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物理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物理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一

《宇宙和微觀世界》

(一)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宇宙是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 的;

(2)瞭解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3)瞭解原子的結構;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瞭解;

(5)初步瞭解納米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物質從宇宙到微觀世界的研究介紹,發現並說明物質是可以分割的;

(2)通過把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類比,建立微觀世界的結構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認識並體驗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質組成。

學習物質的世界,體會物質世界的奇妙。

(二) 學法點撥

物質世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研究:宇觀世界:宇宙、銀河系、地球等。它們的體積非常大,大多距離我們非常遠,要藉助天文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宏觀世界:地球上人類可以實地觀察和研究;微觀世界:物體尺寸非常小,要藉助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研究。

微觀物質的尺度很小,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但是,分子也有結構,它是由原子組成的。

課前準備

○1取一根蠟燭放入小金屬罐熔化然後觀察蠟燭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查閱、收集有關太陽系、銀河系的資料、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3查閱、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結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

教師:人們說廣闊的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那麼,這宇宙究竟大到什麼程度?宇宙萬物,變化萬千,那麼,這絢麗的世界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呢?這一切給人類留了許許多多的謎,引發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激發了一代代科學家對它們孜孜不倦的觀察和研究。那麼,這一節課就讓我們沿着科學家的探究的足跡,從宏觀到微觀作一次旅行,對這些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吧。

1、宇宙有多大?

綜合觀察課本圖10.1-1和課本圖10.12-1。

請同學們說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現報道發現第十大行星)。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

2、交流資料數據: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置身於太陽系之中,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遍的行星;

太陽系置身於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科恆星中的一員;

銀河系只是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一束光穿越銀河系需要十萬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目前,我們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

(3)根據以上資料、數據讓學生推理,說一說他們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結論: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大得很難以想象。

3、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過程。

交流資料:

中國古代關於宇宙結構的學說;

哥白尼與日心說;

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到人類第一次乘飛船進入太空;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我國“神舟”號飛船的五次成功飛行。宇航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繞地球航行。

隨着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太空宇宙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宇宙的奧祕將逐漸被揭示。

4、宇宙的組成

問題:宇宙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於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之中。

物質由分子組成

○1問題: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探尋着這個問題的答案。古希臘人認爲宇宙萬物是由水、火、土、氣四元素組成;我們的祖先認爲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組成。但這些看法都是不科學。到底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2分割物質實驗:

物質分割有一個限度,分割到這一限度時小粒子能保持物質原來性質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藉助電子顯微鏡觀察。科學研究發現:任何物質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第一個把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1學生交流課前觀察蠟凝固時體積的變化。(液體蠟在凝固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下去。)

○2問題:我們知道物質一般以固態、液態、氣態的形式存在。物質處於不同狀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從實驗,我們看到物質在一般情況下由液態變爲固態體積縮小,由液態變爲氣態,體積增大。物質由分子組成,那麼,物質存在的形式與分子的存在狀態是否聯繫呢?

○3探究: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在課堂上聽課,課間在教室裏活動時,課間在操場上自由活動時這三種情況下活動的狀態和活動空間。

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4結論:根據以上探究,可以認爲物質存在的形式與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運動狀態有關。

原子結構

我們知道了物質同分子組成,人們又猜測分子能不能繼續分割?科學家發現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並把這樣的粒子稱爲原子。同時還發現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

達標自查

1、我們人類生活在廣闊的宇宙裏,太陽是 中一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人類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 條軌道上運行。目前發現的太陽系有 大行星。

2、物質由微小的粒子組成。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質的性質,我們叫它 。由於它的體積很小,一般要用 觀察。

3、固態物質中,粒子之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和 。

4、液體沒有確定的 ,具有 。氣體粒子之間作用力小,故氣體容易被 ,並具有 性。

5、物質由 組成。分子由 組成。原子核外的電子繞 運動。

6、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時候,體積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

A.體積都變小; B.體積都變大; C.有的體積變大,有的體積變小; D.無法判斷。

7、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B.液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C.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 D.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8、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12nm=12×109m; D.12nm=12×10-9m。

9、下列對物質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固態物質的排列規則,就像學生做廣播體操一樣;

B.液態物質的分子可以移動,就像操場上踢足球的學生一樣可以在球場上跑動;

C.氣態物質的分子幾乎不受力,就像下課以後的同學可以自由活動。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時候,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選用熟動物油作爲探究對象。

把熟動物油放在燒杯裏,用火加熱,使它完全熔化,記下液麪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開火源,使熟動物油冷卻。

觀察:它的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你還可以用什麼物質進一步進行探究?

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

11、探究:水結成冰以後,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

分析結論:

交流:通過第10題和第11 題的探究,你有什麼發現?

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 篇二

§4—3平面鏡成像

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1、瞭解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瞭解平面鏡成虛像,瞭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4、初步瞭解圖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難點:1、利用試驗、現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平面鏡成像原理。

教學器材:蠟燭、平面鏡、紙、玻璃、球面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光是沿傳播的。2、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3、作圖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試驗:平面鏡可以成像,爲什麼?

②學生探討:平面鏡成的像有什麼特點?

③討論:把鏡後面的水銀去掉,還能成像嗎?

進行新課:

1、學生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器材:蠟燭、紙、玻璃、尺

步驟:①試驗裝置如何?步驟如何?

②要策什麼數據?要注意什麼問題?

③能得出什麼結論?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現象:水面成像……(可詳細講解)

3、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討論:水銀面起什麼作用?窗戶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鏡:

(1)、凸面鏡:可以使光線發散,可以開闊視野,常用作觀後鏡。成什麼像?

(2)、凹面鏡:可以使光線會聚,常用作太陽竈、汽車頭燈……成什麼像?

學生討論:球面鏡的應用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本節內容。

完成課本後習題。

寫出平面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00字以上)

教學後記:

要補充必要的知識點:如距離、虛實、原理等。

教科版九年級物理教案 篇三

一、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鍊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瞭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於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於一種運動,同時在現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爲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爲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緻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後,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瞭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於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於“振動發聲”採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國中九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四

(一)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宇宙是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 的;

(2)瞭解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3)瞭解原子的結構;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瞭解;

(5)初步瞭解納米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物質從宇宙到微觀世界的研究介紹,發現並說明物質是可以分割的;

(2)通過把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類比,建立微觀世界的結構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認識並體驗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質組成。

學習物質的世界,體會物質世界的奇妙。

(二) 學法點撥

物質世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研究:宇觀世界:宇宙、銀河系、地球等。它們的體積非常大,大多距離我們非常遠,要藉助天文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宏觀世界:地球上人類可以實地觀察和研究;微觀世界:物體尺寸非常小,要藉助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研究。

微觀物質的尺度很小,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但是,分子也有結構,它是由原子組成的。

課前準備

○1取一根蠟燭放入小金屬罐熔化然後觀察蠟燭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查閱、收集有關太陽系、銀河系的資料、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3查閱、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結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

教師:人們說廣闊的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那麼,這宇宙究竟大到什麼程度?宇宙萬物,變化萬千,那麼,這絢麗的世界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呢?這一切給人類留了許許多多的謎,引發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激發了一代代科學家對它們孜孜不倦的觀察和研究。那麼,這一節課就讓我們沿着科學家的探究的足跡,從宏觀到微觀作一次旅行,對這些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吧。

1、宇宙有多大?

綜合觀察課本圖10.1-1和課本圖10.12-1。

請同學們說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現報道發現第十大行星)。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

2、交流資料數據: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置身於太陽系之中,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遍的行星;

太陽系置身於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科恆星中的一員;

銀河系只是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一束光穿越銀河系需要十萬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目前,我們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

(3)根據以上資料、數據讓學生推理,說一說他們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結論: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大得很難以想象。

3、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過程。

交流資料:

中國古代關於宇宙結構的學說;

哥白尼與日心說;

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到人類第一次乘飛船進入太空;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我國“神舟”號飛船的五次成功飛行。宇航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繞地球航行。

隨着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太空宇宙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宇宙的奧祕將逐漸被揭示。

4、宇宙的組成

問題:宇宙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於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之中。

物質由分子組成

○1問題: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探尋着這個問題的答案。古希臘人認爲宇宙萬物是由水、火、土、氣四元素組成;我們的祖先認爲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組成。但這些看法都是不科學。到底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2分割物質實驗:

物質分割有一個限度,分割到這一限度時小粒子能保持物質原來性質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藉助電子顯微鏡觀察。科學研究發現:任何物質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第一個把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1學生交流課前觀察蠟凝固時體積的變化。(液體蠟在凝固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下去。)

○2問題:我們知道物質一般以固態、液態、氣態的形式存在。物質處於不同狀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從實驗,我們看到物質在一般情況下由液態變爲固態體積縮小,由液態變爲氣態,體積增大。物質由分子組成,那麼,物質存在的形式與分子的存在狀態是否聯繫呢?

○3探究: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在課堂上聽課,課間在教室裏活動時,課間在操場上自由活動時這三種情況下活動的狀態和活動空間。

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4結論:根據以上探究,可以認爲物質存在的形式與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運動狀態有關。

原子結構

我們知道了物質同分子組成,人們又猜測分子能不能繼續分割?科學家發現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並把這樣的粒子稱爲原子。同時還發現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

達標自查

1、我們人類生活在廣闊的宇宙裏,太陽是 中一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人類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 條軌道上運行。目前發現的太陽系有 大行星。

2、物質由微小的粒子組成。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質的性質,我們叫它 。由於它的體積很小,一般要用 觀察。

3、固態物質中,粒子之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和 。

4、液體沒有確定的 ,具有 。氣體粒子之間作用力小,故氣體容易被 ,並具有 性。

5、物質由 組成。分子由 組成。原子核外的電子繞 運動。

6、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時候,體積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

A.體積都變小; B.體積都變大; C.有的體積變大,有的體積變小; D.無法判斷。

7、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B.液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C.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 D.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8、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12nm=12×109m; D.12nm=12×10-9m。

9、下列對物質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固態物質的排列規則,就像學生做廣播體操一樣;

B.液態物質的分子可以移動,就像操場上踢足球的學生一樣可以在球場上跑動;

C.氣態物質的分子幾乎不受力,就像下課以後的同學可以自由活動。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時候,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選用熟動物油作爲探究對象。

把熟動物油放在燒杯裏,用火加熱,使它完全熔化,記下液麪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開火源,使熟動物油冷卻。

觀察:它的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你還可以用什麼物質進一步進行探究?

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

11、探究:水結成冰以後,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

分析結論:

交流:通過第10題和第11 題的探究,你有什麼發現?

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 篇五

§4—4光的折射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瞭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瞭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律。

瞭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重、難點:掌握光的折射規律的內容。利用試驗、現象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器材:激光源、透鏡、水、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說明光是沿傳播的。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種介質,就會在介質表

面發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現象:筷子折了、圖像通過玻璃後變形了?是什麼原因?

②光的直線傳播……均勻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光的傳播不是直線嗎?同學們猜一猜

進行新課:

1、試驗: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線向哪個方向偏折?

(先讓學生猜想:光線會往哪邊折?)

結果:

2、光的折射規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結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4、有關現象:

(1)、池底變淺:做圖說明

(2)、筷子彎折:做圖說明

(3)、海市脣樓:做圖說明

(4)、漁民刺魚:做圖說明:

(5)、通過透明物質看物體,都是折射現象,成的都是虛像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的實例(200字以上)

教學後記:

折射的三種情況要清晰,能做圖。

折射現象的解釋:教師應先示範

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繫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爲以後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德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三、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於規律的總結歸納,並注意理論聯繫實

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係,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瞭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觀察分析,啓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啓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爲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繫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徵,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 並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繫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採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物理九年級全一冊教案 篇七

一、指導思想

在教學中,端正教學態度,明確教學目的,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深入貫徹素質教育理論和新課程理念,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以本爲本,以綱爲綱,深入鑽研教材和課程標準,認真批改作業,搞好單元過關,將教學的每項工作落到實處。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與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繫,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積極參加進修學習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爲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四單元,是在上學期所學電學知識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力學的有關知識。如,家庭用電、電能、材料等。這些知識是上學期電學知識的延續。再通過本學期知識的學習學生纔會對力學有一個較完整的認識。這些知識既是基礎,又是橋樑,作用非常重要。另外,本學期教材中滲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很有指導意義。

物理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激發要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學習需要的潛在狀態轉化爲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意向,成爲實際學習活動的動力。這就需要創造問題情境,特別是要注意每個課開始的課題引入。教師要善於利用演示實驗或簡煉的具有強烈啓發性的'語言,在上課的開頭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吸引住,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物理課教學。絕大部分同學對物理有一定興趣,但不夠濃厚,對上學年知識的理解、掌握由於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學習習慣已初步養成。本學期準備採取抓兩頭,促中間的措施,注意加強優等生的培養和差生的轉化,促進中等生的整體進步。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習比較全面的物理學基礎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以及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關係。

(2)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志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創新意識,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4)要特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好物理的自信心,面向全體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揮究過程,獲得科學的方法。

(5)激活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要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優化創新能力,讓物理教學充滿新的活力;營選創新環境,培養創新品質;精心設計教學,激發創新靈感。

(6)充分發揮實驗教學作用。物理實驗具有生動、直觀、新異有趣等特點,要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興趣,搞好實驗教學,提高實踐的技能技巧。

(7)提高自身素質。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達準確,板書簡潔,操作規範,教法創新,使自己的備課、教課、說課、操作、寫作等水平不斷提高,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五、方法措施

1、搞好模式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2、悉心鑽研教材,以深入瞭解學生爲一手資料,認真備好每一堂課。

3、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向45分鐘要質量,減輕學生課餘負擔。

4、搞好實驗探究,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5、認真設計、精心批改作業,把作業落在實處,抓在手上。 搞好單元過關,把單元過關當做提高質量的重點措施來做。

6、抓好尖子學生,爲各種競賽和升學打好基礎。

7、抓好後進生,提高及格率。

8、做好課外輔導,堵好教學中的漏洞,提高教學質量。

9、搞好物理興趣小組,提高學生興趣。

10、建立激勵和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進取心。

國中九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電流,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電流大小的引入,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與協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關於電流你瞭解多少?

1、電流的成因:

1、電流方向的規定:

3、電池有正負兩個極,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

學生回答問題。

(二)、認識電流

1、播放水流視頻,類比水流引入電流

水流有強弱之分,單位時間內從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電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樣,有強弱之分呢?

2、教師演示課本52頁----觀察:燈泡的亮度,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學生看書52頁,得出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的多少叫做電流。並自學電流的單位及各單位之間的進率,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4、電流單位轉換練習

①房間燈泡中的電流約0.2A,等於 mA.

②半導體收音機電源的電流約50 mA,等於 A.

③計算器中電源的電流約100μA,等於 A.

④家用電冰箱的電流約1 A,等於 μA.

5、課件展示和看課本52頁瞭解一些常用電器的工作電流的大小。

(三)測量電流

1、學生看書使其知道,1.電路中電流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2.電流表的符號是A

2、探究活動:

1認真觀察電流表 。觀察電流表的外觀,你能發現什麼?

2拿到一個測量儀器先觀察什麼?(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學J0407型直流電流表說明書,回答下列問題:

a.電流表的用途

b.電流表的測量範圍?怎麼選擇測量範圍?選擇0--0.6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電流值;選擇0—3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電流值?

c.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教師引導學生練習電流表讀數。

4、學生探究: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練習使用電流表

5、針對學生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課堂練習

(五)、師生共同小結: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