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精選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8篇《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精選8篇)

篇1:《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11月24日我參與了學校舉行的公開課試講,本次公開課我執教的是《認識幾分之一》一課。本節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內容,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本節課對於我來說就是再一次的成長,有收穫,也有不足,現就本節課反思如下:

本課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首先,精心設計是有效課堂的基石。在課的一開始,創設簡單的中秋節分月餅的遊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很好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很快地進入到新課學習的狀態中。當學生把手中的卡片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時,在其中滲透“平均分”的概念,並讓學生髮現問題,用以前的知識不能解決,從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讓學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從自然數到分數產生的價值和意義。課中讓學生動手創作幾分之一,在親身經歷中建構幾分之一的概念。再通過具體的圖形、線段反覆練習,說分數表示的`意義。這樣就加強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其次,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看數學”、“聽數學”,更要“做數學”,將活動引入課堂,教師作爲指導者和參與者,引導學生將活動過程上升爲數學概念認識過程。在本堂課中,無論是摺紙、創作幾分之一等活動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他們變被動的操作爲主動的探究。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展示學生折的作品時,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後邊的學生會看的更加清晰。

2.分組動手操作折1/4,我只展示了我參與小組的作品,其他學生的折法沒能展示。如果,讓其他不同種折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折法就更好了。

3.課上我發現,當我佈置完任務後,有的學生不知道做什麼?我反思,可能是學生沒注意聽,更主要的是我的語速過快,有的孩子沒聽懂。

4.我過於依賴課件,以至於我的思維完全受到課件的影響,不能夠體現自己的教學思維。

5.我上課時用的摺紙沒有針對性,反覆使用同一張紙,對學生有一定的誤導作用。

所以,今後的教學我一定要注意給學生展示的空間,進一步加強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學生一起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篇2:《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分數是一個內涵複雜、形式多樣的數學概念,分數的初步認識如果僅僅侷限於形式上的認識,學生的認識難免膚淺,因此。我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力爭找準學生已有的認識框架和分數複雜意義的結合點,也就是直觀模型。

基於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學設計時力圖體現以下三點:

一、讓學生更系統的認識分數。本節課的.導入是從學生剛剛學過的有餘數的除法進入的,通過這樣的引入,讓學生認識到,過去除法中出現剩餘的時候我們用餘數來表示,而今天的學習我們則可以把剩餘的部分繼續平均分,這就產生了分數,通過這樣的引入,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理解。

二、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分數。本節課中,我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模型,除了教材的塗色部分佔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這樣的面積模型之外,還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實例,特別是還提供了兩個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生活實例。於是讓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更加全面。

三、力爭凸顯幫助學生髮展的理念。這節課我注重學生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敢於質疑,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展自己,通過這種方式,力圖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通過活動迸發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同時也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但課堂教學的實施總是和預設的理想化狀態有一定的偏差,主要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

篇3:《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學習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學生對分數的一次新的認知,是對原有分數內涵的一次豐富;但是由於受以往學習經驗的影響,學生往往很少會主動將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爲了讓學生深刻體會並認識這些整體,我在課一開始就注意到引導學生觀察是把一盤桃子平均分給四隻猴子,避免說出是把多少隻桃子分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每分一次不同的物體,我都能引導學生觀察總結一次“剛纔我們把什麼整體平均分了幾份?”,通過一系列的觀察體會,學生對一些物體所組成的一個整體有了自己的認識。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整體的把握還不到位,需要引導學生對比感知“爲什麼同樣是1/4,分得的結果卻相差這麼多?”,初步引導學生感受到所分物體的不同,再引導學生談談“這些整體還可以是那些物體?”,應該始終圍繞體驗認識“由一些物體所組成的整體”進行教學,將“整體”觀念貫穿課堂始末。

本節課學習中,認識“由一些物體所組成的整體”是一個重點,用分數表示整體中的某幾個物體佔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這對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難點;學生往往容易受每份分得的物體的個數和整體個數的影響,爲了排除這些物體個數所帶來的干擾,在教學中巧要更巧妙地用多媒體輔助,在比如學生極易出錯的把1/2理解成2/4的地方,利用多媒體課件巧妙地將桃子全部以色塊擋住,讓學生看不見這些桃子,學生所看到只是被平均分成兩份的色塊,爲學生有效地避免每份分得的物體的個數和整體個數的影響提供了很好的支撐。所以,要合理的引入多媒體,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難點,把握知識的本質內涵。

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是在上學期,部分學生對所學相關知識已經遺忘,課始雖以對摺長方形紙得出1/4,引導學生複習相關知識,但是多數學生還未記起,因此應該在課前安排學生複習相關知識。對於新內容的預習,我只是在課上安排了兩分鐘讓學生看書,也未提出明確要求,所以在交流時,學生不知從何說起,只有個別學生能記憶再現形式,說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在課上,我安排了三次小組合作學習,總感覺氣氛不熱烈,尤其是組長的組織能力更爲缺乏,所以今後務必要加強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與方法的培養。

教學反思

分數是學生在學習整數之後,又一關於數的新的領域。《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今後學習分數的起始點,爲下一階段較全面的認識分數,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數大小比較,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等學習奠定基礎。我執教的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我是本着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的思想,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爲出發點,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爲主導思想進行設計的。在引入新課時,通過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分礦泉水”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在新課學習完後,又鼓勵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分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鼓勵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學會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二. 小組合作,交流思考。

本節課中,我注意激勵學生動手思考,把思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將操作與思考相結合,手腦並用,讓學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獲取新知。

三. 動手操作,勇於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在現實情境中“做”數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容量較大、難度較高。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包涵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和簡單分數的比較。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容量比較大。這幾部分內容,我是這樣定位的:幾分之一是重點內容,幾分之幾是拓展延伸,簡單分數的比較是拔高檢驗。三部分內容圍繞分數的意義進行開展。在教授的過程中,對語言也提出了要求,培養學生能夠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分數的意義。本節課我最大的體驗是: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於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着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五、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與遺憾。

1、內容偏多,有些冗長。教學幾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顯得有些拖沓?

2、細節之處,有些粗糙。語言不夠準確,有點��嗦。講述幾分之幾所設計的長方形,也沒有能物盡其用。

篇4:《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利用現代媒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整個教學,遵循了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通過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具體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生活經驗導入新課,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從分月餅引出教學主題,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新知是多麼有趣,富有親近感,學生就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2、讓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時,注意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理解了新知,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而且在學習1/2、1/4等分數時,讓學生通過摺紙、交流想法發現了不同的摺紙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總之,這節課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以現代媒體爲橋樑,使數學貼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知識中享受生活,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篇5: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分數是學生在學習整數之後,又一關於數的新的領域。《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今後學習分數的起始點,爲下一階段較全面的認識分數,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數大小比較,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等學習奠定基礎。我執教的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我是本着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的思想,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爲出發點,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爲主導思想進行設計的。在引入新課時,通過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分礦泉水”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在新課學習完後,又鼓勵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分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鼓勵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學會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二、小組合作,交流思考。

本節課中,我注意激勵學生動手思考,把思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將操作與思考相結合,手腦並用,讓學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獲取新知。

三、動手操作,勇於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在現實情境中“做”數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容量較大、難度較高。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包涵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和簡單分數的比較。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容量比較大。這幾部分內容,我是這樣定位的:幾分之一是重點內容,幾分之幾是拓展延伸,簡單分數的比較是拔高檢驗。三部分內容圍繞分數的意義進行開展。在教授的過程中,對語言也提出了要求,培養學生能夠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分數的意義。本節課我最大的體驗是: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於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着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五、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與遺憾。

1、內容偏多,有些冗長。教學幾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顯得有些拖沓?

2、細節之處,有些粗糙。語言不夠準確,有點��嗦。講述幾分之幾所設計的長方形,也沒有能物盡其用。

篇6: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認識幾分之一》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內容,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而且,這部分知識爲我們以後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加深理解分數的意義,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動手實踐,從而獲得對分數的直觀認識,領悟分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上完課後,我就這節課反思如下

一、創設情境,主動投入

分數的產生源於實際生活的需要,生活中的實例是學生認識分數的重要素材。引出分數時,我選擇學生熟悉的數學活動情境,呈現了本單元的基礎學習內容,體現了玩中認識數學以及人與生活、自然的有機聯繫的思想。主題圖呈現從整數到分數的拓展。教學設計中圍繞三個問題開展教學:圖中有些什麼?數一數有多少個?你可以怎樣表示?學生通過觀察、數數後知道:圖中有8棵樹,16個小朋友,7只鴿子,2個食盒等.16個同學可以用16表示,7只鴿子可以用7表示,教師揭示這“半個蘋果怎樣表示”?讓學生形成認知矛盾衝突,從而感受分數的產生的必要性。激發了學生新的求知慾

二、恰當引導,自主學習,動手實踐,訓練學習思維

在新課伊始,從整數的.平均分開始,從4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到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份,再到把1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讓學生把各種食品分一分的過程中,喚起已有知識“平均分”,並由“平均分的半個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引出1/2。之後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1/2的意義,自然銜接1/2的寫法。初步認識1/2後,安排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動手摺出圓形紙片的1/2,並及時進行交流,學生在動手摺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了1/2的表象。實踐證明,通過以上活動,學生經歷了1/2的產生、形成的過程,真正的理解、體會了1/2 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圓形紙的1/2。所以學生在敘述1/2時說得比較規範、到位。

隨後的想想說說,結合生活的具體事例認識1/2,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對二分之一的認識。

在折1/4時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出現了橫折、豎折、斜折多種折法,

讓學生動手摺紙,不只是對1/4認識的簡單瞭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含義。因此,教學中我不但要求學生摺紙,還要求學生用彩色筆畫出陰影來表示四分之一。由於學生對二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鬆。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說一說生活中還有那存在1/2的情況,這個環節我感覺自己放手不夠,總是擔心孩子們說不上來,所以我代替他們列舉了好多現象,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今後該放手的要放手,要相信學生。

2、學生自己創作A4紙的1/2與A4紙的1/4,然後比較大小,讓學生通過直觀做出判斷,1/2大於1/4。我感覺這個環節自己處理得不夠細緻,本想直觀的東西學生容易接受,所以沒做過多的說明,其實我忽略了學生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鍛鍊,應該讓學生說一說,除了從直觀上以外,你還可以怎麼理解1/2大於1/4?可以另外再比較一組不塗色的分數,直接比較大小,引導學生從分數的意義去比較大小。學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少。

在比較結束後,應該有如下的延伸思考:比1/5大的分數還有幾分之一?比1/6小的分數還有幾分之一? 將分數的大小比較推向高潮,學生體會: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3、最後環節,尋找生活中的分數欠缺。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4、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評價,教學過程中,學生說出用“剪”來證明斜着折也是平均分,評價語言要及時:“你真大膽,老師佩服你的勇氣,我們就來試一試。”

5、課堂上,教師的體態聲音也是必備素質。語言的語調很重要,輕重緩急要得當,是吸引學生的條件之一。

篇7: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是系統研究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學好本課知識,有利於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爲下面學習幾分之幾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奠定知識、思維和思想方法基礎。

從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到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是認識分數的一次發展。理解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併不難,理解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材中的例題和“想一想”,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感悟把一盤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來表示,從而發展對分數的認識。經過施教,我認爲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創設情景,讓數學與生活相聯繫。

教學源於豐富的、有趣、現實的日常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與數學相關的知識,教學中要爲學生創設一個探求新知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8: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爲這堂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設計矛盾衝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解決矛盾,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概念的辨析。

如在課的導入時,利用“分月餅”遊戲,製造了“半個”月餅沒辦法拍掌的障礙,半個該用什麼數表示呢?給學生造成懸念,爲探索新知創設了情境,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新知識的需求。帶着這個需求,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合作、樂於發現和創造,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氣氛。

又如:在課堂上,當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時,有一個同學出現了錯誤,(斜着折,沒有平均分),我不是簡單地給予判斷評價,而是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全班同學討論。學生經過討論,更清楚地認識到分數必須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突出了本課的重點。

再如:教學1/4時,當學生出現了多種分法後,教師提出問題:這麼多種分法,塗色的那一份爲什麼都可以用1/4表示呢?一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加深了他們對分數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

2、重視學生做數學,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實施“新課標”,就是要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陳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我在教學中儘可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驗,去認識“幾分之一”。通過各種實踐操作,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知識是自己探究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師教給的。如在教學1/2時,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等活動,形成對“1/2”正確的認識,自主解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作用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從課堂的學習氛圍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3、在生活中找數學,學生概念的學習和實際生活聯繫,在生活中提升數學概念,這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應用和方法的運用。

本節課我十分重視讓學生聯繫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分數。如課的導入,從中秋節引出“分月餅”遊戲,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

在運用新知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從教材主題圖和身邊的事物中去尋找分數。由於主題圖所呈現的“遊樂場”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學生能很快地找出這裏的分數,並主動與同學交流。在彙報時,學生一個個爭着說,形成了一個高潮。在最後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分數時,學生表現非常好,找了很多,把這節課又推向了另一個高潮。甚至有的.學生把概念進行了拓展,如一個學生說“我們小組有7張椅子,每張椅子是其中的1/7”。如果學生不是對分數有了清晰的認識,他能發現這個嗎?

4、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自己去學習。

教學1/2時,從扶到放,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等活動親身體驗到分數必須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分數概念並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而在後面的教學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用學習1/2的方法自己去探究,類推出其他分數的含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等數學方法,逐步加深對分數概念的理解與辨析,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獲得了提高,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另外,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完整、正確表述“幾分之一”含義時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語言表達的完整,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表達、敘述幾分之一的意義,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