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臺階教學設計一等獎(精選32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2篇《臺階教學設計一等獎》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臺階教學設計一等獎》相關的範文。

臺階教學設計一等獎(精選32篇)

篇1:臺階教學設計

一、導語

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l、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依據閱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爲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啓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爲故事敘述者,採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臺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後放鞭時,文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後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爲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4)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爲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5)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6)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7)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啓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菸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他嚮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衆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砌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蘊。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願。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爲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築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着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範圍裏,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麼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裏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幹、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格並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臺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爲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氣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業的艱難困苦,根源在於農村經濟極端落後。小說深沉地響着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

6.變換人稱練習。

請學生速讀全文,試用第三人稱說說小說的故事梗概。

教師示例:

XX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幹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屋造好了,人卻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說話延伸

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展引發的人們思想觀念(如按揭買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四、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五、課堂練習

篇2: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2,學會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分析父親的性格特點。

3、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文中圍繞中心選材,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父親形象的理解,字裏行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 置疑 問答 討論 合作 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臺階,在我們看來是極爲平凡的東西,而在某些人的眼裏,卻是他畢生的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臺階》就是關於一位父親和臺階之間的故事。

板書:《臺階》 李森祥

(這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所以請同學們先在每一自然前用數字標上序號,這樣比較方便閱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因爲同學們在課下,都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下面老師想通過練習的方式來檢查一下同學們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情況。請看大屏幕:

請同學們用一句話,簡單地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講了父親用一輩子的時間來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故事。

那麼同學們讀完了這篇文章,同學們覺得文中的“父親”。在你的心中,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同學們可以前後桌討論一下,想出來了的同學請舉手。

明確:勤勞、樸實、善良、執着、敦厚、吃苦耐勞、有志氣,有理想、要強、謙卑、堅韌不拔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們知道了父親是一個勤勞、樸實、能吃苦耐勞、善良、敦厚的農民,他有志氣,有理想,不甘於人後,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辛苦,但在他身上有着中國農民特有的謙卑。

三、研讀分析

從文中我們可知作者李森祥是圍繞着“臺階”來寫父親一生的。那麼究竟“臺階”和父親有什麼樣的聯繫呢,父親爲什麼要花一生的時間來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呢。請看大屏幕:

1、請同學們快速地閱讀第8、9自然段,想想父親爲什麼要花一生的時間來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從課文中找一找,畫一畫)

家鄉地勢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進水。

按家鄉風俗的說法: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師:同學們想想我們家的臺階有多高,而父親在家鄉的地位又是怎樣的?

生:我們家的臺階只有三級,

生:從第9段“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可知父親的地位是很低的。

就是因爲家鄉的封建觀念認爲: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臺階”本是非常平常的東西,可在家鄉卻拿來與人的地位相匹配。“臺階”的高低象徵人地位的高低。我們家的臺階只有三級,父親的地位很低,所以父親渴望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希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從文中,我們知道父親的建新屋的願望實現了,他造起了一棟九級臺階的新屋,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來的,父親都作了那些準備?請看大屏幕:

2、仔細閱讀第10――15自然段,思考:父親是如何造起了九級臺階的新屋,他作了那些準備?(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從文中找出關鍵詞語)

父親作了漫長的準備: 撿磚、撿瓦、存角票、種田。砍柴、撿屋基卵石、編草鞋、挑穀子、踏黃泥。

父親的準備是漫長的,辛苦的,可是他爲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不辭勞苦。他的願望最終實現了,他造起了一棟高臺階的新屋。那麼父親與過去相比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呢,請看大屏幕:

3、仔細閱讀第22-――29自然段,思考: 新屋造成了,父親與過去相比有了哪些變化?

引導:從第2段父親背青石板的章節,我們可以知道那時的父親是身體力壯的。而現在的父親是怎樣的?

生:父親“人老了,身體垮了”

第22段開頭“我也偏偏在這讓人高興的瞬間發現,父親老了。”

生:第28段講到父親的腰閃了,父親連挑一擔水都不能勝任了

師:確實父親人老了,身體垮下來了,那麼父親除了身體垮,還有其他的變化呢?

生:第29段說到父親的“心情失落”了。

那麼他的心情爲什麼失落呢?臺階建好後,父親應該盡享他的收穫和喜悅纔對。

從文中父親的感嘆我們知道,父親爲了建新屋,花了大半輩子時間,到最後卻是老了,身體垮了。還有一個就是他的願望沒有真正的實現。他的地位並沒有提高。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這是一篇敘事性很強的小說,我們可以通過回顧文章的故事情節來了解父親,

投影:在家鄉的風俗中,臺階高就代表地位高,而我們家老屋的臺階只有三級,父親眼看人家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來擡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但是他不畏艱苦,他苦幹了大半輩子,最後終於蓋起了新屋,砌成了九級臺階,實現了自己一輩子的心願。但他卻爲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四、寫作方法探究(細節描寫方法的運用)

下面我們繼續來學習文中的刻畫人物的方法。湛江市會考規定刻畫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五種: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其中外貌描寫又稱爲肖像描寫,它包括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靜態的描寫稱爲外貌描寫;動態的描寫稱爲神態描寫。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說爲了刻畫父親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細節描寫,那麼,什麼是細節描寫呢?請大家看屏幕:

(人物的細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外貌、肖像和心理進行細緻的刻畫,從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最能表現父親情感和性格的神態、動作、及心理的細節描寫。討論一下這些細節究竟寫出了父親什麼樣的感情。

舉例:(第5段)父親在三級青石板臺階上洗腳的細節“┅┅因爲沙子多的緣故,父親要了個板刷在腳上沙啦沙啦地刷。後來父親的腳終於洗好了,終於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几几的,是泥土的顏色。”這裏是對父親洗腳動作和父親皮膚顏色的描寫。從這一段的描寫中用板刷刷腳上的泥沙說明父親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也可以看出父親生活的貧困和艱辛;“黃几几”是泥土的顏色,更是父親的膚色,看得出父親的樸素和敦厚。

(第13段)父親在準備建臺階時,有這樣一段描寫:“父親坐在綠蔭裏,經常望出去,那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是對父親神態的描寫,父親雖然忠厚老實,但看到別人家高高的臺階,內心世界還是時時有波瀾的。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第21段)在建好了新房,大家都來給他慶祝時有這樣一段描寫:“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這一段既有對父親的動作的刻畫,又有對父親神態的描寫,寫出了父親在衆人仰慕是不自在。

父親長期處於一種地位低的狀態,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第24段)“父親每天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澆一遍水。隔天,父親就用手去按一按臺階,說硬了硬了。再隔幾天,他又用細木棍去敲了敲,說實了實了。又隔了幾天,他整個人走到臺階上去,把他的大腳板在每個部位都踩了踩,說全凍牢了。這一段是對父親的動作描寫。用了哪些動詞,寫出了父親對臺階的呵護。

(第27段)“第二次他再坐檯階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總覺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級他還是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挪臺階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寫出了父親謙卑的心理。

五、拓展遷移:

請同學們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一段人物動作的細節。

六、讀懂情感

作者僅僅寫了父親一個人嗎?或者說寫的是哪一類人,有哪種精神的人?

勞動人民

樸素、勤勞的勞動人民

父親所代表的是無數辛勤、樸實的勞動人民。我們說“小說的任務是通過塑造人物來反映生活,從而改造生活。”而作者正是想通過塑造父親這個人物形象來引起我們對父輩艱辛的同情和理解,引起我們對父輩命運的關注。並且含蓄地指出,當時農民的生存狀況需要改變,這樣一個現實問題。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想到了作者的父親,勞動人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此刻

你對自己的父親是否又多了一份理解和關心呢,請同學們在課後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你最想對父親說的話。並以“爸爸,我想對你說”爲題。

七、小結:文中寫了一個父親,可他又是許許多多個父親,他們耗盡一生的心血只是爲了蓋一座新房,給兒女成家立業。(《懂你》音樂響起)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們看來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幹,恰是撐起我們事業輝煌的支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最後讓我們祝願天下所有的父親都能如願以償。

[臺階教學設計]

篇3:臺階教學設計

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疏理故事情節。

(2)結合具體語句分析父親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複述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合作、討論、探究分析父親的形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修好高臺階的新屋後若有所失的原因

教法學法:

複述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時候對一句話印象深刻:“不到長城非好漢”。於是去爬長城就成了我的心願。國中時,我和父親到過長城,走上一節一節的臺階,我登上了長城。下來後,我卻沒有心願達成後的滿足感,心裏有些若有所失,我一直沒有找到答案,直到讀了《臺階》這篇文章後,才讓我明白了原因。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和老師一道去學習《臺階》這篇文章吧!

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

(一).快速閱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幫助梳理故事內容。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家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覺得自己沒有地位”,想有地位卻沒有地位,所以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

2.父親爲修高臺階的新屋做了哪些事情?

撿磚撿瓦撿石頭存角票種田砍柴編草鞋踏黃泥

3.新屋造好後又寫了什麼事

不在臺階上磕菸灰了;坐檯階上與人打招呼不自在;挑水上臺階不習慣閃了腰;不愛在臺階上坐了;若有所失

(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提示:先找準主人公,何人+因何+做何事+結果

父親覺得自家臺階低,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高臺階的新屋,於是終年辛勞,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造成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三).歸納故事情節。複習小說特徵。

開端(1-9):父親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要造高臺階的新屋。

發展(10-16):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

高潮(17-25):父親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結局(26-32):新屋落成了,父親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三.分析人物形象。

(一).跳讀課文,說說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1.提示並要求:

解答方法:找出文中對人的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神態等描寫,思考此描寫突出人物什麼性格品質。

格式:他是一個(性格特徵,品質)的人,從文中可以看出。

示例: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總”:總是,因爲臺階是地位的象徵,由此可以看出父親好強。

父親是一個好強的人,從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可以看出。他有自己的`追求,不甘人後。

2.學生完成後展示並評議

3.歸納父親的形象

(二).討論:如何看待“新臺階砌好了”,父親的“不對勁”和“若有所失”。

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了收穫,勞動體現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會感覺“若有所失”。

引導學生樹立理想,併爲之堅持不懈的奮鬥,成爲那個令人尊重的人。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父親形象,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方法,刻畫一位親人。字數2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開端(1-9):父親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要造高臺階的新屋。

發展(10-16):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

高潮(17-25):父親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結局(26-32):新屋落成了,父親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篇4: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衆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講義資料、投影儀

篇5: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3、訓練、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教學重點

分析父親形象,理解“父親”這個典型中國農民的形象。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讓一位同學朗讀《背影》中使自己感動的一個畫面)。通過上一篇課文《背影》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平凡而又偉大的父愛,老師想問大家:你們愛自己的父親嗎?知道父親的心願嗎?(學生回答後)那麼今天我們隨着作者李森祥的小說《臺階》去感受另一位父親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生。板書:臺階

二、檢查預習

1、讓一位同學介紹作者。李森祥,1956年出生,衢州人。1986年《煙雨樓》雜誌發表他的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後迅速成長,近年來發表小說頗多。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爲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

2、檢查字詞,小組展示。

凹( )凼( ) 門檻( ) 涎( )水 揩汗( )

嘎嘎( ) 撬石板 ( ) 硌( )了 尷尬( )

籌( )劃 黏性( )

3、速讀課文,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小說故事情節。

三、自主學習

“踏上臺階,感知父親” (跳讀課文)

1、父親爲什麼有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願望?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渴望被人尊重。(板書:被尊重)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爲什麼?

父親坐在新臺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麼?“文眼”是什麼?

臺階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四、合作探究 理解《臺階》的深刻內涵 (品讀重點段落)

探究人物形象: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的,這篇小說給我們刻畫了一個父親的形象,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小組討論)

1、父親是怎樣一個人? 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特點? A、家裏的經濟條件差,要造新屋需要準備一二十年的時間,父親終年辛苦勞作,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於蓋起了新屋。(文章第10、11、15、16自然段)

體現——勤勞、頑強、節儉

B、建成新屋後的喜悅、侷促、不自在。(文章21自然段)

體現——淳樸、善良、謙卑

C、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22、28自然段)

體現——倔強、要強

(1)、這篇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請你在“等泥水匠和兩個助工來的時候,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後插入一段父親的心理描寫,用第一人稱。(提示:要表現父親激動,將要揚眉吐氣的心理。)寫好後,各小組推選代表朗讀。

(2)、文章最後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怎樣的心情?

同情、崇敬和憐憫的複雜心情。

2、談談“父親”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義。從這一形象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父親是八九十年代農民形象的代表。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經濟落後。現金收入的來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許多建材是撿來的。他的積累如此艱難,歸根結底是因爲農村經濟極端落後。我們也生活在農村,但是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我們在珍惜現在生活的同時,更應該發奮學習,過上更好的日子,完成我們父輩對我們的希望。

五、寫作方法探討

作者詳寫了哪些內容?略寫了哪些內容?爲什麼?

詳寫舊屋的臺階和新屋的臺階,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教師引導:凡是與臺階有關的內容不惜筆墨,盡情揮灑,而與臺階無關的則惜墨如金,有的點到爲止。

這對你的寫作有什麼啓發?

方法指引:文章要詳略結合,與中心有關的,能突出中心的事件要詳寫,而與中心無關的,若是出於情節的需要必須要交代的,則可一筆帶過,這樣一來文章就能做到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六、總結:(播放崔京浩的《父親》)本文敘述了父親建造高臺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爲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韌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之情。崔京浩的《父親》唱出了對父親深深的愛,也令我們感動,希望同學們也能理解父親,感恩父親。

七、作業:

請以“感悟父愛”爲題目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1、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2、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篇6:《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能複述故事。

二、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尊敬父輩、理解父輩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檢查預習情況。

生字和新詞: 啃 蹦 撬 磕 門檻 厚道 糟糕 醒悟 晌午 煩躁 頭顱 自言自語 言外之意 微不足道 大庭廣衆

二、請學生速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聲。朗讀時思考三個問題:

1、父親爲什麼想造一個有高臺階的屋子?

2、父親是怎樣造有高臺階的屋子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朗讀結束後,請3名同學在全班交流。(明確:父親總是覺得自家臺階低;父親一年到頭不停地勞動,積攢錢造房子;新屋造好了,父親身體也垮了。)

三、精讀課文。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請5-6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1、爲什麼詳細寫父親洗腳,是要表現什麼?

要表現父親常年在外勞動。

2、臺階的高低象徵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親總說“我們家的臺階低”。你怎樣理解這種心態?

想要在住房條件上搞好一點,覺得自己應該造一個高臺階的房子,同時也覺得自己有能力造一個高臺階的房子。

3、搖放的樹枝,搖不散的目光。父親此時的心理是怎樣的?

看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父親心裏在思考,我一定要造一個高臺階的房子。

4、從課文中選取使用準確、生動的動詞,作一兩句話做點評。

(……父親的頭髮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着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承前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這裏的”挑“字用的準確、生動)

5、小說用第一人稱敘述了“我”父親與臺階的故事。對父親來說,臺階既是他的物質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當父親用汗水和辛勤勞動砌成了嚮往已久的臺階後,他卻處處感到“不自在”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和寂寞。你是怎樣看待“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應該如何理解這篇小說的主題?

(1)父親一生勤勞、頑強、倔強,淳樸、善良、謙卑;有志氣,不甘人後,不怕千辛萬苦,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2)父親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民,憑着自己一身力氣,辛勤勞動,平時省吃儉用,積攢費用,建起了九級臺階的新房。

6、找出小說中圍繞父親和臺階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

(1)”隔天,父親就用手去按一按臺階,說硬了硬了。再隔幾天,他又用細木棍去敲了敲,說實了實了。“

(2)”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四、總結。父親是一個淳樸的農民,辛勤勞動,勤儉節約,憑自己的努力,建起了九級臺階的新房。這種精神值得學習。另外,要學習本文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五、作業。

篇7:《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讀作者對“父親”的描寫,把握“父親”形象。

2、探索李森祥創作主旨,理解“父親”。

3、品味“臺階”,理解其象徵內涵。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故事內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領悟父親的情感和性格。

一、導入

1、(課前欣賞)劉和剛的《父親》,創設情境。

劉和剛的一曲《父親》,曾經讓無數爲人兒女的人們熱淚盈眶。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一位父親,走進李森祥的小說《臺階》。

2、屏幕顯示:母親坐在門檻上慢悠悠地做着針線活,目光恬靜地看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們。

請同學們一起讀一下這個片段,邊讀邊在腦海裏想象。李森祥說,這是他童年記憶裏的景象。而就是這個司空見慣的畫面,觸動他創作了《臺階》這篇小說。

很奇怪,這個只有母親而沒有父親的畫面,卻讓李森祥創作了《臺階》這篇寫父親的小說。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看一看究竟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二、初讀文本,瞭解“父親”。

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你從文中哪些細節看出?

課前預習時同學們主要存在這樣一些疑惑,我做了整理,同學們思考時可以結合這些問題。

根據剛纔同學們的敘述,我們看到了一位謙卑、勤勞、貧苦、要強、不服老的父親。”

三、細節品味,品析“父親”。

1、爲何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但老師還想說這是一位尷尬的父親。這在文中第21小節。

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在讀的過程中關注父親有哪些尷尬的舉止。

屏幕顯示:父親從老屋裏拿出四顆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讓我來。我把火一點,呼一聲,鞭炮躥上了高空,稍停頓一下便掉下來,在即將落地的瞬間,啪--那條紅色的紙棍便被炸得粉碎。許多紙筒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一起讀一遍)。

什麼叫尷尬?

在這個片段中你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父親很尷尬?

“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

你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父親很尷尬?

“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

還能從別的地方看出來嗎?

“居然”是什麼意思?出乎意料,原先父親在兒子眼中是很勇敢的,現在竟然不敢放鞭炮。

3、父親閃了腰,爲什麼不讓“我”幫忙?

就是這樣一位質樸、謙卑的父親,他的一些言行卻讓我們感到非常疑惑。

屏幕顯示:“父親身子晃一晃,水便潑了一些在臺階上。我連忙去搶父親的擔子,他卻很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我只好讓在一邊,看父親把水挑進廚房裏去。”

父親閃了腰,爲什麼不讓“我”幫忙?粗暴地一把推開我說明父親當時怎樣的心理?

請同學們揣摩一下父親當時內心還有什麼想法?爲什麼要加一個破折號? 讀的時候怎樣處理這個破折號?學生自由讀,揣摩父親粗暴地一把推開我後說的那句話中破折號的作用。

假如此時你就是這個父親,你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我想請全班同學一起來讀一遍,“

四、再讀“父親”,探尋主旨。他卻很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

1.好強不服老的父親一把推開我時,我真的站在了一邊。你如何看待文中我的行爲?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屏幕顯示:我只好讓在一邊,看父親把水挑進廚房裏去。廚房裏又傳出一聲扁擔沉重的叫聲,我和母親都驚了驚,但我們都盡力保持平靜。

在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謙卑不張揚,好強不服輸的父親,是我們每個人理想中的父親呀,李森祥也說這是一個理想中的父親,不是我生活中真實的父親,那麼他生活中真實的父親是怎樣的呢?

他說他記憶中有兩件事情讓他永遠也忘不了。(指明學生讀)①他六歲時,還不會游泳,父親竟將他一把扔進湍急的江,任他在水中絕望地掙扎。撲騰一陣子後,才撈起了他。

②有一年,他父親領着村人刨掉數十個年代久遠了的墳墓。父親竟將那些沒有人敢要的墳磚全搬回到家門口,然後命他削乾淨凝結於墳磚上的磚灰泥瘤。那時他七歲,他以爲自己的生命再也翻不過這座“山”!他苦熬苦撐而削掉了一個冬天。

你們覺得他現實中的父親怎麼樣?

屏幕顯示:到春天的時候,這座“山”竟被他削沒了。

這裏的“山”老師加了個引號,他指代什麼?

李森祥是《天下糧倉》的編劇,他後來在進行長篇創作時,一稿廢了又寫一稿,每當他寫不下去時,他眼前就會出現了這座“山”,但是他都堅持下來了。你覺得這座“山”還指什麼?

當他父親去世後,有一天他跟母親在夜裏長談時,他突然讀懂了他的父親。他淚流滿面,所以寫下了這段話:(我們來一起讀一下)

原來我早就並且一直踩在他的肩膀上……父親用他的肩膀作爲我人生的臺階。

--李森祥《站在父親的肩膀上--<臺階>創作談》

2.這兩個父親之間,有相通之處嗎?

藝術和生活中的父親應該有相同之處,現實中的父親和文中的父親也有相同之處。那麼文中的父親是不是也用他的肩膀,作爲我人生的臺階?

(屏幕顯示)文中的父親是否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級臺階?文章主要寫父親,爲什麼以《臺階》爲題目?

作者說“原來我早就並且一直踩在他的肩膀上……父親用他的肩膀,作爲我人生的臺階”,所以,文章塑造的是父親這一形象,卻以“臺階”爲題,--父親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級臺階。

3.父親在造房子的過程中一點點地老去,我們也在一點點地成長。

屏幕顯示:“好久之後,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是問我:這人怎麼了?怎麼了呢  父親老了  ”

爲什麼父親明知自己老了,還問我這人怎麼了?

這句話是小說的結尾,老師把標點空着,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對文章的感悟,爲“怎麼了呢  父親老了”加標點。文學的語言是含蓄的,一切盡在不言中。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再說說怎麼加?①先問號,再省略號;②先破折號,再句號。③先省略號,再感嘆號……

作者爲什麼要加一個逗號,又要加一個句號?

4.媒體展示助讀材料:

關於小說的結尾,當初我的確沒有把它當做悲劇來處理。在中國鄉村,一個父親的使命也就那麼多,或造一間屋,或爲子女成家立業,然後他就迅速地衰老,並且再也不被人關注,我只是爲他們的最終命運而惋惜,這幾乎是鄉村農民最爲真實的一個結尾。                        --李森祥

媒體展示助讀材料五:這最後似乎是不經意的一聲感嘆,其實是作者最無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是的,父親老了,這裏的“老”,不僅僅是指父親年事已高身體受傷無法再操持農活,更是兒子感受到父親心靈世界的“老化”--父親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也同時失去了奮鬥目標。身體的老朽固然已經可悲,追求的喪失更讓人迷惘。但兒子之痛還更在於他幾乎是眼睜睜地看着父親爲了造屋而耗盡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親身體和心靈都迅速衰老的殘酷現實面前無能爲力。一個句號,悲涼地道出了中國農民再勤勞善良也無法徹底改變命運得到幸福的殘酷現實。小說中的父親是如此,無數中國農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以父親爲代表的這些一無所有但依舊艱苦創業的草根階層,正是我們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級臺階。

五作業:

1.推薦閱讀,張大春《聆聽父親》

2.讓心靈靜下來,回憶與父親的點點滴滴,寫進自己的隨筆。

譚義專

[《臺階》教學設計]

篇8:《臺階》教學設計

臺階

題目:臺階教材版本:人教版使用年級:八年級

1.教材簡介及分析

《臺階》是一篇小說,通過描寫父親終年辛苦,積銖累寸,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建成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反映出父親那一輩農民爲提高地位,贏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同時也讚美了父親吃苦耐勞、拼命硬幹、堅忍不拔的精神,表達了億萬農民渴望提高生產力,結束農村經濟極端落後的心聲,迴盪着時代召喚的主旋律。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的具體化。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課文及本班學生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部分詞語2)、能談談父親形象的含義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培養閱讀小說的能力――抓住關鍵語句,理解內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圍繞臺階選材、安排詳略等寫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人生

3、重點、難點的確定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雖然是自讀課文,需要討論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主題、立意和寫法均有可探討之處,向課外拓展可供設計的點也較多,在一堂課中想面面俱到,很難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大膽取捨教材,顯得尤爲必要。爲此,我將重難點設定爲:

教學重點: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和材料的詳略安排。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法策略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誦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認真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下已安排了朗讀,課堂上在閱讀中誦讀,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研討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自主學習的同時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以多媒體課件爲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同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播放MTV《父親》

一曲《父親》唱出了天下父親的辛酸與快樂,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

我們卻恰恰被他們的那份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動着。請大家根據平時的觀察說說自己的父親。

學生構思講述父親的生活小事。

多媒體展示圖片文字(教師有感情的朗讀):有人說,人生是一級一級的臺階,許多人希望在臺階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親是不是也是如此……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李森然的《父親》,看父親到底怎麼做的。

(二)教、學課文

師:本文是一篇閱讀棵。老師想把學習的任務交給大家可以嗎?爲了大家很好的學習,我特意給大家設置了學習闖關的內容,大家對闖關有沒有信心。希望大家闖關成功下面進入第一關:攀登臺階之雙基關

多媒體展示

1:生字關(讀準加點的字)

淳樸謙卑檻晌午尷尬硌

煙癮黏性撬糟糕煩躁揩

煎熬籌劃挪垂涎頭顱磕

學生自主讀出字詞的注音

學生齊讀

師:大家輕鬆的過了生字關,我們一起進入詞語關

多媒體展示理解詞語:教你一招: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解釋詞語,一般先應該解釋詞語的本義,然後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詞語指什麼或寫出了什麼等的表達效果

師:在理解之前我們先看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2詞語關: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

1)偶爾出去一趟,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

2)父親閒着無事可做,有覺得很煩躁

3)他卻很粗暴的一把將我推開“不要你湊熱鬧”。

4)然而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5)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

6)雖然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卻做的很認真。

7)柳樹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傘父親那專注的目光。

師:解決了字詞的障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

(學生根據積累自由發言)

教師可以稍做補充

師:雙基關爲我們掃除了閱讀障礙,我們一起進入攀登臺階之理解關:

多媒體展示:

1內容關(用圈、點、勾、劃的方法,邊讀邊思考)

1)爲什麼要造一座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樣建造成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建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速讀課文,思考問題,然後討論回答)

師:我們瞭解了課文內容,下面哪位同學能根據提示的問題複述課文。

(學生複述課文,至少2-3名同學)

師:同學們闖過了內容關,讓我們一起進入理解關的難關――主題關。

多媒體展示:

你覺得文中哪個情節或細節最體現父親的形象,父親是什麼樣的形象。

父親創業經歷了將近20年的時間,爲了臺階,付出了歲月,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健康,結合現實,你覺得原因可能有哪些?文中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同學研討)

師: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梳理,相信剛纔模糊的父親形象在你心目中,應該已經是清晰、生動、立體了起來,誰能用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來總結一下父親的形象?

[明確:內容略

同學們總結的非常好,很全面,用詞準確。看來,要想很好的閱讀一篇文章,先抓住關鍵句,然後再細細感知,會比較順利。這個方法看來同學們有所掌握。

師:現在大家可以輕鬆的說,我們已經學完了,但是大家不要忘記,語文的學習就是爲了應用,用什麼呢?對用技巧。我們就看看文章用了什麼技巧,讓我們進入:攀登臺階之技巧關。

多媒體展示:

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的筆墨,你是如何理解的?

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的簡單,而造臺階卻寫的詳細?

(學生討論,明確寫作技巧)

師:大家總結很好,文章圍繞中心選材和安排詳略;巧於鋪墊。這是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學習的主要的寫作技巧。我們闖關至此,老師還給大家留了一個問題。

多媒體展示:

學了本文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父親的辛酸經歷,閉上我們的雙眼,回想自己的父親,你想對他們說寫什麼呢?

(學生自由表達,表達對父親的深情)

(三)教師寄語: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四)拓展延伸:自由結組,走訪調查你的家鄉的農民生活現狀、經濟來源,以及消費動向,每組上交一份書面的調查報告

設計意圖:圖片和背景音樂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此導語旨在配合着課件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調動學生情緒與本文合拍,自然引入本課。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積累。掃除閱讀障礙。

設計意圖:學會學習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解釋詞語。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培養閱讀習慣

設計意圖:

通過複述,學生再次熟悉了課文,同時也對文中的主人公父親形象有了最初步的感知,而且通過課下、課上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複述過程中抓住重點的讀,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抓情節,抓細節,理解人物形象。

讓學生從文中篩選信息,分析人物形象。

設計意圖:

對人物形象進行總結展示是考慮到學生在表達時不是很完整、連貫的情況,引導他們會完整、流暢表達。指導學生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賞析的閱讀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總結,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此環節鞏固和強化教學效果,也便於以後更好的應用於自己的寫作中。而且,問題設置時注意有難易層次,這就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以提高其自信心

設計意圖:

繼續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感動之中,更深刻的理解父輩人,爲本課畫上一個感性而圓滿的句號。

篇9:《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導學案的學習,引導學生在自讀文本的過程中瞭解故事情節,概括小說主要內容;並提出疑問,確定教學目標。

2.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品析父親造高臺階新屋的細節,把握父親的性格特點。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中的標點符號,體會作者對父親形象的感情。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品析父親造高臺階新屋的細節,把握父親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中的標點符號,體會作者對父親形象的感情。

一、導入

有人說,人生是一級一級的臺階,許多人希望在臺階上找到自己的高度,今天,讓我們踏上李森祥的小說《臺階》,走近父親,看父親是怎樣去建構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預習反饋,確定教學目標

1、預習反饋

師:通過導學案的學習,老師發現大家提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各位組長經過篩選整合,更是慧眼獨到地選取了一些值得探究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PPT呈現)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高臺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3)作者是懷着怎樣的感情去敘述父親的故事的?

師:本堂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3個問題。

三、初探“臺階”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我們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話回答?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師:請同學們把這句話劃一下,再一起來讀一遍。

四、細讀“臺階”

1、父親是怎麼造高臺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先請同學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故事情節。

生:父親用大半輩子的時間造了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親老了,累垮了。

師:語言很流暢,概括性很強。

2、父親具體是怎麼造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讓我們去文中找找具體的細節。

在學《背影》一文時我們已經學會如何抓住細節品味人物形象了,請同學回顧一下( 找片斷位置——讀課文內容——扣字詞分析——探內心世界 )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品讀文中的細節描寫,把握父親的性格特點。

學生品讀圈畫,做好批註。

4人小組討論交流 。

④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其他小組補充。

總結昇華

過渡:同學們的解讀都很精彩,最後請同學來總結一下在作者精雕細琢的細節描寫中,你讀到了父親是個怎樣的人?(生總結,師以臺階形式板書父親的品質)

五、深入“臺階”

1、通過父親造臺階的過程,我們看到了父親用他的勤勞、執着……一步一步踏上了他人生的高臺階(畫出臺階形狀)那麼作者是懷着怎樣的感情去敘述父親的故事的?

生:對父親的熱愛。

生:對父親的崇敬。

師:對,還悟出其他情感嗎?

2、重點朗讀文章的最後兩段,思考,如果叫我們同學來寫,你們會用什麼標點符號,並說明理由?(教師引導學生讀出句號深處的感情。)

生:……

師:對,看來我們同學都很有經驗。但是我們文章中爲什麼用了一個令人費解的句號呢?(課件出示材料)

師:任何創作都源於生活,中國農民的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父親的命運也只能如此,所以作者用了一個句號,那麼在這個語氣中,你還能讀出什麼情感?

生:悲痛、惋惜、無奈之情。

師:還有什麼能比清醒地無能爲力的面對困境更讓人惋惜悲痛呢?小說中的父親是如此,無數中國農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3.再讀最後一段,讀出無奈、悲痛之情。(指導朗讀)

4.師總結:這最後似乎是不經意的一聲感嘆,其實是作者最無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

六、作業佈置

凝望這座臺階,我們看到了李森祥對父輩的理解;

回首這這座臺階,你有什麼話想對文中的父親說?

課後,請以“父親,我想對你說”爲開頭,寫一段話,200字左右。

篇10:《臺階》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

本文是一篇小說。教學的重點在於把握主題、分析人物形象及體會記敘中描寫的作用。採用板塊式教學思路。

【教學步驟】

一、整體閱讀,把握情節

學生自讀課文,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要點: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要點: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要點:人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二、集中討論,分析形象

設問: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

他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特點,當九級臺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三、問題研究,把握主題

設問: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四、深入品讀,體會寫法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本文中關於父親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句子並朗讀,說說它們的作用。

學生髮言。

小結: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五、整理收穫,體驗學法

把握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篇11:《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衆”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設計:

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們曾透過飽含作者對父親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體會到父親對兒女那深沉而厚實的愛;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小說《臺階》,體會作者通過獨特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去感受父輩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爲了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都,父親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父親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終於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爲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三、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啓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爲故事敘述者,採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臺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後放鞭時,文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四、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後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爲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不對勁。臺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篇12:《臺階》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複述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合作、討論、探究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2)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性閱讀——“踏上臺階,走近父親”

1、激情導入(多媒體課件:以《愚公移山》爲背景音樂)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速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學生自合作解決爲主)

3、學生整體把握,複述故事情節。

提示: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說明:整體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對文章的故事情節有一個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僅如此,學生通過整體性閱讀,還會對文中的人物——父親,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二)突破性閱讀——凝望臺階,感受父親

1、再讀課文,合作討論父親的形象。(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父親的句子並討論)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父親有什麼樣的感受嗎?爲什麼?

(3)“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5)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6)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啓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以學生自己找,小組討論爲主;思考題是學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分析、理解。教師可以在討論時投影出示)

2、師生共同學習、討論分析父親的形象。教師引導。

父親:淳樸、謙卑、有理想、敢於拼搏、不怕吃苦、堅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說明:突破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再讀文章,通過對文章的語言的揣摩,細節的品味來突破文章的重點:理解父親的形象。在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自主閱讀、思考,合作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很好地把握、理解父親的形象。這個環節一定要做到在前面整體性閱讀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內容和人物更深的理解。)

(三)探究性閱讀——“回首臺階,探究父親”

在臺階是三級的時候,父親凝望別人家的臺階心情是一種渴望;但是當父親耗盡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級高臺階 的新屋時,他會想什麼?

請思考:

1、父親一輩子艱苦創業,所的結果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屋,只不過臺階高些罷了。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局?

2、父親這樣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3、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以上想通過問題,讓學生討論、體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詳略的重要)

(說明:探究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是運用了哪些方法寫的,有什麼好處。這有利於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和把握。不僅如此,這還會讓學生知道文章可以這樣去寫好。從而培養了學生將課內知識靈活運用到課外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鞏固性閱讀——比較臺階,理解父親。

請同學比較《背影》和《臺階》在寫作方面(選材和立意)的異同。

思考:

1、“背影”和“臺階”在文章中各起什麼作用?

2、兩篇文章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的?

(說明:此項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本堂課的重點,進而在比較中鞏固本單元的兩篇文章的寫法。教師通過比較內容、手法、語言等讓學生將一些類似的文章整合、融會貫通,使學的知識真正成爲自己的。)

(五)延伸性閱讀——回味臺階,描寫父親

1、由《背影》和《臺階》兩篇寫父親的文章,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個令你難忘、讓你感動的特點,要求講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小組內部交流,練習口頭表達)

2、課外完成上述作文,注意選材和立意。

(說明:語文課一定要和課外、和生活聯繫起來。也只有這樣,語文課纔有生命力。這項延伸目的就是讓學生將課文中的父親和生活中的父親聯繫起來。看生活中自己的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感情。關注生活,是語文課必須的。)

篇13:《臺階》教學設計

《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衆”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講義資料、投影儀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 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l、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依據閱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爲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啓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爲故事敘述者,採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臺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後放鞭時,文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後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爲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4)“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爲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5)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6)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7)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啓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菸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他嚮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衆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砌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蘊。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願。

篇14:《臺階》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

設計思路: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單元導語對單元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讀這些課文,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設計理念:根據新課標、教改探索(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誘思探究法。)

教材分析:

《臺階》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爲線索,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本單元是以“愛”爲主題的,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啓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臺階》前接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朱自清的《背影》,後接楊絳的《老王》和餘秋雨的《信客》,與《背影》一樣,《臺階》正是訴說着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從人教版國中語文六冊教材的編寫看,《臺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後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溫情”的主題和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關注人類”的主題以及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體味人生”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啓示學生語文來源於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迴歸寫作本源。

學情分析: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父親”形象的分析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完成,只是給學生揣摩的時間要充分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掌握小說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在寫“父親”的過程中增添寫作熱情、提高寫作水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感懷自己的父親。

教學重點:在掌握小說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寫自己父親的一個側面。

教學難點: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誘思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父親、臺階的圖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劉和剛的歌曲《父親》導入。

導語: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不僅有許多的歌曲讚美他們,還有許多的文學作品也讚美他們。當代小說家李森祥在一篇獲獎小說《臺階》中塑造了一位父親的形象,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李森祥老師的小說《臺階》,一起感受一位農家父親的內心世界。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下列問題(屏幕投影):

⑴、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⑵、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品質?

⑶、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2、引導回答上列問題(屏幕投影):

⑴、明確:在家鄉,“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我”家的臺階只有三級,容易進水,也表明在家鄉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親”渴望自己的家在鄉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性格:要強(有志氣,有理想,有追求)。

⑵、明確:撿磚、拾瓦、砍柴、存角票、編草鞋、踏黃泥。

性格:勤勞(吃苦耐勞)

⑶、明確:他感到不自在,不對勁。

性格:謙卑

3、小結父親的形象:“父親”是一位很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

四、拓展延伸,實踐演練。

過渡語:文中“父親”是一位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他和我們許許多多的父親一樣,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斷的追求着,他堅韌頑強的品質怎能不讓我們感動?他怎能不使我們想起家裏的父親?現在就讓我們提起筆來,也來寫寫我們自己的父親吧!

1、提示(屏幕投影):最難忘的是父親?的時候,他。面對父親,我要說:“________________。”

2、組織全班交流。

五、小結:

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他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教育着我們。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於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以至於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可在我們跌倒時,父親教會我們怎樣站立;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鼓勵我們勇敢的去面對。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去關注我們平凡的父親,也關注那些與父親一樣平凡的人們。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教學目標基本達到,完成了從內容到人物形象的分析。尤其是拓展延伸,實戰演練這一教學環節學生完成的最好。根據提示語:“最難忘的是父親的時候,他。面對父親,我要說:________________。”當一個學生說到了自己的父親聲音哽咽,淚流滿面。可見,這位學生是觸景生情,將自己的真情融入其中,真正體會到了“父愛”。我認爲這是教學效果中一個“質”的提升。

篇15:《臺階》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臺階》是新人教版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八課的內容。《臺階》與本單元其他四篇文章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是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全文中有個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引導學生抓住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二、學生分析

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通過反覆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當適當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設計思想

教學時間爲一課時,時間緊、任務重。基於此,圍繞教學過程要緊湊、問題設計要精心,抓主抓重,切中主題,設計了四個問題,教師精講點撥;學生通過個性化閱讀,張揚學生的個性;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四、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和意蘊: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情感,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五、重點與難點

1.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篇16:《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創意

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品味父親的語言和動作,探究父親衰老的根本原因。

教學流程:

1、瀏覽全文,思考文章圍繞臺階從時間的角度分別寫哪些內容?

明確:父親渴望建臺階 父親準備造臺階 父親竭力築臺階 父親不適應新臺階

2、說說我眼中的“父親”

細讀準備造臺階和竭力築臺階部分,試着用這樣的句式說說你對父親的認識:“我的——的父親,你——”

明確:勤勞、力大無比、健康強壯、有理想、樸實、堅持不懈、堅韌不拔、永不放棄……

3、父親窮其大半輩子的努力在造臺階,臺階造好後,父親沒有我們想象中應該有的激動和開心,文章結尾說: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問我:這人怎麼了?怎麼了呢?父親老了。品讀文章對造好臺階後父親的描寫,找出“父親老了”的依據。

明確:父親身體老了,父親心境老了,父親精神老了。

4、細讀父親渴望造臺階部分,小組合作探討:衰老本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爲什麼那麼力大無比,健康強壯的父親,在造好臺階後立刻走向了“衰老”?

明確:我們家的臺階低,這是父親的感嘆,因此,渴望通過造高臺階來改變低下地位的強大信念給了父親堅持奮鬥竭盡全力築臺階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強大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讓父親的精神始終處於亢奮狀態。當臺階造好後,憧憬成爲了現實,強大的信念也消失了,精神動力也不存在了,人一旦失去了信念和精神的支柱,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和希望,衰老成了必然。

5、“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嘆。這句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

再讀以上兩句話,思考:成爲父親強大精神支柱的只是“造臺階”嗎?

明確:“我們家”是父親言語的關鍵詞,更是父親爲之努力的全部動力!

6、再讀課文結尾兩句話,試着對文中的父親說幾句話表達你內心的情感。

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篇17:《臺階》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臺階》是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李森祥的一篇短篇小說。本文通過描寫父親終年辛苦,經年累月,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建成了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身體垮了,人也衰老了。反映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父親那輩的農民,爲了獲得地位,贏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作者同時也讚美了父親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表達了億萬農民渴望提高生產力、改變農村經濟落後狀況的心聲。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情節。

2、分析父親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關愛父親,感受父輩一生艱辛卻不知累的傷感。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3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通過自己查詞典,掃除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上課之前,大家先來欣賞一段視頻。 (播放音樂視頻 筷子兄弟的《父親》)

父親默默承擔着家庭的責任,是家中的頂樑柱,經年累月的辛苦壓彎了他的腰板…

今天我們就來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感受父親的“臺階”。

二、自學導引:(獨立自學,找出疑惑!)

(一)通讀文本——感知課文情節

1、爲什麼父親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因爲父親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臺階是地位的標誌,臺階高地位就高,臺階低地位就低。

2、父親爲了築臺階做了哪些準備?

撿磚、撿瓦、撿石頭、存角票、種田、砍柴、編草鞋、踏黃泥

3、新屋造好後,父親有什麼表現?

不自在,父親老了。

三、合作探究(你爭我辯,收穫甚多!)

(二)品讀文本——分析父親形象

4、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研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重點語句從中分析人物形象。)

句式:“父親是一個 的人,表現在 ”。 (可以在文找出中最讓你感動的語言或最能表現父親個性的細節,並加以適當的分析)

四、展示點撥(積極展示,戰勝自我!)

(三)探究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1、本文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代?作者對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開動腦筋,大膽的說出你的觀點。各抒己見哦!)

五、拓展延伸(目標實現,快樂無限!)

(四)拓展延伸——傾訴心中真情

下面的問題,任選其一。

1、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你出人頭地了,請以作者的身份給逝去的父親寫一封信。

2、看到文中的父親,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你想對此時正在辛勤勞作的父親說些什麼呢?請給你的父親發一條微信。

教師送上一首小詩: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深深的皺紋爬滿額頭!

看今朝,老驥伏櫪,累,奔走的身影何時作了?

堅強的信念,支撐着無力的雙腳。

無悔的一生,播撒在無際的田郊。

重溫經典,讓我們經典中介紹這節課。

播放背景音樂龔玥的《父親》,及歌詞。

篇18:《臺階》教學設計

目的要求:

1、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2、課文複述,進一步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通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

4、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具準備:U盤

教材分析:

《臺階》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

小說是以父親的兒子爲故事敘述者的,開頭寫父親如何力大無比,壯實如牛,篇末寫父親腰也閃了,連挑水也不能勝任了。父親終年辛勞,捨不得破費一星半點,連洗腳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親這輩子過得多麼艱難!小說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故事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課 型:新授。

方 法:自學指導。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教育着孩子們,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拼搏奮進,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衣着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衆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父親在你跌倒了時,他會扶起你來,教會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無言的大海中,讓我們分享了失敗與成功。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臺階》。

二、檢查預習

識記字詞:

凹(āo) 凼(dàng) 門檻(kǎn) 涎(xián)水 揩(kai) 嘎(gā) 籌(chou)

劃黏(nián) 尷尬(gān gà) 撬(qiào) 微不足道 大庭廣衆

閱讀課文,複述故事情節。

三、作者簡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煙雨樓》雜誌發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後迅速成長。近年來發表小說頗多。

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爲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國小老師》被《小說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秀文學獎。

四、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出示問題,整體感知。

①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②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

③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父親坐在新臺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麼?(臺階)“文眼”是什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五、情節複述,體會情感。

要求改用第三人稱,抓住能表現人物主要特點的情節複述。在複述的過程中注意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要口齒清楚,內容連貫,並富於感情。複述之後可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對遺漏的內容進行補充。

六、小結。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第 二 課 時

課 型:新授。

方 法:自學指導。

過 程:

一、複習導入。

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答:造新屋,當然是爲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二、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設置問題情景一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

社會生活的。下面我們思考討論一下,父親這一形象是怎樣塑造出來的。

(1)、從中國傳統的建築物的文化底蘊角度看:

傳統文化認爲:一、三、五、七、九是級別的象徵,而一級是最低級別的象徵,九級是最高級別的象徵。所以民間百姓的門檻一般是三個臺階以圖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級別的寫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築物有9999幢,標誌着最高皇權的象徵。再如雲南大學的臺階有97個,這表明是雲南省的最高學俯。從這我們可看出:父親爲什麼把我家的臺階從三級升到九級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

(2)、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有五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臺階高,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這篇小說着眼於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說對尊重的需要。父親爲了贏得尊重,耗盡了他的畢生精力,奮鬥了一生。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父親是怎樣的人呢?

(板書: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有移公移山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角度看:

課文中寫到父親爲了建造一幢有臺階的房屋,他的確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分一文積攢,起早貪黑,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撿卵石,剩下半月過年、編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緊湊。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幹、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當九級臺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麼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併爲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後的喜悅、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小結歸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尊重。

他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的特點,當九級臺階造好後,他卻不 好意思坐上去。

設置問題情景二:

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時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說明臺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窮困。

設置問題情景三:

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三、語言品味,把握主題。

1、語言品味:

引導學生找出最受感動和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例:

“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爲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父親抽菸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2、把握主題:

設問: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3、體會寫法:

請同學們整理收穫,體驗學法。

討論歸納: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要注意詳略得當。

要突出重點,圍繞中心選材。

把握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四、走進“父親”,互動釋疑。

1、走進“父親”:

“父親”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是什麼?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說塑造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一個農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裏有我們民族拼命硬幹、堅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代表了新舊交替時期中國農民的突出特徵。同時,這一形象還告訴我們,農民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困苦,根源在於經濟落後。這篇小說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同時這篇小說,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爲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2、課外延伸:

①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1、第五段中:父親爲何一年洗一次腳?爲何洗了腳後覺得輕飄飄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提示:A、節約、儉樸;B、父親經常在水凼洗而僅有一次在家裏洗的緣故;C、父親一輩子從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內心感到不安的緣故。)

2、第13段最後一句說明了什麼?

(提示:神態描寫——父親專注別人的高臺階,他羨慕、嚮往,謀劃如何加快準備,爭取早日造好臺階,也讓人羨慕的神態。)

3、第21段中爲什麼說父親露出尷尬的笑?

(提示:聯繫上下文,說明父親具有謙卑、不驕的傳統的民族風格。)

4、第26段中爲什麼父親總覺得不對勁?

(提示:A、父親一輩子處於地位低下,突然地位變高了而感覺不對勁,說明他的謙卑。B、臺低的陰影一時難以消除。)

5、第29段中爲什麼說父親若有所失的模樣?

(提示:父親幹了一輩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就是生命,勞動是創造;勞動有了收穫,才體現自己的價值。一日不幹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說“若有所失”)

6、第30段的含義?

(提示:神態描寫——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父親已老了,同時表達了我對父親勞碌終生而感到悲傷,進一步爲全文籠罩上一層淒涼、憂傷之情。)

六、作業。

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心願 準備 建造 熬不住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要強 尊重 堅韌 謙卑

篇19:《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標:(1)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特別是其中的細節描寫。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理解父輩、尊敬父輩、關愛父輩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一、導入新課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一位關心、愛護兒子的慈父的身影,今天我們大家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即將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1、字詞

凹()凼()硌()涎()水揩()嘎()籌()劃黏()撬()尷尬()

過癮()唿()嗒熬()住憋()住門檻()

微不足道:微小而不值一提。

大庭廣衆:人很多的公開場合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準備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的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2、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父親爲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卻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三、研讀賞析

1.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的筆墨?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說明家庭的窮困。

2.“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爲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詳寫。

4.父親回來時,爲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

四、探究性學習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幾十級,自己家的臺階只有3級,被人家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覺得自己沒有地位”,想有地位卻沒有地位,所以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

2.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爲什麼?

不對勁。

臺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說說你對父親形象的看法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4.說說文中流露出“我”對父親的感情。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五、小結:比較分析:《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請分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裏?

同:都是表現父親的文章,

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以小見大。

異:

《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突出了父愛,給人深刻的印象,讓人強烈地感受父愛。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

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篇20:《臺階》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部分詞語

2、能談談父親形象的含義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培養閱讀小說的能力——抓住關鍵語句,理解內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圍繞臺階選材、安排詳略等寫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人生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三、教學過程

課前安排預習,對文章有大致的瞭解。

(一)導入

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們曾透過飽含作者對父親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體會到父親對兒女那深沉而厚實的愛;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小說《臺階》,體會作者通過獨特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去感受父輩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組織教學

檢查預習

(三)新課講授

1、讓學生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爲了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都,父親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父親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終於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爲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2、學生複述文章內容,給文章分段。教師啓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結合老師給的的閱讀提示來概括、複述本文。

段:建造臺階的願望——建造臺階的準備——建成後

3、問題研討——父親形象分析

通過複述,再次熟悉課文,同時也對文中的主人公父親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來的問題研討環節中,促使同學們能從中讓父親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

設置問題情景一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下面我們思考討論一下,父親這一形象是怎樣塑造出來的。

(1)父親爲什麼覺得我家的臺階低?從這一點,你能勾勒出父親的什麼形象?

答:因爲想有而沒有,所以總覺得低,要改變。自尊、不甘人後、上進……

(2)臺階在父親心中意味着什麼?能從文中找到一句話來回答嗎?

答:地位,受人尊重,“臺階高,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

(3)爲什麼父親造的臺階是九級,而不是其他數字呢?

答:從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底蘊角度看,傳統文化認爲:一、三、五、七、九是級別的象徵,而一級是最低級別的象徵,九級是最高級別的象徵。(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

(4)、爲了實現這個願望,父親付出了哪些努力來準備?請找到文中具體句子流暢的讀出來,如果可能,請同時談談由此感知的父親形象。

答:節儉、勤勞、有遠大目標、吃苦耐勞、用勞動興家立業、堅忍不拔、辛苦

課文中寫到父親爲了建造一幢有臺階的房屋,他的確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分一文積攢,起早貪黑,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撿卵石,剩下半月過年、編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緊湊。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幹、勤儉持家的美德。

(5)艱苦的準備後,新屋開工了,父親無疑是興奮的、幸福的,尤其對於造臺階,文中如何描寫的?父親是什麼形象?

答:對於自己勞動得到的果實的熱愛,體現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幹、勤儉持家的美德。

(6)九級臺階造好後,父親爲什麼卻不好意思坐上去?體現了父親的什麼品質?

答:父親覺得站在高處和別人說話“極不自在”,體現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同時也是長期無地位,不受重視,形成的自卑心理,難以消除的表現。

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麼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併爲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後的喜悅、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小結歸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尊重。

他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的特點,當九級臺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設置問題情景二:

問題: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時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說明臺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窮困。

問題: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設置問題情景三:

父親“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爲了造出像人家一樣有高臺階的新屋,也叫人羨慕,競花了大半輩子去準備,才蓋起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親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同學認爲,父親這樣做,值得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教師可以從如下方面加以引導: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願。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爲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築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着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範圍裏,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麼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裏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幹、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格並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臺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爲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氣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業的艱難困苦,根源在於農村經濟極端落後。小說深沉地響着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

4、文章語言、寫作手法,命題立意,關鍵句。

(1)語言品味:引導學生找出最受感動和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例:

“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爲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父親抽菸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2)把握主題:

設問: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3)體會寫法:

請同學們整理收穫,體驗學法。

討論歸納: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要注意詳略得當。

要突出重點,圍繞中心選材。

把握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5、課外延伸:小說閱讀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人物描寫方法:肖像,言語,心理,動作等。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

3、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4、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情節的總的作用:使小說變得豐富、生動、曲折,可以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

環境描寫方法: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佈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A、敘述: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爲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

例1:他走了。例2:我們爬上了山。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鏡。

例2、我順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例1:《最後一課》中: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表現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四)課堂小結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長遠的生活目標,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父親老實厚道,吃苦耐勞,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也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

看來,要想很好的閱讀一篇文章,先抓住關鍵句,然後再細細感知,會比較順利。這個方法看來同學們有所掌握。

八、鞏固訓練

課堂練習:字詞

課後作業:

1、把課後詞語加意思、造句寫一遍。

2、課外尋找關於“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

推薦書目:蘇童《父愛》、梁實秋《代溝》

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九、板書設計

臺階的意義:“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臺階老屋 九級臺階新屋

要求:地位 尊重

父親形象:要強老實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心願準備建造熬不住

要強尊重堅韌謙卑

篇21:《臺階》教學設計

父親大半輩子艱苦勞作,苦心孤詣建造高臺階,臺階建好之後,卻發現父親老了。在中國鄉村,一個父親的使命往往或造一間屋,或爲子女成家立業,然後他就迅速地衰老,並且再也不被人關注。這樣的使命,給了他們無窮無盡的力量和信念,成了他們不懈奮鬥的精神支柱。這樣的父親是可敬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心酸。

教學創意

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品味父親的語言和動作,探究父親衰老的根本原因。

教學流程:

1、瀏覽全文,思考文章圍繞臺階從時間的角度分別寫哪些內容?

明確:父親渴望建臺階 父親準備造臺階 父親竭力築臺階 父親不適應新臺階

2、說說我眼中的“父親”

細讀準備造臺階和竭力築臺階部分,試着用這樣的句式說說你對父親的認識:“我的——的父親,你——”

明確:勤勞、力大無比、健康強壯、有理想、樸實、堅持不懈、堅韌不拔、永不放棄……

3、父親窮其大半輩子的努力在造臺階,臺階造好後,父親沒有我們想象中應該有的激動和開心,文章結尾說: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問我:這人怎麼了?怎麼了呢?父親老了。品讀文章對造好臺階後父親的描寫,找出“父親老了”的依據。

明確:父親身體老了,父親心境老了,父親精神老了。

4、細讀父親渴望造臺階部分,小組合作探討:衰老本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爲什麼那麼力大無比,健康強壯的父親,在造好臺階後立刻走向了“衰老”?

明確:我們家的臺階低,這是父親的感嘆,因此,渴望通過造高臺階來改變低下地位的強大信念給了父親堅持奮鬥竭盡全力築臺階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強大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讓父親的精神始終處於亢奮狀態。當臺階造好後,憧憬成爲了現實,強大的信念也消失了,精神動力也不存在了,人一旦失去了信念和精神的支柱,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和希望,衰老成了必然。

5、“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嘆。這句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

再讀以上兩句話,思考:成爲父親強大精神支柱的只是“造臺階”嗎?

明確:“我們家”是父親言語的關鍵詞,更是父親爲之努力的全部動力!

6、再讀課文結尾兩句話,試着對文中的父親說幾句話表達你內心的情感。

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篇22:《臺階》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把握形象及感情,體會敘述和描寫的作用。

2、通過變換人稱,概述故事梗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比較《臺階》和《背影》的語言風格。

4、學會聯繫實際,深刻體驗“父親”這一形象。

【教學重點及難點】

1、能夠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把握形象及感情,體會敘述和描寫的作用。

2、引導學生比較《臺階》和《背影》的語言風格。

【教學設想】

這篇小說的文眼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相應就高。”引導學生抓住這個文眼,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然後聯繫實際加深對小說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其次,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三個問題: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樣造起有高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這樣就能把握全文。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 通過《背影》一文精巧的結構導入(以各比較)

二、速讀文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主探究

文章的文眼是什麼?

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樣造起有高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方法:先概括文章內容然後再用第三人稱改寫。

明確:

1、文眼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相應就高。”

2、內容要點:

⑴ 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新屋,受人尊重。

⑵ 憑其條件,要造屋準備大半輩子。

⑶ 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

⑷ 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跨了。

3、比較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優劣。

進一步探究文章線索和寫法:

1、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2、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

三、通過典型事件探究“父親”這個形象

明確:

父親是一位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自立於受人尊重,有長遠的生活目標,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位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有着傳統中國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父親

五、用畫佳句的形式體味語言特點:口語化

六、進一步比較《臺階》和《背影》有何異同之處

結構:線索 以物爲線索

敘述方式 倒敘 順敘

語言:樸實、自然、感人

口語化

中心 父子情深

突出父親要人尊重對社會地位的追求

篇23:《臺階》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3、德育目標:學習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父親性格的核心

教材內容分析:

《臺階》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爲敘事者,敘述父親爲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爲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

教學對象的分析:

八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比七年級能力有所提高,在七年級記敘文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點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寫的是父愛,父親身上的慈愛和堅強、艱苦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淚水模糊的晶瑩淚光中的背影上,父愛是世上最無私、最深沉的愛,表達是這麼簡單,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只是極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細節。今天再來學習一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走向《臺階》,走近文中的這位父親。

二、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三、整體感悟:

1、出示速讀要領:要默讀,不出聲。

2、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試用一句話來概括。

(父親用畢生精力造起了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2)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爲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父親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造臺階)

四、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以上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通過吃苦耐勞具體的研讀,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請大家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刻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讓你感動的原因。

請大家依據這種形式,談談你對文中細節刻畫的認識。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

“我”的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爸爸”,但是他卻能夠艱苦創業,不惜用畢生精力去鑄就一個象徵着他的尊嚴和夢想的高臺階。所以我們說……

以“父親是一位……的人”說話。

五、拓展延伸:

父親一輩子艱苦創業,所得的結果只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屋,只不過臺階高些罷了。父親這樣做究竟值不值得?

六、欣賞歌曲《我的老父親》

畫面中有父親的許多形象,聯繫生活,你是否也有這樣難忘的時刻?

七、佈置作業:

寫一篇日記:《父親》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我從小說的文體出發,安排了三個板塊的教學。

第一板塊“抓關鍵詞句,理讀故事”。嚴謹的文學作品,作者非常注意內容的前後聯繫,段與段的過度,思路異常清晰,但我們的學生卻往往忽略前後有關聯的詞句,從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教學中,剛好兩位同學的意見有了分歧,其實,他們的分歧,也正是班上同學的困惑之處,因而,我引領學生抓關鍵詞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學生對文本也就有了整體的感知和把握。閱讀中,還要讓學生儘可能地習得寫作方法,我想抓關鍵詞句,理作者思路,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也許能啓發學生今後在寫作中,也要注意前後句子的聯繫,段和段的銜接。

由理讀故事第一板塊中父親和臺階的關係,很自然地帶出了第二板塊“抓細節描寫,析人物形象”的教學。這一板塊的教學,我遵循先感性、後理性,教師引路、學生自主的教學理念加以設計。應該說,這一板塊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生的交流比較精彩,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學生對細節描寫理解的比較到位,第二天作業的反饋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應該說,這一板塊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完成了“寫了什麼”“怎樣寫的”這兩個板塊的教學後,我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個板塊“讀懂主旨、讀出自己”的教學中。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始終扣住關鍵詞“父親”“臺階”,始終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讀懂父親,讀懂臺階的含義。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確實要重視,但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應在文本的解讀、把握中加以體現,對農民的關注、尤其是對農民精神世界的關注,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了,它只需要教師點一下即可,因而,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爲什麼要寫這篇小說?編者爲何又要編選這篇小說呢”,想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不忘學法的指導,從抓關鍵詞句、理讀情節到對細節描寫的總結,從整個一節課的學法總結到作業的佈置,我的目標很清楚,那就是真正教會學生閱讀小說、主要是閱讀短篇小說的方法,應該說,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師生互動較好。

當然,一節課下來後,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遺憾。如,這麼長的一篇小說,如何在一節課中,即能讓學生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又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該如何體現學生評價。

篇24:《臺階》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閱讀課文,瞭解中國農民勤儉堅韌的性格和他們艱苦的生活。

2、學習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3、培養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父親”的形象特點及其意義。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簡介作者。

2、檢查預習,掌握字詞。

3、整體感知,把握課文情節。

4、再次閱讀課文,思考問題並討論。

⑴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⑵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⑶新屋造好後,父親又怎麼樣了?

⑷說說文中流露出“我”對父親怎樣的情感?

⑸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麼?

5、研讀賞析,小組討論:

⑴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使你感動的原因(體現父親的什麼特點?)。

⑵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階上用了那麼多的筆墨?

6、拓展延伸:

⑴比較〈背影〉和〈臺階〉在立意和選材上的異同。

⑵在生活中你的父親有什麼特點是你感動最深的?請你以“給父親畫像”爲話題,說一段話(注意抓住父親的特點)。

7、佈置作業。

篇25:《臺階》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衆”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講義資料、投影儀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l、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依據閱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爲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啓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爲故事敘述者,採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臺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後放鞭時,文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後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爲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4)“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爲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5)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6)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7)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啓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菸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他嚮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衆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砌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蘊。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願。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爲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築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着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範圍裏,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麼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裏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幹、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格並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臺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爲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氣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業的艱難困苦,根源在於農村經濟極端落後。小說深沉地響着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

6.變換人稱練習。

請學生速讀全文,試用第三人稱說說小說的故事梗概。

教師示例:

XX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幹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屋造好了,人卻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說話延伸

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展引發的人們思想觀念(如按揭買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四、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五、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臺階 老屋

地尊要強 老實厚道

父親

位重 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九級臺階 新屋

篇26:《臺階》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故事情節,能用自己的語言概述故事情節。

2、能結合文中有關語句,有感情地朗讀並評價父親身上體現的感人精神。

3、能結合文本內容,對父親實踐夢想的結果作出全面深刻的理解,並能寬慰父親。

4、能聯繫實際暢談自己父母心中的“臺階”,培養理解感恩父母的情懷。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幻燈片】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幅畫面展示的是怎樣一種事物?(臺階)

看到它,你會想到哪些?(歲月、艱難、毅力、意志、高度等等)

【過渡語】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臺階讓我們想到了攀爬時的艱難與執着,攀越後的喜悅與興奮,以及它給予我們的人生高度與希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作家李祥森的小說《臺階》,一起去看看臺階所賦予一位父親的人生高度。

二、整體感知:

【過渡語】課前大家已經預習過這篇小說,並瞭解了這篇小說的故事得主要內容。

【出示幻燈片】請圍繞“臺階”這條線索用簡要的語言完整地概述課文的故事情節。

學生交流,評價總結。

(提示:講述小說的故事,應該要講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與結果。)

(明確: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決心要蓋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但此時的父親老了,身體也垮了。)

三、突破重點:

【過渡語】讀完這個感人的故事,我們對這位平凡的父親定然產生由衷的敬佩之情。

【出示幻燈片】你敬佩文中的父親嗎?請劃出文中相關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並說說你的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板書:勤勞、節儉、忠厚、善良、誠實、堅韌、要強、不甘人後、執着追求、拼命硬幹、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等等)

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

四、探究難點:

【出示幻燈片】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父親一生的夢想。父親最後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嗎?請結合文本內容,來闡述你的觀點。

學生交流,評價總結。

(父親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並不僅僅只是物質生活改善的需求,更是父親心理上提高自家地位獲得他人尊重的需求。

雖然父親通過自己畢生的努力造出了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但卻並沒有在精神上獲得真正的滿足,過上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從文中來看,父親性格中的自卑和周圍鄉鄰的漠然,使父親的夢想離真正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父親實現了物質的臺階,卻沒跨上精神的“臺階”)

板書:自卑漠然物質的臺階精神的“臺階”

【出示幻燈片】父親這樣做值得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觀點一:值得。父親雖然在精神上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他畢竟靠自己的努力建成了九級臺階。雖然這在別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卻是父親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所能做到的最終的結果。父親建成了九級臺階,也給兒子留下了一座精神的高臺階。

觀點二:不值得。父親雖然建成了高臺階,但並沒有提高自己的地位,獲得更高的尊重,還把身體累垮了。

【出示幻燈片】文章寫的是父親的故事,爲何卻以“臺階”爲題?你認爲“臺階”還有哪些深刻的含義?

【出示幻燈片】父親,我想說:……

但不管怎麼說,父親依然是使我們敬佩和感動的人。你能替文中的“我”說幾句安慰鼓勵父親的話嗎?讓父親不僅實現物質上的“臺階”,更能實現精神上的“臺階”。

學生交流,評價總結。

(父親,人生本就是毫無意義的,是人生的追求使它充滿生機與活力,只要追求過,又何須在乎結果與他人的眼光。有時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父親,你是兒子的驕傲!)

(父親,你爲兒子樹立了一座人生的高臺階。那是你留給兒子的最大的財富。何必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我們心中有臺階,生活永遠是新鮮的。好樣的,父親!兒子以你爲榮!)

五、生活拓展:

【過渡語】臺階是父親的希望。臺階又何嘗不是我們的人生?

【出示幻燈片】有人說,人生是一級一級的臺階,許多人希望在臺階上找到自己的高度。在你們父輩的心目中,他們的“臺階”是什麼?

讓學生來談談。

總結:其實同學們啊,在你們父輩的心中,你們纔是他們最大的臺階啊!

六、昇華提升:

【過渡語】當我們有一天真正成爲父親心頭的那座臺階,我們卻無奈地發現父親也老了。青年歌手劉和剛的一曲《父親》,唱得無數兒女們熱淚盈眶。請聽歌曲《父親》。

【出示幻燈片】播放劉和剛演唱的《父親》。(機動環節)

結束語:同學們,父親,是一本厚重的書,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品讀。讓我們在這一首深情的頌歌中、在內心深處衷心的道一聲:辛苦了,我的父輩們,謝謝你們!願你們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臺階”,實現心中的夢想。你們的兒女爲你們驕傲!

七、作業佈置:

寫給父親一封信,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

篇27:《臺階》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三要素

2、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小說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是一篇小說,講訴一位父親建新屋,修高臺階的故事。

小說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構成了小說的三要素。

二、整體閱讀,把握情節

提示語:人物形象是通過故事情節展示出來的,要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就必須先弄清小說的情節。

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回答下面三個問題(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

3、新屋建好了,父親怎麼樣?

人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三、集中討論,分析形象

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對學生提出要求:就自己的認識加以說明,要在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歸納)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

父親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撥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父親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特點,當九級臺階建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問題研究,把握主題

提示語:這裏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普普通通的農民,這樣的農民在我國農村非常之多。其實,僅就其性格而言,即便是在城市中也不乏這樣的人物。同學們,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看看自己的父親,看看同學的父親,看看周圍父親,能不能從他們身上找到這個父親的“影子”?

學生交流,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體驗,喚起學生情感共鳴,另一方面要根據課堂交流情況順勢引出下面的問題——

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什麼?

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五、深入品讀,體會寫法

1、小說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其材料是如何組織的?

提示語:小說情節可以根據作者的需要虛構,但要立足於生活。讀小說的時候,要揣摩作者的意圖,深入理解作者的構思對錶現主題的作用。再讀這篇小說,回答上面的問題。

臺階由三級變成九級,這個過程居然耗盡了父親的一生。作者以臺階命題立意,切入口很小,卻表現了父親艱難而又自強的一生。這樣就使造物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同時,借這個父親爲代表,突出了天下所有平凡父親的平凡而樸素的社會追求。

2、小說是如何刻畫“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試舉例加以說明。

提示語: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既從正面入手,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從側面烘托、反面烘托;既概括介紹,也細節描寫。這是一般小說刻畫人物常用技法。

作者把握住“父親”要強能幹而又老實厚道的性格特徵,重點從正面描寫父親的動作、神態,通過細節表現其形象。

如對父親的一段描寫:“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這其中父親的神情寫得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但父親只是一個具有普通勞動者忠厚朴質特點的人,一輩子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如何去炫耀自己的成就。作者抓住這一細節,寫出他左不是,右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衆不同的樣子,這正是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的農民的神情,非常有個性。

3、請同學們分別找出本文中關於父親語言、動作、行爲、神態描寫的句子並朗讀,說說它們的作用。

小結: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4、試用第三人稱說說本文的故事梗概。

六、整理收穫,體驗學法

談談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1、理清故事情節,瞭解故事背景

2、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並根據故事情節及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小說主題

4、理解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

篇28:《臺階》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

2、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師:說起臺階,大家肯定不陌生吧!我們每個人幾乎每天都在各種各樣、高低不一的臺階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那麼,臺階對大家來說是什麼?

生:路。

師:對,臺階對我們一般人來說也就是一條路或者是一棟建築。但是對有的人來說臺階卻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篇關於臺階的故事。

二、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三、檢查預習,辨音識義

1、指名學生分組註明文中關鍵字詞的拼音並解釋重點詞語的意義。

2、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總結、強調。

四、感知內容

1、本文敘述了一件什麼事?請簡要複述課文的內容。

a、複述提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b、學生進行復述,教師進行點評。

2、故事的線索是什麼?統領全文的是那一句?

a、臺階

b、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五、感受人物

通過複述課文,我們再次熟悉了課文,同時對父親有了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我們會通過問題研討,使父親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起來。

1、以臺階爲線索給小說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劃分情節

開端:(父親)立志造臺階

發展:(父親)準備造臺階

高潮:(父親)開始造臺階

結局:(父親)造成臺階後

2、臺階在父親心中意味着什麼?

延展:父親爲什麼要造九級臺階?

3、父親爲什麼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用文中的話回答)

從這一點看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要強、自尊、不甘人後

4、爲實現這個願望,父親付出了那些努力來準備?

從這一點看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勤勞、節儉、有遠大目標、吃苦耐勞、堅忍不拔。

5、新屋開工了,父親無疑是興奮的、幸福的,尤其對於造臺階,文中是如何描寫的?父親的形象又是如何的?

提示:研讀父親造臺階即故事的高潮部分,找出相關語句。

爲夢想而努力、堅持不懈、堅忍不拔、吃苦耐勞、謙卑。

6、造好新臺階後,父親又是什麼感受?爲什麼?

(1)極不自在——空虛寂寞

(2)長期無地位,不受重視形成的自卑心理難以消除。

總結:父親要強、有志氣、不甘人後、有長遠的目標、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老實厚道、吃苦耐勞、用勞動興家立業,同時父親又有着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倔強。

第二課時

六、體會情感

這樣一位父親,作者在他身上傾注了什麼樣的情感?(此問題即文章的主題)

這個篇小說通過記敘父親耗費大半生精力造成九級高臺階結果也使身體垮掉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的崇敬和讚歎,對父親多年來由於經濟困窘和地位低下所形成的謙卑的同情,同時也表達對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期望。

七、感受寫法

本文在寫作技巧上有幾方面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1、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臺階上費了大量筆墨?

2、爲什麼造新屋的主體工程寫的簡略,造臺階反而寫的詳細?

3、文中有好多細節描寫非常令人感動,請找出幾例進行分析。

八、小結

文中的父親讓我們多少有點沉重,他們的願望在我們看來可能並不精彩,但他們活的.實實在在,他們血管中流淌的那份自尊與堅韌,恰恰是構建人生重要的支柱,值得我們一生學習。

九、作業

篇29:《臺階》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的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2.明白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3.學習本文平實、質樸、充滿深情厚意的語言。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深入瞭解、認識、熱愛父親,理解、尊重父親的感情。

2.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學習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忠厚、善良而有所追求的優秀品質。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重點難點】

1.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設想】

1.合作、討論、探究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

2.複述法。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意蘊。

【人教八上】

一、歌曲導入,創設情境:

1.(播放音樂《愚公移山》)歌曲或flash動畫。寓言《愚公移山》的寓意:這個故事反映出古代勞動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願望,體現了勞動人民不畏困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追求的精神。

今天我們學習李森祥的《臺階》,《臺階》展現的是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李森祥(1956—),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調南京區政治部創作室任專業作家。1986年《煙雨樓》雜誌發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後迅速成長。

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爲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國小老師》被《小說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秀文學獎。

3.本文是一篇小說,注意回顧小說的有關常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投影出示,檢查字詞學習情況。

凹凼門檻涎水籌劃黏尷尬撬微不足道大庭廣衆

2.統領全文的一句話是那一句?——父親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開端:父親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要造高臺階的新屋。

發展: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

高潮: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結局:新屋落成了,父親人也老了,身體也跨了。

3.試用第三人稱說說本文的故事梗概: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的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着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幹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4.主旨:本文敘述了父親建造高臺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爲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臺階暗寓或象徵了中國一般農民人生奮鬥的過程。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5.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他希望對過改建房屋、砌高臺階來改變自己的地位,獲得別人的尊重。

6.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父親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砍柴買錢等,準備了大半輩子。表現了父親有着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的品格,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7.“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爲什麼會這樣?

終於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爲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父親坐在新臺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

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1.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的讀一讀,說說使你感動的原因。

2.父親的性格:淳樸、謙卑、有理想、敢於拼搏、不怕吃苦、堅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立下造屋目標,併爲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的喜悅、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3、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父親的形象意義:

“陰陽八卦”的傳統文化角度:一、三、五、七、九是陰中的級別的象徵,而一級是最低級別的象徵,九級是最高級別的象徵。所以民間百姓的門檻一般是三個臺階以圖吉利,且也是地位級別的寫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築物有9999幢,標誌着最高皇權的象徵。再如雲南大學的臺階有97個,這表明是雲南省的最高學俯。從這我們可看出:父親作爲傳統的中國農民,爲什麼把我家的臺階從三級升到九級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父親他要求臺階高,其實就是追求人生的地位。

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有五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角度看:

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看:

4.既然父親一生的願望就是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爲什麼文章不就造新屋來詳寫,而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上用了那麼多筆墨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挑水時閃了腰,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第三,寫“我”在青石板上跳上跳下,表明當時“我”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經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造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上的坐姿,也是寫臺階之低。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窮困。

5.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來決定的,文章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可以詳細的寫。

6.文章較詳細的寫了父親腳板心中泥沙和洗腳一節,似乎與文章的中心無關,可以刪去嗎?

不能,這一段可以看出父親長年累月幹農活,爲了造臺階工作很辛苦。

提示:

a、節約、儉樸;

b、父親經常在水凼洗而僅有一次在家裏洗的緣故;

c、父親一輩子從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內心感到不安的緣故。

四、體驗反思:

1.你希望有這樣一位父親嗎?假如他就是你的父親,你會和他說些什麼?

(開放性題目,不求答案統一。)

2.親”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是什麼?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說塑造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一個農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裏有我們民族拼命硬幹、堅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代表了新舊交替時期中國農民的突出特徵。同時,這一形象還告訴我們,農民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困苦,根源在於經濟落後。這篇小說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3.與朱自清的《背影》比較閱讀。說說兩文表現出來的父親性格有何異同。

《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突出了父愛,給人深刻的印象,讓人深切的感受到父愛。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它的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要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小結:這兩篇文章所寫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是,作者卻能夠挖掘出深邃的內涵來。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體會其意蘊,從中受到教益。

五、課堂小結

1.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同時這篇小說,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爲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2.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展引發的人們思想觀念(如按揭買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篇30:《臺階》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3、掌握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用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分析人物。

3、採用討論、質疑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去關心中國農民的生活壯態。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課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一位愛心、愛護兒子的慈父的身影,今天我們大家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即將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二、自瀆感知,整體把握

李森祥簡介:浙江衢縣人。1975年18歲時參軍入伍,1987年開始從事業餘文學創作,發表以《國小教師》、《臺階》爲代表的一批短篇小說作品。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生活爲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

三、積累字詞

凹凼尷尬煩躁涎水門檻撬開大庭廣衆微不足道

四、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準備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學生活動: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內容,抓住能表現人物主要特點的情節複述。

2、思考下列問題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4)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麼?

3、討論,明確

(1)“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

(3)父親爲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卻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使你感動的原因(即體現父親的什麼特點)。

分組討論,明確:

立下造屋目標,併爲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要強、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的喜悅、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2)總結父親的形象特點

父親是中國農民父親的典型形象,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敬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2、理解作者情感

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點撥: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3、掌握寫作特點

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寫得詳細?

點撥:詳略是由文章的中心而定的。本文以“臺階”爲線索來塑造父親的形象,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詳寫。

篇31:《臺階》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複述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合作、討論、探究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2)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性閱讀——“踏上臺階,走近父親”

1、激情導入(多媒體課件:以《愚公移山》爲背景音樂)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速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學生自合作解決爲主)

3、學生整體把握,複述故事情節。

提示: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說明:整體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對文章的故事情節有一個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僅如此,學生通過整體性閱讀,還會對文中的人物——父親,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二)突破性閱讀——凝望臺階,感受父親

1、再讀課文,合作討論父親的形象。(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父親的句子並討論)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父親有什麼樣的感受嗎?爲什麼?

(3)“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5)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6)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啓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以學生自己找,小組討論爲主;思考題是學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分析、理解。教師可以在討論時投影出示)

2、師生共同學習、討論分析父親的形象。教師引導。

父親:淳樸、謙卑、有理想、敢於拼搏、不怕吃苦、堅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三)探究性閱讀——“回首臺階,探究父親”

在臺階是三級的時候,父親凝望別人家的臺階心情是一種渴望;但是當父親耗盡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級高臺階的新屋時,他會想什麼?

請思考:

1、父親一輩子艱苦創業,所的結果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屋,只不過臺階高些罷了。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局?

2、父親這樣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3、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四)鞏固性閱讀——比較臺階,理解父親。

請同學比較《背影》和《臺階》在寫作方面(選材和立意)的異同。

思考:

1、“背影”和“臺階”在文章中各起什麼作用?

2、兩篇文章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的?

(五)延伸性閱讀——回味臺階,描寫父親

1、由《背影》和《臺階》兩篇寫父親的文章,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個令你難忘、讓你感動的特點,要求講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

2、課外完成上述作文,注意選材和立意。

篇32:《臺階》的教學設計

《臺階》的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重點

父親的形象特點及其意義。

通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整體感知

回憶性的記人文章,總會有一根線索貫穿始終,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標題和開頭第一句話告訴我,這篇文章的是圍繞什麼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

二、那麼課文圍繞臺階寫了哪些事?

(從小說情節展開的四要素來分析)課件

三、問題研討(結合上表)

1、課文圍繞臺階所寫的這些事,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對,就是因爲我們家的臺階低。而在我的家鄉,鄉鄰們常認爲: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很羨慕別人家的高臺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既然父親一生的願望就是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爲什麼文章不就造新屋來詳寫,而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上用了那麼多筆墨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挑水時閃了腰,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第三,寫我在青石板上跳上跳下,表明當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經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造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上的坐姿,也是寫臺階之低。

3、父親是怎樣造起新屋的?(準備造屋)

細節刻畫。冬天砍柴賣柴,不知道他賣了多少錢,只知道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這是個細節描寫,用父親穿破的草鞋的數量來說明父親冬天爲建造新房的辛苦。

4、在造新屋時,作者對父親作了怎樣的'描寫?(課件)

造臺階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父親個性、人品、精神包括思想情感的一種寄託的印證。

5、新屋造好後,父親怎麼樣了?

不自在放鞭炮時的描寫;(21段)打招呼不自在(27段)

身體垮了擡石板時他的一隻手按着腰;挑水時腰閃了(28段)

若有所失勞動人民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

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是父親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他對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對尊重的要求。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準備着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他希望通過改建房屋、砌高臺階來改變自己的地位,獲得別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不怕千辛萬苦,起早摸黑,就是爲了要贏得別人的尊重。

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的談一談,說說使你感動的原因。(體現父親的什麼特點)

從幾個方面把握: 立下造屋目標,併爲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建成新屋的喜悅、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小結父親的形象特點。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五、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