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角形的性質教案(新版多篇)

三角形的性質教案(新版多篇)

角形的性質教案範文 篇一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是創新教育的需要。作爲數學教師應竭力把自己的課堂變成激發學生潛能,提高發散思維能力的場所。

一、創設問題情境,設計開放性題目

設計問題是數學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問題得以解決則是數學能力的集中體現。我們應精心設計開放性試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

在學習了《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後,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開放性題目:只有兩邊和一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處理和安排這三個條件,使兩個三角形全等。你還可以設計幾個方案?方案⑴:若這個角是這兩邊的夾角方案(邊角邊); 方案⑵:若這個角的對邊恰好是兩邊中較小邊; 方案⑶:若這個角的對邊恰好是這兩邊中較大邊; 方案⑷:若這兩邊相等; 方案⑸:若這個角是直角;方案⑹:若這個角是鈍角;方案⑺:若這兩個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方案⑧:若這兩個三角形都是鈍角三角形;方案⑨:若這個角是這兩個三角形的公共角,它所對的邊爲其中一已知邊;方案⑩:若這兩邊中有一邊爲兩個三角形的公共邊,另一邊爲已知角的對邊;以這十種方案爲條件之一,則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思維的流暢性得以培養,使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二、師生共同營造敢想、敢問、敢說的氛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動腦提問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敢於生疑發問,對開發學生求異思維能力關至關重要。

《一元二次方程》有這樣一個問題:

在一塊長16米,寬12的矯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使花園所佔面積爲荒地面積的一半。請你給出設計方案。

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後,可能有以下多種答案: 方案1:矩形中含矩形(此爲常規的設計)。 方案2:矩形中“十字形”設計。 方案3:矩矯形中有三角形。 方案4:矩形中有菱形。 方案5:矩形中有圓形。 方案6:矩形中有橢圓形。 方案7:矩形中有月牙形。 方案8:矩形中有扇形。方案9:花園爲條形。方案10:花園爲梯形。等等。

學生藉助數形結合的思想,既體現了數學中的美,又充分地展開了想象,使發散思維得到了張揚。

三、注重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獨創性

一題多解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活動多向化,不侷限於單角度,不受一種思路的束縛,對一問題尋求多樣化解決,謀求多種可能。通過一題多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通過總結比較出較好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學時,選擇如下一個問題作爲一個鞏固知識、訓練學生思維的複習題:

已知兩個數的和等於8,積等於9,求這兩個數。

首先讓學生明確兩個相等關係:⑴“和”等於8;⑵“積”等於9。接着啓發學生思考怎樣用、在哪個步驟用這兩個關係。然後明確指出本題有多種解法,讓學生探討,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 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促進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注重一題多變、變式訓練,培養學生的變通性

根據發散思維的特點,教學是努力挖掘教材的內涵,積極尋找思維的發散點,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在課堂上運用變式教學,幫助學生牢固地、靈活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系、知識。課堂教學中,把一些題目的條件和結論適當改變得出新題目,由一題變多題,通過演變,可使學生時時處在一種愉快的探究知識的狀態中,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啓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數學素質。

甲、乙兩站間的路程爲360km。一列慢車從甲站開出,每小時行駛48km,一列快車從乙站開出,每小時行駛72km,兩車同時開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時相遇?

可將條件變式、條件變式、結論變式、背景變式, 進行一次適當的變式訓練,學生就相當於做了一套“思維體操”,它不僅能鞏固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還能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五、開拓思路,誘發思維的發散性

思維的發散性,表現在思維過程中,不受一定解題模式的束縛,從問題個性中探求共性,尋求變異,多角度、多層次去猜想、延伸、開拓,是一種不定勢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具有多變性、開放性的特點,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

八年級數學證明(一)時,有這樣一道例題:

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1+∠2=180°,求證:a∥b

要求學生用所學過的知識用多種方法證明此題。

角形的性質教案範文 篇二

知識結構

重點、難點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它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在學完相似三角形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以完成對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判定和性質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還是研究相似多邊形性質的基礎,是今後研究圓中線段關係的工具.

它的難度較大,是因爲前面所學的知識主要用來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垂直等.藉助於圖形的直觀可以有助於找到全等三角形.但是到了相似形,主要是研究線段之間的比例關係,藉助於圖形進行觀察比較困難,主要是藉助於邏輯的體系進行分析、探求,難度較大.

教法建議

1.教師在知識的引入中可考慮從生活實例引入,例如照片的放大、模型的設計等等

2.教師在知識的引入中還可以考慮問題式引入,設計一個具體問題由學生參與解答

3.在知識的鞏固中要注意與全等三角形的對比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定理1.

2.學生掌握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1來解決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類比的教學思想.

4.通過相似性質的學習,感受圖形和語言的和諧美

二、教法引導

先學後教,達標導學

三、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是性質定理1的應用.<>

2.教學難點: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與性質等有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複習提問]

1.三角形中三種主要線段是什麼?

2.到目前爲止,我們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質?

3.什麼叫相似比?

[講解新課]

根據相似三角形的定義,我們已經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

下面我們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質(見圖).

建議讓學生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高、對應中線、對應角平分線相等”來得出性質定理1.

性質定理1: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和對應角平分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

教師啓發學生自己寫出“已知、求證”,然後教師分析證題思路,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在尋找判定兩三角形相似所欠缺的條件時,是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得到的,這種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判定與性質的思維方法要向學生講清楚,而證明過程可由學生自己完成.

分析示意圖:結論∽(欠缺條件)∽(已知)

∽,

BM=MC,

∽,

以上兩種情況的證明可由學生完成.

[小結]

本節主要學習了性質定理1的證明,重點掌握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的思維方法.

角形的性質教案範文 篇三

【考題1】一個32 cm×40 cm的矩形,其中,點A、B、C、D分別在它的四條邊上,如圖1所示。已知點C比點A低20 cm,點D比點B更靠近左側8 cm,請問四邊形ABCD的面積爲多少cm2?

正確率:准入45?郾1%,在職12?郾2%。

【考題2】在圖2中,點A與點B分別爲半徑14 cm與半徑28 cm的兩個四分之一圓的圓心。請問圖中區域I與區域II的面積之差爲多少cm2?(取π=)

正確率:准入52?郾6%,在職16?郾9%。

【考題3】在一個正三角形中內接一個圓。圓內又接一個正三角形,如右圖。外面的大三角形和裏面的小三角形的面積比是多少?

正確率:准入62?郾3%,在職25?郾5%。

【教學案例1】三角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的內角和推導出來後,教師:“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學生:“180°。”可是,有一位將三角形畫在籃球面上的學生說:“老師,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大於180°。”教師(略一停頓)強調說:“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

【評析】其實,“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只是“歐幾里得平面幾何學”中的一個定理。但如果在非歐幾何裏,三角形的內角和就不一定等於180°。

【教學案例2】軸對稱圖形。

教師展示美麗的“愛心”“蝴蝶”“臉譜”圖案。教師:“看,把它們對摺,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們都是對稱圖形。”一位眼尖的學生說:“蝴蝶左邊的一個黑點比右邊的小,不完全對稱,所以它不是對稱圖形。”學生議論紛紛,教師莫衷一是。

【評析】其實,對稱圖形作爲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表現的方式很多,軸對稱圖形是研究平面圖形而不是實物,呈現圖形時,教師應該處理好生活與數學的關係,對生活原型進行加工,捨棄非本質屬性。“蝴蝶”圖案,教師課前可以進行處理和矯正。當然,圖案中的一個“小黑點”也可看做“非本質”因素,可不予考慮。

【教學案例3】教師編題。

教師編題,學生練習,其中有兩道題如下:

①求直角梯形的周長與面積(單位:cm)。(圖4)

②一張長方形紙折成圖5形狀,求陰影面積。

【評析】教師在出題過程中不夠細心的情況屢見不鮮,如以上兩題,教師給的條件有誤。在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關係應符合勾股定理。

【教學案例4】教師講評。

圖6是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圖。如果F面在前面,從左面看是B面,那麼哪一面在上面?

教師講評,結論爲:C面。

【評析】上題應該有兩種答案,教師所答的只爲其中一種。F面上翻時,正確答案是E。F面下翻時,正確答案是C。多數教師在解題過程中容易因見過太多相似題目而不加思考,不以不同角度審視題目,因而無法帶動學生多方面思考。

在組織教師集備的時候,當被問到諸如這樣的問題:“你瞭解國小几何中的蝴蝶定理嗎?”“兩條直線重合是特殊的平行還是特殊的相交?”“你知道斐波那契數列嗎?”“你清楚慕課是什麼嗎?”等,知之者不多。還有一些問題如:“周長能不能指?面積能不能摸?”“立體圖形有周長嗎?”“爲什麼三角形不叫三邊形?”“圓的直徑就是圓的對稱軸,對嗎?”等,教師也難以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分析與思考。

從上述調查中我們發現,在職教師和准入教師的學科本體知識都存在缺失現象,且在職教師比准入教師缺失的比率更高。課堂觀察和調研中我們發現,教師在概念、定理教學,編題、審題、解題等方面的處理都不是很到位,對某些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規律的現象與本質,目標的分解與重組,數據的分析與推斷等均有缺失,且日益明顯。那麼,缺失的原因是什麼?

1. 教師職前的專業知識不紮實。

在答題調查中,准入教師的解題正確率不高,顯示出教師職前在部分領域中數學知識掌握不紮實,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不強。如題3,受考查的准入教師鮮有“將圓內接正三角形旋轉180度”,即對圖形進行運動變化、靈活解答,而是通過假設半徑,分別求出大、小三角形的面積之後再求出它們的面積比,這暴露出了准入教師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一名新教師在教學“角的度量”時,學生問:“周角是一條射線,一條邊嗎?”教師無法回答。其實,在幾何學中,角是由兩條有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的幾何圖像。任何角都是由相交的兩條邊組成的,只不過周角是特殊的角,它的兩條邊重合了,所以只要它作爲角的條件存在,就是兩條射線。

2. 教師入職後的教學存在思維慣性。

慣性思維常會造成個人思考事物時出現盲點,而且缺乏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本文中的教學案例三“教師編題”和教學案例四“教師講評”,教師所犯的錯誤並非完全因爲知識遺忘,也可能是因爲接觸太多,形成了思維慣性。“女生有x人,男生人數是女生的2倍,則2x+x代表男、女生人數之和,那麼2x-x代表什麼?”大部分教師的答案是“代表男、女生人數之差”,但其實它也代表女生的人數。

3. 課標的修訂與課程的改革。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修訂後,爲了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並體現數學的本質,在呈現作爲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更重視學生已有經驗和實際生活。課改後的數學課程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很大的變化:結論少了、探究多了,模式少了、創新多了,封閉少了、開放多了。這種變化在提高知識學習靈活性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對於教師學科知識的要求。

隨着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學生的知識來源越來越豐富,且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被重視,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增加,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知識的盲點就逐漸暴露了出來。針對造成國小數學教師本體性知識缺失的原因,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1. 優化職前學科課程的內容與設置。

爲了提高職前教師的數學水平,教育類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亦需要加快改革和調整的步伐。提高數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是提高教師數學本體知識的關鍵。因此,筆者建議可根據教師目前缺失的知識內容開設更多專業課程門類,如豐富“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增設概率、統計、理財等章節內容,讓師範生透過對數學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提高數學素養,獲得數學理論、探究方法與思維能力等。同時,亦要注重數學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和開放性,不僅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掌握的深度與廣度,亦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爲未來創新教育做鋪墊。除了加強數學專業知識外,數學課程亦應該加強課程的實踐性與應用性,注重教育知識與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使之內化爲教師的實際能力。

2. 注重在職教師培訓的技巧和實效。

我國重視教師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各種培訓層出不窮,已經形成了“模式”和“套路”。然而,當前中國小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更多的着眼於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理論、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培訓上。其實,教師繼續教育的任務,就其目標和內容來說,不能把學科本體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割裂開來,應該把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統籌起來。

培訓機構既要展示教學方法和技巧,亦要將數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加強知識點的系統性以及結論的嚴謹性。舉例來說“圓的認識”,修訂後的人教版教材就未給“圓”下明確的定義,只是說“從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類社會,從精巧的手工藝品到氣勢宏偉的各種建築……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圓”。然後問:“你能在紙上畫一個圓嗎?”意在讓學生觀察與操作。雖然書上沒給“圓”下明確的定義,但在培訓中,應當讓教師明瞭圓是一類事物,它是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即“一中同長”,這是圓的本質屬性。圓的概念就是這一本質屬性的反映。應當讓教師在教學中把握圓的本質屬性,有效建構數學模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同時,還要讓教師正確瞭解圓的相關知識,如弧和絃、內心和外心、圓心角和圓周角、外接圓和內切圓等。使之在探究事物本質,溝通知識聯繫中更加應對自如,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3. 幫助教師實現自我的提升與飛躍。

角形的性質教案範文 篇四

關鍵詞:國中數學;案例分析;複習課

國中數學的傳統複習方式主要爲題海戰術,由於題海戰術的教學目標不合理且落實不到位,其不僅無法獲得預期複習效果,

學生也缺少主動鍛鍊機會,無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因而難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習慣。總而言之,題海戰術不符合我國的新課程理念。如何結合新課標、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等諸多因素,選擇恰當的複習教學方式,成爲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從案例分析的角度出發,淺談國中數學複習模式。

一、複習課教學案例――等邊三角形

1.教學活動設計

(1)教師講評日記,提出相關問題。該部分教學內容主要爲教師總結學生的學情。一是學生已掌握的內容。包括知識內涵:熟練掌握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判定和推論等知識;知識應用:熟練掌握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判定和推論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知識生成:從學習等邊三角形的知識過程加深對等邊三角形的認識。二是學生的不足。學生缺乏從運動的角度認識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缺少從整體角度認識等邊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聯繫,缺少轉變幾何元素的能力。

(2)提出新問題。教師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是確定研究問題的順序;二是確定研究問題的方法,採用分類討論方式進行研究;三是確定研究問題的方法,採用矛盾個性和共性方式進行研究;四是確定研究手段,採用直觀體驗、邏輯推理方式研究。教師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複習內容分爲三種情況,分別對每種情況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髮散思維,

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3)新問題再探究。結合三種情況進行分析,找出三種情況存在的共性和特點。得出結論:及時總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爲知識延伸打下基礎。

(4)知識應用,通過變式聯繫形式迴歸教材。

2.課堂小結

小結內容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數學知識內容小節,如基於運動角度再認識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從整體角度分析等邊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間的聯繫,掌握綜合應用等邊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解決實際幾何問題的能力。二是數學思想方法內容總結,總結分類討論和矛盾的個性與共性的數學思想。三是學習指導,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解決問題,觀察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

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指導學生利用添加輔助線方式構造等邊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解決問題。

3.變式教學案例

如下圖,點A、B、C三點位於同一直線,分別以AB和BC爲邊,於同側作等邊ABD和BEC,AE和BD交於F點,BE和DC交於G點,求證:①AE=CD;②BF=BG;③AHC的度數;④若M、N分別爲AE、CD的中點,求證BMN爲等邊三角形。

4.案例教學分析

(1)重視知識建構。該教學方式將“多角度建構等邊三角形知識體系”作爲教學目標,突出複習教學的重點目標:讓學生在生成知識的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掌握知識的本質。

(2)培養數學習慣。教學過程採用數學日記式教學流程,讓學生通過“數學日記”形式梳理和總結知識。教師則通過對“數學日記”進行分析,總結學生對“等邊三角形知識”的掌握情況,瞭解學生的基本學情,肯定學生的優勢和劣勢,並提出新的問題。學生掌握自身的不足後,聽講也更具有針對性。“數學日記”也改變了傳統枯燥的複習課堂,學生的自主性更高,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

(3)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所有學生融入課堂內。此外,該過程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生分析數學問題,而非直接解決數學問題。

(4)教學小結層次清晰。教學小結作爲教學設計的重要方面,該方案將小結從知識、思想和方法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具有結構清晰、層次性強的特點,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習慣具有重要作用。

(5)典型案例提升應用能力。教師通過典型例題進行分析,並指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不僅可以擴寬學生的思路,也有利於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整。

複習課的目的在於檢查、鞏固、提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數學能力,複習教學運用案例分析可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彌補傳統複習教學方式忽視教學目標和不重視構建知識體系的問題。同時,基於案例分析的複習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複習課程更具有針對性和深入性,大大提升了學生興趣。但是,複習課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和學生的學情選最佳的教學模式,從而真正達到複習課的作用。

參考文獻:

角形的性質教案範文 篇五

關鍵詞:國中教學;微視頻;導學案;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4-0159-02

DOI:10.16657/1673-9132.2017.04.100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難度較大,如果國中數學教師不能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一定程度上就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不利於他們數學成績的提升。“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的結合作爲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能夠利用音頻、視頻、圖像來增強數學課堂的生動性,使學生更直觀地看到數量關係的變化,也能夠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在互動中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更好滿足他們的數學學習需求。

一、“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結合的重要性

在傳統國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的講解,沒有引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各個數量之間的關係,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最終不利於他們的發展。“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作爲現代兩種新的教學方式,它們各具特色,能夠爲學生更好展示數學知識的奧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將兩者結合,從而增強數學課堂的生動性,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掌握系統化的數學學習方法,最終達到課堂教學目標。此外,“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的結合符合時展需求,它能夠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國中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

二、“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結合的設計及應用

(一)設計原則

在進行設計時,國中數學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爲中心的原則、嚴格謹慎的原則,從微視頻的製作到導學案的成型,都要從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在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加強與學生互動,掌握學生學習動態,以提升國中數學課堂的靈活性與生動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二)實際應用

以“探索三角形的特性”爲例,教師在設計時可先將三角形按照角、邊兩種類型展現在導學案之上,然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印象。之後,教師可引導學生用量角器去測量一下三角形的每個角,並將每個角的角度相加,看看有什麼樣的規律,使其發現“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性質。最後,教師可利用“微視頻”將課堂上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並將微視頻在班級QQ羣、微信羣上,從而幫助學生更好進行該知識的鞏固學習,提升國中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學習現狀,發現問題後要做好相應的調節,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在導學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以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三、“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與學生溝通較少

當前在“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結合的課堂上,教師雖然能夠與學生進行一定的互動,但是其互動時間比較少,學生與教師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隔膜”,如果不對其進行改善,會影響到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教師過於重視“微視頻”的演示,導學案的製作,忽視了對學生的關心,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些教學方法,無法積極融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二)視頻過於粗糙

“微視頻”的特點就在於短小精悍。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要注重“微視頻”的質量,這樣才能更好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但現實中,許多教師對“微視頻”的製作不夠重視,或者直接在網絡上搜索相關內容,沒有從課堂的實際教學角度入手,使得一些“微視頻”無法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

(三)導學案引導性不足

導學案作爲課堂的重要引導,教師應該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而現實中許多教師沒有做好該項工作,他們將導學案直接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按照學案上的內容進行學習,沒有爲學生理清學習過程,從而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難度。

四、“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應對策略

(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在“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結合的課堂上,教師應該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並做好相應的改善工作,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他們課堂活躍性。尤其是在講解一些重難點知識時,數學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導學案設計工作,結合學生的現狀來進行引導,最大限度降低數學難度,將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爲學生今後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提升“微視頻”質量

在製作數學“微視頻”時,教師要保證其質量。比如,要學習專業的“微視頻”製作軟件,教師可將更多數學知識融入到微視頻之中,供學生在線進行鞏固學習。此外,教師還要提升“微視頻”的趣味性,將網絡上一些幽默的語言、圖片放入“微視頻”之中,並與數學知識結合,從而提升學生觀看的興趣,在微視頻中學習到更多數學知識,最終達到國中數學教學目標。

(三)發揮導學案引導作用

導學案是一種引導,國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要發揮其引導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入瞭解相關知識,才能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發揮導學案引導作用,教師就要爲學生講解導學案的使用方法,幫助他們理清下堂課所學知識的思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爲他們以後的發展提供有益幫助。

綜上所述,國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積極轉變自身理念,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將“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視頻”充分結合起來,從而滿足他們的課堂學習需求。在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利用微視頻和導學案的優點,幫助學生拓展數學知識面,使其發現數學知識的奧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做好總結工作,及時發現教學問題,並制定有效解決策略,改善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環境,爲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