情景交融,託物言志

教學重點:瞭解古詩中景物描寫的作用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出示《蟬》這首詩,學生自由讀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二)瞭解作者資料

(三)學習這首詩

1、第一句:垂緌飲清露

(1)垂緌,帽帶結在下巴下邊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顯宦身份。

(2)清露,純潔的露水。飲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質。

(3)該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是運用比興的手法暗示自己的顯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質。

2、第二句:流響出疏桐

(1)流響,指接連不斷的蟬鳴聲。

(2)“疏”字寫梧桐枝幹高挺清拔,讓人感到流響易於流傳。又與末句秋風相呼應。

(3)詩人以蟬自比,則其名聲也就不同凡響。

3、三、四兩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居高”的“高”有哪兩層含義?

明確:一是實指蟬所居的梧桐樹高,二是暗指“飲清露”的品格之高。

(2)三、四句借蟬抒懷: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詩人筆下的“蟬”帶有自況的意味。

4、小結:

在衆多的詠蟬詩中,李商隱的《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也很有名。這三首詩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觀察蟬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被稱爲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乞巧》

一、教材分析:

乞巧》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日積月累,它是唐朝詩人林傑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收錄於《全唐詩》中。

二、剖析詩意

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②,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③。

註釋

①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③幾萬條:比喻多。

詩意:

七夕晚上,望着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着“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三、作者簡介

林傑(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死時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四、創作背景

幼年時的林傑,對乞巧這樣的美妙傳說也很感興趣,也和母親或者其他女性們一樣。仰頭觀看那深遠的夜空裏燦爛的天河,觀看那天河兩旁耀眼的兩顆星,期待看到這兩顆星的相聚,於是寫下了《乞巧》這首詩。[

五、藝術賞析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擡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爲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會認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能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並且感受古詩的語言美,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本單元我們走進了民間故事,學了兩篇《牛郎織女》的課文,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也和“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有關。

(二)解題

首先,請同學們看老師寫的這首古詩的題目《乞巧》,怎麼理解乞巧。

(三)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1.自由讀古詩

2.區別“宵”和“霄”

《乞巧》這首詩中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模一樣的,你發現是那兩個字?

看兩個字,你發現了什麼?(我發現它們都有一個“肖”字,只是部首不一樣,一個是寶蓋頭,一個是雨字頭)

“肖”表示他們的讀音,知道寶蓋頭和雨字頭代表什麼意思嗎?(如果學生能回答出兩者的一樣的最好,不能回答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做適當的點撥,得出:“今宵”是今天晚上的意思,“碧霄”是碧綠的天空)

3.全班齊讀古詩。

(四)、切題導入,學習《乞巧》

1.課件出後資料,生自由讀,並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

2.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再進行適當的補充)

3.同桌結合資料理解詩的大意

4.指名說詩的意思

5.根據詩意想象乞巧的場面

有三、四行詩你看到了怎樣的場面?從哪些字看出的?(理解:家家、幾萬條、盡)

世上的紅線是穿不完的,詩人用一個“盡”字表明瞭家家戶戶的女兒們都在對月穿針,場面異常熱鬧

(五)、設置情境,感受詩意

1.據說織女能織出五彩的錦緞,光的像波光粼粼的湖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要耀眼,凡間的老百姓給她織的錦緞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值得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她織的花,紅似火,白如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蜜蜂偏偏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古代的女子針線活做得好課時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知道原因嗎?

2.指名學生回答

3.師:讓我們一起來到這場景中(隨機問學生:姑娘,你在月下幹什麼呢?)

4.師:不論陳家的姑娘還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都在穿針引線,這正是——姑娘們來讀——,難怪唐朝詩人崔顥曾這樣讚歎(課件出示: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學生齊讀)這是怎樣的盛況啊,民間《乞巧歌》這樣唱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孃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生齊讀)

5.師:就讓我們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羣中去,眼望浩瀚的銀河和皎潔的明月,許下美好的心願吧

6.師詢問學生的心願(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什麼?)

7.學生齊讀全詩

8.小結:詩人先寫了“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生背第一句);再寫了七夕的熱鬧場面——(指名生背第二句)

六、總結:

古詩之中包含着美好的願望或者意境,還要同學們細細體會,多多琢磨,課下大家還可以在多找一找古詩中包含着民間傳說或者神話古詩的古詩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乞巧

牛郎織女——民間故事

熱鬧場面:家家幾萬條盡

標籤:乞巧 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