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語文課本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語文課本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語文課本教案 篇一

《出師表》

【教學目的】

1、瞭解奏表的特點。

2、瞭解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陳述衷情,這是表文的一大特點,本篇情摯辭切,教學中要突出這點。

2、本文詞語較多,學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講解。

3、加強誦讀、背誦練習。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諸葛亮這位的歷史人物,大家比較熟悉。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盡艱難坎坷,經過多年奮戰,終於建立了蜀國,身負丞相重任。蜀國建立後兩年,即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後主劉禪繼位,時年16歲。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主持蜀國軍政大事。公元227年,諸葛亮統率蜀國軍隊北進,駐軍漢中(今陝西南鄭縣),準備征伐曹魏,奪取中原,復興漢室。他當時感到劉禪闇昧懦弱,頗有內顧之憂,所以臨出發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要劉禪繼承劉備遺志,砥礪志行,振作精神,聽信忠言,任用賢良,黜斥佞人,嚴明賞罰,盡心國事,以圖完成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大業。這就是《出師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表文的一大特點是陳述衷情。學習這篇文章,要注意領會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瞭解文中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師範讀課文並正音

三、朗讀

可叫三四名同學朗讀課文。朗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然後讓學生各自默讀課文,參看課本註釋,弄懂詞句意思,有不解之處,當堂提出。

四、講解文章第1~5段

1、齊讀第1段。讀畢,就字音、句讀酌情講評。

⑴疏通字句。

⑵提問一:諸葛亮在奏表的開頭一段向劉禪提出什麼勸諫?

講解:諸葛亮首先規勸劉禪要繼承劉備遺志,砥礪志行,振作精神,廣開言路,採納忠諫,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棄,言談失義,阻斷忠諫之路。

提問二:諸葛亮用什麼來鼓勵劉禪?

講解:諸葛亮用忠臣志士爲了報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捨身忘我地效忠職守的事實來鼓勵劉禪,要他看到蜀國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這個好條件。

2、指名朗讀第2段:

⑴疏通詞句。

⑵提問:諸葛亮在這段中向劉禪提出什麼諫誡?

講解:諸葛亮諫誡劉禪理政要公正明察,賞罰要善惡分明,對內廷和外廷的官員要一視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3、分別朗讀第3、4段:

⑴疏通詞句。

⑵提問:這兩段的內容是什麼?(要求用一句話作答)

講解:其內容是諸葛亮向劉禪舉薦用人。

4、齊讀第5段:

⑴疏通詞句。

⑵提問:這段的內容是什麼?

講解:在這段中,諸葛亮以漢朝興衰的歷史說明君王用人之極端重要,告誡劉禪要接近、信任正直賢能、忠貞不渝的臣子。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第1~5段。

2、整理這幾段中重點實詞的意思、虛詞“之、於、以”等的用法。

3、思考第6~9段的內容。

第二教時

一、齊讀第6段

1、疏通詞句。

2、提問:本段寫什麼內容?

講解: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劉備三顧草廬,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優遇。

二、指名朗讀第7段

1、疏通詞句。

2、提問: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講解:在這段,諸葛亮主要是表明自己報效先帝、盡忠蜀國的摯情和伐魏興漢的雄圖,並再次囑咐劉禪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純”之臣。

三、齊讀第8段、第9段

1、疏通字句。

2、提問:第8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講解:諸葛亮在這段中主要是勸勉劉禪要牢記劉備遺訓,砥礪志行,用心國事,善理政務,採納雅言。

3、齊讀第9段:

串講。“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臨表”:面對奏表。“涕”:淚。“零”:落。“不知所言”:不知說的是什麼;這是謙詞,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四、實詞總結(文中只作一種解釋者不列)

1、道:

⑴道路。“中道崩殂”。

⑵辦法。“諮諏善道”。

2、遺:

⑴遺留。“以光先帝遺德”。

⑵(wèi)給予。“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3、爲:

⑴是。“俱爲一體”。

⑵做,行。“若有作_犯科及爲忠善者”。

⑶做,擔任。“衆議舉寵爲督”。

4、論:

⑴評判。“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⑵議論。“每與臣論此事”。

5、無:

⑴沒有。“若無興德之言”。

⑵不論。“事無大小,悉以諮之”。

6、行:

⑴實行。“然後施行”。

⑵行爲。“性行淑均”。

⑶(háng)行列。“必能使行陣和睦”。

7、益:

⑴益處。“有所廣益”。

⑵增加。“至於斟酌損益”。

虛詞總結:

1、而:

⑴卻。“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⑵連接狀語與謂語。“可計日而待也”。

2、於:

⑴在。“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⑵及於,給。“欲報之於陛下也”。

⑶對。“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⑷到。“還於舊都”。

3、以:

⑴用,拿。“諮臣以當世之事”。

⑵而。“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⑶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⑷表時間、地域等界限。“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⑸認爲。“愚以爲宮中之事”。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作課後練習。

國中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致女兒的信》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名言警句和一些文學常識。

2、理解文中故事的寓意,和作者對愛情的詮釋,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領會故事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愛情的真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熟讀課文,收集有關愛情的歌曲、名言、詩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歌曲《最浪漫的事》)剛纔的這首歌曲是《最浪漫的事》,老師很喜歡其中的幾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裏的寶”,孩子們,這首歌的主題是什麼呢?(相守到老的愛情),那麼愛情是什麼呢?(學生髮言)有一個小姑娘也曾經向她的父親提出過這個問題,而她作爲教育家的父親蘇霍姆林斯基,不迴避,不敷衍,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致女兒的信》。

二、明確學習目標(齊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說說閱讀感受。

2、學生講述童話故事。

一生講述,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四、小組交流展示

1、多媒體出示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東西?想一想,爲什麼把這三者放在一起解釋“愛情”?

(2)在信的開始和結尾,父親表明了對愛情的態度,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回答:父親是告訴女兒應怎樣對待愛情呢?

2、小組長組織討論。

3、學生展示。

(1)學生回答:

第一次:愛情(不可理解美和從未見過的力量)——勃然大怒

第二次:忠誠(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怒不可遏

第三次:心靈的追念

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着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可以是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爲愛情的三位一體。

(2)學生回答:

要做明智的人、要懂得愛、要有人性美才能成爲真正的人。

4、學生自主質疑(可針對含義深刻的語句、寫法等),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課文。

五、我提升,我幸福

同學們,愛情是最美好的感情,她像春天裏的百花,帶來濃郁的芬芳;她像夏日的晨風,帶來絲絲的涼爽;她像冬日的陽光,帶來融化冰冷的溫暖。那麼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經典的愛情故事,你知道嗎?

1、說說你知道的經典愛情故事、成語、物品歌曲、詩詞等。

(學生髮言後多媒體展示)

2、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的愛情,然而過早的摘取愛情的果實,能收穫甜美嗎?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1)學生髮言。

(2)教師小結:的確,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纔是高尚的。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早戀不屬於我們。

愛情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生活的智慧。今天的這節課,我們理解了愛情的真諦,老師希望你們能夠珍視愛情、善待愛情,相信一定會有一天,你們能夠享受至純至美的愛情。

國中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孤獨之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杜小康的成長,探究題目的深刻含義

2、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奮發進取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環境描寫在本文中的作用;並理解題目的深刻內涵;

2、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用具】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要點】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聯繫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流程】

一、_導入啓迪智慧

同學們,你們正值十五、六歲,可謂是花季少年,在你們成長的歲月裏,快樂和幸福充滿着你們的生活,可是,人總要長大,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而來,每個人面對孤獨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說孤獨是尖銳的針,刺痛脆弱的心靈;有人說孤獨是財富,是歷經磨礪後鑄就的堅強。可是,當孤獨成爲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路途上無法迴避的生命狀態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就讓

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獨生活吧!(板書課題:孤獨之旅,作者)[設計說明]:曹文軒小說恆久的主題之一,主要是成長一族被命運所拋,在絕望之際,重新誕生的奇蹟。因此在教學中緊扣兩個關鍵詞“成長”和“孤獨”,以生活中學生成長的煩惱或快樂爲切入口,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整體感知,理解孤獨

1、在上節課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即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學生回答時,老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師歸納:這篇文章通過對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學而不得不跟父親到野外放鴨經過的記敘,表現了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文章的故事情節分爲開端、發展、_、結局幾部分,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一說每部分的內容。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_: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說明]:在學生熟知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本。這樣既能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爲接下來深入文本做充足的準備

三、走進心裏品味孤獨

1、杜小康在離家放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這體現在文中哪些語句裏?

(學生自主閱讀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心理活動的發展:(找學生朗讀。)

杜小康經歷了出發時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安頓之後感到孤獨;時間久了不再感到恐慌;在暴風雨的洗禮後變得堅強、長大了。

[設計說明]:文本細讀主要是對文本的語言、結構等因素進行仔細的解讀。文本細讀的過程是在對語言的感悟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心靈間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動。解讀文本時,要以自己的心靈爲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力圖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探幽發微,以此彰顯語文的味道。

四、走進環境造就孤獨

作者成功的展現了杜小康的心路歷程,其實,我們在分析文章時不難發現杜小康的成長離不開特定的環境,那麼,讓我們走進小說的環境,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並分析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⑴有關鴨羣描寫:

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⑵有關蘆蕩描寫:

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環境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爲人物的活動提供廣闊的背景和舞臺;爲下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烘托人物形象。

[設計說明]:在較多的環境描寫中,筆者有所取捨,抓住描寫暴風雨這一段文字重錘敲打,通過文本細讀,促使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從而理解小說的主題。

五、教師解題詮釋孤獨

主人公杜小康在家道中落_輟學隨父親去放鴨後: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國中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心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把握小說故事情節,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積累寫作手法,並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對理想目標執着追求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心聲”含義。

2、在熟識小說情節的基礎上,。

教學難點:瞭解心理描寫的不同分類及作用,通過分析心理描寫歸納小說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心聲》。

1、組織上課。

2、同學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上課,希望在今天的課堂上,同學們能踊躍發言、展示自我,好嗎?大聲點,說出我們的十中氣勢;可同樣的公開課,有一位國小生特別渴望朗讀課文卻遭到了老師的拒絕,他到底有什麼樣的心聲要急於表達呢?讓我們一起走進15課《心聲》,作者,黃倍佳。

3、出示學習任務。

①、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心聲。

②、賞析小說的心理描寫,品味人物魅力。

二、梳理情節,感知心聲。

1、理情節(14分鐘)

①師:課文寫了四個場景所發生的故事,依次是:放學鈴聲響過後,教室裏;回家路上樹林裏;第二天放學後教室裏;公開課上。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概括每個場景所發生的事情。

接着提問學生,自由回答補充。

老師出示幻燈片明確:

⑴、公開課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讀課文,可程老師怕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執意不讓他讀。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樹林裏讀起課文,並深情回憶起鄉下的爺爺和妮兒。

⑶、第二天放學後,李京京聽被指定的趙小楨讀課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卻反遭嘲笑。

⑷、公開課上,在被指定的同學不舉手的情況下,李京京勇敢地舉手並深情地朗讀課文,以至打動了程老師和同學們。)

②師:小說的故事情節包括四部分:開端、發展、_、結局。請對號入座。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⑴--開端;⑵、⑶--發展;⑷--_。

2、感心聲。

師說:根據剛纔情節的把握,補充題目。(要求:補上誰、什麼樣的心聲)(3分鐘)

的心聲

請學生自由回答。並適時表揚。

(明確:李京京渴望得到鍛鍊機會,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渴望親情和友誼而想念爺爺和兒時玩伴;渴望情感的傾訴與宣泄。)

三、分析人物,走進心聲。

師說:本文作者可謂是在“心”上下足了功夫,不僅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來反映心聲,還通過精彩細膩的心理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聲。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心”的世界。

1、知識卡片。

師說: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瞭解心理描寫的概念、作用及分類。

出示幻燈片:

心理描寫主要指對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其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心理描寫分爲直接心理描寫和間接心理描寫;直接心理描寫:⑴用內心獨白刻畫;(我想……自言自語等)⑵用夢境刻畫;間接心理描寫:⑴用傳神的動作刻畫;⑵用細膩的神態刻畫;⑶用形象的語言刻畫。

3、賞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4、如:京京垂下頭。他多麼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課文17段)

(直接心理描寫。寫出京京渴望朗讀的心理,刻畫了一個樸實真誠的少年形象。)

師說: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找出文中心理描寫的句子,說說體現了人物什麼樣的心理活動?刻畫了人物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交流,學生可能會找以下句子:

⑴、講義從他的手指間滑落,飄在地上,他沒有發覺,一動不動。他也有一個鄉下的爺爺。小時候,他是在爺爺那兒長大的。(課文20段)

⑵、不、不是這樣的。京京聽着,在心裏說,不是這樣的。凡卡不是個嬌滴滴的小姑娘……(課文32段)

⑶、她一定害怕的厲害。是啊,這麼多老師看着呢,萬一一慌,讀的結結巴巴,多難爲情!京京心裏倒有點可憐起她來。(課文49段)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動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師,彷彿想說什麼。(課文11段)

⑸、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課文15段)

⑹、他咬緊了嘴脣,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師。(課文52段)

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明確:

⑴、直接心理描寫;寫出京京對爺爺的懷念,從中流露出京京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⑵、直接心理描寫;言爲心聲,真情流露,寫出了京京樸實真誠的性格;

⑶、直接心理描寫;寫出京京對趙小楨的同情心理,體現了京京善良、寬容的性格;

⑷、間接心理描寫;通過傳神的動作、神態寫出了京京渴望讀書的心理,也體現了京京的樸實的性格;

⑸、間接心理描寫;通過形象的語言寫出了京京渴望讀書的心理,也體現了京京的勇敢精神;

⑹、間接心理描寫;通過傳神的動作、神態,寫出了京京當時矛盾的心理,突出了京京勇敢執著的性格。

3、教師總結:

通過剛纔的賞析,我們看到了一個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執著追求不輕言放棄、銘記親情友情並渴望表達的少年形象,同時,也會發現,細膩真切的心理描寫會使人物的形象刻畫的更真實、豐滿。在今後的寫作上可加以借鑑。

四、拓展延伸,昇華心聲。

1、師:從剛纔的人物分析中,你認爲李京京得以成功朗讀源自哪個性格品質?(自由回答)

(明確:自信,勇敢,執着。)

2、師: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有過被老師誤解、被同學誤會、與家人隔膜、與集體對立……曾經我們困惑、苦悶、彷徨、甚至逃避……學了本文,你們的啓示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不要輕言放棄而是執著追求,用努力爲自己爭取成功的機會。)

3、師總結:

同學們說的真好,這也是本文的心聲。(出示幻燈片)本文通過寫李京京渴望朗讀課文,傾訴思念之情,卻遭拒絕,最後勇於爭取表達心聲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願望遭到他人拒絕或嘲諷時,不要灰心沮喪,更不要輕言放棄,而是要執著追求,用努力爲自己爭取成功的機會。

五、吟誦詩歌,放飛心聲。

1、師說:同學們,一首普希金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節選部分送給大家。齊讀配樂朗誦。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着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

2、師說:同學們,讓我們放飛心聲,樂觀的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吧。

六、板書設計,梳理《心聲》。

九年級語文課本教案 篇五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學目標:

1、熟練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重要詞語的意義,理解文意。

3、理解本文巧妙的諷諫藝術,學會在特定場合,委婉表達意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品

在古代,諷諫帝王,是件冒險的事情,是批龍鱗,逆聖聽。悠悠千古,多少忠臣義士,盡忠進諫,遭遇不幸。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可是,有一位臣子卻成功地勸說國君從諫如流,最終達到“一言以興邦”,你知道這位臣子是誰?

2、介紹人物鄒忌、齊威王;解釋一下題目(看題目,本文包括幾方面的內容?)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齊威王時任相國。

齊威王:繼位之初,好爲_樂,不理政事。謀士淳于髡(kūn)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A成語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

B淳于髡,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博學多才、善於辯論著稱。黃縣人。

C從這個故事中,你有什麼發現?齊威王聰明過人,善於聽取臣下(委婉)的意見。好面子。

D文章分爲兩個方面的內容,鄒忌諷諫威王,齊威王納諫。

3、介紹《戰國策》

本文選自《戰國策》,學過哪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觸龍說趙太后》)策什麼意思?(策略計謀)

解釋《戰國策》:《戰國策》是戰國末年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國別體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爲《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奇葩,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產生極爲深遠的影響。它語言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小故事來論證觀點。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狡兔三窟等。

二、含英咀華讀故事

1、聽讀——走進文本

要求:認真聽,正字音、斷句讀

2、朗讀——感知內容

要求: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讀

2、指名三同學每人讀一段。其他同學點評。

3、譯讀——掌握詞語

要求:結合課下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掌握重要詞語的解釋。不理解的地方小組間進行討論。解決不了的,提出來,集體解決。

歸類檢查:詞類活用古今詞義一詞多義固定句式

4、分角色朗讀——把握形象

要求:體會人物的語氣,態度,可以適當地加入動作等肢體語言,同時要用自己的話把人物心理活動直白地說出來。

妻子:對鄒忌是偏愛,非常肯定鄒忌之美。“親愛的,當然你美,不要說徐公比不上你,全世界的男子您是最美的,因爲,我的眼裏只有你一個啊。”

妾:地位低微,必須順從妻子的觀點。“老大說你比徐公美,我哪敢說你比不上他啊,說出真相來,既得罪了老大,又得罪了你,我這日子可怎麼混!做一隻“她雲亦云”的傳聲筒,這就是我的命!”

客:語氣平淡,敷衍應付。“你這樣問,我哪裏好意思說出徐公比你美啊!我可是有求於你,惹你不高興,我不是不識時務,自討沒趣嗎?

鄒忌:幸虧我沒有被這三個人矇蔽。從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要聽到周圍的人說實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也不是誠心來欺騙我,但由於各懷心事各懷目的,都隱瞞了事實。由此可見,聽到耳朵裏的不一定是真話。家庭小事如此,國家大事更是如此。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聽到的會是真言?糟糕!我必須去見大王。他是個聰明人,一定會明白我的苦心的。

齊威王:我就知道鄒忌這傢伙今天來見我,絕非只談家庭瑣事。作爲一家之主他聽不到真話,顯而易見,作爲一國之君,我聽到的更是一些明哲保身的順耳之言甜言蜜語啊。看來,廣開言路,傾聽逆耳真言才能掌控國家弊端,從而革新政治,取得大治啊。那就大刀闊斧地進行革新吧!

教師:通過大家的朗讀和表演,可以看出大家對人物形象把握地很準確,很到位!這取決於你們反覆讀書,認真揣摩。讀書就要這樣,在有限的文字裏玩味,挖掘出豐富的意蘊。好,我們繼續探究和挖掘!

三、探究挖掘品故事

1、說說鄒忌其人

思考:從第一段中可以看出鄒忌最可貴的品質是什麼?從文中找出依據。

求實的精神。(講求實際。客觀地或冷靜地觀察以求得對客觀實際的正確認識。)兩次“窺鏡”,都是在調查研究。俗話說三人成虎,鄒忌沒有相信三人的話,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真相。“暮寢而思之”,說明他善於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不受別人的謊言所迷惑。

分析很好,課堂上我們要手不離書,字字有依據。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2、談談威王的態度

思考:齊威王對鄒忌的進諫給予了充分地肯定,從哪裏可以看出?

A語言“善”:是他肯定鄒忌講的對,講的精彩;表明自己的態度,接受鄒忌的建議虛心納諫。

B從他下的三條命令可以看出,他納諫的力度之大,決心之強。

3、議議進諫技巧

思考:鄒忌成功地勸諫齊威王,原因是什麼呢?他巧妙的諷諫藝術表現在哪裏?

A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國人矇蔽這一事實,讓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廣開言路的必要性。

B他沒有直接談國事。而是先談家事,指出妻、妾、客歪曲事實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矇蔽。然後以家事來類比國事: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於王,從而得出一個冰冷的結論:王之弊甚矣。這個推理有着強大的邏輯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讓人心服口服,富有藝術性和啓發性。

鄒忌這種推理方式叫做類比推理;論證方法叫做設喻論證。

這是一種委婉進諫方式,想想,跟它相反的進諫方式是?直諫。舉例說明什麼叫做直諫?

《出師表》中諸葛亮進諫方式是直諫。“誠意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爲什麼不諷諫?劉禪昏庸無能,沒有悟性,委婉勸說沒用。諸葛亮地位極高,直諫無危險。分析本文:通過開頭人物的介紹,一鳴驚人的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齊威王這個人悟性高,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一點要面子,適合諷諫。

可見,對人提意見要因人而異,當忠言逆耳時,可以變換角度,適度包裝,讓忠言變得順耳,甜耳!在我們的生活中,在人際交往中,提意見可不是一件小事,有時候它也具有藝術性。

四、學以致用鑑故事

小練習:假設你父母對你過分溺愛,生活上過分照顧,什麼活也不容你做,什麼活動也不許你參加。你將如何委婉勸說,讓父母改變這一做法?

1、寵是無法騰飛的龍。

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寵字的結構是一個寶蓋頭把龍護住了,寶蓋頭代表父母過分的呵護限制,這樣龍永遠也無法騰飛。現在,你們在生活上對我萬般照顧,像那個寶蓋頭一樣把我緊緊護住了,不讓我自己去體驗和實踐,我這條小龍都變成一條無能無奈的小蟲蟲了,怎麼能騰飛呢?請放開你們溫暖的手,讓我在萬里晴空自由翱翔吧!

2、花盆中的小苗長不成頂天立地的大樹。

俗話說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花盆太小,鳥籠太窄,雖然養花人和養鳥人精心照顧,但是,限制了小苗和鳥兒的自由成長,不能成材。要想成材,就必須經歷風雨,經歷挫折和磨練。小孩子更是如此,父母過分溺愛,就如同把他養在花盆和鳥籠裏,永遠不能夠扎深根,不能歷練搏擊風雨的翅膀。爸爸媽媽,請給我一個廣闊就的天地,讓我自由成長。

在實際人際交往中,我們在必要的條件下,可以委婉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提意見一定要真誠,過於作秀也是行不通的,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

課堂小結:鄒忌諷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決於他既敢於進諫,又善於進諫,講究進諫的藝術性。但是,你想過嗎?如果他碰到的是商紂王和楚懷王,結果會怎麼樣?他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也是白費口舌,枉費心機。因此,納諫成功還需要什麼?君主要明智,要善於採納建議。希望,我們每一個讓都能虛懷若谷,聽取別人的建議,不斷完善自我!一個人,永遠不能停止成長!

五、作業設置

必做題:分類整理本文的詞語解釋。

選做題:閱讀《召公諫厲王止謗》以及臧克家的《納諫與止謗》。

九年級語文課本教案 篇六

《曹劌論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爲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讀中得。

(2)讓學生談談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曹劌赤膽忠心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瞭解本文記述戰爭詳略得當的特點。

2、難點:理解曹劌有關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朗讀了全文併合作疏通了文意,同學們在詞語解釋和句子的翻譯上還有什麼困難嗎?(有則幫助解決)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關注文章的內容。課文的題目是《曹劌論戰》,那麼他是如何論戰的呢?曹劌通過他的“論”又表現出怎樣的形象特點呢?讓我們通過具體的分析來共同瞭解一下吧。

二、研讀第一小節

1、讓學生齊讀第一小節

2、提問:面對“齊師伐我”這樣的局面,曹劌有何反應?

3、讓學生思考:一個“請”字說明什麼?

曹劌是何身份呢?

那麼在“齊師伐我”這件事上同鄉人和曹劌的態度有何不同呢?

讓學生再讀兩人的對話,並指名學生翻譯這兩句。

“肉食者謀之,有何間焉?”看出同鄉人對戰事漠不關心,覺得事不關己。而曹劌的一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言論,不僅道出了他請見的原因,而且表現出他是一個關心國事,有責任感的人。

教師總結:從曹劌的請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爲一個普通的百姓,在國難當頭之時,他主動請求進見魯莊公,足見他一腔愛國的熱情和一份以國事爲己任的責任心。

4、魯莊公之後,曹劌和魯莊公討論了什麼問題?

5、齊讀這一部分,讓學生看看魯莊公認爲作戰的條件是什麼,曹劌又是怎樣評價的。

6、曹劌在見魯莊公時其實心中已有戰略,爲何還要問魯莊公呢?

(明確:引導魯莊公,讓他自己明白取信於民的重要。)

7、再齊聲朗讀第一段,讓學生思考,在戰前這一部分的內容中,是否印證了曹劌的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教師總結:文章的第一小節,作者通過記敘曹劌和鄉人、曹劌與魯莊公的兩段對話,緊扣“論”字展現了曹劌的愛國熱情和政治上的遠見。

三、研讀第二、三小節

1、戰場上的曹劌是否也發揮了他的作用呢?讓我們齊讀二、三小節

2、指揮作戰的有兩個人――曹劌和魯莊公,他們在戰場上分別有怎樣的表現呢?

3、曹劌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曹劌的解釋可分哪幾層意思?

(兩層。指導學生先找出文中的原句,讀一讀、譯一譯,再理解。)

明確:不攻擊的原因――時機未到,攻擊的緣故――“彼竭我盈”;

不追擊的原因――“懼有伏焉“,追擊的緣故――“轍亂旗靡”。

表現曹劌考慮周全、行動謹慎。

教師總結:曹劌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實力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

4、再讀這一部分,讓學生思考,在作戰和論戰的過程中,是否又印證了曹劌的那句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呢?

教師總結:文章的第二、三小節,作者同樣是緊扣“論”字,戰場上的簡潔果斷的話語和戰後令人恍然大悟的解釋,不得不讓我們佩服曹劌的卓越才能。

(四)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鑑賞寫作特點

1、討論歸納曹劌和魯莊公的形象特點。(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要求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至少說出三句來。)

2、《曹劌論戰》的詳略是怎樣安排的?爲什麼這樣安排?

(學生思考討論後歸納)

《曹劌論戰》一文緊扣“論戰”,敘述了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材料安排詳略得宜,生動耐讀。

(1)第一段略去曹劌求見的詳情細節,對曹劌與莊公的論戰作了詳寫。

(2)第二段不作戰爭場面的一般描寫,只概述了作戰的過程。

(3)、第三段是論戰的重點,詳寫曹劌論“何以勝”。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深入的學習了《曹劌論戰》這一名篇,瞭解了處於弱勢的國家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認識了深明大義,才能出衆,知己知彼深謀遠慮的曹劌這一人物形象,讓我們深深體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邁和責任感。課後你們還可以去閱讀更多的驚心動魄的古代戰爭故事,去感受更多熠熠生輝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