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多篇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多篇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認識海燕的形象,體悟海燕的豪情。

2、通過討論,認識在當下學習海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走近海燕

1、引入

在20世紀初的俄國,革命鬥爭蓬勃興起,偉大的作家高爾基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以謳歌像海燕一樣的革命先驅。如今,革命的風暴已漸行漸遠,我們今天重讀《海燕》,一起來感受經典對現代生活的啓迪。

2、假如提供3種背景音樂——快樂的、優傷的、激昂的,選擇最適合本課的。

3、在背景音樂中,讀課文。

二、細讀文本,探究海燕

1、感受環境

①劃出海燕活動的環境。②通過聲音再現這一環境。齊讀。③寫海燕爲什麼要寫環境?

2、認識海燕

①在這樣的環境下,海燕有怎樣的表現?用括號標出。②作者對它有怎樣的情感?

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一情感?

③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表達你對海燕的情感?

④選其中的一節,自由讀出這種情感。展示。交流。

①寫海鳥的目的是什麼?②其他海鳥的特點是什麼?體味作家用詞的精妙。③通過閱讀來表現這種情感,

4、由文及人

①你是海燕,你會對這烏雲、狂風、雷電說什麼?②作爲讀者,你想對海燕說什麼?

5、再次深化

教師在音樂聲中背誦

三、融入自我,感悟海燕

探討:革命的風暴已漸行漸遠,我們今天學習《海燕》應該學習什麼?

小結:

時代需要張揚堅忍不拔的剛性精神,社會期盼洋溢奮力前行的硬派之風。堅實厚重,以凌厲和富有血性方式,融入社會變革洪流之中,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責任,接受生活的苦難與磨練,頂天立地,豪情四溢。

當陰柔之風甚囂塵上,當陽剛之氣蕩然無存。我們需要這熠熠生輝的硬漢形象,需要這震撼人心的陽剛力量。

一個忘記血性的民族,必是精神弱化的民族;一個失去血性的民族,必是失去競爭力的民族。

願你就是人生暴風雨中的海燕!

有時間,齊讀最後三節。

語文課的語文味,這節課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

①以讀來貫穿整個課堂。通過聲音來觸摸這個偉大的靈魂,努力尋求恰當的聲音形式來準確表達文本的感情。

②注意引導學生揣摩字詞。在言語實踐中發展言語,是這堂課努力遵循的,應該說這是良好語感能力養成的重要途徑。

③充分利用文本資源。雖說拓展能展現課堂的廣度,但細讀文本,充分感受文本的魅力,更有利於積極閱讀的形成。

④強調對學生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培養。任何一種語言形式背後都躍動着一種生命形式。有學生的閱讀體驗作基礎,與文本背後潛藏着的思想作對話,努力實現學生自我生命成長和提升的過程。也許有人質疑立意過高,但我還是認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四、課堂小結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設計

本節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因爲文章的寫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進行設疑自探。教師在設疑的同時,教師同時板書於黑板的右側,對於不完整的問題,教師隨機給予補充、歸納。本節解決的重難點是誦讀課文,正確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因爲這篇短文是“誦讀欣賞課”,所以以誦讀爲主,講授爲主。抓住“文脈”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主旨。

講授本課,將採用“讀——議——悟”的教學模式。

在運用拓展環節中,學生自編習題後,教師出示“之”字在文中運用一題,以鞏固學生對文言虛詞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能流暢的誦讀課文。

2、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襯托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本專題中,我們學習了《詠荷詩五首》,誰能背誦一下你喜歡的一首? 今天我們接着學習“讀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頤的《愛蓮說》。【板書課題】

二、解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何爲“說”?【“說”是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題意:說說愛好蓮花的道理。】

2、作者簡介:周敦頤,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人。

3、寫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職期間,曾親率屬下開闢一塊池塘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馨香撲鼻。作者閒暇漫步、觸景生情,寫下本文。

三、檢查預習、誦讀課文:

1、教師範讀。

2、學生個別讀。

3、學生齊讀。

四、設疑自探:

1、學生設疑。

2、教師對學生設疑進行歸納

出示:

1、理解課文內容。

2、作者爲什麼喜愛蓮花?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的?歌頌了蓮花怎樣的品質?

3、讀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學習的寫作手法?

五、解疑合探:

六、質疑再探:

學習本文後,你還有哪些疑問?

七、運用拓展:

1、學生自編題。

2、教師出示運用拓展題:

指出文中的“之”學的意義和手法。

a、水陸草木之花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隱逸者也

d、菊之愛

背誦課文

八、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收穫。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所選文章或洋溢着濃濃的親情,或是對崇高境界的解讀,或是磊落坦蕩胸懷的展示。學習這個單元的課文,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要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

《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內容並不龐雜的文章,但是它意蘊豐富,耐人尋味。在600餘字的短小篇幅內,情節簡單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風貌畢現,自有其搖曳的韻致。看似一泓清淺可人的涓涓細流,卻有那悠悠不盡的人生哲理靜靜地閃着粼光。應該說,在純自然狀態的閱讀中,讓學生喜歡《散步》並不難,但想要真正理解《散步》就不那麼容易,想要將《散步》中蘊涵的愛、責任感和對家庭對社會的使命感真正吸納進自己的靈魂深處,並在以後的歲月裏,逐漸內化爲自己的個性氣質,影響自己的人生取捨,則更難得。我希望將淺文深教,讓學生自己的“悟”貫穿始終。在課堂上既有老師的點撥,又有同伴之間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個性表達,又有探討論辯;有品評、有分析、有靜思、有聆聽、有畫面、有聲響……所有的手段,都爲促進學生自己的領悟開路,使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步》真正銘刻在學生的心裏。

【學習目標】

1、能通過對課文有層次地朗讀,進入角色,體會濃濃的親情。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課文巧妙的構思以及寓真摯的感情於質樸的語言之中的寫法。

3、在閱讀中理解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並懂得珍愛親情。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進入角色朗讀課文,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感悟文章蘊涵的親情、責任感和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老師問同學們一個小問題:咱們班的同學有經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嗎?請舉手。(學生舉手)

老師請學生談談和父母一起散步時有什麼感受。

老師相機點評,並引出課題:散步是一種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敘事散文——《散步》。

二、整體感知

1、作家莫懷戚一家三代人也去田野散步,看似一次平常的散步卻有它的特別之處。請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然後回答: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和睦幸福、尊老愛幼

互敬互愛、尊老愛幼、融洽和睦的祖孫三代。

教法解讀: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初步瞭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明確這是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

2、明確學習任務:我們將通過這樣三個環節來學習(投影):

我們的閱讀活動:理解文意、朗讀課文、品味語言。

三、理解文意

師出示投影:

建議你這樣理解文意:試着給文章再擬一個標題,並說明你的標題能夠表示你讀出了課文的味道。

學生思考,完成活動。然後師生交流。

教師的標題預設(屏幕投影)

如:三代同行: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如:幸福的家庭 親情無邊

分歧 大路小路

責任 背起整個世界生命,生命 小事情深

選擇 溫馨瞬間

師小結:要說本文的標題,還是“散步”好:它簡明,準確,含蓄,有情致,有畫面感,有故事味。

教法解讀:本設計在標題上做文章,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也是揣摩標題藝術,鼓勵創意,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朗讀課文

1、師:(出示投影)

建議你這樣朗讀課文:

(1) 中速、深情地朗讀課文,好像作者寫完文章後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注意要面帶笑容)

學生按要求進行朗讀。

2、師:(投影)

(2)讀好文中的波瀾,好像你一個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幾個角色一樣。

師解釋一下“波瀾”,學生按要求進行第二次朗讀。

3、師:(投影)

(3) 朗讀課文最後一段,好像你是帶着深深的體會給人家作示範朗讀一樣。學生按要求進行第三次朗讀。

4、師:現在請哪位同學來示範朗讀,做一下小老師。(朗讀交流)

5、師小結:要說這篇文章的朗讀,主要要注意這樣一些朗讀的感覺:速度感,情節感,重音感,意味感。

教法解讀:散文的語言不同於一般的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要想領會散文優美的意境,就要靠朗讀。朗讀是對文字的觸摸,是對作品中生活氣息的直接感受。本着這樣一個宗旨,我設計了反覆朗讀這一環節。

五、品味語言

1、師:(出示投影)

建議大家這樣來品味語言:自由讀課文,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大聲朗讀出來,可動筆寫寫這些句子好在哪裏?(學生活動)

2、師:把你的見解講給你的同桌聽一下。同桌交流。

3、師:把你的講解講給大家聽。

可能有的句子:

(1)內容方面:

第一、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瞭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

第二、傳情的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

(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爲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第三、哲理性的句子

——兒子突然叫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2)句式方面:

第四、對稱的句式

(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____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散步》教學設計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師小結:說到這篇文章語言的欣賞,我們可重點關注“句子”。要品味它們的造型美、用詞美、情趣美、蘊意美。要感受到它們對我們心靈的薰陶。

教法解讀: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這是理解散文的重要一環。通過這一設計,讓同學揣摩作者怎樣遣詞造句,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並從中悟出一點道理來,今後自己作文,就會靈活運用。

六、結束語

在我們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時候 ,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吟誦文中最後一段。

七、作業

父母和子女是親情的最大擁有者,讓我們拿起筆來,書寫我們的家,書寫我們的親情。寫出溫馨,寫出溫暖,寫出溫情。

題目《 的愛》

教法解讀: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所以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儘可能啓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親情故事講出來,要敢於披露真情實感。儘可能引導學生領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儘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着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4

知識與技能:

1、積累“女媧、澄清、幽光、靈敏、綿延、神通廣大、莽莽榛榛”等詞語

2、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3、瞭解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

4、、激發學生探究關於人類起源,進化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想象聯想在神話中的作用。通過比較,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2、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教學重點】

1、激發和訓練學生大膽而新奇的想像。

2、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教師:投影儀。

【教學方法】

1、複述法。文章淺顯易懂,通過複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內容。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故事性強,洋溢着一種天真的新鮮感,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爲主,比如本文是根據古代神話故事改寫的,可通過比較,獲得對於聯想想象的方法,思路的啓示。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可在疑難處給予指導點撥。

3、研究拓展。爲了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其視野,收集整理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和科學資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奇幻的神話世界裏,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有對月流珠的在岸鮫人……那麼,人,是從哪裏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今天我們再看看遠古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理解的。

二、複述故事情節,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

②投影出示《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然後讓學生複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沒有的內容。待複述完後,討論整理歸納,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這個環節一要靠學生課前預習,熟悉課文內容。二是鍛鍊學生上課專注地聽別人說,學習篩選信息,並鍛鍊歸納、概括能力。實施前要做好指導,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師可提示補充。如果複述的學生對課文情節有遺漏,也可提醒學生補充。

③討論:

A、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B、你也發揮自己的想像,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說給大家聽聽。

女媧造人的情節顯然是想像的,要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藉助於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像,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尋,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個討論題,是讓學生鍛鍊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組討論,選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三、探究品味,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①討論:說說你對女媧的認識。

②跳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對人類誕生的喜悅心情的句子,討論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對女媧這個形象的認識,應該是這節課探究的一個要點。討論時要提醒學生緊扣課文語句分析認識。教師最後明確:

女媧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廣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纔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爲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就是她的這種創造力,世上誕生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般勤勞智慧。她哪裏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這也是本課體現合理豐富想像力的地方。對課文中有關語句,教師可從兩方面提示,一是女媧在造出人之後,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這生命是她一手創造出來的,她的笑,體現了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悅感。二是這種喜悅感,還體現在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如人類落地後開口就喊“媽媽”;許多小人的歡呼跳躍等。而學生對這種喜悅感的感受則可引導學生扣住“喜”來談,如有了人類,大自然纔有了生氣,蓬勃起來;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寂寞、孤獨;有了人類,世間也就有了溫馨,有了愛,更重要的是,有了創造……也可以從另外角度引導學生感受,如人類生命的可貴,人類生命與自然的關係,要珍愛生命等。

③比較《女媧造人》與《伊甸園裏》,拓展思維空間。

[討論]在我們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教材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中的參考資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裏》)。這兩篇神話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理由。

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拓寬思維角度,從文章情節的想像、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諸方面去分析。教師不要限制在只應該喜歡哪一篇上,但是最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傳說,表現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這都屬於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而我們往往也可以從閱讀這類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四、教師總結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們感受到生而爲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五、佈置作業

①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語。②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於人類起源的資料。

【板書設計】

女媧造人

袁珂

豐富的想象——造人的具體過程

巧妙的構思——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人性化描寫——人造出來後歡欣喜悅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簡練概括並較詳細複述文章主要情節。

2、通過深入閱讀分析人物特點,理解文章主題。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根據作品的內容展開聯想,發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學生領會人物個性化描寫以及生動、幽默的語言特色以及情節的巧妙安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作品中展現的多姿多彩的中學生生活

2、理解賈裏“偉人計劃”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以及其中蘊含的人生道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概括並複述文章主要情節,分析人物特點。

教學難點: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我的夢想”

暢談“我”心中的夢想

——年少不妨輕狂些

二、認識賈裏——瞭解內容

1、、讀“賈裏日記”——思想(自信心很高一心想當偉人)

2、看“賈裏故事”——行爲(化敵爲友、健美**、打工失敗領書成名)

複述、概括故事課本劇表演

明確概述要求:

(1)抓住故事主要情節概述: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賈裏做這幾件事的意圖分別是什麼?)、簡單經過、結果。

(2)語言要流暢,簡練生動,能正確表達語氣。

提示:要將文章敘述的故事改編爲課本劇,需要將敘述改爲人物的對話。

三、剖析賈裏——領悟主題

1、經過三次痛苦的失敗,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時賈裏心裏充滿了酸甜酸苦辣。如果你是賈裏的好朋友,你會怎樣安慰他?請從自己收集的關於“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給他,好嗎?(也可加入自己的話)

請用這樣的語氣:

賈裏,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歡賈裏嗎?你認爲賈裏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的身上到底有沒有“偉人細胞”?

3、賈裏前三次想出名沒有成功,第四次沒想出名卻意外揚名,這是爲什麼?你從其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4、他最後說:“看來,我是個普通人,只配做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5、做偉人做小事

四、課外鏈接:

《男生賈裏》是當代女作家秦文君的力作。小說描述了當代中學生的真實的生活,塑造瞭如賈裏、賈梅、魯智勝、林曉梅等一批可愛、鮮活的人物。讀《男生賈裏》,感覺好象走進了自己的校園。課後,我們不妨借閱這本書,更近距離接近賈裏。

五佈置作業

1蒐集一些偉人青少年的事蹟,聯繫他們的成才經歷,談談對你有什麼啓示。

2、賈裏的七年級生活算是暫告了一個段落,他的八年級生活會是怎樣的呢?還有“偉人計劃”嗎?還會遇到怎樣的煩惱呢?請充分發揮你的想象,設想一下賈裏今後的生活。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詞語:

噩耗晴天霹靂慟哭支離破碎小心翼翼

恍惚踽踽獨行玲瓏突如其來變化無常

2、關於觀察與思考

觀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重要方法。培養觀察能力是培養語文能力的基本一環。閱讀時,要靠平時觀察生活的體驗去理解作品內容;寫作時,“第一須觀察”,是從生活中獲取材料。

思考是對觀察對象(人物、景物、事物、環境等)進行分析研究的思維和規律。

觀察和思考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事物,發現其中的含義和規律。

3、關於文章的結構

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外部形式的統一。結構的基本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度和照應、開頭和結尾。一般我們主要分析層次和段落,便於我們把握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

1、從表情達意和文章結構兩個方面去理解“金盒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文章所表現的兄妹情與姐弟情在內涵和寫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3、學習本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的寫法。

情感目標:感受文章所抒發的手足深情。

教學建議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以時間爲序,以金盒子爲線索,用樸素、平實的文字記敘了金盒子從最初的玩具箱變爲寂寞的良伴,最後竟變爲紀念的信物的過程,充分表達了兄妹姐弟的關愛、理解,滲透了難以割捨的手足深情。

二、文章思路

文章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寫金盒子的來歷和我哥哥與金盒子的不解之緣以及哥哥去世後金盒子對我的重要意義。

第二部分(9—13)寫弟弟、金盒子與我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1)寫哥哥、弟弟、雙親去世後,金盒子對我的重要意義。

三、寫作特點

1、結構嚴謹、周密,層次清晰,首尾呼應。

文章以金盒子爲敘事線索構思謀篇。這條線索貫穿全文,首尾呼應,渾然一體,表現出手足深情的深刻主題。文章又以時間的發展爲順序,用一連串的表示時間的狀語,寫出了作者在不同年齡的情感體驗,思路十分清晰。

2、文筆自然開朗,平淡簡約。

本文語言質樸、平淡,沒有雕琢痕跡,卻在看似拉家常的娓娓言談中透露出一份真情實感。全文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記錄了發自內心的真情獨白,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四、課文教讀方法建議

這篇文章細膩感人,不要當作一般的記敘文教讀,也不要從記敘文“六要素”入手,而應當反覆默讀,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力求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閱讀時,可引導學生參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1、先瀏覽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

2、再讀一遍,瞭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件事。

3、讀第三遍時,注意文中的幾件事是怎樣貫穿起來的。找出與金盒子相關的描述,並進行分類:哪些是敘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寫高興的事情的,哪些是寫哀傷的事情的;哪些是記實,哪些是回憶。進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仔細體味的基礎上,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思考被感動的原因,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

1、學習“金線串珠”的寫作手法。

2、品味質樸平淡而感情至深的語言。

難點

對文章的主題的深入理解

本文對骨肉親情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既寫了兄妹情,又寫了姐弟情,還寫了父女、母女情;既寫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樂融融的親情,又寫了遭受巨大不幸時的悲痛。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寫兄妹情,後半部分主要寫姐弟情。“我”由於身份的變化而有不同的經歷和情緒。而這一切都與金盒子密切相關。對父女情母女情的描述貫穿始終,與兄妹情、姐弟情相交織,使家庭親情表現得更爲濃烈、深厚。

教學過程:

1、先瀏覽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這一遍瀏覽還應當疏通字句,解決詞語障礙。

2、再讀一遍,瞭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件事。

這一遍閱讀時,教師應當督促學生圈點批註,在文章字裏行間做記號,註明所發生的事件或關鍵句子。

3、讀第三遍時,注意文中的幾件事是怎樣貫穿起來的。找出與金盒子相關的'描述,並進行分類:哪些是敘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寫高興的事情的,哪些是寫哀傷的事情的;哪些是記實,哪些是回憶。進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全班進行交流閱讀的成果,討論明確以上過程中佈置的的思考題。

明確:“金盒子”在文章中,不僅是敘事的線索,而且還是抒情的依託。年幼時,金盒子是“我”和哥哥的寶物,是樂趣的所在,是不可分離的“良伴”,還是“我”與弟弟爭搶的“玩具”。哥哥、弟弟去世之後,金盒子裏裝載着太多的回憶和思念。它“不僅是一種紀念,而且是骨肉情愛之所繫”。它由“寂寞中的良伴”,變成“逗人傷感的東西”。“我”可以對它傾吐滿心的憂傷委屈,可以捧着它“盡情一哭”。隨着人事的突然變化,“我”對金盒子的感情也波瀾起伏。睹物思人,百感交集;痛悼之心,與日俱增。金盒子的故事,見證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架構了一篇催人淚下的美文。

5、在仔細體味的基礎上,請學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思考被感動的原因,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在全班交流。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人情感的體驗,傾聽學生髮言,及時激勵評價,對體會深入、有質量的發言要大力表揚。

手段:

反覆默讀與討論相結合

設計思想

新課標指出:“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理解單元主題的含義

學習堅韌不拔、敢於犧牲、勇於創新等精神並深刻體會。

一、教學重點:學習堅韌不拔、敢於犧牲、勇於創新等精神。

二、教學難點:對錶現人物幸福與堅強的詞語或句子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交流你在閱讀中遇到的生字。

2.交流文中你認爲值得積累的詞語和句子。

(二)理解單元主題的含義:敢於成爲天下的先驅者

(三)導入

記得第一篇作文就是請大家寫“美麗的夢”。有好多同學都描述了自己的宇航夢。今天讓我們走出夢境,和宇航員、宇宙來一個親密接觸。

(四)《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1.這個人是誰?

(美國星際航行員阿姆斯特朗)

2.在阿姆斯特朗說的那麼多話中,有一句話重複說了兩遍,請大家找到並朗讀。

⑴怎樣理解“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小步——對人類說來卻是跳躍的一大步”這句話。

答:對於阿姆斯特朗來說,他邁出的只是一小步,但對於首次登月的人類(他的言行代表着人類)而言,這一步卻是航天史上的一大飛躍。

⑵從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的介紹中,你是否對月球有了不少認識?請你結合文中內容談談。

⑶文中一共寫了哪些人類宇航員之最?

答: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第一個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聽到同類在月球上實地描述月球的環形山和岩石。

3.交流文中給你啓示的句子。

(五)《悲壯的兩小時》

1.朗讀全文

2.從課題中你讀到了什麼?

(從悲壯一詞中可以看出這可能是由於意外而引發的事故,從兩小時一詞看出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很短)

主人公科馬洛夫爲何而悲,爲何而壯呢?(導入)

默讀課文3——5小節,思考:

⑴科馬洛夫爲何見到親人後顯得很激動?

答:因爲他知道兩小時後,他將隨着宇宙飛船一起墜毀。

⑵但他還是控制住了自己,你認爲他是憑什麼控制住自己的?

答:他憑藉自己對祖國、對航天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對科學探索的執著精神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

⑶科馬洛夫爲何要急促和坦然的講述?兩個詞連用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表現他爲人類宇航事業獻身而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

⑷請找出他與親人告別時的神情,分析當時他的心情。

⑸通過你的學習與認識,你認爲科馬洛夫是個怎樣的人?(可以請學生到黑板上來寫)

3.小結:

科馬洛夫與“聯盟一號”宇宙飛船都將墜毀,生死訣別,此爲悲。他以祖國的利益爲重,臨危不懼,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氣節,此爲壯。

(六)佈置回家作業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詩歌常識,領悟詩中山與海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初步欣賞詩歌

3.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詩文中的象徵意義及其蘊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準確理解詩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感悟詩中表達的信念和蘊含的哲理,聯繫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投影儀,課件

時間安排

導入——瞭解詩歌常識——字詞——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語言——拓展延伸——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課後小結

本詩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環節設計緊湊,內容環環相扣,學生的活動層層深入,自然流暢。

教案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如果我們是生活在大山裏的孩子,每天擡頭可見的都是高聳入雲的青山,你會有什麼感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裏走出的詩人王家新根據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下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

二、探究學詩的方法:

1.瞭解詩歌的一般常識詩歌,是與散文、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煉、概括地反映生活,飽含作者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一般分行排列。

2.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找準重音

(3)正確斷句

(4)流暢自然

(5)感情飽滿

三、誦讀詩歌

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誦讀詩歌,掌握字詞給紅色字注音。癡想chī 凝成níng 喧騰xuān 誘惑yòu 隱祕yǐn 一瞬間shùn

詞語解釋癡想:發呆地想 隱祕:隱蔽,不外露

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

凝成:凝結形成

誘惑: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喧騰:喧鬧奔騰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3.聽朗讀錄音,注意重音、節奏、感情的把握,談談不同的地方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第一節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第二節讀出堅決、肯定——興奮、驚喜的語氣

4.朗讀我最棒指明學生朗讀,點評

四、整體感知

(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海

(2)對於山和海,我小時候的理解和現在的理解有什麼不同?小時候:現實中的山和海現在:山指艱難險阻海指理想境界象徵手法

(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4)讀讀有關理想的名言。範例: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媽媽是無心插柳,這顆夢想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蔭。只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紮下深根。

提示: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這個詞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裏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這是寫山的顏色嗎?)“鐵青着臉”,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裏責備我癡心妄想,臉色鐵青。

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我”原以爲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才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4.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山頂”的誘惑力在哪裏?)因爲總以爲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5.“因爲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呢?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鼓舞着“我”不懈地奮鬥,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着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6.“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話蘊涵作者怎樣的意味和感情?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後的心情,能體會到那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五、師生共同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會有無數座山等着你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啓示六、佈置作業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鬱的。

國中語文課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熟讀課文,能複述故事情節,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衝突。學習本文運用心理描寫,通過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2、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以心聲爲標題的深刻含義,培養愛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質。

重點與難點

本文重點是弄清心聲含義,在熟識小說情節的基礎上,分析小說人物形象進行歸納。小說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心理描寫,這是本課的難點;初次接觸小說,側重引導他們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自主預習,情景導入

活動設計:

1、看標題,猜猜文章的內容,你想到了什麼?

2、學生採用默讀,迅速瀏覽課文,提取小說的主要情節,理清文脈。

3、學生自查工具書和資料,藉助已有知識,在書本上圈點批註。

4、標記自己的疑惑處(點)。

說明:引導學生從自己觀察到的生活現象、自己的閱讀體驗,日常經歷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作爲一篇兒童小說,同齡人也易於引起共鳴。學生自己圈點批註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勾起了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

二、整體感知,朗讀初通

活動設計:全班同學就自己個人的批註交流自學所得,可從小說的文體特點、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寫作思路、敘事的順序(線索),甚至文中人物及主要人物的性格、作品描寫人物的方法、讀者自己的態度及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等方面作初步的、概括的描述。發言要求語言簡潔明確,概括性強,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盡情交流。

說明:這一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善於提取信息,培養語感,爲學生提供一次展示的機會,就學生自己獨立初讀文本的最直觀的、最直接的、最原始的印象,最切身的體驗來交流。以相互印證、修正、補充和啓發,讓學生感受自學的力量和快樂,也有利於教師掌握本班學情。(即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的深度和廣度,他們關注的焦點等。)

三、揣摩品味,融會貫通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獨特感受,真情體驗。

活動設計:

1、按時間順序,二人相互複述故事,理清故事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弄清小說主要塑造的李京京和程老師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

3、比較京京與萬卡之間的相同之處,結合京京的家庭背景和經歷,理解京京的心聲、京京的情感。(對朗讀的執着,對爺爺的思念,對理解的渴望,對本真的嚮往。)

4、找出並有感情地讀出最打動你的情景或文字,談談自己動心、動情的理由(激勵學生展開聯想、發揮想象,理解文本,包括本文所揭示的教育問題,社會問題。)相機點撥心理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及插敘等。

5、你想對文中人物表露自己的心聲嗎?把你最想對他們說的說出來吧。

說明:小說中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推動了小說情節的躍進,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給小說帶來更強的感染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累,在體驗、品味、感悟之中有效挖掘文本,要求給學生正確導向的同時,給學生髮表言論的空間,並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寫作體驗,實現讀寫有機結合。

四、質疑探究,獲取新知

問題估測:

1、主要人物是李京京和程老師,寫其他人物有何作用?(如爺爺、妮兒、趙小楨等)

2、京京的心聲到底該如何理解?

3、假如你是京京,爲渲瀉情感的讀書請求遭拒後你會怎樣做?如果你是京京的同學,你又會怎樣做?

4、你認爲怎樣才能聲情並茂地讀好書?

5、你喜歡程老師嗎?爲什麼?你更希望自己的老師是怎樣的?

說明:本環節主要以答記者問的形式,深入理解作品的感情傾向,能聯繫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注重學生思維品質和情感狀態的展示,讓學生在學中生疑,在疑中更進,師生同氣相投,讓學生的真情體驗,自主意識,探究慾望達到高潮,更深層次激發學生展開多角度對話,深入理解文本、作者、甚至自己。

五、拓展創新,觸類旁通

活動設計:以《心聲》爲題,用文字表露屬於你心靈深處的珍藏。

說明:從生活出發,再回到生活,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文本走向自身,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並給他們一個盡情傾訴的機會,盡情渲瀉自己,並內化爲前進的動力,有利於學生美好心靈的健康成長。

六、小結收穫,積累提高

活動設計:

1、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知識積累,情感體驗)。

2、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的收穫。

說明:學生自身的生活積累、學習積累是語文課永遠鮮活的源泉。啓發學生不斷蒐集、整理知識、方法和經驗,並用於閱讀和寫作的實踐中,就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使自己得到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