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熱門3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8篇《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熱門38篇)

篇1: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學生對話交流爲手段,達到師生和諧互動,採用問題教學法,啓發式教學法,加強學科滲透,增強學習歷史的直觀性和現實性。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以學生蒐集資料爲載體,融洽學生合作的關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創造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爲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舞臺,各個小組分工明確,將他們從課外書籍、網上收集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進行整理、加工,然後每一組選一名代表彙報本組的學習成果,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向學生提供、展示《志願軍點歌》、_戰爭原始錄像、邱少雲、黃繼光等圖片、《英雄兒女》電影美剪輯,形成視聽衝擊,創設學習情景,拉近歷史與學生實際的距離,給他們提供體驗過去的可能,利用自制的課件,展示討論問題,這樣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感性材料,也激發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理解的有效手段。

總之,本節課強調了師生互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了每位學生的成長過程,注意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轉變,注意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頑強精神和堅強意志,注意激勵性語言的應用,使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弘揚了學生的“人文精神”,體現了歷史教育“以人爲本”的精神。

篇2: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最近一段時間聽課較多,隨着課改的推進,現在班級已經形成主動學習的風氣,並且取得一些效果:

1、在學生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這種自信心也逐漸感染着周圍的同學。

2、學生逐漸養成了遇到問題時,主動查找資料,主動找同學進行探討,班級形成了較濃的學習氣氛。

3、在實施過程中,更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創新的精神。

當然,改革過程中並不是一路凱歌,這個改革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困難和疑惑:

1、課堂駕馭上:我們的課堂駕馭能力還很缺乏,有時上課較容易受學生情緒影響而打亂教學計劃,比如學生“不願動”時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調皮的學生上課搗亂時如何引導學生?或是讓學生進行討論時不能收放自如。這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向有經驗的同事學習,以期改善。

2、時間把握上。如果一節課採用的形式多樣,或爲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就可能會造成時間上的不足而耽誤了這節課的預定內容,影響教學進度。這就有一個過程與結果的矛盾,重視哪一個呢?照新課標要求應重前者,但是該掌握的沒掌握到也不行吧?

3、學生的參與面有限。學生在展示時往往希望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尤其能激發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但班級有部分學生懼於走上講臺,因此課堂上活躍着的往往總是那麼一部分人,部分學生參與不到其中。

“實踐+反思=成長”,我們正在課程改革中逐漸成長、成熟起來。

篇3: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根據學校工作的要求,結合八年級歷史教材特點和八年級學生的實際,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要點爲指導,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爲中心,堅持教育創新,加強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爲目標,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本學期將根據新課改精神,以打造高效課堂爲目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本學期滲透法制教育,《土地法》、《文物保護法》、《義務兵役法》等。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一般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

由上學期學生期末測試學生成績質量分析,學生在課外基本沒有花時間在歷史科目上;識記量太大,要學好不太容易。況且如今的學生學習心裏疲勞,相當多的學生厭學、不學,像歷史這樣的邊緣學科、需要大量記憶學習,很難保證大部分學生及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教科書包括 8 個單元、1 節活動課和一個附錄,敘述從 1840 年鴉片戰爭到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共 27 課。其中: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四單元 新時代的曙光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

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任務目標

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

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五、主要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

3.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

篇4: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經過半個學期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後,反思幾點:

一,對教學設計的反思:鑽研教材、參考資料、認真備課。

在備課環節,我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備學生,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認真寫好教案,做到每一課都“有備而來”。

在本學期的八年級歷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計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藉助網絡資源,拓寬知識,豐富教學資料,使教學不至於陷入鼓譟乏味。課後及時對課堂教學做出教學反思及總結。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課堂教學注重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透過設疑,創設一種搞笑的思維意境,從而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

例如,講《春潮再起》前,我首先播放了《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透過歌詞導入新課,讓學生產生興趣並帶着問題走入新課。又透過鄧小平南方談話的視頻資料,結合問題把學生帶入教材,帶着問題去認識,分析,概括和評價,這樣便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較好。

三,對教學主體的反思:教會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抓住學習重點

歷史發展的線索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中學歷史教材的特點是範圍廣,頭緒雜,資料多,牽扯到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導學生在這紛繁複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是十分重要的。

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指導學生學會確定學習重點。我引導學生從以下四方面去確定教材中的重點:第一,能夠說明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觀點的資料;第二,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屬於“世界之最”的資料;第四,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後有練習題的資料。學生掌握了上述原則,就比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點。

寫完這篇教學反思,覺得今後需要努力的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的科學方法,掌握記憶技巧

我們明白時間,地點,事件是歷史基礎知識的關鍵。不少學生採用機械記憶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應力爭嘗試教給學生多種記憶方法,如:分散記憶法,趣味記憶法以及引導學生記憶綱要等。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學就應是教給學生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啓發。所以我還應繼續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理解式的學習方式,用心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建立和構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從而到達教學預期目標。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經過教學反思後的一些心得。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相信只要我們能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施展才能,就必須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

篇5: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走上教師崗位已經有兩個星期了,生活、工作、學習都步入了正軌。這段時間裏,有成就感,也有受挫感,但的確收穫了許多,成長了許多。隨着教學工作的逐漸展開,我發現自己原先設定的教學模式並不貼合學情,導致我開始工作之初便遇到了十分棘手的麻煩。

一、學情分析

我實習的學校在北京,擔任八年級三個班的歷史老師,共負責80名學生。

在北京市歷史學科與地理、政治和生物這四門學科均不參加會考,只參加八年級下學期的會考,九年級不再學習這四門課程。這就意味着學生們需要在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學年的時間裏學完國中三年的課程,時間很緊張,每節課的知識容量十分大。目前我需要在一個學期的時間裏完成九年級下冊歷史課本的教學任務,是國中階段的第六本課本,也是最後一本,相對來說時間比較富裕。

就學校的歷史成績而言,並不是十分理想。單從我負責的三個班級的成績來看,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將近有一半學生歷史成績不及格,但是每個班的優秀率在6%左右,與地理、政治、生物這三科同樣不參加會考的科目比起來,優秀率太低,不及格率太高。在我的瞭解中,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更換過於頻繁。

由於學校歷史老師資源不足,到目前爲止我是任教班級的第四位歷史老師,過於頻繁的更換老師,是導致學生歷史成績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師生之間是需要時間來彼此磨合,彼此適應的,而每一位老師都有着自己的教學風格,每更換一次老師就意味着學生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適應。長期下來,會使學生感到疲勞,對這門課程也會失去歸屬感,使他們從心裏認爲這門課不重要。

(二)時間緊,任務重。

因爲學生需要在兩學年的時間內學完六本書,資料涵蓋了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迫於教學任務,老師不得已加大課容量,講課速度也偏快,以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歷史學科不作爲會考科目。

因爲歷史學科不作爲會考科目,學生在歷史方面下的功夫可能就相對語文數學等少一些。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二、教學反思

截止到這天,我一共上了十三節課,在將近兩週的實際教學,觀摩其他教師上課,以及指導老師聽評課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體會,我總結了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明確了日後需要改善的方向。

(一)學生狀況瞭解不足

這一點是造成我這一階段教學工作失誤的根本原因。由於自小在河北理解教育,瞭解得最多的也是河北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在一開始設定教學的時候,便較多地體現出了河北教學模式的特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務必要加大對學習歷史的投入。然而,在河北歷史需要參加會考,這是兩個地域最大的區別,而我卻忽視了。

再加上長久以來我同高中生接觸較多,所以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更多地偏向了高中歷史課堂,資料很多很全面,這樣恰恰偏離了出重生的學習特點。受到年齡、經驗的侷限,國中生對於一些專業名詞、較複雜的歷史事件理解起來並不容易,反而加深了他們的困惑,引起了他們的反感。

(二)課前備課準備不足

課前備課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直接決定了你一節課質量的高低。最開始上課的時候,由於課前準備不充分,常常出現不明白接下來課件上要展示的資料是什麼,甚至有些資料的出現甚至會給我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以致於之後出現了課件帶着我走,而不是我來操控課件的局面。

再有一點就是課前備課時,對於一些課外知識掌握不清要提前調查清楚。在講授俄國十月革命一課時,我提到了“空包彈”這個詞,結果學生就這個詞提出了更深一層次的問題,而這恰恰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可想而知,當時的場面十分尷尬。

(三)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

一堂課四十五分鐘,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就十分容易導致講不完課。第一節課的時候,課前導入我用了十五分鐘,遠遠超出了正常範圍,講解課本知識再加上處理習題,往往就是一課書的資料要用兩個但是才能完成,要麼就是匆匆收尾,這樣就無法幫忙學生對知識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四)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吸引力

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和學生彼此簡單地認識了一下。期間,爲了活躍課堂氣氛,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遊戲。由於一開始就缺乏對學生的瞭解,加上之前沒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用心性,在這個環節出現了冷場,整個遊戲環節幾乎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由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一趟無聊的課對學生對老師來說都是煎熬。

(五)講課平鋪直敘,缺少亮點

平鋪直敘是我上課最大的特點。爲了避免照本宣科,同時也爲幫忙學生對歷史事件構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在備課的時候,我特意將課本上的知識串成一條線,力求面面俱到。這樣非但沒有到達設想的效果,反而讓我陷入了一個困境。整節課我都在向學生們灌輸知識,雖然知識之間的銜接很緊密,但太過於籠統,以致學生抓不住重點,也找不到讓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反響自然也不熱烈,很顯然,這堂課失敗了。

(六)細節問題沒能提起注意

細節決定成敗,而我卻常常輸在一些小細節上。比如:

1、寫字時筆順不對,這一點指導老師和我的學生都曾給我提出來過;

2、上課時拄講臺,小動作太多;

3、經常忘記寫板書,要麼板書就是太過簡單隨意。

細微之處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品質,修養。注意細節,也能夠向學生們傳遞一個用心的態度。

教師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職業,每次上課學生的面部表情都會直接碰觸到我的中樞神經。爲期一個學期的實習工作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今後的日子裏,吸取教訓,努力鑽研,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篇6: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達成狀況:

1.瞭解並掌握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資料、對洋務運動的評價等歷史基礎知識。

2.瞭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等歷史基礎知識。

3.透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潛力;透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會蒐集資料並能從有關資料中提取信息的潛力。

4.瞭解和掌握有關孫中山建立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歷史基礎知識。

5.透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繫具體資料,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潛力

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是難點。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創辦近代工業,儘管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但在客觀上邁出了中國近代化重要的一步,開始了近代工業的大機器生產。

2.解釋維新變法人士的進步立場,才能激發其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職責感。

教學中的體會:

1.指導學生運用比較方法,瞭解社會各界對變法的不同反應,從而理解變法的失敗。中學生由於學習潛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現象上比較、低層次上比較,或在枝節上比較,難以切入事物本質。

2.學習歷史要注意對歷史知識的比較和聯繫。興中會創立和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可指導學生製成簡表進行比較分析,以探求較好的學習方法。可從名稱、時間、地點、建立人、綱領(誓言)、性質幾方面歸納。

篇7: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這個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同事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狀況反思。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狀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理解。

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教學過程中需要面面都儘量思考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用心,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從此能夠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狀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用心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天我都花費超多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爲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瞭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總結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高興的方向。

1、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味

愛因斯坦說:“對付一切來說,只要酷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具備對學習的“酷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勞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能持久,每每憑興味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甘心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體現出漫不經心。不言而喻,如果不注重興趣教學,就很難造就起學生學習的興味。所以,我勵志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向連結茂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趣味入手,激起學生猛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趣味貫串於課堂教學的全歷程。

2、注意造就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那些學生都能明白,“讀史能夠明志,學史能夠鑑身”如今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闡發明白,使從中得到啓發。所以我改變學生原有單純理解式的學習方法,建立和構成充實變更、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歷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索問題的方法,答案由本身歸納得出。我注重造就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必要,建立能引導學生自動參與的教

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學生能對學習運動舉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自動地去認識、學習和理解教誨影響,從而到達所預期的學習目的。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及時教給每個同學最有效的方法。

2、對付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接納更多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繼續爲學生的學習趣味和自主性學習的生長創造各種條件和時機,促進他們去自動學習、自動生長,並給與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觀察、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停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而且還要在教學歷程中要處理好教授知識與造就本領的關係,造就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領,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高興提高他們的學習結果,激發他們的學習趣味,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不斷地成長。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期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的成績。

篇8: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要想讓八年級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所以老師講課的時候多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務必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裏的學生韋璐就是這樣的,他聰明好動,腦子轉的可快,有時候我剛把題打出來他就明白結果了。但是他就是不細心,考試做題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得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能夠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就應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但是他們聽着聽着就走神了,不明白老師講到哪裏。對於這類學生我就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回答問題時也多叫他們起來回答,這樣反覆幾次他們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定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期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比如我的學生何華鳳就是這樣的學生,她的基礎很不好,上學期在班上的成績幾乎都是倒數了。這學期來了我能感覺到他想用心學了,於是我上課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就多提問她,課堂演板時也多叫她來完成。這樣做就是讓她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她,覺得自己還是很有期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效果的,她的成績在一點點進步,以前不交作業的狀況沒了,整個人上課精神狀態也很好。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習好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值得推廣。我在班上跟學生們說主要是抓基礎,至少書上的例題和習題要做到每題過關。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到,但是巫春燕和姚玉婷兩位同學卻能堅持下來。兩個人互相比着學,她們專門準備個本子把書上的例題和習題全都做了一遍,而且對於上課老師講的各種題型都記錄下來。她們的本上對於每道題幾乎都有說明,這樣的題該怎樣做、用什麼方法、思考角度等等,十分詳細。難怪每次考試兩人都是班上的前幾名,我就把他們的方法在班上推廣,期望一些追求上進的同學也能做到。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就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忙才能把學生吸引住。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用心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但是我也在教學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爲我學的不是歷史專業,所以對整個教材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而且老是有學生抄作業現象,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對於一些有嚴重偏科此刻的學生,儘管我也找過他們談話,但是這類學生就直接告訴我,老師我不喜歡歷史,我學不會啊。我真是不曉得該怎樣辦,期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探索到好的辦法吧。半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這半期的教學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斷的摸索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篇9: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補充了一些短小精闢的歷史資料,尤其注重歷史地圖的運用,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從而較好地達成了預設的三維目標。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巧妙地凸顯和較好地落實了學習重點,用輔助材料較簡單地突破了學習難點。結構式板書的設計使本課知識要點一目瞭然,鞏固訓練的設計涵蓋了本課的學習重點,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但因過於注重教學的完整性,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如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的關係,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激發其學習興趣,使每個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2、本課的教學設計比較個性。從資料上看,並沒有完全按照教科書中設計的目來組織教學,而是適當整合了教科書的相關資料,突出了地理位置對古代埃及禮貌的重大影響。這樣的設計能比較明確地突出禮貌發展的主題,突現禮貌發展中的地理環境因素,使學生更直接地領會人類禮貌發展中的重要資料。總體而言,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但如此安排也可能帶來不便,對於國中學生而言,如果教學過程處理不當,會感枯燥乏味。所以,教師在選用這種方式時就應謹慎。

4、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基本達成教學目標,其中比較成功的是:透過對摩亨佐·達羅遺址復原圖和照片的比較分析,提高了學生利用圖片提取歷史信息的潛力,並使其明白第一手材料對於歷史研究來說更有價值;透過“各抒己見”中婆羅門神話的教學,使學生懂得了包括神話傳說在內的口傳史料包含着必須的歷史信息。上述兩者都以潛力培養爲抓手,使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都得到了較好的提高。

教學實施中,較難處理的是教學時間安排,一課時相對緊促,兩課時遊刃有餘,如何協調?相信這一問題能夠透過更細緻地課前準備加以解決。

6、本課的教學過程,核心是對古羅馬禮貌從城邦出現到帝國滅亡的過程進行線索整理。古羅馬禮貌的發展進程,其線索比較清晰,教科書中交代比較完整,有利於教學設計的實施。當然,本教學過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歷史事物的發展,從時序上把握歷史進程,從而培養其整理歷史線索的潛力。雖然這種潛力的培養,學生以前有過多次訓練,但由於歷史發展並非完全線性,故教師應充分體現其引導作用,以免在教學中出現問題。

8、本課的資料分爲兩大塊:查理曼帝國、莊園和城市。爲了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中世紀西歐社會,我把本課資料整合成了四個板塊,即主要國家、政治特點、經濟狀況、城市發展,透過對教科書的充分利用,輔以教師的補充講解,師生、生生在互動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感到不足的是:受條件(主要是自身知識根基)限制,沒有找到更好的適合學生的材料來突破難點問題。看來只有平時多積累和整理教學資源,才能在往後的教學中得心應手。

9、中世紀西歐社會都深深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教科書以點帶面地闡述了基督教會的發展和其在中世紀西歐的地位及影響力。

本課設計的成功之處在於:一是幫忙學生理清了一條學習的主線,即以教會的發展爲切入點,從教皇國的建立和教皇爲首的西歐統治者的遠征中,認識了教會的政治經濟地位和其對人們思想行爲的影響力,從而認識基督教對中世紀西歐禮貌的作用。二是圖片和文字材料的選取較好地輔助了學習,到達了突破難點的目的。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教學密度的安排有些問題,在前兩目的學習上用時過多,造成第三目的學習不夠充分到位。另外,要注意課堂語言表述的精確和適時適度地引導。

11、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補充了一些短小精闢的歷史資料,尤其注重歷史地圖的運用,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從而較好地達成了預設的三維目標。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巧妙地凸顯和較好地落實了學習重點,用輔助材料較簡單地突破了學習難點。結構式板書的設計使本課知識要點一目瞭然,鞏固訓練的設計涵蓋了本課的學習重點,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但因過於注重教學的完整性,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如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的關係,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激發其學習興趣,使每個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12、在東亞的發展過程中,中華禮貌的影響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把中日、中朝的文化交流作爲教學重點。爲了培養學生的讀圖潛力和閱讀史料的潛力,我採取了以歷史地圖的解讀和史料的分析爲主要手段的教學模式。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較高,甚至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例如:朝鮮、日本學習中國的制度是否存在侷限性、日本是怎樣步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的等等。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我只能對上述問題簡單地做答。看來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維持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奮點、如何挖掘教材的深度以及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值得研究。

13、阿拉伯帝國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也以經商聞名,它由此承擔着貿易往來和文化使者的主角。據此,我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構成作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力圖透過材料的`引入和圖片的運用到達激發學生興趣,降低教學難度的目的。

從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來看,我在課前預定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材料降低教學難度,以幫忙其掌握基本知識的目的已經到達。值得注意的是:學生閱讀、分析材料、解讀地圖的潛力還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在分析材料時需要教師進行超多的提示。可見,以後的教學中,應有目的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和指導。

14、蒙古的擴張對於被侵略地區來說是一種災難,但是從蒙古自身的發展和世界文化進程的角度思考,它在客觀上又起到了溝通東西禮貌促進東西方禮貌交流的作用。由於年齡關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容易理解戰爭的破壞作用,而不能理解它在溝通東西禮貌,促進東西方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中的客觀作用。所以,我把蒙古的對外政府及其影響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中,我適時引入了文學作品材料,透過對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片斷資料的分析,使學生能區別文學藝術創作與歷史事實的差異,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會了對同一資料的不同史料進行鑑別的方法,較好地貫徹了史學方法。

篇10: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克不及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如今就應教的不是書籍上死的工具了,那些學生都能明白,“讀史能夠明志,學史能夠鑑身”如今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闡發明白,使從中失掉啓發�D�D題記

總結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從中失掉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高興的方向。

1、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味

愛因斯坦說:“對付一切來說,只要酷愛才是最好的。”學生只要具備對學習的“酷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勞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克不及持久,每每憑興味去認識事物,對感興味的事甘心意去做,不感興味的就體現出漫不經心。不言而喻,如果不注重意見好處教學,就很難造就起學生學習的興味。所以,我高興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向連結茂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汗青這門學科的特點舉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味入手,激起學生猛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味貫串於課堂教學的全歷程。

2、注意造就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克不及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如今就應教的不是書籍上死的工具了,那些學生都能明白,“讀史能夠明志,學史能夠鑑身”如今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闡發明白,使從中失掉啓發。所以我高興改變學生原有單純理解式的學習方法,建立和構成充實變更、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歷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索問題的方法,答案由本身歸納得出。我注重造就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高興饜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必要,建立能引導學生自動參與的教誨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學生能對學習運動舉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自動地去認識、學習和理解教誨影響,從而到達所預期的學習目的。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克不及教給每小我私家最有效的方法。

2、對付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接納更多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三、今後高興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高興爲學生的學習興味和自主性學習的生長創造各種條件和時機,促進他們去自動學習、自動生長,並賜與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觀察、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停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而且還要在教學歷程中要處理好教授知識與造就本領的關係,造就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領,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高興提高他們的學習結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味,使每個學生都能失掉充實的生長。

篇11: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在多年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國中生對歷史課存在着嚴重的厭學現象。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爲歷史知識容易掌握,只要看書就可瞭解,用不着聽講,要考高分只要死記硬背即可。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種方法根本不可能把歷史學好。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ffkj]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不會厭學。

一、運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講課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歷史課上,講解生動的歷史故事恰好能做到這點。如講商朝歷史時結合《封神榜》的故事講,同學聽的津津有味,下課了同學們還意猶未盡。還可帶給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自己講解,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ffkj]的演講潛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對歷史人物串聯講解

如講韓非時,提到其慘遭陷害的狀況,誰害死韓非是他的嫉賢妒能的同學李斯;誰害死李斯是歷史上著名的鉅奸趙高;誰殺死了趙高呢是秦王子嬰;誰殺死子嬰呢是霸王項羽;項羽結局如何呢……這樣一個引出一個,學生自然聽得專注入迷。

三、比較分析法

對歷史人物或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大多簡單雷同,學生聽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將鄭和、哥倫布進行比較,無論在航行的時間、規模、次數上,鄭和都要超過哥倫布,但爲什麼哥倫布比鄭和的影響更大呢鄭和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朝貢貿易違背了經濟規律,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哥倫布的遠航引起了價格革命和商業革命,成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篇12: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克不及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如今就應教的不是書籍上死的工具了,那些學生都能明白,“讀史能夠明志,學史能夠鑑身”如今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闡發明白,使從中失掉啓發——題記

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高興的方向。

1

愛因斯坦說:“”學生只要具備對學習的“酷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勞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克不及持久,每每憑興味去認識事物,對感興味的事甘心意去做,不感興味的就體現出漫不經心。不言而喻,如果不注重意見好處教學,就很難造就起學生學習的興味。所以,我高興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向連結茂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汗青這門學科的特點舉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味入手,激起學生猛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味貫串於課堂教學的全歷程。

2、注意造就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克不及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如今就應教的不是書籍上死的工具了,那些學生都能明白,“讀史能夠明志,學史能夠鑑身”如今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闡發明白,使從中失掉啓發。所以我高興改變學生原有單純理解式的學習方法,建立和構成充實變更、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歷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索問題的方法,答案由本身歸納得出。我注重造就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高興饜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必要,建立能引導學生自動參與的教誨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學生能對學習運動舉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自動地去認識、學習和理解教誨影響,從而到達所預期的學習目的。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克不及教給每小我私家最有效的方法。

2、對付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接納更多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三、今後高興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高興爲學生的學習興味和自主性學習的生長創造各種條件和時機,促進他們去自動學習、自動生長,並賜與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觀察、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停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而且還要在教學歷程中要處理好教授知識與造就本領的關係,造就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領,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高興提高他們的學習結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味,使每個學生都能失掉充實的生長。

篇13: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擔任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這半期來,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認真回顧這半期的教學工作,現對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思考,將反思所得總結如下:

要想讓八年級學生一堂課45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所以老師講課的時候多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務必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裏的學生秦寧就是這樣的,他聰明好動,腦子轉的可快,有時候我剛把題打出來他就明白結果了。但是他就是不細心,考試做題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能夠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就應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但是他們聽着聽着就走神了,不明白老師講到哪裏。對於這類學生我就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回答問題時也多叫他們起來回答,這樣反覆幾次他們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定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期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比如我的學生秦靖朝就是這樣的學生,他的基礎很不好,上學期在班上的成績幾乎都是倒數了。這學期來了我能感覺到他想用心學了,於是我上課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就多提問他,課堂演板時也多叫他來完成。這樣做就是讓他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覺得自己還是很有期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績在一點點進步,以前不交作業的狀況沒了,整個人上課的精神狀態也很好。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習好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值得推廣。我在班上跟學生們說主要是抓基礎,至少書上的例題和習題要做到每題過關。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到,但是程鑫達和孫凱旋兩位同學卻能堅持下來。兩個人是同桌互相比着學,她們專門準備個本子把書上的例題和習題全都做了一遍,而且對於上課老師講的各種題型都記錄下來。她們的本上對於每道題幾乎都有說明,這樣的題該怎樣做、用什麼方法、思考角度等等,十分詳細。難怪每次考試兩人都是班上的前幾名,我就把他們的方法在班上推廣,期望一些追求上進的同學也能做到。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忙才能把學生吸引住。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用心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但是我也在教學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爲我學的不是歷史專業,所以對整個教材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而且老是有學生抄作業現象,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對於一些有嚴重偏科此刻的學生,儘管我也找過他們談話,但是這類學生就直接告訴我,老師我不喜歡歷史,我學不會啊。我真是不曉得該怎樣辦,期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探索到好的辦法吧。

半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這半期的教學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斷的摸索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篇14: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一、教會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抓住學習重點。歷史發展的線索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中學歷史教材的特點是範圍廣、頭緒雜、資料多,牽扯到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導學生在這紛繁複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是十分重要的。

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就應讓學生學會如何確定重點。能夠引導學生從以下四方面去確定教材中的重點:第一,能夠說明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觀點的資料;第二,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屬於“中國之最”、“世界之最”的資料;第四,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後有練習題的資料。學生掌握了上述原則,就比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點。

二、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效率

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第一,分散記憶法。讓學生把知識點分開學習,當時看一遍,一週後再複習一遍,一個月後再重複一次,記得就會比較牢固。第二,趣味記憶法。第三,引導學生記憶綱要。

篇15: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讀史能夠明志,鑑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歷史是古人多年來的智慧、經驗的結晶,透過學習歷史能夠提高自己的素質。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素質教育目標進行的。歷史學科要適應素質教育的目標,就要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而歷史課往往給人認爲“歷史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功課”所謂“貝多芬”(背多分)就是這樣來的。學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這樣歷史課成爲歷史只是的單一傳授用心記,教和學又基本上變成了機械灌輸和死記硬背於是上課時出現了學生做其他科作業的,打瞌睡的,還有一些學生在下面筆聊的,即便有的同學機械的記下一些歷史知識,但過不久,也全面還給老師了。

對於歷史的學習而實際就是分析歷史事件,分析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瞭解過程和對當時的社會乃至於後世有什麼影響和好處去學習和借鑑。

而我們的課本每一個單元的知識結構十分清晰,所以能夠以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去理解。再現歷史事件,加深對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

同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僅僅要爲學生創造一個簡單愉快的學習環境,還就應加強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僅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而且是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透過對教法學法指導進行反思能夠讓老師找到一種更適合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方法,使學生喜歡,從而好學。同時要善於捕捉學生的優點,哪怕只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攢美,都會給學生以激勵,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而這些就要求我們老師在上課之前認真備好每堂課,最好先自己體會下分析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加以備註,多借鑑其他老師的教學的好方法加以改善和創新。透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用心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從而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篇16: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啓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兩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歷史學科的特點確定了歷史教學有創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爲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經過了三個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篇17: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本週我校組織了第一次月考,現針對這次考試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命題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入手,選擇三種題型,具有以下特點:

1.命題符合以學生爲本,切實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一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沒有偏題、漏題。

2.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注重了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體現在第一題、第三題上。

3.試題體現了靈活性,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出發,試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體現了創新教育,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問題

一、學生方面: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爲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課時和內容所限,有許多時候是跨節授課,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2、月考前時間緊,內容多,期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差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總我應作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棱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老師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繫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平時上新課過程中,課後作業中可適當安排一些回家作業,這些作業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合作完成。

6、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昧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着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瞭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蒐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5、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通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本次考試雖已結束,但更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頭,我將加倍努力爭取能打一個翻身仗。

篇18: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走進生本高效課堂”的學習,如何建立生本高效的課堂教學成了我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的研究重點。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一要全面落實課程方案,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二要加強理論業務學習,注重積累,切實提升個人素質;三要認真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爲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支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也說過:“教給真理,不如培養學生髮現真理的能力;教給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發展角度來審視研究學科教學,構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於以上認識,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積澱更深厚的歷史知識,爲他們以後的終身發展奠基。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爲自己還存在着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

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爲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回想自己的課堂,學生只是在進行着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亦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自己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爲,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專家的意見,我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儘快與生本教學接軌。我準備開始着手進行改變,我主要採取了下列的教學對策:

第一,抓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爲主要形式的學習訓練。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問題。每個小問題我向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是結合生活實際有所發現、有所收穫,並能說出原因,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認爲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便願意去做。

第三,抓好平時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課

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我在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的時候,時常走到不愛發言學生的身旁,多鼓勵他們在小組中勇敢發言。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我更關注不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髮言了,無論對與錯,我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啓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教師的“教”要靈活。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麼我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又在牽着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爲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篇19: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我們的課改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我們在課改的路上不斷的探索着,對於小組的展示我們也在不斷的實踐着,可是聽了杜郎口中學的課後,讓我大開眼界,想不到他們的展示面如此之大,我們的展示真的如同“井中之蛙”。

在他們的課堂上,當小組討論時,分組的同學簇簇圍坐在一起,或在黑板上進行交流、表述、討論或爭論;當展示、反饋時,課堂的氣氛熱烈而不失和諧,課堂發言不用舉手,但此起彼伏,秩序井然,學生不斷亮出自己的觀點、,有贊同的、有修正的、有提出另外方法的,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

杜郎口中學課堂的獨創性,更體現在對“展示”的價值的充分挖掘。我學,故我示!.“展示”使學生的主體性邁向更高層次。

通過去杜郎口學習給我的思維打開了一扇窗,我會努力在此基礎上創出適合我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寬鬆、愉悅、自主、有序的環境中自由快樂的成長。

篇20: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尤其我們現在倡導的高效課堂,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課堂上的真實展現。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思想不一樣,個性不一樣,在課堂中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出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突發事件。如果課堂突發事件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更談不上是高效教學。

當課堂出現突發事件時,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或學生情緒過於激動時與學生談話。人在情緒激動時,特別是在氣頭上極易口不擇言,有時可能就會說出傷害別人的話,往往給他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學生出於保護自我的意識,他還會當場對老師進行反擊,惡言相向。這樣不但使師生關係惡化,也在班級中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產生衝突後,老師應該冷靜一下,也才能使課堂教學有序的進行下去。

課堂情景是極爲複雜的,即使教師備課再充分,也難以設想到課堂中會出現形形色色的情況和事件,這些都在挑戰着教師的智慧。因此,教師需要保持應有的耐心、寬容心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去聽你的道理,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學才富有成效。

篇21: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教師在上每節時,都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不同的情趣中,往往蘊含着不同的經驗教訓。前幾天,再一次歷史課中感覺非常愉悅,因爲平時上課不聽講、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自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讓這倆學生幫我拿來電腦,並對他們進行了表揚,他們臉上洋溢着自豪感,課堂上的表現也與以往大相徑庭了:聚精會神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悅中獲得新知。

所以,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鼓勵,這一寶貴的經驗被我收入行囊,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收效一定很大。

篇22: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對於學生的預學我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今天課堂上的一件事還是讓我想到許多——

平時在學生的預習中,我都設了一個環節——預學導航,內容就是讓學生結合“同步”上的內容標準及探究過程進行預習,結束後我總是問各組中有沒有疑問,往往學生都說沒有。我也就進行一個簡單的預學檢測,然後針對重點、難點出2-3個題目,學生合作交流就完成了。但是今天在預學導航中我加了重點、難點,於是房建亮那組就發現了疑難:“我國科技發展的原因?”這正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於是我在想:我們往往會說學生挖不了教材,是學生的原因還是老師的原因?不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導航,學生怎麼能把握方向呢?所以,預學中讓學生讓學生明確目標的同時,還要抓重點、難點,讓學生會學、會思、會想。

篇23: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以問題導學、幫學促成效學生自主學習時,基本上是依託《同步與探究》,但是大部分學生僅僅是按照同步上的填空在課本上畫畫,對於知識點缺乏系統性的總結與整合。甚至有些學生不清楚知識點所考查的問題。於是本週我改變了策略,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我把知識點整合成問題呈獻給學生,同時要求所有同學必須把這些問題弄明白,並加強“將”對“兵”的監督、幫扶作用,並要求展示時首先由C類學生展示。這樣學生以問題爲導向,向着目標進軍,徘徊在學生間我看到“將”對其“兵”詢問着解答情況,指點着做標記,依然記得王彥偉對孫清華說“鄭成功是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這就是對鄭成功的評價,你在課本上畫下來,在一邊寫上評價二字。”指點的多麼到位,我甚是欣喜。這節課自主學習的時間長了些,以至於預設的任務沒完成。但是以問題導學、幫學讓我深深感到本節課的自主學習很有實效。

篇24: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我們課堂改革以來,開始看到一定成效,但是存在諸多的問題,通過去杜朗口學習,我對於我們課堂上完不成任務有了新的感悟:關鍵是預習的問題,我們只是讓學生課下預習,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在預習中沒有方向,所以學生的預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們課堂上的展示當然就完不成了。而杜朗口中學爲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信心、有能力進行充分展示,杜郎口中學將預習環節搬到了課堂上,開設了“預習課”。

1、出示預習目標,明確預習方法。教師板書或口述提出,如果學習任務適合分配到學習小組,可進行任務分配,規定預習時間。

2、做好預習指導。學生預習時,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中去,解答學生的疑惑,進行必要的指導。

3、收集預習疑難,掌握需要展示的內容。

然後才通過“展示課”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使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篇25: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今週三,我們學校進行了課改達標課驗收活動,教研室高主任聽了三節歷史課,其中我上課的課題是《內戰烽火》,我上課的基本流程是:第一步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導航部分,不明白的問題組內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班內共同解決;第二步是學生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題目,完成重難點的突破;第三步查漏補缺,說出你的疑問,大家共同解決;第四步進行達標檢測;最後說出你的收穫與大家共享。

課後,高主任就我們的課進行了點評,我認識到今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應該讓全體同學都參與進來。

2、合作探究題目要有深度,體現學生智能的提升。

3、達標檢測題,不能只看答案,而應讀題分析。

4、談收穫時,應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使歷史知識系統化,整體化。

5、對學生的表現,應給與及時的評價,建立有效的小組評價機制。

當然,教師本身的素質也有待提高,如上課需要激情,自信,駕馭課堂的能力等,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地錘鍊,不斷提高,總之,上好每一堂課不是容易的事,我會盡最大努力,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篇26: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歲月如斯,時光流逝,一個學期又準備過去了。在第16周學校舉行了第二次綜合測試,現改卷、評卷工作已完成,學習成績總的來說不夠理想,爲了在期考時能取得較好成績,對前一學段的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本情況

段考時我所教的八年級五個班差距不是很大,其會考得最好的A班和考得較差的D班差15個百分點。第二次綜合測試時,我所教的班級人數爲241人,總分爲16756,平均分爲69.53,極格人數爲190人,及格率爲78.84%,優秀人數爲78,優秀率爲32.27,三合率爲180.74。五個班成績參差不齊,成績最好的班級和未位的班級差了35個百分點。B班得第一主要是不及格人數少,剛有6個不及格,加上班級人數最少;而D班是全年級尖子生最多的一個班,但尾巴特長,從我接手以來,任何一次考試都不及格的學生,固定有10個,嚴重影響他們班的整體排名。

二、得的方面

1、認真備課。雖然從教十幾年了,仍覺得備課難度大,畢竟教材經常更換,學生也不一樣,因此,在上每一節課前,我都能按照教學目標認真備好課,既備教材,也備學生。在授課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能及時記下來,以累積經驗。

2、能經常找學生談心。在每次考試,測驗及授課過程中發現問題能及時找學生談心,無論是尖子生或學困生。如C班的陸大有同學,本學期以來,上課總是心不在焉,又喜歡與鄰桌的同學講話,屢次被我點名。學習成績除了歷史每科考得均好,我意識到他可能對我有意見,找他談過兩次後,收斂了好多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A班的陸朝明同學,人很好動,愛搞小動作,上課不聽,又說話,不做練習,學習成績差,他媽媽天天來我們學校送牛奶,我用她媽媽例子教育他,他改了不少,收效較大。

3、儘量多用多媒體上課。歷史述說的是過去的故事,與學生生活的年代久遠,理論性較強,在教室上和去多媒體教室上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本學期上的第17課是文化課,課本蜻蜓點水,我精心製作了課件,播放了視頻畫面:原子彈、氫彈成功爆炸形狀,神舟五、六、七號發射過程,阿波羅成功登月等,學生很感興趣,又得以掌握課本內容。

4、能多聽同組老師的課。到目前爲止,我聽課節數爲18節,其中有一大半是聽歷史課。新課、複習課都聽,在聽課過程中受益非淺,如要注重學生的課堂筆記,生不做的要督促他們做;上課要有連貫性,整體性;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參以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不是老師唱獨角戲;要多鼓勵學生,課堂秩序活而不亂等。

三、失的方面

1、對教材挖掘不深。備課時對每篇課文的三維理解浮於表面

上課時只是知識簡單羅列,想講深一些題目,學生又不喜歡。我也就不講,事實上該講的還是要講的,學生以後會慢慢習慣。

2、對學生輔導工作不到位

(1)對尖子生

每個老師都喜歡尖子生,我也不例外。但我對他們的關注不夠,某班的某個尖子生成績下降,沒得及時找他們談心,分析成績降的原因,幫助其樹立信心,沒能找時間對他們做難題的解題思路指導。上課時有個別尖子生不聽課也不提醒,任他們放任自流,導致成績下降。對他們提的意見不能夠充分採納,以致他們個別對科任有看法。

(2)對學困生

每個班都有厭學的學生,特別是男同學,每個班都有七、八個,上課紋絲不動,每篇課文都是白白的。他們就是每次考試不及格的對象。偶爾能鼓勵他們,偶爾能找他們談話,偶爾授課時能督促他們做課堂筆記,但多數時候是對他們忽略,有時心情不好還說了一些傷害他們自尊心的話,使他們對歷史更煩感。

3、教法呆板。95%的課是在教室上的,

很少用多媒體上。歷史課內容豐富多彩,用多媒體上,效果多好,學生對與課文有關的影片、視頻、歷史圖片很感興趣,但我在教室上,僅對課文作了一些補充,不能耗夠吸引學生,對學生的引導、啓發不足,導致(包括尖子生)能力難提高,考試時難題易丟分。

4、沒能更多的向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如莫老師上課時內容的過渡做得佷好,環環相扣,聽她的課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覃老師授課時很仔細,把課文內容豐富了較多內涵,利於學生的應試能力的提高;方老師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指導較到位。她們的課我聽得較多,但總是不能夠很好的內化。

5、佈置的練習量少。每兩週才改一次作業,不是每個單元都能測驗,無法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每次作業都有不少學生不交作業,我也不理,讓他們形成不交作業這個不良習慣,導致一些學生考試老是不及格。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注重重答題技巧的指導。

2、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4、加強尖子生的培養、差生的轉化工作力度。

5、多用多媒體上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篇27: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爲及情境的能力。作爲一名國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通過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本身進行反思、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爲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曆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爲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人教學,大都是爲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爲主。學生則是聽衆,然後根據講課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啓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後以點撥爲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生活海洋裏盡情地暢遊。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

篇28: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如何提高課題效率,是我進行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的追求。每一節課我都要盡職盡責的去完成。課堂容量大,效果也感覺不錯,平時學生回答問題比較理想,隨着時間的推移,讓我越來越相信學生,總覺得學生都比較認真。可是通過近兩週批閱探究練習,讓我感到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過度相信學生,忽視了檢查效果,導致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存在着一些問題。

1、書寫不規範,太潦草,錯別字較多。

2、惰性心理較強,懶得動手,即使課堂一起討論處理的知識也懶得整理。

二、今後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書寫能力的培養,轉變學生的惰性心理。

2、多角度多層次的設問,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

3、轉化待優生的差距,提高課堂效率,加大課堂力度。

4、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落實到每一個學生學習中,鞏固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

篇29: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上半學期主要學習中國近代史,線索明確,但內容較多,容易混淆,且知識點難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圖,學歷史(識圖學史法)。通過看地圖,將比較空洞的歷史事件還原於具有空間立體感的歷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三大條約幾乎都有賠款、割地、開設通商口岸,學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導學生將每個條約都製成表格,使知識在輕鬆的學習中被記得更牢。

三是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激發學生上歷史課的興趣。

四是開展探究性學習。比如繪製“1840年戰爭前期清朝疆域圖”、開展社區歷史小調查等活動,培養學生能夠尋求多種途徑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了和學習方法,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從這次期中測試的成績來看,學生總體上考得比較正常,班與班之間的差距不大,不及格的人數也不多。但是八年級的學生基礎較差,這是所有任課老師的共識。學生的學習態度、審題能力、學科知識的滲透融合的能力以及書寫表達能力均與八年級學生的要求有較大的距離。同時,學生仍未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仍然抱着學不學無所謂的態度。學生現狀如此,過多的埋怨責怪都無濟於事,只有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現狀,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探討教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篇30: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6)——(11)班的歷史老師,回顧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認爲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作爲6個班的科任老師,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學生在個人能力、個人素質、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均存在着個體差異。由於存在着差異,也就導致:相同的課程在不同的班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

針對不同的班級,在課後不僅要備好課,保證課堂授課質量,而且要“備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特點,以便在課堂上進行適時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有的學生對歷史人物感興趣,有的學生對歷史事件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對戰爭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上尋找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爲課堂教學的主體。

本學期共進行了三次考試,在考試過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還無法從死記硬背的思維模式轉以理解記憶爲主的思維模式,在期會考試中可以看到:基礎知識題,學生掌握的較好,失分不多;主觀題,即材料解析題,學生在回答時能夠把握材料,說出材料的主旨,但在回答定性問題時,在語言運用方面,還有欠缺,不能運用歷史的語言來準確的表述問題,需加強訓練;問答題,學生在回答時,明確具體的史實,以及史實所反映出的經驗、教訓,只是缺乏一定的條理性,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重點強調解題的條理性。

歷史學科中記憶性的東西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清晰、準確地記憶史實,課後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鞏固、預習,只有這樣才能記憶的紮實,在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在考試時才能穩操勝券。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摸索一些幫助學生記憶時間、地點、事件的方法,讓學生輕鬆、無負擔地學習。在檢查學生複習情況時,科任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要及時與班主任溝通,雙方合作,雙管齊下,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順利的通過會考。

反思過去,這本身已成爲歷史,要放眼新學期,發揚以往工作中的優點,彌補工作中的不足,與時俱進。

篇31:八年級歷史的教學反思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現在,各學校電化教學手段都比較齊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象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可以採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走進歷史遺蹟,走進歷史博物館,搞社會調查,讓學生體驗“走進歷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歷史課堂提問應該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判斷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置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

一是要設置揭示教材隱性知識的問題。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教材中隱含的、並非一目瞭然的知識點,如知識的實質、知識的區別和聯繫等,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學生的探求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讓學生分析康有爲和孫中山思想的不同特點,並分析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二是要多設置一些指向明確,符合學生思維實際的小切口、深分析類問題,避免那些大而空的問題出現在課堂上。舉例來說,講授唐朝晚期的歷史時,讓學生分析“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句話是否正確?爲什麼?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題目,思維含量相當高。通過這麼一個問題的剖析,就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唐朝滅亡的原因,並很好地鍛鍊了其歷史思維能力。中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爲,可以從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衆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繫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繫現實生活,聯繫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唐朝歷史時,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帶給我們的啓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重視人才建設和制度建設,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要推向前進,也需要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積極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篇32:八年級歷史的教學反思

一節好的歷史課首先要讓學生愛聽,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去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教育。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節課我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本課教學既難又易,難的是教學方法難以突破,易指多數學生對這段歷史比較熟悉,我綜合多種版本教材的特點,把黃海海戰和《馬關條約》的簽定做爲教學重點,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特別是在引導學生分析鄧世昌這個歷史人物時,從責任感中體會愛國情感,從人格尊嚴感悟國家精神,以小見大,體現了教師的創新精神,教師通過談話、探究、體驗等多種教學方式,創設歷史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學生學習狀態精神飽滿。

這節課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努力:

1、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在這節課當中體現了老師新課程理念,比如說《馬關條約》內容這部分不僅讓學生知道條約有哪些內容,老師還引導學生利用圖表的方式與《南京條約》對比分析,讓學生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深刻認識《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嚴重的危害,教師還引導學生分析認識《馬關條約》給日本帶來的一些影響,這樣的做法,培養和訓練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和理解問題,老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時候,是從問題入手,環環相扣,然後是層層深入。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探究中,使學生思維活動始終在進行着,並且在思維活動中得出自己的認識。

2、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本課點睛之筆是對《馬關條約》的教學,教師打破了傳統模式的束縛,對《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進行重新設計,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的簽定,中國失去的不僅僅是物質,還有精神層面的,那就是尊嚴,通過讓學生感悟到通過本課學習,我們不要積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爲鑑,面向未來。

3、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這節課當中,我選用了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簽定和部分歷史史料等相關的`片段,學生觀看過後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學生在談感受的過程中,進行感悟。如我在課堂結束部分引導學生學完《甲午中日戰爭》後,你有什麼心情?請用一種顏色來代表,並說明爲什麼用這種顏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符合學生的從形象到邏輯的認知規律,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當然,這樣的教學處理不一定很好,但我也應該對我的探索進行反思、總結。整個教學中,不帖標籤、不灌結論,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又有客觀、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對歷史進行闡釋與理解,給歷史必要的寬容,現實的回答。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與實踐,在平實的教學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思想”的魅力;在饒有興趣的情境中體會思想的魅力。

在課堂中,我也分明感覺到學生的回答是自己內心流淌出來的,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照着課本讀。“潤物細無聲”,我想,這恰恰是思想的意義與力量所在。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關於黃海海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等核心知識,相信學生不必於課後再去死記硬背,因爲,這已內化爲他們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了。

誠然,因爲是一節“原生態”的課,也有瑕疵,如時間的把握、教材的取捨、語言的過渡等。好在葉讕教授早說過,真實的課總會留下遺憾,聊以自我安慰。不過,伴隨閱讀而生、不乏亮點的教學設計,足以給自己更堅定的信念:教師生涯,閱讀作伴。

篇33:八年級歷史的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的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爲及情境的能力。作爲一名國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通過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本身進行反思、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爲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曆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爲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人教學,大都是爲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爲主。學生則是聽衆,然後根據講課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啓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後以點撥爲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生活海洋裏盡情地暢遊。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

篇34:八年級關於歷史的教學反思

上完《偉大的歷史轉折》這節課,就這一堂課而言,我對歷史的課改進行了一次實踐,如何創設歷史情境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本人有一點感想,總結有以下兩點:

其一:充分的教學情境預設,使歷史課堂變得“鮮活”起來。我們知道,學生是一羣鮮活的生命個體,而每個人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都不相同,再加上課前準備的程度不一,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在備課時瞭解他們的知識儲備,瞭解他們的思維特點,情境預設要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這節課我先以1977年一個故事,來突破十一屆_的背景及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十一屆_的關係。請大家幫忙看書解答。通過追問,引導學生聯繫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刻的理解十一屆_的召開是多麼的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的意願,對歷史有了深深的認同感。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歷史課堂由“死去”變得“活來”。

其二、及時感悟歷史,引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歷史知識靜靜地躺在書本里和教師的腦海裏如何讓學生去思考?太多必需的“生成”需要我們去經營和促成。國中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對於那些具體的、直接的、新鮮的事物最敏感,而對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卻感到乏味,甚至厭倦。所以我一直以故事作爲這一課的主線,及時引發學生的思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順勢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十一屆_後生活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你能想象一下會發生了什麼變化嗎?你有何感想?學生答完後我引導學生得出這樣的認識:這個故事的命運其實就是我們父輩命運的縮影,也是我們民族命運的縮影,經歷了黑暗,迎來了光明。希望同學們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始終相信那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就過去的。這樣使學生會感到歷史對自己很有用,在歷史課上不僅是“熱鬧”,而且是歷史背後的人生感悟。

【改進措施】

在本節課的教學之中,有兩點遺憾。首先:課堂的節奏顯得過快、教師語速較快,給人造成了授課教師始終擔心不能完成教學內容的感覺。其次:課堂知識的前後聯繫並沒有指導到位,如建國後法制建設的發展等問題。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爲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一是要堅持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進行“活史”教育。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物,但它與現實有着密切的聯繫。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體現這一點,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甚至與其自身確實聯繫緊密,能夠解決他們的疑惑,他們自然會覺得歷史有趣又有用,進而喜歡歷史,學好歷史。比如在講十一屆_是建國以來的偉大轉折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假如由老師當一名記者,調查十一屆_前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由老師設計提綱向全班同學調查。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紹。學生的興趣很高,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歷史的變遷。

二是要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篇35: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教學反思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實施,實施的主要環節是教學過程。《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課程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歷史教學就應該努力去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也相應地在教師的引導下改變自身的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這堂課而言,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總結有以下三點。

其一,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的問題意識。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歷史認識的過程。這些研究性學習問題從哪裏生成呢?

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導讀框、課文、插圖、小資料、地圖、名人名言等;

第二,課外的歷史材料。如音像、實物、口述史、文字資料等;

第三,社會生活。如日常生活、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等。提出問題之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踊躍發言。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對具體歷史現象的認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用具體的歷史事實來印證歷史結論,甚至修正歷史結論,從而樹立起科學的歷史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理解“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其二,注重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學習歷史不僅能夠使人明智,還能夠提高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判斷力。司馬光修纂《資治通鑑》的目的就是爲了“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由此可見,歷史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鑑古知今。因此,歷史教育應當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應僅僅是講講故事或說說笑話而已。我們歷史教育的目的是爲了啓迪民智,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讓下一代成爲能夠獨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爲更好的實現以上目標,歷史教學過程要注重教學環節的邏輯性,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讓學生把握各個歷史事件內在的邏輯關係,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在此前提下,我們再儘可能地讓學生知道歷史的多樣性及其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其次,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原始錄像、經典的歷史圖片、電影剪輯或其他文字資料,形成視聽衝擊,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走近歷史情境,進行情感體驗。隨着多媒體技術、通訊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將在教育中廣泛地得到運用。再次,根據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現教學法等。

實踐證明: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師應該在自己全部歷史教學活動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並且要擁有自己獨有的風格,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鮮活起來。爲了更好地推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標,學習課改精神,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去改進之,完善之。

篇36: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教學反思

每個學生都是好學生。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用情感化的教學語言,準確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評價,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和行動。準確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可使學生及時從老師那裏瞭解自己,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及時檢查並調節自己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和學習方式,繼而產生新的學習動力。

老師在評價、教育學生時,要以理服人,切忌諷刺挖苦;要簡練深刻,切忌嘮叨;要有感情,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真情,切忌大說空話大話。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樹立反思意識。在學生對一個問題產生不同意見時,老師應給予結論性評價,讓學生明確真理到底是什麼

老師必須正確處理師生關係,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給學生以親切感。從而實現民主化教學。

我還需要完善自己,繼續努力,加油!

篇37: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

在歷史教學中,往往採用問題教學法。問題式教學基本模式分爲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評價、歸納總結五個基本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合作,通過活動、體驗、表現來完成教學。

本節課在設計上,遵循一個基本模式,從提出問題到分析、解決問題、反思、歸納評價,每個環節環環相扣,也充分體現了問題的基礎、層進、綜合、開放等特性。特別注重發揮小組成員積極性,通過討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其中還設計了小組及個人的反思評價量表,學生需要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做反思。比如,在課堂的最後,學生要反思一下自己學到了什麼,自己在小組活動中做了些什麼,自己是怎樣調節自己的學習的,如果自我評價是否定的,那就要考慮以後如何改進,等等。

但是在本次課堂教學中,設問的技術和提問的技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價值是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認爲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既要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思考探究,又要有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探究。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關注到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但是個體的自主思考就會忽視,或者說是教師不太相信學生,不敢放手,往往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很短,迫不及待的要提示學生。而且,在反思、反饋評價過程中,雖然有設計評價的量表,但是這種單純的數字表格很容易流於形式,反思的真正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篇38: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談到學生學習習慣、行爲習慣的養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或許影響其一生,終身受益。可往往忽視了老師的某些行爲習慣。

就如上節課(視導聽的)中,面對學生精彩的展示,我的鼓勵性語言太貧乏了,只是用了幾句“你太棒了”,我自己都感覺太俗,但當時不知什麼原因隨口就這麼幾句,其實,面對較難的題目極個別同學到講臺展示時我應該多變換鼓勵性語言,如:“你真有膽量,不簡單!並且你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

可是由於平時上課沒有養成習慣,纔會出現這種狀況,所以老師課堂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真可謂:“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