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班科學教案(推薦4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6篇《大班科學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大班科學教案》相關的範文。

大班科學教案(推薦46篇)

篇1:大班科學教案

注:在實驗結果欄裏用數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現,並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爲了更好的去污,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污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溼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裏面的衣袖也都溼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溼。”原來她帶了一副聚脂面料的護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爲什麼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祕的慾望。

篇2: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及講述等活動,豐富幼兒有關動物胎生和卵生的基本常識。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收集胎生、卵生動物的資料、圖片、書籍。

2、幾種卵生動物的多媒體課件。

3、動物圖片若干。

4、黑板兩塊,貼有雙面膠的白紙兩張。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頭上兩隻大眼睛、身體細長輕又輕,張着翅膀空中飛、好像飛機在飛行。

二、瞭解卵生動物的常識。

1、蜻蜓一生下來就是這樣子嗎?

2、觀看多媒體課件前一部分。

(1)有一天,一隻小鳥從河邊飛過,看見蜻蜓用尾巴在點水,蜻蜓在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蜻蜓在幹什麼呀?(蜻蜓點水是在生寶寶,它把卵子生在水裏,卵子一天天長大,最後就變成了小蜻蜓。)

3、觀看多媒體課件後一部分。

(1)小鳥還看見了母雞、青蛙、烏龜也在生寶寶,我們也來看看它們是怎樣生寶寶的,它們的寶寶出生時是怎樣的呢?

(2)誰像蜻蜓一樣把寶寶生在水裏了?

(3)還有哪些動物像蜻蜓、青蛙一樣把卵子生在水裏的嗎?

(4)母雞和烏龜是怎樣生寶寶的呢?(母雞孵蛋),那烏龜是怎樣孵蛋呢?

(5)還有哪些動物也會生蛋?

小結:這些動物和蜻蜓、青蛙媽媽生寶寶的方式是一樣的,都是由動物媽媽先產卵,卵再不斷變化長大,最後長成和媽媽一個模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動物這種生寶寶的方式叫卵生。

4、擴散性思維:還有哪些動物也是卵生動物?

三、瞭解胎生動物的常識。

1、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卵生動物的呢?

2、播放小馬出生錄像,馬媽媽生下的是誰?它長得怎樣?

3、出示小馬圖像,這是馬媽媽生下的誰?它長得怎樣?(引導幼兒觀察馬一生下來就有頭、身體、四肢、尾巴。)

4、小結:像小馬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得一樣的動物叫胎生動物。

5、發散性思考:大象是胎生動物還是卵生動物?還有哪些動物也是胎生動物?

四、瞭解人也是胎生。

1、動物有胎生和卵生,那我們人呢?你知道你是從哪裏來的嗎?

2、請幼兒默默地對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媽媽,您辛苦了,謝謝您!

五、遊戲“動物分類”

1、交代遊戲玩法:把椅子下面的動物圖片拿起來,看看上面的動物是胎生的還是卵生的,然後把它貼到黑板上,這塊黑板貼胎生動物,那塊黑板貼卵生動物。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檢查分類情況。

篇3: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胎生、卵生的兩種生殖方式及其發育過程。

2、嘗試在協商中共同探索關於動物的奧祕。

活動準備:

配對圖片黑板

活動過程

一媽媽和娃娃配對

1、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一些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看他們都在這兒呢?都有誰來了呢?

(上面一排式動物娃娃,下面一排是動物寶寶)

2、玩了一會之後,這些糊塗的娃娃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好不好,把娃娃送到媽媽的身邊。

(幼兒分組操作,媽媽和娃娃圖片操作)

3、分享配對好的媽媽和寶寶

現在哪個小組願意來把自己的結果告訴大家。

有分歧的來討論。

4、單老師看到了有的媽媽和娃娃很容易找到,但是有的就有點不一樣了,有的媽媽和娃娃長的很象,有的則娃娃小的時候是不象媽媽的,長大後才象媽媽。

二瞭解動物媽媽生寶寶的兩種方式

1、看小小雞和媽媽母雞的樣子就不一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母雞媽媽是怎麼生出雞寶寶的。

請幼兒根據視頻描敘。

雞媽媽是先生蛋——蛋變成小小雞——小小雞再長成雞

(結合圖片展示)

2、和雞一樣,先把生出來蛋寶寶或卵,再孵化長成小寶寶的動物我們都叫它是卵生動物。

3、那麼你知道還有誰也是象雞媽媽一樣,也是卵生動物的呢?

(雞、鴨、鵝、魚,鳥、蟬蒼蠅等等)教師分類粘貼

其實在動物世界裏,除了雞、鴨、鵝是卵生的,各種各樣的鳥類,魚類,還有昆蟲他們都是卵生的動物。

4、所以的動物媽媽都是這樣生寶寶的嗎?當然不是,那他們是怎麼生寶寶的。

5、出示小鹿的圖片。

原來向小鹿一樣小寶寶直接媽媽的肚子里長成,然後再生出來的動物,我們叫它們是胎生動物。那你知道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動物呢?

三幼兒嘗試分類

1、剛纔我們知道了動物有是卵生的動物和胎生的動物,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動物分分家,

分卵生和胎生

2、我們人是卵生的還是胎生的呢?

3、小刺蝟和烏龜是卵生的還是胎生的呢?

篇4:大班科學教案

設計思路:

孩子們對動物很感興趣,特別是經過這個主題活動。課後經常有孩子問我,爲什麼魚媽媽生出來的魚寶寶一開始和媽媽張的不一樣?爲什麼小狗和他媽媽就一個樣?還有雞蛋裏面爲什麼會鑽出小雞?――爲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讓孩子對動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瞭解,我特別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名稱:

胎生動物與卵生動物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與分組活動相結合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動物的兩種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發育過程。

2、發展幼兒分析、概括能力,豐富幼兒詞彙:胎生、卵生。

3、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圖片(幼兒每組一份)胎生、卵生字卡每人一塊操作板(貼有胎生、卵生標誌)

2、自定義圖片(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教師用圖片)

活動過程

1、提出疑問,引出課題

出示一組圖片雞媽媽在下蛋――雞蛋――雞媽媽孵蛋――小雞從蛋殼中出來。問幼兒是不是所有動物媽媽生小寶寶都是這樣呀?

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了解一下。

2、瞭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

通過圖片分別以魚和人爲例簡單介紹胎生卵生的過程,重點對其區別進行介紹。

3、幼兒操作進一步鞏固胎生與卵生的.知識。

幼兒分組活動,將各種動物圖片貼在有胎生、卵生標誌的操作板上。(放音樂,教師巡迴指導最後集體評價)

4、幼兒討論說說自己瞭解的有關胎生與卵生的知識

總結分享

和幼兒一起到飼養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動物是胎生的那些動物是卵生的。

活動評價

1、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加活動,並對動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瞭解。

2、通過活動幼兒對小動物產生濃厚興趣並能積極探索。

活動延伸

回家與父母共同查閱有關胎卵生的資料、圖片,在活動室開展“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圖片展。

篇5: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螞蟻“搬食物回家”,感知螞蟻單個搬、羣體搬食物,沿途回家這一有趣現象,培養幼兒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和探究問題的精神。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放大鏡、昆蟲盒、玻璃瓶或礦泉水瓶子、米飯、餅乾、昆蟲屍體、彩筆、紙若干。

活動過程

找幼兒園內或園外螞蟻較多的地方(場地寬闊、安全),能看到螞蟻巢穴的人口。活動前先在四周撒上螞蟻愛吃的食物,如米飯、小果皮、餅乾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

晨間帶幼兒散步時,有意帶到指定場地,讓幼兒自發說出:看,有那麼多螞蟻,它們在搬東西。激發幼兒觀察興趣。

看一看,說一說,螞蟻怎樣搬食物?

(1)螞蟻用尾部(屁股)搬的。

(2)螞蟻用頭上的須(觸角)搬的。

(3)螞蟻用手和腳一起拖的。

(4)有許多螞蟻一起拖的。.!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試一試,找答案。

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東西。

(1)螞蟻用嘴巴叼住,把東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對像螃蟹一樣的大鉗子,力氣很大。

(2)當食物過大時,小螞蟻會用頭去碰另一隻螞蟻的頭,過一會就有許多同伴來共同搬運食物。

(3)螞蟻搬東西回家時,是大家排成一隊,沿着原來的路回家。畫一畫、說一說,螞蟻搬食物回家。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爲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幼兒看、說、想,培養了幼兒的動眼、動口、動手的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課件的演示直觀、形象,幫助幼兒很好的瞭解了螞蟻的習性及螞蟻的種類。讓幼兒很感興趣,他們就會很認真的去觀察、去學習。

篇6: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簡便的方法區別和記錄物體的輕重,初步瞭解輕重與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證關係。

2、培養幼兒好探究、敢實踐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兩、三個小件物體、一張記錄單、一張操作單、一支水彩筆。

2、分組材料:用褲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樂磁帶“大桶與小桶”。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啞劇“舉重”,引出課題:

1、我在幹什麼?舉了幾次?每一次的結果怎樣?你覺得爲什麼會這樣?

2、說明:物體、人都有輕重之分,輕重是相對而言的,需要進行比較。你們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較輕重的方法嗎?如果沒有秤,你會用別的方法代替嗎?如果將“輕重”結果記錄在紙上可以怎麼表示?怎樣表示最簡單、最清楚?

二、幼兒嘗試用各種日常的材料比較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來;自.屈;老師;教.案;

1、介紹操作方法和記錄要領:

請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裏兩個物體的輕重,並把結果記在對應方法欄的下面;然後到後面的桌上選擇一種或幾種材料,試試:用它能不能比較物體的輕重?結果又是怎樣的?請你也將結果記在相應的方法欄下面;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你幾次比較的結果是否一致?

2、幼兒嘗試用目測和其他各種簡便的方法比較盆中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3、彙報並交流:

你用了什麼材料、怎樣比較物體的輕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的結果是否一致?你覺得問題在哪裏?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爲什麼?

三、操作練習:

印章寶寶也想玩蹺蹺板比輕重的遊戲,請根據紙上蹺蹺板的平衡情況在兩邊敲上一定數量的印章。

四、聽音樂“大桶與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輕的東西自然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並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體驗採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篇7:大班科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動畫片的成因。

2.瞭解視覺暫留現象。

教學準備

1.翻頁動畫視頻2:45分

2.自制動畫卡片(一面是籠子,一面是鱷魚,中間卡紙做棍子)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喜歡看動畫片麼?

2.你們喜歡看哪部動畫片?

3.老師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最愛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你們看過麼?

4.我們都愛看動畫片,但是你們知道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麼?

5.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神奇的短片(播放視屏)

6.有沒有聰明的小博士告訴老師,剛剛的視頻裏演了什麼?

7.這個動畫是用什麼做的?

8.用紙能做動畫片?你們看錯了吧?

9.快速翻動紙片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怎樣的景象?

10.我們看過的動畫片就是這樣子做出來的,只是動畫片是由更多的畫面組成的,當這些畫面被快速翻動的時候,卡片上的寶寶就好像活了一樣,動起來了。

1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卡片(出示自制卡片)“屈.老師.教案網出處”

12.觀察正反面

13.讓卡片轉起來,幼兒觀察畫面,看到了社呢嗎?(籠子裏關着鱷魚)

14.這是因爲我們的眼睛能夠將看到的影像暫時保存,在影像消失之後,之前的影像還會暫時停留在眼前。因爲老師在轉動卡片時籠子的影像會暫時留在我們眼前,所以,老師轉到另一面的時候,兩個畫面就會重疊,看起來鱷魚就被關在籠子裏了。

15.每一部動畫片背後都有許多叔叔阿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看動畫片時,我們都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16.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只有精心地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在上課時才能胸有成竹地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孩子在上課時能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能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孩子成爲課堂教學中的主人,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長期處於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孩子自然對學習越來越有興趣,有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8:大班科學教案

1、任意彎折電線,大膽表現富有創意的造型。

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電線站起來。

3、培養幼兒大膽嘗試、勇於探索與表達的精神。

活動準備:

1、粗細、長短不同的彩色膠皮電線若干

2、透明膠帶、橡皮泥、積木、瓶蓋、米 土豆、泡沫、黃沙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口袋,你們猜猜裏面裝了什麼呢?

2、小朋友猜了這麼多,口袋裏到底是什麼呢?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

3、請幼兒從口袋裏摸出電線,提問:這是什麼?像什麼?電線有什麼用?

二、看一看,引導觀察想象

1、電線會傳電,有了電線可以使燈亮起來,可是今天老師要用電線來變魔術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數“一、二、三”

2、教師將電線彎曲成“o”形,問:看看它變成了什麼形狀?像什麼?

3、電線真好玩,可以根據我們的想法把它彎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你們想不想來變魔術呢?你們想變成什麼呢?

三、玩一玩,鼓勵創造表現

1、師:今天老師爲大家準備了許多既安全又好玩的電線,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電線來變魔術。

2、幼兒自由結伴彎曲電線,教師觀察指導。

3、師:你把電線變成了什麼?

四、做一做,啓發思考探索

1、師:我們的小手真能幹,把電線彎一彎、繞一繞,做出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可電線悄悄地告訴我,它除了想躺着擺出各種姿勢外,還想站起來擺出各種姿勢呢!你能想出什麼辦法讓它站起來呢?

2、幼兒自由講述讓電線站起來的方法。(如藉助膠帶、插入彩泥等)

3、師: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積木……你們可以試試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讓電線站起來。

4、幼兒嘗試操作,讓電線造型站立起來。

五、評一評,保持探索興趣

師:今天小朋友真聰明,想了許多辦法讓電線擺出了各種造型,其實除了今天小朋友變的各種造型外,還可以變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後還可以再試一試,變一變。

篇9:大班科學教案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樑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爲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爲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篇10: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釐米,長25釐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裏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並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並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爲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並說出理由。

篇11: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瞭解動物的運動方式和人類運動方式的共同點,並模仿它們的動作。

2、大膽聯想人類的運動項目與動物運動的相似之處。

3、樂於觀察與發現,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物圖片的彩噴。

2、動物運動和人類運動的影片

3、多媒體課件,電腦

4、《幼兒畫冊》(第二冊P22)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老師收集的動物圖片,初步瞭解動物的運動方式。

(1)師:“說一說圖片上是什麼動物?它是怎樣運動的?”(幼兒可以邊說邊模仿動物們的動作)

(2)幼兒選出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並模仿動物的動作,讓其他的幼兒猜一猜。

2、觀察課件,引導幼兒大膽聯想人類的運動項目與動物運動的相似之處,並模仿它們的動作。

(1)觀看動物運動的影片片段。

提問:影片裏都有哪些動物?它們在幹什麼?

(2)第二遍觀看,學習它們的動作。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運動時的動作。”

(3)觀看人們運動的影片片段。

提問:你看到了人們在做哪些運動?

(4)觀看人的運動與動物運動穿插對比的影片。

3、討論動物運動與人運動有什麼相似?

小結:人們從動物的運動中得到啓發,爲了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加強壯,就模仿動物的運動,創造了很多運動項目。

4、幼兒合作探索、發現、操作,進一步聯想人類的運動項目與動物運動的相似之處。

幼兒觀看ppt,探討有些活動項目是人們模仿了哪些動物的運動而創造的,相對應的連一連。

5、交流、展示作品。

課後請幼兒大膽聯想,還有什麼運動項目是模仿動物運動的?完成《幼兒畫冊》的連一連和畫一畫。

篇12: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春天是個多風的季節,孩子們對“風”這種自然現象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在室外組織了活動“好玩的風”。小朋友說,“我們把風搬到室內,我們自己製作風”。於是我與幼兒共同想辦法,用什麼方法可以製作風,並將這些計劃畫在記錄表中,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計劃收集材料。於是,我們共同開展了“我們來製造風”的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尋找製造風的多種方法。

2、能運用繪畫、語言講述的形式表達製造風的過程。

3、在製造風的過程中體驗探究與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感受風、尋找風的經驗,並對如何製造風有了自己的設想。

2、物質準備:

(1)幼兒按照製造計劃收集的扇子、電風扇、打氣筒、氣球、硬紙板、布、吹風機、塑料袋、小瓶子。

(2)小柳樹、大黑板、記錄紙張。

重點、難點:

大膽嘗試、尋找製造風的各種方法。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前些天我們到外面找風去了,你到哪裏找到風了呢?

幼兒:柳樹、小草、頭髮、衣服。

教師:你是怎麼發現風的?

幼兒:我看見柳樹、小草、頭髮都動了,衣服都飄起來了。

幼兒分享自己關於“如何製作風”設計記錄。

(1)你們要用什麼方法制造風?

幼兒:我想用扇子扇風。

幼兒:我用手抓緊塑料袋的口,然後一捏塑料袋,就有風了。

幼兒:我想用打氣筒打氣,就有風了。

幼兒:我用吹風機,可以有風。還有用布扇。

幼兒:我用硬紙板扇,就能有風了。

(2)你爲了製造風收集了哪些材料?

幼兒:我準備了扇子。

幼兒:塑料袋。

幼兒:氣球、打氣筒。

(3)怎麼才能知道製造出風了呢?

幼兒:可以吹在臉上感覺一下,就知道有沒有風了。

幼兒:讓一個人來試就知道了,把風吹在臉上。

幼兒:可以用吹風機吹我們的門簾,如果門簾動了,就說明有風。

幼兒:還可以吹頭髮、衣服,如果動了就說明有風。

2、幼兒按照計劃製造風。

(1)提出實驗規則。

①請幼兒用自己想到的方法進行試驗。幼兒可以在教室裏用自己找到的材料進行試驗,當你用完一樣材料後要把你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②請將實驗方法和結果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怎麼樣實驗的,製造出風了沒有。

③有些幼兒的實驗材料需要用到電,請幼兒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觸摸插銷。

(2)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的探究並及時支持。

情境一:

葛家佑在用布製造風的時候,用很小的一塊布去扇高處的門簾,門簾沒有動。她很沮喪地回到座位記錄。於是我請她再用布扇扇我,讓我感受一下有沒有風,同時讓她觀察我的頭髮有沒有動。她高興地發現我的頭髮動了。我又用布向葛家佑扇了扇,她馬上告訴我她感覺到風了:“涼涼的。”於是高興地把結果記錄了下來。

情境二:

陳頎林用塑料袋實驗時,直接把塑料袋的口部握緊,再用手捏塑料袋,所以製造的風很小,幾乎感覺不到。於是他請我幫他往塑料袋裏吹氣,然後從吹滿氣的塑料袋中擠出了風,他高興地說:“這回的風大多了。”我問他:“你剛纔是請別人幫助你製造風的,你想想有什麼方法自己就可以製造出風呢?”他想了一會兒,高興地告訴我:“我想到好方法了。”他用手拿着塑料袋再空中晃動,把空氣裝到塑料袋裏再進行擠壓。“風來了!”他高興地大喊,並將把實驗的方法畫了下來。

(3)幼兒分享製作風的過程及結果。

①請幼兒藉助實驗記錄表,向同伴分享自己實驗中的發現。

頎林:我把塑料袋口這打開,然後這樣(用動作演示,用塑料袋裝空氣)。然後把口抓緊了,再一捏,就有風了。我在我畫的實驗下面打了個鉤,就是我成功了。

葛家佑:我用布和教師一起做試驗,有風,因爲教師的頭髮都動了。(邊說邊爲別的小朋友扇了起來)我也畫了個鉤。

②引導幼兒將製造風的記錄貼在記錄板上,同伴相互交流與欣賞。

3、教師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瓶子在空中晃,有的吹氣球,有的用打氣筒打,用吹風機吹,這麼多的方法,都製造出了風。

我們在外面找到的風是自然風,我們今天用這些方法制造的風是人造風。你們,還可以開動腦筋再想一想,還有沒有新的方法可以製造出風,下次我們再試一試。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教師的問題具有層次性,引導性,問題層層深入。在活動時教師能發現幼兒出現的問題並及時引導,幫助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個活動後能及時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提升已有經驗。

2、活動中的不足:

(1)活動中提問的準確性不夠。如提問幼兒:“你怎麼才能成功?”應說成:“你製造出風了嗎?”這樣會更適宜。

(2)在記錄中,幼兒只畫出了自己是否成功,沒有畫出試驗的過程,在這方面老師還需進一步引導。老師最後總結時,還可以啓發幼兒進一步思考“爲什麼說有些東西動了(如柳條、頭髮),就證明你製造出了風?”爲“風是怎樣來的”延伸活動做準備。

主要內容:

1、教案重點突出、有層次性。教師思路清晰、節奏準確,但語言要準確,例如,“你用什麼方法制造風?”“怎麼知道你的方法成功了呢?”用簡單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還可以開展“風的利與弊”的延伸活動。

2、每個環節結束部分都有小結,及時幫助幼兒梳理、提升幼兒已獲得的經驗。

3、幼兒設計表格中提到的方法都是自己想到的`方法。另外,由於材料是幼兒自己收集的,所以幼兒對活動非常感興趣,都很願意去證實自己的想法。在活動中有集體的目標,幼兒有個人的方法,實現了小組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4、整個活動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自由的空間也引發了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區投人許多有關風的活動材料,可以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繼續探索和發現。

5、教師的引導很有層次,先“讓幼兒回憶”“自己想辦法”“材料是什麼”“怎樣讓別人知道有風”。在活動時有幼兒使用吹風機,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知熱風和涼風。

綜合評析: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表現在活動的來源、活動中幼兒自己對方案的預設、材料的選擇、實驗的方法都源於決定。每個幼兒在實驗環節中材料和過程不統一,而是富有個性的,即尊重了每個幼兒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案。

活動中還有一個明顯的優點是教師的敏銳觀察,發現幼兒在探究中的畏難情緒和挫敗情緒,給予及時的啓發、鼓勵和支持。如在活動中當一個幼兒扇窗簾而沒有動時,幼兒產生了沮喪的情緒,這時張老師說:“你扇扇我的頭髮吧。”結果幼兒試驗成功了,再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建議:教師讓所有的幼兒都體驗用一個塑料袋製造出大風與小風;教師讓幼兒用同樣的力氣拿布和扇子來製造風,比較哪個製造的風大,哪個製造的風小。之後,再讓幼兒討論製造大風的過程,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空氣流動能產生風。

篇13: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萌發探索興趣。

2、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並能完成地表達。

活動準備:

1、回型針、夾子、費舊報紙、不同種類的小紙盒、塑料飲料瓶、碟片及碟片盒、橡皮筋、音樂磁帶(找朋友)。

2、輔助材料:繩子、膠水、雙面膠、單面膠、剪刀、訂書機。

活動過程:

1、遊戲:“找朋友”引入活動。

“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聽到音樂響時,馬上找到你的朋友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連接起來,表示你們是好朋友。音樂停時,你的動作也馬上停止。”

(2)教師與幼兒一起玩遊戲。(提醒幼兒用不同的方法連接)

(3)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和好朋友是怎樣連接的。

“你是和好朋友怎樣連接的?”(如沒有小朋友說,教師可提示說:“我和好朋友是怎樣連接的?”)教師請連接方法不同的小朋友說。

2、嘗試連接

(1) 介紹操作材料

“今天我帶了很多的朋友,他們都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東西,你們認識他們嗎?”教師出示操作材料。“誰說說他們的名字?”教師請個別幼兒說。

(2) 請幼兒說說材料是怎樣連接的

教師從拿出其中一個材料並提問:“紙盒怎樣把他們連接起來?”請個別幼兒回答:“可以把紙盒用雙面膠連接起來。”教師把材料一一拿出提問幼兒(回型針、夾子、費舊報紙等等)怎樣連接起來。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分享

“在連接時,你選用的是哪些東西?用什麼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教師和幼兒一起圍繞這兩點交流。

“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的連接方法,你能把連接物變成一樣有用的東西嗎?”

4、發揮創造

(1) 幼兒再次探索,使其成爲另一樣東西。

(2) 教師觀察指導,並引導、幫助幼兒。

5、表達

(1)展示作品,分享成功的快樂。

“我們大家看看這是什麼?”以提問吸引幼兒的注意。教師請一幼兒上來介紹自己的作品。

a 每一小組(從選擇的材料來分)選一個幼兒介紹。

b 作品比較完整有意思的幼兒介紹。(教師在上個環節已和幼兒交流過做的是什麼?)

(2)幼兒自由互相的介紹自己的作品後,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篇14:大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給孩子們上了一節“中國真了不起”的課,孩子們異常興奮。休息時,孩子們總在說:“我們中國真了不起,我們中國真偉大。”爲了鞏固幼兒的這種民族自豪感,結合了本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主題,同時也結合了我們大班子課題《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激發幼兒探索意識》,我選擇了盤扣這個小中見大的點,旨在通過這次活動鞏固幼兒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對民族文化的崇尚之情,同時,也爲了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盤扣,重點認識一字扣、蝴蝶扣、琵琶扣、雙鳳扣等幾種常見的盤扣。

2、欣賞盤扣的藝術造型,知道盤扣是我們民族服裝專用的一種鈕釦,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崇尚之情。

3、能愉快地參加探索簡易盤扣的製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索能力。

活動準備:

1、鑲有盤扣的各色服裝。

2、彩色的、造型各異的盤扣圖片及實物若干,佈置一個盤扣大世界。

3、可供幼兒探索的綵帶、布條等等。

活動過程:

一、播放民族音樂,讓幼兒欣賞模特隊的表演,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我們小小模特隊的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出,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們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看的節目,好嗎?

(欣賞時裝表演)

模特隊的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看完後,我想問問小朋友,你發現了什麼?

幼a:我發現她們的衣服很漂亮。

幼b:我發現她們表演的很好。

幼c:我發現她們衣服的鈕釦跟我們的不一樣。

……

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今天,模特隊的小朋友穿的衣服就是各種各樣的民族服裝,她們身上的鈕釦是用綵帶或者布條盤成的,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盤扣。

點評:設計這一環節,是讓幼兒初步接觸盤扣,爲後面的探索活動打下基礎。初次接觸這種新鮮的鈕釦,而且又是身邊的小朋友通過表演帶給她們的,幼兒很感興趣。

二、探索活動一:通過愉快探索,認識幾種常見的盤扣

1、參觀“盤扣大世界”,探索盤扣的材料、形狀。

我們今天認識了盤扣,下面老師要帶我們到一個很美的地方。你們聽:

(畫外音:小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盤扣大世界”,這裏有許多漂亮的盤扣和圖片,小朋友們盡情欣賞吧。)

哇,多美呀,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幼兒分散探索,教師見機指導。)

小朋友可以看一看盤扣到底是什麼做的,摸一摸它們,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好朋友。

(幼兒繼續探索,並能互相交流。)

(畫外音:“盤扣大世界”參觀時間到此結束,小朋友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盤扣帶回家。)

點評:通過看看、摸摸、講講,增強了幼兒的探索意識、交流意識,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2、交流“盤扣大世界”所見,建構盤扣的'基本知識。

剛纔我們在盤扣大世界看到了那麼多的盤扣,真的好美呀!我們小朋友也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盤扣,告訴老師你喜歡什麼盤扣?爲什麼?

幼a:我喜歡這種像孔雀的盤扣,因爲我喜歡孔雀。

幼b:我喜歡這種盤扣,它是用花布做的。

幼c:我喜歡這種像蝴蝶的盤扣,因爲蝴蝶很美麗。

幼d:我喜歡這種像琵琶的盤扣,我家就有一個琵琶。

幼f:我喜歡的盤扣是綠色的,像一棵白菜。

……

我們小朋友有這麼多喜歡的盤扣,它們都是用布或者用綵帶做的,也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真漂亮。但她們還沒有名字呢,我們來給她們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老師喜歡這種像蝴蝶的盤扣,我給他起個名字叫蝴蝶扣。

幼a:我的這種就叫孔雀扣。(也可以叫鳳凰扣,因爲兩邊都像,還可以叫雙鳳扣)

幼b:我給它起個名字叫琵琶扣。

幼c:我的這個盤扣像我們寫的“一”字,我叫它一扣。(一字扣更好聽是不是?)

……

點評:讓幼兒交流她們喜歡的盤扣,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在交流中,他們逐步建構了盤扣的基本知識,通過交流,孩子們的探索意識也得到了空前高漲。

篇15:大班科學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用什麼聽見的?敲鼓,什麼聲音,耳朵真能幹。

②聲音是從哪裏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後發出的

③出示鼓?聽見了聲音,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麼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彙: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並讓物品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麼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來;自.大;考吧;幼.師網;(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並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蘆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爲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麼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樂音?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說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爲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篇16: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背景

電池,在孩子電器化的生活中,幾乎成了必需品,他們的玩具、學習用具都需要電池,於是,他們對電池的關注也就比較多一些。

所以,對電池認識,只要孩子需要,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都可以進行,只是內容有多少,要求有深淺罷了。比如:小班可以瞭解電池是有大小的,電動玩具需要裝電池等;中班就可以瞭解各種各樣的電池等;大班就要知道電池的大小有號碼之分,電池是有容量的等等。

這裏進行的是大班孩子的認識電池的活動。

內容與要求

探索和了解電池的基本特徵,知道電池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型號的電池(方電池、鈕釦電池、電板、1~7號電池,廢舊電池)。

2、各種電動玩具,各種生活用電物品(鬧鐘、砌kman、文曲星、照相機等)。

3、模擬電池貼絨一份。

過程與指導

一、操作探索:玩電動玩具

這裏都是電動玩具,你們想玩嗎?去玩玩吧。

——老師可以引導:這邊有各種各樣的電池,你試試,有用嗎?

孩子的探索是在試誤中進行的,他們大多在錯誤之後,纔會悟到正確。也有孩子一開始就正確的,但孩子未必瞭解原因。所以,給孩子大膽試誤的機會吧。

二、交流討論:你是怎麼讓電動玩具動起來的?

1、瞭解不同的電池型號:

老師的引導可以是:

·你裝的是什麼電池?

·誰的電池和它一樣的?誰的電池和它不一樣的?

·爲什麼要有不同的電池呢?

老師(小結):電池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方有圓……不同的東西需要不同型號、不同功用的電池。

2、瞭解電池的裝法。

可以討論:

·你的電動玩具動起來了嗎?

·看看他的電動玩具裝了電池,爲什麼不動?

·玩具裝電池的地方,有“+“和“一”的,電池該怎麼放呢?(用模擬電池貼絨說明)

老師(小結):電池是有頭和尾的,我們叫它正極和負極,用“+”和“一“來表示。

3、瞭解電池的容量。

老師可以引發:還有裝了電池沒有動起來的玩具嗎?怎麼會的?

老師(小結):電池裏面裝着許多電,它會用完的。

三、運用延伸:玩各種玩具

1、周圍有不同的電器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要裝什麼樣的電池?

2、你家裏還有哪些東西要用電的?它們又是怎麼用電的?

——這個活動可以放在角落學習裏完成。如,讓孩子在許多家用工具的圖片中,分析哪些是家用電器、它們不同的使用方式等等。也可以在生活角放置一些常見的家用電器,既可以讓孩子探索使用方法,又可以進行安全教育。

2.大班科學認識電池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談話讓幼兒瞭解有關電池的一些小知識,認識電池的特徵、正負極及作用,瞭解正確使用電池、檢驗電池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電動玩具若干,創設情境”電池專賣櫃“。

2、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電池一節(新、舊),燈珠一個,電線一根。

3、電池模型圖,說明圖(安裝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兒,並且撥動開關,提出問題:玩具爲什麼不動?

2、證實幼兒的猜測,引出活動的主題--電池。

3、幼兒觀察電池。

4、結合圖片鞏固幼兒的發現,小結電池的基本特徵,並認識正負極。

二、掌握電池的使用方法

1、裝入電池,玩具不動,找原因。(幼兒討論後回答)

2、羅列幼兒的三種可能性,並一一加以驗證。

① 電池裝反了。措施:結合說明圖,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安裝方法,鞏固正、負極知識,並請幼兒試裝。

② 玩具壞了。措施:用快用完的舊電池證明。

③ 電池沒電了。措施:用新電池。

三、通過實驗,檢驗電池

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電池裏有沒有電?

2、幼兒探索性實驗,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利用小電珠發光來檢驗電池有沒有電。

4、幼兒驗證實驗。

5、小結。

四、瞭解電池的作用和種類

1、利用電池專賣櫃介紹普通的電池和幾種特別的電池。

2、瞭解作用,讓幼兒談談何處也要用電池,用到什麼樣的電池,並且從專賣店中找出它。

五、遊戲:配電池

研究玩具需要幾節什麼樣的電池,並從專賣店中配好、裝好後,自由地使用電動玩具遊戲。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前,我準備了電池和電動玩具,及一些有關的操作材料,幼兒進入活動室,看見桌上放着一大堆電池,探索的慾望隨之而來。在我的要求:“看一看、試一試,看看這些有趣的電池;裏面有些什麼小祕密?”後,便各自玩起來了。我一邊給幼兒講述各種電池,使他們認識電池,瞭解其形狀、大小、用途,感受電池的有趣之處;一邊激發幼兒進一步的嘗試和探索:給各種電動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適的電池。

孩子們紛紛分散活動開了。他們各自拿了一件電動玩具,開始尋找合適的電池,進行嘗試活動,個個積極地動手、動腦,有的單獨幹,有的與小夥伴合作安。他們的神態是那麼投入。幼兒在玩,在操作,在投入;他們邊嘗試、邊操作,邊議論;活動室裏擺弄玩具的聲音和幼兒的議論聲夾雜在一起……對於孩子們發現的問題,我引導幼兒再一次嘗試、探索、思考,關於電池的探索活動就這樣一環扣一環地進行了下去。這不僅僅是一次社會生活的實踐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生活化的學習手段不僅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更萌發了孩子積極主動探索實踐的慾望,使孩子們在身臨其境、親身體驗中習得知識、獲得能力、發展思維。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爲背景,讓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拓展經驗,發展積極的情感,發展必要的技能。

篇17: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進一步感知四季輪換,體驗大自然的奧妙。

2、瞭解四季特徵,並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

3、能大膽的爲四季設計顏色,體驗遊戲的快樂。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四種顏色的小腳印、四個太陽圖片、春夏秋冬漢字卡片。

2、圖片

活動過程:

一、四季的輪迴

1、欣賞故事:小蝸牛走過四季。

2、邊播放課件邊提問:小蝸牛走過那幾個季節?花的名字叫什麼?都在什麼季節開放?

3、依次出示四季節的漢字卡片,進一步感知四季輪迴。

篇18:大班科學教案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通過第二章茶文化基礎知識和第三章茶葉知識的系統學習,爲第四章茶具知識的學習確定了目標和導向:如何根據茶葉的特徵,選擇合適的茶具沖泡茶葉,大班科學茶具教案。因此,茶具的種類以及使用特徵(優缺點)是本章和本節的重點內容。因此,本節課的內容(第一節茶具的種類和產地)在本章中屬於承上啓下的部分,概括性強,歷史性和現實性交叉,內容豐富,知識點多,一節課的學習任務比較重,教師有必要加強導向性,爲學生進行先導性的知識梳理。因此對教材進行如下處理:

1、緊扣不同時代飲茶法的變化,來闡述茶具的發展,並運用實物、圖片、課堂練習等加深學生的印象;

2、運用課堂練習,講練結合,促使學生掌握不同種類茶具的時代發展特徵及其使用特徵;

3、運用課堂練習,使學生掌握現代主要茶具的產地。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茶具的種類及其功能特徵,掌握當今主要茶具的產地;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根據茶葉特徵,飲茶方式,選擇適合的茶具儲茶、泡茶和飲茶;

3、情感目標:滲透行業價值教育,加強學生對行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茶具的種類及其當今主要茶具的產地;

2、教學難點:茶具的發展。

四、教法與學法

1、情境教學法:採用實物、圖片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體驗意識,運用直觀性原則,使學生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2、講練結合法: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結合,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歸納和記憶能力。

五、教學輔助用具

有關茶具的圖片、實物、餅茶、散茶以及末茶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之後,教師板書課題以及如下相關知識點請學生適時回答:

1、用茶的源流有哪三個階段?P6

2、的飲茶從何時何地開始?P9 又經歷了哪四個階段?P10-16

3、什麼是茶藝?P19 泡好和飲好一杯茶跟茶具有關係嗎?P20

4、什麼是茶具?P65 現代所說的茶具在古代稱爲什麼?P65

5、《茶疏》關於茶、水、器、火的關係是如何闡述的?

(二)新課講授

把空白表格發給學生,人手一份。講授新課時,教師對照自己手頭上已經填寫的表格,請學生把要點劃在課本上,以便學生課堂或課後完成表格填寫。

(一)茶具的發展過程以及特徵

(二)茶具的種類(按材質分)以及特徵

3、新課:依據三份表格,本課重點和難點。

4、佈置作業:完成三份表格,記憶三份表格。

篇19: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嘗試探索用各種方法移動物品。

2、學習主人公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度與勇氣。

活動準備:

1、故事。

2、各種大小不同的盒子,球。

活動過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故事。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

幼:老師中午好!

師:這幾個字認識嗎?(不認識老師可以標註音節)幼:搬過來,搬過去。

師:你們搬過東西嗎?搬過什麼?

幼:我搬過椅子。

我搬過箱子。

我搬過玩具箱。

我搬過家。

師:用什麼來搬的?

幼:用手。

用頭(頂)。

用腳。

師:好,我們來聽聽故事。

二、欣賞故事,玩玩遊戲。

1、欣賞故事。

師:這是長頸鹿小姐,這是鱷魚先生,他們戀愛了,儘管他們的身高相差那麼多,但是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他們結婚了,你們覺得他們住在誰家裏合適一些?

幼:住在長頸鹿家,因爲長頸鹿高一些。

師:好,看看他們商量的結果,住在誰家?

(出示鱷魚的房子)幼:鱷魚家師:哦,他們商量了住在鱷魚家,長頸鹿小姐有好多東西要搬呢,你們願意幫他們嗎?

幼:願意!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盒子。

師:一樣嗎?

幼:不一樣有大盒子,中盒子,小盒子。

師:有多少個呢?你們過來數數看幼:9個師:你們是一個一個數的,馬上要做國小生的朋友了,這樣數起來有點慢,有沒有更快的辦法來數一數?

幼:24689師:他剛纔是2個2個數的,有誰能3個3個的數?

幼:369師:馬上要做國小生的朋友了,數數的方法肯定很多,剛纔你們每人搬幾個?

幼:1個師:搬了幾次?

幼:1次相親相愛的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想快點把家搬好,誰能幫他們?

(幼兒單獨搬,一幼兒一次搬2個,疊放,一幼兒一次搬5個)師:看看別人的,對你有幫助的師:哦,這樣兩次就搬完了師:誰能一次就把盒子搬完?

(一幼兒嘗試,結果弄翻了)師:想想怎樣才最安全?

幼:要大中小的排列(一男孩去,不能解決)師:好,這位妹妹在這裏等得很安靜的,你來幫幫他師:哦,果然兩個人在一起辦法就多些師:好,看看他們是怎麼放的幼:大的在下面,中等的在中間,最小的在下面師:好,看看這樣的辦法行不行(一幼兒搬,有一幼兒說:別倒啊,小心點)師:哦,成功了(掌聲)師:這就是你們剛纔想的疊加的辦法,謝謝你,誰還有別的辦法?

(一幼兒打開盒子)(掌聲)師:他把盒子打開幹嘛呢(小盒放進中盒,中盒放進大盒,放好了搬)師:沒剛纔那麼高了,這樣就安全了,是嗎師:把小盒放進中盒,把中盒放進大盒,這就是你們想的套裝的方法師:你們幫他們搬好了家,他們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嗎?長頸鹿小姐到處碰壁,當她想伸個懶腰的時候,頭就到屋外面去了,他們的生活遇到了困難,你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困難嗎?會怎麼辦呢?

幼:平時爸爸搬桌子就會喊我,我個子矮幼:克服困難幼:有句話說得好,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師:他們的生活遇到了困難,會想什麼辦法呢幼:搬到長頸鹿家去幼:鱷魚搬個梯子住到屋頂上幼:各住各的師:他們還真跟你們想到一塊去了,這次還有愛運動的鱷魚先生有很多東西,有球,你們能不用手把這些球搬過去嗎來,一人拿一個球,不用手(放嘴裏,夾在手臂裏)師:剛剛你們用了什麼方法師:可是,放嘴裏有點髒呢,能用別的方法嗎幼:用胳膊幼:用膝蓋夾幼:放肚子上,彎着腰夾過去幼:用腳輕輕的踢過去幼:用腳尖夾住慢慢跳過去師:哥哥學會等一等,你又想到什麼辦法幼:還可以用衣服夾師: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的生活又遇到了困難,當他們想共進晚餐的時候,桌子太高,鱷魚先生夠不着,上衛生間的時候,馬桶太大,他們又開始想辦法了,他們有了一個偉大的計劃,他們在門口挖呀,鑿呀,終於建好了屬於他們的新家。走,我們一起去參觀他們的新家好嗎。

篇20:大班科學教案

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在瞭解青蛙的過程中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準備:

實體青蛙一隻 蝌蚪若干只 找好的小區魚池內有很多蝌蚪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師:你們聽,誰來了?

(二)、經驗再現:

1、哎,你們知道小青蛙小時候是誰嗎?

2、小蝌蚪長的什麼樣子?(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3、小青蛙長的又是什麼樣子呢?(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條腿)

(三)、繪畫記錄現在蝌蚪的樣子

師:小朋友我們現在看見的蝌蚪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來畫一畫把它現在的樣子記住然後我們把小蝌蚪放養在小區的魚池裏下週我們在去看蝌蚪有沒有變化好嗎

1、小朋友畫蝌蚪。

2、一起去觀察小區的小魚池內的蝌蚪。

(四)、幼兒討論

師:小朋友一週後小蝌蚪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呢?

延伸:每隔一週會安排一次去小魚池觀察蝌蚪的變化並且記錄。

篇21:大班科學教案

最新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南極和北極

活動目標:

1、知道南極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瞭解它們的一些主要特徵。

2、樂意將自己收集的信息與同伴分享,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地球儀。

2、幼兒用書《南極和北極》。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對有關南極和北極的問題進行討論。

活動難點:

認識南極和北極的人、動物和交通工具。

活動過程:

1、出示地球儀,瞭解南極和北極的位置:

(1)簡單說說地球儀的用途。

(2)介紹在地球儀上自己知道的國家和地區區域:

“我們居住的城市(大約)是在哪個位置?”

(3)尋找南極和北極的位置:

“你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裏嗎?最低的溫度是多少?”“從地球上看一看,我們居住的地方離南極近還是離北極近?”

2、交流信息,引導幼兒對有關南極和北極的問題進行討論:

(1)你知道南極和北極的哪些事情?那裏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介紹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

(2)南極和北極有些什麼動物?(閱讀圖書,認識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

(3)南極和北極的人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麼?(認識狗拉雪橇。)

3、提出問題,激起幼兒繼續探索有關南極和北極奧祕的興趣:

(1) “南極和北極有白天和黑夜嗎?爲什們企鵝不怕寒冷?”

(2)“你還想知道哪些南極和北極的事情?”

篇22: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準備】

餐巾紙若干,捲紙若干,籮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輕)

【活動目標】

1、積極合作,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快樂。

2、大膽嘗試,學習製作有力量的紙繩。

3、通過實驗,萌發探索紙繩承受力的興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出示餐巾紙

師: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餐巾紙,人們喜歡用軟軟的餐巾紙擦臉、擦汗、擦手・・・師:你們玩過餐巾紙嗎?

師:那今天再跟老師一起玩一次。

2.鼓勵幼兒做紙繩,嘗試提水桶。

師:首先誰能把餐巾紙做成一個紙繩?

師:它有力量嗎?能拎起東西嗎?

師:有人說可以,有人說不可以,到底怎樣,我們來試試吧!

師:聽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號筐裏拿一張餐巾紙,把它做成紙繩,然後來到這裏拎起水桶,要這樣拎,做好了就可以上來試一試了!

3、談論紙繩的祕密

師:請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這邊,暫時沒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邊。

師:我給你們同樣地餐巾紙做成的紙繩,爲什麼你們可以拎起來,你們暫時拎不起來呢?

師:我們一起討論下。

師:那到底是爲什麼呢?你們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祕密?

(兩邊各拿一個紙繩)

師:你們發現了它們有什麼不同?告訴你們哦這裏藏着一個祕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啊?仔細看好啊!

(教師示範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延紙繩的不同邊來做紙繩)師:現在你會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了沒有?

師:知道了這個祕密,我們再來試一試。

師:紙繩一定要擰緊,越緊就力量越大。

4、嘗試拎水桶

師:現在紙繩可神氣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誰來試試?

師:想不想挑戰更重的水桶?

師: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麼辦法?

師:現在難度增加要提起兩個水桶,我們可以用幾根繩子來幫忙?誰想來試試的?

師:團結起來的紙繩力量大!

5、經驗拓展

師:你們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長的紙繩?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個又緊又長得紙繩,然後用你的這個紙繩去拎起更重的東西去吧!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表現積極,但忽視了能力弱的幼兒的表現,在下次活動中需要個別指導。

篇23:大班科學教案

遊戲目標:

1、瞭解改變橋面厚度、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係。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面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遊戲準備:

積木橋墩(橋墩固定)、白紙、本子(每份數量相同,用於操作)。記錄紙、記錄筆。

遊戲玩法:

1、幼兒將兩個積木固定成橋墩。

2、用白紙摺疊後放在橋墩上做小橋,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紙橋承受不起。

3、幼兒繼續摺疊,再次實驗。並將每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4、記錄摺疊的次數和承受的本子數。讓幼兒知道摺疊次數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強。

篇24: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2、能細緻的進行觀察並拆裝。

3、瞭解電池的正負極,知道正確連接正負極燈泡可以亮起來。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完整的老式手電筒(用於幼兒拆開、觀察手電的組成),兩人一套實驗物品(一個燈泡、一節電線和兩節電池),每人一個拆開後的手電筒。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的形式導出手電筒,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出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

一根鐵柱膽不小,頭帶玻璃平頂帽;

一隻眼睛亮閃閃,哪兒黑往哪兒瞧。――(手電筒)

提問:手電筒是用來做什麼的?那手電筒爲什麼會發出光亮呢?

過渡語:手電筒能發出光亮的祕密就在手電筒裏面,那讓我們一起拆拆、看看手電筒裏到底有什麼?

(二)拆一拆、玩一玩,瞭解手電筒的組成

指導語:每個組裏有一個完整的手電筒,我們拆開後仔細觀察手電筒裏有什麼?要求:

1、從手電筒的後邊拆開,燈頭保留。

2、仔細觀察手電筒的每一部分,觀察完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請幼兒說一說,出示課件,一起認識一下手電筒的組成。知道只有把所有的材料正確的組裝起來,手電才能發亮。

(三)引導幼兒觀察,瞭解電池的`正負極

指導語:剛纔老師問小朋友,手電爲什麼會發出亮光的時候,有的小朋友說因爲有電、因爲有電池,那我們就先來探索一下電池的祕密好不好?

1、請幼兒仔細觀察電池,電池長什麼樣?兩端一樣嗎?你還發現了什麼?

總結:用“+”號表示的那一頭,鼓起來的那一部分叫正極,用“―”號表示的那頭,平平的那一端叫做負極。

2、看電池圖片,能快速區分電池的正負極。

指導語:不管電池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他們都有一個正極,一個負極。老師這裏有一些電池的圖片,小朋友們能不能快速的區分出他們的正負極?

(四)小實驗:如何讓燈泡亮起來。

指導語:我們認識了電池的正負極,那電池的正負極和手電亮起來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好不好?

老師這裏有一段電線、一個小燈泡、一節電池,兩個小朋友一組,進行操作,怎樣將電池、電線和燈泡連起來,使燈泡發亮。因爲燈泡易碎,所以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如果燈泡亮了,不要老讓它亮起來,小心燙着。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讓幼兒說一說你是怎樣連接的?誰連接正極?誰連接負極?

小結:電線和燈泡各連接電池的正極和負極,讓它成爲一個封閉的圓,也就是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相連,就能使燈泡發亮。

3、再加一節電池,使燈泡亮起來,兩節電池中間是怎樣連接的?

小結:電池和電池中間也是正極和負極相連的。

(五)組裝手電筒

指導語:手電筒就是按照這個原理使燈泡發亮的。小燈泡代表手電筒裏的燈泡,手電筒裏有電池,電線就是一個導電體,而我們小朋友見到的鐵殼也是一個導電體,塑料不是導電體,但塑料裏面有電線或鐵片來充當導電體。(解釋導電體)

老師爲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拆開後的手電筒,小朋友就用我們學的這個原理,試着將手電筒組裝起來。

問題:探索爲什麼你的沒有亮?哪裏出錯了?引導幼兒使手電筒都能亮起來。

(六)手影遊戲

遊戲玩法和要求:每個小組選一人打亮手電筒照在牆面上,其他幼兒用手組裝各種造型進行遊戲,然後更換打燈人輪流遊戲。

(七)結束

指導語:小朋友們今天真棒,不僅探索出了手電筒發亮的原理,還能組裝手電筒,真了不起,還用組裝好的手電筒玩了手影遊戲。回家後可以將我們的新發現告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好不好?

篇25: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放大鏡、硬幣、手電筒、三棱鏡、泡泡液等。

2、多媒體課件(一):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裏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信號燈。

多媒體課件(二):醫用的胃透鏡、x光、激光、汽車的反光鏡、潛艇的潛望鏡、南極考察用的冰透鏡、照相機、放大鏡等。

活動過程

1、設置場景。(拉上多媒體教室的窗簾使室內變暗)

老師提問:小朋友們,屋裏爲什麼變暗了?(幼兒自由回答)

(打開燈)提問:爲什麼屋裏又亮了?(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那麼,誰能說說自己都見過哪些光嗎?

2、瞭解光的種類。

幼兒各自說說自己見過的光。

老師講解: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發出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燈光、激光、X光、熒光棒發出的光是人們製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3、探索光的特性。

老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實驗(一):將活動室窗簾拉上,使室內變暗,打開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還可以在有太陽時,在窗玻璃上貼上一塊中間剪有洞的黑紙,讓幼兒觀察太陽光是怎樣射進來的。

老師引導幼兒瞭解: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陽光是直着射進來的。

老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實驗(二):(拉開窗簾)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裏的水。

老師:小朋友邊玩邊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

老師引導幼兒發現:小鏡子會反光;水盆裏的水也反光;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老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

老師引導幼兒觀察:筷子折了;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

老師小結: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個特性。

老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4、討論光的用途。

老師: 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瞭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給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一):瞭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信號等。(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學考察、照相等。老師結合課件一一介紹光的這些用途。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幫助找東西等。)

5、遊戲。

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鏡反射太陽光,讓幼兒觀看光的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活動結束

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

篇26:大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爲什麼”。一天早上入園後果果發現種植區裏一棵珍珠樹的葉子蔫了。她急匆匆的跑過來告訴了我。我趕緊幫那棵珍珠樹澆了點水。一整個上午孩子們都在觀注着這棵珍珠樹。慢慢地她們發現珍珠樹的葉子舒展開了,也水靈了。於是她們問我:“老師,爲什麼往土裏澆水,而珍珠樹的葉子卻能吸到呢?”抓住這一契機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意在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並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幼兒有主動探究的慾望,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2、通過遊戲活動,幼兒直觀地感受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3、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餐巾紙、紗布等吸水材料若干,大、小塑料盆各4個。

啞鈴、碟片、石頭、雪花片等不吸水材料若干。

2、紅墨水,細管(醫用採血管)若干。

長方形塑料筐8個,各種蔬菜(大白菜、萵苣、芹菜、水蒿芭、蘿蔔、青菜)

3、餐巾紙做成的紙樹,紅、藍、綠顏色水,塑料小碗若干。

4、課件:藍貓遊戲城,音樂《藍貓》、輕音樂、圖片、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音樂入場。

1、師幼隨着音樂來到藍貓遊戲城。

2、藍貓(課件)說:小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神祕的藍貓遊戲城,這兒有許多好玩的遊戲,你們想來玩一玩嗎?(幼:想)我們的第一個遊戲是《幫水寶寶搬家》。

二、遊戲探索

(1)、遊戲《幫水寶寶搬家》

1、藍貓(課件)介紹遊戲:水寶寶現在住的房子太擠了,它們想搬到大一點的房子裏去,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幫幫它們。不許用倒的辦法,只能用房子旁邊的工具來幫忙。遊戲時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或衣服上。

2、老師介紹搬水工具並請幼兒猜想:哪些工具可以幫水搬家?哪些工具不可以幫水搬家?

3、幼兒自由分組,操作驗證。

4、操作結束,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操作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到表格中。

5、根據表格內容師幼共同小結:

啞鈴、碟片、石頭、雪花片都不能幫水搬家,因爲它們都不能吸水。

毛巾、海綿、紗布、餐巾紙都能幫水搬家,因爲它們都能吸水。

6、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7、藍貓(課件):我們的第二個遊戲是《蔬菜吸水》。

(2)、遊戲《蔬菜吸水》

1、藍貓(課件)介紹遊戲:蔬菜寶寶口渴了,請大家利用桌上的材料給蔬菜寶寶喝點水吧。遊戲時注意不要把紅墨水弄到衣服上。

2、教師介紹材料後示範把白菜放入紅墨水中等兩分鐘再來觀察。

3、教師操作細管,引導幼兒看看管內是否有紅墨水。

4、教師掰開白菜的菜梆,引導幼兒觀察裏面是否有小細管。

5、教師鼓勵幼兒自由實驗“蔬菜吸水”

6、師幼小結:原來蔬菜裏面都有小細管,所以它們才能吸收水分和營養供自己生長。

7、老師小結:這些放進水裏以後,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等纔可以吸水,我們纔可以給水寶寶搬家。

(3)遊戲《紙樹吸水》。

1、藍貓(課件)介紹遊戲:請小朋友們將紙樹放在小碗裏,再任意選用一種有顏色的水取少量倒入底部,觀察紙樹會發生什麼變化。遊戲時同樣注意不要弄到衣服上。

2、鼓勵幼兒自由實驗觀察顏色水上升的過程,讓幼兒體會物體是怎樣吸水的。

3、教師檢查幼兒實驗的效果,並表揚敢於表達和嘗試的幼兒。

三、歸納總結

1、播放課件,讓幼兒瞭解小細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酒精燈燃燒。(二)、毛筆蘸墨汁。(三)、報紙吸水。(四)、抹布吸水。

2、師幼一起去找其他東西里的小細管,與藍貓道別,隨着音樂出活動室。

3、藍貓(課件):小朋友們,再見!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玩!

篇27:大班科學教案

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親自實驗,讓幼兒感受到空車和滿車從同一坡度上滑下來,滿車滑得遠一些。

2、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幼兒學會合作,細心觀察,認真記錄,並能大膽表達。

3、培養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準備:

1、空車、滿車若干(同一車型)。

2、小山坡模型。

3、人手一塊記錄板。

4、活動室內老師事先投放一些可以做欄杆(或軌道)的材料。

5、老師預設幼兒在實驗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相應的準備。

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輛小汽車,你們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很快的`發現有一輛汽車上面裝了蘋果,一輛是空車,一輛是滿車。

3、師:如果空車和滿車都從這個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那一輛汽車會滑得遠一些呢?

二、幼兒猜想幼:我認爲是空車滑得遠,因爲它輕。

師:你是這樣認爲的,誰有不同的意見?

幼:我認爲是滿車滑得遠,因爲它上面裝了蘋果。

● 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預測結果:有3名幼兒園認爲滿車滑得遠,有17名幼兒認爲空車滑得遠。

● 統計結束後,教師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並提醒幼兒一邊做實驗一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

三、實驗論證1、幼兒找到好朋友,兩人合作做實驗,一人拿空車,一人拿滿車,並把實驗的情況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 有的幼兒用”√“和”ד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和”○“ 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100“和”0“ 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和”-“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2、教師巡迴指導,重點觀察幼兒在實驗中碰到那些問題,並組織幼兒討論,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 本過程中每一組幼兒都積極的投入了實驗,並能一邊實驗一邊做記錄,而且有好幾組幼兒都發現汽車開到地板上會突然拐彎,導致看不出哪輛汽車滑得遠。

● 有一組幼兒還發現了兩輛汽車會相撞(由於空車先開後沒及時拿開,所以擋住了滿車的順利前進,同時滿車還把空車朝前推了一下),導致會誤導幼兒對實驗結果的判斷。

● 集體商量討論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 。

師:汽車拐彎怎麼辦呢?

幼:把汽車放放正開下去,就不拐彎了。

師:誰有更好的辦法?

幼:我覺得在下面搭一個欄杆汽車就不會拐彎了。(幼兒都覺得這個辦法比較好)師:那汽車撞車怎麼辦呢?

幼:我把汽車拿掉就撞不到了。

師:那拿掉了汽車我們怎樣記住它原來滑到哪呢?

幼:我知道了,我用鉛筆在那做一個記號。(集體通過這個辦法,並用粉筆做記號,可以看的清楚些)3、請幼兒用想到的辦法解決實驗中的問題,進行第二次比較科學的實驗,並將實驗結果記錄清楚。

4、在實驗過程中幼兒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幼兒會把個人的情感融入實驗中去,把實驗當成是比賽,總想着自己要贏,所以會違反實驗的要求,比如會使用外力讓自己的汽車滑得遠,需要老師在指導過程中引導幼兒尊重事實。

四、交流討論

1、先請幼兒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

2、請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

提問: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做了多少次實驗,結果怎樣。

引導幼兒累計自己的實驗次數,看着記錄卡講,另一名幼兒做補充。教師也累計總的空車和滿車滑得遠的次數。

有九組幼兒通過做實驗知道了是滿車滑得遠一些,但有一組幼兒的結果產生了異議。

3、進行集體驗證。

讓這名幼兒重新一個人做實驗三次,前兩次他還不服氣,還是認爲自己的空車遠,到第三次才勉強接受了事實。教師這時應抓住這個教育鍥機,表揚他的膽量,但同時要教育他應該尊重科學事實。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爲什麼會滿車滑得遠呢?

幼:因爲滿車重,它從山坡上滑下來衝力很大。

師:那爲什麼有的時候會空車遠呢?

幼:有的人用手用力一推的。

幼:滿車有的時候會發生交通事故,撞在欄杆上,所以開得沒有空車遠。

師:那哪一輛汽車滑得遠的次數多呢?

幼(異口同聲):滿車。

五、得出結論1、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空車和滿車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來,滿車滑得遠一些,空車滑得近一些。

2、教師提出新問題,引起幼兒下次實驗的興趣。

● 是不是空車上裝得東西越重,汽車就滑得越遠嗎?

● 如果空車和滿車從矮矮的山坡上自己滑下設計思路:

前一階段,我班幼兒玩了”哪輛汽車滑得快“的遊戲,幼兒在活動中興趣非常濃,都發現了汽車跑道的坡度越高,汽車就滑得越快。同時我還發現幼兒對汽車滑得遠近也非常感興趣。於是,我決定投幼兒所好,引領幼兒繼續開展對汽車的探索,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中,我首先提問”空車和滿車都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哪一輛會滑得遠一些呢?“,讓幼兒進行自主的猜想和討論,然後引導幼兒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現成的操作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實驗的結果,在與同伴的討論交流中發現”空車和滿車都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滿車會滑得遠一些“,培養了幼兒科學探究的品質,使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

篇28: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操作活動感知物體運動與力的關係,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什麼的具體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不同的紙盒,積木;球、摺紙、紙板。

2.鐵啞鈴二對,大礦泉水二瓶(圓形),大木箱一隻。

3.粗細繩子若干,棒或木棍若干。

4.滑輪。

教學過程

一、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

1.介紹物品

教師:桌子上擺着許多東西,大家一起來看看認識這些東西嗎?

(重點介紹:滑輪)

2.佈置任務

教師:這些都是物體,仔細看看,現在這些物體有沒有動?(沒有)

今天老師就請你來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移動位置,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但有個要求,玩時不要擁擠,要相互謙讓,並要把玩的方法記住,待會兒告訴大家。

二、幼兒動手操作,探索不同的力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注意發現與衆不同的方法。

2.提問:

(1)你是用什麼方法移動這些物體的?

(幼兒回答,也可上來邊操作邊講。)

小結:剛纔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推、拉、拍、有的用嘴吹,還有的小朋友用腳踢使物體移動,

這說明要使物體移動必須要用力。

(2)同樣一件物體(出示皮球),你們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的一樣嗎?

(幼邊操作邊表達)

小結:對同樣一件物體,用力大物體動的又快又遠,用力小,物體動的慢,滾的也不遠。

(3)移動重的和輕的東西用的力一樣嗎?

小結:重的東西要用大大的力,輕的東西只用小小的力。

3.出示大礦泉水瓶(圓形)

提問:這瓶礦泉水比較重,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移動它,用哪種方法移動它最省力呢,

請幼兒上來操作。最後,得出結論,圓形的東西用滾的方法最省力。

小結:移動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省力方法,以後我們還可以試着玩。

4.出示大箱子

提問:這兒有個大箱子很重,用什麼方法移動它最省力、方便。

(幼兒上來操作)

(啓發幼兒用繩子把木箱綁起來,兩人用扁擔擡,用繩子拉,藉助於滑坡滾球等等。)

小結:我們人可真聰明,用其它東西來幫助我們移動物體更加省力方便。

教師:用棍子來幫忙移動大箱子最省力了(槓桿原理)。這是爲什麼呢,等小朋友長大了,

學了物理知識,就會懂的這個道理的。

三、進一步瞭解使物體移動的省力工具。

1.提問:請小朋友想想,平時在街上看到的,人們是用什麼工具讓重的東西從這裏運到那裏,從下面運到上面的?

幼兒自由討論。

2.小結:現在科學發達了,人們又發明了許多省力的、更加方便的工具使物體移動。

瞭解起重機的搬運過程;新型鐵路維護車搬運碎石的過程;自動吸塵機器人等。

3.激發幼兒學習慾望

教師:將來等你們長大了,要發明出更先進的工具使物體移動,老師等着你們的好消息哦。

篇29: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面食的來源及製品。

2、讓幼兒知道麪食的製作過程,並享受制作麪食的樂趣。

3、教育幼兒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準備:

泡過的小麥粒,大棗,麪包,饅頭,麻花及饅頭片,胸卡,乾淨溼毛巾,面板,發麪,百寶箱,《大饅頭》的錄音帶,錄音機,課件。

活動過程:

1、出示百寶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百寶箱,以神祕的口吻問:“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百寶箱,你們猜一猜裏面有什麼好東西?”“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數完一二三的時候再睜開眼睛看一看,”教師一一將麻花、麪包、饅頭呈現在幼兒面前,啓發幼兒說出更多的麪食。

2、觀看課件,瞭解麪食的種類。

教師:“麪食大家庭裏的成員可真不少,就像小朋友說的有糖包、花捲……老師這裏有很多面食的照片,它們到底有誰呢?請小朋友看大屏幕。”播放課件,讓幼兒進一步瞭解麪食的種類。

3、請全體幼兒品嚐饅頭片,啓發幼兒探索饅頭片的來源。

4、結合課件,欣賞歌曲《大饅頭》,瞭解麪食的來源。

5、出示小麥粒,請幼兒咬開小麥粒,黃黃的麥粒裏面有白白的麪粉,探索麥粒與麪粉的關係及麪粉來源於麥粒。

6、現場演示麪食的製作過程,教師邊講解邊演示,重點突出團、搓、揉、壓等動作技巧。

7、幼兒自制麪食,將幼兒帶入已經佈置好的場地,請幼兒自制麪食,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將麪食做出花樣。

8、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9、遊戲:《麪粉媽媽找寶寶》。通過遊戲鞏固所學內容。最後帶幼兒出教室。

玩法:

分發胸卡,老師扮演麪粉媽媽,幼兒分別扮演饅頭寶寶、水餃寶寶、包子寶寶和麪條寶寶。

麪粉媽媽邊作敲門的動作邊說:“叮鈴鈴,”

所有的寶寶都問:“誰呀?”

麪粉媽媽回答:“我是麪粉媽媽呀。”

所有的寶寶都問:“你找誰呀?”

麪粉媽媽說:“我找饅頭寶寶(……)呀。”

“饅頭寶寶”馬上到麪粉媽媽跟前來,排成一隊,麪粉媽媽開車帶寶寶回家。到家後,幼兒回到座位上游戲重新開始,最後,所有寶寶都上車有媽媽帶出教室。

篇30:大班科學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用什麼聽見的?敲鼓,什麼聲音,耳朵真能幹。

②聲音是從哪裏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後發出的

③出示鼓?聽見了聲音,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麼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彙: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並讓物品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麼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來;自.大;考吧;幼.師網;(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並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蘆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爲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麼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樂音?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說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爲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篇31: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比較豆子泡水之前和泡水過後的變化。

2、瞭解泡過水後的`豆子的構造。活動準備:幹黃豆和泡過一夜的溼黃豆若干,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回憶泡豆子的情形。

1、想想昨天我們是怎樣泡小豆子的?泡的是什麼豆子?它是什麼樣的呢?

二、觀察泡過水的豆子的形狀。

1、出示兩種豆子:泡之前的豆子和泡過水後的豆子大小有什麼不一樣呢?哪個大哪個小?泡過水後的豆子外皮怎樣?形狀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2、請你們拿一個小豆子,輕輕剝開兩瓣,看看裏面怎樣?你知道里面長出細細的小芽叫什麼嗎?胚芽有什麼作用呢?(

3、小結:植物的胚芽是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一。它位於胚軸的頂端,突破種子的皮後發育成葉和莖。

三、畫一畫。

1、請你將泡之前的豆子的樣子和泡過水後的豆子模樣畫出來。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並說出泡過水後的豆子的構造。

四、延伸活動。

我們將這些豆子種植起來,看看它們都會有什麼變化。

篇32:大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爲了幫助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瞭解物體都會下落的科學常識,並能進一步瞭解物體下落的特點。

另外我班的微型課題是《在科學小實驗中教師問題的提出》說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注重教師提問的方法,讓幼兒能在問題的引導下更好地動手,動腦的進行實驗活動。激發幼兒對於科學小實驗的活動感興趣。

教學目標:

1、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

教學準備:各種橡皮、報紙、毛線、塑料杯、布、石頭、沙包、積木、羽毛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進行記錄。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物體自然下落的現象。

1、教師在幼兒桌上任意選一玩具:老師手上拿了什麼?要是我鬆開手,它會怎麼樣?(請幼兒猜想)

2、教師:將手放開:“所有的物體在手裏,放手後都會是落下來嗎?”

幼兒猜想:“有的東西會,有的東西不會掉下來。”

評價:這裏我是爲了激發幼兒對動手實驗的興趣,爲下一個環節做好準備。

3、教師:我們周圍籃子裏有很多東西,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看看和你想的一不一樣!

4、幼兒自由選擇來進行實驗,並請幼兒交流自己的試驗結果。“誰來說說,你發現的?”

5小結,原來所有的東西拿在手裏鬆手後都會落下來。

二、探索並討論。

引導幼兒交流發現:掌握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同的特點。

“那它們在落下來時你們有什麼發現?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的說一說。”

“誰來說一說?”

“哦!他說石頭是直直的下落。你能用動作做一做嗎?”

“我們一起來用動作來做一做石頭落下來的動作吧!”

“還有沒有別的發現?”

評價:這個環節是爲了幫助幼兒在做動作時能更直觀的瞭解物體下落時的路線特點,爲下一個完成記錄表的環節做好鋪墊,讓幼兒能更好的學會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現物體下落的路線。

三、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並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那其他的東西他們下落時又會是怎樣的呢?周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三種不同的材料,(出示大的記錄表)分別是xx,xx,xx請小朋友們去試一試,把它們落下來的路線畫在相應的表格裏。

提醒幼兒:“試一試時我們何以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讓我們把它們下落的路線看的更清楚。”

評價:這裏是幫助幼兒更直觀的瞭解實驗目的和要求,從而更有目的性的進行實驗。

2、讓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方法。

“誰來介紹一下你的記錄表?你是怎麼記錄的?”

“你們同意嗎?如果不同意我們就你再來試一試!”(得出結果時,教師記錄到大表格中)

3、簡單小結:不同物體下落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如:沙包,積木,石頭等,有的是曲線的,如:紙片,羽毛,塑料紙等。

四、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現不同物體下落時速度的不同。

“物體下落時除了它們下落的路線不同,有直線和曲線,還有什麼不同呢?”

“那就請小朋友選擇不同的材料來比一比。”(教師指導幼兒要在同一高度,同一時間裏進行實驗。)

(1)拍手,“快來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吧!(請個別小組交流)你選了什麼和什麼?發現了什麼?請你上來比一比讓大家一起看看是怎麼做的?” (請幼兒示範)強調:在比較的過程中要幫助幼兒瞭解要將物體放在同一高度上,同一時間裏放手進行對比。

評價:這裏幫助幼兒更直觀的瞭解科學實驗是非常嚴謹的。

“誰還選了不同的材料,你們發現了什麼?”(請幼兒示範)

(2)爲什麼石頭,塑料杯落的快,又爲什麼報紙、布落的慢?(請幼兒回答)

3、小結:哦!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它們下落的路線不一樣,而且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物體越輕,下落的速度越慢。

五、延伸活動:引導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剛在我們都是用不同的材料來比的,它們落下來時的速度不一樣,下落的方式也不一樣。那這兩張是完全一樣的紙,我們能不能用什麼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呢?”

2、請個別有說一說自己的猜想!

3、下課後我們就到科學區裏去試一試吧!

評價:幫助幼兒鞏固對物體下落知識的掌握,並豐富科學區遊戲的內容。

篇33: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

1、欣賞故事,感受魯班善於觀察、愛動腦筋、敢於嘗試的任務形象特徵。

2、激起幼兒向魯班學習的願望,懂得從小就要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只有多想、多問、多做,才能變得聰明。

3、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鋸子實物一個,傘實物一件。

活動過程

一、以實物引起幼兒興趣,引出主題,引導幼兒瞭解《魯班造鋸》的故事。

1、師出示鋸子。

提問:你們見過這種工具嗎?它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用?

2、師:“那你們知道這個鋸子最早是由誰發明的嗎?它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築工匠魯班發明的。他發明鋸子的時候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叫《魯班造鋸》,你們想聽嗎?”

3、教師生動地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提問(1):魯班怎麼會想到把鋸子做成這種摸樣的?

提問(2):以前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怎麼樣?有了鋸子以後有什麼不同?

二、引導幼兒理解《魯班造傘》的故事。

1、師:“老師這裏有一個謎語,請聰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謎底是什麼?”

師講述謎語:“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

2、師:“是傘。咦,我國的第一把傘是誰發明的呢?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3、師講述故事《魯班造傘》。

4、提問(1):在我國傘最早是由誰發明的?沒有傘,下雨時人們出門會怎麼樣?

提問(2):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着荷葉,想到了什麼?回家做了什麼?

提問(3):人們誇獎魯班,魯班滿意嗎?他又是怎麼做的?最後他造出了怎樣的傘?

三、簡介魯班及其發明,激勵幼兒要向魯班學習。

1、師:“聽了魯班的兩個故事,你覺得魯班是個怎樣的人?”

2、師:“你們知道嗎,魯班不止發明了鋸子和傘,還有許多的東西呢!”

教師簡介魯班及其發明。

3、師“你們今天從魯班的身上學到了什麼本領?”

四、活動延伸。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築工匠――魯班,還了解了他的許多發明,聽了他的兩個小故事,從故事中小朋友們學到了許多的本領。你們還知道魯班的其他發明嗎?回家查閱資料,和小朋友們一起交流吧!”

幼:見過,是鋸子,用來切木頭的……

幼:想聽。

幼:因爲小草的邊緣上有許多鋒利的小齒,所以割破了魯班的手。魯班就受到啓發,做成邊緣有許多小齒的鋸子。

幼: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很吃力,很累;有了鋸子,就比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傘、蘑菇……

幼兒傾聽老師講述故事。

幼:是魯班發明的。會被雨淋溼,會生病的。

幼:魯班想到了做一個跟荷葉差不多的東西頂在頭上,就不會被雨淋溼了;回家做了……

幼:魯班不滿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來,就動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動的,能撐開,能收攏,這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傘。

幼:我覺得魯班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是個仔細觀察的人;是個善於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人;是個愛動手製作、愛嘗試的人……

幼兒仔細傾聽教師講述,有疑問的舉手回答。

幼:要學習魯班,愛動腦筋,經常動手做東西……

篇34:大班科學教案

預設目標:

1、發現動物爲了生存而採取的幾種自我保護方法。

2、萌發探索動物奧祕的興趣。

3、通過身體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小動物頭飾,用縐紙編成的“尾巴”,吸吸果凍瓶4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捉迷藏。

1、我們一起來玩個捉迷藏的遊戲,我數1、2、3小朋友躲起來。

2、討論:爲什麼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師小結。

二、隱身妙招

1、瞭解小動物的隱身妙招。

師:小動物們也在捉迷藏,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然後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麼動物,它躲在了哪裏?

(觀看課件:枯葉蝶飛到樹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鑽到草叢中的動畫。)

2、身體表演:枯葉蝶飛到樹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鑽到草叢中。

3、這些動物有什麼樣的保護自己的本領?

小結:隱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爲了保護自己更好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境十分相近,用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現。

4、啓發幼兒講述還知道哪些動物具有隱身的本領?

三、討論動物的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觀看課件。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裏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提問:你看到了哪個動物,它是怎麼保護自己的?

(講出一種,點擊出現相應字寶寶和相應動物的頭像)

盔甲:烏龜

硬刺:刺蝟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氣:黃鼠狼

裝死:狐狸

3、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用同樣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們真是能幹的小動物。

四、表演防身術。

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頭飾,幼兒回答是誰?是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的?

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小朋友可以變成任何一種小動物,戴上頭飾跟着音樂玩一玩,咦!怎麼了?老虎出來了,怎麼辦呢?你就要用你變的小動物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看誰模仿得最像!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裏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爲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裏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裏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爲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篇35: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並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鐵絲、吸管、報紙(小組一份);幼兒記錄單,大記錄單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一隻乒乓球被管老師不小心掉到了杯子裏,你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嗎?有什麼辦法呢?(幼兒相互交流)

二、引導幼兒嘗試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1、提出問題:那如果手不能直接伸進去,也不能把乒乓球直接倒出來,在杯子不動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幼兒想辦法)

2、介紹材料和記錄單。

(1)老師這裏有很多的材料,有勺子、筷子、細鐵絲、報紙、吸管,請你猜猜哪些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

猜測,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

(2)到底他們能不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呢?你可以每一種材料

都去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用標記記錄在記錄單上。

(3)幼兒探索操作

(4)交流探索、記錄的結果。誰願意來說說你的發現。

(5)總結性提問:從記錄單上我們可以看出勺子、、、能取出乒乓球,有的鐵絲能取出乒乓球,有的報紙卻不能取出乒乓球,這又是爲什麼呢?你是怎麼用鐵絲取出乒乓球的?解決鐵絲取出乒乓球:可以改變形狀

3、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

(1)發散性提問: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細鐵絲、吸管、小棒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自由講述辦法)到底你們說的行不行呢,只有試試看才知道。(第二次操作)

(1)幼兒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教師巡迴指導,並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的情況

(2)再次交流探索操作的結果。怎麼樣,都成功了嗎?你這次用了什麼把乒乓球取出來的?用了什麼方法?

(3)展示照片,看,xx是用什麼方法把乒乓球取出來的?

(4)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去嘗試,細鐵絲、報紙也能把乒乓球取出來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是從杯子裏取出了乒乓球,如果杯子裏掉進去的是鐵球呢?在不動杯子子的情況下能用什麼方法取出呢呢?我們以後遊戲的時候去試一試。

篇36:大班科學教案

目標:

1.感知絲綢的特點,及其用途。

2.知道絲綢是中國的特產。

準備:

1.絲綢若干塊、穿唐裝的娃娃、織錦畫等。

2.幼兒用書《蠶的變化》圖。

過程:

1.情境導入:

――有幾個娃娃到我們這裏來作客,我們一起來看看。

“看看他們穿些什麼來這裏作客的?看了以後你覺得怎麼樣?”

“爲什麼說他們很漂亮?他們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

2.觀察、感知絲綢的特點:

看看、摸摸、說感覺:

――“我這裏有幾塊給娃娃做衣服的絲綢料子,你們看看摸摸,感覺怎麼樣?平時看見過絲綢製品嗎?” 絲綢的來歷(觀察蠶生長過程的圖片)

――知道絲綢是什麼織成的嗎?穿過絲綢服裝嗎?

“爲什麼人們穿絲綢服裝?穿在身上的感覺怎麼樣?”

“除了絲綢服裝,還有什麼東西是絲綢做的?”

3.閱讀圖書:幼兒閱讀圖書,瞭解絲綢的用途。

小結:絲綢很漂亮,輕柔、薄、透氣滑爽,是中國的特產。

做圍巾、被面和藝術品,受到世界各國朋友的喜愛。要織絲綢,就要多養蠶,蠶多絲綢才織的多。

篇37: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不同的動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

2、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表達及探索動物祕密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松鼠、金魚、馬、蜥蜴、鱷魚的圖片。

2、動物的祕密調查表。

3、動物捕食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遊戲”猜尾巴“。

師:”今天本來有很多小動物來跟我們做遊戲,可是因爲它們太淘氣,要和我們捉迷藏,讓我們來找它。(出示各種小動物的圖片遮住身體露出尾巴)師:“請小朋友猜猜看它們是誰?”小結:“每種動物都有尾巴,從它們的尾巴不同,就可以猜出它是誰?”

二、交流討論圖片上動物尾巴的作用?

1、師:“那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尾巴有什麼用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小組討論動物尾巴的用處。

3、師:”那你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尾巴本領也很大呢?(請個別小朋友說一說)

4、師:“剛纔我們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尾巴在它們身上用處都非常大,其實這是小動物身上的一個祕密。

三、看錄像,瞭解動物的捕食過程。

1、師:”那小朋友你們還想知道小動物的另一個祕密嗎?今天朱老師帶來了兩段視頻請小朋友看看視頻裏的小動物它們在幹什麼呢?

2、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是如何捕食的呢?”3、小組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捕食的過程。

師總:小動物在捕食的過程中都非常的小心,它們在攻擊獵物的時候也非常的殘忍。

四、交流調查表。

活動延伸:

師:“動物王國裏面的小動物身上都有它們自己的小祕密,需要我們小朋友自己發現,探索。小朋友可以回家自己查一查小動物身上還有哪些小祕密,然後來告訴其他小朋友。”

篇38: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

尋找聲音

設計意圖: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於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着幼兒年齡增長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爲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良好的說話的習慣。讓幼兒能在輕輕鬆鬆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成爲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一、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二、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三、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小鼓、小鈴、盤子、碗、小勺子、各種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錄有聲音的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一、尋找聲音

1、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教師請四名幼兒事先藏起來,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請大家猜猜是誰在說話。

教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幼兒感知,每個人說話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點。)

教師提問:你是用什麼發出聲音的?(引導通過各種方法:摸、發聲看讓幼兒認識身體的發聲器官――喉。並且知道人是通過喉的震動發出聲音的。)

2、讓幼兒自由探索,通過碰、打、敲等方法讓各種物體發出聲音,知道物品發出聲音是由多樣物品碰撞發出來的。

3、讓幼兒通過實驗,知道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多樣物品碰撞後產生震動發出聲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師扮演):“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將紅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紅米在跳動。

提問:小朋友們,大米是個舞蹈家,她是怎樣在舞臺上跳舞的?(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爲鼓棍敲擊鼓面使得鼓面震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實驗3:讓鑼、撥、鋼琴、鼓等樂器發出聲音後馬上阻止震動,發現震動消失聲音也消失了。使幼兒知道聲音是通過震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1、讓幼兒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3、讓幼兒通過進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三、分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教育幼兒在活動中輕輕地說話,避免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自制的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篇39:大班科學教案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起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爲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說教材

(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存在,快慢、強弱。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讓幼兒想象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爲主。;本文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感知活動通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桌子10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後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電風扇、扇子、吹風機、氣筒、紙板、吸管、氣球、吹氣玩具、吹風玩具、書、雨傘、風車、有關龍捲風的碟片等。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三、說教法新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爲主,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演示教學法、操作教學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

四、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尋找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存在的,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應發幼兒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期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存在--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形成--與幼兒交流探索結果--運用生活經驗及觀看錄象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交流有關風的經驗--評價總結

(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利用問孩子:“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然後讓幼兒閉上眼睛“有個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們班的下朋友做遊戲”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形成)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利用各種物品扇動感覺風,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持、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後,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製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錄像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引導幼兒回憶自然界的風,運用生活的經驗感知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可以吹乾衣服、風力發電、熱的時候會覺得涼快等等;壞處:龍捲風會把人吹飛、房子會吹,給人類帶來危害等等),爲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我給幼兒看了有關龍捲風的錄像,其動感使孩子感知龍捲風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並採用幼兒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爲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我把本次活動的物品投放到活動區,這樣更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爲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後,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戶外尋找風、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爲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我設計的這節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於環節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鬆口吹到幼兒的頭髮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活動就這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通過“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選擇材料製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並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後,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篇40:大班科學教案

集體活動:

科學

活動名稱:

能滾的……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徵。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3、樂意與同伴交流、討論,能清楚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球狀、圓柱狀的物品若干。

2、幼兒人手1個球狀與圓柱狀的物品。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幼兒進行探索活動。

(1)交代活動要求,引導幼兒通過探索,尋找、發現可以滾動的物體。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這些都是什麼物品?

教師:這些物品中哪些是可以滾動的?請把可以滾動的物品裝入小籃子中。

2、幼兒交流、探索各自在活動的發現,感知球體、圓柱體的特徵。

(1)請幼兒相互交流各自尋找到的可以滾動的物體,並通過動作演示證明這些物體是可以滾動的。

教師:這些能滾動的物體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

(2)請個別幼兒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師幼共同概括球體與圓柱體的主要特徵: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呢?(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4)教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

小結:球體放在地上可以像各個方向滾動,而圓柱體放在地上卻不是各個方向都能滾動的。

(5)幼兒說說在周圍環境中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

3、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篇41: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光、物體、影子三者之間的位置關係。

2、在不斷操作中能控制影子的動態變化。

3、在影子實驗中勇於嘗試,積極動腦。

活動準備:

1、在牆上貼數根紙條當做竹竿。

2、在距離牆40釐米處拉一根繩子,在繩上掛上幾個小猴子圖片。

3、手電、記錄單、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動遊戲,激發幼兒興趣。

播放音樂《猴子爬樹》,師幼按節奏做爬竹竿的動作。

二、探索光、與影子的奧祕。

1、出示小猴子圖片、手電等。

教師提問:剛纔我們都做了小猴子爬竹竿的遊戲,這裏也有許多小猴子,它們也會爬竹竿,可是今天小猴子想讓它的影子學會爬竹竿,你們願意嗎?怎麼樣才能讓小猴子的影子爬到“竹竿”上去呀?

2、教師:你能用手電筒把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嗎?

3、幼兒嘗試,教師鼓勵幼兒通過調試手電光源的辦法將小猴子的影子投射到“竹竿”上。

4、幼兒集中交流。

教師:你是怎麼讓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的?手電筒從哪裏照過去?爲什麼有的人用了手電筒,“竹竿”上卻沒有小猴子的影子呢?

5、幼兒再次嘗試用手電投射小猴子的影子。

三、讓幼兒嘗試改變猴子影子的位置,進一步感知光、物體與影子之間的關係。

1、教師:小猴子的影子都能爬到“竹竿”上了,你能讓小猴子的影子站在“竹竿”的最下面嗎?

2、教師:你能讓小猴子的影子再爬到“竹竿”的最頂上嗎?

3、幼兒再次嘗試。

4、教師:你是怎麼做到的?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5、教師:小猴子這次想讓影子和我們一起玩音樂遊戲,請你跟着音樂讓猴子的影子來爬“竹竿”。

篇42: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結合故事、談話、實驗、音樂表演等不同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動手動腦參與學習的興趣以及表現出求知慾。

2、讓幼兒知道水與人類、水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兒初步瞭解水污染以及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三個和尚》的故事磁帶

2、實驗用品: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麪兒、玻璃容器5個

3、“護水小標兵”胸飾、藍色彩筆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三個和尚》都打水。教師通過讓幼兒聽故事想問題說問題引發他們思考參與的興趣。

1、教師放故事《三個和尚》,幼兒聽故事

2、聽故事後,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展開提問:

(1)三個和尚每天都要用什麼?他們用水來做什麼?

(2)他們打水的地方在哪裏?

(3)他們三個最後用水做了什麼?他們能離開水嗎?

3、教師提出一個話題:我們的生活能不能沒有水?爲什麼?

(1)幼兒自由的討論交流。

(2)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們不能沒有水,讓我們來看一看水是怎樣幫助我們的。(請幼兒觀看課件關於水的各種圖片)

1、結合看圖,讓幼兒瞭解生活處處需要水。

(1)圖片一、幼兒看到各種工作是直接需要水來完成的。(消防隊員,環衛工人用水澆花、輪船在行駛)

(2)圖片二、幼兒可以看到農民用水澆地、發電站用水發電送給千家萬戶。

2、這“水”和我們的生活真是關係太大了,你們知道嗎?就連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同樣需要水。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1)幼兒分成5組,這5組桌子上分別放着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麪兒、開始實驗時,幼兒將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攪拌一下,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並作成總結。

(2)教師講解物品在水裏溶解了。

3、出示一張圖片:幼兒可以看到河水已經變黑了。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我們來聽一首歌。小朋友們聽一聽小河在唱什麼?

三、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前兩段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小河小河真難過黑黑河水在流淚,小河小河真難過小魚小蝦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1、幼兒邊欣賞歌曲邊創編動作。

2、教師提問:小魚、小蝦爲什麼生病了?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它們呀?(幼兒瞭解關於污染的問題)

3、拿出“護水小標兵”胸飾、發給每個幼兒,老師有個好辦法:請你們畫一條幹淨的小河送給小魚小蝦(讓幼兒把小河畫在胸飾卡片的背面)幼兒帶好“護水小標兵”胸飾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兒做自由表現活動。

活動延伸:讓幼兒總結我們該怎樣做纔是“護水小標兵”。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向身邊的人宣傳愛護水資源是“人人有責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操作性很強,是本次主題的一個綜合性的延伸,孩子們對水的科學小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平時操作的比較少,所以興致相當高漲。活動中孩子們更加能體會到水的作用之大,由於我們在活動之前有過一次斷水經歷,所以這次活動對孩子們意義是深刻的。

小百科:水(化學式: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在常溫常壓下爲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爲人類生命的源泉。

篇43: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樂於參加科學探究活動,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2、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體驗遊戲快樂。

難點: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活動準備:

投影儀、音樂《雨中旋律》、幼兒具備“影子”相關經驗(事先準備好的尋找影子視頻)、人站在太陽下影子圖片一張、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驗、畫有每位幼兒影子造型的長軸紙卷一個、蠟筆。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音樂律動)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後,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們很棒,都猜對啦!我們的影子這麼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着幾個任務去看,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麼情況下找到的)第二個:我們去了什麼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爲什麼?(幼兒觀看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瞭解光與影子的關係(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懂得在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後,物體後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發現光和影子的關係)好,下面張老師就帶着你們一起來玩影子游戲好不好?第一個遊戲:手影遊戲(老師先做出幾個造型示範,幼兒猜並模仿,再請7--8名幼兒分別在投影儀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邊做造型邊學小動物叫聲,其他小朋友來猜並模仿)第二個遊戲:給影子塗色(教師將每位幼兒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畫在長軸紙上,請每位幼兒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給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圖案)

結束部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欣賞影子作品並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篇44: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在設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現莫比烏斯環現象。

2、在多次操作嘗試中,激發探究的慾望,體驗科學操作的樂趣。

3、初步瞭解莫比烏斯環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各種紙環、紙條、膠棒、剪刀、記錄表、筆、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變變變”。

用大拇指和食指變成一個圈、變成兩個圈

二、操作嘗試,發現莫比烏斯環現象。

1、操作比較沒擰過和擰過一次的紙環剪開後的區別。

1)(出示紙環)紙環也來做遊戲。怎樣把一個紙環變成兩個紙環?

示範:紙環對齊捏一捏,先在中間剪個口,再把剪刀伸進去,咔嚓咔嚓剪到頭。

2)幼兒操作。

你剪出了幾個環?(一個、兩個),將紙環送回家(兩處)

爲什麼有的剪出來一個,有的剪出來兩個?發現了什麼祕密?(沒擰,擰過一次)

3)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

小結:沒擰的紙環剪過以後變成了兩個環,擰過的變成了一個大環。

2、操作比較擰過一次和擰過兩次的紙環剪開後的區別。

是不是隻要擰過的紙環都會變成一個大環呢?

1)幼兒再次操作擰過的紙環。

你剪出的紙環是怎樣的?(將紙環送回家)

同樣是擰過的紙環,爲什麼有的剪出了大環,有的卻剪出了相扣的兩個環?

2)教師分別演示擰一下和擰兩下的紙環。

3)請兩名幼兒上前示範操作。

出示記錄表記錄並小結:擰一下的紙環剪過以後變成了一個大環,擰兩下的變成了兩個相扣的環。

3、猜測擰過三次或四次的紙環剪開後的區別,並自主操作驗證。

擰三下的紙環剪開可能會變成幾個環呢?擰四下呢?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操作:先擰、再剪。

3)交流操作結果,並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三、瞭解莫比烏斯環現象發現者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今天我們玩的紙環有趣嗎?這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象“莫比烏斯環”。早在150年前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現了這種神奇的紙環,人們就用他的名字將這種現象命名爲莫比烏斯環。莫比烏斯環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過山車、立交橋、機械傳送帶、打印機色帶等。(鄒虹)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樑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爲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爲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篇45:大班科學教案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瞭解影子的作用,引發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慾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慾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麼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瞭解影子與光線的關係。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個別幼兒演示並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誌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誌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我們什麼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製作影子鍾

四、注意事項

爲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爲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纔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裏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纔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裏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裏了?有什麼用呢?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多變的天氣》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瞭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氣象與軍事的關係。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裏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瞭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瞭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瞭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四、瞭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關係,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麼?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篇46: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探索蝴蝶的演變過程,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蝴蝶演變的掛圖,蝴蝶標本。

活動過程:

一、以幫助毛毛蟲找媽媽的口吻引入。

二、討論:

1、毛毛蟲的媽媽是誰?長什麼樣?

2、你們知道哪兒可以找到毛毛蟲的媽媽?

三、編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從故事中讓孩子瞭解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1、老師講述故事,幼兒邊欣賞掛圖邊安靜的傾聽。

2、提問:毛毛蟲是怎麼樣變成蝴蝶的?

3、小結毛毛蟲演變的過程:卵——毛毛蟲——蛹——蝴蝶。

四、討論:你們還知道還有哪些動物寶寶和他們的媽媽長的不一樣?

(比如:蝌蚪,蠶,蛆……)

五、戶外觀察活動:帶孩子到戶外的草叢和樹葉下觀察,.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看能否找到毛毛蟲或蛹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課讓幼兒認識了蝴蝶的成長過程,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認識更多活蝴蝶,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探索奧祕並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不足之處是沒能讓幼兒主動發現問題並解決。

標籤:科學教案 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