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看雲識天氣》教案精品多篇

《看雲識天氣》教案精品多篇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文屬於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以對自然世界的探索爲主題,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其中《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不同形態的雲、不同光彩的雲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本文層次清楚,有綱有目,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巧妙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從單元安排來看,本文學習的重點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從兩個方面對教材進行處理處理: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揣摩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多種修辭方法妙用的好處,適當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利用網絡上豐富的知識、圖片設置教學情景,調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整體感知並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運用圖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和閱讀現代科技文的技巧。

過程和方法目標:先用快速默讀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填寫圖表,進行歸類,初步形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再運用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呈現各種雲的形態、色彩,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探究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最後,運用討論法抓住課文中的比喻句進行揣摩,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

探討體會課文中運用修辭、諺語的方法使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四、教學方法

教法: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自覺地探索精神,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我主要運用情境教學法、圖表導讀法進行教學。

五、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學情分析:閱讀是其獲得文字信息的主要途徑,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語言訓練,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彙和句子,並學習運用,提高其綜合素質。這個時期,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形成的時期。如果沒有老師積極引導,他們很難了解到學校以外的事情。因此培養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自覺主動地關注科學,熱愛科學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對他們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六、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教學硬件 多媒體

教學軟件 多媒體課件 分三部分 (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表:提高效率;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2.播放錄像片段《山東省天氣預報》。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發佈“山東省天氣預報”這一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情境獲得切實的感受。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最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學習《看雲識天氣》,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注音:峯巒 一霎間 預兆 徵兆 瀰漫 輕盈 月暈

設計意圖:疏通文本,掃清文字障礙。

2、抽查朗讀:(2)(5)(7)。

3、朗讀練習:範讀(5),指名1人朗讀。

(設計意圖: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通過抽查片段朗讀和練習片段朗讀,把學生迅速帶入課文閱讀當中,爲進入下一個環節作準備。)

(三)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出示圖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晴天雲簡表。

雲名雲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徵兆

捲雲像羽毛、像綾紗,

絲絲縷縷的漂浮着最高最薄象徵晴朗

卷積雲像鱗波,是成羣成行的捲雲很高很薄無雨雪

積雲像棉花團

上午出現 傍晚消散兩千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

高積雲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扁球狀 排列勻稱兩千米左右較薄天晴

2、自主學習,完成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聚集 向前推進,越來越低,越來越厚 更低更厚

第四段: 捲雲 卷層雲 高層雲 雨層雲

連綿不斷的雨雪

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

第五段: 積雲 積雨雲 暴雨、冰雹或龍捲風

3、組織學生探討發現的問題

根據以上圖表預設問題如下:

(1)什麼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

(2)什麼雲常常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3)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什麼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4)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這8種雲的?

(從高層雲依次說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說到陰雨冰雹的雲。)小結:這部分作者把雲分爲八類,來說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樣根據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的方法叫分類說明。這樣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瞭解事物的特徵。

4、自學完成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完成圖表的過程,瞭解各種雲的特徵,重點訓練

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的能力。分爲三大板塊:“晴天雲”部分通過小

組合作學習,交流後明確,,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瞭解雲的特徵。

(四)重點突破:

1.用展示幻燈導入,說說這些雲各是什麼雲?你有什麼根據?(檢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爲突破重點掃除理解上的障礙)

2.語言感悟:你覺得文中哪裏寫得精彩呢?說說你的理解。

最後,爲了深入體會語言特點,鍛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行課堂語言訓練。

例如: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師,像奔馬……

理解參考: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趣味。

指導學生朗讀,再次體會語言的優美。

總結全文。

(五)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其他的辨識天氣變化的辦法嗎?

2、同學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諺語, 體會其中諺語的意思以及作用。

設計意圖:體會人類在認識大自然和利用大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佈置作業:

分小組觀察本週內雲的變化,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根據本文所學到的知識作出天氣預報,看哪個小組最準確。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附板書設計:

關係密切 總 層次清晰

看雲 識 天氣 分 思路明確

《看雲識天氣》優秀教案 篇二

一、學習目標:

1.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2.複習鞏固比喻的修辭,積累文中比喻句,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3.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並學以致用,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二、重點與難點:

1.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2.鞏固比喻的修辭,積累文中比喻句,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三、課前準備:

1、課前蒐集一些資料(包括圖片、影像等)加深對看雲知識和天氣知識的瞭解。

2、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雲的圖片,加強感性認識。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五、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語:“雲往西、披衰衣,雲往南、雨綿綿”生動的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風雲變幻,氣象萬千,天氣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而天氣的變化自有它的徵兆。現在,請同學們先來欣賞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圖中那飄浮的雲彩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二。 檢查預習:

1、聽寫下列字詞:( 共10個)

峯巒 預兆 輕盈 均勻 崩塌 瀰漫

徵兆 一霎間 千姿萬態 變化無常

2、結合課文解詞:(共8個)

① 峯巒

② 一霎間

③ 預兆

④ 輕盈

⑤ 瀰漫

⑥ 徵兆

⑦ 千姿萬態

⑧變化無常

三、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明確:“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理清文章思路:(學生回答後,教師明確)

文章共劃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說明雲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天上的雲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1層:(2-5)寫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係。

第2層:(6)寫雲的光彩和天氣的關係。

第三部分(7)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3.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學生邊默讀邊填寫後,教師明確)

晴天雲簡表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羣成行的捲雲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矇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雲 捲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暗灰色雲塊密佈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烏雲密佈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第二課時

一。探究表述之美:請大家選一種雲和彩,以第一人稱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

1、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抓住特徵描述:

2、讓別人明白你將帶來怎樣的天氣,與天氣的關係。

示例:大家好,我叫捲雲……

二。探究語言之美:

1、請大家用“我認爲”-------”句美,美在----”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說一句評論性的話。

例如:我認爲“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牀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這句美,美在作者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等等。

2、齊讀第1自然段,並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作者運用比喻和排比學習這段語言,要讓學生熟讀,細細體味語言的美妙,盡情想像藍天白雲的奇妙變化,引導學生看出說明角度的變化,並且總結寫作經驗: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事物。再讓學生模仿寫作。)

三、探究寫法之美:學生分組發現寫法上的獨特之處。

1、美在:層次清晰。

2、美在:抓雲的主要特徵來說明。

3、美在:運用引用,作比較,分類別等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

4、語言嚴密準確。例如“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低而厚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此句爲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

四、交流積累之美:(小組交流在課外蒐集的關於天氣的諺語)

例如:

天低有雨,天高旱

日落烏雲起,半夜聽雨聲

今晚日落烏雲洞,明朝曬得背皮痛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有雨四方亮,無雨頂上光

雲往西、披衰衣,雲往南、雨綿綿

早風雨,夜風晴

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春南夏北,磨墨無水

雨打五更日曬

一點雨一盞燈,落到明朝也不停

南風吹清明,田禾大有成

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菜園裏少歡喜

東閃太陽紅,西閃雨重重,北閃當雨射,南閃閃三夜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

五、教師總結: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緊扣題目,層次清晰。首先從總體上指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說明可以看雲識天氣。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文章中運用了分類說明、比喻說明等的方法,由現象到本質有序地展開說明,尤其一系列恰當的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起人們閱讀的興趣,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只要我們善於觀察也能寫出這樣精彩的文章來的!

六、練習寫作:

課外觀察自然界的現象,用《看--識---》爲題,寫一則觀察日記。要求:用比喻,擬人句描寫;用分類別等方法說明。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說明的過程當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①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②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二、整體感知

①出示學習目標。

②聽讀課文,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①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②對於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三、重點研討

①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後描繪了萬千姿態的雲。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雲”又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

②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

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a.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於比喻的修辭方法)

對於修辭方法,學生了解即可,關鍵體會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的好處(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爲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五、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六、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