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傳承非遺活動方案—— 讓“老手藝”活起來

傳承非遺活動方案—— 讓“老手藝”活起來

傳承非遺活動方案—— 讓“老手藝”活起來

一、案例背景

活動的背景要從一次非遺宣傳開始,2015年,乳山市文化局在我校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30多塊看板詳細向學生展示牛郎棍、糖畫、鏤繡、木板年畫等40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遺的展出,引起了全校師生的廣泛關注,大家對就在身邊卻毫不熟悉的新奇“玩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的深度思考:乳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乳山人民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結晶,可是老祖宗傳下的好東西孩子們卻不認識了,許多傳統工藝更是瀕臨消亡,非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這些老手藝在校園“活起來”,學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校是傳統文化特色學校,多年實施的經典誦讀工程和傳統文化課程使教師和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相對濃厚,對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爲非遺文化在我校傳承和弘揚提供了最佳契機。

二、乳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實施過程:

(一)建立互助合作的非遺傳承形式

非遺進校園,師資是關鍵,如何能有使非遺才藝得到老師的“真傳”?爲解決這一問題,我校積極協調乳山市文化館,建立一種互助合作的非遺傳承形式。由文化館爲學校提供師資。2018年4月份,雙方在二實小舉行了“非遺傳承項目進校園”啓動儀式,正式簽訂了《乳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校園合作協議》,會上,學校領導鄭重爲指導教師頒發聘書,承諾共同承擔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文化基因的重任,協作扛起保護和傳承“非遺”的大旗,將其發揚光大。

(圖片全找原板)

(二)非遺項目正式納入拓展課程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校原有的拓展課程學科特點,學校從以下幾方面做了大的調整:

1、人員調整:首先,對部分社團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將原有內容可相融的社團合二爲一,並從中吸取了部分學生組合到非遺社團中來,我們號召有興趣愛好的老師、家長參與到非遺項目的學習和指導中來,爲今後的社團活動儲備力量。

2、設備器材購買:進駐我校的葫蘆烙畫、砂陶器製作、糖畫等,都需要配備相應的設備和器材,爲此,學校根據需要購買了價值5000元的設備和器材。

3、調整上課地點:因爲砂陶器及糖畫製作都需要寬敞的、樓層較低的活動教室,爲此我們重新進行了社團活動地點的調整,爲非遺社團學生活動提供最大的方便。

4.課程的設置

經過調整,非遺傳統項目:葫蘆烙畫、木板年畫、糖畫、砂陶器製作、平繡等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式納入課程。

我們感謝潘周、姜傲波、於淑蘭等八位民間大師,感動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執著與堅守,更感動於大家無私地傳授技藝,傳遞正能量。我們借校園文化節這一契機,將我們乳山的非遺文化在師生、家長中間傳承開來,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動手操作非遺技藝,會讓更多的少年兒童瞭解和熱愛我市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這不僅進一步豐富了學校“快樂星期五”社團活動的內容,拓展了少年兒童的知識和技能,同是也使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不斷擴大,非遺保護傳承後繼有人。

(三)乳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研學活動

多處校外教育基地。學校相繼組織學生開展了“作家馮德英”、“書法國畫傳統藝術品鑑”“紅色教育研學之旅”、“小手拉大手 共築碧水藍天”等系列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祖國河山和悠久歷史,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情感,讓孩子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三、取得成果——組織乳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觀摩現場會

隨着“非遺進校園”活動的普及,我們二小有序的推進中華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進校內相互交流,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同時也給孩子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張揚自我的舞臺,第二實驗國小乳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觀摩現場會和家長進校園活動,社會各界人士近距離地參觀了我們學校的非遺項目展區及其非遺宣長廊看板,它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各界人士介紹乳山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成果。每個展區都吸引不同興趣的社會各界人士,他們開心的穿梭這各個展區,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有的還躍躍欲試還有點戀戀不捨的走到下個展區,成爲我們現場觀摩會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傳統文化是一項樹魂立根的工程,我們不斷加大推進力度,以更豐富的形式讓孩子們瞭解家鄉,熱愛傳統文化,讓“非遺”與“教學”更好的融合,培養平凡而幸福的人,傳統文化將爲孩子的人生打上亮麗的底色,讓“非遺這些老手藝重新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