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臺階》教案精品多篇

語文《臺階》教案精品多篇

《臺階》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 的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學習重點:

在掌握小說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寫自己父親的一個側面。

學習難點: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 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裏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預習自學

1、讀熟課文,劃出詞語,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凹( ) 凼( ) 門檻( ) 涎( )水 揩( )

黏( )性 尷尬( ) 撬( ) 煩躁( ) 硌( )

你認爲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__________ ______ __

2、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

尷尬:

微不足道:

大庭廣衆:

三.學習研討

1、精讀美文,合作探究:

⑴ 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在家鄉,“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我”家的臺階只有三級,容易進水,也表明在家鄉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親”渴望自己的家在鄉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 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

⑵ 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父親爲了造臺階,做了哪些事)?

每 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編草鞋、踏黃泥等。

(3)、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4)、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 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衆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裏都不是。

(這裏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閱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5)、在父親的努力下, 新屋造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爲什麼?

感到不自在,不對勁。臺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6)、你認爲父親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2、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爲何 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 , 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 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 、父親回來時,爲什 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

3、父親的形象(你認爲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⑷“父親”是一位很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小結:

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他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教育着我們。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於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以至於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可在我們跌倒時,父親教會我們怎樣站立;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鼓勵我們勇敢的去面對。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去關注我們平凡的父親,也關注那些與父親一樣平凡的人們。

五、佈置作業 ,實踐演練。

文中“父親”是一位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他和我們許許多 多的父親一樣,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斷的追求着,他堅韌頑強的品質怎能不讓我們感動?他怎能不使我們想起家裏的父親?現在就讓我們提起筆來,也來 寫寫我們自己的父親吧!(100字左右)

國中課文《臺階》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父親的特點,學習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忠厚、善良而有所追求的優秀品質。

2、體會本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選材剪裁的好處。

3、學習本文平實、質樸、充滿深情厚意的語言。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自瀆課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2、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人物形象。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學生體會這則寓言的寓意:這個故事反映出古代勞動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願望,體現了勞動人民不畏困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追求的精神。

闡明《臺階》中父親在某種程度上,就與寓公這一形象相似。

本文是一篇小說,注意回顧小說的有關常識:

(1)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分爲四個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

(1)注意下列詞語的形、音

門檻、煩躁、晌午、瞬間、尷尬、煙癮、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廣衆

(2)統領全文的一句話是那一句?——父親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試用第三人稱說說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區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不同寫法。舉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的臺階高,受人尊敬,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着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幹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五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3)明結構:本文的故事情節完整,請據此分析本文的結構層次。

開端:父親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要造高臺階的新屋。

發展: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

高潮: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結局:新屋落成了,父親人也老了,身體也跨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理解人物形象;

與《背影》一文進行比較。

教學過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1、從哪些細節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高臺階的渴慕,表現出父親怎樣的性格。父親爲什麼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這表現出父親怎樣的心理?

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的臺階高的有十幾級,自家的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有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

父親是一個很有志氣非常要強的農民,他不甘人後,他要立於受人尊敬的人的行列。

2、父親爲了修建新的臺階作了哪些準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撿磚撿瓦,種糧食,砍柴買錢等,準備了大半輩子。

表現了父親有着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的品格,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作新屋和造臺階的時候,父親是怎樣操勞的?劃出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的性格特徵。

爲自己能做新屋自豪;勤勞,不辭勞苦。4、新屋造好以後,父親有哪些表現,可以看出他怎樣的心理?自豪滿足

5、可是爲什麼“新臺階砌好了”父親反而處處“不對勁”?

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父親由此形成的自卑感,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自在,不習慣,不對勁。

6、小結文章的主旨:本文敘述了父親建造高臺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爲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臺階暗寓或象徵了中國一般農民人生奮鬥的過程。

二、延伸拓展:

師生討論或者辯論:

(1)我覺得文章中的父親是一個卑微、胸無大志的人,你認爲是這樣的嗎?

(2)我覺的父親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建造新的臺階上去,以滿足他的自尊,這樣的人生我覺得沒有價值。

(3)父親爲了建造新屋,可以說終年辛苦,甚至到了摳門的程度,這樣的異常艱難,本已經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卻在臺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這是爲什麼?

三、寫作技巧探究:

1、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臺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表現出當年的父親的力量是多麼的大,後面寫造新屋時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寫石板的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我還年幼,而新屋造好了“我已經長達成人”說明蓋屋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兒時的“我”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坐檯階的姿勢,又是寫臺階之低。

2、爲什麼造新屋的主體工程寫的簡略,造臺階反而寫的詳細?詳略是由中心來決定的,文章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可以詳細的寫。

3、文章較詳細的寫了父親腳板心中泥沙和洗腳一節,似乎與文章的中心無關,可以刪去嗎?

不能,這一段可以看出父親長年累月幹農活,爲了造臺階工作很辛苦。

小結:本文選材精當,詳略有致。

4、比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來命題,組織材料;《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請分別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突出了父愛,給人深刻的印象,讓人深切的感受到父愛。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它的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要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小結:這兩篇文章所寫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是,作者卻能夠挖掘出深邃的內涵來。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體會其意蘊,從中受到教益。

課文《臺階》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2,學會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分析父親的性格特點。

3、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文中圍繞中心選材,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父親形象的理解,字裏行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 置疑 問答 討論 合作 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臺階,在我們看來是極爲平凡的東西,而在某些人的眼裏,卻是他畢生的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臺階》就是關於一位父親和臺階之間的故事。

板書:《臺階》 李森祥

(這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所以請同學們先在每一自然前用數字標上序號,這樣比較方便閱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因爲同學們在課下,都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下面老師想通過練習的方式來檢查一下同學們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情況。請看大屏幕:

請同學們用一句話,簡單地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講了父親用一輩子的時間來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故事。

那麼同學們讀完了這篇文章,同學們覺得文中的“父親”。在你的心中,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同學們可以前後桌討論一下,想出來了的同學請舉手。

明確:勤勞、樸實、善良、執着、敦厚、吃苦耐勞、有志氣,有理想、要強、謙卑、堅韌不拔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們知道了父親是一個勤勞、樸實、能吃苦耐勞、善良、敦厚的農民,他有志氣,有理想,不甘於人後,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辛苦,但在他身上有着中國農民特有的謙卑。

三、研讀分析

從文中我們可知作者李森祥是圍繞着“臺階”來寫父親一生的。那麼究竟“臺階”和父親有什麼樣的聯繫呢,父親爲什麼要花一生的時間來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呢。請看大屏幕:

1、請同學們快速地閱讀第8、9自然段,想想父親爲什麼要花一生的時間來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從課文中找一找,畫一畫)

家鄉地勢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進水。

按家鄉風俗的說法: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師:同學們想想我們家的臺階有多高,而父親在家鄉的地位又是怎樣的?

生:我們家的臺階只有三級,

生:從第9段“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可知父親的地位是很低的。

就是因爲家鄉的封建觀念認爲: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臺階”本是非常平常的東西,可在家鄉卻拿來與人的地位相匹配。“臺階”的高低象徵人地位的高低。我們家的臺階只有三級,父親的地位很低,所以父親渴望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希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從文中,我們知道父親的建新屋的願望實現了,他造起了一棟九級臺階的新屋,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來的,父親都作了那些準備?請看大屏幕:

2、仔細閱讀第10——15自然段,思考:父親是如何造起了九級臺階的新屋,他作了那些準備?(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從文中找出關鍵詞語)

父親作了漫長的準備: 撿磚、撿瓦、存角票、種田。砍柴、撿屋基卵石、編草鞋、挑穀子、踏黃泥。

父親的準備是漫長的,辛苦的,可是他爲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不辭勞苦。他的願望最終實現了,他造起了一棟高臺階的新屋。那麼父親與過去相比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呢,請看大屏幕:

3、仔細閱讀第22-——29自然段,思考: 新屋造成了,父親與過去相比有了哪些變化?

引導:從第2段父親背青石板的章節,我們可以知道那時的父親是身體力壯的。而現在的父親是怎樣的?

生:父親“人老了,身體垮了”

第22段開頭“我也偏偏在這讓人高興的瞬間發現,父親老了。”

生:第28段講到父親的腰閃了,父親連挑一擔水都不能勝任了

師:確實父親人老了,身體垮下來了,那麼父親除了身體垮,還有其他的變化呢?

生:第29段說到父親的“心情失落”了。

那麼他的心情爲什麼失落呢?臺階建好後,父親應該盡享他的收穫和喜悅纔對。

從文中父親的感嘆我們知道,父親爲了建新屋,花了大半輩子時間,到最後卻是老了,身體垮了。還有一個就是他的願望沒有真正的實現。他的地位並沒有提高。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這是一篇敘事性很強的小說,我們可以通過回顧文章的故事情節來了解父親,

投影:在家鄉的風俗中,臺階高就代表地位高,而我們家老屋的臺階只有三級,父親眼看人家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來擡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但是他不畏艱苦,他苦幹了大半輩子,最後終於蓋起了新屋,砌成了九級臺階,實現了自己一輩子的心願。但他卻爲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四、寫作方法探究(細節描寫方法的運用)

下面我們繼續來學習文中的刻畫人物的方法。湛江市會考規定刻畫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五種: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其中外貌描寫又稱爲肖像描寫,它包括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靜態的描寫稱爲外貌描寫;動態的描寫稱爲神態描寫。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說爲了刻畫父親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細節描寫,那麼,什麼是細節描寫呢?請大家看屏幕:

(人物的細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外貌、肖像和心理進行細緻的刻畫,從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最能表現父親情感和性格的神態、動作、及心理的細節描寫。討論一下這些細節究竟寫出了父親什麼樣的感情。

舉例:(第5段)父親在三級青石板臺階上洗腳的細節“┅┅因爲沙子多的緣故,父親要了個板刷在腳上沙啦沙啦地刷。後來父親的腳終於洗好了,終於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几几的,是泥土的顏色。”這裏是對父親洗腳動作和父親皮膚顏色的描寫。從這一段的描寫中用板刷刷腳上的泥沙說明父親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也可以看出父親生活的貧困和艱辛;“黃几几”是泥土的顏色,更是父親的膚色,看得出父親的樸素和敦厚。

(第13段)父親在準備建臺階時,有這樣一段描寫:“父親坐在綠蔭裏,經常望出去,那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是對父親神態的描寫,父親雖然忠厚老實,但看到別人家高高的臺階,內心世界還是時時有波瀾的。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第21段)在建好了新房,大家都來給他慶祝時有這樣一段描寫:“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這一段既有對父親的'動作的刻畫,又有對父親神態的描寫,寫出了父親在衆人仰慕是不自在。

父親長期處於一種地位低的狀態,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第24段)“父親每天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澆一遍水。隔天,父親就用手去按一按臺階,說硬了硬了。再隔幾天,他又用細木棍去敲了敲,說實了實了。又隔了幾天,他整個人走到臺階上去,把他的大腳板在每個部位都踩了踩,說全凍牢了。這一段是對父親的動作描寫。用了哪些動詞,寫出了父親對臺階的呵護。

(第27段)“第二次他再坐檯階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總覺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級他還是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挪臺階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寫出了父親謙卑的心理。

五、拓展遷移:

請同學們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一段人物動作的細節。

六、讀懂情感

作者僅僅寫了父親一個人嗎?或者說寫的是哪一類人,有哪種精神的人?

勞動人民

樸素、勤勞的勞動人民

父親所代表的是無數辛勤、樸實的勞動人民。我們說“小說的任務是通過塑造人物來反映生活,從而改造生活。”而作者正是想通過塑造父親這個人物形象來引起我們對父輩艱辛的同情和理解,引起我們對父輩命運的關注。並且含蓄地指出,當時農民的生存狀況需要改變,這樣一個現實問題。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想到了作者的父親,勞動人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此刻

你對自己的父親是否又多了一份理解和關心呢,請同學們在課後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你最想對父親說的話。並以“爸爸,我想對你說”爲題。

七、小結:文中寫了一個父親,可他又是許許多多個父親,他們耗盡一生的心血只是爲了蓋一座新房,給兒女成家立業。(《懂你》音樂響起)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們看來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幹,恰是撐起我們事業輝煌的支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最後讓我們祝願天下所有的父親都能如願以償。

《臺階》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方法:

複述法和研討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

我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幸福的家,這個家是你避風的港灣,是你生活的根。隨着我們漸漸的長大,我們的家也在一點點發生着變化,這些變化我想都與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中,成爲了你美好的回憶。那下面哪位同學能夠打開你的心扉給我們講講你的家的故事呢?

二、展示課標及基礎訓練

1、在大屏幕展示本課課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感情。

(2)理解“父親”的形象特點及其意義。

(3)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2、檢查生字詞。(多媒體投放)

三、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情節

1、學生帶着以下三個問題快速自讀課文

(1)父親爲什麼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子?

(2)父親是怎麼造成的一棟有高臺階的屋子的?

(3)新屋子造好了父親發生怎麼的變化?

2、學生讀後思考、討論、明確以上三個問題。

四、合作探究,感知文章

1、學生再次細讀課文,並就文中內容提出問題。

2、學生將提出的問題拿到班級同學中進行討論,並得出答案。

3、教師就同學提出的問題及其解答進行指導總結。

4、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老師在提出相應的問題加以補充進一步完善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師啓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文章時解決。)

五、合作研討,把握父親形象

小組研討,後把結果在全班交流。

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六、深入品讀,體會寫法

同學找出本文中關於父親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句子並朗讀,說說它們的作用。

學生髮言後,教師小節。

七、問題研究,把握主題

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八、拓展延伸

說一說我們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