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答謝中書書》精品教學設計(多篇)

《答謝中書書》精品教學設計(多篇)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常識,背誦課文。

2、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感情。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賞析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賞評佳句,感知情感。

【教學步驟】

讀--寫--說

【教學準備】

教學PPT。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二、讀。

1、讀課題。解釋課題。

2、讀資料。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概況。

3、讀課文。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指導學生讀準節奏。

(3)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①自由閱讀,結合註釋和老師補充的解釋翻譯課文。

②齊讀,指導學生理出層次。

③齊讀。指導學生讀出寫景內容的壯美和秀美;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讚歎和陶醉。

(4)誦讀。

二、寫。

1、指導學生如何寫佳句賞評。

2、示範佳句賞評。

3、要求學生寫佳句賞評。

三、說。

請學生展示自己寫作的佳句賞評的成果,給予學生指導。

三、佈置作業。

將本文改寫成現代散文。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①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詩歌。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討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賞詩歌的意境,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③發揮學生的語言創造力,表達心中之美。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難點:

①通過自主、合作探討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賞

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②發揮學生的語言創造力,表達心中之美。

教學方法:

先學後教,合作探究。

教學工具:

PPT演示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圖片演示)莽莽神州,高山大嶽,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1、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文體常識

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日“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講究謀篇佈局,文質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

文學常識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江寧)人,自號華陽隱居。南朝梁時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學家,又被稱爲“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齊拜左衛殿中將軍。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後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後,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爲“山中宰相”。陶一生好鬆,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答謝中書書》,描繪的就是他隱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爲歷代的寫景名作。

(2)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爲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徵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爲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樂,即謝靈運(385~433)東晉時代的詩人,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爲陳郡謝氏士族,東晉車騎將軍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稱“謝康樂”。又因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客兒”。是南北朝時代與陸機齊名的詩人,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創者,被稱爲“山水詩鼻祖”,著有《謝康樂集》(系明人輯本)。

2、展示教學目標:

①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詩歌。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討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賞詩歌的意境,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③發揮學生的語言創造力,表達心中之美。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二、朗讀——感受文章的節奏音韻之美。

1、學生通過視、聽覺的角度用心聆聽錄音範讀。(演示)

(要求:感受字音、感受語感、感受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2、分男女小組競爭式朗讀課文,對方加以評價,老師點評。

3、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聆聽。

4、學生齊讀課文。

三、自主譯文——感受文章的畫面之美。

1、小組合作探討,自主譯文。

山水中包蘊的美,自古以來人們經常談論。高高的山峯直插雲天,清清的流泉明淨見底。兩岸石壁上,五色繽紛交相輝映。那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曉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猴和百鳥的啼叫聲交織成一片;夕陽即將墜落之際,潛游水中的魚競相騰躍。這實在是人世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以後,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奇妙山水的人了。

2、學生獨立思考文章的結構特點。

學生回答,老師引導學生對文章結構總分總的進行整體感知。(演示)

四、品析表達——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

1、帶着美去尋找美。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任選一個角度,用“這裏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角度提示:山水交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

例:

其一:這裏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峯入雲,清流見底’,仰視,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俯視,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放眼看去,藍天作背景,綠水爲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峯爲靜,流水爲動(形體)。林青竹翠爲靜,五色交輝爲動(光色)日出霧歇爲靜,猿鳥亂鳴爲動;日落山暝爲靜,游魚躍水爲動(聲響)。

2、帶着美去昇華美。

①、老師引導學生概括文中景色之美,並思考作者是怎樣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四季之景晨昏之景

②、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文章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懷。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實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五、拓展提升——表達心中之美。

1、誦讀課文,讀出心中之美。

①、演示背誦技巧:根據課文的結構和描寫對象背誦課文。

②、學生朗讀課文,感受文章之美。

③、學生根據背誦技巧自由背誦課文。

④、分男女小組背誦課文,表達心中之美。

⑤、全班背誦課文,提升心中之美。

2、拓展練習,表達心中之美。

將“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拓展成一段優美的景物描寫,注意展開聯想和想象,100字左右。

霧氣漸漸地消散,猿猴的長鳴、鳥雀歡愉的歌聲迴盪在山林間。傍晚的夕陽即將沉入水底,淡紅的餘輝映照在水面,魚兒彷彿想飽覽夕陽的風采,競相越出水面,卻不知夕陽的餘輝給它們鍍上了閃亮亮的光彩。

①、展示學生先學作品。

②、學生欣賞圖片,用心感受畫面之美。

③、老師舉例,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④、學生自己捕捉景物的特點,練習描寫。

⑤、學生回答,表達心中之美。

六、佈置作業。

美與我們近在咫尺,我們要有雙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選一景物,抓住景物特點寫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躍現紙上。

七、教學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傾聽着陶弘景爲謝徵描繪的江南美好山水風光,跟着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我們感受到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所難以感受的純淨和平和。讓我們爲這份無盡的美麗而陶醉、而感動吧。請記住:如果你歌頌美,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會有聽衆。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3

一、教材把握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猶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全文共68個字,但在這短短的68個字中蘊涵着清遠的意境,突現了山川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盡情的欣賞這種美,併發揮自己的想象,置身於情境當中,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暢的美讀全文,在讀的過程當中把握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賞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並能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地再現課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亂”“競”等字。

4、背誦全文,並積累優美的寫景詞句。

5、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通過不同角度表現山川之美。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品析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板書:山川)同學們,看到“山川”這兩個字,你們腦海裏馬上浮現了什麼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描述,老師點評)從你們的描述中,我看出你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也看出你們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嚮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走進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盡情的感受一番。《答謝中書書》(板書標題)

解題:書,是一種文體,相當於信。

(二)朗讀感知:

1、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老師範讀,糾正字音,注意節奏。

學生根據老師的範讀找出朗讀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tuí),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3)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

(4)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

(5)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對照註釋,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並劃出疑難詞句。

學生提出疑難詞句,全班解決。

(三)欣賞美點:

1、老師引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陶弘景也描繪了一幅這樣清麗的山水畫,他描寫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反覆閱讀課文,用下列句式說話:

“我從文中句中,讀出了之美,作者寫出了它的特點。”

學生朗讀交流,老師指導。

明確:首先“高峯入雲,清流見底”,爲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寫出了繽紛的色彩美,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石壁聳立兩岸,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勝收。

第三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出了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2、欣賞“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問題一:我們欣賞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寫非常優美非常和諧,但這一句中間的“亂”字,讓人想到混亂、亂七八糟,這個字是否該換一換,比如用“齊”“共”等等?

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亂”表現一種自由,一種活力,是一種不規則美,通過“亂”字,寫出了山川的早晨萬物都充滿着勃勃生機的景象。

問題二:你覺得這一句還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別傳神?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問題三:“沉鱗”指什麼?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沉鱗”指潛游在水中的魚,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問題四: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並用自己的話創造性的描繪這幅畫面嗎?

學生動筆寫,並自由表述。

(四)體悟感情:

老師引入:有個詞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說通過文章可以窺出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從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強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閒和清高,最後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則表現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與謝公相提。

(五)想象拓展:

老師引入:陶弘景向我們描繪了一幅人間仙境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夢想的人間仙境,你能描繪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間仙境嗎?

學生自由表達。

板書預設:

山水相映

山川之美色彩繽紛

晨昏變化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暢的美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賞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並能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地再現課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亂”“競”等字。

4、背誦全文,並積累優美的寫景詞句。

5、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通過不同角度表現山川之美。

教學準備:

U盤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們忙碌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擡頭遠眺的一剎那,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健壯……無不讓你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多媒體顯示課題《答謝中書書》。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簡介

多媒體顯示

1、題解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2、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南朝梁時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學家。37歲辭官隱居於茅山,繼續鑽研學問,煉丹習道,並遍遊名山,尋訪仙藥。粱武帝蕭衍早年曾和他交遊,即帝位以後經常向他諮詢國家大事,時人謂爲“山中宰相”。著有《陶隱居集》。

3、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爲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奏。讀畢,教師出示朗讀節奏:(略)

2、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5、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1)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2)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3)理清文章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四、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五、品味、探究作者是怎樣描繪景物?

六、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點撥:

2、學生齊讀課文,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課堂小結。

八、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副畫面?請寫一段賞析的文字。

板書預設:

山水相映

山川之美色彩繽紛

晨昏變化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啓後的效果。

學情分析

1、我所帶學生大多爲城市學生,整體素質較高,但大多爲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居多,對待學習似乎又不夠細心與刻苦,作業質量不是很高,書寫不很工整。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大多隻停留在背誦與翻譯上,對於基礎知識的積累不是很紮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知道學新課,不注意梳理和歸納。學習中注意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整理與歸納。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對書信的寫作意圖不是很明確,值得探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準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⑵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⑴佈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後進行講解。

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⑴讓學生反覆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難點:

⑴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會他們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意。(重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課文。(重點)

3、體會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寫景的巧妙。(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雅士都喜歡遊山玩水,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詩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江南山水美景的短文——《答謝中書書》。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及作品。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南朝齊樑間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學家。時人謂爲“山中宰相”,代表作有《陶隱居集》等。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後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後,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爲“山中宰相”。

《答謝中書書》,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故稱“謝中書”。第二個書是指書信。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的一封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xiē),猿鳥/亂鳴;夕日/欲頹(tuí),沉鱗(lín)/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3、文言詞語積累。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教師下發文字資料,指導學生積累資料中的一些文言字詞。

(1)古今異義詞

四時俱備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曉霧將歇古義:消散今義:休息

夕日欲頹古義:墜落今義:消沉,委靡

古來共談古義:稱讚今義:談論

(2)一詞多義

欲:①夕日欲頹(將要)

②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間)

(3)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

(4)重點字詞

五色交輝(交相輝映)四時(四季)俱(全都)備

曉霧將(將要)歇猿鳥亂鳴(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沉鱗(魚)競躍實(的確,實在)是欲界之仙都

自(從)康樂以來,未復(再)有能與(欣賞)其奇者

(5)重點句子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譯: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自從謝靈運之後,就再也沒有人能欣賞這奇麗的景色了。

三、合作探究

(一)讀通文意

1、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畫出來。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鼓勵學生放聲讀,大膽讀,力求有所提高。

(二)文本探究

1、作者寫了什麼時候的景物?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四季,晨昏;寫了山、水、石壁、魚、樹木、猿鳥、夕陽、霧。

2、這些景物是雜亂無章的嗎?從“看”的角度說,作者寫景採用了哪幾種視角?

明確:先仰視“高峯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時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變化、動靜的結合。

3、這篇文章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作者在文中用哪一個字來概括它的特點?這句話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明確:美。點明中心,統領全文。

4、作者向我們展現了這麼美的世界,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從中可以看出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知音共賞美景的自豪得意之情。

5、古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大自然的熱愛。

6、作者筆下的景色很美,請問,美在哪裏?

交流點撥: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爲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峯爲靜,流水爲動(形體);林青竹翠爲靜,五色交輝爲動(光色);日出霧歇爲靜,猿鳥亂鳴爲動;日落山暝爲靜,游魚躍水爲動(聲響)。

7、“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試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其畫面,並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意思對即可)。這幾句描寫,爲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師總結: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寫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狀寫高峯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變化和猿鳴魚遊,都是一些常見之景,但寫得清麗自然,自有一股渾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歡樂、愉悅、悠然自在之情。

四、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

意境美山水相映之美——高峯入雲清流見底

色彩相配之美——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夕日欲頹

五、課外拓展

爲宣傳“世界環境日”,班級召開“建綠色家園,享美好自然”主題班會,設置了屬對環節。請根據所給上聯,對出下聯。

上聯:青山外早鶯爭樹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綠水前新燕啄泥;翠柳上喜鵲登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