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學習部分生字新詞。

2、深入體會大鱸魚的誘惑和放魚時的人物心情。

3、初步感悟啓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難點

對啓示的理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喜歡釣魚嗎?釣上過怎樣的魚?對釣魚有沒有心得體會

一、導入

一次普普通通的釣魚也許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你們信不信?

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詹姆斯。蘭費蒂斯就有過這樣的經歷。由此他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釣魚的啓示。你能說說對“啓示”的理解嗎?

過渡:是啊,啓示就是對人有啓發的有教育意義的道理。

二、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讀課文。讀準裏邊的生字新詞,想一想釣魚的啓示在哪裏告訴你了?用筆畫下來。

三、找到了嗎?

1、出示啓示。

2、齊讀。

3、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4、有什麼問題想問?

5、老師:抓住父親的那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爲什麼實踐起來(也就是做起來)卻很難?,我們去看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四、老師先請大家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受?(鱸魚大……)板書

2、鱸魚之大你從哪裏感受到的?

3、交流句子並朗讀指導。

(讀出感嘆詞,讀出形容詞)

1)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讀出感嘆)(出示鱸魚的圖片)

2)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讀出形聲之詞)

3)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讀出形容,解釋或者給劇烈找個同義詞)

4)對於我這個老手來講,也是十分不容易釣到。

5)從我和父親的得意之情反襯出。

4、想不想去看看這條大鱸魚?(出示圖片)。想象:這條鱸魚如果是你釣到的,它還可以給你帶來些什麼?

過渡:同學們,這樣品嚐美味的機會來到你身上了,這樣賺錢的機會給你了,你願意放棄嗎?

是的,這麼大的誘惑“我“怎麼願意放棄呀,(板書:誘惑)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請大家接着去讀讀課文的4——9節。

五、發生了什麼事?

1、板書:我 父親(放)

2、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是如何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學生找讀句子。

4、老師整體出示句子,能圈出心情變化的詞語嗎?

5、去試着讀出我當時的心情。

6、老師想配上父親的話,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體會我當時的心情。

7、出示:父親划着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距離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他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

到處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

父親不容爭辯地沉默着。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中。

8、現在你特別能理解我的心情嗎?可以選擇一種來說說。

9、當說到乞求一句:出示圖片這就是那個寧靜的夜晚,你看到了什麼?你只看到了什麼?

這對我和父親來講意味着——可以把魚偷偷地帶回去,無人知道。

10、然而呢?——

11、難道他不受誘惑嗎?

12、他爲什麼這樣做?

1)讀句子“離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 篇二

《釣魚的啓示》是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文,本單元的學習專題是“生活中的啓示”。本文以第一人稱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回憶了“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晚上,陪同父親去釣魚,在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鱸魚後,父親卻讓“我”把它放了,原因是讓我要遵守捕撈鱸魚的有關規定,最後寫了34年後我的感悟。課文最後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義深刻,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比較準確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比較清晰表達出來。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走進第四單元的學習,第一文章

生:釣魚的啓示

師:釣和“鉤”容易混淆

釣鉤

我和父親在魚()上放好魚餌,把()線拋了出去,不一會兒,大傢伙上()了。

師:很多人喜歡釣魚,因爲能從釣魚中得到許多快樂,而從釣魚中能得到啓示的人並不多,(板書:啓示)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詹姆斯。蘭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齊讀課題)來看看作者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穫了什麼終身有益的啓示?

二、檢查讀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再讀一遍課文。

出示檢查字詞

濺起漣漪小心翼翼筋疲力盡月光皎潔魚腮翕動

沮喪告誡誘惑實踐抉擇操縱嘴脣

。出示長句子:

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好這一段話。

三、整體感知

師:課題是“釣魚的啓示”,一看就知道,有兩部分組成,一是釣魚,一是“啓示”,請通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作者小時候釣魚的事;哪幾個自然段寫作者成年以後得到的啓示?

生:倒數第二自然段是寫作者獲得的啓示。

生: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寫釣魚的事情。

師:那是一件什麼事情呢?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

學生朗讀課文,老師巡視。

生:課文寫的是“我”跟着父親去釣魚,釣着了一條大魚,父親讓我把魚放掉,我依依不捨的把魚放掉了。

師:我能給你的答案打80分,其中最主要的漏掉了,會讓人產生歧義。這父親憑什麼要讓人把魚放了呀!

生(恍然大悟)是我在鱸魚開放日前就釣着了魚,父親才讓我放魚的。

師:請同學們組織好語言再交流。

生:“我”跟着父親去釣魚,在鱸魚開放日前兩小時釣着了一條大魚,父親堅決要我把鱸魚放掉,我無可奈何,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到了湖裏,這件事情中讓我受到了啓示。

師:我們這樣概括依然會讓人產生歧義。我當時就從這件事情上得到了啓示嗎?

生:不是的。

師:(出示)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開放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釣到了鱸魚放回湖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了。34年後,當我成了著名建築工程師後,從自身的成長經歷中體會到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經歷的事情使我獲得終身的啓示。

你們覺得老師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學習的在哪裏?

生:你增加了最後一句話,使整個內容概括全面了,不會讓人產生誤會了。

師:結合老師的提示修改自己概括的主要內容。

生修改表達

三、品味心情變化,體會句子含義

師:這件事情,已經三十四年過去了,同學們,很多事情不消一年全都忘記了,三十四還記得。結尾寫到。

出示: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啓示。

學生朗讀,讀出“記憶永久”。

師:永遠印在我心中的是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象。

學生朗讀“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師:能夠把一件事情記得這麼清楚,一定是這件事情中,讓自己的心裏觸動非常非常大。我們來默讀課文,思考,我的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我釣上了一條魚非常得意,父親讓我把魚放掉時,我的心裏非常着急,也非常難受,最後依依不捨把魚放走了。

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引導。

得意→(急切)→(難過)→(不捨)

師:“我”的得意原因是釣着一條大魚,(板書:魚很大)看看課文是怎麼描寫當時釣到大魚的情景。

學生朗讀後出示: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傢伙上鉤了。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跳躍着並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多位學生朗讀

師:“從來沒有”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讀出驚喜的感情。十一歲的我從來沒有見過,三十四年過後

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

指導朗讀,感受鱸魚的大。

師:讓我們一起將這幾句話連起來讀一讀。

師:讀得真有感情,我相信大家腦海中也一定浮現出了當時的畫面。怪不得“我”和父親會這樣得意地欣賞着這條大鱸魚呢!我急切,我難過,我“不捨”把魚放掉,僅僅就是因爲魚大嗎?默讀3---9自然段,找到相關的理由。

學生默讀,老師巡視

師:介紹有關鱸魚捕撈開放日的有關知識。鱸魚的繁殖能力很弱,因此在產卵期禁止捕撈。

釣魚的啓示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並明白本課的一些詞語,如:漣漪、翕動、不容爭辯等。日誌傷感

2、過程與方法:透過聯繫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走入文本,體會釣魚的啓示。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這個故事使學生受到一些啓示,懂得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透過聯繫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走入文本,體會釣魚的啓示。堅持的名言

2、教學難點:從文中的細節描述中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明白父親放掉大鱸魚的做法。

三、學情分析:

《釣魚的啓示》這一課對於學生來說明白起來有必須的難度,首先,這個故事發生在國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其次,本文的主題是“道德”,道德對於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深刻而嚴肅的話題,更別說孩子了。最後,本課的重點就是明白父親爲什麼把大鱸魚放掉,而文中對父親的描述卻很含蓄,沒有心理描述,也沒有過多的解釋性的對話,因此學生在閱讀本文時很可能只停留在語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語言背後的深刻含義。

教學策略:

品讀關鍵詞、聯繫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深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釣魚的啓示,“啓示”二字用紅筆寫出。

齊讀課題,教師問道:這個課題與你們以前見過的課題有什麼不一樣?

生:啓示是紅色的字。

師:猜猜老師爲什麼要把“啓示”二字用紅筆標出?

學生彙報。

師:什麼是“啓示”?學生彙報,教師小結:簡而言之,“啓示”就是你從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麼這啓示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資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據“釣魚”和“啓示”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

學生讀文並分段。

彙報:說說你這兩部分是怎樣分的?(課文從哪到哪寫的是釣魚這件事?哪一段寫的是我從中獲得的啓示?)學生彙報,教師在題目中相應標出:(1—10)釣魚,(11)啓示。

2、詞語:我們倆看本課的一些詞語。

課件出示詞語:新漢普斯漣漪

鱸魚——魚鰓——翕動

爭辯——不容爭辯

興高采烈——無可奈何——沮喪至極

(1)學生自由朗讀詞語。

(2)指名朗讀詞語。當學生讀完“新漢普斯”這個詞後,教師指導: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讀三遍這個詞嗎?學生讀詞。教師小結方法:遇到拗口的詞多讀幾遍就能讀順了。

(3)指導明白詞語的含義:

①漣漪:什麼是漣漪?學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時教師出示圖片並解釋道:漣漪泛指細小的波紋,那麼文中的漣漪具體指什麼呢?找到文中的相關句子讀一讀。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2自然段),教師出示另一張圖片相應解釋道:課文中,當魚餌拋下水面時,就會盪出一圈一圈的······波紋,這就是漣漪。

②鱸魚——魚鰓——翕動,你發現這三個詞之間的聯繫了嗎?或者你發現前兩個詞之間的聯繫了嗎?學生彙報,教師相應出示鱸魚的圖片配合學生的解釋,之後教師小結:魚鰓是魚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見過魚鰓一張一合,一張一合(師做動作)的樣貌嗎?這個動作就叫做······翕動。再讀“翕動”一詞。

(4)齊讀這些詞語。

3、概括故事主要資料:

當生讀完“興高采烈——無可奈何——沮喪至極”這三個詞語後教師趁機說道:你能快速找到課文中帶這三個詞語的哪一段嗎?(10自然段)指名朗讀10段,師:這三個詞語都是用來形容我的情緒的,那麼究竟是什麼事令我興高采烈?(課件中該詞後出現一個問號)之後又發生什麼事使我無可奈何呢?(課件同上)最後怎樣了我就變得沮喪至極了?(課件同上)請帶着這3個問題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這三個詞語寫在相應的段落旁。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

彙報交流:什麼事使我興高采烈?學生回答。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使我無可奈何?學生回答。最後我是怎樣做的?生回答,師:此時我的情緒可真是······沮喪之極了。

師:誰能把他說的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遍?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這三句話連起來就是“釣魚”這件事的主要資料,第一句話是起因,第二句話是經過,第三句話是結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資料時就是要抓住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最後還要加上一句:從釣魚這件事中我還獲得了一些啓示,這就是整篇課文的主要資料了。那麼我究竟獲得了什麼啓示呢?誰能讀一讀原文中的句子?

學生讀11段,教師相應出示11段中的重點句子。

(三)、精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1、歸納大鱸魚誘惑人之處。

教師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的抉擇的時候,我都會想起34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

師:那裏所說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真正的魚嗎?從哪看出來的?生:不是,魚字加了引號。但故事中那條真正的大鱸魚也十分地誘惑人,對嗎?哪些地方讓你覺得這條魚十分誘惑人?

生可能:魚大。

(1)感受魚大。

師:找一找,從哪段能看出魚個性大?生:3段。

師: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讓你覺得魚個性大就把它畫下來。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相應出示並品讀3段中的重點句:

句一:過了好長時刻,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必須是個大傢伙上鉤了。

首先學生就此句交流:爲什麼這句使你感到魚大?當生提到“劇烈地抖動”一詞時,師:把“劇烈地”換成“強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爲什麼?學生彙報。

師:這三個詞相比,誰的動程度更強?生:劇烈地。

師:那麼“劇烈地”說明了什麼?生:魚大。

指導朗讀:你能透過朗讀讓我們感覺魚個性大嗎?

指名讀,重點評價學生將哪些詞強調了,以此來指導朗讀。

齊讀。

句二:也許是這條魚想擺脫魚鉤,不停地甩動着尾巴並跳躍着,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不少水花。

首先學生就詞句交流:哪些詞讓你感覺魚個性大?生可能:不停地、跳躍、“啪啪”的聲音、不少水花······

教師讓其他學生畫出這些詞,然後問道:發出“啪啪”的聲音,你能模仿一下嗎?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師指導:這但是條大魚,發出的“啪啪”聲會是怎樣的?)

師:爲什麼發出“啪啪的”聲音而不是“嘩嘩的”聲音呢?生可能:“啪啪”更響、更重。“啪啪”用來形容魚掙扎的動作更合理。

教師小結:作者用詞準確,“啪啪”更能說明魚大。

指導朗讀:你能透過讀讓我們看到這條大魚掙扎的情景嗎?

指名讀。

(2)感受我和父親對魚的喜愛。

師:我和父親喜愛這條魚嗎?從哪看出來的?生彙報。

師出示: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着。(“欣賞”一詞是紅字)

師:這句中有一個詞用得很個性呀?哪個詞?欣賞,爲什麼是“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呢?”用“看着”不是更合理嗎?

生彙報,師問道:應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時,一幅畫得個性好的畫、一張獎狀、打了高分的試卷······你會“看”還是“欣賞”?爲什麼?生彙報:欣賞,正因很有成就感。讓學生帶着這種情緒讀該句。

師:應對自己個性喜愛的東西時,新書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會“看”還是“欣賞”?生彙報,並讓其帶着喜愛的情緒讀。

齊讀,教師小結:“欣賞”一詞用得多生動啊!表現出了我和父親應對釣魚成果時的成就感和喜愛之情。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根據人物的情緒選取恰當的詞語。

(3)還有哪一點也構成了這條魚對我們的誘惑?

生:周圍沒人。讓學生具體解釋爲什麼周圍沒人也能對我們構成誘惑。

2、揣摩父親的心理,明白父親放魚的動機。

(1)師:是啊,應對種種誘惑父親爲什麼仍然讓兒子把大鱸魚放回湖裏去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讀讀課文的哪些地方?生:父子的對話。

師:找一找,從哪段到哪段寫的是父親與兒子之間的對話?生:4—8

師:默讀4—8自然段,把描述父親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想一想父親當時可能在想些什麼?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所畫之處,教師引導學生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

(2)4自然段:課件出示此段,師:這段的開頭有一個細節,“父親看了看手錶”父親看錶僅僅是爲了知道時刻嗎?還有沒有別的目的了?聯繫後文想一想。

學生彙報。

師:從這個細節我們能看出父親在生活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父親是一個自覺遵守規定,很講道德的人。板書:自覺遵守講道德

師:此刻是幾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刻還有······兩個小時,言外之意就是······生:此刻還沒到捕撈鱸魚的時刻呢。

師:此刻捕撈鱸魚是不貼合規定、不講道德的。

師:我們再看後面父親說了什麼,出示父親的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師:父親是立刻就做了這個決定嗎?他猶豫了嗎?從哪看出來的?生: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課件出示:······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

師: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碰到這種狀況呢!乘坐公交車的時候,你是否主動給他人讓過坐?讓過的同學請舉手。

請讓過坐的同學說說:你爲什麼會主動把座位讓出來?生交流。

師:如果公交車上人個性多,很擠,而你又很累,這時你旁邊剛好站着一位老人或一個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這個座位,你在讓座時會猶豫嗎?最終,你會把這個座位讓給他嗎?

請想讓座的同學說說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師小結: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這樣做的,對嗎?

如有時刻可再舉一例:你有過拾金不昧的時候嗎?撿到了錢財或物品主動歸還失主?請拾金不昧的同學說說:你爲什麼會主動交出錢財或物品呢?

師:如果撿到的錢財數額比較大,幾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沒有人看到你,你在歸還錢財時會猶豫嗎?最終,你會把錢歸還失主嗎?

仍然請想歸還的學生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師小結。

教師小結:“公交車上的座位”,“撿到的錢財”都像這條大鱸魚一樣誘惑着我們,是道德的力量使我們做出了正確的選取,那麼父親盯着這條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的心裏可能在想些什麼呢?是什麼使他做了放魚的決定呢?

學生交流父親的心理活動,然後指導學生讀父親的那句話,師:假如你是父親會怎樣說着句話?指名朗讀。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字務必讀好,哪個字?生:得。(若生挑不出這個字,教師可範讀;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給予肯定)

師:“得”還能夠換成哪個詞?生:務必。

師小結:“得”字證明了父親堅決的態度。

再指名讀,透過評價指導學生的朗讀。

齊讀。

(3)6自然段:往下看,兒子說了什麼?父親是怎樣說的?6段:“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師:應對兒子急切的問話,父親爲什麼表現得如此平靜呢?父親的平靜中還透着點什麼呢?學生交流想法,並相機讓其讀。

指名分主角朗讀4—8自然段,一人讀描述父親的地方,一人讀描述兒子的地方。

當生讀到7自然段時,師:儘管此時我大聲爭辯着,但是父親卻用它的聲音告訴我這件事情是不容—爭辯的,不容爭辯是什麼意思?學生彙報,繼續讀文。

(4)讀完後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後兩句話: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父親沉着臉,沒有看我,也沒有再說話。

師: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我想對父親說什麼?學生彙報。

師:父親呢?父親爲什麼沒有看我?生彙報。但是父親卻沉着臉,也沒有再說話,這說明了什麼?此時此刻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

學生交流想法。

師生分主角朗讀,師讀描述兒子的地方,生讀描述父親的地方。

(5)小結:此刻大家明白父親的做法了嗎?你喜愛這樣的父親嗎?爲什麼?

學生交流。

三、總結昇華。

師:兒子當時明白父親的做法嗎?不明白。之後明白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生讀第11自然段,師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師: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誘惑人的“魚”會使我心動?當面臨道德的抉擇時我會做出怎樣的決定?生交流。

師總結:是啊,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難。但父親的教育卻使我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最後,老師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課件出示)齊讀名言。

師:讓我們一齊發奮,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嗎?我期望同學們也能把自己的對於道德的明白寫下來,成爲我們的名言。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啓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啓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啓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啓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繫實際來理解。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啓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讀題。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釣魚、放魚、獲得啓示)

二、初讀啓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啓示劃出來。

2、讀讀啓示,提出疑問。

三、自讀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爲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二)理解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學生先默讀、自學,而後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

3、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說理由,讀句子。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是呀,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4、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爸爸)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2、學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寫體會。

3、彙報交流。

(1)“得意”

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輕輕翕動着。”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

再讀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讀句子:“爸爸!爲什麼?”

(3)委屈、難受

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4)乞求(換個詞)

(5)無可奈何、戀戀不捨、遺憾……

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

(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鉤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說:(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5、分角色讀對話,或者表演對話內容。

6、引導學生進行超文本對話,進一步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體會到父親要求我遵守規定,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讀最後10、11節,找出相關句子,讀讀,談談體會。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彙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讀讀這句話,有問題嗎?

(2)理解“誘惑人的魚”,討論一下,這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會怎樣對待這些誘惑?

4、小結:真因爲這樣,所以——(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5、可以說,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爲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因爲——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四、聯繫實際,指導行爲。

1、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誘惑嗎?你是怎樣對待的?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讀啓示,銘記在心。

五、佈置作業。

1、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爲自己的座右銘。

2、摘抄文中描寫月色的優美詞句。

3、蒐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範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29

釣魚的啓示

釣魚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魚

乞求

無可奈何、戀戀不捨

獲得啓示

點評:

本文的教學,首先在設計上有所創新。拋開了以往逐段閱讀的教學設計,努力建構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直接從學生學習的難點出發,以“我”獲得的啓示爲突破口,開門見山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去探究、感悟、解決。其次,突出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突顯學生的認識活動。默讀自學、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交流、進行超文本解讀,這些豐富的形式使學生的認識活動不斷深入,認識結果不斷完善。

教後小記:

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新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盡力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

一、強調獨立閱讀、探究性閱讀。

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學習的難點,啓發學生就“啓示”提出疑問、發現問題,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本來解決問題。逐步解決學生的問題“放魚是對的,不放就是錯的,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懂,可爲什麼我做起來卻很難呢?”“爲什麼說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呢?”

二、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可以看出,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再如引導學生就“我”和“父親”還會說什麼進行想象續說時,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觀點,進行爭論。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麼是誘惑人的‘魚’”。在學生討論後,還是不能說出個所以然,由於時間關係,還省去了聯繫實際這一環節,就讓學生帶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課堂。應該說,學生對這個問題是很含糊的,教師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講授。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會認字,學會14個會寫字,理解“捕撈、輝映、劇烈、操縱、皎潔、乞求、沮喪、誘惑、告誡、抉擇、實踐、啓示、不容爭辯”等詞語。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人物的心情變化,領會作者得到的啓示。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其深刻含義的讀書方法。

[核心目標]

[語言訓練點]:

讀書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齊讀詞語(捕撈、得意、爭辯、乞求、依依不捨、告誡、啓示)

2、指導將以上詞語按順序連成一段話,表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課文

1、作者通過這件事得到了怎樣的啓示呢?請用文章的話說一說(當我一次次地……卻很難。)板書:道德(易)——實踐(難),理解詞語:抉擇、告誡、實踐。

2、你能從生活實際中舉例說明“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非的問題”嗎?

(1)要從斑馬線過馬路。(是非)

(2)考試時不能偷看同學的試卷。(是非)

(3)在公共汽車上見到老人要讓座。(是非)

(4)不到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不要釣鱸魚。(是非)

3、解決主點:你怎樣理解“實踐起來卻很難”?

(1)再次默讀,找出“實踐起來卻很難”的句子,說說“難”在哪裏?

①“過了很長時間……起不少水花”(好不容易纔能釣到)

②“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鱸魚。”(魚又大又美誘惑人)

③“到處靜悄悄的……船的影子。”(反正沒有人看見)

④“沒有人看到我們……釣到這條魚的。”(不會出問題的)

⑤“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這機會實在難得)

(2)師歸納:上述爲難,可概括爲:誘惑——私念

啓示:從私念考慮問題,道德就要被拋棄。

(3)總結學法:

①找關鍵詞句;②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③體會深刻含義。

4、解決副點一:父親實踐起來難嗎?

(1)難:聯繫上下文——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盯着”——父親很喜歡這鱸魚,捨不得放掉它。“好一會兒”——父親經歷着道德抉擇的考驗:放?還是不放?)

(2)不難:

①“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得”表示必須、一定,語氣堅實,沒有商量餘地,他不是不講人情,而是道德實踐重於私念。)

②“父親平靜地說”(“平靜”說明父親對道德實踐毫不含糊,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這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一種自覺地實踐道德的能力。)

③“不容爭辯”(理解詞語意思,這個詞說明他愛孩子,所以對孩子嚴格要求。)

(3)啓示:(引導學生說)只有……才

3.指導朗讀(4-9自然段)

(1)從這充滿艱辛的“釣”到戀戀不捨的“放”,這對於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而言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呀?快速默讀課文4-9自然段,找出表示“我”心情的詞語,想想爲什麼會有那樣的心情,該怎麼讀?

(2)研討:作者①第5自然段“急切”,因爲“我”覺得放魚太可惜了,對父親的話難以接受。

②第7自然段“大聲爭辯”,表示受委屈,不服氣,急着把自己的意思說出來。

③第8自然段“乞求”,理解詞語,表示捨不得,又別無他法,只好哀求。

④第9自然段“依依不捨”,無可奈何,又不敢違抗父命,只好慢吞吞地,不情願地應付。

(3)指導朗讀:範讀、指名讀、評讀。

5、解決副點二:“在人生的旅途中……誘惑人的‘魚’”。

爲什麼“魚”要加上引號?(爲金錢、名利、地位……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1)聯繫生活實際,作者作爲一個建築設計師,他會遇到怎樣的誘惑人的“魚”?

(2)通過想象理解:作者是怎樣進行道德抉擇的?

(3)啓示:(齊讀)一個人要是從小……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板書)

四、交流啓示

1、出示“一個人要是從小……勇氣和力量。”(一個人,不但是指作者,還包括其他人,也包括我們。)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誘惑”嗎?你是怎樣做的?

3、讀了本課,你得到了什麼啓示?請用“只有……才”“要是……就”“當……的時候,要……”這樣的句式寫一句話。

4、交流啓示。

五、遷移拓展。

1、這一課,我們學到了一種讀書方法:先抓住關鍵詞句,再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體會深刻的含義。

2、請運用這種讀書方法,預習下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易)勇氣、力量(難)

釣魚的啓示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是北師大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到魚而放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 個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從而使學生懂得,自覺遵守規則、誠實守信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

二、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情節簡單,又是人們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學生經過預習,能理解多數生詞,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而對課文中釣魚獲得的啓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這時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理解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並聯系實際來理解。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並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2)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3)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提高學生體驗感悟的能力。

方法與過程: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2)通過質疑釋疑,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能力。

六、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啓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七、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解決課中生字、詞,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提醒瞭解釣魚的過程,查閱鱸魚的基本資料。

3、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課時:1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誰和爸爸媽媽一塊釣過魚?好釣嗎?釣過多大的,這樣的時候多嗎?當你釣到大魚的時候心情怎麼樣?如果這時有人讓你把它放了,你願意嗎?如果不願意,你會怎麼想?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釣魚的啓示》,文中的小詹姆斯就是怎麼做的?(板書課題)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吧。

(二)整體感知,讀文探究

1、學生自讀課文,以小組單位掃清字詞障礙。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自讀課文,解疑:小詹姆斯是怎麼做的?文中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提示:或者說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4、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師小結:釣魚放魚啓示)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拓展出充足的活動空間,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分析研究、相互討論,通過交流啓發、取長補短來實現由不會到會,由模糊到清晰的螺旋漸進和分化整合,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小組合作探究既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創造欲,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

(三)初讀課文,明確啓示

1、這次釣魚給了“我”什麼啓示呢,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2、學生接讀課文

3、學生評價,並回答所提的問題

4、出示課件: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5、小結:得到這個啓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樣得到的呢?讓我們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個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動的時刻。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讀課文學生應該是能夠找到釣魚的啓示的,比較明顯,讓學生在可以開始就找出啓示,直奔主題,是希望學生知道,這是本課的重點、難點,這幾句話學生覺得在理解中是有難度的,後面的教學環節中會引導理解句子的,並讓學生知道,我們這節課將圍繞這個中心進行學習】

(三)精讀細品,深入感悟

1、學生默讀課文3—11自然段,通過合作、探究交流,同學們對詹姆斯的心理前後變化有了一定的瞭解,能說一說詹姆斯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嗎?(生說)

2、你們是從課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呢?請認真默讀課文,想一想。等會兒用“讀到……,我感到……”的句式和同學們交流。

【設計意圖:默讀思考,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同時用“讀到……,我感到……”的模式來訓練學生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閱讀所得,有利於規範學生的語言。】

3、學生認真默讀思考,並在相應的地方作批註,老師巡視。

4、班上交流(隨機指導朗讀)

⑴理解句子:“突然,詹姆斯的魚竿猛地被拉彎了,他馬上意識到那是個大傢伙。他吸了一口氣使自己鎮靜下來,開始慢慢地遛那個大傢伙。”(出示課件)

①理解“猛地”“鎮靜”“遛”等。

②體會詹姆斯的緊張與鎮定。(通過讀句子體驗)(出示課件)

⑵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詹姆斯的激動之情。

⑶同桌練讀6至11段中的對話描寫,體會詹姆斯的不情願。

⑷理解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睜開了眼睛,彎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魚鉤從那大魚的嘴上摘下來,雙手捧起這條沉甸甸的、還在不停扭動着的大魚,吃力地把它放入水中。”(出示課件)

抓住重點詞“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體會他的悲哀。

⑸爸爸堅決要詹姆斯放掉那條大魚,爸爸是怎麼想的?你覺得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你在那裏,你會想些什麼?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

⑹詹姆斯後悔嗎?從哪裏看出來?詹姆斯是怎樣的一個人?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

出示重點句:

“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教師引導學生聯繫文本內容理解重點句(難點句):捕捉鱸魚的時間還沒有到,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可是實踐道德,就要放掉到手的魚,就要放棄個人利益,這樣做起來不那麼容易了!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5、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請聯繫個人的生活實際和體驗想一想,說一說。

提示

學校裏,教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對於這樣的與你怎麼辦?

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

過馬路時,紅燈亮了,周圍沒有警察叔叔,衝過去,還是等一等?

(四)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孟德斯鳩(法國思想家)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畢達哥拉斯(希臘哲學家)

2、學生自讀。

(五)佈置作業:爲湖邊的木牌寫一個釣魚須知。

(六)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

“我”心情變化:心情得意(欣賞)——急切——哭出聲——乞求——依依不捨(喜愛)

啓示:拒絕誘惑道德實踐

做一個遵守規則、誠實守信的有道德的人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啓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34年後,“我”成爲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班上絕大多數同學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圍繞文本展開問題對話,關注詞句的感情色彩和具體含義,在語言揣摩和表達方法的初步領會中體現文本價值。本組課文爲“生活啓示”專題,要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得到的啓示,並抓住細節描寫和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促成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進一步形成。

三、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子,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化爲自己的語言。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目標

1、會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結合生活體驗多種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動”、“沮喪”、“告誡”等詞語的意思或表現的情形。積累文中描寫景色的詞句和重點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品讀,體會父子倆的心理活動,把握“我”的心情變化。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推想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和表達效果,理解父親堅持要“我”放魚的直接原因和深遠意義。

五、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六、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七、教學準備

1、製作簡易課件幫助學生學習。

2、學生按統一的預習要求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強調“釣”與“鉤”,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瞭解課文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課件顯示)

       放好、魚餌、拋出、釣線、湖面、漣漪、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大魚、掙扎、小心翼翼、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筋疲力盡、拉魚、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無果、不容、爭辯、放魚、回湖、依依不捨

月光、如水、獲得、啓示、遇到、誘惑、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簡單、問題、道德、實踐、勇氣、力量

2、哪些字的寫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結構。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導: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釣起了一條大魚,卻在父親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裏去了,後來我從這件事中悟到了啓示,這就是課文的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