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獨坐敬亭山》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獨坐敬亭山》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一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激趣導入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衆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教學過程 篇二

一、創情激趣

1、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同學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2、老師:

俺聽出來了,你們掌握的許多古詩都是在課學習的。那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有什麼好方法嗎?

3、今天俺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願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獨坐敬亭山》的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件1)

1、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2、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爲“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3、你對李白還有什麼瞭解,還記得學過的李白的詩歌嗎?(背李白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詩仙李白(出示課件2—走近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課件課題3)

1、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3、理解題意:“獨”是什麼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遊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師出示敬亭山課件)(課件4)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爲什麼會獨坐敬亭山呢?((課件5寫作背景)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出示詩歌)(課件詩歌6)

1、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生自由讀詩)

2、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很有詩人風範)齊讀

3、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後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配樂齊讀。(課件61)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範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課件62朗誦)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彷彿看見了什麼?(鳥飛雲飄佇立的大山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課件畫面71)

3、置身於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靜孤獨)

五、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

1、讀一二句。

2、理解“盡”,說“衆鳥高飛盡”詩意(出示鳥飛圖)(課件72)

3、理解“孤”“閒”,說“孤雲獨去閒”詩意(出示雲去圖)(課件73)

4、讀詩,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鳥飛雲去孤獨)

5、教師介紹創作背景鳥飛雲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爲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雲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六、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1、讀三四句。(課件8)

2、體會人山相看:相看是什麼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四目相對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3、理解“厭”,說一二句詩意。

4、有“不厭”(看不夠看不足)引出;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爲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哪裏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5、人山對話,寫中悟情。

孤獨的詩人會向敬亭山訴說什麼?敬亭山又會怎樣撫慰孤獨的詩人?拿出紙和筆,寫出人山對話。

6、分角色說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同學們,聽完人與山的對話,詩人與敬亭山就是一對相知的朋友啊!(板書:相知)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悅。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說不出的孤獨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纔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高興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8、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悅,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七、拓展閱讀《月下獨酌》

1、有山相伴的日子,李白不會孤獨,不會寂寞,同學們,當夜深人靜,一輪明月當空照的時候,孤獨的詩人有是這樣排解內心的憂傷,找誰傾訴呢?

2、出示《月下獨酌》(課件9)

3、讀詩,交流討論。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舉杯消愁,與明月對飲,同歌同舞,這就是詩仙李白,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偉大詩人!

八、創設情景,吟唱古詩。

1、穿越了千年時光,如果你來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會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李白)你一定會輕輕地,輕輕地吟誦起一首小詩(生讀詩歌)

2、詩歌詩歌,一首詩就是一首歌,欣賞歌曲《獨坐敬亭山》生唱。(課件10)

3、結束語:李白的一生偉後人留下了近千首優秀詩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詩歌世界,你一定會與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與李白長——相悅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李白

鳥飛

孤獨

雲去

相看

李白相知敬亭山

相悅

《獨坐敬亭山》的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雲彩,也悠閒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麼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對古詩的喜愛,並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四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並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裏浮現畫面。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爲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覆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心情。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瞭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1、圖片引入,引出詩人所作《望廬山瀑布》,介紹詩人。

2、揭題:詩人一生漫遊過許許多多山山水水,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許多的山水詩篇。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介紹詩的背景。

設計的意圖: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讓學生的的思維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

(二)自讀自悟,初步感知。

1、配樂欣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3、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採用多種方式的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合作學習,探究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3、集體交流詞的意思。(“衆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4、教師詳講古詩意思。

(四)說詩意,模擬畫面

1、小組互相說說古詩的意思。

2、小組代表口頭表達詩意。

(五)議詩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

2、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

3、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羣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的炎涼。

4、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麼想?是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爲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說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昇華。

(六)配樂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七)誦讀

1、試着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閉上眼睛,靜靜聆聽,想象畫面,感受詩人的心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自己想象的的情景,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八)誦讀大比拼

1、男女生比拼。

2、小組比拼。

3、背誦古詩。

(九)課堂小練筆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會寫“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感。

4、豐滿對詩人李白的認識,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熱愛山水的情操,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讀出詩的韻味,體會詩人從孤獨到不孤獨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熱愛山水的情操。

設計理念

“詩仙”李白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設計以學詩知詩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詩的意境,同時鏈接相關資料,豐滿對詩人李白的認識,達到對《獨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飽滿的目的。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詩人蒐集有關詩人李白的資料。

2、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詩歌旅行:

讀詩《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

2、瞭解詩人:

知道剛纔讀的兩首詩都是哪位詩人寫的嗎?(師畫簡筆畫李白頭像)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揭示詩題,理解題意

1、揭示詩題,板書詩題及作者,提示“亭”字寫法,生書空。

2、讀詩題,給“獨”組詞,明題意。

3、瞭解“敬亭山”位置,(師畫簡筆畫山)複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的方法。

4、介紹背景資料,理解“獨坐”。

知道詩人爲什麼獨坐敬亭山嗎?

據史料記載,其實李白在宣城的時候,他的一個好友當時也來到宣城。可是,重陽節那天,這位朋友和當地官員一起去遊敬亭山,卻沒有通知好友李白。幾天後詩人獨自一人登上這敬亭山,所以他——獨坐敬亭山。

二、反覆讀詩,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指名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2、師生、生生合作讀,讀出節奏。

(1)師生合作疊讀:

第一次生讀全句,師疊後三字。

第二次詩疊前二字,生讀全句。

(2)男女生前二後三合作讀。

3、生配樂齊讀,讀出韻味兒。

三、想象畫面,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生想象詩中畫面。

2、交流: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景物?(鳥、雲、敬亭山)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你有什麼感受? (景美、寂靜)

四、學一、二句,感受“孤獨”

1、說“衆鳥高飛盡”句意,理解“盡”。(課件:鳥飛)

2、說“孤雲獨去閒”句意,理解“孤”“閒”。(課件:雲去)

3、體會詩人情感:

此時的詩人,看到鳥飛、雲去,他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寂寞、孤獨)

鳥飛、雲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爲什麼現在使得詩人倍感孤獨呢?(課件:“孤”“獨”二字變紅)

4、介紹詩人創作背景:

同學們,這首詩是詩人53歲那年秋天,孤身一人遊敬亭山時寫下的。那時詩人被貶離開長安整整十年了,長期的漂泊,詩人飽嘗了人世間的辛酸,昔日的好友都把他給遺忘了啊。鳥兒飛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雲兒飄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連朋友都不理不睬,還是隻留下我——一個人哪,難怪詩人會感覺——孤獨啊(指“孤獨”二字)

五、學三、四句,感受“不獨”

1、說三、四句意,理解“厭”

2、體會“人山相看”

(1)誰和誰相看?(詩人和敬亭山)怎樣看是“相看”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2)“看”有很多種,誰來說說,還有哪些表示看的詞?

(3)詩人和敬亭山是怎樣地看啊?( 四目相對、目不轉睛、含情脈脈地看)(板書:相看)

(4)鏈接資料,體會“相看”

同學們,知道這是詩人第幾次看敬亭山嗎?據史料記載,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詩人爲什麼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交流。

3、創設情境寫話:人山對話

在大詩人李白的眼中,這哪裏是一座山啊,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會一直與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單時想找他作伴、憂愁時想向他傾訴的好朋友啊!

大詩人李白孤獨時他會向敬亭山訴說什麼?敬亭山聽到詩人的心裏話又會對他說什麼呢?同學們,咱們來動筆寫一寫 。這一組寫李白對敬亭山說的話,這一組寫敬亭山對李白說的話。(生分組寫)

3、指名“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兩組學生對話後師小結:

有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板書:相知)哪裏還會有孤獨,哪裏還會有寂寞呢,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六、鏈接拓展,昇華“不獨”

1、鏈接李白寫山的詩句,體會“人山相悅”。

李白對山情有獨鍾,他一生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遊了北邊的天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課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關山月》)

他登上南邊的蓮花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課件出示: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古風》其十九)

即便是夢中,李白都遊玩了東邊的天姥山,詩人這樣讚歎道——

(課件出示: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夢遊天姥吟留別》)

來到西邊的峨眉山,李白寫下了《峨眉山月歌》——

(課件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李白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流連山水之時也是他最快樂的時候!所以,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啊?(喜悅)

是啊,李白與敬亭山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2、師小結:這就是李白最與衆不同的地方,儘管他的身旁沒有一個人陪伴,可他和敬亭山——(師指板書,學生說)相看、相知、相悅,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自然中汲取力量,排遣個人的愁緒,他纔會寫下這千古傳頌的——(師指詩題)《獨坐敬亭山》啊,讀——

3、拓展閱讀《月下獨酌》,再識詩人。

是啊,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與月亮舉杯對飲,同歌共舞,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李白啊!這就是我們眼中的“詩仙”李白!

七、創設情境,誦唱古詩

1、時隔千載的今天,如果你有機會去安徽宣州,你一定會想去登一座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

一定會輕輕吟誦起一首詩——(生背詩)

2、詩歌詩歌,一首詩也是一首歌,咱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播放歌曲《獨坐敬亭山》)

3、李白爲後人留下了近千首優秀詩篇,同學們,結束了今天這節課,老師希望你們走進李白的詩歌世界,和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也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和李白長——相悅!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悅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二、教學重點: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三、選文目的:通過對詩句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累。

四、教學準備: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李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人了,我們學過不少他寫的故事,大家能背誦出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手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知詩人。李白,唐代詩人,他寫的詩又多又有名,所以人們又稱它爲“詩仙”,(介紹歷史背景。)

2、解詩題。“獨”是指獨自一個人。請同學們看註釋瞭解敬亭山。

師:李白一個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請大家朗讀全詩,體會李白的心情。

3、檢查生字,朗讀全詩。

課件出示生字生詞,指名認讀,領讀。出示全詩,全班齊讀,教師指導古詩停頓並範讀。

(三)悟詩意,覺詩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1、重點引導“衆”與“孤”之中蘊含的多與少之意,“盡”與“閒”對比教學,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

2、小結前兩句:仰望天空,只見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的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後兩句,後兩句詩中作者又看到了什麼?

4、讀詩句,小組討論詩句含義。

5、小結後兩句:我靜靜的凝視着山,覺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誰也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裏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過度:作者爲何心中什麼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語的高山呢?古人寫詩往往是爲了表現自己的心情,(瞭解李白不同時期的詩和他當時的境遇,體會本詩抒發的情懷。)

朗誦全詩,熟讀能誦。

總結全課。

精讀品味 篇七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俺也彷彿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麼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俺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讀了以後你發現了什麼?

自讀交流 篇八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並劃出節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麼滋味?

3、請你帶着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爲單位,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組長先彙報是以什麼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麼?其他同學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