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散步》教學設計(通用多篇)

《散步》教學設計(通用多篇)

《散步》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提升學習力。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質疑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體味濃濃的親情,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三、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於潛移默化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四、教學方法

品讀法、勾畫圈點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體驗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時數

1課時

七、教學流程

(一)情境渲染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人類擁有着豐富的情感世界,在這個豐富的情感世界裏,我們盡情的享受着親情、友情甚至於愛情。我想請問同學們,在這三種感情裏,哪一種感情將伴隨着我們從呱呱落地的嬰孩至白髮斑斑的老人呢?(親情)對,親情,親情是我們人類世界中最豐富、最動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對它進行了詳盡的描述,你們能不能說一說你們讀過關於親情的文章嗎?(生答)

師:很好,我記得國小的時候咱們學過一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和學生齊背)。今天,我們將一同用心靈去聆聽一首親情、人性和生命的讚歌,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營造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情感與共鳴,幫助學生儘快走進課文營造的人性美)

(二)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並思考兩個問題,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確讀音,第二是學會篩選信息複述課文內容。

(通過聽覺刺激完成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學會篩選並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合作探究課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我”:孝順

母 親:疼愛孫子

妻 子:賢惠、孝順、善良

兒 子:天真、活潑

(教會學生從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達成教學目標)

(四)自學質疑、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會提問。

師:請同學們認真思考,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說出來和大家一塊討論解決。

(“學貴有疑”,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家庭?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個成語來概括。

(六)情感體驗

1、情境假設,引發思考

假設你們一家人在看電視,在只有一臺電視的情況下,爺爺想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要看新聞,你要看動畫片。此時遙控器在你的手上,你會怎麼做?

2、講述親情故事,激發感情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她年僅兩歲的女兒。有一天,媽媽趁女兒熟睡的時候外出買菜。這個時候女兒醒了,找不到媽媽,於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戶邊。就在這個時候,她看到了樓下買菜歸來的母親。她向媽媽伸出了雙手,從樓上撲了下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媽媽衝到了樓下,用雙手接住了孩子,而這位年輕的母親卻因爲心臟病突發而永遠離開了人世。

事後,消防隊員們做了這樣一個測試,同樣的距離,同等的高度,還有一個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測試的結果卻是沒有一個消防隊員能接住沙袋。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因爲消防隊員接的是沒有生命的沙袋,而母親接的是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愛吧,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親情。我們每天都沐浴在愛的陽光中,我們的父母爲我們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誦本班同學習作《我的母親》,引起共鳴。

(用孩子們身邊的例子激發其情感,引起其共鳴,使整堂課進入情感的高潮,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德育教育,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七)遷移拓展

請同學們以口頭作文的方式講述你的親情世界裏發生的你最難忘的一幕,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訓練。較好實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七、教學反思

(一)優點

1、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藉助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

2、在教學方法上,我有意識地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爲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4、在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時,我有意識地藉助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用孩子們身邊的例子激發其情感,引起其共鳴,使整堂課進入情感的高潮,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教育,進而突破教學難點。

(二)不足

1、後半部分,由於時間問題,給學生讀的機會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讀指導。

2、我的情感有些強加給學生了,應該教會學生從多個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讀文本。

3、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爲深入的。

《散步》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容的寫法。

2、學習課文優美的語言。

3、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容的寫法。

2、學習課文優美的語言。

難點:

3、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有許多平凡小事,然而就這些平凡的小事透露出父母祖輩濃濃的關愛,傳達出溫馨的親情。讓人回味,令人感動,請同學們回味這些美好的時刻,並講出來大家分享。

導入對《散步》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朗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項任務:

⑴ 用一個詞概括本文事件。

⑵ 簡述文章內容。

⑶ 這一家人在散步過程中哪些細節打動了你。

2、聽讀後,抽生用一個詞慨括本文的事件,並簡述本文內容。談談課文哪些細節打動了你。

注:散步。這是一家四口散步的過程。開始我讓母親去散步,母親很順從地服從了我。後來產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最後母親改變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過去的時候,我揹着母親,妻子揹着兒子。

體現了尊老愛幼、溫馨和睦、互敬互愛。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討論:

⑴ 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分歧,作者是如何選擇的,請談談他爲什麼要這樣選擇?

⑵ 找出你認爲最能夠打動你的段落或最有價值的語句,然後把你的感受與同學交流一下。

2、交流:

注:

⑴ 我選擇了走大路。在尊老和愛幼的天平上,作者傾向了尊老。因爲母親老了,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兒子還小,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從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賢惠。母親慈愛,兒子活潑可愛。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溫馨和睦。

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纔是人類特有的文化之舉──(英)培根。

⑵ 談一談你認爲最能夠打動你的段落或最有價值的語句,然後把你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注:

⑴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明確: 包含着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體會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

⑵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明確:兒子發現奇趣:兩對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現了兒子天真可愛、聰明活潑。

⑶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明確:母親老了,兒子成長了,挑起了生活的擔子,這樣母親自然聽從於兒子;而我的兒子還年幼,現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應該理解父母,關心父母,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⑷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

明確:爲選擇行走路線形成分歧,但能相互體諒達到和諧統一,反映了家庭成員之間真摯的愛。

⑸ 文中作者簡潔地描寫了南方初春的美好景色,巧妙地襯托了一幅充滿情趣的生活畫面。請找出描寫景色的語句朗讀並談談你的感受。

提示:春的氣息,充滿生機,高歌生命。

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看出春天是美的,有意思的。

生活幸福,其樂融融。

體會到課文的語言美、描寫的景物美、體現的人情、人性美。

四、重點研讀,深化主旨

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

“世界“這是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

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可見,本文寫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卻表現了“尊老愛幼”的大主題,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寫法。

五、創維空間,拓展練習

1、消息:

老師曾在看到報紙上有一則消息:“國慶節放假前,有許多人往養老院打電話,想在黃金週期間把老人送去託養。這樣,他們便能安心地帶着孩子出遊,因爲養老院有人照顧自己的老人。”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尊老是人類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們應該大力的傳承和發揚,這樣讓中華民族的這一奪奇琶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開得最豔、開得最美。

2、課堂調查:

⑴ 每年在你過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是否都爲你過了生日?

⑵ 你能準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⑶ 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生日,請你編輯一條短信發送給他們,爲他們獻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寫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

注:從剛纔的調查結果看,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對父母關心太少、理解不夠)

(學生交流短信)

課堂總結:其實,生活中親情無處不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無不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讓我們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親情、珍愛親情。讓我們一起用愛擔起家庭的責任,用情擔起社會的責任,爲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動聽、最優美的旋律吧。最後老師把這一首《讓愛住我家》送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來不易的團圓。

六、親情放送,課後作業

1、(多媒體播放 flash《讓愛住我家》)

謹以此片獻給那些熱愛家庭的人們,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來不易的團圓。

2、課後作業:

學習了本文,你一定有萬千感慨吧,請掬捧起你腦海那思維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筆,以“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題,寫下你現在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附】《散步》課文解讀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玲瓏剔透、含蓄蘊藉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動人心絃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品讀這篇文章,如同在做一次愉悅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一、以小見大的構思美。

本文在構思上頗有特色,採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選取家庭生活中一個美麗而平凡的鏡頭——散步,來揭示親情、生命、倫理的重大主題。“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這樣以小題材來表現大主題,爲我們的寫作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範例。

二、蘊含詩意的畫面美。

本文的景物描寫着墨不多,只有兩處:第一處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透露出春的氣息和生機;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字裏行間流露的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惜。兩處景物互相呼應,如同兩幅美麗的畫面,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和盎然的生機,爲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三、耐人尋味的樸實美。

縱觀整個行文,除文末有幾分含蓄外,其餘則明白如話,樸實但卻耐人尋味。如:“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四、搖曳多姿的對稱美。

本文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互相映襯,搖曳多姿,很有情趣。如:“有的濃,有的淡。”“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等。仔細揣摩這些對稱的句子,卻大有意味: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後代,這樣寫既表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嚐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五、意蘊豐富的主題美。

本文雖然寫了一件小事,但卻意蘊豐富,主題深刻。文中一家人互相關懷、愛護、體貼,譜寫了一首動人的親情之歌。文中一個“慈母”,一個“孝子”,一個真誠的理解,一個絕對的信任,孫子受其影響,懂事、孝順,這種良性的因果循環正反映了古樸的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之美。文中“我”和妻子是中年人的代表,這個形象具豐富的象徵意義:人到中年,肩上負着的是承前啓後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散步》教學設計3

文本分析

《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課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優美散文。文章描寫了普通家庭祖孫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對家庭對生命的責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摯,含義深沉。通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親人之間的摯愛之情,並進而感受尊老愛幼的人生責任。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通過前幾個單元的學習鍛鍊,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導學設想

對於這篇含義深刻的文章的教學,如僅從感情入手,往往會造成空對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從語言的學習入手,抓住語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以語言學習和研究帶動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進知識傳授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達成情感的薰陶。即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準確貼切地探究、領會文章深長的意味。同時,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朗讀,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

導學目標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和中年人對家庭的,對社會的責任感。

2、欣賞品讀文本,從詞語、語句兩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辭沖淡而寓意深刻的特點。

導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學習

1、結合大屏幕圖片顯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屏幕顯示並伴隨輕悠的音樂響起,畫面是夏夜裏,涼風習習,人們在江邊散步的情景。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說說留在你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

2、請2——3位學生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爲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爲新知識的學習構建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

二、朗讀文本,整體感知

1、屏幕顯示要求:輕聲地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朗讀是語文教學之靈。學生通過自由讀,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檢查閱讀效果

屏幕顯示:

①散步的人有哪些?

②散步的季節呢?

③在哪散步?

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麼事?

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目的一是使學生在學習起步階段儘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二是梳理文章內容,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爲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請幾位學生說說讀了這篇文章後的感受,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個問題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沒感覺,不喜歡也可以,但要讓其簡單陳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重個體的體驗,並發現問題。)

進一步研究文本,總結大多數學生的意見: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學生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他從中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

(無論學生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能過渡到這一點,喜歡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歡的原因。)

三、再讀文本,領悟主旨。

請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務。

1、讀一讀,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決矛盾的過程。

2、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我”、兒子、母親、妻子)的心理活動。

3、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由朗讀全文過渡到朗讀文章的重點部分,即解決矛盾的部分,通過學生的讀,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發揮想象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所表達的親情,感受到作爲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一步驟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讀語言,領悟深意。

1、學生自主學習: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2、小組內合作交流:先讀句子,後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爲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他有沒有讀出感情。)

(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教師則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提醒小組總結,準備交流)

3、班級交流,共享成果。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後談體會。其餘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

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當學生找到這句話時,就要讓學生多讀來領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 的真正達成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4、歸納本文語言特點:通過以上詞語與句子的品味與揣摩,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意味深長,字裏行間都滲透着濃濃的親情,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作爲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通過揣摩詞語、句子,把對具體語言的感覺上升到理性規律的認識。)

5、請學生讀課文,說說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爲什麼?

(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新的發現,新的見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此步驟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也爲了讓學生進一步地領悟本文語言的特點。)

五、與作者交流,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屏幕顯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評價刪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②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③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爲我伴他的時日還長(,我伴母親的時日已短)

(括號內爲刪去的話)

(請學生同桌探討。這一環節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合理說得痛即可。這一步,既培養學生敢於挑戰作者的精神,也是讓學生再次領悟本文的語言特點。)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語表達訓練,屏幕顯示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說……

爸、媽,你們懷裏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領悟了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後,讓學生試着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學生會有話可說,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課外延伸

1、比較:驗證發現

閱讀《三代》(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27頁),感悟兩篇文章語言的不同特點。

(比較閱讀是探究學習常用的方法。這兩篇文章作爲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特點是很好的學習角度。作爲依次探究性的作業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後適當講評即可)

2、寫作:體驗發現

假設你是文中“我”的兒子,請從“兒子”的角度寫一寫這件事。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讀與寫有機結合,事半功倍)

教學設計點評:這個教學設計從語言的角度學課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語言特點上,以語言帶文本,是語文教學側重對語言的學習,文本的探討,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學目標 往往是漫無目標)。同時設計者還非常注重朗讀,朗讀貫穿了整個設計。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從小問題的發現到特點的梳理到規律的歸納;學習材料由課內到課外文本,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詞語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最後練習的設計也很有特色。比較閱讀就相當於一次探究性的作業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寫作訓練符合學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兩項作業 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起到了作用。

《散步》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並積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詞;感知親情。

2、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開門見山、細節描和以小見大、結尾點題的寫法,並讓學生能理解和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細讀品味課文,讓學生從中受到尊老愛幼、真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薰陶,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體驗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品味課文,讓學生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味課文表現的人性美。

2、課堂遷移,學以致用。

教學設想

《散步》一文的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細讀品味可從中領悟怎樣處理家人關係,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在適當之時作必要的點撥、指導,採取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等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表現的人性美。針對目前大多數學生家長在外打工少與家人在一起的實情,教育讓學生以後要更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機會,處理好家人關係,努力創建一個和美、溫馨的家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一)學生自己 輕聲朗讀,思考回答下邊問題:

(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有哪些人?

(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請給這個家庭以及每個家庭成員一個恰當的評價。___ 的家庭___的我 ___的母親___的妻子 ___的兒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個蘋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給哪一個?爲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 看來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家庭。當然,如此溫馨家庭,是數不勝數,人們常說,家是愛的港灣,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蘊含着親情的瓊漿,即使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全體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內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頓、抑揚頓挫,輕重緩意。

讀準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從你喜愛或理解的角度,請你給文章擬個副標題並簡述理由嗎?A(親情)B三代C溫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以下舉學生部分發言)

喜歡文中“我”,因爲他有責任感,孝敬老人……喜歡文中的“母親”, 雖然自己腿腳不靈便,但她深愛孫子,寧願受累選擇了大路。喜歡文中“‘我’的兒子”他聰明,可愛,聽話……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後,師生評價。

4、請複述課文內容。

三、品讀文段,美點尋蹤。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爲寫得最恰當、最生動形象的給人以強烈美感、句段,並從思想內容、文章的自身語言和結構特色等方面說說美在哪。

學生回答後,師生共同評價。

2、提示:寫人的寫景的句段,可從用詞或修辭去欣賞。示範:a文章的開頭美,美在“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開頭有詩意的鏡頭。B“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地新綠隨意的鋪着”

3、美點尋蹤:學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並說說爲何喜歡?

4、學生髮言,然後師生評價。

(以下舉一些學生髮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魚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無言的細節,你看: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 ……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就是愛,這就是責任,這就是尊老愛幼美好家庭,,結尾點明題旨。句式整齊、對稱)

例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寫出孩子的活潑、可愛,聰明)

四、問題探究:

1、當散步發生分歧時我是怎樣處理的?我爲什麼這樣決定?

(委屈孩子決定走大路,兒子小我可以揹他,母親老小路不好 走。)

2、“我”本來決定走小路,後來爲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應該愛是母親的決定,我尊重母親。這個決定更完美,這纔是作者的創作意圖。)

3、文章結尾作者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4、題目《散步》是從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你從另一個角度給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五、展開想象 體驗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猶豫地依從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麼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六、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略)

七、比較閱讀,學法實踐。

要求:讀課後“‘研討與練習三’”短文:《三代》,試着實踐學法:

(1)重擬標題;

1、讓學生自讀、思考、自由討論。

2、讓學生自由發言,在發言後加以點評、明確。

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畫面 ④責任 ⑤背影 ⑥ 愛……[來源:學。科。網Z。X。X。K]

(注:發言時可讓學生略解釋重擬此標題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2)品讀文句,美點尋蹤: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回答::

“位先生一手牽着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牽着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讓我感受到“愛”的溫暖,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先生”。畫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現出 那“先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3)這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你的理由。

八、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感受了兩家祖孫三代那溫馨的親情。我們採用先“閱讀感知內容,再品讀尋蹤美點”的方法學習這兩篇文章,這是我們學習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學們按這方法去學習美文。

附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背母、背兒

走大路

我 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散步》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頌揚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嗎?當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時候,父母是怎樣做的?還記得你當時的心理感受嗎?(2—3名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散步》,看看一個既是兒子又是父親的中年人,在與一家人散步時,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信服嫩芽霎時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讀課文。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各自練讀。

(2)讓2—4名學生示範朗讀課文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3、整體感受。

(1)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先寫散步的理由——“我”勸母親;再鋪寫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後寫發生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兒子;最後寫路不好走——“我”背母親,妻背兒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於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結合課文說說“我”這個人怎麼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麼樣?

明確:“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溫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兒子聽話、懂事。

2、作者爲什麼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呢?

明確:在一個家庭中,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着承上啓下的中堅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3、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

(1)後來發生了分歧——表現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2)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表現出一箇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擔着承上啓下的中堅作用;

(3)我決定委屈兒子——體現出一箇中年人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同第2問)

4、從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並思考其作用。

明確:共兩處。一是第四小節描寫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機。二是第七小節描寫了“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字裏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愛。

四、質疑問難

針對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先由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散步》與《三代》,看看哪個故事更能感動你?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六、佈置作業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嗎?不妨也用《散步》作題目。

《散步》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爲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啓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爲何把《散步》作爲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