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全【精品多篇】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全【精品多篇】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全 篇一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爲基礎,與實驗緊密聯繫,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後繼續學習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於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爲什麼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繫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後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於“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學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米、千克等。可採用類比方法,類比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於對這兩個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

位;瞭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瞭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瞭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係;瞭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

質量之間的換算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探究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

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黑板

六、教學方法

採用創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 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樑。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 (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並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學過程(略)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元素概念的涵義及元素符號的表示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瞭解並記憶常見的24種元素符號。

理解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及查閱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難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教材分析:

本節要求學生學習的概念有元素、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常見的元素符號及元素名稱也比較多,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將是國中化學的學習一個分化點。這節課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課,所以在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使學生在反覆實踐中去加深理解和鞏固,是所學的化學用語、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

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學用語,必須將大綱中規定要求記住的常見元素符號記牢,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元素符號的讀法、寫法和用法,它需要學生直接記憶並在以後的運用中直接再現的知識和技能。教學中應最好採用分散記憶法,在此過程中,進行元素符號發展簡史的探究活動,課上小組彙報。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的查閱資料及表達能力。

關於元素概念的教學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教學時應從具體的物質着手,使他們知道不同物質裏可以含有相同種類的原子,然後再指出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爲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並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說明以下物質是怎樣構成的?

氧氣→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氫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都是8,凡是核電荷數是8的原子都歸爲同一類,稱氧元素。此外,把核電荷數爲6的同一類原子稱爲碳元素;將核電荷數爲15的同一類原子稱爲磷元素等等。這時再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元素的概念。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爲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時應及時地進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較,使學生清楚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繫。注意元素作爲一個宏觀概念的意義及說法。

關於單質和化合物的分類過程中,學生也容易出錯,關鍵在於理解單質和化合物是純淨物這個前提下進行分類的,即它們首先必須是純淨物。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2課時

重點: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難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第一課時

複習提問:說明以下物質是怎樣構成的?

氧氣→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氫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都是8,凡是核電荷數是8的原子都歸爲同一類,稱氧元素。此外,把核電荷數爲6的同一類原子稱爲碳元素;將核電荷數爲15的同一類原子稱爲磷元素等等。

請同學們給元素下定義:[學生討論歸納]

(1)元素:

①定義: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學生討論思考]

a、判斷是否爲同種元素的根據是什麼?

b、學習元素這個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與原子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a、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是判斷是否爲同種元素的根據。但中子數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個描述某一類原子的種類概念,在討論物質的組成成分時,只涉及到種類的一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c、元素與原子的區別於聯繫:[投影片展示]

元素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初步瞭解鐵的物理性質;

2、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跟氧氣的氧化反應,跟鹽酸、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夠分析比較鐵與鎂、鋅、銅等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能夠判斷鐵分別與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溶液質量的變化。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初步知道鐵在潮溼空氣中生鏽的主要原因及防鏽的主要方法;

4、進一步學會對比、比較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和假設驗證探究的思維方式,辯證的認識外因條件對化學變化的影響;

5、參與試驗探究認識鐵的化學性質活動,觀察鐵生鏽的過程,體會動手試驗自己獲得鐵的性質的知識的成功愉悅,保持學習的興趣;

6、初步知道鋼鐵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和我國鋼鐵生產的發展史,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反應條件對反應結果的影響的認識。

教學模式:邊講邊實驗。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式。

教學過程:

引入:

展示課件1:《鋼鐵的廣泛應用》

鋼(steel)並不等於鐵(iron),人體裏也含有鐵元素,組成血紅蛋白、細胞色素,人體含鐵元素約0.0004%。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實物:電磁鐵中的鐵心、鐵片、鐵絲、鐵塊、彎曲鐵絲,磁鐵吸引鐵片。

學生觀察回答: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良好延展性、鐵能被磁鐵吸引。

閱讀教材P120:密度7.86g/cm3、熔點(M.P)1535℃、沸點(B.P)2750℃、電和熱的導體。

二、鐵的化學性質

回憶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演示實驗: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3Fe+2O2Fe3O4

板書:1.鐵跟氧氣的反應

分析:3Fe+2O2Fe3O4氧化反應

討論: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純氧氣中劇烈燃燒。

設問:鐵在空氣中能否發生反應呢?(同學們經常可以看到鐵長期暴露在潮溼的空氣中會生鏽,爲什麼?)

展示課件2:

先假設:①常溫下,鐵釘與氧氣發生反應生鏽。

②常溫下,鐵釘與水發生反應生鏽。

③常溫下,鐵釘與氧氣、水等物質發生反應生鏽。

演示探索實驗:

學生彙報觀察現象:

驗證:(3)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生鏽假設①不成立。

(2)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明顯變化假設②不成立。

(1)試管中剛接觸水面的那部分先生鏽假設③成立。

閱讀P120,學生得出結論:

1、常溫下,在乾燥的空氣中,純淨的鐵很難和氧氣發生反應。

2、常溫下,在潮溼的空氣中,鐵能跟氧氣等物質發生反應生成鐵鏽。

展示課件3:

鐵生鏽:主要是鐵鐵鏽(主要成分是Fe2O3)

鐵鏽(主要成分是Fe2O3)棕褐色、疏鬆、易吸水(不除鏽,會加快生鏽)。

解釋鋼鐵製品因生鏽損失巨大,每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追問:如何防止鐵製品生鏽?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由生鏽的條件去分析,隔絕空氣和水……

展示課件4:鋼鐵的防鏽

防鏽:保持鐵製品表面的潔淨、乾燥,再採用一些常用的下述方法。

展示:歸納:

小結:

展示課件5:

(相同反應物,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2、鐵跟酸的反應:

學習實驗室制氫氣時,已經知道了鐵可以和稀硫酸或鹽酸反應產生氫氣。

學生實驗:向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鎂、鋅、鐵、銅四種金屬(已放在試管中),一、三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稀H2SO4,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二、四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HCl,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用手捂住鐵與硫酸反應的試管一會兒,並小心點燃產生的氣體。

展示課件6:結論

(1)鐵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可與鹽酸、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硫酸亞鐵。

(2)四種金屬的活潑性:鎂、鋅的活潑性大於鐵,銅最不活潑。

展示課件7:練習一

(1)鐵絲與鹽酸反應中,鐵()進入溶液中,()從溶液中逸出。鐵絲取出後,質量(),溶液質量()。

3、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學生實驗:向試管中放入小鐵釘(5根),加入3mL硫酸銅的溶液(或向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絲或小刀等)。

學生:

觀察、回答:

說明、解釋:鐵能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將銅置換出來。

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討論:質量比5663.5

再次說明:鐵比銅活潑(鐵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而銅卻不能把硫酸亞鐵中的鐵置換出來)。

展示課件8:練習二

(2)鐵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被溶解進入溶液,()從溶液中被置換出來,覆蓋在()表面,使鐵絲的質量(),溶液質量()。

閱讀P121:古代“曾青得鐵則化爲銅”……

師生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氧化反應、置換反應等。

講述:相同物質的鐵與不同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生成的化合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不同,如果在潮溼空氣中生成鐵鏽,主要成分是Fe2O3,鐵元素的化合價爲+3價,鐵跟稀硫酸、硫酸銅溶液反應,均生成硫酸亞鐵,鐵元素的化合價爲+2價。

討論題:

(1)如右圖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淨的鐵釘,請問:在a、b、c三處,哪一處最容易生鏽?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隻燒杯,調節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質量的稀硫酸,然後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一塊鐵,右邊燒杯中放入同樣質量的鋅。鐵和鋅全部溶解,問:在溶解過程中至完全溶解後,天平的指針有何變化?爲什麼?

評價反饋題:(另附)

作業:

1、繼續觀察、研究“鋼鐵製品鏽蝕條件的探索”,根據記錄的現象,進行分析,得出什麼結論,對如何防鏽提出建議。(2周後交)

2.P122(1)填在書上。(2)(3)(4)做在練習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