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義,體會方程與等式間的關係。會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2.在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活動經驗。

3.有機結合地方教育資源、我國在方程史上的貢獻等內容滲透健康生活方式,愛家鄉、愛祖國的數學文化等積極情感,增強民族認同感。

教學重點:

經歷從現實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過程,理解方程的本質。

教學難點:

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認識等式

1.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結合課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砝碼,天平(平衡了)。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50+50=100)

還可以怎樣表示?(50×2=100)

2.揭示:像這樣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提問:這兩個等式左邊表示的是什麼?右邊呢?

它們之間是(相等的)關係。

3.提問:小明從天平的左邊拿走了一隻砝碼,這時候還能用等式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那該怎樣表示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呢?

(50<100,100>50)

二、認識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數的式子表示質量關係

猜想:爲了讓天平達到平衡,小芳準備在天平的左邊放一個物體。如果把把這個物體放下來,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呢?

怎樣用式子表示這裏(指其中平衡的情況)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呢?

學生嘗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指出:真不簡單!同學們能想到用字母來表示這個物體的質量。這些字母表示的數咱們事先不知道,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未知數。

感悟:人類能夠將未知數用一定的字母表示,並且讓未知數平等地參與運算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課件演示,播放錄音:700多年前,我國數學家李冶發明了“天元術”,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數。後來數學家們又用各種符號表示未知數。1637年,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最早用x表示未知數。這種表示方法逐漸成爲人們的習慣。】

交流:三幅圖中,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就可以怎樣表示?另外兩幅圖呢?

(X +50=100 X +50<100 X +50>100)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眼見爲實!

這時候,咱們該用哪個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X +50>100)

表達:(放下物體後)爲了使天平繼續達到平衡,小芳利用砝碼進行了各種調整,請你也用關係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

(X+50<200、X+50=150、2X=200)

2.分類、比較,揭示方程的意義

⑴討論分類依據

現在黑板上8個式子(50+50=100,50×2=100,50<100,100>50,X +50>100,X+50<200、X+50=150、2X=200),你能將這些式子分分類嗎?先自己想一想分類的標準,再和同桌討論一下。

⑵動手操作

討論結束後,從信封裏拿出8張寫着式子的紙條,按照你們的標準分一分。

⑶交流反饋

哪個小組願意到黑板上來展示你的分法?告訴大家,你們是按照什麼標準分類的?

展示學生的三種分法

a.按是不是等式分成兩類;

b.按有沒有未知數分成兩類

c.同時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沒有未知數分成四類。

根據分類的標準咱們來看一看每一組式子有什麼特徵?

①沒有未知數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數但不是等式;

③沒有未知數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數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揭示:像50〈100、100〉50 、50+50=100、50×2=100這些式子大家都比較熟悉,而X +50>100、X+50﹤200這類式子比較複雜,我們到國中會更深入地瞭解它。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問:黑板上另外三類是方程嗎?爲什麼?

3.判斷深化理解

出示“練一練”第1題。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

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呢?

4.描述生活

⑴說飲食(以圖的形式呈現)(看圖列方程)

①蘿蔔——“如皋蘿蔔賽雪梨”。

【圖示:三隻蘿蔔各x克,共重450克。(檯秤)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三香齋茶幹——“只此一家”。

【圖示:每袋x元,共4袋。一共24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③白蒲黃酒——“液體長壽麪包”。

【圖示:一隻杯子200毫升,另一隻杯子x毫升,共500毫升的黃酒。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先不出現數字)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什麼數學信息?

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與這瓶酒的淨含量有怎樣的關係呢?

給出信息後,提問:根據給出的信息,你會列方程嗎?

提問:如果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變一變,你還會列方程嗎?(300+y=500)

如果再變一變呢?(z+1.5z=500)

追問:剛纔,同學們都是根據什麼來列方程的?

⑵話運動

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錄音配合圖片文字)

①播放錄音:“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張大爺每天早飯後忙完家務,就去休閒廣場散步。他每分走x米,經過5分,正好走完400米。

屏幕顯示文字:每分鐘走x米,經過5分鐘,正好走完400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完步,張大爺就去打太極拳。老人們排着整齊的隊伍,每排x人,共6排。前面還有兩名教練示範,一共有62人。

屏幕顯示文字:每排x人,共6排,前面有兩名教練示範,共62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③賞美景

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

①護城河邊,有兩個著名的景點,它們的歷史可悠久了!

【顯示文字:水繪園有x年的歷史,定慧寺比水繪園的歷史長1000年,已有1400年曆史。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古城如皋有內、外兩條城河環繞,沿着護城河走,你會發現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橋。

【顯示文字:內城河上有x座橋,外城河上有x+5座。一共有29座橋。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如皋的盆景久負盛名,屢獲大獎。

左邊這一盆叫(層雲疊翠),右邊這一盆叫(蛟龍穿雲)。它們都是名貴的盆景。

【顯示:“層雲疊翠”盆景的價格是x元,“蛟龍穿雲”的價格是它的2倍,一共360000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再帶你去一覽“天下第一大壽星”的風采。很高是吧!小明也正在這裏遊玩呢!你找到他了嗎?跟壽星像比怎麼樣?

【顯示:小明高x米,壽星像總高度是小明身高的30倍還多1米,壽星像高49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應用

【課件播放達能佳鈣餅乾廣告視頻】

提問:爲了創意的需要,廣告中固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據調查,關於餅乾本身的一個重要信息卻是可靠的。你捕捉到了這條信息了嗎?(1包佳鈣餅乾的鈣含量=3杯牛奶的鈣含量)

咱們消費者可得明明白白消費!關於這條模糊的信息,同學們還想進一步瞭解哪些更爲詳細的信息?(根據學生提問揭示相關信息。)

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你能用方程表示三個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嗎?

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構建、理解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會筆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小數的加、減、乘以及小數除以整數的除法,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小數的計算。

(出示場景圖)在動物樂園裏有兩隻蝸牛歡歡、樂樂正在樹林裏遊戲呢,我們一起去瞧瞧!(呈現:歡歡每小時爬行3米,一共爬行6.12米;樂樂每小時爬行4.2米,一共爬行7.98米。)

提問:要知道誰爬行的時間少一些?要先求什麼?怎樣列式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6.12÷3,7.98÷4.2。

再問:你能估計一下,他們各自的時間大約是多少嗎?

談話:它們爬行的時間到底是多少呢,還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先請大家算出歡歡爬行的時間。

學生練習後,提問:怎樣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談話:那麼,怎樣求出樂樂的爬行時間呢?

引導:7.98÷4.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揭示課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計算7.98÷4.2的思路。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我們遇到的新問題,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呢?先請同學們想一想,然後在小組裏互相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裏活動,教師巡視。

學生中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分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

(2)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釐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

交流第一種思路時,提問:把“米”作單位的數轉化成把“分米”作單位的數,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這樣就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了怎樣的除法?(相機板書:7.98÷4.2→79.8÷42)

交流第二種思路時,提問:把“米”作單位的數轉化成“釐米”作單位的數,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0。這樣就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了怎樣的除法?(板書:7.98÷4.2→798÷420)

討論:上面的兩種思路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板書:除數是小數——除數是整數)

追問:這兩種轉化都是可以的,這樣轉化的依據是什麼?

小結:在數學學習中當面對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往往把新問題轉化成會解答的舊問題,從而解決新問題。由此看來,轉化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

2.探索豎式計算的過程。

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把要研究的新問題轉化成了自己熟悉的舊問題。那麼,怎樣用豎式算出結果呢?

提問:如果把7.98÷4.2轉化成除數小數的除法,就要把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幾位?爲什麼這時的被除數是79.8?(板書)

再問:如果把7.98÷4.2轉化成整數除法,就要把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幾位?爲什麼這時的除數是420?(板書)

要求: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一個豎式,算出結果,並和同學交流。

指兩名學生板演,評講並反饋選擇每種解法的人數。

提問:轉化成798÷420也是可以算的,爲什麼選擇這種轉化方法的人很少呢?

小結: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再來把7.98÷4.2豎式的轉化、計算過程在眼前展示一遍。你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說明:用豎式計算環節,雖然出現了不同的方法,但結果相同。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進行算法優化,讓學生體會把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除法算式比較方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再次體會計算策略,而且經歷了由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算法的切實把握。

三、練習鞏固,深化拓展

1.專項練習。

出示:把下列除法式子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並想一想商的小數點的位置。

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道題可以轉化成怎樣的除法算式,商的小數點在哪裏。

2.先估再算。

下面各題,請同學們先估一估、再計算,看誰能把每一道題都算對。

出示:

5.76÷1.8= 7.05÷0.94= 0.672÷4.2=

學生練習後,組織反饋。

說明:估算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上面的環節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在判斷、改錯、計算的同時,將估算、驗算等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反思能力,獲得良好的數感,又有利於學生逐步養成把估算、計算、檢驗相結合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計算水平與能力。

4.總結計算方法。

提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怎樣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5.拓展練習。

(1)比一比,看誰算的既快又正確。

0.12÷0.25 0.12÷2.5 0.012÷0.25

提問:你能很快算出上面各題的得數嗎?自己先試一試,再把你的算法和同學交流。

學生中可以出現兩種算法:

① 先用豎式算出第一題的商,再直接寫出第二、三題的商;

② 把第一題的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使除數等於1,並直接用0.12×4算出得數,再直接寫後面兩題的得數。

着重引導學生理解第二種算法的思考過程,並鼓勵學生在計算一些比較特殊的除法算式時,可以根據算式的特點,用比較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小結:計算有時要根據具體問題、題目之間的關係,靈活地進行計算。

說明:在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之後,安排拓展性練習,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確定計算方法,既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和靈活計算的學習品質,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使計算課充滿思維的張力和不斷探索的活力。

四、全課小結,回顧反思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怎樣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爲什麼要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爲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建立並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都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數學模型。

2.利用線段圖理解“點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點數、總長、間距之間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並理解“點數=間隔數+1”的數學模型。

教學難點:

培養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並能熟練掌握這種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出示,設疑激趣

教師:同學們,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它不僅能寫,能畫,其實我們的手指中還隱藏了許多數學知識!現在請大家伸出你們的左手,這裏有幾根手指呢?

預設:5根

教師:那手指與手指間的空隙叫什麼呢?

預設:間隔

教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把兩個手指間的空隙叫做間隔。大家觀察一下,5根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呢?

預設:4個間隔

教師:現在再看,現在伸出了幾根手指呢?

預設:4根間隔

教師:4根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呢?

預設:3個間隔

教師:5根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4根手指之間有3個間隔,你們發現手指數和間隔數之間有數量關係了嗎?

預設1:手指數比間隔數多1。

預設2:間隔數比手指數少1.

教師:那你能不能用數學式子來表示手指數與間隔數的關係呢?

預設1:手指數=間隔數+1。

預設2:間隔數=手指數-1.

教師:連手上都有這麼多數學奧祕,看來數學真是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跟“間隔”有關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引入新知,經歷過程,感受方法

教師:請看,請大家默讀一下:(課件出示問題)。

引例:同學們準備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那麼這條路的一邊將被樹隔成了幾段?

教師:告訴我們 哪些條件?(提問)要求什麼問題?(提問)

教師:同學們先用嘗試用線段圖來表示他們之間的關係。(學生動手並提問完成)

教師:這裏的有幾個間隔?

預設:4個

教師:那你們能不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

預設:20÷5=4

教師:20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分別提問)

預設:20表示這條路的長度(一般我們把它稱爲總長),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們一般把它稱爲間隔長),4表示有4個間隔。

教師:4個間隔相當於4段,所以我們數學上通常把有幾段稱爲段數。所以4後面的單位是段。因此我們就得到了公式:全長÷間隔長=段數(提問)。根據除法算式中的關係,間隔長該怎麼求?(提問)段數該怎麼求?(提問)

教師:那現在如果我想在這條路上種樹,一共需要幾棵樹苗呢?

預設:5棵。

教師:怎麼列數學關係式?(提問)

預設:4+1=5(棵)

教師:爲什麼這樣列呢?

預設:因爲兩端都栽。

教師:你們都跟他一樣嗎?所以你發現了樹的棵樹與段數之間的關係了嗎?(提問推出棵樹與段數的兩個公式)

教師:剛纔我們是在20米長的路上種樹,那現在如果在100米長的路上種樹呢?你還會嗎?請看例1(課件出示例1)。大家在書本上完成。

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 m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 m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請同學上臺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決問題

教師:連例題都難不倒你們!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可是,在“植樹問題”中,一定要是“樹”嗎?除了“樹”,還能換成別的事物嗎?大家請看(出示生活中的圖片實例)可見植樹問題的應用領域是非常廣泛的,下面就請大家應用剛纔學的知識幫老師解決幾個問題。

教師:今年的聖誕節剛結束,爲了度過一個美好的聖誕節,張老師前幾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們看——(分別出示3道練習)

練習1.我買了裝禮物的襪子,像這樣每兩隻襪子之間隔0.5米,掛成一排長8米(兩端都掛),一共買了幾隻襪子?

教師:現在老師要把題目難度加大。(做完的同學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說說)

練習2.我又買了21只鈴鐺,掛成一排,長6米(兩端都掛),每兩隻鈴鐺之間要隔幾米?

練習3.我還買了像聖誕樹的衣服來裝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聖誕老人(兩端都排),每兩個人之間隔2米,這個隊伍有幾米呢?

四、回顧思考,全課總結

教師:通過這一節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兩端都不栽,那又會是什麼情形呢?同學們課後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師:最後老師有一個難度很大的題目想留給同學們回家思考!請看:

練習4.在聖誕節這天,老師看見100位聖誕老人一起來給我們送禮物,他們並列排成兩隊(兩端都排),每前後兩個聖誕老人之間相距1米,則這個隊伍排了有多長?

六、佈置作業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四

教材分析:

修訂後的六年制第九冊教科書的主要內容有: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簡易方程。這些內容的編排既保持了原教科書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時根據《大綱(試用修訂版)》和調查研究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

1、計算內容的調整。

2、應用題內容的調整。

《大綱(試用修訂版)》規定:整數、小數應用題最多不超過三步。因此,本冊教科書把原來的“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中的歸一、歸總加條件的應用題和選學內容“四步計算的應用題”刪去。

3、增加“數學實踐活動”

在實踐活動方面,本冊同前幾冊一樣,一方面在教學新知識時,安排大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數學概念。另一方面,在部分單元的最後,專門安排了實踐活動的內容,爲學生提供一個實際背景,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比較緊密又蘊含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1) 節約能源。

“節約能源”是在小數的乘法和除法等知識的基礎上編排的,這個實踐活動包括三部分:

① 課前由家長協助學生填寫上個月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

② 小組交流、比較所收集的數據。

③全班同學交流節約用水、用電的經驗。讓學生用所學的量與計量、小數等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滲透了統計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實踐能力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2) 綠化校園。

“綠化校園”是在前面所學的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這個實踐活動是讓學生測量校園中花壇、草地、樹陰等的面積,再把所測數據填入表中,並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瞭解校園綠化情況。學生所學的多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般都是比較規則的多邊形,而在生活中需要計算的有些是不規則的多邊形,一般要把這些不規則的多邊形近似看成學過的多邊形或者分割成學過的多邊形,這樣便可以完成面積的計算。學生在測量時首先要判斷所測圖形要歸爲什麼圖形合適,再進行測量和計算。實際測量時往往有誤差,一般要多測量幾次取其平均值爲好。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通過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體驗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樂,初步形成提出建設性意見與建議的意識。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目標

通過總複習中最後幾道題的綜合複習,檢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複習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複習解方程

1、完成教材第134頁”期末複習“第28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解方程的依據。

2、解下列方程

x--=x++=

二.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

1、完成課本第134頁”期末複習“第29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一塊長方形鐵皮,長28釐米,寬22釐米,在這塊鐵皮的四個角各剪去一個邊長爲2釐米的正方形,然後折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鐵盒,這個鐵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三、複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1、完成教材第123頁期末複習第30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的解題思路,如有錯解,則分析錯誤原因。

2、練一練:

修路隊第一天修路4/5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2/15千米,兩天一共修路多少千米?

四、作業:

教材第134頁期末複習第31題。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後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複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複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複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公式,運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係,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複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複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複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麼是方程?什麼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係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複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爲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複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複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並解方程。

四、複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徵是什麼?解題時關鍵是找什麼?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複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係式,列方程並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係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內容。

六、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