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藍藍的威尼斯》教學設計(多篇)

《藍藍的威尼斯》教學設計(多篇)

《藍藍的威尼斯》 篇一

《藍藍的威尼斯》說課稿

丹陽市橫塘中學    姜麗

尊敬的各位評委: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位於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遊記散文《藍藍的威尼斯》,這是一篇介紹威尼斯奇特、瑰麗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展現威尼斯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稱頌中意兩國人民悠久而深厚友誼的自讀課文。

文章語言生動形象、魅力絢爛,充滿着詩情畫意,蘊含着作者對威尼斯美麗景色的無限熱愛的情感。

八年級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學過《阿里山紀行》等遊記散文,對散文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於本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閱歷甚淺,他們對文章語言的品味、鑑賞能力相對還比較薄弱。所以根據以上這些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 領略威尼斯綺麗的風光;

(2) 體會中意兩國人民深厚的友誼;

(3) 理解比喻修辭手法對增強文章語言魅力的作用。

同時,將教學目標中的“領略威尼斯綺麗的風光”和“理解比喻修辭手法對增強語言魅力的作用”這兩點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取:學生自主閱讀、感悟,教師適當引導、點撥的方法,讓學生領略威尼斯瑰麗的風光;同時採用分組討論、班級交流等手段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悟。

接下來,我就重點談談我對這篇文章教學過程的設計。

這節課,我是按照“導入新課-----預習交流-----感知欣賞-----拓展質疑”這幾個板塊進行的。

首先我從“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亞德里亞海濱的一串明珠”這句話直接進入課文,帶領學生一起去欣賞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魅力。

隨後,我請學生將他們在預習過程中的重點字詞和其他同學交流分享,同時請其餘同學補充、指正,然後再將收集的字詞集體朗讀以便加深記憶。

當字詞的障礙掃除清楚以後,我就可以和學生一起整體感知課文。我請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畫出文章中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或句子;同時畫出文章中表現威尼斯城市特點的詞語。當學生朗讀課文結束後,學生兩人相互交流文中得到的答案,明確文章是按照移步換景的方法來組織材料的;同時明確城市特點的詞語是“瑰麗、奇特”。教師乘勢再問:“奇特在哪裏?瑰麗在何處?”學生再次到文章中尋找答案,明確:奇特在它的交通工具,瑰麗在“聖馬可廣場”、“教堂”、“嘆息橋”等建築及兩岸的風光上。它將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秋色美”等展現的一覽無遺。教師還可以再問:文章到此結束了嗎?其實沒有,文章最後一小節還寫到了中意兩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文章寫的內容基本上清晰了,教師再請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文章爲什麼以“藍藍的威尼斯”爲題?學生討論、交流後,教師總結:藍色的是大海的色彩,它符合威尼斯水都的地理特點,同時它又不僅是一種自然的色彩,在文中也表現爲一種人文景觀,它是美麗、和諧、幸福的象徵,聖馬可廣場的來歷、建築、遊客等都是一種人文景觀,這種景觀構成了一幅寧靜、和諧、幸福的生活畫卷,這些正是威尼斯的內在特徵,也正是它串聯起了文中看似繁多而無關聯的內容,這很好的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美麗的威尼斯需要用美麗的語言描繪,在下一個環節中,請學生將他們最欣賞的句子找出來和大家分享。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等方法入手尋找。學生找出之後,再請他們有感情地讀一讀,讓學生讀出關鍵的詞語,注意讀出重音,注意抑揚頓挫。如果學生朗讀不到位,可以請其餘同學再讀或教師範讀以此感受那種幸福、美麗的美,在讀的基礎上還要學生講一講喜歡的原因和理由。

例:

1、一片蔚藍色的世界:天,是藍的;地,也是藍的。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着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彷彿在藍色的盆景裏點綴着一簇簇的村落

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個藍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藍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築則是“藍色的盆景裏點綴着”的一簇簇村落。這個新鮮貼切的比喻,不僅緊扣了題目,描繪出威尼斯給人的整體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變得瑰麗美妙起來,使遊客產生了急於去觀賞個究竟的衝動。

2、118個島嶼,177條大小河道相互溝通,由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樑串聯綴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入夜,燈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亞德里亞海濱像進入了水晶宮一般,真是人間奇景。

這裏運用了兩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前一個比喻寫水都白天之美,後一個比喻寫水都夜晚之美。這兩個比喻的共同特點世“閃閃發光”,給人以光彩奪目、如詩如畫的感覺。燈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寶……這是多麼絢麗燦爛的“人間奇景”呀!

3、深秋的威尼斯,絢麗多姿,遊客如雲,廣場上成千上百隻灰鴿爭相啄食,供人拍照、逗樂,穿梭來往的船艇,迎着飛翔的海鷗,構成了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

這段文章是聖馬可廣場的秋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營造了一種和諧、幸福的氣氛,給人以陶醉的感覺。文中的三個比喻也恰如其分,尤其是“畫卷”,這一比喻帶有綜合美,富有詩情畫意。

再次品味了威尼斯的美麗,同學們肯定願意當一回小導遊,將今天學過的威尼斯的美麗的景點、人文風情等向沒有到過威尼斯的或者沒有學過本文的朋友講解。要求:講出特色、講究語言流暢,可以適當引用文中語句,注意講解時的語氣和語調,可以適當添加手勢等。用這種方法帶領學生又一次和文本對話,感受水都的美。

在以上過程的基礎上進入到質疑環節,讓他們講學習中有疑問的地方向同學或老師問一問。

最後在多媒體展示一組威尼斯景色的圖片中結束本課,教師佈置課外作業。

《藍藍的威尼斯》 篇二

一、試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達效果1.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着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彷彿在藍色的盆景裏點綴着一簇簇的村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入夜,燈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亞得里亞海濱像進了水晶宮一般,真是人間奇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給下列幾個句子重新排序,使之通順、流暢,符合邏輯①這位大旅行家至今還被意大利人民所懷念,威尼斯的機場就是用馬可孛羅命名的,稱爲馬可孛羅機場。②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有深厚的友誼,亞得里亞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③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滿載威尼斯人民的友誼,登上馬可孛羅機場上的客機,飛向遙遠的東方。④威尼斯朋友用麪條、肉餃招待我們,據說是馬可孛羅從中國帶來的,現在成了意大利人每餐必備的食品。⑤又是馬可孛羅和他的夥伴駛向中國嗎?⑥威尼斯人還把馬可孛羅時代的帆船保存着,你看,停泊在裏阿託島海濱的古意大利的帆船彷彿正準備揚帆出海。正確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三、課文有一段關於馬可的傳說故事,你認爲這個故事在文中有什麼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課文最後一小節開頭有“亞得里亞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一句,對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課文在講述威尼斯形成歷史時,提到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這部作品你讀過嗎?如果沒有,你可以用課餘時間去拜讀一下,並談談你閱讀後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閱讀下面的幾段文字,回答文後的問題 (一) 我們是到威尼斯市體育館去看排球賽的,這裏是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的一個賽區。體育館正好坐落在威尼斯市中心裏阿託島上聖馬可廣場的附近,於是就到聖馬可廣場去散步。據說,許多年代以前,威尼斯還是一片荒蕪的海灘,馬可到意大利各地傳教,乘船經過裏阿託島海岸,當時風暴驟起,把船刮到荒涼的沼澤地帶擱淺了。馬可以爲到了絕境,向天祈禱,似乎聽到天使在召喚:“願你平安,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這樣,這位《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護城神,其標誌爲獅子。現在的威尼斯城徽還是一頭獅子拿着一本《馬可福音》。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蹟,拿破崙把聖馬可廣場稱之爲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廣場兩側是舊宮殿,底層是各式店鋪、餐廳和咖啡館,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產玻璃器皿、花皮革製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絢麗多姿,遊客如雲,廣場上千百隻灰鴿爭相啄食,供人拍照、逗樂;穿梭般來往的船艇,迎着飛翔的海鷗,構成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在廣場的一側,有一座“嘆息橋”。據說,這是被判處死刑的囚犯從監獄走向刑場的“必經之路”,犯人每過這裏看到聖馬可廣場的一角美景,無不感嘆不已,所以叫“嘆息橋”。1.第一段文字中介紹有關馬可的傳說故事,有什麼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威尼斯人民用“馬可”給廣場命名,把馬可作爲威尼斯的護城神,都說明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文字的第一句話中連用兩個“最”有什麼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覺得加橫線的句子描繪的這幅畫卷最動人之處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課文中寫到了兩座橋,一座是“李亞度橋”,還有一座是“嘆息橋”,請問作者寫這兩座橋的着眼點一樣嗎?作者寫這兩座橋的目的是否有所不同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思 ①十月裏有機會到呂梁山中去,一進到山的峯谷間,秋濃如酒,色豔醉人。長年生活在城市裏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來是這樣地換着新裝。這山,原該是披着一件綠裳的吧,而這時,卻鋪上了一層花毯,那叢叢的灌木,齊齊的莊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煙如織,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圖案。②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紅色。坡坡窪窪,全都讓紅墨浸了個透。你看那殷紅的橡樹,乾紅的山楂,血紅的龍柏,還有那些紅棗、紅辣椒、紅金瓜、紅柿子等,都珍珠瑪瑙似的閃着紅光。最好看的是蕎麥,從根到梢一色嬌紅,齊刷刷地立在地裏,遠遠望去就如山腰裏掛下一方紅毯。點綴這紅色世界的還有黃和綠。山坡上偶有幾株大楊樹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掃帚,把藍天掃得潔淨如鏡。鏡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這一派喧熱的色彩中泛着冷綠,更襯出這釅釅的秋色。金風吹起,那紅波綠浪便翻山壓谷地向天邊滾去。登高遠望,只見紫煙漫漫,紅光濛濛,好一個熱烈、濃豔的世界。③我奇怪,這秋色爲什麼紅得這樣深濃。林業工作者告訴我,這萬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綠鵝黃,一色新嫩。以後櫛風沐雨,承受太陽的火熱,吸吮大地的養分,就由淺而深,如黛如墨;再漸黃而紅,如火如丹。就說這紅棗吧,春天裏繁花滿枝,秋時能成果的也不過千分二三,要經過多少風吹雨打、蜂採蝶傳,才得收穫那由綠而紅,一粒拇指肚大的紅果。這其中濃縮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滿山火紅的楓葉則是因爲它的葉綠素已經用完,顯紅色的花青素已經出現。這是一年來完成了任務的訊號,是驕傲與勝利的標誌。④本來,四時不同,愛者各異。人們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體會那無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難免有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歐陽修夜讀之涼。其實順着自然之理,倒應是另一種感慨。芳草萋萋,楊柳依依,春景給人的是踊躍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時的眺望;天高雲淡,萬山紅遍,秋色給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穫,是勝利,是到達彼岸後的歡樂。一個人只要獻身於一種事業,一步步地有所前進,他的感情就應該和這大自然一樣充實。我站在秋的山巔,遙望那遠處春天曾走過的小路,不覺想起保爾在晚年關於年華的那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還是中年人,都請來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樣生活,怎樣創造人生。1.根據要求填空。(1)文中的保爾指的是蘇聯作家________(填作家名)的名著《________》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2)請將文中保爾在晚年關於年華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完整。2.作者在第②段中着力描繪秋色,(1)作者筆下的秋色有什麼特點?(2)作者在本段先說“坡坡窪窪,全都讓紅墨浸了個透”後又說“點綴這紅色世界的還有黃和綠”,兩句話是否矛盾?請說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中畫線的句子,作者描繪了春與秋的特點及帶給人的不同感受,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仿照畫線句子的句式,寫一段描繪“夏”或“冬”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給人印象最深的,則是從天橋到仙人洞去的山路上,那個錦繡谷,這纔是廬山風景的精華所在:舉凡天下最奇異的高山,峻嶺,險崖,深淵,驚壑,都在這裏集合,而且很自然地成爲一個整體。滿山滿谷的古鬆高杉,把它們打扮成一片蔥綠;多變的雲霧,則是它們神祕的衣衫。人站在它們的面前,竟不知是在雲裏,還是在霧裏;是在人間,還是在天上;又好像是到了童話世界,只見鬆杉對話,山嶺攜手,總覺得我們枉有千百代才華絕世的詩人,留下多少吟詠廬山的佳句,竟一句都對不上眼前的景色,難道他們都沒有真正上山嗎?到了仙人洞,在附近的御碑亭上,纔看到亭兩側有對聯一副,勉強概括了廬山風景的特點:四壁雲巖九江棹一亭煙雨萬壑鬆的確,雲巖、煙雨、鬆杉、鄱陽湖和長江,組成了廬山風景交響曲。而云霧正是它的主調。雲霧給了廬山以生命,它使廬山風景更生動、更引人、更有變化。我們祖國各個風景區都有它們獨特的美。廬山之美,在於它既雄偉,又迷人。桂林的風景是很迷人的,在灕江看羣山,也有“橫看成嶺側成峯”的感覺,但它僅止於秀麗,而雄偉就不如廬山。昆明的龍門比廬山的錦繡谷還要高,雄偉極了。從龍門眺望一望無際的滇池,也很使人心曠神怡,但它缺乏廬山的朦朧美。杭州的特點在於它有一顆明珠般的西湖,它是以湖制山的;廬山則是以山制湖,因爲鄱陽湖對廬山來說,只是一個配件。同樣在江西,井岡山自是雄偉,它也引人入勝,但更多的原因在於它有革命歷史的傳奇,自然環境就遠不及廬山的精緻。浙江的普陀、天童、育王諸山,也有松竹之美,它們是佛教勝地,置身其間,有肅穆的莊嚴感,卻無廬山的親切味。1.第1自然段作者爲什麼說“那個錦繡谷,這纔是廬山風景的精華所在”?理由是因爲________。(用文中原話回答)2.對第1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個反問句,作者基本認定了我國枉有千百代絕世詩人,他們沒有留下“吟詠廬山的佳句”。b.這是個反問句,作者認爲之所以沒有留下“吟詠廬山的佳句”,是因爲詩人們沒有真正上山造成的。c.這個反問句的真實含義在於:表達作者對廬山風景千變萬化特徵的充分肯定。d.這個問句,作者既採用擬人、比喻修辭方法,生動展現山嶺鬆杉在雲霧中的變幻風姿,又通過有力的反問語氣,強調了詩人們“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真諦。3.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這句話。示例:滿山滿谷的古鬆高杉,把它們打扮成一片蔥綠;多變的雲霧,則是它們神祕的衣衫。滿山遍野的各色野花,________________;輕輕的風聲,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1.這句形象的比喻中,“藍色的盆景”的“藍色”切合文題,符合“水都”威尼斯的特徵,“盆景”寫出了威尼斯的精緻美麗,特別是“點綴”一詞用得十分生動、準確,表現出“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與整個威尼斯之景的和諧,是其極有特色的裝飾。2.“水晶宮”的比喻寫出了亞得里亞海濱燈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的一個光彩奪目、清澈透明的世界。“真是人間奇景”是出自作者內心的極高評價,這般奇景簡直就是一個水晶的世界。二、②④①⑥⑤③三、給聖馬可廣場同時也給威尼斯增添了一層神祕浪漫的色彩。四、這句話比喻中國人民和威尼斯人民的心是相通的、相融合的。五、提示:這道題從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示的風土人情以及其藝術價值等方面去談感受都可以。六、(一)1.有關馬可的傳說,給“水都”威尼斯披上一層神祕面紗。2.說明了威尼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3.連用兩個“最”高度概括了聖馬可廣場的影響和美麗迷人程度。4.這幅畫卷中的最動人之處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美。5.不一樣,對“李亞度橋”作者主要從它的造型上着筆,而對“嘆息橋”則從它的名字由來着筆。作者寫前者主要爲了突出威尼斯的建築美,而寫後者則主要是爲了進一步豐富威尼斯的人文景觀。(二)1.(1)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2)能夠不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2.(1)熱烈、濃豔(2)不矛盾,因爲黃和綠只是這紅色的點綴。3.提示:抓住夏和冬的特點仿照原有句式來寫。(三)1.舉凡天下……成爲一個整體。2. c 3.給它們披上一件花衣則是它們悄悄的絮語。

《藍藍的威尼斯》 篇三

教學目標 :

1、感受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

2、學習移步換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課文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感受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學習移步換景的手法。

教學難點 :

注意比喻手法在課文中的應用。

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

1、多媒體出示一幅有關威尼斯的圖片,對藍藍的威尼斯產生初步認識,引入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1)感受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

(2)學習移步換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課文中的應用。

3、感受威尼斯:伴隨許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賞水城威尼斯的圖片。

4、思考:作者爲什麼以《藍藍的威尼斯》爲題?

明確:以“藍藍的威尼斯”爲題,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寫出了作者俯視威尼斯的總體印象。藍色不僅突出威尼斯的環境特徵,而且它是和平、寧靜、友誼的象徵。

5、分析文章結構:本文可以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

一(1-3)概括介紹威尼斯的面貌和歷史。

二(4-6)展現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

三(7)讚頌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6、試着找出課文中都用了哪些比喻句。

例如:(1)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着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彷彿在藍色的盆景裏點綴着一簇簇的村落。

(2)188個島嶼,177條大小河道相互溝通,由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樑串聯綴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

7、如何概括本文 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者的行蹤爲線索,介紹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麗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讚頌了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8、課外拓展:認識中國的威尼斯——蘇州

欣賞蘇州的有關圖片,課外蒐集有關資料,比較威尼斯和蘇州的異同。

作者郵箱:

藍藍的威尼斯說課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藍藍的威尼斯》是一篇遊記散文。作者移步換景,先介紹了 “水都”“開門見水”的特點,然後又分別介紹了城中的名勝古蹟及威尼斯人民與中國人民交往的歷史和深厚的友誼, 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揭示了藍藍的威尼斯美的神韻:美麗、和諧、幸福。編者將其安排在江山多嬌單元,目的是讓學生領略美的景物,美的語言,美的情感。進一步瞭解移步換景,融情於景的寫景方法,並運用於寫作實踐中。

二、學情預估

1、關於寫景抒情的文章,八年級的學生以前學《春》《濟南的冬天》等,知道抓住特點對景物進行描寫的知識;至於比喻手法的運用,學生有一定的基礎,須引導學生領會比喻在本文生動貼切的作用,這是本文的寫作特色之一,應作爲重點。遊記中移步換景的寫法,學生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小石潭記》《阿里山紀行》等文中都有所涉及,這一點只要稍做作鞏固即可。

2、八年級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性思維階段,藉助圖片,結合文中描寫,學生易領會威尼斯迷人的風光,但對隱藏在描寫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內涵學生則不易解讀,應作爲難點。教師應引領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對這篇文章的語言進行細細品味,真正走進文本,領會威尼斯美的神韻。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法,領略威尼斯絢麗的風光。

2、學習課文精當的語言,體會比喻手法在課文中的妙用。

過程與方法:

根據移步換景的寫法,抓住遊覽者的立足點欣賞作者精彩的描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會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內涵,培養熱愛世界的情懷,獲得美的享受。

學習重點: 學習課文精美的描寫,欣賞威尼斯的風光。

學習難點: 領會威尼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

四、教學設想

我的課堂設計儘量做到目標簡潔、過程簡化、內容優化,學生活動充分,能力有所提高。圍繞教學目標,爲此我設計了“激情導入,創設旅遊情景——初步感知,欣賞美麗風光——仔細賞讀,品味語言內涵——遷移運用,爭當校園小導遊”,四個學習環節。第一個環節讓學生快速進入情景,形成對課堂的期待。第二個環節讓學生速讀提取信息,整理作者的遊蹤線索,加深對移步換景寫法的理解,初步感受威尼斯的美;第三個環節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體會語言的豐富內涵;第四個環節讓學生學以致用。環節的設置既體現逐步深入、不斷提升的梯度,又使教學情景、課堂氛圍與教材內容協調一致。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設旅遊情景:這幾天我們遊覽了祖國各處名勝,今天我們這個旅遊團要出國啦,去遊一座世界名城——威尼斯。

(設計理念:創設旅遊的教學情景,符合活潑好動的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易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期待。)

(二)初步感知,欣賞美麗風光:

這個環節分三步:賞—讀—說

1、教師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欣賞威尼斯的美麗風光,並快速瀏覽課文,搶答每幅圖片拍攝的地點。

(設計理念:風光旖旎的圖片展示形象直觀,易激發學習興趣,由圖到文,符合國中生認知規律。用搶答的形式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活動能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2、學生默讀課文,劃出“我”的遊蹤,概括每個立足點所見所聞,概括文章內容。

教師提示用“我在 (地方),看見 (景物) 從中我領略了威尼斯的 (特點,用一個詞語概括)美”的句式完自學內容。

3、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

遊蹤所見

從舷窗看蔚藍色的世界

一到羅馬(聽朋友的熱情介紹)

登上汽船兩岸風光、水都美景

在大運河歐洲建築藝術

穿過橋樑大理石橋

聖馬可廣場廣場秋天美景

(設計理念:這個環節的設計在於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準確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解決第一個目標:進一步理解移步換景的寫法。)

(三)仔細賞讀,品味語言內涵:

這個環節也分成三步:議—讀—品

1、從標題入手讓學生討論:瀏覽了這些景觀,你會爲本文擬個怎樣的'題目呢?課文題目比較特別,你認爲這個題目好嗎?

(目的:這裏學生可能產生爭論,這一段的閱讀時間要充分,要求學生劃出精美的詞句,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藍藍”的兩重含義:①蔚藍色的②美麗、和諧、寧靜、幸福的象徵。)

2、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句子體現“藍藍”的深刻內涵?是如何體現的?

(解決學習難點:領會威尼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也解決了本課的難點。)

3、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感情朗讀,並分析這些比喻句的含義,體會句中蘊含的和諧、安寧的文化內涵,飽含作者的讚歎之情。

(設計理念:通過“讀—品”解決第二個目標:體會比喻手法在課文中的妙用。也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四)遷移運用,爭當校園小導遊:

多媒體展示,我們的校園——“西中”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自己平時在校園中的感受,想象在不同的立足點所觀賞的景物,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寫一段小遊記。

(設計理念:通過學生寫作及習作點評,讓學生學會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和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進一步理解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五)作業:完善遊記小片段,謄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 藍藍 的 威尼斯 ——馬信德

蔚藍色的 “水都” 水都美

象徵 “開門見水”

美麗 名勝古蹟 建築美 秋色美

和諧 歷史

寧靜

幸福 深厚的友誼 神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