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班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數學教案 篇一

中班數學教案:5以內的相鄰數活動目的: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說出相1或少1的關係。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活性靈。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6張蘑菇房子圖片。

2、1-6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

3、小猴、小熊頭飾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4、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6的點卡一套/人。

5、標有1-6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6、故事《住賓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1、拍手遊戲:"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裏?""嘿嘿嘿,在這裏!"(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2、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牀,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講述並表演故事(助理教師配合故事表演)

1、講述並表演故事後提問:

(1)熊貓說2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5號的鄰居,5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6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2、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1)2的鄰居是誰呀?(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得出結論:2有兩個相鄰數是1和3;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2)提問:a、那麼3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4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

3、幼兒自主探索3、4、5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二)複習數字1-6。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2、接着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6。

(三)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2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爲什麼1是2的相鄰數,3是2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1、給黑板上的數字找相鄰數。

2、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6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ⅹ的相鄰數就是ⅹ和ⅹ?"。。。。。。

活動結束。

附一:故事《住賓館》

小動物們去旅遊,來到了森林賓館,要在賓館休息。熊貓負責給小動物們分房子。熊貓把所有動物的房子都分好了,貪玩的小猴很晚才趕到。小猴跑到熊貓面前說:"我的鑰匙呢?"熊貓管理員拿出了鑰匙笑眯眯地說:"在這兒。給你,你是2號的鄰居。"小猴一聽:"2號的鄰居我知道,不就是3號嗎?拜拜!"不等熊貓把話說完一陣風似的就跑了。

小猴拿着鑰匙來到了3號房,可是3號房裏面好象沒有鎖,小猴正納悶,開門一看,呀,裏面住着一隻大老虎,可把小猴嚇壞了,趕緊關上房門。小猴想:"一定是熊貓管理員搞錯了。"可是熊貓管理員說2號的鄰居有兩個,不只是3號。最終在大家的幫助下,小猴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原來1號纔是自己的房間,從此小猴知道了原來2號有兩個鄰居,一個是1號,一個是3號。

小猴子剛找到自己的房間,小熊又拿着鑰匙來找房間了,小熊左找右找,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房間了,小熊只知道自己是5號的鄰居,可是5號的鄰居是誰呢?這下可把小

中班數學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學習7以內兩個序列對應排序。

2、喜歡照顧小動物。

活動重點:

學習7以內兩個序列對應排序。

活動準備:

大排序板一塊,從小到大的貓和魚的卡片各7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學貓叫,引導幼兒的興趣。

1、提問:剛纔是什麼小動物在叫呢?

2、小貓分別叫了幾聲?

二、學習7以內兩個序列對應排序。

1、觀察說出貓的數量,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排在排序板的上方。出示7只大小不一的貓的圖片,提問:有幾隻貓?它們有什麼區別?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貓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在排序板的上方,並說出自己的排序規律是什麼。

2、對應地排出魚的順序。

提問:小貓最愛吃什麼?

出示7跳魚的圖片。提問:有幾條魚?它們有什麼區別?誰會按大貓吃大魚,小貓吃小魚的要求,給每隻貓餵魚呢?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對應排序,其他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中班數學教案 篇三

活動目的: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餘物體。

3、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重點: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難點: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餘物體。

活動準備:

1、演示教具:兩棵高矮不同的樹。

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動過程:

(一)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

1、出示兩個娃娃,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誰啊?(兩個娃娃)我把她們都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看看這兩個娃娃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再出示一箇中娃娃,引導幼兒比較。

“我還有一個娃娃,我也把她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並放在這兩個娃娃的中間,這裏就有1、2、3三個娃娃。看看她比哪個娃娃高?比哪個娃娃矮?(比這個小娃娃高,比這個大娃娃矮。)原來她們是比過以後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上來比高矮。

“剛纔我們的娃娃比過高矮了,那我們小朋友也來比一比吧,我先請這一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你們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一箇中等個子的幼兒上來,三個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站在地板上,在這兩個小朋友的中間,看看她比誰高?她比誰矮?”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比一比,再請這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同上。

(三)幼兒和樹小組比高矮。

1、幼兒和大樹比高矮。

“現在我請小朋友和別的東西比一比,知道是什麼嗎?(樹)我把樹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樹高還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樹是高還是矮是要有東西和它比的,那我請這組的一個(中個)小朋友來和這棵樹比一比。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出示小樹。“你們說是小朋友矮,那我還有一棵小樹,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現在是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那小朋友和兩棵樹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樹矮,小朋友比小樹高。)”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和樹比一比,再請那組的一個(高個)小朋友上來。誰最高?誰最矮?(大樹比小樹高,,大樹比小朋友矮。)

小結:高和矮是要通過比較以後才能知道的,單獨一個東西不能判斷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這些玩具有高有矮,請你們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來排排隊。”

每個小朋友使用以下幾類操作材料:

(1) 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3)用積木從低到高疊樓梯;(4)按杯子高矮排序;(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討論:請個別幼兒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講臺來,這是什麼玩具?數數有幾個?教師指其中一個問,說說比這個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戶外活動

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麼樣比高矮,現在我們從矮到高排着隊,到外面找一找,有什麼東西可以比高矮。”

中班數學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區別長短,寬窄,用比較的方法感知。

2、初步讓幼兒體驗比較的辯記關係。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區別長短的紅彩條。寬窄不同的黃彩條。

【活動過程】

一、區別長短與寬窄

幼兒自己選擇兩根同樣顏色的彩條,比一比,說一說:兩根紅色的彩條有什麼不同?兩根黃的的彩條有什麼不同?

幼兒比較結果是:兩根紅色的彩條長短不同,兩根黃色的彩條寬窄不同。

二、比寬窄

師提問,要想知道兩根黃彩條誰寬誰窄,怎麼辦?

幼兒討論歸納

(1)誰寬誰窄要和一個標準比。

(2)比較的方法是物品的一邊對齊,看另一邊多出的爲寬,相反爲窄。

三、聯繫生活實際比寬窄

四、給書中的圖連線。

五、活動評價。

中班數學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2、啓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徵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幾何圖形、紙、筆若干。

活動流程:

圖形分類——認識梯形——觀察——變梯形

重難點:

認識梯形的基本特徵。

活動過程:

一、圖形分類。

黑板上有許多圖形,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請一名幼兒操作)每個圖形有幾個?

二、認識梯形。

這是什麼圖形?它和長方形有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梯形上面邊短,下面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不一樣長,有四個角,不一樣大。

三、引導幼兒觀察直角梯形、四邊形。

這兩個圖形都是梯形嗎?(不是)哪一個圖形是梯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是梯形?它上下兩邊平平的,不一樣長,四個角不一樣大。

四、變梯形

請小朋友們在紙上畫一些梯形,並在梯形上加一些圖形,使它成爲你認識的東西,好嗎?(教師在一旁指導)。

效果記錄:

幼兒對梯形的認識比較欠缺,問他們一般梯形認識嗎?(認識的)問他們這是什麼圖形(直角梯形)就不認識了,一會兒說這,一會兒說那,沒有一個說的出來的,告訴他們以後就明白了。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中班數學教案 篇六

一、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

2、複習和鞏固5、6、7這三個數。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的守恆的觀念。

二、活動準備

開門音樂、狐狸、小豬手偶、果樹場景圖、袋子、珠子、繩子、貼畫、印章、紙、

三、活動過程

1. 複習數字5、6、7

師(頭帶小豬頭飾):啦啦,你認識我嗎?我是《我的幸運一天》裏的幸運小豬哦,今天我要去拜訪小兔子,還有哪個豬寶貝願意和我一起啊?(請幾個小朋友飾演小豬)

(1) 複習數字5

師: 咚咚咚咚,請問我敲了幾次門?(出示數字卡片4)

(2) 複習數字6

看來我們敲門的密碼不對呢,讓我們再試一次,咚咚咚咚咚,這次我敲了幾次門?

(出示數字卡片5)

(3) 認識數字7

師:看來我們要敲對正確的數字,門纔會開哦!正確的數字是幾呢?祕密在老師那,是數字(7),讓我們一起來敲門。咚咚咚咚咚咚咚門開了,啊呀,快跑,是狐狸。

2、感知數字7

師:丫丫,不好,小花豬被狐狸抓走啦(出示手偶)

小豬:我這麼瘦,難道你不想讓我變的更胖一點再吃我嗎?

狐狸:也對,讓我摘些果子把你喂胖一點再吃你吧!

(1) 目測圖片

狐狸來到了它的果園,果園裏有一棵蘋果樹,剛好有幾隻蘋果呢?讓我們來數一數。(7只)

(2) 動手操作

狐狸又摘了許多果子,請你幫他選7個梨子放在紅籃子裏, 7個西瓜放在藍籃子裏好嗎?

3、分小組聯繫

師:小豬的胃口可真大,現在狐狸需要所有人一起來幫他,你們準備好了嗎?桌子上的卡片寫了相應的數字,這就是你們的任務哦!完成本組的任務後再去完成相鄰一組的任務,任務全部完成後,拿着你的行李包坐在座位上等狐狸來收哦!

新授知識練習:

第一組(7)扎糖果:需要在袋子中裝入7個糖果。

第三組(7)串葡萄:用繩子上串7個珠子。

第五組(7)做水果餅乾:在紙上蓋7個印章。

複習已有經驗

第二組(4):做麪餅:貼雪花片。

第四組(5)炒米團:搓團皺紋紙。

第六組(6)做燒餅:用筆畫燒餅。

4、教師點評

師:狐狸來收貨咯!讓我們看看你們的任務都完成了嗎?讓我們看一看他裝的糖果夠7個嗎?你們真的都很棒,我們讓狐狸趕快把這些好吃的食物都給小豬送去吧!

中班數學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初步建立等量概念。

2.能夠發現問題,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

3.體驗快樂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玩具若干,玩具簍兩個;蘋果標記10個,西瓜標記8個;紅色、黃色髮圈各5個,藍色、綠色髮圈各9個。

活動過程

1.引出等量問題

(1)師交代比賽規則: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運玩具比賽,大家在規定時間內跑到指定地方拿玩具,每次只能拿一個。

(2)幼兒隨着《運動員》的音樂出發“運玩具”。比賽結果:蘋果隊獲勝。

(3)師:你們猜猜蘋果隊爲什麼能獲勝呢?(他們人多)

2.解決怎樣等量的問題

(1)師:聰明的雯雯發現蘋果隊人多了,有誰能有好辦法很快知道蘋果隊比西瓜隊多幾個人呢?

(2)幼兒互相討論。(一個一個地數;小朋友手拉手,誰沒有好朋友就是多了)

(3)蘋果隊和西瓜隊的幼兒手拉手,發現蘋果隊幼兒多了兩個,讓其中的一個幼兒把蘋果標記換成西瓜標記。

(4)師:現在大家都有了好朋友,也就是兩隊人數一樣多了,我們再次進行公平的“運玩具”比賽。

3.提出新要求

(1)師:我們分男孩子和女孩子再來一次比賽,請女孩子自由選紅色和黃色髮圈。幼兒自選後,發現兩隊不等,由男孩子幫助檢查並調整。

(2)女孩子進行“運玩具”比賽,男孩子做啦啦隊爲女孩子加油。

(3)同樣的方法,男孩子自由選綠色和藍色髮圈。幼兒自選後,發現兩隊不等,由女孩子幫助檢查並調整。

(4)男孩子進行“運玩具”比賽,女孩子做啦啦隊爲男孩子加油。

(5)引導幼兒說說哪隊運玩具多又快,爲獲勝隊發獎牌。

(6)大家戴上獎牌一起跳舞慶祝。

4.放鬆活動

活動評析

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教師是否能將教材、教法、幼兒三方面作周密考慮,簡而言之就是“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幼兒。以教學活動《運玩具》爲例:

一、備教材——直擊教學目標,思考覈心教育價值

“運玩具”是中班的一節數學活動,它的核心是等量關係的教學。按照《綱要》要求,中班的幼兒已經需要學習和了解等量的概念。因此,教師首先需要的就是找準教學原點,仔細思考本次活動的目標(核心價值)是什麼,以定位準確、指向清晰的教學目標來引領教學全程。品讀三個目標,我們可以看出: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等量”這一教學核心適合於中班幼兒學科學習:而遊戲化教學手段,藉助問題發現來引導幼兒學習的方式則體現了較好的策略和手段運用。認知對象(內容)、認知主體(幼兒)、認知策略三要素通過目標得到了有效整合,整體表述精確到位、逐漸遞進,教學活動的核心價值得到了體現,目標建構成螺旋式上升態勢。

二、備教法——推敲教學環節,營造自然“發現之旅”

在“運玩具”這節教學活動中,我們能夠比較充分地看見幼兒在“生活化”的遊戲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遊戲,發自內心地想要習得知識。藉助於教師的無形牽引,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做到了“以數學的知識和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一切顯得水到渠成,教學設計顯出環環相接、層層推進的特點。比如,爲了使幼兒更加熟悉“等量”概念,靈活運用已得的經驗來解決問題,教師安排了幼兒最爲感興趣的競賽遊戲環節。初看似前面遊戲的重複,仔細推敲,我們會發現:“幼兒自由分組”區別於先前的教師預先分發水果標記,幼兒的遊戲自由度得到增加;“男生女生互相檢查”區別於先前的個別幼兒檢查,促進了幼兒團體間的交流和夥伴關係的建立;人數不一樣多時的相互調整,既有經驗的運用,更增添了一絲幫助和關懷的意味。這樣的遊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歡笑中發展了思維、豐富了技能。

三、備幼兒——瞭解所需。傳遞恰當學習方法

縱觀“運玩具”的整個活動過程,沒有呆板的說教,沒有生硬的講解,藉由最初的比賽,人數多少的問題在幼兒的面前得到呈現。教師緊緊抓住幼兒對於公平性的質疑,發起了新的互動,以求知者的姿態來請教於幼兒:“誰能很快知道人數不等?究竟多幾個?怎樣才能一樣多呢?”類似這樣的提問,深化了幼兒自我的探究行爲,逐步理解了“等量”的概念,摸索出如何使不同人數的隊伍實現“等量”的方法,使學習質態得到提升,問題在摸索嘗試中迎刃而解。這樣的一種學習氛圍,將幼兒的主體感受與教師、與教育情境緊密聯繫,使學習不再是教師駕馭主導之下的被動學習。

中班數學教案 篇八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前、中、後的位置。

2、學習聽指令做動作。

【活動準備】

1、三個海獅頭飾。

2、魚的圖卡。

3、《動物真有趣》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5頁。

【活動過程】

1、請三名幼兒戴上海獅頭飾,扮演小海獅,面向扮演訓練員的老師排隊。

2、請“小海獅”說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獅”聽老師的指示,模仿海獅做動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獅拍拍手。

中間的小海獅扭扭腰。

後面的小海獅跳兩次。

4、動作表演完成後,老師表示要把魚獎給小海獅,請幼兒注意聽老師的指示出來取魚的圖卡,例如:

中間的小海獅出來拿一條大魚。

在最後面的小海獅出來拿兩條魚……

5、請其他幼兒輪流扮演小海獅,進行上述遊戲活動,認識前、中、後的位置。

6、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5頁,請幼兒說說圖中海獅的位置。

【活動建議】

老師可以通過調整遊戲,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機會。如:請其他幼兒給前面的“海獅”送一條魚,請幼兒與中間的“海獅”跳圓圈舞等。

利用生活環節加深幼兒對“前、中、後”方位的認識,如:排隊環節等。

中班數學教案 篇九

按規律排序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馬路上的欄杆、公園裏的花圃、幼兒的小花傘等都運用了按一定規律排序的方法。在幼兒區域活動中,利用幼兒所學過的ABAB排列經驗爲娃娃穿項鍊、手鐲等。但是經過日常觀察發現他們的思維侷限於ABAB這一排列方式並沒拓展,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運用中拓展思維。

活動目標

觀察並發現ABB、AABB的排列規律。

能運用ABAB、ABB、AABB的排列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拓展思維。

活動準備

公園背景掛圖一幅(其中樹、亭子都是按一定規律排列)、可黏貼公園背景掛圖上未裝飾完的按一定規律排列的欄杆、花的卡片若干、課件(生活中常見按規律排列的衣服、項鍊、窗簾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從圖卡片中尋找排列規律。

(一)出示公園背景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其中的排列規律。

師:你麼第一眼在公園裏看到了什麼?他們分別是怎麼排列的?

(二)出示未裝飾完整的欄杆、花的卡片。引發幼兒思考如何排列。

師:欄杆和花分別是怎麼樣排列的,有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

誰能把它們排列完好?要一邊排列一邊說它們是怎麼排列的。

二、幼兒操作

學習按ABB或AABB的規律進行排序。

(一)引導幼兒觀察桌面上沒有搭完的“欄杆”,找出規律,並繼續排列。

師:桌子上還有很多沒搭完的欄杆,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他們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然後把它們搭完。

(二)幼兒分組操作,並將搭好的“欄杆”分成兩類(ABB和AABB)展示在展板上。

(三)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排列規律。

師: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也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

老師把生活中常見的按一定規律排列的東西拍成了照片,大家一起來欣賞。

幼兒欣賞課件幻燈片,並邊看邊說所發現的規律。

三、分組操作

鞏固對ABB和AABB的規律的認識,並嘗試創編出與衆不同的規律。

(一)介紹各組的材料。

修建花圃:提供紙製的小樹和小花,讓幼兒按一定規律進行擺放。

搭柱子:提供兩種顏色的寶石花膠粒,讓幼兒按照一定規律進行搭建。

裝飾亭子:提供紙製的屋頂和貼紙,讓幼兒用大小不同的貼紙裝飾屋頂的邊,並和柱子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亭子。

拼欄杆:用兩種顏色的膠粒按一定規律拼插欄杆。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嘗試創編出與衆不同的規律。

四.展示作品,師幼共同評價,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結構遊戲中,鼓勵幼兒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建構不同的建築物。

區域活動中,提供串珠等材料讓幼兒繼續練習按規律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