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二年級化學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高二年級化學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高二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及案例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烴及烴的衍生物性質及官能團相互轉化的一些方法

②瞭解有機合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原則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機合成用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學生對物質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②通過有梯度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有機合成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通過設計情景問題,培養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會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當的合成路線

②通過對新聞資料的分析,使學生關注某些有機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物的安全生產和使用問題

③通過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①官能團相互轉化的方法歸納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逆合成分析法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手段:

①新聞材料分析,分組討論,引導啓發、激發思考、情景問題的創設與解決、多媒體

②針對難點突破而採用的方法:通過設置有梯度的情景問題,分三步,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合成訓練,在動手訓練中自己體會、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多媒體展示與PVC保鮮膜有關的“新聞鏈接”以及“資料卡”,創設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課(資料見後附表)

【情景創設1】

你能夠根據已學的知識,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嗎?

【教師評價】

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案寫到黑板上,做出評價

【新課】

教師作歸納,以PVC的合成爲例,引出有機合成的過程,以流程圖直觀展現

【過渡】

實際上很多時候有機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們要學會分析比較目標化合物和基礎原料之間在骨架構建和官能團轉化的聯繫,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共同討論完成“思考與交流”

歸納內容

【教師引導】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做出適當的引導

【教師評價】提問不同小組學生的討論成果,作出肯定與評價,引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

【過渡】當我們掌握了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後,就要學會把這些方法應用到有機合成過程中了

【情景創設2】

在日常生活中,飲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類香料,例如具有蘋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爲原料合成戊酸戊酯這種香料嗎?

【教師評價】

對學生的成果作出評價,及時糾正錯誤;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過渡】

我們發現,在分析合成路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要對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線的選擇,那麼

【情景問題創設3】

想一想:結合生產實際,同學們,你認爲在選擇原料和合成途徑時,你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教師歸納】

選擇有機合成路線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ü反應條件必須比較溫和

ü產率較高

ü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價

【過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設計複雜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是,它是將目標化合物倒退一步尋找上一步反應的中間體,該中間體同輔助原料反應可以得到目標化合物。而這個中間體的合成也是從更上一步的中間體得來的。依次倒推,最後確定最適宜的基礎原料和最終的合成路線。下面,我們就利用這種分析法,來完成這一道練習:

【例題練習】

試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線

【小結】

本節我們要重點掌握:

1、一些常見官能團引入的方法

2、在有機合成中應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業佈置】

1、課後習題1、3題

2、思考課本P65學與問

高二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篇二

一、教材

該部分內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乙醇”這一部分涉及的內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質、乙醇的化學性質、乙醇的結構。在教學時要注意從結構的角度適當深化學生對乙醇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係,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學情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乙醇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樂於去探究物質的奧祕,因此本節課從科學探究和生活實際經驗入手,充分利用實驗研究物質的性質與反應,再從結構角度深化認識。通過這樣的設置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精神。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烴的衍生物;認識到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係;能說出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寫出乙醇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

通過乙醇的結構和性質的學習,建立“(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逐步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乙醇的化學性質。

【難點】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

(過渡:爲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講授法

(過渡: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好的教學設計中應用,接下來我將重點說明我的教學過程。)

高二年級化學教案設計 篇三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後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爲今後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複習國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並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①離子鍵;

②電子式的書寫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於接受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並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並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新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提問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進行表徵性抽象→再進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結論(離子鍵的定義)→離子鍵的實質→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實例→反思與評價程序進行教學。

高二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篇四

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1、2課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氧化劑和還原劑是性質相反的一對物質。

2、使學生掌握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3、對學生進行矛盾的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教學重點】

氧化劑、還原劑與元素化合價的關係,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學難點】

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具準備】

試管、膠頭滴管、濾紙。

飽和氯水、飽和NaBr溶液、飽和KI溶液、鐵粉、濃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濃硝酸。

【教學方法】

複習、歸納法及實驗、分析、總結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第二課時 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等有關知識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的嗎?通過高一的學習,大家對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知識已經有了較好基礎,今天我們將進一步學習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板書】第一節 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提問】氧化還原反應中物質變化的特徵是什麼?實質是什麼?什麼物質是氧化劑?什麼物質是還原劑?

【投影】(師生共同完成)

【練習】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的反應中,還原劑是 ,氧化劑是 ,還原產物是 ,氧化產物是 ,4 mol HNO3參加反應,其中被還原的是 mol。用“雙線橋”表示該反應。

【過渡】在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裏,除了用箭頭表明反應前後同一元素原子的電子轉移外,還可以用箭頭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電子轉移,即“單線橋”。

【板書】一、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講述】單線橋表示反應過程中,電子由還原劑轉移給氧化劑的情況,從失電子的原子出發,箭頭指向得電子的原子,箭頭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不需標明“失去”或“得到”字樣。

【練習】用單線橋表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並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2KClO3 2KCl+3O2

(2)Cl2+2NaOH=NaCl+NaClO+H2O

(3)4NH3+6NO=5N2+6H2O

【投影】展示學生上述練習,並進行講評。

【討論】物質在反應中是作爲氧化劑還是作爲還原劑,與元素的化合價有什麼關係?

【小結】元素處於價態,反應中該物質只能得電子作氧化劑;處於態,只能失電子作還原劑;元素處於中間價態,它的原子隨反應條件不同,既能得電子,又能失去電子,因此,物質既能作氧化劑,又能作還原劑。如硫元素。

【投影】

-2 0 +4 +6

S S S S

只能作還原劑 既能作氧化劑又能作還原劑 只能作氧化劑

【過渡】爲了更好地瞭解氧化還原反應規律,根據我們已有知識把常見的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進行歸納總結。

【板書】二、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投影】(由學生寫出化學式)

【練習】1.對於反應NaH+NH3=NaNH2+H2的說法正確的是()。

3是還原劑

B.H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C.電子轉移數爲2

是還原劑

2、高錳酸鉀溶液與氫澳酸可發生反應:KmnO4+HBr = Br2+MnBr2+KBr+H2O,其中還原劑是 。若消耗0.1 mol氧化劑,則被氧化的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是 mol。

3、在一定條件下,NO與NH3可發生反應生成N2和H2O。現有NO和NH3的混合物 lmol,充分反應後,所得產物中,若經還原得到的N2比經氧化得到的N2多1.4 g。

(1)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若以上反應進行完全,試計算原反應混合物中 NO與 NH3的物質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點評】正確分析化合價的升降情況,確定氧化劑和還原劑,利用得失電子數相等,解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題。

【小結】1.氧化劑和還原劑是性質相反的一對物質,在反應戶是作氧化劑還是作還原劑主要取決於元素的化合價。

2、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的表示。

【思考】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有哪些?

【作業】教材習題一、二,2;二、三。

【板書設計】

第一節 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一、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二、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總結了一些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瞭解了它們與元素化合價之間的關係。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總結這些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板書】三、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學生實驗】【實驗3-l】

【提問】請同學敘述上述實驗現象,解釋原因並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投影】2NaBr+Cl2 = 2NaCI+Br2 2KI+Cl2 = 2KCl+I2 2KI+Br2 = 2KBr+I2

【設疑】通過以上反應說明了什麼問題?

【講述】通過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說明單質的氧化性不同,按F2、Cl2、Br2、I2順序逐漸減弱。

【板書】1.對於氧化劑,同主族的非金屬原子隨原子半徑增大,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設疑】若是金屬間的置換反應呢?

【板書】2.對於還原劑,金屬單質的還原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還原性逐漸減弱

【說明】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對應形成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

【設疑】高價物質具有氧化性,低價物質具有還原性,通過實驗如何驗證呢?

【演示】【實驗3—2】

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觀察實驗現象。

【提問】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投影】Fe+H2SO4(稀)=FeSO4+H2↑

6FeSO4+3Br2 = 2Fe2(SO4)3+2FeBr3

2FeSO4+2HNO3(濃)+H2SO4 = Fe2(SO4)3+2NO2+2H2O

Fe3++3SCN- = Fe(SCN)3

【補充對比實驗】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Cl3溶液中先加足量Fe粉後,再加KSCN溶液。

【提問】通過上述實驗進一步說明了什麼問題?(學生回答後歸納)

【板書】3.元素處於高價態的物質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處於低價態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種可變價態的金屬元素,一般高價態時氧化性強,隨着化合價的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Fe3+ Fe2+ Fe

氧化性較強 氧化性較弱 無氧化性,還原性較強

【練習】書寫下列反應的方程式。

1.C+CO2 3+Fe 2+Cl2 2+HCl +CuO

【提問】回憶Fe與濃硫酸、稀硫酸反應現象;Cu與濃硫酸反應現象;Cu與濃硝酸、稀硝酸反應現象,寫出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並分析起氧化作用的元素。

+6

【板書】6.濃硫酸是強氧化劑,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應後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濃硝酸、稀硝酸均是強氧化劑,反應時主要是N得電子,被還原成NO2、NO等。

【說明】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不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的某元素易於得電子的酸,如濃硫酸、硝酸等;而酸的氧化性是指H+得電子形成H2,酸都有氧化性是指H+的氧化性。

【小結】通過以上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可歸納出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律。

【板書】四、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律:

強氧化劑十強還原劑 = 弱還原劑十弱氧化劑

【講述】在適當的條件下,可用氧化性強的物質製取氧化性弱的物質;也可用還原性強的物質製取還原性弱的物質。如:Cl2 + 2KI = ZKCl+I2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

【討論】已知在常溫時能發生下列反應:

Fe + Cu2+ = Fe2+ + Cu

2Fe2+ + Br2 = 2Fe3+ + 2Br-

2Fe3+ + Cu = 2Fe2+ + Cu2+

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分析Fe3+、Fe2+、Cu2+、br2作爲氧化劑時,其氧化能力的強弱順序。

【板書】根據方程式判斷氧化和還原能力的相對強弱: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強調】根據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我們不但可判斷某些氧化還原反應能否發生和反應的難易,而且還能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練習】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還原性,它們在酸性溶液中還原性的強弱順序爲:Cl-

A.2Fe3+ + SO2 + 2H2O = SO42- + 4H+ + 2Fe2+

B.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C.H2O2 + 2H+ + SO42- = SO2↑ + O2↑ + 2H2O

D.2Fe3+ + 2I- = 2Fe2+ + I2

【小結】本節重點要掌握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並能分析判斷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

【作業】教材習題一、3;四。

【板書設計】

三、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1、對於氧化劑,同主族的非金屬原子隨原子半徑增大,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2、對於還原劑,金屬單質的還原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還原性逐漸減弱

3、元素處於高價態的物質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處於低價態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種可變價態的金屬元素,一般高價態時氧化性強,隨着化合價的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Fe3+ Fe2+ Fe

氧化性較強 氧化性較弱 無氧化性,還原性較強

+6

6、濃硫酸是強氧化劑,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應後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濃硝酸、稀硝酸均是強氧化劑,反應時主要是N得電子,被還原成NO2、NO等。 四、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律:

強氧化劑十強還原列二弱還原劑十弱氧化劑

根據方程式判斷氧化和還原能力的相對強弱: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高二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篇五

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材

本節課是化學上冊第三單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繫的教學內容。

二、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學情

在物理課的相關學習中,學和生對金屬的物理性質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一些金屬製品,因此,學生對金屬、金屬材料及其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此前,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問題探究能力,能通過查找資料、調查研究進行一些分析和總結。但由於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時承擔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三、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2)瞭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同時還需考慮如價格、資源以及廢料是否易於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區分生鐵和鋼,認識金屬與金屬材料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通過討論探究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金屬材料的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四、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之間的辯證關係。

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法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內容。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採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的程序實行探究式討論教學

通過教學,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教學活動層次逐步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興奮的狀態。

六、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學法

由於本課實驗的探究的內容很多,學生的思維又特別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中,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取長補短,形成技能,培養合作意識,使創新能力逐步得到發展。

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教師講授前面已學習了碳、氫、氧等非金屬單質的知識,今天我們要研究另一類單質-金屬。請同學們說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金屬製品,並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金屬製品,如:銅錢、硬幣、紀念章等,使學生感覺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並用多媒體播放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資料,請同學們講出,還有哪些領域用到了金屬製品,進一步突出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金屬材料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產生了解金屬性質的探究欲。

新課講授: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我們知道金屬有很多用途,可爲什麼金屬會有這麼廣泛的用途呢這是由它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質決定的。同學們想知道金屬的性質嗎

請學生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材料,儘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屬的物理性質。(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一些試驗步驟,並在多媒體上放映。)

學生分別取出鐵絲、銅絲、鋁絲。用細砂紙打磨這些金屬絲,用濾紙擦拭後,觀察它們的顏色和光澤;用力試試它們是否容易被彎曲、折斷;分別用小刀割一下;分別用鐵錘用力錘一下;用手拿着金屬絲的一端,在酒精燈上加熱另一端,試試它們能不能傳熱;用電池、小燈泡試試它們能不能導電。

學生彙報自己的實驗結果,介紹實驗探究方法,同時進行師生評價。科學探究結束,讓學生歸納出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如:大多數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常溫下多數是固體,密度、硬度一般較大,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體展示物理性質圖

教師指出:金屬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外,還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鐵、鋁等大多數金屬都呈銀白色,但銅卻呈紫紅色,金呈黃色;在常溫下,鐵、鋁、銅等大多數金屬都是固體,但體溫計中的汞卻是液體……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差別也較大。出示幾種金屬的物理性質數據表,請同學們分析,留意導電性,密度,熔點,熔點最低,硬度金屬是什麼等)的物理性質。

高二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篇六

元素週期律與元素週期表

一。理解元素週期律及其實質。

1、元素的性質隨着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週期性變化的規律叫做元素週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由1個增加到8個的週期性變化)決定了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原子半徑由大到小、正價由+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最低負價由-4到-1、元素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二。掌握證明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實驗依據。

1、元素的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越容易,價氫氧化物的鹼性越強;金屬性較強的金屬能把金屬性較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奪取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與氫氣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較強的非金屬能把金屬性較弱的非金屬從其鹽或酸溶液中置換出來(F2除外)

三。熟悉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熟記主族元素的名稱及符號。

1、記住7個橫行,即7個週期(三短、三長、一不完全)。

2、記住18個縱行,包括7個主族(ⅠA~ⅦA)、7個副族(ⅠB~ⅦB)、1個第Ⅷ族(第8、9、10縱行)和1個0族(即稀有氣體元素)。

3、記住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的分界線(氫、硼、硅、砷、碲、砹與鋰、鋁、鍺、銻、釙之間)。

4、能推斷主族元素所在位置(週期、族)和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排布。

四。能綜合應用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元素性質的關係。

1、原子序數=原子核內質子數;週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主族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價電子數=元素正價數=8-最低負價。

2、同週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遞減,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遞增,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位於金屬與非金屬元素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表現某些金屬的性質,又表現某些非金屬的性質。

五。能綜合應用同短週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性及其特性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

主族序數、原子序數與元素的正價及最低負價數同爲奇數或偶數。

六。能綜合應用元素週期表。

預測元素的性質;啓發人們在週期表中一定區域內尋找新物質等。

七。典型試題。

1、同週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 >H2YO4 >HXO4

B.非金屬性:X >Y >Z

C.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2、若短週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個數比爲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3、已知短週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A >B >C >D B.原子序數:d >c >b >a

C.離子半徑:C >D >B >A D.單質的還原性:A >B >C >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學家聯合小組宣佈合成出114號元素的一種同位素,該同位素原子的質量數爲298。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元素屬於第七週期 B.該元素爲金屬元素,性質與82Pb相似

C.該元素位於ⅢA族 D.該同位素原子含有114個電子,184箇中子

5.W、X、Y、Z四種短週期元素的原子序數X >W >Z >Y。W原子的最外層沒有p電子,X原子核外s電子與p電子數之比爲1:1,Y原子最外層s電子與p電子數之比爲1:1,Z原子核外電子中p電子數比Y原子多2個。Na、Mg、C、O。

(1)X元素的單質與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應,其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Mg+CO2點燃 2MgO+C。 Mg(OH)2 < NaOH

(2)W、X元素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鹼性強弱爲__________ < __________(填化學式)。這四種元素原子半徑的大小爲_____ >_____ >_____ >_____(填元素符號)。Na >Mg >C >O。

6、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鈹元素的氫氧化物(難溶於水)是兩性氫氧化物,並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Be(OH)2+H2SO4BeSO4+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7、製冷劑是一種易被壓縮、液化的氣體,液化後在管內循環,蒸發時吸收熱量,使環境溫度降低,達到製冷目的。人們曾採用過乙醚、NH3、CH3Cl等作製冷劑,但它們不是有毒,就是易燃。於是科學家根據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來開發新的製冷劑。

據現有知識,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變化趨勢如下:

(1)氫化物的易燃性:第二週期_____ >_____ >H2O、HF;

第三週期SiH4 >PH3 >_____ >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 >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 >CF4(填>、<、=)。

於是科學家們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點爲76.8℃,CF4的沸點爲-128℃,新制冷劑的沸點範圍應介於其間。經過較長時間反覆試驗,一種新的製冷劑氟利昂CF2Cl2終於誕生了,其它類似的還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這種製冷劑造成了當今的某一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於週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變化趨勢來開發製冷劑的科學思維方法是值得借鑑的。

① 毒性 ② 沸點 ③ 易燃性 ④ 水溶性 ⑤ 顏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八。拓展練習。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週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徑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徑越大,越容易得到電子

C.室溫時,零族元素的單質都是氣體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單原子離子時的化合價和它的族序數相等

2、有人認爲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ⅠA族的氫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質能支持這種觀點的是

B.H3O+ 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下列事實能證明其金屬性比鉀強的是

A.其單質跟冷水反應,發生劇烈爆炸 B.其原子半徑比鉀原子半徑大

C.其單質的熔點比鉀的熔點低 D.其氫氧化物能使氫氧化鋁溶解

4、短週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個數比爲2:3,且X呈價態,Y的原子序數爲n,則X的原子序數不可能是

A.n+5 B.n+3 C.n-3 D.n-11

5、原子序數爲x的元素E與週期表中A、B、C、D四種元素上下左右緊密相鄰,則A、B、C、D四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和不可能的是(鑭系、錒系元素除外)

A.4x B.4x+6 C.4x+10 D.4x+14

6.X和Y屬短週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Y位於X的前一週期,且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則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爲

2 3 D.X2Y3

7、國際無機化學命名委員會在1988年作出決定:把長式週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號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順序改爲18列。按這個規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3列元素種類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沒有非金屬元素

C.從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單質熔點逐漸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

8、下列各組順序的排列不正確的是

A.半徑:Na+ >Mg2+ >Al3+ >F B.鹼性:KOH >NaOH Mg(OH)2 >Al(OH)3

C.穩定性:HCl >H2S >PH3 >AsH3 D.酸性:H3AlO3 < H2SiO3 < H2CO3 < H3PO4

9、已知X、Y、Z、T四種非金屬元素,X、Y在反應時各結合一個電子形成穩定結構所放出的能量是Y >X;氫化物穩定性是HX >HT;原子序數T >Z,其穩定結構的離子核外電子數相等,而其離子半徑是Z >T。四種元素的非金屬型從強到弱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X、Y、Z、T B.Y、X、Z、T C.X、Y、T、Z D.Y、X、T、Z

10、我國最早報道的超高溫導體中,鉈(Tl)是重要組成之一。已知鉈是ⅢA族元素,關於鉈的性質判斷值得懷疑的是

A.能生成+3價的化合物 B.鉈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鹼反應

(OH)3的鹼性比Al(OH)3強 (OH)3與Al(OH)3一樣是兩性氫氧化物

11、根據已知的元素週期表中前七週期中的元素種類數,請預言第八週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種類數爲

A.18 B.32 C.50 D.64

12、有X、Y、Z、W四種短週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質子數總和爲32,價電子數總和爲18,其中X與Z可按原子個數比爲1:1或2:1形成通常爲液態的化合物,Y、Z、W在週期表中三角相鄰,Y、Z同週期,Z、W同主族。

(1)寫出元素符號: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這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週期元素,A元素的價氧化物的水化物與它的氣態氫化物反應得到離子化合物,1 mol該化合物含有42 mol電子,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爲ns2np2n。C、D兩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是內層電子數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長的營養元素之一。式寫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學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單質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大小__________ < __________。PH314.在週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和它左上訪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鋰與鎂都能與氮氣反應、鈹與鋁的氫氧化物均有兩性等,這稱爲對角線規則。請回答:

(1)下列關於鋰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跟過量O2反應生成Li2O2 加熱時,不會分解

遇濃H2SO4不發生鈍化 2CO3加熱時,分解成Li2O和CO2

(2)鋰在空氣中燃燒,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鈹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證明這一結論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Be2C+4H2O2Be(OH)2+CH4,則Al4C3與過量強鹼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元素週期表的一部分:

週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⑨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1)表中元素 ⑧ 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爲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鹼)性比元素 ⑦ 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_______(填強、弱)。

(2)位於第二週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電子數比s電子數多1個,該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編號),該元素與元素 ⑤ 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學鍵是__________鍵;該元素與元素 ⑨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⑨ 顯_____價。

(3)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元素 ⑦ 與 ⑧ 的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並寫出有關的離子方程式。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S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驗觀察獲取信息,通過歸納對信息進行加工。體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熱愛科學,樹立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SO2的漂白性、還原性和氧化性。

【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具

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好,我們知道在乾燥的季節裏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臨,那麼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還有一種雨水被稱作酸雨,大家瞭解它麼?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有關酸雨的視頻,請看大屏幕。

教師:播放酸雨視頻,酸雨視頻展示酸雨對我們環境,動物生存,建築物及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以及酸雨知識。組織學生認真觀看並思考問題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麼?

學生活動:回答危害方面並說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師展示:大家請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圖片,酸雨對空氣污染的報告,SO2中毒現象,被SO2漂白過的食物,大家說這些現象中都免不了一個始作俑者,是什麼呀?

學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教師語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SO2。

【板書】課題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2的物理性質研究

教師多媒體呈現並講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質如下:淡晶體,脆,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氣中燃燒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爲:S+O2====SO2,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在純氧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教師提問:經過前面的學習,大家思考下我們從哪些方面可以確定SO2的物理性質呢?

教師引導:回憶上節課研究氯氣的性質的方法,思考從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質。

教師學生共同活動:說出從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質的物理性質。

教師設問:你對哪條性質還不瞭解?你能利用一個裝滿SO2的試管來設計實驗說明嗎?

教師演示實驗:實驗SO2的溶解性。經過實驗大家觀察到,SO2是溶於水的。

學生歸納SO2物理性質:SO2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容易液化,易溶於水。

【板書】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無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密度>空氣,易液化,易溶於水

2的化學性質研究

【板書】二、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探究一:從分類的角度SO2屬於哪類物質?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性?

教師引導提問:下面我們從分類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顯酸性,那麼SO2屬於哪類物質?想想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性?

學生討論回答:是酸性氧化物,(總結歸納出SO2作爲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鹼反應,和鹼性氧化物反應,和水反應等等。

教師活動:請兩位同學來黑板上給大家展示一下SO2與CaO、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板演師生共同判斷正誤。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師活動:農民伯伯夏天勞作的時候也是帶“太陽帽”的,他們這個太陽帽是用草編的,相信很多同學都沒有見過,沒關係,請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舊草帽圖片),同學們看看兩個草帽顏色有區別嗎?說明SO2有什麼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顏色不同,說明SO2有漂白性。

【板書】2的漂白性

教師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上第90頁關於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穩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質還有哪些?其漂白原理與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學生閱讀思考:上節課學過的氯氣也有漂白性。氯氣的漂白是因爲它的氧化性。

教師提出問題: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質?

學生實驗探究:上講臺將SO2通入到老師準備好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現象,並對反應後溶液進行加熱。

教師引導:大家觀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是幾價?說明什麼呢?

學生回答:正四價,處在硫的中間價態,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板書】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學生討論探究:由學生代表上講臺用教師提供的試劑(石蕊試液、SO2水溶液、品紅溶液、雙氧水、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儀器或用品,選擇合適的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SO2具有還原性。

教師評價指導。

教師講授:SO2的氧化性,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來理解,大家請看黑板(寫出SO2與H2S反應化學方程式,帶領大家複習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教師設問:我們剛纔學習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說出了兩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會不會應用呢,我們通過一道習題來鞏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氣都具有漂白性,若將等體積的二氧化硫和氯氣充分混合後,通入溼潤的有色物質,可觀察到有色物質發生什麼現象?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教師陳述:我們請同學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麼?其他同學認真聽作補充。

學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師肯定鼓勵。

作業

收集當地的雨水樣品,測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頭瞭解產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對策的建議。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澱粉、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的衍生物的關係。

2、瞭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認識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3、使學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澱粉的鑑別方法。

教學重點:認識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葡萄糖蔗糖澱粉的鑑別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實驗探究、調查或實驗、查閱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問題]根據P2~P3圖回答人體中的各種成分。

我們已經知道化學與生活關係多麼密切。在這一章裏,我們將學習與生命有關的一些重要基礎物質,以及它們在人體內發生的化學反應知識。如糖類、油脂、蛋白質、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學了本章後,有利於你們全面認識飲食與健康的關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導入]討論兩個生活常識:①“飯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學依據是什麼?若飯慢慢地咀嚼會感覺到什麼味道?②兒童因營養過剩的肥胖可能引發糖尿病來進行假設:這裏盛放的是三個肥兒的尿樣,如何診斷他們三個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們將通過學習相關知識來解決這兩個問題。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糖類的有關知識。

糖類:從結構上看,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大部分通式Cn(H2O)m。糖的分類:單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樣供給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白色晶體,有甜味,溶於水。

1、葡萄糖的還原性

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體內的重要能源物質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質:無色晶體,溶於水,有甜味

化學性質:無醛基,無還原性,但水解產物有還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2)麥芽糖:物理性質:白色晶體,易溶於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C12H22O11(與蔗糖同分異構)

化學性質:

(1)有還原性:能發生銀鏡反應(分子中含有醛基),是還原性糖。

(2)水解反應:產物爲葡萄糖一種。

C12H22O11+H2O2C6H12O6

(麥芽糖)(葡萄糖)

二、澱粉是如何被消化的

1、澱粉的存在:

澱粉主要存在於和。其中中含澱粉較多。

如:大米,約含澱粉80%

小麥,約含澱粉70%

馬鈴薯,約含澱粉20%

2、澱粉的物理性質

①澱粉是色、氣味、味道的狀物質;

②溶於冷水;

③在熱水中產生作用(即食物由生變熟的過程)

3、澱粉的化學性質

①通常澱粉不顯性(非還原性糖)

②遇碘變色

【設問】米飯沒有甜味,但咀嚼後有甜味,爲什麼?

【閱讀教材】P6-P7【講述】澱粉是一種多糖,屬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雖然屬糖類,但它本身沒有甜味,在唾液澱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麥芽糖,故咀嚼後有甜味。

③澱粉在催化劑(如酸)存在和加熱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澱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終生成還原性糖:葡萄糖。

(C6H10O5)n+nH2nC6H12O6

澱粉葡萄糖

【思考】1、如何檢驗澱粉尚未水解?

2、如何檢驗澱粉有部分水解?

3、如何檢驗澱粉已經完全水解?

4、用途:

1)食用

2)人體能源

3)工業原料:制葡萄糖、酒精

發酵成醇:

C6H12O6酒麴2H5OH+2CO2

三、纖維素有什麼功能

水解反應:

(C6H10O5)n+nH2O

高二年級化學教案設計 篇九

一、學習目標

1.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並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係,並用韋恩圖表示之,培養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關係。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係,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複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別,並從電子轉移等角度進行系統分析,再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係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複習上節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並留待後面的學習繼續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於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媒體]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後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有何關係?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和失電子數有何關係?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係數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表現還原性。可以這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麼?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於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哪些性質?並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的代表物質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係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