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給予樹》教學教案【多篇】

《給予樹》教學教案【多篇】

《給予樹》教案 篇一

《給予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愛的奉獻”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脈脈溫情的故事。課文以愛貫穿始終,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由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着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層一層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課文主旨,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本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爲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課文中有多種愛:金吉婭給予母親的愛,給予哥哥姐姐的愛,給予陌生女孩的愛。而課文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愛作爲重點深入文本。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提出“這棵樹除了可以叫給予樹,還可以叫什麼名字?”,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爲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爲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爲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二、抓住文本,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當金吉婭站在這樣一棵神奇的“給予樹”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麼呢?設計這個環節主要出於這樣的目的: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領悟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爲,感受文字中所體會的情感。在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領悟力,對於金吉婭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氣呵成。所以我將這個環節根據課文中金吉婭的語言,行爲分成了幾步。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願,金吉婭第一反應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金吉婭爲什麼說話時聲音低,爲什麼會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站在給予樹下還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女孩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內心的決定。這個心理活動的描述是充分聯繫了課文的文本,最後我出示“聯繫課文想象”,告知學生進行想象的方法。從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以課文爲載體進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錯。

《給予樹》 篇二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三年級上冊第32課《給予樹》

我將從說設計理念、教學方法、教材解讀、教學預設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設計理念

本課1、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即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具體是憑藉文本的語言,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思維的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豐富精神世界。

2、還語文本色——上出濃濃的語文味。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二、教材解讀

(一)教材簡說

《給予樹》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二)教材處理和課時目標

教材處理: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並教學課文1-3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全文,練習朗讀,在朗讀感悟中體會金吉亞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依據以上的理念和教學法,以及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色,特制定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理解“如願以償、援助、善良、同情、仁愛、體貼、誠摯”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關鍵詞句的理解,一層一層加深對“給予”“給予樹”內涵的感悟。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通過與文本對話、朗讀感悟,體會金吉亞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4、拓展目標:學生根據對“給予”的理解,結合生活實際,仿寫一句“給予是……”的句子,然後集體創作一首小詩,更加深對“給予’”的理解,並能運用。

三、教法學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的法子要依據學的法子”。教與學要高度統一。結合三年級的已有基礎和本文的特色,確定以下教法學法:

①語句的理解:聯繫上下文,抓住重點詞句,藉助生活體驗等方法。如“援助、同情、體貼、誠摯、善良、仁愛、如願以償、”等詞的理解。(這是課標對中年級的要求)②語文實踐——即採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學生也用語文的方式學語文,即在大量的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如朗讀感悟,讀寫結合等。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學法,爲了體現我的設計理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一、整理感知,把握“給予”; 二、研讀文本,感悟“給予” ;三、學習結尾,深化“給予”; 四、拓展延伸,昇華“給予” 。下面我就依託這四大環節,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得以落實。

一、整理感知,把握“給予”

(一)上課伊始,我說:同學們,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給予樹》,誰能告訴我“給予”是什麼意思?請你圍繞課文的內容用“誰給予誰什麼”說一句話。(這樣聯繫課文內容理解“給予”導入新課,不僅幫學生整理了課文內容,還爲學習金吉亞的給予做了鋪墊。)

(二)接着,課件出示一幅絢麗多彩的聖誕樹,我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並問:引述:這明明是一棵聖誕樹,可書上卻給它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叫“         ”。讀課題,這是爲什麼?【帶着這個問題讓學生走進文本,讓問題起到導向作用,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和興趣。】

二、研讀文本,感悟“給予”

1、請學生自由朗讀第4、5自然段,找一找課文哪裏提到了給予樹?學生反饋後,請學生讀一讀這兩句話,說說哪個詞語首先跳到她的眼中?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教師隨機抓住“援助”作爲重點,進行識字教學,力求音形義並藉助字形使學生明白“援助”就是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給他溫暖。

之後教師進行深情的描述:援助中心就有這麼一個小女孩,需要大家的援助。請學生再好好讀讀第4自然段,說說金吉亞眼中的小女孩是怎麼樣的?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憑藉語言文本,讓學生置身於文本的情境中,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讓學生感受到1、小女孩什麼都沒有,藉機我追問:“小女孩什麼也沒有。你能想象她沒有什麼?”讓學生通過想象交流,體會小女孩什麼都沒有。然後爲了加深體會,教師出示出示窮苦女孩的圖片,配上悲傷的背景音樂,教師解說。聽完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使學生走進金吉亞的內心,體會小女孩悲慘的生活着,她什麼都沒有。在學生體會深刻的時刻,再次指導朗讀。接着教師引述,是啊,小女孩什麼都沒有,她發出了一個求助之聲,她多麼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她一直盼望(擁有一個洋娃娃),那她想要洋娃娃幹什麼呢?她會怎樣一直盼望呢?帶着這幾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洋娃娃對小女孩來說太重要了,指導學生讀出她迫切的心願,讀完後引述:面對這麼可憐的小女孩,金吉亞是怎麼做的?讓學生再次品讀課文,找出(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的句子,指名讀再齊讀,來體會金吉亞的快樂,並結合情景讓學生理解 “如願以償”板書:如願以償。

1.接着教師講述:以給予是快樂的,可金吉亞在向媽媽講這件事時,說話的聲音卻很低,顯然還很難過,這是爲什麼?讓學生快速默讀全文。並抓住“沉默不語、聲音很低、像樣的禮物、到處逛、我的錢……”等詞語詞句來體會金吉亞難過的心情,之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語文課要給學生留下什麼?首先是語言。如何留下呢?楊再隋先生說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讀書,讓學生把書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所以以上環節,我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指導讀通、讀順、讀懂、讀好,讀中留下語言,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融爲一體。】

三、學習結尾,深化“給予”

師:媽媽瞭解了整件事情後,看到難過的金吉亞,會怎麼安慰她呢?接着教師先讓學生同桌交流,個別交流等說話訓練,引領學生走進金吉亞的內心世界,使作者、文本、讀者三位一體,與人物產生共鳴,然後請學生帶着激動的情感讀最後一段,明白爲什麼把援助中心的聖誕樹叫做“給予樹”。知曉給予樹也是    樹。(給予愛心、溫暖、快樂、幫助、希望、善良、仁愛、同情、體貼;讓人心想事成、如願以償的樹……)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四、拓展延伸,昇華“給予”

師說:給予樹不僅在援助中心,更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給予無處不在,給予是快樂的,有時……

出示小詩:給予是快樂,給予是給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讓出座位;給予是給下班的爸爸媽媽送上一杯熱茶;給予是向遇到困難的小夥伴伸出溫暖的雙手;給予是……是的,給予永遠比得到更快樂!

讓學生根據學生實際,仿寫一句,教師巡迴,選擇優秀的集體創作一首詩。

【這個環節的設計課堂練筆緊緊圍繞文本進行,,圍繞“給予”展開,由扶到放,從簡到難,融言語形式與言語內容爲一體,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了語文素養。】

五。說板書設計:           31 給予樹

援助

善良     同情

如願以償

仁愛             體貼

【本課板書起着概括、建構的作用,體現的是真實的學習過程,記錄着學生學的過程,教師教的過程,這樣的板書是可取的,有效的。

《給予樹》教案設計 篇三

學習目標:

★能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重點引導學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通過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呢是通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能展開想象拓展寫話,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媽媽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句:“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的含義。

知識鏈接:

每年的12月25日是聖誕節,這是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中國的春節,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從12月24日晚上的聖誕夜開始,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1月6日,在聖誕夜,人們圍着聖誕樹唱歌跳舞,還有人穿上紅衣服,戴上白鬍子,扮成聖誕老人,給孩子們分禮物。

預習學案:

★積累一些好詞。

★瞭解故事內容。

導學案: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聖誕節場景,讓學生了解聖誕節,感受聖誕節的快樂氣氛。

2.從預習已知的內容入手,瞭解金吉婭送給大家的禮物。

二、自主、合作、探究:

1.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的什麼內容?

2.媽媽在這個感人的故事中,她的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請你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然後讀一讀。

3.爲什麼金吉婭沉默不語呢?你覺得金吉婭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三、課堂檢測

1.小練筆:金吉婭向陌生的小女孩獻出了愛心,我要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

2.補充句子:

今天我終於如願以償地-----------

他一直想---------------,這個夏天終於如願以償了。

一路上,爸爸--------------,我也沉默不語。

四、作業設計:

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五、板書設計:

31給予樹

援助 如願以償

善良 同情

仁愛 體貼

《給予樹》教案 篇四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簡析:

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整篇課文處處洋溢着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着人文的光彩。

教學理念:

本課的設計重在凸現語文課的“文”味。“語文教學的目標,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習得語文。讓學生在“聽說”實踐中鍛鍊聽說能力,在默讀、朗讀中走進文本

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具體詞語語句的“畫外之音、言外之意”。

學情分析:

1.本文表現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聖誕樹及給予樹等內容,學生不太熟悉。教師採用重點語句的理解,充分讓學生感受。

2.對文本中金吉婭的愛心和善良品質,學生基本能理解。而難點在於讓學生通過文本的閱讀,理解金吉婭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愛和手足之情。教師採用鼓勵學生在文本中發現“愛”,讓學生在字裏行間找到金吉婭所受到的愛。

3.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他們一直在享受着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爲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過反覆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於他們心中的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出10個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地寫出由12個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學會如何體會、感受、體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2.學會積累好詞佳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從課文中體會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懂得如何去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和愛護。

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是本文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

1.本文的教學將採用以讀代講,以讀促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步步發現金吉婭身上蘊藏着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2.創設情境場。爲學生創造了聽、說、寫的實踐機會,從而感受語言學習的魅力和由此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1.今天我看到大家晶瑩瑩的眼睛,讓我感受到大家很幸福,但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們身邊還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別人幫助的人,在她們的世界裏,缺少着親人的關愛,聖誕節來臨之前,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爲他們架起了一座愛的橋樑。那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一起再來重溫着愛的故事。齊讀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讀文悟情,探究釋疑

1.教師:讀了課文,你的感受是什麼?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

2、讓學生帶着感受讀一讀 我緊緊擁抱着金吉婭。

2.教師:媽媽此時的感受和你們一樣,很激動,(板書)

但是媽媽由始至終都是這種感情嗎?

3.教師:讓學生找一找媽媽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用直線在課文中畫下相關句子

4.教師:一個叫金吉婭的小女孩在聖誕節到來之際到底送給了我們什麼?讓我們再讀讀課文,看看金吉婭送給了我們什麼?

學生: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5.學生質疑或教師提問:什麼是如願以償?仁愛的意思是什麼?

學生:願望得到實現。仁愛就是同情、愛護和幫助人。

6.教師: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現金吉婭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品質?找出來,讀一讀。

預設學生:

句子1:媽媽,我拿着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後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

(1)小女孩有什麼願望?想想一下卡片上會寫什麼?

(2)看到卡片上的內容金吉婭會想什麼?此刻你就是金吉婭你心裏會怎麼想?

(3)從金吉婭的做法中,你體會到什麼?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句子2: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1)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2)你從金吉婭的所說所想中體會到了什麼?

(3)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7.媽媽聽了金吉婭的話後,有什麼變化?媽媽一開始就是激動高興嗎?

學生:媽媽一開始很生氣。

8.教師:媽媽一開始爲什麼很生氣?

學生: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9.教師:沉默不語是什麼意思?金吉婭爲什麼沉默不語?你體會到金吉婭在想些什麼?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學生:一方面爲沒能給大家買到更好的禮物而難過,一方面她也害怕媽媽的責怪)

10.教師:小組討論,媽媽的態度爲什麼有這麼大變化?

學生:因爲媽媽從金吉婭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11.教師:我們從金吉婭的身上感受到了愛,爲什麼金吉婭能夠有這樣的愛心、同情心?找出句子來說說?

12.學生:(1)母子之愛

(2)手足之愛

13.教師:出示最後一句話,再讀,體會句子的含義。

14.是啊,在這個聖誕節中,金吉婭的一家分享着聖誕禮物。誰知道分享是什麼意思?

15.在這個聖誕節中金吉婭的一家僅僅分享了禮物嗎?還分享着什麼?還有誰也分享着?

設計意圖:藉助對“給予樹”形象的豐滿,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四、拓展延伸,愛意迴盪

1.假如你就是那個小女孩,你接到這盼望已久的禮物時,你會怎麼想?

把你想說的寫下來。(時間允許,可在堂內解決)

2.你覺得這棵給予樹還給予了我們什麼?它還可以叫什麼樹?

3.其實在我們國家像這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有很多很多,大家發現了沒有?(時間允許,可在堂裏解決)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理念】

本課的設計重在凸現語文課的“文”味。“語文教學的目標,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習得語文。讓學生在“聽說”實踐中鍛鍊聽說能力,在默讀、朗讀中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具體詞語的“畫外之音、言外之意”。

【設計特色】

1、抓住“詞串”導讀:

在整堂課的構思中,三個詞串將課堂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因品詞析句讀文而起,情境與文境有機相生。

2、創設多個情境場:

創設了一個寫的情境和多個口語交際的情境,爲學生創造了聽、說、寫的實踐機會,從而感受語言學習的魅力和由此帶來的快樂。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2、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詞語與色彩、情感的關係,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品詞入境,對比激疑

1、揭題導入:

(課件出示聖誕節的畫面)我們都知道,聖誕節是西方國家最隆重的節日。每當聖誕節即將來臨,人們都以興奮的心情期待她。《給予樹》這個故事就發生在聖誕節前夕。

2、品讀第一個詞串:(課件出示詞串,紅色顯示)

熱烈地討論誠摯的祝福甜蜜的笑容興高采烈

請學生用聲音和表情讀出對詞語的理解。

設計意圖:聖誕節是快樂的,紅色是令人振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讀上述詞串,不僅有助於理解詞語本身,還烘托了聖誕節的熱鬧氛圍。

3、品讀第二個詞串:(課件出示詞串,灰色顯示)

擔心沉默不語生氣

4、質疑:

第二個詞串與聖誕節的氣氛是不是不相吻合?

設計意圖:兩組詞串感情色彩對立,紅、灰色對比鮮明,促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

二、讀文悟情,探究釋疑

過渡:想知道他們爲什麼“擔心、沉默不語、生氣”嗎?請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

1、揭祕“擔心”,體會母子間的深情厚意:

⑴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擔心”一詞所在的句子。

⑵思考、討論:媽媽擔心什麼?爲什麼擔心?

⑶讀出媽媽的擔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比較感受到這些詞語背後的意思,從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閱讀的方法蘊含在引導中,學生以後閱讀的時候也會注意追索詞句,體會詞語背後隱含的意思,讀書會不斷深入,最終實現自能讀書。

2、揭祕“生氣”,體會母親對孩子嚴中有愛:

⑴過渡:

當媽媽帶孩子們到商場去購物時,孩子們都很高興。回來的路上,我們卻發現媽媽很生氣,這又是爲什麼呢?指讀“生氣”一詞所在的句子。

⑵議論:

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錢?媽媽會往哪些壞處想?

3、揭祕“沉默不語”,體會金吉婭對陌生人的關愛:

⑴聽“沉默不語”背後的畫外音。

⑵品讀直接寫“給予樹”的句子,說說到底什麼是“給予樹”?

⑶圍繞“卡片”理解“給予”與“被給予”:

①是啊,給予樹上除了樹葉,還掛滿了卡片,其中有一張卡片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卡片上有她的一個小小的願望。這張卡片是這樣的:

課件出示小女孩寫的卡片:

聖誕老人:

又到聖誕節了,我還是什麼也沒有。我一直盼望擁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媽媽,不要讓它像我一樣成爲孤兒。

愛您的小愛麗斯

②卡片中哪個詞深深地打動了你?

結合實際理解“一直盼望”。

③在聖誕快樂的音樂聲中,以金吉婭的身份寫卡片。

設計意圖:以金吉婭的身份來寫卡片,給學生一個總結和思考的機會,此時金吉婭會寫些什麼?這樣的思考,有利於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深處。同時,又讓學生把學習以後的感受融合進寫的過程中,學生既有一次精神之旅,同時擁有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

④師扮演工作人員,一生扮演金吉婭,就金吉婭捐贈洋娃娃的場景開始交際。

4、品味媽媽的感動及其原由:

⑴師生誦讀最後一段。

⑵聯繫上下文理解“如願以償”。

哥哥、姐姐知道真相後會對妹妹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爲學生創設了兩個口語交際的情境,以不同的身份來表達,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說出具體的人物應該說出的話,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情境中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在不斷的角色轉換中,無形中鍛鍊了聽和說的能力。

5、呼應設疑,小結解疑:

⑴師生集體感悟:

透過“媽媽的這份擔心”,我們看到了媽媽對孩子的無比憐愛;透過“媽媽的生氣”,我們看到了媽媽對孩子的嚴中之愛;透過“金吉婭的沉默不語”,我們看到了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關愛。

⑵在課文的最後一段找出幾個特別溫馨的詞:

如:緊緊地擁抱、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如願以償。

⑶如果把它們添加在“擔心、沉默不語、生氣”下面,在使用顏色上有什麼建議,並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顏色和語言的共性在於都能傳達感情,師生一道在“情”場中走了個來回,相信這會是一個更溫馨、更幸福,給人帶來更多憧憬的聖誕節,因此,選擇的顏色可以是大紅、粉紅、翠綠等。藉助顏色表達情感,符合美學的原理。

三、愛意迴盪,總結昇華

1、給“給予樹”起名。

2、給予樹到底應該種在哪裏呢?

設計意圖:學生對“給予”的理解是多元的,其中還包含了願望、快樂、友誼、真情等,起名滿足了學生表達的願望。生活中,人與人的相互給予是無時不在的,那麼這樣的一棵“樹”應該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樣的設計拉近了文本與生活的距離。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六

一、複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給予樹》的故事,用心去感受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一份最可貴的真情與感動。

2、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生字。出示生字,認讀。

3、我們再來特別地關注一下這個詞:如願以償(板書),什麼意思?生活中,你有哪些事情如願以償了?課文中,又是誰如願以償了?

二、感受願望

1、小女孩有個什麼願望呢?我們打開她的心願卡看一看。

2、出示:我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我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讀一讀,在這份心願卡里,你聽出了什麼?哦,你聽出了一顆期盼以久的心,你真是小女孩的知己!讓我們一起讀出小女孩這種日思夜盼的心情。

3、在你們的朗讀裏,我聽出了小女孩深深地渴望。這個聖誕節,如果能得到一個洋娃娃,她一定會欣喜萬分。後來,她真的如願以償了,知道是誰幫助她嗎?

三、感悟“陌生”

1、金吉婭是誰呀?她的好朋友嗎?不是,你是從課文哪個詞語知道的?板書:陌生,什麼意思?(不熟悉)金吉婭不熟悉小女孩的哪些事情呢?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2、出示:後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去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

從這段話中,你又捕捉到了哪些信息?評:你們真是一些特別會讀書的孩子!從你們的理解中,我感受到金吉婭和小女孩真的是陌生的。可正是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金吉婭都能送她洋娃娃,幫助她如願以償。這個聖誕節,她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洋娃娃嗎?

3、是呀,洋娃娃裏傳遞的還有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板書)

4、就讓我們用聲音來表達對這份善良的讚賞。出示:這個聖誕節,金吉婭不但送給這個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還送給她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四、理解“並不寬裕”

1、金吉婭能把洋娃娃送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那她一定很富有吧?不是,你從課文哪幾個小節知道?同桌合作讀1—2小節,圈一圈哪些詞語能看出金吉婭不富有?

2、“並不寬裕”什麼意思?就是不富有,家裏條件不好,還有哪些字眼能看出金吉婭的家裏並不寬裕?

3、評:你真了不起!能從簡簡單單的幾個數字:一百美元、五個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禮物這幾個平常的數字中感悟到金吉婭家庭的貧困。

4、可正是這個自已也不寬裕的金吉婭,卻能送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洋娃娃,幫助她如願以償。讓我們再一次通過朗讀,送去我們對這份愛心的感動!出示:這個聖誕節,金吉婭不但送給這個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還送給她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五、昇華朗讀

出示:我()極了,緊緊地擁抱着緊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1、面對金吉婭的舉動,如果你是她媽媽,此時,你會是什麼心情?帶上你的感受,讀——

2、作爲金吉婭的哥哥,你的心情又怎樣呢?把你的感情送到句子中,讀——

3、假如你是她的姐姐呢?也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出示: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1、這個聖誕節,媽媽比以往任何一個聖誕節都要激動,因爲——

2、這個聖誕節,哥哥、姐姐們比以往任何一個聖誕節都要過得有意義,因爲——

六、小結

一個只有八歲的小女孩金吉婭,用她最樸實的行爲告訴我們,只有紮根在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土壤裏,這棵給予樹纔會長得更加枝繁葉茂!纔會把更多的快樂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七、小練筆

1、當聖誕的鐘聲敲響,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婭送給她的洋娃娃。她激動極了,她很想寫一封信感謝金吉婭,你們能給予他們幫助嗎?你們也是有愛心的孩子!如果你還能用上黑板上的“如願以償、善良、仁愛、同情、體貼”等一些詞語,老師可以給你加分。

八、總結提升

1、從你們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感謝中,老師深深地感受到: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永遠愉快地多給予別人,遠比向別人索取更快樂!(出示)

那給予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來進行一次詩歌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