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獨坐敬亭山》的課程教學設計(多篇)

《獨坐敬亭山》的課程教學設計(多篇)

《獨坐敬亭山》教案設計 篇一

1、“七分詩三分讀”, 朗讀是國小古詩教學的靈魂。本節課朗讀着力於體現學生的朗讀發展。學生在經歷初讀、理解感受、想象繪畫的基礎上,再指導朗讀技巧,通過對停頓、重音、蘊含感情的指導,讓學生在一節課內的朗讀有層次地發展。

2、圖文並茂,觀察書上插圖,爲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學生想象、理解的基礎上給以直觀感受,學生通過對環境描寫的認知,進而體會詩人情感更深刻。

3、預設課堂中的缺失。基本能按設計思路進行,但還有細節的缺失。比如:學生讀古詩之後,說說畫中有什麼?爲什麼這樣畫?從畫面中感受到的李白的心境如 何?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通過圖畫表現,應該是一幅環境漸變的圖畫,在圖畫渲染的環境中,提煉李白的情感,迴歸詩題詩眼“獨”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獨坐敬亭山》教案設計 篇二

一、說教材及背景

《獨坐敬亭山》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教材第六冊中的一首古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於天寶十二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中描繪了鳥盡雲去,只有敬亭山與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詩表現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心情鬱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的孤單寂寞的心情。全詩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見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我靜靜地凝視着山,覺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裏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爲教學目標。朗讀、感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爲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爲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輔助手段及教學準備:

1.可播放畫面,配上古箏音樂,來創設意境。

2.拓展文字資料,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詩。

3.學生收集李白的古詩和與課文相關資料。

四、說教法設計、學法指導

自讀自悟法:讓學生自己通過註解來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熟讀成誦法: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感悟語言,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說教學流程設計

(一)簡介詩人,引出詩題。

1.課件出示詩人李白的畫像,學生根據收集到的有關李白的資料進行介紹。

2.藉機引出寫詩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心情鬱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於是寫下了這首詩,師板書課題《獨坐敬亭山》,並邊播放動畫邊吟誦此詩,讓學生初步感知古詩的節奏。

(二)抓住詩題,學習生字亭(tíng),瞭解敬亭山。鼓勵自學,要求讀準字音,着重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用減一減,換一換等熟字記憶法記住字形。認清字形並在田字格里指導書寫。過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麼地方嗎?(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詩題是什麼意思,想想你能發現什麼?

(三)自讀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憑藉課文中的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初讀,掃清障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同桌互讀,糾正字音。聽別人讀,達到對這首古詩有一個初步的感受。

2.再讀,感悟詩的內容。

(1)小組按自學要求合作學習,理解詩意,初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彙報:重點讀通詩句,理解詩意(扣重點詞訓練),大致說出詩人看到的景象,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

(四)細讀品味,體會感情。

1.朗讀一、二行詩句,品味“衆鳥”、“飛盡”、“孤雲”“獨去閒”。想象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景象,說說詩句的意思,並聯系作者的遭遇和看到的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孤獨、寂寞)

2.朗讀後兩行詩句,結合實際品味“相看”、“兩不厭”。(後兩行是說只有敬亭山沒有嫌棄他,拋棄他,而是和他彼此做伴,彼此相看,卻總覺得看不夠。)領悟作者從敬亭山上尋到一絲絲慰藉的感情,並感悟作者賦予山靈性的表現方法。隨機進行人山對話練習。 課件出示寫話練習: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道:(                 )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輕輕地對他說道:(                        )

(五)誦讀詩句,體會意境。

讓學生根據理解讀出感受,在配樂朗讀中想象畫面,根據課件出示的畫面,給畫配詩。播放畫面、背景音樂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利用畫面和古箏背景創設情景,會把學生帶到當時的情景中去,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六)感悟創新,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對本首詩的學習情況(朗讀、背誦、默寫、畫一畫、演一演、編故事……)。

2.收集有關李白的詩歌,準備開一個詩歌朗誦會。

設計這樣的教學思路,首先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我始終把“朗讀”和“背誦”這一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多讀,使學生掌握五言詩的朗讀方法,把握朗讀的節奏。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析,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象,逐漸達到培養語感和整體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學中,處處以學生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體驗情感,真正把學生融入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師不作過多的講解,只是在適時處指導、引導,讓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體現了知識是自己學會的這一理念。再次,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抓住古詩所描繪的情景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品、誦、拓展的方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創新,真正受到美的薰陶。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三

學習目標:

1、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覆誦讀古詩,於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本詩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體會詩人孤獨卻不悲觀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入境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1、板書“李白”,請學生背誦其詩歌,並說說詩人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估計有:《贈汪淪》、《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夜宿山寺》、《秋浦歌》……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名詩:板題,生齊讀詩題。

3、請熟悉本詩的同學談談對敬亭山和詩歌的理解。

4、師相機介紹詩人創作背景:《獨坐敬亭山》作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當時距李白被罷官離開京城長安已整整十年。由於抱負得不到施展,長期過着飄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深感孤獨與寂寞。

二、初讀詩句,理解大意

1、師質疑:詩題中哪個字最讓你有感觸?(生可能談“獨”和“坐”)

2、請學生以自己的體會誦讀詩題。

3、各種形式朗讀古詩,正音、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容的方法(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天上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天上的那片雲也悠閒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麼看也不覺得滿足。

三、品讀詩句,入境悟情

1、賞析寫景的一、二句: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1)要求學生標出描寫景物的詞彙:衆鳥、孤雲。

(2)指名根據想象畫出景物。

(3)質疑:你們從“衆鳥飛”、“孤雲去”的自然景象中體會到什麼?

(4)李白爲什麼會由此生出孤獨之感?角色體驗朗讀(自己就是李白)。

(5)播放朗誦課件,聆聽,欣賞。

(6)配樂誦讀,想象畫面;讀出詩韻,讀出情感。

2、品析後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爲何“相看兩不厭”?

(2)點撥: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當知己。

(3)找到了這樣一位知心朋友,李白纔會發自內心地感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4)假如“知己”敬亭山會說話,李白可能會和它說些什麼?(引導學生由李白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境況展開想象。)

(5)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的時候,他不是頹廢痛苦地生活,而是樂觀、堅定地和敬亭山悠閒地“相看”。

(6)指導朗讀。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配樂各種形式誦讀全詩。

2、自由組合練習誦讀。

3、指名背誦。

五、佈置作業

1、選讀李白的古詩。

2、默寫《獨坐敬亭山》,嘗試配上畫面。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簡說】

《獨坐敬亭山》是詩人李白筆下的一首五言絕句。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雖然沒有一句描寫敬亭山的外貌及景色,卻讓人感覺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視着作者。詩中以景物襯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寧願忍受孤單,也不願趨炎附勢的高尚品德。前二句已繪出“獨坐”神理,後二句卻寫與山兩相看,以“不獨”寫“獨”,更爲奇妙。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整體誦讀,初步感受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藉助詩文註釋,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⑴ 敬亭山:

又叫昭(zhāo)亭山,在現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嗎?(板書:曉詩題)

⑵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寫的古詩嗎?(板書:知詩人)

⑶ 景物描寫:

衆鳥、孤雲、敬亭山。

設疑:寫景只爲寫景嗎?我們的古詩人是“敏感而有修養的”,創造了耐人“觸摸”的精妙的詩歌語言,這語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謂的科學的解答的,需要我們用心靈去解讀。(板書:明詩意 )

二、分步解讀,感悟詩情

1、學習“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⑴ 畫一畫這兩句。

⑵ 理解“衆鳥”:

說一說爲什麼畫好多隻鳥?

⑶ 理解“孤雲”:

說一說爲什麼只畫一片雲?

⑷ 理解“盡”和“去”:

看一看老師的畫面(空白的畫面)。

⑸ 品析:

並不是同學們畫錯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現的是動態的畫面,而我們所畫的是靜止的畫面,可見作者用字的精妙。

過渡:衆鳥飛走了,孤雲離去了,現在只剩下詩人李白一個人了(邊說邊板書:簡筆畫李白人像),難怪題目裏是──“獨”坐敬亭山。(邊說邊板書:簡筆畫敬亭山)

2、品讀“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⑴ 感悟:

原本陪伴在李白身邊的景物都離李白遠去了,李白看起來非常 ?(板書:獨)

⑵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孤獨的味道:

過渡:前兩句看起來李白很孤獨,後兩句還是寫孤獨嗎?難道李白心裏真的很孤獨嗎?讀後兩句。

3、學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⑴ 理解“相看”:

李白眼裏“只有敬亭山”(指板書),可見這裏的“相看兩不厭”(指板書)是誰和誰互相看不滿足呢?

⑵ 理解“看不厭”:

① 看敬亭山爲什麼看不滿足?──景美

② 李白僅僅把敬亭山當作一個景物來看嗎?

(指班上一對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厭,很喜歡;她看你,看不厭,很喜歡。她把她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滿足,也把敬亭山當成了──朋友。這山還是死氣沉沉的山嗎?簡直就是有靈氣的神山啊!(在山的簡筆畫上板書:神)

⑶ 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當作了──神,所以看不厭,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厭,這又是爲什麼呢?敬亭山也把李白當作了──神。而神總是“超凡”(板書:超凡)的,神總是“脫俗” (板書:脫俗)的。

⑷ 聯繫特色課中學過的《夜宿山寺》和《望廬山瀑布》更深地體會超凡脫俗、寄情山水。

夜宿山寺 望廬山瀑布

危樓高百尺, 日照香爐生紫煙,

手可摘星辰。 遙看瀑布掛前川。

不敢高聲語, 飛流直下三千尺,

恐驚天上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寄 情 山 水

4、品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記錄】

一、課前談話

t:你認識我麼?(s回答略)

t:蘇東坡認識麼?杜甫知道麼?李白知道麼?知道的把手舉高點!你知道李白有幾個名字?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李 白 李太白)

s:青蓮居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李青蓮)

t:那我們就可以說是“李青蓮”。

t:回顧李白的詩。誰來背幾首?誰來!

(s都比較緊張)

靜夜思 望廬山瀑布

(學生齊背)

t:靜夜思,永恆的話題……古老與現代(老師用抒情的語言來描述,略)。那是一個怎樣的話題?

s:思念家鄉。

t:是啊,那是一個鄉愁(板書:鄉愁滿懷),還有麼?

s:望廬山瀑布。(緊張)s齊背。

t: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s:瀟灑的李白。

s:很愛遊玩。

t:是一個寄情山水的李白。

(板書:寄情山水)

t:從《贈汪倫》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一個怎樣的李白?

s:戀戀不捨。

(板書:有情有意)

t: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豐滿的李白,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

二、初讀

1、讀題,解題:

⑴ t:誰知道敬亭山?

(講解:很多大詩人都去過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詩篇,所以後來又叫做“詩山”──讓學生理解江南詩山的來由 )

⑵ 再讀題:

t:敬亭山前面有獨坐,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它帶着點什麼?

s讀。

(讀得很慢)

t:你爲什麼這麼讀?

t:再請個小朋友讀。(再讀課題)引:爲什麼這麼輕?

s:李白很孤獨。

2、讀詩歌:

⑴ 自由練讀:

老師提示:讀文章,先練習。按自己的節奏讀兩邊。

(好像沒有特別的要求,只是叫學生讀2遍,目標不是很明確)

⑵ 指名讀:

t:讀的多好啊!字正腔圓。

t:誰再來讀給其他同學聽聽。

t:誰來做個小小講解員啊,來評價評價啊。

(學生比較緊張)

s1:他讀得孤獨一些。

s2:他讀的比較漫長,說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

⑶ 齊讀。

⑷ 質疑:

t:小朋友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啊!

s:爲什麼相看兩不厭?

t: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s:爲什麼只有徑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啊!

s:爲什麼只有一多雲飄來飄去?

s:爲什麼這裏的鳥都飛走了?

t:李白爲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麼?讓我們走進《獨坐敬亭山》。

t:請同學們讀課題。

(s讀〖〗)

⑸ 說詞語:

s:孤獨、獨自、獨一無二……

⑹ 再讀題。

三、細讀

1、找:

t:下面的古詩裏面分別也寫了作者一個人,那些詞語告訴你只有李白一個人呢?一句一句的讀,一個一個的劃。

s在找。

2、交流:

s:衆鳥高飛盡的“飛盡”。

t:這句話寫了什麼?

s(回答略)

t:一隻鳥也沒有了,那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啊?還有麼?

s:孤雲獨去閒的“獨去”。就是說……(略)

t:滿山不見一隻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雲……這是一座怎樣的徑庭山啊?

s:死氣沉沉

s:清閒

3、指讀,齊讀:

t:最後的雲也不見了,李白的心裏悠閒麼?

s再讀。

t:“你的眼裏只有我,我的眼裏只有你。相看兩不不厭,只有敬亭山!

t:還有麼?

s:“只有徑庭山。”

t:在李白的眼裏有云麼?

s:沒有!

t:有鳥麼?

s:沒有!

t:還有麼?

s:“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t:兩個人看來看去,怎麼也看不厭。……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誰也看不厭。

板書“厭”字(繁體字)

t:一張口在山旁,大口大口地吃肉,給你怎樣的感覺?

s回答。(略)

t: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麼看也看不厭。誰來讀。

s讀。

t: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

s再讀。

四、研讀

1、體會孤獨:

t: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徑庭山”。李白啊李白,你遊歷了那麼多名山……爲什麼這麼深情地看着徑庭山呢?(孤獨)

t:你又是從哪裏感受到了“孤獨”呢?

s:“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t:我們一起讀前兩句。

s讀。

t:那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在李白的眼裏,那是高傲的雲在棄他而去。

s再讀。

過渡:

t:在自然環境中,鳥飛雲走,是很自然的。爲什麼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麼孤獨?你想過麼?

s(略)

2、介紹背景:

t:老師來介紹一下背景。(李白罷官的時候,……孤獨寂寞)

t:現在你明白了麼?誰再來讀讀前2句。

3、讀:

s讀。個人讀,齊讀。

4、配樂,範讀:

t: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

(朗誦)

s齊讀。

t: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啊。你有有什麼話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麼話對李白說呢。(t的朗誦是深情的,深沉的。)

5、練習:

⑴、出示: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⑵、s寫,t巡視。

⑶、交流:

s: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獨麼,連雲和鳥都遺棄我了。

s: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會遺棄你!

s:朋友,現在只有我倆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們都很孤獨。

s:李白,我真爲你感到孤獨!

⑷、引讀:

t:啊!鳥兒和雲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

s: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t: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裏真有點死氣沉沉啊。

s: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t: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

s:“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精彩!!師生的交流語言連起來像一首詩,教師用詩般的語言把幾個學生的交流穿起來。)

t:相看兩不厭,只有李青蓮!

五、拓展

補充:

《秋蒲歌》出示。

1、自由讀,感受李白:

t:大家展示的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

s讀。齊讀,指名讀。

2、讀:

(有思考要求)

帶着“這是一個怎樣李白?”再讀《秋蒲歌》。

s讀。

3、交流:

t: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讀出來了麼?

s:這是一孤獨的李白。

s:發愁的李白。

s:孤獨,哀愁。

t: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嗎?

s:你應該樂觀起來,要堅強。

s:你要開朗些……

s:大家會想你的,你要樂觀些。

t:哪些人會想着他?

s:勞動人民會想着他。

s:家鄉的親人會想着他。

t:還記得《靜夜思》麼?(s背)

t:還記得《贈汪倫》嗎?(s背)

t: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s背)

t: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獨!

六、昇華吟誦《獨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