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星星變奏曲》教案【新版多篇】

《星星變奏曲》教案【新版多篇】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徵。

2、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3、通過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4、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5、激發學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學設想

1、《星星變奏曲》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詩作。這首詩在詩歌主題、手法和詩歌技藝方面都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徵。全詩運用象徵手法,以“星星”爲主要意象,並以假設爲前提、來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表現詩人對光明的渴求。

2、教讀,應簡介“朦朧詩”產生的背景,將這種創作現象與社會整體環境相聯繫,爲了更好地把握詩歌主旨和詩人的寫作風格提供知識平臺。課文借用了“變奏曲”這一音樂術語,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教學活動應強化誦讀,在熟讀過程中,揣揣摩語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徵意義。對於形象的豐富內涵的理解,可引導學生合作研究,鼓勵有創意的個性化闡發。以提高審美意識。

3、重點:瞭解朦朧詩的審美特徵;理解詩歌所寄託的詩人的理想和信念。

4、難點:體悟“星星”的象徵意義。

5、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江河的《星星變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詩含蓄朦朧、意境優美,

引導學生在熟讀中揣摩詩歌語言的意蘊和情味。領會“星星”的象徵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

從而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2、聯想想象法全詩運用象徵手法,圍繞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學習這首抒情詩,要創設氛圍激活學生思維,藉助對形象的感悟,把握豐富內涵,深人體會詩中的思想情。

3、討論探究法如對“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導學生活躍研討,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多媒體播放莫扎特歡溢童趣的鋼琴名曲《小星星變奏曲》)請同學們用心傾聽並詩意描述月夜星空的情景。(學生回答)的確,這茫茫夜空中閃現的點點光明,令人遐思。對於經歷過心靈劫難的詩人江河來說、“星星”便成了點燃他靈感源的導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變奏曲》。今天,我們就—起學習這首詩歌。(板書文題、作者)

同學們,起步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八十年代蔚爲大觀的朦朧詩潮,無疑填補了那個**的歷史年代中詩意的空白。舒婷,顧城等無數富有才情的青年詩人的歌聲渲染出時代的色調,建構起一個新的詩學主題。詩人江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詩作《星星變奏曲》,去體悟朦朧詩獨特的審美特徵。

二、資料助讀

1、朦朧詩簡說

朦朧詩,作爲一個獨特的詩學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顧城、江河、楊煉、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樑小斌等爲代表的——批“”中成長的青年詩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詩潮。

朦朧詩孕育於“”時期的“地下文學”。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偉)、多多(慄世徵)等在“”中就已經開始了新的探索,其後有江河等詩人加入。他們的詩以手抄形式流傳。1979了舒婷的《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1980年又以“青春詩會”形式集中推出了1 7位朦朧詩人的作品和詩歌宣言。朦朧詩隨即成爲一股詩歌潮流,並且涌現了一大批廣爲流傳的代表性作品。

朦朧詩—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含蓄雋永。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往往藉助象徵、比喻、錯覺、幻覺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爲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詩蒙上一層朦朧色彩,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2、作者簡介

江河。原名於友澤,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畢業。1980年在《上海文學》發

表處女作《星星變奏曲》著有詩集《從這裏開始》《太陽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時期朦朧詩

的代表詩人之—。他的詩作當中灌注了厚重的歷史感。以《紀念碑》等政治抒情詩和古代神話組詩《太陽和它的反光》贏得社會矚目。

三、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全詩,學生聽讀,整體感知濤歌內容。

提示:《星星變奏曲》抒情細膩,意境優美。全詩由兩個基本對稱的詩節構成、每一節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和濃郁的詩意氛圍。朗讀時要感情飽滿,注意音量、語速和詩歌內趨力的和諧。

2、學生參考課本後播音員丁建華所淡的朗讀感受。自由誦讀全詩,體會詩中的情境意蘊。

思考:

(1)這首詩以“星星”爲主要意象並以假設爲前提抒情寫意,那麼詩中的星星有着怎樣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渴望?

這首抒情詩以“星星”象徵光明。即詩意、春天、溫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但詩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顯現的不是陽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閃現的點點光明,寄託了詩人在現實中執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詩都以“星星”爲主要意象並以假設爲前提抒情寫意,展示了現實與理想的背離。顯示詩人對光明的渴求。詩節之間隨句式的轉換,意象的豐富,詩的。情境也由溫馨美好轉爲寒冷嚴酷。氛圍的對照中,表現了詩人勾追求光明而獻身的決心;詩人願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時候。燃燒自己,代替它們照亮黑暗的大地。

(2)多層次的意象迭加是朦朧詩的鮮明特徵之—,請找出詩中其他的生動意象,並簡要分析內涵。

這首詩歌含蓄朦朧,意境優美。詩人總是藉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如用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象徵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凍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星星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這種表現方式。和我國古代的詩詞非常相像。

3、學生合作探究: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變奏曲,是音樂術語。變奏爲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過裝飾、改變時值或節奏、改變音符進行方向或次序、改變和聲或調性色彩等手段。使音樂保持原有的基本輪廓而以變化的面貌出現,謂之變奏。系統地運用變奏手法作成的樂曲稱“變奏曲”,其結構爲“變奏曲式”。

學生以詩歌體式入手研討、回答,教師明確:

《星星變奏曲》——詩的上下兩節,共同以“星星”爲主要意象,來表現追求光明的主題,並且結構對稱,基本句式、修辭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樣的韻律。但詩的下一節與上一節相比,情境、意味發生變化並形成強烈對照,基本句式和—些用語也有所變異。

這種情形就如同音樂,既保持原有的墓本輪廓而又以變化的面貌出現,使上下兩節構成主題與變奏的關係。所以,詩題叫“星星變奏曲”,可謂名副其實。

四、研讀揣摩

1、指名學生朗讀“誰不願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閒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着怎樣的關係?詩人爲什麼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蘊。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採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爲聲音—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足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2、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第二節,思考:

(1)詩中“每一首詩都是—羣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爲什麼要顫抖呢?

“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難的詩所受到的束縛,這種不自由帶來的就是心靈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顫抖,是人心靈的顫抖。因生活的壓抑和束縛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溫暖。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瘦小的星”比喻並象徵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3)“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3、學生聽讀全詩,深入領悟詩歌獨特的審美特徵。

五、課堂練習

1、詩中之象,即作者筆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這些是詩的根本,因爲作者必須借形象來說活,請分析《帆》的意象。

蔚藍的海面霧靄茫茫,孤獨的帆兒閃着白光!……

它到遙遠的異地尋找什麼?它把什麼拋棄在故鄉?……

呼嘯的海風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響……

唉!它不是要尋找幸福,也不是逃離幸福的樂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灑着金色的陽光……

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彷彿風暴裏有寧靜之邦!

(1)意象是A 的 的帆。

B 的大海, 海風, 浪。

C 碧流, 陽光, 異地。

(2)意象組合構成了三幅畫面,分別是 、、。

2、詩之魂,詩人無論怎樣塑造人、物、景,都絕不單單是人、物、景,詩的意象是爲詩魂服務的,詩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觀點、感情等。

(1)請找出《帆》這首詩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話。

(2)從這些話中你覺得作者塑造的“帆”象徵什麼?三幅畫面象徵什麼?

3、根據要求寫兩段話。每段話都要包括下面三個詞語,且不少於40個字。

高山 溪流 大海

(1)描繪一種情景。

(2)表達一種感悟。

參考答案:

1、(1)孤獨 不安分 蔚藍 呼嘯 翻卷 清澈 金色的 遙遠的

(2)離鄉遠去 掙扎奮鬥 享受寧靜

2、(1)唉,它不是要尋找幸福,也不是要逃離幸福的樂疆。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彷彿

風暴裏有寧靜之邦!

(2)象徵有志追尋真理,渴望冒險與鬥爭的青年,青年進入中年的三個階段。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有人說,一個聰明的民族,是敢於反思敢於自我正視的民族。朦朧詩潮就是對那場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爲代表詩人之一的江河的詩作灌注了厚重的歷史感。《星星變奏曲》即是真正的對與光明的呼喚,溫柔的靜穆中讓人體驗了鹹澀的沉重,濃郁的詩情氛圍讓人輕鬆中心靈震動。雖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堅定的希望,對於身處逆境的個體,乃至民族,這種信念永遠是鮮亮的。

七、作業

1、課後閱讀其他朦朧詩人如舒婷、顧城、北島等的代表詩作,深入體會朦朧詩的審美特徵。

2、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星星變奏曲》課文原文 篇二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夜裏凝望

尋找遙遠的安慰

誰不願意

每天

都是一首詩

每一個字都是一顆星

像蜜蜂在心頭顫動

誰不願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

柔軟得像一片湖

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

誰不喜歡春天,鳥落滿枝頭

像星星落滿天空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燒

尋求星星點點的希望

誰願意

一年又一年

總寫苦難的詩

每一首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誰願意,看着夜晚凍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誰不喜歡飄動的旗子,喜歡火

涌出金黃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

去照亮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三

知識目標: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能力目標:找出比喻句並理解含義

教育目標: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暗喻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展示星空圖片,播放著名音樂家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引入學生入境。

二、介紹作者及朦朧詩。

1、江河,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星星變奏曲》,是他1980年在《上海文學》上發表的處女作,是“朦朧詩”的一首重要詩作。

2、“朦朧詩”:朦朧詩是新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文革”後期一羣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青年(舒婷、顧城、江河、楊煉等)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物。朦朧詩作爲一種新詩潮,一開始便呈現出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審美特徵。對人的自我價值的重新確認,對人道主義和人性復歸的呼喚,對人的自由心靈的探求構成朦朧詩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徵化、立體化和隱喻性,則是朦朧詩藝術表現上的重要特徵.

三、聽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四、問題研究。

1、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五、拓展練習。

星星因爲它遙不可及,我們就對它抱有無限的遐思;因爲它的明亮而美麗,我們就對它產生了無窮而美麗的幻想。是的,人正是因爲有思想才高於其他動物,正是因爲有了想象纔有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別剪斷了你想象的翅膀啊!請以“星星”爲題寫一段話將你的想象展示出來。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誦讀,體會詩歌的情境、意蘊和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旨。

2、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3、感知詩歌中的“星星”形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4、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徵。

二、教學重難點:

1、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朦朧詩的藝術特色。

2、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掌握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情感。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也不同程度的會遭受心靈的劫難。儘管如此,人們還是站在現實的苦難中,遙望幸福的彼岸。如果說越是痛苦中的人,越是幻想幸福、嚮往幸福,這是人的本能,那麼,越是痛苦中的人,越是以自己的行動去追求幸福、尋覓幸福就是人性的高貴。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星星變奏曲》就是這樣一首高貴的詩。

(二)美美地聽。

播放羅京範讀。

(三)美美地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小組展示。

(四)美美地品。

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詩句進行自主品析、交流。

教師總結:

第一節:

意象: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

意境:甜蜜、溫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情感:對光明、美好的理想社會的熱烈嚮往。

第二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意境:悽苦、寒冷、孤寂、壓抑的黑暗現實。

情感:對冷酷現實的強烈否定。

(五)歸納主旨:

表達了對黑暗冰冷現實的否定,抒發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以及追求光明的。決心。

(六)資料補充:

意象化和象徵化是朦朧詩重要的特徵。對人的自我價值的重新確認、對人道主義和人性復歸的呼喚、對人的自由心靈奧妙的探索成了朦朧詩的核心。

(七)總結:

世界是不完美的,正視現實的不完美,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懷着希望去生活,學會在自己陷入痛苦時給自己勇氣,像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八)作業佈置。

每個人心中都有痛苦、祈盼和追求,仿照“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祈盼。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五

設計意圖:

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本次活動我主要是讓幼兒通過欣賞莫扎特的鋼琴曲《小星星變奏曲》感受不同節奏的樂曲,以"聆聽"爲手段,"表演"爲形式,激發幼兒的欣賞興趣,培養幼兒表現音樂的能力。做到以感受爲主線,以動作爲中心。達到聽、唱、表演一體化的教學目標。同時在親生參與中融入到音樂之中,體驗到了音樂變化的魅力,從而獲得審美愉悅。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旋律,初步感知4/4拍的音樂節奏,鞏固幼兒節拍的穩定性。

2、嘗試根據音樂的旋律創編肢體動作,並用肢體動作動作來演繹音樂節奏和情緒。(重點)

3、在音樂遊戲中大膽的表現自我、展示自我。(難點)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感受快慢節奏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學課件,音樂《小星星變奏曲》,自制激光魔法棒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1、熟悉環境,以歌唱的形式向客人老師問好: 1 1 5 5 1 6 5-1 客人老師 你好啊~

2、複習歌曲《閃爍的小星》。

3、教師播放課件,導入情境。

①教師:剛剛我們複習了歌曲小星星,現在張老師請你們來看一幅圖片(課件),看看圖片上有什麼。

②教師:哇,小星星們好可愛啊,你們想把它請到教室裏來嗎?;本文張老師這裏有一個魔法棒(出示魔法棒),我們一起來請一個小星星出來吧!

二、觀看"星星"表演一一完整欣賞音樂。

1、故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有一顆小星星特別想變成流星,星星媽媽說:要有本領才行呀,第一天,要會眨眼睛,第二天,跳4個圈圈舞喲,第三天,流了好多的汗要洗洗澡,變得香香的,第四天就可以變成流星,我們一起看看星星媽媽是怎樣變成流星的。

2、教師隨着音樂用手電筒往牆壁打光,幼兒整體欣賞音樂。

導語:星星媽媽是怎樣變成流星的?我們一起隨着音樂來看看吧。

三、引導幼兒用肢體演繹故事一一熟悉故事情節,分段感受音樂。

導語:來,我們一起幫幫小星星學本領吧!

①眨眼睛(慢速):

導語:首先我們要教給小星星眨眼睛,你的小手能變成大眼睛嗎?

②跳圈圈舞(快速):

導語:哇,小眼睛變亮了,我們來圈圈舞,你會怎樣用身體來跳圈圈舞?(音樂圈圈舞)

③洗澡(快速):

哦一一流汗了,我們來洗洗澡,我們用身體可以怎麼洗?(音樂洗澡)

④流星(中速):

流星從天空中滑下來的時候可美麗可優雅了,我們小朋友們能用身體做一些優雅的動作嗎?(音樂流星)

4、幼兒和教師律動表演《星星舞會》一一完整演繹音樂。

導語:小朋友們好棒喲,學會了小星星的本領,我們也可以變成流星了,我們一起開展一個星星舞會再來跳一遍好嗎?

四、活動結束,教師帶流星寶寶離開活動室。

導語: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現在可以變成流星寶寶了,現在我們像流星一樣優雅的輕輕的回到教室好嗎?

中班藝術《小星星變奏曲》活動總結本次活動我以"聆聽"爲手段,"表演"爲形式,激發幼兒的欣賞興趣,培養幼兒表現音樂的能力。做到以感受爲主線,以動作爲中心。達到聽、唱、表演一體化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從活動準備、活動目標、活動過程這三個方面來總結一下本次活動:

1、活動準備方面:在前期對幼兒已經初步做了快慢節奏經驗鋪墊,對本次活動起到了良好的旋律輔助作用。並且本次所選的音樂《小星星變奏曲》原版有五次變奏,但這五次的變奏不是很明顯,如果讓幼兒區分的話會有一點困難,因此我截取了其中節奏變化比較明顯的片段讓幼兒欣賞,降低聽辨的難度。

2、活動目標方面: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是感受樂曲的旋律,初步感知4/4拍的音樂節奏,鞏固幼兒節拍的穩定性。那麼這一目標主要通過活動的第二環節中欣賞感知星星媽媽變流星的過程來呈現。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是幼兒嘗試根據音樂的旋律創編肢體動作,並用肢體動作來演繹音樂節奏、句子和情緒。那麼這一目標在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引導幼兒用肢體演繹故事一一熟悉故事情節,分段感受音樂"這一環節呈現出來了。本次活動的難點目標是在音樂遊戲中大膽的表現自我、展示自我。這一目標貫穿於整個活動,通過第一環節複習歌曲《小星星》來營造輕鬆的活動氛圍,第二環節中以故事小星星想變流星爲主線,又以幫助小星星變流星爲感情脈絡貫穿於整個活動。孩子們通過在初步感知音樂旋律、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旋律中變現自我、展現自我。我認爲本次活動很好的詮釋了活動目標。

3、活動過程方面:我認爲精心選擇、巧妙組織教學內容是活動開展成功的關鍵。本次活動循序漸進,各環節也銜接自然。本活動以小星星故事爲主線,通過複習歌曲《閃爍的星星》、欣賞《小星星變奏曲》到最後創作表演《星星舞會》一氣呵成,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又層層深入。其中通過爲旋律編動作等形式使幼兒準確感受到樂曲主題與變奏的不同情緒,並由此爲創作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欣賞《小星星變奏曲》時,主要採用了合作探究的模式:通過分聽辨、編動作等活動使幼兒加深了對樂曲的理解。挖掘了幼兒的探究潛能、拓展了幼兒的音樂思維。

幼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能聚精會神地聽、唱、動,表現出節奏的快慢。多看多學是這一活動中幼兒學習能力的體現。我在活動中注重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舉手回答問題,加深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提高聆聽與表演的效果。活動過程中,調動了唱唱、聽聽、跑跑、跳跳、創新等多種形式,力圖讓幼兒在豐富的形式中感受到音樂的無窮樂趣,進而培養了他們喜愛音樂的情感及理解表現音樂的能力。

當然,本次活動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我將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更嚴格要求自己,用更好的活動促使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