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年級新生家長會報告:孩子上一年級,我們準備好了嗎

一、談談關於幼兒園和國小的區別

一年級新生家長會報告:孩子上一年級,我們準備好了嗎

從幼兒園進入國小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如果說,孩子離開家庭走向託兒所、幼兒園是第一次社會性斷奶的話,那麼孩子進入國小則走向更加獨立、更加豐富、更加多變的生活內容和生活天地,這是第二次社會性斷奶。這一次更重要,因爲這一次是真正開啓他的學習之路,也是爲後面十幾年的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開始,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謂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國小教育的開始,它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羣、生活有條理,非常自然、順利地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正常地來說,幼小銜接的時間段是幼兒園第二學期和一年級的第一學期。

對於這麼一個關鍵時期、特殊階段,作爲家長我們應有一個超前認識,提前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國小,孩子的生活會出現哪些變化?並估計這些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影響,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進入國小,很多地方和國小有着比較大的區別,家長首先要清楚:

第一,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

幼兒園教室,佈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玩具琳琅滿目;而國小教室只有課本、黑板、桌椅等教學設施,這對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享用機會也比較少,使剛入學的孩子會感到有些不適應。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

幼兒園教育是採用“以遊戲爲基礎活動”來進行。而國小學習是國小生的主要活動,不論你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課程標準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學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課、完成作業。課間休息和遊戲時間很短,一年級孩子面臨的是和5、6年級學生一樣的每天早晨晨讀、上午三節正課,中午午間管理,下午二節正課(週二三節),課外文體活動。而且很多時候的評價,是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習的成敗的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

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較多,老師像媽媽般地照顧孩子,並參加到孩子們的各項活動之中。兩個老師整天與他們爲伴,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問老師哪裏去了?而國小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變化。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比幼兒園老師要相對減少,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主要在課堂上,師生個別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新入學的孩子特別是一些靦腆、內向的孩子,就可能會感到這種新的師生關係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壓抑。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

國小正規的課堂教學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遊戲、探索和發現、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方式有較大的區別。如,在幼兒園散步時,小朋友發現小草發芽了,老師就會帶孩子觀察,尋找除了小草發芽了,還有哪些東西也發芽了呢?銀杏樹發芽了、柳樹發芽了、柿子樹也發芽了,小桃樹也發芽了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春天來到了。而國小以課堂教學和書面語言爲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和讀、寫、說、算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堂大多時間是以老師的講解爲主,孩子還必須完成許多的作業。

第五,行爲規範的變化

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爲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上廁所、說話、玩東西等。如:幼兒園上課時,老師的課講得津津有味,小朋友們聽得聚精會神,有個小朋友突然舉手請假小便,老師肯定馬上說:快去。而孩子入國小後,一次、兩次,上課老師還能接受,多了那肯定是不行的。他們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已經是一名國小生了,要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爲習慣。比如,做到上課抱臂坐正、不東張西望、不隨便說話、發言要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一日行爲規範中,孩子在幼兒園裏許多自選活動的時間和權利將被服從統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長和老師期望值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和老師主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營養、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兒園吃好、玩好、與同伴相處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國小,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方面對孩子給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橫向比較激烈了。

二、談談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第一,培養孩子的學習素質,即學習的能力

1.觀察能力:觀察也是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人物、觀察事物等。但觀察不等於毫無目的,東張西望走馬觀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細微之處,發現事物間的區別、現象、變化,並帶着問題去觀察。如觀察洗手間位置,家長止步線,老師辦公室位置,周圍同學,街道周邊標誌物等)

2.專注能力:起到決定作用。在剛進入國小的一年級新生中,注意力不集中時比較突出不良習慣,有的孩子坐不住,總是東扭西晃,有的總愛找前後左右的同學說話,還有一些呢:手裏總有東西玩,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他們都會玩得津津有味。有時,老師把他的鉛筆、橡皮沒收了,桌面上沒有了東西,他就用兩隻手在一起扣着玩。在這裏也建議,明年在給孩子購買學習用品時,不要太花哨,實用就可以。

所以在家裏,可以搞一些活動或者比賽,如下棋、畫畫、聽故事等等,在活動前設定時間要求,如果孩子堅持下來,就給予適當獎勵,反之則施以一定懲罰(不能去超市、不能去玩遊戲、不能看電視等)。最初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入手,逐步提高時間要求和活動難度,直到孩子能獨自堅持30-35分鐘不覺得疲勞。那麼以後再上一年級的時候就能靜心地聽老師講課了。

3.記憶能力:整個智力能力的基礎。一年級寫100個字,認400個字,拼音,課文背誦全靠記憶。記憶又分機械記憶(死記硬背)和意義記憶(理解後記憶),引導孩子聯想記憶,理解記憶,靠方法記憶。

第二,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

對孩子進行入學前的行爲習慣培養非常有必要。我們不完全主張在孩子入學前對他們提前進行國小書本知識的輔導與教學,但是明年的暑假拼音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也是有必要的適當學習的。教給孩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直接灌輸知識給孩子更爲有效而且久遠。兩個小建議,只要你們能堅持下去,相信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責任感及提高學習效率會有很大幫助的。

建議一:選擇一至兩項活動作爲學習任務

比如,讓孩子定時聽故事,定時間看書,堅持每天寫一頁字或畫畫等。在做這些事之前,家長先制定一個計劃安排,每天讓孩子專心、認真地持續學習半小時左右。當然,家長還應對孩子明確一些具體的學習要求,並注意觀察與監督孩子,學習活動結束後,及時與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學習的成果進行評價,比如,讓孩子將以前聽過的故事、看過的內容進行復述,對寫過的字或畫過的畫進行評價,並給予適當的表揚。

建議二:培養孩子將自己用過的物品主動整理的好習慣

家長起到示範作用,讓孩子知道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設立孩子自己專用的物品、空間和抽屜,允許孩子將房間物品弄亂,但要自己收拾打掃整潔;經常要求東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物歸原處;自己洗手絹襪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年級學生還要學會自己整理書包。這需要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持之以恆地加以訓練,由一開始的家長主動,孩子被動逐步變成孩子主動整理,最後讓孩子能獨立完成這項工作,養成良好習慣。

第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喜愛讀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讀書能培養專注力,增加自主學習的能力;國小以課本知識的學習爲主,讀書是主要學習手段之一,培養孩子愛讀書:首先家長要愛讀書;多與孩子共同讀書,作爲消遣;選擇適合孩子的書,讓孩子隨手可及喜歡的圖書;不侷限於課本而是廣泛閱讀;和孩子討論讀後感等。

家長能夠幫助孩子閱讀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裏念故事給孩子聽。實在讀得比較累了,或者有事情時,可以通過手機等放故事給孩子聽。經常聽聽錄音、聽聽廣播;聽得多,勢必積累得多,在表達時就有了豐富的素材與較強的組織能力。

聽的習慣與能力是衡量孩子學習能力的標準之一。大人在與孩子說話時,不要羅嗦反覆地說。一句話說得多了,則成了可聽可不聽的話。同樣的話說了第二遍,第一遍就顯的不那麼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麼先前說過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聽不必去記的廢話了。這樣的羅嗦重複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相當不利,孩子很難直接辨別出哪些是要聽的,哪些是可以不聽的,結果很可能導致孩子沒興趣聽,對什麼都不認真聽,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這樣就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大人要對孩子聽的習慣負責。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過多重複自己的話。

2.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有的國小生一開始因爲不會寫字,所以記不下作業,回家也不知道要幹什麼,這是因爲語言理解能力差。這個也會嚴重影響孩子聽課的效果。

可以針對性的進行一些訓練。比如和孩子交談的時候,語言儘量規範、準確,我們可以給孩子佈置一個任務,從簡單到複雜過渡,比如:請你拿三本書給爸爸;請你拿三本圖畫書給爸爸;請你明天早晨拿三本圖畫書給爸爸,逐漸增加語言的難度。

還可以在講故事結束,根據故事內容提一些問題,看看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比如:你從哪兒看出小熊很聰明啊?從回答這樣的問題中孩子就已經理解了一些語句和詞彙。平常的生活中針對一件事、一個人、一個動畫片或者一個電影等等,家長和孩子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對一個問題鼓勵不同的聲音,多方面的思考,並不一定要有一個完全標準的答案,所以無論孩子說些什麼,我們都要鼓勵他繼續表達。

3. 培養時間觀念、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就是通過訓練讓孩子感知一定的單位時間可以做多少事情,瞭解時間的概念,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克服拖拖拉拉的壞毛病。國小裏,會看到一些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別人用20分鐘完成的作業,他拖拉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也做不完,一邊寫一邊吃東西,玩兒玩具,這是很讓老師和家長們頭疼的。因爲平時他們做什麼事都是慢慢來,一點也沒有緊張感。假如不及時糾正速度慢的問題,學習成績就會與同學越拉越遠。

我們現在就可以訓練,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完成某件事情,事先讓他做好準備,一旦開始,就不能以各種藉口來回走動。如果孩子提早圓滿完成任務,我們要告訴他省下來的時間你可以自由安排,讓他感到珍惜時間的快樂。

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就是說,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該怎麼做。有的孩子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做作業粗心大意,馬馬虎虎;有的孩子幹什麼都漫不經心,總是丟三落四;有的孩子總是不聽老師指令,老師要求看黑板,他在翻書,老師叫提筆寫字,他卻看着黑板發呆;還有些孩子入學後仍然保留學前孩子的特點,對學習抱着遊戲的態度,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課堂上開小差,隨意講話,在書本上亂塗亂畫等。這些都說明孩子還沒有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不知道來學校是幹什麼的,沒有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都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國小生的任務就是學習!

4.培養獨立的學習能力

(1)自己解決矛盾。幼兒園的老師們對孩子關注非常細緻,但到國小時,班主任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所以不可能再那麼細緻的關注到孩子之間的糾紛。當與朋友出現矛盾時,能從自身找找原因,不要總是歸結爲對方的錯誤。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是自己做錯了,就要敢於承擔,能夠爲自己的行爲負責任,並且勇於改正錯誤。

(2)自己獨立完成回家作業。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

(3)執筆姿勢正確,“五指握筆法”。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餘三指托住,筆桿向後稍斜,靠在虎口處;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4)注重文明禮貌。比如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跟別人講話,眼睛要看着對方;在學校裏對老師,對同學都要有禮貌,說禮貌用語;出入老師辦公室如何敲門等等。

第四,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1.合理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

幼兒園在作息時間上相對地寬鬆和靈活,起牀晚了、吃飯慢了、遲到時間長一點也沒關係;中午午睡兩個小時;活動時間也很長,可以盡情玩耍。

進入國小以後,學校要求就很嚴格了。在校時間長了,早晨上學時間提早了,不能睡懶覺,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隨便遲到;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能隨便請假;五一至國慶前有午睡,其他時間午睡取消了;學習活動安排更緊湊了,每一個具體的時間都有具體的事情,比如:課間10分鐘要收拾好上節課所用物品,按課表做好下節課的課前準備,要上廁所,要喝水,應該沒有什麼玩兒的時間。所以我們要訓練孩子以適應快節奏的國小生活。養成準時睡覺和按時起牀的好習慣,一般晚上九點上牀睡覺,保證每天10小時充足的睡眠,早上7點左右起牀。

2.讓孩子喜歡吃飯,避免偏食挑食的壞習慣。

3.熱愛運動,除單純的玩耍,還包括體育鍛煉,如散步、游泳、拍球、跳繩等。以此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積極心態;家長要參與孩子游戲,充當孩子的玩伴。

4.培養自理能力。進入國小後,孩子不僅要自己獨立學習,生活上還要自我管理,包括獨立端自己的餐具,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自己的飯菜,還要自己擦桌子、做值日生等。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家長們應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等,使他儘快的適應國小的生活節奏。同時,家長也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他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完成。

5.自我安全保護:

交通常識(行走,作車,過馬路等);

運動時的安全(遊戲時,體育活動時,玩耍時);

勞動時的安全(擦黑板、玻璃,用剪子、刀子);

意外發生的安全(陌生人,綁架等);

防疫的安全(戴口罩,健康綠碼等)。

三、談談關鍵時期的家庭教育

在進入國小學習階段前後,我們家長應該明確這樣一個觀念:年級越低,學習習慣、興趣、能力的培養越重要,不應只看重孩子學習的結果即注重學習的成績高低,而應該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對學習的熱情、形成的學習習慣,及所反映出的對待學習的態度。有這麼幾個建議:

1.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孩子進入學校學習,就會有壓力、煩惱,家長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經常與孩子溝通,經常與孩子交流,以平等的態度與孩子交往。孩子受到表揚,你要與他一起分享他的快樂;孩子遇到挫折和問題,你要站在他的角度爲他考慮,給予更多的鼓勵,多給予心理暗示:“你能行”、“別灰心,再試試。”、“爸爸、媽媽相信你”。你的鼓勵會成爲他前進的動力,以此來培養他的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不要老是問考得怎麼樣,上課認真不認真,那孩子有再多的話也不願意說,瞭解不了孩子的內心,教育又從何入手呢?

2.家庭教育目標統一,形成正確的家教導向。父母或者祖父母的教育要求、目標一定要統一,切忌在孩子面前爲家教問題爭吵,當觀點出現分歧時,應心平氣和地單獨溝通,爭取達成一致意見。切忌家長雙方互相隱瞞,比如:“我這次不告訴你爸爸,但你以後不能再犯了,否則到時新賬、老賬一起算。”這種隱瞞對孩子的教育是十分不利的,他還小,不能像大人一樣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對他來說,這一次的犯錯就這樣輕描淡寫地過去了,根本不會記住,以後照樣會犯錯。小事的累積會變成大事,原本可以順利解決的問題卻變得騎虎難下。如果不追究,那孩子也找到了保護傘,學會了空許諾言,認爲犯錯沒什麼,只要保證一下就可。家庭教育目標統一,纔有助於形成正確的家教導向,才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3.以身示範,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態度,所以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對於作業的簽字,只有你認認真真對待,孩子纔會認認真真對待口頭作業。比如背書,你就必須定定心心坐下來,看着書,一字一字地對照聽,孩子也就知道馬虎不得。如果你就問一下,孩子說背好了,你就簽字了,那孩子就會馬虎對待,甚至說謊。無論何種情況,都不要爲孩子隱瞞實情,大人都說謊,那孩子怎麼不能說呢?身教甚於言教,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小節,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

4.創設學習型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擁有一個真正的學習環境。有的家長會說,孩子有一個獨立的書房,學習環境不要太好。如果孩子在房中做作業,大人在客廳看電視、聊天,孩子怎麼靜得下心來學習,家長要根據孩子的作息時間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有時還得作出必要的犧牲。孩子在學習時,你可在旁看看書,讀讀報,陪着孩子學習而不是不聞不問。週日至週四儘量避免一些社交活動,以免影響孩子的情緒。

5.配合學校做好常規教育要求。

(1)吃穿行:穿——每天穿戴,不忘忘記。每天穿校服(週一穿禮服),避免攀比現象的發生,還有安全帽、紅領巾(入隊之後)、口罩;行——排隊靜齊快,行進有秩序;吃——安靜就餐,光盤行動。

(2)接送問題。坐校車的同學,早上家長送到站點,看着孩子上校車,傍晚準時準點到達位置接孩子。通校生,西門路口,家長及時接送。

(3)作業情況。一年級讀的作業居多,書面作業少點;看清作業的要求,儘自己的力量輔導孩子作業,不能把學習的壓力都給老師。

最後想說的是,幼兒園有幼兒園的老師,國小有國小的老師,也就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老師,但是家長(爸爸媽媽)這個身份永遠無法改變了,爲了孩子更順利地起飛,那只有我們家長在這個關鍵時期,做好我們該做的事情,那麼也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