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逢入京使》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逢入京使》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逢入京使》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的誦讀,掌握詩歌的節奏。

過程與方法:讀通讀懂詩歌內容,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品味詩中思念親人又不願讓親人掛念的複雜情感。

二、重難點

重點:體會作者對親人的無限眷戀之情

難點:結合背景,理解邊塞詩的風格

三、教學策略及輔助工具

朗讀法、點撥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知人論世

1、導入:唐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見了一個返京的使者,兩人立馬而談,互敘寒溫。詩人知道對方還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時就描寫了這一場景。

2、作者簡介:岑參(約715--770)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 人,唐代詩人。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世稱“岑嘉州”。與高適並稱“高岑”,同爲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其詩題材廣泛,有《岑嘉州詩集》。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這篇寄託了岑參複雜情感的邊塞詩——《逢入京使》。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務:先自由誦讀,再請同學個人讀。

(通過誦讀讓孩子們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爲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鋪墊。)

2、反饋指導

(1)初讀,讀準字音。

岑參(cén) 袖(xiù) 憑(píng) 傳語(chuán)

(2)再讀,讀出節奏。

《逢入京使》是一篇七言絕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節奏來進行劃分,請同學們試着來劃分節奏,再讀詩歌。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課件出示)

(3)範讀,示範朗讀。(配樂)

(4)齊讀,鞏固強化。(師生共讀)

(三)梳理文意,掌握內容

1、導語:通過剛纔多遍的誦讀,我們已經掌握了讀音、節奏等方面的內容,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對文章的梳理,進一步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

2、解題:逢:遇到。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這首詩歌是寫詩人在遠赴邊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

3、出示任務:以小組的方式,分工梳理文章內容(按照“讀-重點字詞-翻譯”順序,準備做展示,梳理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標註出來。)

4、選取兩個小組,先後進行小組合作梳理成果展示,其他同學隨時質疑,補充。黑板上展示的內容要隨時進行確認。

需要重點強調的字詞:

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故園 (指詩人在長安的家)

漫漫 (路途遙遠的樣子)

龍鍾(淚流縱橫的樣子)

憑 (請求,煩勞)

傳語 (捎口信)

(課件一句句出示譯文重點內容)

通過剛纔同學們小組間的合作,我們一起掌握了這篇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對於詩歌內容我們已經有了較爲充分的瞭解,下面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這些內容,看看作者通過這篇詩歌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把握情感

1、全詩分析

詩中表現詩人強烈感情的句子是: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1 故園東望路漫漫

譯文:回頭向東看自己的故鄉,路途遙遠

【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長安的家;“路漫漫”三字,給人茫然的感覺,說明離家之遠。】

2 雙袖龍鍾淚不幹

譯文:滿面淚水沾溼了衣袖,擦都擦不幹

【用誇張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無限眷戀之情,爲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鋪墊。】

詩人遠涉邊疆的思鄉懷親之情的句子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途中與君邂逅,想要寫封信卻沒有紙和筆,煩勞您給我的家人捎個口信,就說我一切安好。

【這兩句寫遇到返京使者時想要捎書信給家人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色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

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通過描寫的是詩人在遠赴邊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託使者帶平安口信以慰家人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願讓親人掛念的複雜感情。

五、課堂檢測

《逢入京使》優秀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讀出節奏感,讀出感情;

2、通過把握詩歌中的物象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3、感受岑參在詩中流露出思鄉與報國難以兩全的深情,學習岑參博取功名報效祖國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通過把握詩歌中的物象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使學生透過詩中的思鄉情,去感悟更深的博取功名報效祖國的深情。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教學媒體:PPT音頻,視頻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首《使至塞上》的歌曲引入;

這首歌曲大家或許不熟悉,但是大家應該不陌生王昌齡的《出塞》,王翰《涼州詞》,這是我們熟悉的邊塞詩。在唐代,有大量文人涌向邊塞,投入戰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文人棄筆從軍呢?我們和同學們共同看一段關於岑參的視頻,相信大家看完視頻之後會明白岑參爲什麼棄筆從軍的原因,也能體會他棄筆從軍的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情感。

(二)岑參視頻介紹:

通過視頻,瞭解岑參的家世背景及仕宦經歷,把握詩人棄筆從軍,報效祖國,實現自己建功立業強烈願望。

(三)初讀詩歌節奏:

1:學習詩歌,首先我們要讀詩,怎麼去讀?需要把握詩歌的節奏。(呈現詩歌朗讀的節奏的方法)

2:瞭解詩歌的朗讀節奏劃分的方法,我們和同學們一起讀詩,請同學們注意朗讀的。停頓,重音,語速,有情感的朗讀詩歌。

男生讀;

女生讀;

示範讀;

配音讀;

(四)再讀詩歌內容:

我們剛剛和同學們一起讀出了節奏,重音。這只是學習詩歌的一小部分,我們還要讀懂詩歌的內容。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詩歌內容,藉助課本上詩歌導讀內容,用詩化的語言描述詩中展現的畫面,可以適當的增加合理的想象。

(1):部分同學展示自己描述畫面內容;

(2):多媒體呈現詩歌內容;

(五)探究詩歌情感:

在讀懂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瞭解和感受一下詩人在詩中所流露出的複雜的情感。

請同學們在詩歌中找出一些物象,看看詩人是如何將自己的情感寄予在物象上,抒發詩人怎樣的情感?

故園:思念家鄉,對家鄉的依戀;眷戀。

路:表明離家之久,行路之遠,路上歷盡風霜的心酸。

人生之路,能否實現自己的報國願望。

淚:思鄉念親的悲痛,一路上的風餐露宿的心酸,獨身一人的孤苦。

由此可見,詩人在本詩中除了抒發思鄉之情之外,還有更深的愛國情。他棄筆從軍,渴望建功邊陲,報效祖國,赴國家之急,正如他自己所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爲妻子謀。”正是基於這一點,所以在他的詩歌中也流露出了昂揚樂觀的感情基調,那位同學試分析一下他的感情基調。

前兩句我們讀出了思鄉念親的悲苦淚。

第三句我們讀出了偶遇入京使的驚與喜。

第四句我們讀出了報國的豪邁胸襟。

(六)小結:

岑參此行是抱着功名馬上取的雄心,此時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有對長安,故園的眷戀,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豪邁胸襟。詩人並沒有沉浸在思鄉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盡在一聲“傳語”中,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親情與豪情交織在一起,昂揚樂觀,感人至深。

(七)板書設計:

逢入京使

思鄉報國

難兩全

《逢入京使》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學習主題介紹

學習主題名稱:《逢入京使》

主題內容簡介:《逢入京使》描寫的是唐代詩人岑參在遠涉邊塞路上偶遇回京的使者,託使者帶平安口信,以安慰家人安心。這是一首邊塞思鄉詩,學習和體會作者在詩中寄託的情感以及體會作者在建立功業和思鄉之情之間交雜的情感。

學情分析

前需知識掌握情況:詩歌的學習是比較有趣的,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課的詩之前已經在前期學過很多詩歌,對詩歌的學習掌握和理解上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能在課前對詩歌的朗讀和認識上基本掌握,但是七年級的學生對進一步的對詩歌內涵的理解,詩歌整體語言的表達上還不是能掌握,需要引導深入學習。

對微課的認識:學生已經經歷過之前採用的微課形式和使用微課學習的方式,在前期有讓學生初步接觸微課,學生對微課也有一定的瞭解,學生在微課學習上是很樂意接受的,因爲微課內容呈現的內容比較豐富有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

學生特徵分析

學習態度:七年級的學生學習上是比較好學和認真的,學生會持積極好學的學習態度。

學習風格:本班學生喜歡課前獨立思考學習,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課堂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方式。

微課用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分析

微課用於學生學習的目的:我將使用微課讓學生課前預習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理解這首邊塞詩所要表達的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課堂上將使用微課讓學生了解邊塞的風情風貌和詩歌的創作背景,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跟微課視頻朗讀詩歌深入學習,體會詩歌的語言表達方式。

微課用於學生學習的時機:我將在課前讓學生自主觀看微課學習,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課堂觀看微課瞭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學生合作朗讀學習。

微課用於學生學習的方式:課前通過自主觀看微課學習詩歌的朗讀,跟讀學習詩歌的朗讀方式,體會詩歌朗讀的情感;課堂讓學生觀看微課小組合作討論每句詩所表達的內容和所傳遞的情感,交流討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