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下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蘇教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邊讀邊想象句子所表達的情景,體會孩子們的快樂以及熱愛大海的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海給孩子們所帶來的快樂。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蘊藏在字裏行間的情感,感受孩子們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海尋聲,激趣導入

1、CAI播放大海聲音:聽,這是誰在說話呢?

2、學生猜測:大海

3、CAI再播放大海與孩子嬉戲的聲音:再仔細聽,你又發現了什麼?

4、學生猜想:孩子們在大海邊嬉戲玩耍的場景。全班進行交流。

5、師引:聽!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小孩與大海玩得很快樂,你們想去看看那快樂的場面嗎?那好,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6、板書:小孩與大海

二、海邊採風,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小孩與大海玩耍的場面。

3、全班進行交流:你採集到哪些畫面?

板書:踏浪、堆城堡、拾貝殼、看船遠航

三、海灘掠影,品味感悟

1、師引:小攝影師們,讓我們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畫面吧!

2、師配樂範讀,CAI出示句子:

孩子們踩在軟軟的細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腳印。

3、小組進行交流,全班反饋。

4、CAI出示海邊孩子們踏浪的興奮場面

5、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

6、繼續抓拍精彩處,讀一讀後面這幾句話。

7、師導:浪花真頑皮,逗得孩子們又笑又叫,孩子們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給他們帶來的無限快樂。走,讓我們再去欣賞一下我們拍攝的照片吧!

8、齊讀第1自然段

9、學生交流對大海的印象

10、師總結:大海不僅給小孩們帶來了快樂,還給我們這些小攝影師們帶來了許多樂趣,相信下節課,我們會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1、讀生字,選擇喜歡的方式自由識記字形。

2、教師範寫難寫的生字。

3、學生書寫生字。

第 二 課時

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1、提問:請同學回顧一下,上節課,我們讀了第七課,你知道了什麼。

2、師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瞭解大海給孩子們帶來了哪些樂趣?

二、學習課文。

1 自讀課文2—5自然段,邊讀邊想:大海給孩子們帶來了哪些樂趣?

2、畫出相關的句子。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讀第二自然段。

(1)說說寫了什麼?(孩子們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們還會堆些什麼?說些什麼呢?

(3)指導有感情朗讀。

(二)讀第三自然段。

(1)說說寫了什麼?(孩子們撿貝殼)

(2)拓展:他們撿到什麼樣的貝殼?用貝殼做什麼呢?

(3)指導有感情朗讀。

(三)讀第四、五自然段。

(1)說說寫了什麼?(孩子們看船出海。)

(2)指導感情朗讀。

三、總結全文,有感情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說說:大海給孩子帶來哪些樂趣?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觀察能力和表現手法。

四、拓展學習。

收集描寫大海的句子,和同學們一起欣賞。

三年級語文下冊蘇教版教案 篇二

學生視角:

《畫楊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師,在畫畫時教會他怎樣遭到同學們的嘲笑。這樣的經歷,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應怎樣面對他人的誤解,這是很值得學生去探討的問題。

難點:

能聯繫全文內容,感悟父親和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並學會怎樣實事求是地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教師思考:

課文教育學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就會有所不同。這正是樹立學生自信心,堅持自己正確觀點的契機。

重點:

邊讀邊思,體會通過畫楊桃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設計特色:

指導自學,精講深化。

信息資料:

1、課文中生字新詞卡片。

2、楊桃不同角度圖的投影片

3、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投影片。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學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聽說的道理。

3、在老師的提示下,通過默讀、朗讀自學課文,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繫。

4、培養學生讀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讀能力。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讀、寫本課13個生字。查字典,聯繫上理解理解“審視”“和顏悅色”的詞語。

2、整體感知,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講了—件什麼事?

3、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設身處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學們的不同的心理活動。

教學流程:

一、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誰能給大家介紹楊桃是什麼樣的水果?

“楊桃,又名‘陽桃’、‘羊桃’,學名‘五斂子’,又因橫切面如五角星,故國外又稱之爲‘星梨’,是久負盛名的嶺南佳果之一……”

二、給充分時間讀書自學。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己獨立自學生字、詞,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來解決。

(2)讀後思考文中圍繞畫楊桃講了一件什麼事?

2、多種感官參與讀書,提高學習效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引導學生敏銳察覺課文的主要話題,畫出主要的句子。

三、彙報自學,提出問題。

教師梳理出問題:同學們爲什麼笑?老師爲什麼要嚴肅地說那一番話?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學習“畫楊桃”這—部分(2—5自然段)。

1、默讀第2自然段,畫出作者看楊桃和怎麼畫的句子。

2、理解作者爲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說明什麼?

3、聯繫前文想想,“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說說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4、出示討論題“同學們爲什麼會笑小作者畫的楊桃?”

5、老師的神情有什麼變化?請讀讀相關的句子。

6、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聽到同學們的笑聲會怎樣想?

六、激活經驗,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學習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樣難堪的情形呢?當時你是怎樣想的?

2、那麼我們究竟應持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他人的嘲笑呢?學完一課,大家一定會有啓發的。

七、課堂練習。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2、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中蘊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流程

一、觀察實物,從多角度看

教師拿一個幾何形體,讓幾名學生坐在不同位置進行觀察,然後讓他們向其他同學彙報看到的物體的樣子。

二、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重點指導讀出幾個省略號的語氣。

2、你發現同學們又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3、分角色朗讀這—部分。

三、學習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師說了幾句話?你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嗎?

2、投影出示“老師的話”。引導學生結合前文內容感悟老師說話的含義。

重點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讀,並試着背誦下來。

四、小結學習,思想昇華。

1、什麼是教誨?爲什麼他們的教誨讓我一生受用?

2、父親和老師是講畫畫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當別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樣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分角色朗讀,老師也參與朗讀。

六、教師總結全文。

當別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輕易下結論,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去看的;自己也應實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我們就能在生活中科學、客觀地處理問題。

七、課堂練習。

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八、實踐活動。

1、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那樣的事情嗎?如果有,請講給同學們和父母聽。

2、寫一篇《畫楊桃》的讀後感。

三年級下語文蘇教版教案 篇三

《信》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一首兒歌,以“信”爲紐帶,以兒童特有的視角和口吻,描述“我”與小鳥、花朵、大海、雲、樹做朋友,並替它們寫信的有趣故事。詩句間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對自然的親暱,表達了孩子們運用“信”這個載體與小動物、植物等進行友情交流的喜悅之情,反映出了現代兒童樂於交往、善於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質。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4、滲透樂於交往的心理,學習交往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詩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實感的表露,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4個生字,學會6個生字。

2、瞭解詩的結構,體會詩的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一、複習詞語

(教師課件出示詞語或使用詞卡)

1、無邊、航海、回巢、蜜蜂。(讀準字音)

2、“一封”與“一封封”有什麼不同?“寫一封封信”是什麼意思?誰還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如:一件,一件件;一個,一個個)

3、“許多”、“許多許多”它們有什麼不同?“許多許多的信”是什麼意思?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如:很遠,很遠很遠;好多,好多好多)

4、“想”、“多麼想”有什麼區別?(程度不同)誰能用“多麼想”說一句話?(如:我多麼想到北京親眼看看長城啊!)課文中哪句話中用到了這個詞?讀讀。

(我多麼想寫呀,寫許多許多的信。)

5、怎麼讀更能體現寫信人的心情?

指導:讀的時候要把多麼想、許多許多這兩個詞語重讀,就能讀出句子的含義了。

(自己練習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詩歌,看看作者都給誰寫信了?指名板書。寫了些什麼?表達了什麼感情?

2、你對哪封信最感興趣?用心讀,說說信都中寫了些什麼?表達了什麼感情?

(1)指名回答,談感受。重點體會“讓我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知道信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詩歌。個別讀、比賽讀、分組讀、齊讀。

3、每封信中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所以說寫信時要用心去寫,信是人真情實感的表露。

三、佈置作業:

自學生字新詞。思考你想給誰寫一封信,寫什麼。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激發學生的。寫信熱情。

2、指導寫字。

一、學習課文

(一)小作者終於把自己想寫信的願望實現了,他替很多朋友寫了信,那麼他都替誰寫信了呢?請你邊聽邊看大屏幕邊思考這個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我”替小鳥給媽媽、替花朵給蜜蜂、替大海給小船、替雲給雲、替樹給樹寫信。)

根據板書提問:老師把我字加了引號你同意嗎?爲什麼要加引號?(這裏的“我”指的是(二)那麼“我”都分別替它們寫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部分內容,然後說給大家你讀明白了什麼?

1、①替小鳥寫信,是讓媽媽快回家,天已近黃昏。

②“黃昏”是指什麼時候?老師這裏有一幅黃昏的圖片,大家來看一看。

③天已近黃昏,說明小鳥怎麼樣了?(着急了)

④是呀,小鳥着急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讀呢?

(練讀,指名讀,直到讀好。)

⑤如果你就是那隻小鳥,你會對媽媽說些什麼呢?

2、你們還知道了什麼?

①“我”替花朵給蜜蜂寫信,請他快來採蜜。

②爲什麼要“快來”採蜜?(花已奼紫嫣紅)

③“奼紫嫣紅”什麼意思?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花開得奼紫嫣紅的情景。

你想的是這樣的嗎?看大屏幕。(出示課件:盛開的花朵)

你還能說出幾個和“奼紫嫣紅”意思一樣的詞語嗎?(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④誰想把這小節讀給大家聽。

3、誰能接着把你讀懂的內容說給大家聽。

①“風平浪靜”什麼意思?(海面上沒有風浪,很平靜。)

②如果有海上風浪小船出不出海呢?(不出海,進港躲避。)當然,如果海上需要搶險、救援、執行重要任務的時候,勇敢的水手還會毫不猶豫地出海的。

③請你自己再讀一讀這個小節。

4、你還讀懂了什麼?

①“綿綿春雨”是什麼樣的雨?(連綿不斷的小雨)

②你知道雲是怎麼變成雨的嗎?

③看這兩個字“森林”多有意思啊!

你是怎麼理解它的?(樹多是林,林連成片就是森林。)

④自己練習讀一讀,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5、寫信有什麼好處呢?請你自己讀讀最後一個小節。

①寫信有什麼好處?爲什麼用兩個“緊緊”?(親密無間)

那就充滿激情地把這小節讀一讀。

②省略號表示什麼?(寫信還有許多好處,還有許多心裏的感情要表達,不一一列舉了。)

(二)請你們猜一猜,“我”還可能替誰給誰寫信?會寫一些什麼呢?六個人一組說一說。指名說一說。

(三)共同回味這首小詩,段讀,能背的背誦下來。

三、實踐活動回家以後也寫一封信,你可以替別人寫,也可以爲自己寫,寫你最想說的話。

三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四

《金色的草地》

教學要求:

1、學生獨立識字6個,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等詞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複述片斷,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

4、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學習作者善於觀察事物,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緻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都見過草地嗎?誰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草地。

2、讀了課題之後你們想到了什麼?(這片草地爲什麼是金色的?)(板書:金色的草地)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帶着心中的疑問聽老師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2、自由讀,檢查生字:

(1)預習時大家已經養成了獨立識字的習慣,現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3、指名讀,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三、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文中的這片草地在哪裏?草地是金色跟什麼有密切關係?

2、討論交流:“我們住在鄉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這句話告訴我們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關係。

3、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呢?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認真讀一讀。

2、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樣的遊戲。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探究“變色之謎”:

1、聽老師讀課文,思考:我有什麼新發現?草地爲什麼會變顏色?

2、分組討論交流。

我的發現: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花朵(合攏),是(綠)色的,草地也是(綠)色的;

中午,花朵(張開),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攏),是(綠)色的,草地就變成(綠)色的。

3、爲什麼小作者這麼厲害,能發現這個祕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有了這一發現之後,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麼變化?

2、討論交流。

3、體會句子的作用:“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四、總結全文

美麗的大自然中有許多神奇的植物,課文裏的小朋友正是因爲有一雙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了花朵與草地顏色的祕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透過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級下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新詞,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句中“武將”“戰利品”的意義。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我”童年時趕海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課文,寫一次有趣的活動。

教學內容

分析《趕海》這篇課文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課文內容淺顯,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充滿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寫的很具體,是一篇深受學生喜愛的課文。

重點難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初步領會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歌曲《大海啊,故鄉》錄音磁帶。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看圖導入。

1、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賞歌曲的時候,能夠仔細的觀察畫面,你都感受到了什麼呢?

(播放《大海啊!故鄉》,出示課文插圖)

(相機板書:海)

2、海水退潮時,人們到海邊去捕捉拾海魚、海蟹之類的東西,人們稱之爲“趕海”(板書課題)用歌聲、海浪聲及大海的美麗畫面,在有效的時間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直奔課文中心

二、初讀課文1、初讀課文:請大家打開書,聽老師讀文(師配音朗讀)

2、解決字音:要讀好課文,必須先掃清生字,大家看看這幾個詞你會讀嗎?

3、文中還有幾個多音字,你能讀準嗎?出示興假似將

4、自讀課文了,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5、誰願意向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優美的朗讀?

6解決字形:你覺得哪幾個生字特別難寫,能想個辦法記住它嗎?

7、解決字義:哪些詞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麼方法來理解的呢?紮根字詞,把文章讀通順,試理解本課生字詞。

三、理清脈絡

1、你能說說課文寫的是什麼事?課文寫的是哪時發生的事?從哪裏看出的?(每當……便想起……)你能用“每當……便想起……”說句話嗎?

2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輸理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文章寫法,爲下文“寫”作準備。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引導初讀,感受其“趣”

1、輕輕打開課文,讀讀2-4自然段,你覺得什麼很有趣,動動筆,在旁邊作上記號。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圖

句子:“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有的撿貝殼……”

(1)請大家讀讀這個句子

(2)還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號裏,我們來邊看圖邊想像,把它們找出來。

(3)趣事真多啊!誰來在橫線上填上你最感興趣的。

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有的,有的……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既認識了省略號的作用,又利用插圖,發揮想像,練習了說話。

二、精讀課文,體驗其“趣”2、引導學生交流。

(1)樂趣一:引導學生讀出“我”興奮的語氣。小結:浪花回頭,有趣;追趕浪花,更有趣。(板書:追浪花)

(2)樂趣二:引導學生抓住“咦”、“哦”來體會作者的心情;通過“武將”和“俘虜”的對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來體會作者的成就感。

(4)樂趣四:小夥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邊一個小夥伴――夾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後一起通過朗讀把這件事的有趣表達出來。

(5)樂趣五:滿載而歸。把句中的“戰利品”換成其他內容,不改變句子的原意,可以怎麼說?

3、讓我們閉上眼睛,一同來感受清涼的海風、一同來回味趕海的無窮樂趣吧。(《大海啊,故鄉》、海浪聲)創設情境,抓住關鍵段落,通過品讀字詞深入體驗小作者趕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這趕海之趣寫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