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七年級語文《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多篇

七年級語文《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多篇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雲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應爲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雲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⑴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⑵掌握課文註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⑶朗讀課文,註明段的序號。

【教學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本文說明的是什麼?

明確:雲和天氣的關係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雲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三、正音、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霎(與“剎”區別)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

暈(還有一個音)朦朧連綿不斷(注意加粗字寫法)

解釋詞語:姿態萬千點綴一霎間預兆輕盈瀰漫

四、統觀全文,瞭解結構

提示:聯繫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後總說”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識天氣可以看雲。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說雲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說雲的特徵。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雲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後,“有時”“有時”“剛纔”“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後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1、爲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後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爲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纔……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雲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徵,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着,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五、重點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係?起什麼作用?

學生髮言,歸納。

“薄雲”“晴朗”;“低而厚密的雲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雲的各種形態”,啓下引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起承上啓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爲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係;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

按課後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可以補充每一類雲的“位置”一欄。

雲種類雲的形狀位置天氣的情況捲雲像羽毛像綾紗最高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卷積雲像粼波很高它不會帶來雨雪積雲像棉花團2千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溫和的陽光高積雲像羊羣2千米左右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卷層雲彷彿白色調幕高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高層雲像毛玻璃低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雨層雲佈滿天空更低雨雪就開始下降積雨雲形成高大的雲山更低馬上就會下暴雨

由上面雲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係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象徵”“預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雲的形態特徵;

“像棉花團似的白雲”比喻積雲的形態特徵;

寫捲雲聚集成卷層雲時用“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雲變成高層雲時,用“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寫高層雲變成雨層雲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雲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捲雲”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雲到積雨雲;“雲底變黑”、“雲峯模糊”、“雲山崩潰”、“烏雲瀰漫”描繪“積雨雲”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雲”變化爲“積雨雲”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麼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光彩天氣徵兆暈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裏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華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裏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露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雲層變紅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緻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後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麼,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侷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後兩句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二

一、文本分析

1、《看雲識天氣》選自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2、內容:通過對雲的姿態和光彩方面的變化的認識來識別天氣。

3、特點:①說明對象明確,從雲的姿態和光彩方面來識別天氣。

Eg: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②說明順序清晰,用了不典型的總分總的邏輯順序。

Eg: 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雲,能夠幫助我們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這對工農業生產有着重要的意義。

③說明方法得當,打比方、分類別、引用等說明方法用得恰到好處。

Eg: 當那連綿的雨雪將要來臨的時候,捲雲在聚集着,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雲,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

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④說明語言準確、嚴密,體現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Eg: 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裏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

另有一種比暈小的彩色光環,叫做“華”。顏色的排列是裏紫外紅,跟暈剛好相反。

二、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知識或技能:

① 能夠確定明確的說明對象。

② 能夠結合說明對象確定說明順序。

③ 能夠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

④ 能夠使用科學、準確的說明文語言進行敘述。

學生已經具備相應的學習基礎:

認識上:對說明文這種文體有了一定的認識。

情感上:對雲的姿態或光彩發生變化時的情態有一定的體會。

技能上:對於各種說明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

學生需要採用的學習方法:誦讀涵詠法、入情體驗法等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目標闡述

(一)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本文的說明方法。

(2)能闡述本文的說明順序。

(3)能分析本文的說明語言。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研習和探究的方法。

(2)能在體會作者感情的過程中運用誦讀和體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體會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和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能分析本文的說明語言。

(三)教學難點

能體會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和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過程設計

(一)教師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經典課文《看雲識天氣》。準備採用自主概括的學習方法,讓各位自主閱讀課文,自主概括相關內容,然後相互交流,相互啓發,共同提高。這堂課的學習質量如何,就看各位閱讀課文的精細度和概括內容的精準度了。

(設計意圖:介紹學習方法,導入對本課的學習。)

(二)快速默讀課文

每人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課標要求國中生每分鐘不少於500字,本文共1452個字符,3分鐘之內讀完。讀完後給每段話標上序號,全文共7段。

(設計意圖:加快學生的默讀速度,培養整體感知能力)

(三)討論學習內容和學習順序

從文體角度看,這篇課文屬於什麼文章?

讓學生明確這是“說明文”。教材編者並沒有把這篇課文放在專門的說明文單元裏,可能想淡化文體。但從這幾年實施的情況看,淡化文體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因此還是要從說明文的角度來學習此文。

作爲說明文,哪些方面需要學習?學習順序如何安排較爲合理?

學生先獨立思考,每人動筆,寫下幾個關鍵詞,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形成基本共識;之後教師隨機抽點幾個小組的代表向全班介紹。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促進認識的深化;說明文是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運用適當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來闡述介紹的一種文體;因此說明文有四個方面需要學習: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學習一篇文章,先學習它寫了什麼,再學習它怎麼寫的;因此說明文的學習順序一般是先學習它說明了什麼,即說明的對象(內容);再學習它是怎麼說明的,包括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和說明的語言。因此安排在第一位的是說明的對象,另外三個的順序沒有定數,但從宏觀到微觀的安排比較合適: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

設置以上環節,體現了“把人當人,自主成長”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或許學生對說明文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確定不太存在認識上的差異或差距,但學生思考、討論的過程,就是喚醒他們自主學習意識的過程,也是讓他們意識到教師把他們當做學習主人的過程;而學生思考、討論的結果,則讓他們懂得了說明文該學什麼、怎麼學,以後他們離開教師也就能獨立學習了。

以下按四個方面來預先設計。課堂實施時可能會根據學生的意見隨機做些調整。

(設計意圖:讓學生站在自己學的角度來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順序,體現“把人當人、自主成長”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

(四)一概括說明對象

學生自主概括前,教師先引導,主動介紹學習的任務、要求和時間:現在請每人概括說明的對象;概括要經歷從粗略到細緻的過程,可以先用一句話概括,再用兩句話概括,最後用多句話概括;概括時儘可能藉助文中的原話——或抄錄完整的句子,或截取關鍵的詞語,沒有現成的才自己編寫;概括要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以下分步概括,每步都有時間規定。

第一步,用一句話概括。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一起開口說。時間半分鐘即可,比較簡單,也不用在小組內交流。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標題的原話“看雲識天氣”。

最後讓做錯的學生舉手,並主動說說做錯的原因,然後教師給予指點和鼓勵,讓他們跟上來,並培養先關注標題的好習慣。

第二步,用兩句話概括。

學生先獨立完成,每人動筆寫,時間2分鐘左右;完成後在小組內交流。這步有較大的難度,需要在相互交流中相互評判,看看是否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最高一級“全面”,邊評判邊調整完善,形成本組最佳答案;然後教師隨機抽點幾個小組長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照“全面”的要求去評判。

最後教師也介紹自己的基本理解,繼續促進學生的學習:課文有關鍵詞可以截取,一個是第一段的“(雲的)姿態”,另一個是第6段的“(雲的)光彩”,把這兩個詞分別代入標題語“看雲識天氣”,就成了兩句話:看雲的姿態識天氣,看雲的光彩識天氣。

最後讓做錯的學生舉手,估計會錯超第二段的原話“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其實這句話只是就雲的“姿態”來說的,無法把第6段的雲的“光彩”歸納進來。之後讓他們主動說說原因,然後教師給予鼓勵,更給予提醒:做題不能只憑感覺,要記住三個詞:簡潔、準確、全面。

第三步,用多句話概括。

先問學生:本文是不是可以繼續概括,把雲的“姿態”和“光彩”的各種名稱再具體化?(容易達成共識。)雲的名稱比較多,如果繼續用文字來概括,會比較繁雜,需要換一種更簡潔更直觀的方式來概括,這種方式是什麼?(表格。估計有些學生不會想到。)繼續問:表格應該怎麼設計?分幾列?分幾行?每列的上端各寫上什麼文字?每行的左端又該寫上什麼文字?(不難達成共識:分兩列,分13行。兩列中,左列上端寫上“雲的名稱”,右列上端寫上“天氣的特徵”。13行中,第2行開始,左端依次寫上雲的名稱: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暈、華、虹、霞。)

教師用多媒體亮出具體表格,讓學生邊瀏覽課文,邊找出相應的詞語,對着表格,用眼睛來填,邊填邊一起開口說,訓練快速閱讀和概括的能力。

表格此處略去,要填入的內容依次如下:晴朗、晴朗、晴朗、晴朗、天氣轉陰、將要下雨或下雪、雨或雪降臨、下暴雨或下冰雹或起龍捲風、“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由小變大,天氣轉好;由大變小,轉爲陰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設計意圖:通過非指示性引導,培養學生自主概括本文說明對象的能力。)

(五)二概括說明順序

學生自主概括前,教師先引導,主動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現在先請每個人概括說明的順序;說明順序可以分爲三大類: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時間順序是指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來說明,空間順序是指按照由表及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等順序來說明,邏輯順序是指按照從主到次、從總到分、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等順序來說明。對照上面三種說明順序,本文屬於哪一種?(讓每人隨口說說。估計他們會比較爲難。但肯定會排除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對照之後我們會發現,本文不屬於時間順序,也不屬於空間順序;但屬於什麼邏輯順序,似乎不容易說清楚;我們不妨換一種方式來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把課文內在的邏輯順序概括得更清晰:先給每段編上序號(共7段),然後以瀏覽的方式再讀課文,邊瀏覽邊概括出各段之間的關係,最後參照下面的示例,在備用紙上用這種直觀的方式標示出來;時間2分鐘左右。

示例:

學生獨立完成後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由每個小組長整合出本組的最佳答案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概括,與學生分享,並促進共識的形成(如果學生說到位了就說說概括的依據和方法):課文第①段至⑤段寫的是雲的“姿態”,第⑥段寫的是雲的“光彩”,第⑦段是總說,因此可以這樣概括:

完成以上學習任務後,深入一步,讓學生創新完善:看着標示圖,我們會覺得這篇文章的結構框架不太好看,不太完美,不是典型的總分總的模式,那就請每人手動加上一些段落,使之成爲典型的總分總結構。先在備用紙上寫一寫,時間3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交流,形成本組的基本共識;然後由小組長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形成班級的基本共識。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案(已經說到位就說方法)——

在第1段前面加上一個總說的段落即可,把雲的“姿態”和雲的“光彩”都寫進去,比如這樣寫:“看雲識天氣,可以通過看雲的姿態和光彩兩方面進行。”如果覺得原文第6段與原文第1段不太協調,還可以在第6段前面加上和第1段一樣的寫法:“天上的雲,也是光彩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有的像……”

(設計意圖:通過非指示性引導,培養學生自主概括本文說明順序的能力。)

(六)三概括說明方法

學生自主概括前,教師先引導,主動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現在請每人概括說明的方法;說明方法主要有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列圖表、打比方、引用等;請“對號入座”,說說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分別引用一些句子具體說說,並說說這些說明方法各有什麼表達效果;時間5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後,說給同桌聽,相互評判和完善,之後教師隨機抽點幾位說說,邊說邊自評和互評,細化深化每個人的學習。

最後教師也介紹自己的基本理解,繼續促進學生的學習(根據需要隨機取捨)——

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有三種:打比方、分類別、引用。“打比方”集中出現在第1段,把雲的不同姿態比喻成不同的物象;表達效果是生動形象,活潑有趣。“分類別”集中在主體部分,把雲的姿態和光彩分成多種類別,分別說明;表達效果一是條理清楚,二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說明事物。“引用”集中在第6段,引用了許多民間諺語;表達效果是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且增長了讀者的知識。

完成以上學習任務後,深入一步,讓學生創新運用:本文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說明方法是比喻,課文第一段說:“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我們也仿照着造一個排比形式的比喻句,看看能不能一口氣用上三四個喻體,題目是:“河對岸的霓虹燈亮了,遠遠望去,……”喻體用詞語或短句即可,比喻要貼切,意境要優美;寫在備用紙上;時間2分鐘左右。

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並相互評判;然後每個小組推舉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

估計許多同學答得不太順利。教師可順勢引導:“書到用時方恨少”,做得不順利,說明自己的語言積累還不夠豐富;語文是讀出來的,要多讀課文,多讀課外書,多積累語言;語文學習成功的基本標誌就是能運用語言,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解答,如學生有更好的隨時替換上去——

詞語形式的:像綵帶,像珠簾,像游龍,像飛梭。

短句形式的:像閃耀的羣星,像柔和的焰火,像仙女的裙帶,像天宮的彩橋。

(設計意圖:通過非指示性引導,培養學生自主概括本文說明方法的能力。)

(七)四概括說明語言

學生自主概括前,教師先引導,主動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現在請每人概括說明的語言;說明文經常在一句話里加入修飾性的詞語,或者在一段話里加入補充性的句子;請自主找出這兩類例子,細細體會,並用詞語準確概括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時間3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後,說給同桌聽,相互交流,相互完善。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學生舉過的例子可再強調也可避開)——

在句中加入一些詞語的例子,比如第2段中有“往往”、“常常”,第3段中有“一般”、“常”、“都”,第4段中有“漸漸”、“慢慢地”、“往往”,第6段中有“大多”、“可能”、“常”,第7段中有“重要”、“反覆”。這些詞如果刪去,意思就有差異了。

在段中加入一些句子的例子,比如第7段最後兩句:“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如果刪去這兩句,就片面誇大了看雲識天氣的作用。

由此可見,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準確和嚴密。

(設計意圖:通過非指示性引導,培養學生自主概括本文說明語言的能力。)

(八)自由式補充學習

在前面統一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再給出一個自由學習的時間,讓每人個性化地補充學習,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由研習,或就自己有疑問的問題自由探究,或就自己有想法的話題自由闡述,讓學生的心靈和智慧奼紫嫣紅地自由綻放。時間機動。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個性化地補充學習。)

(九)積累性美讀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因人而異,不求統一。每人獨立過關後,先在小組內相互檢測,然後由教師現場檢測。

再聚焦優美的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對其中的妙語佳句,則熟讀成誦,生成積累。說明文中的妙語佳句,主要是實用類的簡潔的事理說明,但也有文學類的細膩的感性描寫,本文兩類語言都有。要求每人先選擇兩類語言中的妙語佳句各三句,現場背誦,並現場展示。

最後全班齊讀最後一段,把課堂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詞彙量,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和掌握。)

(十)總結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

用兩句話,第一句總結學習內容,第二句總結學習方法。先每人獨立完成,並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以形成基本共識。時間2分鐘左右。

最後教師也說說,深化學生的學習共識:今天學習的內容是看雲識天氣,具體來說是看雲的姿態和光彩識天氣。說明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是自主閱讀和自主概括:邊閱讀邊概括,先概括它說明了什麼,即說明的對象;再概括它怎樣說明,即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以及說明的語言等。

(設計意圖:使學生再次明確說明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從而更好地學習說明文。)

(十一)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同時“得益於課外”,需要課外閱讀。我向各位推薦兩類文章,一是天氣預報的科普文章,各位課自主上網查找閱讀;二是意大利科學家、畫家、音樂家達?芬奇寫的《水》(選自艾瑪?阿?里斯特編《萊奧納多 達。芬奇筆記》),鄭福潔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版),後者已經粘貼在班級語文學習博客上,請直接打開閱讀,每篇讀完後留下你的一句話感想或評論,同學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加深理解,增加積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板書設計

看雲識天氣 教學設計 篇三

看雲識天氣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抓關鍵句,理清結構,把握說明事物特徵。

一、激趣導入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

1794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爲河岸到處是蜘蛛忙於織蛛網的情景。後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

除此以外,大家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說:竹根、螞蟻、潮氣、雲……)

對,我們還可以雲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說明文《看雲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雲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二、整體感知

1、題目是《看雲識天氣》,那麼雲具有什麼特點?雲與天氣是什麼關係?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話加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2、聽課文錄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雲?看雲識天氣的最基本經驗是什麼?(用圈點勾畫法劃出答案,並給以分類。)

課文將雲分爲兩大類,按雲的形態可分爲睛天雲和雨雪天的雲,每大類下再各細分爲四種,按雲的光彩也可分爲四種。)

3、跳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爲什麼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

三、研讀賞析

1、分角色朗讀:寫雲的形態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學生個別朗讀,除外段落由其他學生齊讀。

2、請大家任選一種雲,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捲雲,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爲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晴天雲簡表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

高度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着

很高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小水面的鱗波,是成羣成行的捲雲

很高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約二千米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扁球狀,排列整齊

約二千米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圖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 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矇住天空

晴轉陰

高層雲

捲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高層雲變得更厚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在雲山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產生在卷層雲上 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 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雨過天晴 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早 晚 太陽照在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四、體驗反思

1、觀看各種圖片,請學生看圖識雲,並指出出現這種雲的天氣狀況。

2、學習本文後,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2、收集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3、觀察這一個月的雲,並做好記錄,來看看雲與天氣的變化關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美,感受準確性;嘗試仿句,積累佳句。

一、導入  

複習舊知,導入  科普小品的語言美: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但也生動形象,尤其對雲的描摹細緻形象。

二、賞美句——生動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爲生動、優美的句子讀一讀,相互交流,並說明理由。 (側重於比喻句)

2、變換表述,體會說明性語言與描述性語言的區別:

如:把第三段中對捲雲的表述轉換爲“天空中最高、最薄的雲叫捲雲。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好不好?爲什麼?(運用打比方,使捲雲的形態更形象,讓讀者容易理解。)

3、仿句練習。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析佳詞——準確

請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你認爲運用得好的詞語,並體會其作用。

如:①“招牌”指什麼?用在這裏說明雲有怎樣的作用?

②把“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爲什麼?

③“躲藏”一詞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好在哪裏?

④文中“一般”、“左右”、“有時”能否刪去?爲什麼?

四、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等。

五、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① 快速閱讀課文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 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重點:

教學札記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學會蒐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雲知識和天氣知識瞭解。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查 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並讀一讀。

峯巒( ) 一霎( )間 綾 ( )紗 彌( )漫 月暈( ) 崩( )塌( ) 絲絲縷縷( ) 勻稱( ) 朦( )朧(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峯巒: 一霎間: 預兆:

崩塌: 瀰漫: 千姿百態:

變化無常:

3.自己收集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

二.研討學習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 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1、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二)學生快速朗 讀課文,給文章分段並歸納段意。

雲名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卷積雲

積雲

高積雲

(三)整體感知課文,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同學們討論後完成下表:

晴天雲彩簡表

雨雪冰雹雲成變化簡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 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高層雲

雨層雲

積雨雲

b.質疑:文章介紹這八種雲,按照什麼順序?

c.本 文主要介紹了哪些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四人一組討論,完成下列表格:

光彩識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e.探究質疑:文章把雲分爲八類,把光彩分爲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有什麼好處?

教師 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 ,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三、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段等。

佈置作業: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鞏固:檢查預習的情況。

教後感

板書設計 : 篇五

篇二:看 雲 識 天 氣

(觀察) (推測) (天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