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陳情表教案【精品多篇】

陳情表教案【精品多篇】

陳情表教案 篇一

關鍵詞:畢業論文;研究問題;問題表述

一、研究源自問題

研究的起點是問題。問題源自於兩種或以上的認識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它可以是兩種或以上理論觀點之間的矛盾,也可以是觀點與事實經驗之間的矛盾,也可以是事實之間的矛盾等。在複雜各異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和確定一個“真問題”不僅呈現了研究人員的智慧,而且體現着教育工作者對本職工作的熱愛與執着。那麼什麼樣的問題才能算得上是“真問題”呢?首先,“真問題”應該是“起碼有兩重含義,一是研究者對該問題確實不瞭解,希望通過此項研究對其進行認真的探討;二是該問題所涉及的地點、時間、人物和事件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對被研究者來說具有實際意義,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1]“真問題”必然要有價值。這就是指,分析和研究這類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澄清以前錯誤或者不完善的認識、解決某類教育現象背後存在的問題。研究問題確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在做質的研究中,研究問題往往都會有較強的指向性。比如研究可以是在中國小、高校等地開展,那麼研究所得的結論往往都是向那些同類或者類似學校推廣。讀者可以通過了解這些研究問題準確無誤地抓住作者研究的方向,從而推斷出這些選題旨在解決哪一類的教育問題。發現和確定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研究問題這本身就體現了研究者在其所研究領域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正如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數量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2]

研究的過程是圍繞問題的解決。對於許多教育研究者而言,研究的過程是就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拓展。比如,研究者以“一所合併中學學校文化衝突的個案研究”爲選題,研究的對象是此合併中學,研究的核心是合併中學中存在的文化衝突。研究的過程也是細化問題的過程,將問題逐步細化,再各個擊破是研究的關鍵所在。

研究的結論是對問題的回答。在論文中,研究成果往往以報告的形式呈現,其目的主要是回答研究問題。研究的結論是整理研究的結晶,也是通過論證得到的結果。它是對所選的研究問題進行了理論分析、比較、歸納和綜合概括而得出的結論,澄清錯誤、模糊認識、解決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即整個研究問題的答案。

二、現實研究的批判

爲了更加透徹地分析研究選題,筆者共整理和分析了J師範大學100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其中,有許多優秀的選題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也有許多不當的選題值得我們借鑑。下面是對不當選題所體現的幾類問題進行的分析與歸納:

1、選題無研究價值。“這個問題是否值得研究?”是在選題確定之前必須回答的問題。“值得與否”意指研究有無價值,即研究的問題一定是真問題。爲了確定問題的研究價值,我們應向自己發問:“通過這個研究我到底想了解什麼?我對這個研究現象中的哪些方面特別感興趣?這些方面我還有什麼不知道而又確實想知道的?這項研究對被研究者有什麼意義?他們可以如何從中受益?”[1]真問題首先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困擾着你,而你需要通過他人的經驗來解決此問題。通過各種途徑查找類似問題的文獻是確定此問題是否具有研究價值的有效方法。

2、選題大而空。這是在選題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之一,選題空泛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沒有確切的研究問題和研究對象。簡言之,空泛的選題往往僅呈現一個教育現象而看不見作爲研究的痕跡。這些題目可放入研究雜誌中使用,但作爲本科生及以上學歷的畢業論文題目則頗爲不妥。爲了更好地研究空泛選題,筆者舉幾例的原本陳述方式和經過修改的陳述以便讀者參考:

原陳述:中學生的思想現狀

再陳述:M城市國中二年級思想品德課對二年級學生品德修養的影響研究

在原陳述中,“中學生”指代的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思想”是指政治思想?還是品德修養?研究的問題是“現狀”還是其它?這些由原陳述產生的問題在再陳述中都能找到答案。

原陳述:新課程下國中英語情境教學研究

再陳述:新課程下A中學八年級英語情境教學的現狀研究

在原陳述中,我們甚至無法確定研究的問題是什麼,它的核心是英語情境教學,但是它本身並不是一個研究問題,而是一個教育現象。

3、選題不具有可操作性。選題不具有可操作性意指研究所選擇的切入口太大或是在現實的教育情境中難以實現。這一類選題反映出學生希望從一個宏大的背景中研究教育問題,但是研究難以落實。

原陳述:普通高校教師的在職教育研究

再陳述:B市W大學教師在職教育的現狀研究

在原陳述中,研究的主體是“普通高校教師”,這是一個泛化的概念,它包括了在任何一所普通高校中任職的教師。如果要對此選題教學研究,研究者必然要到好幾所普通高校中進行調研,這勢必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作爲在校的大學生或研究生則幾乎不具備進行此項複雜研究的條件。但是就某所普通高校教師的在職教育的現狀研究則是可行的,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說個案研究是學生研究的第一選擇。

4、從選題看不出明確的研究方法。一個好的選題往往能夠讓讀者直接看出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一旦被明晰地呈現在選題中,讀者可立刻分析出整個論文的脈絡,同時也可使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個案研究、現象學研究、敘事研究、實驗研究和行動研究等。

原陳述:N中職女校學生生活現狀的調查及分析

再陳述:N中職女校學生生活體驗的現象學研究

在原陳述中,研究方法的表述十分含糊――“調查與分析”,根據選題,研究的關鍵主體是“女校學生生活”的情況,因此較適合採用現象學的研究方法。

原陳述:悔悟的教育價值及其引發

再陳述:C中學八年級學生的悔悟體驗研究

在原陳述中,只提到“教育價值及其引發”,而未明確研究方法。再陳述中,加入進行研究的中學和學生不僅反映出研究方法是個案研究,而且使選題由空泛變具體。

5、選題的表述含糊不清。在確定了選題之後,如何清晰、簡潔而又重點突出地將選題表述清楚也很值得研究者思考。言簡意賅的題目不僅能夠標識出研究的對象、核心和方法,還能獲得讀者的青睞。相反,如果研究者對問題的範圍界定不清、文字表述能力又欠缺時,讀者將難以明確研究的重點,甚至不明白選題的意義。

原陳述:高校師生頂崗支教實習:現狀與思考――基於“紅土地支教”的調查分析

再陳述:“紅土地”A大學師生頂崗支教的現狀研究

在原陳述中,我們可以看見選題的表述十分冗長而且容易產生歧義。再陳述中,整合了原陳述的內容,並且將“高校”具體爲“A大學”。經過修改,將原本破碎的內容組合成意思完整的題目。在表述選題時,應在充分體現研究問題的前提下精簡表述。

6、選題重對策研究輕問題分析。這一類型的選題表述也屢見不鮮,它的主要問題是在對策建議上花了不少筆墨,從而導致對研究問題分析不夠,模糊了研究的焦點。學者做研究的重點應放在問題“是什麼”上,至於“怎麼做”的部分一定不會是研究的重點。

原陳述:農村國中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再陳述:W村國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現狀研究

7、選題“――以某校爲例”研究宏觀問題。這一類型的選題表述可謂比比皆是,採用此類題目的人希望通過一個個案來尋找普適於某類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法。該類選題不禁讓筆者思考:“這一個案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推廣到同類的研究對象中去?”

原陳述: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設置適應性研究――某中職院校爲例

再陳述:某中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設置適應性研究

做出以上修改的意義在於將原本較宏觀的研究縮小至一個個案研究,既表達了原作者希望表達的意思,而且可以避免由較大的研究切入口帶來的研究推廣性問題。

三、我們應該研究什麼樣的問題

恰當地選擇和確定研究問題,首先要知道從哪些方面尋找問題,從哪些途徑找到所需的研究課題。一般來說,研究問題的來源有以下幾方面:

1、在教育實踐中尋找研究課題。各級各類的學校是豐富多彩的“教育田野”。在這些學校的教育改革實踐中,有許多值得研究的教育問題。研究者如果能夠充分地利用“田野”中的第一手資料,整理出學校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行動研究、敘事研究、調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形成對某個問題的認識,則我們大抵可認爲選擇這樣的研究課題是有意義的。

2、從社會現狀中尋找研究課題。有意義的問題應該與我們的學校教育、社會現實或區域文化密切關聯。從社會、教育的新舊事物之間的“不一致”或者“衝突”入手,發現“真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3、從理論學習和研究中發現問題。理論學習不僅可以豐富知識,同時也是尋找和發現研究課題重要來源。在閱讀研究論文時,既要抱着學習的態度,又要時刻保持着學術敏感,便可以從中發現不足或還不夠完善的地方,將這些不完善的部分轉化成問題模式,則研究就可以着手了。

4、從討論和交往中發現問題。經常就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問題與老師、同學進行討論,有利於發現有價值的研究課題。一個人的智慧往往是有限的,一個人所想的問題往往也比較狹窄。所以經常與他人交流與討論,不僅有利於個人知識的增長,而且可以培養和提升自己反思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的焦點和分歧之處往往是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5、從有關部門直接提供的課題中選擇。各個地方都有教育科學研究管理機構或教育科研規劃小組,這些研究管理機構或部門會定期或不定期地一些教育科研“課題指南”,比如《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課題指南》。這些研究課題大都是國家十分關注的教育問題,研究這些問題十分有實用性。研究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實際條件從這些“課題指南”中選擇某個“課題意向”,然後逐步將這個“課題意向”化爲具體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陳情表教案 篇二

令我難以抑制激動的,倒並不是此案在憲政層面上的意義,而是此案對於憲法學研究的重大貢獻。憲法在司法過程中爲法院所適用,對於許久以來僅僅在枯燥文本中認知憲法的國人而言,確是一個極具鼓舞力的理念和鮮活實例。當然,它畢竟只是邁出了走向憲政的第一步,並且,正如本文所要揭示的,這一步在

憲法法理上恰當與否,是值得在欣喜之餘予以嚴肅、認真探討的問題。然而,無論如何,中國大陸致力於憲法研究的學者當發現,以往他們非常欣羨西方學者得以在本國的憲法案例中找尋理論發展之實證基礎,心儀西方學者與法官之間形成的有機互動及其對憲政制度演進之作用。而今,中國大陸憲法學終由齊玉苓案而得發展之大好良機,[1]若藉此興理性之討論,必將引憲法學研究進入一個新的時代。[2]此是本文寫作的主要動機。

本文從以下五個部分展開。首先,“引論”部分將對齊玉苓案的發生經過、地方法院的判決以及最高法院的批覆,作一簡單的介紹,並指出用以探討中國憲法司法理論的文本。其次,通過對有關文本的分析,梳理出最高法院在齊玉苓案中的司法政策和憲法司法理論,其中,尤以可能對中國以後憲法司法構成先例作用的憲法司法理論,爲說明之重點。而後,第三、第四部分,分別討論齊玉苓案憲法司法理論的小前提和大前提所反映出來的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原告提出的受教育權被個人(而不是政府)侵犯的主張,法院是否一定要在憲法上尋找支持的依據?憲法直接適用於私人之間的關係(民事關係),可能會導致憲法私法化的傾向,這種傾向究竟是福音還是危險信號?文章最後指出,儘管人類對私人自治和國家干預之間的複雜關係存在着迷惑,以至於引發了憲法是否可以直接適用於私人關係的爭論,但是,近代憲法誕生以來,西方國家基本上把保護個人自由、限制政府權力作爲憲法的核心之義,中國憲法司法的前景,也應在於解決圍繞着這一核心要義所產生的一系列具體的政府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一、引論

備受國人矚目的齊玉苓案的大致經過如下:[3]

1990年,原告齊玉苓與被告之一陳曉琪都是山東省滕州市第八中學的國中學生,都參加了中等專科學校的預選考試。陳曉琪在預選考試中成績不合格,失去繼續參加統一招生考試的資格。而齊玉苓通過預選考試後,又在當年的統一招生考試中取得了超過委培生錄取分數線的成績。山東省濟寧商業學校給齊玉苓發出錄取通知書,由滕州八中轉交。陳曉琪從滕州八中領取齊玉苓的錄取通知書,並在其父親陳克政的策劃下,運用各種手段,以齊玉苓的名義到濟寧商校就讀直至畢業。畢業後,陳曉琪仍然使用齊玉苓的姓名,在中國銀行滕州支行工作。

齊玉苓發現陳曉琪冒其姓名後,向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被告爲陳曉琪、陳克政(陳曉琪的父親)、濟寧商校、滕州八中和山東省滕州市教育委員會。原告訴稱:由於各被告共同弄虛作假,促成被告陳曉琪冒用原告的姓名進入濟寧商校學習,致使原告的姓名權、受教育權以及其他相關權益被侵犯。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6萬元,精神損失40萬元。

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後認定:(1)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被告陳曉琪在其父陳克政策劃下盜用、假冒齊玉苓姓名上學,是侵害姓名權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2)原告齊玉苓主張的受教育權,屬於公民一般人格權範疇。它是公民豐富和發展自身人格的自由權利。但是,本案證據表明,齊玉苓已實際放棄了這一權利,即放棄了上委培的機會。其主張侵犯受教育權的證據不足,不能成立。齊玉苓基於這一主張請求賠償的各項物質損失,均與被告陳曉琪的侵權行爲無因果關係,故不予支持。(3)原告齊玉苓的姓名權被侵犯,除被告陳曉琪、陳克政應承擔主要責任外,被告濟寧商校明知陳曉琪冒用齊玉苓的姓名上學仍予接受,故意維護侵權行爲的存續,應承擔重要責任;被告滕州八中與滕州教委分別在事後爲陳曉琪、陳克政掩飾冒名行爲提供便利條件,亦有重大過失,均應承擔一定責任。 基於上述主要的事實認定,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作出判決:(1)被告陳曉琪停止對原告齊玉苓姓名權的侵害;(2)被告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向原告齊玉苓賠禮道歉;(3)原告齊玉苓支付的律師費825元,由被告陳曉琪負擔,被告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對此負連帶責任;(4)原告齊玉苓的精神損失費35,000元,由被告陳曉琪、陳克政各負擔5,000元,濟寧商校負擔15,000元,滕州八中負擔6,000元,滕州教委負擔4,000元;(5)駁回齊玉苓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作出後,齊玉苓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除了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提出異議以外,主要是提出證據表明自己並未放棄受教育權,被上訴人確實共同侵犯了自己受教育的權利,使自己喪失了一系列相關利益。據此請求二審法院判決:(1)陳曉琪賠償因侵犯姓名權而給其造成的精神損失5萬元;(2)各被上訴人賠償因共同侵犯受教育權而給造成的經濟損失16萬元和精神損失35萬元。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審理中認爲,這個案件存在適用法律方面的疑難問題,因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3條的規定,[4]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經過研究後,作出了《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該決定全文如下: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9魯民終字第258號《關於齊玉苓與陳曉琪、陳克政、山東省濟寧市商業學校、山東省滕州市第八中學、山東省滕州市教育委員會姓名權糾紛一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我們認爲,根據本案事實,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規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並造成了具體的損害後果,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接到《批覆》以後,繼續審理此案並認爲:

“……由於被上訴人滕州八中未將統考成績及委培分數線通知到齊玉苓本人,且又將錄取通知書交給前來冒領的被上訴人陳曉琪,才使得陳曉琪能夠在陳克政的策劃下有了冒名上學的條件。又由於濟寧商校對報到新生審查不嚴,在既無准考證又無有效證明的情況下接收陳曉琪,才讓陳曉琪冒名上學成爲事實,從而使齊玉苓失去了接受委培教育的機會。陳曉琪冒名上學後,被上訴人滕州教委幫助陳克政僞造體格檢查表;滕州八中幫助陳克政僞造學期評語表;濟寧商校違反檔案管理辦法讓陳曉琪自帶檔案,給陳克政提供了撤換檔案材料的機會,致使陳曉琪不僅冒名上學,而且冒名參加工作,使侵權行爲得到延續。該侵權是由陳曉琪、陳克政、滕州八中、滕州教委的故意和濟寧商校的過失造成的。這種行爲從形式上表現爲侵犯齊玉苓的姓名權,其實質是侵犯齊玉苓依照憲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各被上訴人對該侵權行爲所造成的後果,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由於各被上訴人侵犯了上訴人齊玉苓的姓名權和受教育的權利,才使得齊玉苓爲接受高等教育另外再進行復讀,爲將農業戶口轉爲非農業戶口交納城市增容費,爲訴訟支出律師費。這些費用都是其受教育的權利被侵犯而遭受的直接經濟損失,應由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賠償,其他各被上訴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爲了懲戒侵權違法行爲,被上訴人陳曉琪在侵權期間的既得利益(即以上訴人齊玉苓的名義領取的工資,扣除陳曉琪的必要生活費)應判歸齊玉苓所有,由陳曉琪、陳克政賠償,其他被上訴人承擔連帶責任。……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被上訴人陳曉琪等侵犯了上訴人齊玉苓的姓名權,判決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是正確的。但原審判決認定齊玉苓放棄接受委培教育,缺乏事實根據。齊玉苓要求各被上訴人承擔侵犯其受教育權的責任,理由正當,應予支持。“

由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依照憲法第46條[5]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批覆,對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予以部分維持、部分撤銷,並判決:(1)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賠償齊玉苓因受教育的權利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7,000元,被上訴人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賠償齊玉苓因受教育的權利被侵犯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按陳曉琪以齊玉苓名義領取的工資扣除最低生活保障費後計算)41,045元,被上訴人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3)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賠償齊玉苓精神損害費50,000元。

從此案的發生經過看,對於齊玉苓而言,關鍵之處在於法院是否支持其關於受教育權被侵犯的訴求,因爲這決定了齊玉苓可以得到的賠償數額。按照初審法院、二審法院對待侵權賠償救濟的方法,若法院不予支持(恰如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所爲),齊玉苓只能得到其姓名權的損害賠償,即精神損害賠償;若法院予以支持(恰如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所爲),齊玉苓就可以得到一切與其受教育權被侵害有着因果關係的物質損失、精神損失。然而,由於民法通則沒有規定受教育權,而此案又是一個民事訴訟案件,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故而認爲法律的適用是疑難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請求解釋。最高法院於是作出了上述《批覆》,認定陳曉琪等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享有的受教育權。此批覆,乃直接針對正在審理中(二審階段)的齊玉苓案,因涉及具體爭議點而備司法性質,其與最高法院另一類頗具立法色彩的司法解釋迥異;並且,在當事的侵權一方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這一問題上,法院未以其他具體法律爲依據而直接地、單一地適用憲法。[6]就此兩點而言,司法界、學術界、媒體多稱此案爲“憲法司法化第一案”。[7]

無論熟諳西方憲法並以其爲背景觀察此案的人,是否同意它爲真正意義上的憲法案件,既然上述體認已具有相當之普遍性,故不妨在此前提下,討論法院在此案中發展出來的憲法司法理論。當然,不無遺憾的是,以上所引《批覆》內容極爲簡單,中國法官並未像西方同行那樣,在司法文本中進行細緻入微的論理。不過,作出該批覆的法官,在內心相當重視它對於中國法治之意義,藉助媒體的力量發表了也許在正式文本中闡述更爲適宜的論理。[8]因而,本文將主要以《批覆》、《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1年第5期上登載的案例報道以及黃鬆有法官、宋春雨法官的文章,來挖掘、評論中國憲法司法的理論。

二、司法政策與法律理論

若就較爲宏觀的層面而言,最高法院法官可以認爲是對互有關聯卻又相對獨立的兩個問題進行了論述:其一,憲法是否必須和可以進入司法程序,直接作爲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據?其二,爲什麼在齊玉苓案件中直接適用憲法?

前一問題在邏輯上實爲兩個層次:應然性與可行性。應然性似乎在學理上已經成爲一個無需過多論證的命題,尤其是對於較多涉獵西方法治發達國家憲法文獻的學者而言。[9]然而,由作出《批覆》的最高法院法官予以解說,其意義自不可與學理討論等量齊觀。黃鬆有法官在其文章中,主要從法治國家之內在要求、憲法權威和尊嚴之保障、憲法法律效力之強化、公民基本權利之實現、司法機關審理案件之需要、普通法律規範缺陷和漏洞之彌補等方面給予論證。[10]至於可行性問題,黃鬆有法官未明確提及,但其認爲司法實務界以往對憲法適用存在僵化理解,指出1955年最高人民法院給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當時爲新疆省)高級人民法院的《關於在刑事判決中不宜援引憲法作論罪科刑的依據的覆函》[11]、以及1986年給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製作法律文書如何引用法律規範性文件的批覆》,[12]都沒有“徹底否定”或者“完全排除”對憲法引用的可能性。而且,江澤民同志關於“切實把憲法的各項規定落到實處”的講話、以及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爲法院“走出在憲法實施問題上的各種誤區提供了重要契機”。[13]由此,對導致司法認識誤區的1955年、1986年兩個批覆予以重新詮釋,並以政治性理論作爲走出誤區的支點,黃鬆有法官實是對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論理。

在我看來,最高法院法官爲憲法司法化給出正當理由的過程,除了把1955年、1986年的兩個批覆詮釋爲“不排除憲法直接適用”,頗似西方同行在判案中化解難以適應時展之先例對現時的拘束效應,而具有法律推理意義之外,其在相當程度上是在宣告一個司法政策。這個司法政策的核心意思十分明瞭:確立憲法的司法適用性。其之所以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年藉助一個本來較爲普通的民事案件提出,後來的治史者自可從政治、經濟和社會條件之急劇變遷、法律教育與法律共同體之發展、公民權利意識之增長、糾紛激增和立法滯後、司法改革與樹立司法“威”與“信”之迫切、[14]媒體之相對自由等諸多因素中尋找關聯性,此處不多論。然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司法政策既張揚了憲法的權威與尊嚴(藉助司法賦予其實際效力而得以實現)、憲政的人文主義理念(保障公民基本權利),體認了憲法在形式和實質上的價值,另一方面又較爲明確地把憲法定位於“拾遺補缺”之功能。[15]

司法政策核心理念的宣告,可以說並不直接針對法官手頭案件。不過,其一則爲齊玉苓案的憲法適用,踢開了認識上的攔路虎,二則對憲法補缺功能的定位,成爲解決“爲什麼齊玉苓案直接適用憲法”問題的邏輯起點。該問題實際上隱含着一個有普遍意義的法律問題,即“在什麼情況下,爭議案件可以直接適用憲法”。最高法院法官對此的解答,構成了具體的憲法司法理論。若簡單歸納,邏輯上存在以下三段論。

大前提:在普通法律出現缺陷和漏洞而導致“無法可依”,而公民的憲法基本權利確實受到侵害時,可直接適用憲法; 小前提:本案齊玉苓受教育權被侵害,但普通法律規範尤其是民法難以包容這一權利,不能提供裁判依據;

結論:故本案直接適用憲法關於受教育權的規定,判定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

其中,大前提非憲法文本明文規定,乃司法政策所明示,是最高法院法官發展出來的憲法適用之條件。就本案而言,小前提的確定至爲關鍵。在這個方面,法官又主要解決了兩個問題:爲什麼本案的實質是齊玉苓受教育權被侵害;爲什麼民法不能包容受教育權。

在法院討論此案過程中,曾經有一觀點認爲,受教育權是憲法權利而非民事權利,但齊玉苓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可以作爲陳曉琪等侵害齊玉苓姓名權的損害結果,同樣可以使齊玉苓的權利得到救濟。[16]但是,最高法院否認了這一觀點,理由是在本案中,齊玉苓受到的侵害包括姓名權、受教育權和勞動就業權,而主要是受教育權被侵犯,侵害姓名權只是侵害受教育權的一個手段,勞動就業權的侵害則是受教育權被侵害之結果。[17]因此,最高法院在《批覆》中措辭爲:“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規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法院假如採納被否決的觀點,由於把受教育機會喪失作爲損害姓名權結果來對待,齊玉苓獲得的金錢賠償數額,確實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法院認爲,把本案事實定性爲侵害人主要侵犯齊玉苓的受教育權,似乎更爲準確、有力,也更能有效地迴應當事人的訴訟主張。

最高法院對“爲什麼民法不能包容受教育權”問題的解答,是建立在反擊“受教育權亦是民事權利”觀點之基礎上。然而,這一回應顯得並沒有那麼有力,而是略顯含糊。被否認的觀點認爲:

①受教育權是指公民享有的在各類學校、各種教育機構或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文化科學知識,提高自己科學文化水平的權利。受教育權包括公法意義的受教育權和私法意義的受教育權,私法上的受教育權乃是對傳統民法人格權的豐富、完善與發展,憲法規定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並不影響其作爲民事權利存在。②民法通則對民事權利的規定採取非法定主義,不一定有規定的權利才保護,如隱私權,如確實有損害後果發生的,也應保護,法律沒有規定受教育權,應通過解釋法律來補充法律漏洞。③在現代社會高度社會分工的情況下,受教育已成爲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而民法上的受教育權正是現代社會人格權的豐富與發展。私法意義的受教育權本質上是平等權和自由權,其實質爲民事權利。[18]

而最高法院法官在迴應時,或者以“本案當事人的受教育權則屬於民法理論難以包容的權利,明顯屬於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或者以“將憲法上的受教育權直接理解爲民事權利,在概念上是不妥當的”,一筆帶過,語焉不詳。

三、受教育權主張非憲法不能迴應嗎

齊玉苓提出的受教育權主張,真的非憲法不能迴應嗎?換言之,設若我們不加置疑地接受最高法院的憲法司法理論,那麼,除了訴諸憲法規定,就無別的途徑可循了嗎?

首先,從法條主義的立場出發,受教育權的主張,自然令人聯想到一部法律:《教育法》。[19]而觀察該法,卻會得到第9條第1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第81條“違反本法規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對此兩個條款的規定予以解釋,“受教育的權利”當在“合法權益”範疇之內,自無疑議,此其一。其二,“違反本法規定”,想來不應機械、僵化地尋找《教育法》各條具體規則,以發現盜用姓名謀取受教育機會的侵權行爲是否已經爲法律明確禁止。如此尋找法律的方法,就如信奉立法者爲無所不能之神——洞察一切、預定一切。即便退而求其次,非要有“規定”不可,那麼,第9條第1款既已明確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盜用姓名的侵害行爲自是“違反本法規定”。其三,齊玉苓是否“受教育者”,《教育法》未對此術語給出明晰界定,但閱讀整個法律文本,受教育者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在校學生。像齊玉苓那樣,報考學校已經錄取併發出通知書,儘管其因爲侵害人的違法行爲而始終沒有正式入學,但認定爲第81條所保護的受教育者,並無不當。由此,判定陳曉琪等人承擔民事責任,應該可以在《教育法》中找到依據。

置換一個角度,可以認爲,最高法院在本案中的“以民法方法保護公民在憲法上的基本權利”,[20]其實並非首創,而是由立法者在制定《教育法》時已經完成了。“承擔民事責任”之規定,不也是要求法院在民事訴訟中保護受教育權嗎?與最高法院唯一不同的是,對受教育權究竟在性質上是專屬憲法基本權利還是民事權利,抑或二者兼有,立法者避而不談,而最高法院則一口認定,受教育權乃憲法基本權利,絕非民事權利。不過,無論有意還是無意,立法者的迴避也意味着受教育權沒有被立法明確定性爲民事權利。當然,《教育法》第81條的規定還是存在缺陷的,因爲並非任何侵犯受教育者合法權益的行爲,都承擔民事責任,行政機關侵權造成損害的應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然而,這個缺陷並不影響法院在民事訴訟中適用《教育法》。

有必要提及的是,宋春雨法官在其文中指出:“《批覆》中‘憲法’不是指狹義的憲法即憲法典,而是指包括憲法典在內的憲法類法律。作爲憲法類法律的教育法,以保護受教育者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選擇教育方式的自由爲根本出發點和任務,任何人限制、剝奪他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的行爲,均構成對法定義務的違反”。[21]如此解釋《批覆》中“憲法”一詞,與最高法院把此案譽爲“憲法第一案”放在一起考慮,實令人大惑不得其解。若果如此,那麼,凡是適用《教育法》、保護公民受教育權的裁判,豈非都應該列爲憲法案件?“憲法類法律”比起憲法典一詞,其意極爲含混,即便倡導“憲法司法化”之學者,恐怕都不會作如是理解。

以上乃基於法條主義立場,觀照最高法院憲法第一案裁判之缺憾。爲使討論得以深入,我們不妨假設《教育法》第81條不存在。而且,就《教育法》在實際上“無法適用於本案”這一意義而言,其確實等同於不存在。因爲,侵害行爲發生於1990年,而上文討論的《教育法》乃1995年9月1日起開始正式施行,故而,儘管法院是在《教育法》、施行之後審理此案的,但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法院應該不適用《教育法》來裁判此案。[22]那麼,這是否就意味着,上述三段論中的小前提在本案中得到了滿足呢?若仍然秉持法條主義,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然而,上文所引最高法院予以否認的“私法上受教育權系傳統民法人格權的豐富、完善與發展”之觀點,在此值得重拾。

陳情表教案 篇三

關鍵詞:單親家庭 敲門

一、案例背景

筆者在學生管理的工作中處理過種種情況,較棘手的是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單親家庭,這一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早已成爲普遍現象。在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髮展過程中,有時易陷入“誤區”,心理上會產生不少的矛盾和鬥爭,引起心理不適應、情緒不協調和精神障礙。這時候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劇情再現】

一天下午,我們班的生物老師跟我反應陳某的情況,她說她從教以來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陳某在上生物課的時候遲到了,遲到亦不是大事,該生無視老師的存在,沒有打招呼或喊“報告”就直接衝進教室。這不但違反學則準則(不尊重師長),而且擾亂了正常的教學。於是,生物老師問陳某是怎麼回事,並且要求她重新退到門口,喊了“報告”再進來。該生是退回到門口,但是既不喊報告也不打算進教室,就站在教室門口,這下惹怒了生物老師。

三、案例策略――多敲幾次學生的“心門”

【第一次敲門】找準病根,對症下藥

我國古代的《學記》中指出:“知其心,然後救其失也。”這說明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根據陳某的行爲表現來看,事情發生時自尊心敏感、情緒反應強烈且一時難以自制,這與她的性格有關,跟她的家庭環境有關。我決定進行一次家訪,多多瞭解該生的情況。家訪時,發現該生自小父母離異,離異時撫養權判給了父親。後來母親改嫁,陳某的父親爲了生計,大部分的時間在外務工,陳某平時行爲缺少必要的約束性,從小缺少父母的愛。陳某的鄰居告訴我:她的父親心情不好時就會對她大發脾氣。陳某的易暴躁性格與陳父相似,父女平時在家中也經常會起衝突,導致陳某情緒化表現得很明顯。針對她的這種性格,如果我當時採用直接批評、硬碰硬的辦法必會失敗,這樣的學生儘量多從正面表揚,類似順毛驢。

【第二次敲門】 “吹冷風”不如“吹暖風”

教師教育情緒化、火爆脾氣的學生,得像暖風一樣柔和,和風細雨,讓學生覺得吹面不寒。在瞭解該生的實際情況後,我沒有采取嚴厲的懲罰處理,就當這事沒有發生一樣。幾天後,學校要求出一期關於“雷鋒”的黑板報,教育的契機來了,因爲該生畫畫相當不錯。於是我就把這任務佈置給她的好朋友,並暗示該生可以找她幫忙一起出這期黑板報,並要求她要拍幾張她們出黑板報時的照片。過程我沒有參與,當週一我來到教室時發現黑板報出得很有想法,無論是版面還是圖畫都很出彩,無疑的,我們班這次的黑板報評比榮獲第一。我在班會課上大大表揚了出黑板報的學生,並出示了她們在工作時的照片,大家很驚訝,陳某在畫畫時竟然那麼投入,畫出來的效果也是那麼好。頓時大家都起鬨了,我發現,陳某坐着位置上突然低下了頭,臉都紅了,估計她的內心是暖暖的。這股“暖風”吹後,她慢慢的對我和善多了,碰面時會向我問好,請假時會主動跟我說明。之後,我引導她認識自己“不喊報告”的錯誤行爲,並暗示她要在事情發生時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後來,她主動找到生物老師道歉。

【當幸福來敲門】遇見信任,遇見幸福

幾天後她主動問我是不是心理諮詢師,有事情想請教我。於是我們進行了一次心交心的談話。她告訴我說她的親媽在外打工時吸毒被抓了,現在在監獄裏,她不知道該不該去看她,她的爸爸很反感她們姐妹與她親媽聯繫。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很突然,很難回答。進過思考後,我告訴她,如果我是她的話,首先我會徵求爸爸的意見以示尊重,如果爸爸極力反對的話,我會考慮下次再去。如果爸爸不是很反對的話,我會考慮去探望媽媽,因爲我現在已經快18歲了,懂事了,有權利去做自己認爲是對的事了,更因爲這時的媽媽需要親人的關心和鼓勵,即使是她犯了大錯誤。交談後,陳某告訴我,她懂了,知道該怎麼做了,對我深深地鞠了個躬並說了謝謝。一股暖流在我心裏流過,我感到我們現在的心是緊密相連的,我們彼此是相互信任的,此刻我們遇見信任,遇見幸福。一個星期後,陳某告訴我,她和妹妹一起去看了媽媽,母女三雖然話不多,但是她們之間的隔閡消除了,她和妹妹有依稀感受到多年前有親媽疼的感覺。我爲她們感到高興,衷心祝福她們,希望一切都好。家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影響是相當大的。最近,陳某臉上的笑容也多了,我相信她們母女的關係肯定改善不少。

四、案例反思――折翅的小鳥也渴望在藍天高飛

加強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不管對孩子本人,對家庭,還是對學校,對社會都十分必要。每位教師必須抱着對教育工作極端負責的態度,應認真全面地掌握這些孩子心理的發展規律和心理特徵,多敲幾次學生的“心門”,學生最終願意對你敞開“心門”,如此你便可幫助他們走出青春的陰影,接受社會的陽光和雨露,綻放出青春的花朵。

參考文獻:

陳情表教案 篇四

被警方抓獲的男子是重慶市萬州區某鎮的陳小西。8年前,因爲爭風吃醋,作爲村委主任的他,竟與村裏的一名磚廠老闆、一名小組長及他的情婦、老婆,合謀將村黨支部書記殺害。

案發後,警方很快將其他4人抓獲歸案,主犯陳小西潛逃……

爭奪情婦

村委主任夥同老婆棒殺村支書

2011年12月9日,被押回萬州的陳小西在看守所向民警交代了作案經過。

2003年,時任村委主任的陳小西雖已成家,並有3個子女,卻與同村一女子保持情人關係。沒想到,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也與該女子有不正當男女關係。陳小西爲此與村黨支部書記產生矛盾,村黨支部書記多次揚言要免掉陳小西村委主任職務。

“得想辦法教訓支書一下。”2003年7月,陳小西找到與村支書關係不好的同村磚廠老闆和一名小組長,商量教訓村支書。磚廠老闆當場表態,如果教訓村支書成功,願拿1萬元作爲“獎勵”。

隨後,陳小西將教訓村支書的想法告訴情人,讓情人約村支書出來。陳小西在準備教訓村支書的木棒時,他老婆得知情況,協助陳小西製作了殺人的木棒。

2003年7月15日下午,陳小西的情人給村支書打電話,約對方深夜出來幽會。7月16日凌晨1時許,村支書與情人赴約經過一個山崖口時,埋伏在路邊的陳小西拿出木棒,朝着村支書背上狠狠地打過去,連續幾棒將村支書打死。

次日,陳小西老婆在家裏替他收下了磚廠老闆送來的9000元“獎金”。

警方清網

8年後民警千里赴浙江擒兇

幾天後,村民發現了村支書的屍體,向警方報案。

辦案民警根據事發時打進村支書家的電話,很快查獲陳小西等人合謀殺害村支書的事實。隨即,磚廠老闆、小組長、陳小西的老婆和情婦先後落網,只有陳小西潛逃,不知去向。

2011年“清網行動”開始後,萬州警方再次將陳小西列爲網上追逃對象。11月下旬,專案組民警接到準確線索後,立即趕往浙江省玉環縣。在當地警方配合下,民警很快鎖定陳小身的玉環縣大麥嶼街道普南村某私人小磚廠。

在普南村辦公室,磚廠林老闆看了辦案民警出示的陳小西照片稱,廠裏一名幹了數年的員工與照片有些相似,並同意發現陳小西后立即與警方聯繫。

“你是不是犯了什麼事?有幾個重慶來的警察在找你。”從村辦公室回到家裏,陳小西正好來串門,林老闆直截了當地問。

聽到老闆的質問,陳小西假稱有急事要辦,起身離去。

辦案民警接到林老闆的報警電話後,火速趕到陳小西的住處,卻發現陳小西已逃得無影無蹤。

接到專案民警求援後,溫嶺市澤國派出所迅速調集警力,很快對轄區車站碼頭布控。12月5日,當陳小西乘坐長途汽車到達溫嶺市澤國鎮104國道收費站時,被布控民警當場擒獲。

陳小西向警方供稱,獲知家鄉警察千里追蹤到廠裏,他連夜趕往溫嶺市石塘鎮,在小旅館住了5天,準備乘車到湖北省襄樊市原工友處躲藏。

躲藏8年

他交代多次想自首但無決心

“我多次想過投案自首,但都沒能走出這一步。”陳小西向警方交代,潛逃這8年,他只敢在一些小地方打工,不敢去大城市,更不敢與親人聯繫。

陳情表教案 篇五

【關鍵詞】大學新生 校園生活 適應性引導教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C-0103-03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承擔着教育、管理和服務三項職能。其中,教育是目的,管理是手段和過程,服務是精神與理念。將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相結合,是新時期創新高校輔導員工作理念的基本表現形式。大學新生剛入學往往對校園生活不太適應,輔導員在日常德育和學生管理事務中,只有堅持服務導向,熱心服務,細心引導,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新生適應校園生活,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案例簡介

2015年9月17日,正值軍訓期間,某新生宿舍3名男生攙扶受傷的陳某來辦公室辦理請假手續。在交談中瞭解到,陳某於前一天軍事訓練結束後赴籃球場打籃球,在投籃過程中因大意發生踩踏,由於動作力度過大過猛,導致自身身體重心失衡,腳踝發生嚴重拉傷,瞬時腳面出現腫脹,淤血明顯,獨立行走困難。在寢室同學的攙扶下,陳某被送往校醫室就診,醫生在進行專業治療後,開給部分消腫祛淤的治療性藥物。考慮到其拉傷的嚴重程度,已不適合繼續參與軍事項目的高強度訓練,筆者一方面安排陳某的舍友赴校醫室辦理診斷證明,以便安排軍事訓練請假事宜,保證科目成績認定合格;另一方面,對陳某生病期間的日常生活照料問題進行安排。

在宿舍休養期間,由於長時間的獨處,陳某產生了強烈的孤寂感和落寞感,舊有生活場域造就的思維慣習更是在事件發展過程中發揮着強大的催化作用,大學聯考成績的不理想,家庭陪伴的驟減,親朋好友聯繫的阻斷,以血緣、地緣、親緣、情緣爲優勢構建起來的社會關係網絡的打破,在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因素的影響下,陳某入學以來一直暗藏其心的執拗退學念頭和固執想法開始迸發,對大學生活適應不良的情況越發顯著,突出表現爲學習適應不良和人際關係適應不良。

二、案例處理過程

(一)瞭解事件基本情況,細心關愛,消除學生疑慮和隱憂

1.瞭解事件基本情況,解決後顧之憂。輔導員工作瑣碎繁雜,愛心、細心、耐心是幫助學生排憂解難的必備心態,更是實現服務工作高效能目標的首要前提。安全作爲輔導員工作的底線性問題,始終處於常抓不懈的層面。面對請假學生的慌張神情,筆者基於職業敏感,對陳某整個受傷過程及診療狀況進行了仔細詢問,以判斷是否需要赴市人民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診療。根據校醫的診療建議,在宿舍休養便可。於是,陳某的軍訓成績認定和生活照料問題成爲當務之急。按照軍訓辦的相關規定,在其宿舍舍友的幫助下,陳某辦理完成相關手續,有效消除了其成績認定的疑慮和擔憂。

2.春風化雨,細心關愛,提供生活保障。在辦理完軍訓請假和成績認定事宜後,筆者親自送陳某回宿舍,並對陳某進行了鼓勵,拉近交往距離。由於陳某行動不便,筆者安排其宿舍成員輪值,每天打包飯菜,解決其基本的餐飲問題。而此時,如廁問題成爲令人尷尬的難題。學生公寓上鋪下桌的組合及衛生間的設計根本無法匹配陳某獨立方便的需要。於是,除輪值安排外,採取了方凳替代便捷式馬桶的做法。

(二)找準問題的根本痛點,針對性進行深度訪談

1.把握主要陣地,找準根本痛點。宿舍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陣地。軍事訓練更是進行大學新生行爲養成教育和適應性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晚間的常規宿舍走訪中,筆者除對陳某進行基本的人文關懷外,還輔地對宿舍成員進行集體意識教育和協作意識的教育,引導宿舍成員真正學習和體會軍訓的精神內涵,多關心傷病同學,要像親如兄弟的戰友一般,互相之間多幫助多關懷,發揚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數次的宿舍走訪,明顯增進了師生關係,學生的話匣逐漸打開,而此時陳某默不作聲,神情恍惚引起了筆者的關注。在經過旁敲側擊的瞭解後,宿舍成員最終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原來陳某一早便已產生退學的想法,這纔是問題的根本痛點。

2.對症下藥,開展深度訪談。在進行深入瞭解後發現,陳某大學聯考成績帶來的挫敗感情緒延伸、極度思念親友的感情波動、個人獨處滋生的孤獨落寞感是這一根本痛點產生的主要誘因。針對陳某回家復讀的想法,從大學聯考成績結構,其所獲得的分數,提升的理性可能性,所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和機會成本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解答。同時,對目前就讀專業、發展前景、寬口徑就業優勢、個人前途等方面進行了逐一說明;針對戀家這一問題,建議其加強與親朋好友的溝通聯絡,引導其培養自身良好的獨立精神和自立意識,爲職業素養生成和未來就業儲存能量。求學在外,遠離家鄉,滿是親人的牽掛,只有樹立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獨立而堅韌地生活,才能減少家人的擔憂;針對情感孤寂的問題,建議加強與同宿舍同學、同鄉的互動溝通,積極拓展人際關係,增加社會資本存量。大學生活初始,所有人都在努力實現角色轉換,人脈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細心經營。

(三)建立家校聯繫,全方位瞭解學生情況

1.建立家校合作,暢通信息互聯。新生剛剛入校,筆者便組織填寫了新生入學基本信息登記表,記錄了翔實、可靠的學生個人信息和家庭基本信息,作爲學生管理的基本輔檔案材料。其中,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家庭詳細地址、緊急聯繫人及其聯繫電話。新生入學信息登記是家校合作的基本實現形式,可以有效地增進信息聯絡。在陳某案例的處理過程中,筆者第一時間與其父母取得聯繫,將陳某在校發生的意外事故傷病情況通報家長。第二次溝通中,針對陳某的病情恢復情況和環境適應不良狀況進行說明,傾聽家長的想法和意見,全方位瞭解陳某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情況。令人吃驚的是其父親和姐姐表示已經安排好手頭工作,購買好後一天赴柳州的火車票,準備帶其回家治療。而且如果陳某堅持退學,便帶其回家復讀。陳某父親的一番話使筆者陷入思索,快速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2.盡力解釋,及時溝通,解決問題。如何當好父親、母親,如何行使愛的權利,值得反覆思考、嘗試、實踐和總結。針對陳某父親愛子心切的問題,筆者當即做出如下解釋:第一,筆者每天都在堅持走訪宿舍看望陳某,瞭解其病情及恢復情況,並已解決科目成績認定和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如果前期康復效果較差,便會迅速安排其去市人民醫院進行復診治療。第二,希望家人配合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多給陳某打電話,進行溝通互聯,從正面引導陳某既來之則安之,正視短期存在的困難,進行環境適應。大學生應該具備獨立精神、自立意識,終究要獨立面對社會,不可能永遠依靠家裏。第三,建議取消已經購買的車票,給陳某一定的理性思考時間,從復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專業就業前景和個人前途出發,進行引導說明。建議家長避免因陳某一時衝動,家長的助力,剝奪了陳某應有的機會,讓家裏人放心,安心工作。第四,鑑於陳某姐姐專業護士的身份,其一再強調帶陳某去市人民醫院進行復診。在成功勸服陳某父親和姐姐後,當即安排宿舍兩名同學第二天帶陳某去市人民醫院進行復診,並將檢查結果及時進行通報,消除家長的擔心和疑慮。

(四)利用朋輩關係,進行幫扶性訪談輔導

1.利用朋輩關係,獲取支持資源。朋輩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它是通過有目的地挑選、培訓並組織與受教育對象年齡層次相近、經驗相似的學生,通過傾聽、共娛、交談等形式實現經驗分享,從而實現受教育者探索自我、適應環境、促進自我成長的一種教育方式。在案例處理過程中,筆者通過陳某的宿舍同學,仔細甄別和挑選陳某的同鄉資源等同輩關係,選擇性地邀請陳某的部分同學和同鄉進行幫扶性訪談。從地緣、友緣和情緣關係出發,降低陳某的心理安全防線,拉近其與同伴的心理距離,促進其積極心理的形成,幫助其進行環境適應。

2.選取合適話題,確保訪談實效。通過創造生活迨隆⒕訓趣事等輕鬆愉悅的談話主題和友好和善的談話氛圍,對陳某進行特別的關注關愛和悉心引導,緩解其因遠離家鄉,孤獨落寞產生的難以消解的思鄉情緒。關注陳某高中時期的學習生活環境,分析其退學思想產生的重要誘因,幫助其解開心結,去除心病,平穩心態,理清心緒,助力其健康成長。

(五)持續關注,助力成長

1.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只有堅持以學生爲本,持續關注學生的發展,以愛心、細心、耐心等“三心”爲精神指引,熱心服務學生,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才能真正地助力其成長,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2.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在堅持了多次的宿舍走訪和深度訪談後,所有的行動最終換來陳某心緒的平穩和感恩回饋的話語。如今,陳某已很好地適應了大學生活,學習成績優異,人際關係良好。在2015年度全國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等級考試中其獲得了B級考試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

三、案例啓示

(一)明確職業價值定位,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1.明確職業定位,創造自身價值。輔導員崗位是大學教育的內在邏輯要求,工作宗旨在於服務學生髮展,重在面對面給予學生具體的支持和幫助。通過引導學生思想,指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心理,輔導學生生活等具體路徑,不斷追求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這一職業價值定位目標。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只有將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理念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實現高效能的工作目標。管理育人體現的是被動的互動關係構建,服務育人體現的是積極的互動關係構建。二者的融合能夠有效克服當前高校輔導員職業存在的雙重角色尷尬困境,進而轉化爲身份認同。

2.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努力實現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輔導員職業發展,應努力實現由經驗型事務工作者向良師益友型學者的轉變,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第一,不斷學習輔導員工作實務手冊、相關實操理論;關注易班、高校輔導員等信息平臺,豐富自身工作思想。第二,定期、主動地嚮導師彙報工作;加強與本學院、兄弟學院同仁的工作心得溝通交流;細化輔導員工作日誌記錄,溫故知新,總結經驗教訓。第三,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將“三心”真正融入工作實踐,服務學生;切實做好“百生訪談”,提高溝通交流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與學生共通共融,將管理、教育與服務融爲一體。第四,不斷提升工作技能,加強實務工作向理論成果的轉化;學習統計分析方法,通過調查研究和個案訪談相結合,實現工作的定量、定性融合及科研成果轉化。

(二)案例處理要找準根本痛點,堅持問題導向,對症下藥

1.明確需要層次,找準根本痛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啓示我們,人的發展總是處於各個需要層次。案例中陳某的需要不僅表現爲生理、安全等基本層次的需要,更表現在愛與歸屬和自我實現等高層次的需要。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距離最近、影響最大,所關注的是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利益相關的各種生活問題,只有明確需求層次,找準根本痛點,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輔導員需要藉助各種平臺掌握學生信息,除辦公室這一傳統陣地外,還應重點把握教室及(下轉第127頁)(上接第104頁)學生宿舍等新陣地。因應信息化的發展潮流,QQ、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體也已成爲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戰略要地。只有藉助各種平臺和媒介力量,輔導員和學生之間從身份、思想和交流方式等方面纔可以構建起更爲理想的互動關係。

2.注重方式方法的選擇,對症下藥。針對具體的問題,必須明確痛點,堅持問題導向,選取合適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具體而言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發揮家庭的協同教育作用,實現家校互聯。建立可靠的、翔實的家長聯繫電話簿、QQ羣等,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思想、學習、生活及工作問題。針對突發事故和意外情況必須堅持第一時間通報原則,確保教育管理的連續性、有效性及針對性。第二,搭建有效平臺,發揮所在班級、朋輩關係、心理協會等團體輔導的作用。通過主題班會、主題座談、羣體訪談、團隊遊戲等形式,爲問題學生提供成長和發展所需要的應然環境。在特定的情境下,開展大學生適應性教育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其實現角色轉變。第三,牢牢把握宿舍這一戰略高地。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輔導員開展工作的重要陣地。宿舍管理,必須堅持常規管理與人文關懷共進,宿舍紀律與安全責任同行,努力創建學習型宿舍和和諧宿舍。在宿舍走訪中,能夠洞察存在的問題,配合深度訪談,及時地去化解。此外,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班長、生活委員、宿舍長、信息員等的信息聯絡作用,及時瞭解問題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爲表現,爭取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漸。

【參考文獻】

[1]傅明宇。學長式朋輩團體輔導對大學新生適應性的心理實效研究[J].科技信息,2014(14)

[2]閔楨。淺談大學輔導員職業定位[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陳情表教案 篇六

1、從瞭解李密所處的時代入手,理解他爲什麼向晉武帝陳情,“乞願終養”、“辭不赴命”。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語和習用語。

【教學設想】

1、本文語言富於節奏和感彩,應讓學生熟讀並疏通文字。

2、瞭解這一時期特定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範讀,學生散讀。

二、有關情況介紹。

1、晉武帝爲何要徵召李密?

2(晉武帝司馬炎於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晉王朝。爲了穩定民情,籠絡人心,對於西蜀的名人賢達,或徵召他們到洛陽供職,或任命他們留在中原的子孫做官。晉武帝下詔徵李密爲太子洗馬。)

2、李密爲什麼要委婉陳情?

2(李密在西晉建立前,曾在蜀國做官。作爲一個“少仕僞朝”的“亡國賤俘”,四次被徵召,四次拒絕,很容易使晉武帝產生疑忌,會以爲李密懷念蜀漢,不滿新朝。而這是一種違抗聖命大逆不道的行爲。在逼迫甚急的情況下,李密上表陳述情由,敘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說明不能應徵出仕的原因。)

三、教師指導學習課文。

1、點撥疑難字、詞。

鮮——少廢——停止察——舉薦

除——拜授官職矜——注重、崇尚擢——提拔

過——過分盤桓——徘徊

2、概括每段大意,說說各段之間的聯繫。

2(第一段——敘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開篇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八個字概括幼年時期的不幸遭遇,落筆十分悽楚。接着寫“險釁”、“閔凶|的具體內容:“六月”喪父,“四歲”母親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然後敘述家庭的孤獨單薄,叔伯兄弟,遠近親屬,一概沒有,只有祖孫二人相依爲命。段末點明“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暗含爲了盡孝無法應詔之意。)

(第二段——敘述朝廷多次徵召和自己的進退兩難。首先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朝廷的忠,再敘述多次徵召的經過,段尾以“供養無主”、“劉病日篤”來說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難全,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孫更相爲命的關係,說明自己並非欲全名節而辭不赴命。本段一開始就擺出聖朝的施政綱領:“以孝治天下”,那麼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顧,理應留在祖母身邊,以盡孝道。又貶抑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最後申述不能奉詔就職的原由。祖母病情嚴重,生命垂危,“母孫二人,更相爲命”。這些都是實情,顯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懇請晉武帝批准終養祖母的要求。本段換一個角度陳述理由:“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一“短”一“長”的對比,說明奉養祖母不會有礙於報效朝廷。接着明確提出自己的請求,最後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誓言作結。)

3、李密陳情的目的是什麼?作者抓住什麼來打動晉武帝?

2(能夠爲祖母盡孝,拒絕徵召,又能得到晉武帝的恩准和諒解,免去疑忌和殺身之禍。作者抓住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綱領,用“孝道”打動晉武帝,使晉武帝不得不承認他善於爲自己辯護,並寬容了他。)

4、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2(A、排偶句的運用,有不少是爲了通過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的內容,來強化情意的表現。)

例:“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循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將盡忠與盡孝的矛盾強化,突出進退兩難的處境。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勁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通過上下、左右、內外的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的情景。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而報劉之日短。”通過時間“長”與“短”的比較,巧妙地提出了一個先盡孝後盡忠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通過“生”與“死”的對舉,表明了一定要報大恩的決心。

2(B.練達而概括的四字句連用,對製造情勢、渲染氣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詔書切峻,責臣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如星火”一連六個四字句,三層排比,短語迫促,一氣呵成,造成一個上責下催,透不過氣來的緊急氣氛。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一連四個四字句,借比喻,用誇張,將祖母劉危在旦夕的情勢形容殆盡。

積累成語:

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進退狼狽日薄西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氣息奄奄更相爲命皇天后土實所共鑑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第二種]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

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後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

李密爲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爲穩定局

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爲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爲“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爲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爲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

當強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註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門衰祚薄日薄西山煢煢孑立牀蓐

猥以賤微生當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撥擢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終鮮兄弟除臣洗馬劉病日篤更相爲命

2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表以聞聖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劉日薄西

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二州伯牧所見明知形影相弔晚有兒息逮奉聖朝察臣孝廉舉臣秀

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猶蒙矜育不矜名節願乞終養聽

臣微志庶劉僥倖不勝…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悽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

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僞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

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覆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爲“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麼呢?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那麼,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爲《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註解沒有,那是什麼呢?

提示:情: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課後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裏,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

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

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裏,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

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變被動爲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揭示矛盾分析矛盾

解決矛盾先盡孝後盡忠

沐清化蒙國恩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忠心

聖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

甚。”後面省略的一句話,並想想作者爲什麼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

並想想作者爲什麼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僞朝的

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

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爲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僞朝“本圖宦達,不矜

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

一原因只是因爲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

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

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

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

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爲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

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擡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

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

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

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

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

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

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

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爲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

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瞭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爲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爲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

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

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爲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於言表。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急於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爲後世提供了衆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

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

相爲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爲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6、小結: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彙:

四、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爲,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爲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

同意這一觀點嗎,爲什麼?引導: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爲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

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

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

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

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

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爲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爲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

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爲人。

[第三種]

A.課時安排:共3課時。

B.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乞終養的目的,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標:苦情、親情、忠情--真實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

C.教學重點: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之後,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苦情、親情、忠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乞終養的目的。

D.教學難點:動筆的勤奮。

E.教學方法:反覆誦讀的新授課。

F.教具使用:相關課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作者簡介:

二、誦讀提示:

1.注意體會作者的真摯感情。

本文是寫給皇帝的信,以敘事爲主。在敘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摯的感情。誦讀時,要注意文章的層次,做到有表情地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文中抒發的感情。

2.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統領字的四字句),讀來容易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但在以四字句爲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成了句式的錯綜變化,使文章脈絡流走,音韻和諧。誦讀時要加以體會,讀出文章的節奏感。

3.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門衰柞薄、煢煢孑立、牀蓐、猥以微賤、非臣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三、整體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對寫作背景有所瞭解:司馬氏集團滅蜀後,爲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應詔,會被誤認爲"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爲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爲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爲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着"情""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爲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1.第一段指導要點

(l)前一層從縱的方面寫本人從出生利"成立"的歷史、兼用總提分承的方式。''''''''''''"夙遭閔凶"一句是總提.以下依次寫父、母、祖母,最後說到本人。與父死母嫁.是爲了說明祖母"躬親撫養"的原因,寫本人"多疾病"是爲了說明"撫養"之不易,都是爲下文"臣戈祖母.尤以至今日"這句話張本。

"''''''''''''零丁孤苦''''''''''''"是關鍵語.下面有多處與之相照應。

(2)後一層從橫的方面敘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狀況。義中反覆強調的是一個"無(鮮)"字;至於"兒息",則雖"有"而"晚",又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極寫其孤單悽的心消.使人讀而生悲。在這種狀況下.身邊有一個疾病纏身的老祖母.怎能離家遠行呢?不言而喻,如此層敘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這八個字上。這一層是爲下"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一句張本。

"未曾廢離"也是關鍵語。下文"供養無主""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願乞終養"待都是跟它相照應。

第一部分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爲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險釁,夙遭閩兇"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運。然後講述幼年時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賴祖母撫養,說明"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再述家門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纏身,說明"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這段內容,是陳情不仕的唯一事實根據,作者寫得悽切盡情,以使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峻責化爲同情憐憫。

2.第二段指導要點

(l)前一層敘朝廷召之殷.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故有"前r''''''''''''""後"""尋"等字眼。徵召的級別也越來越高:先郡,次州.最後是朝廷。這一層的敘述十分得體:[1].開頭稱頌朝廷的清明教化。

[2]."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職,用"辭不趕命";"郎中。"""洗馬"是官職,用"辭不就職"。

[3].表達了感恩心情。

本層是爲下層作鋪墊的,又爲第三段中"過蒙拔擢,寵命優渥"一句張本。

(2)後一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先寫朝廷、地方的催運。後後寫自己的苦衷情詞悲側.動人心扉。

"劉病日篤"承上文"風嬰疾病",又爲下文"但以劉日薄西山……朝不慮夕"一句張本。

第二部分寫朝廷對自己優禮有加,而自己卻由於祖母供養無主,不能奉詔的兩難處境。先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州郡朝廷優禮的事實。然後明確提出奉詔奔馳和孝養祖母的矛盾,給下文留下懸念。

3.第三段指導要點

(1)本段須作一氣讀.但文勢有三轉:首先轉入"以孝治大下"的大理.說自己應當得到同情;其次轉到自陳宦歷、稱頌君恩上來.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得皇帝諒解;最後轉入正意.暗寫"孝"宇.說明這是辭職的唯一理由。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伏推""且"""但"。

(2)自陳宦歷一節寫得委婉動人,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作結.表達了至爲懇切感情。說劉病一節,語語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3)"孤苦"一同承首段.又爲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張本。""不能廢遠"承前段,又爲下段"願藝終養''''''''''''"一句張本。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陳述了自己的從政經歷和人生態度,並再強調自己的特別處境,進一步打消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針對上文留下的孝順祖母和回報國恩之間的兩難選擇,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國綱領,言外之意則孝養祖母雖爲徇私情,卻也不僅合情亦合理合法,併爲下文乞終養給出了理論根據。隨後說自己出仕蜀是圖宦達。不矜名節,打消武帝疑慮。再以祖母病篤,說明自己確實不能遠離出仕。

4.第四段指導要點

(1)本段亦須作一氣讀:先以"願乞終養"點明這篇表文的主旨.後以"聽臣徽志"請求皇帝恩准語意直貫而下。

(2)貫穿全段的是"盡節""報養"二語。開頭說"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結尾說劉"卒保餘年"之後,當"隕首""結草"以報,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說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勝……以聞"是當時表文結束時使用的套語。

第四部分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願乞終養",先盡孝後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年歲,說明盡孝之時短,盡忠之日長,然後提出"終養"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鑑。表達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忠心。

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纔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願意"盡節"於皇帝,是出於感恩圖報的心情,不能跟報效國家同日而語。

四、鑑賞要點討論:

1.融情於事。強烈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爲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彷彿是從肺腑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該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準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五、課後練習解題指導-本站§ :

一題。設計此題目的,是爲了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指導學生背誦時,最好結合誦讀提示,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本題。

二題。設計此題目的,意在使學生在誦讀中,注意本文陳情於事、文筆委婉的抒情特點。《古文觀止》的評語,點出本文抒情真實自然("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作者在文中所陳之情,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二是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三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正因爲作者所寫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纔會產生"悲側動人"的效果。

三題。設計此題目的,意在使學生注意文中重要的字詞,正確理解其含義。參考答案如下:

1.臣以險釁,夙遭閱兇。險釁:指命運不好。夙:早時。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離開我。背,背離、離開。

3.門衰柞薄,晚有兒息。薄:淺薄。息:子。

4.尋蒙國思,除臣洗馬。尋;不久。除:授予官職。

5.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希冀:這裏指非分的願望。

6.聽臣徽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聽:準評。卒:終。

四題、設計此題,意在提醒學生注意本課中至今還在使用的成語,以積累詞彙,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陳情表教案 篇七

2012年11月12日,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撤銷了浙江大學水環境研究院院長陳英旭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資格,當時會議上只介紹了陳英旭是經濟犯罪。而此前的2012年6月28日,陳英旭因涉嫌貪污已被杭州西湖區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7月12日被依法逮捕。一時間,一度被譽爲“專家標兵”、“明星教授”的陳英旭貪污案在全國高校引發“地震”……

陳英旭教授是中國水環境治理領域的知名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案發前,他擔任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常務副院長、水環境研究院院長。他還擔任過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英旭的出事,源於他2008年正式接手的“太湖流域苕溪面源污染河流綜合整治技術集成與示範工程”(下簡稱“苕溪課題”),“苕溪課題”隸屬於迄今爲止我國資金投入總量最大的環境科研項目“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水專項”),其總經費高達3.135億元,其中國家撥付經費1.05億餘元。

陳英旭所在的浙江大學在這一輪的“水專項”課題申報中斬獲頗豐。其中,他本人以及浙大張土喬教授分別是河流主題和飲用水主題的專家組成員。此外,根據浙大新聞辦2009年的信息,浙江大學總共拿下了九個課題,是全國高校獲得“水專項”國撥經費最多的牽頭單位之一。

陳英旭之所以能將數額如此巨大的科研經費收入囊中,有兩家關聯公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是杭州高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高博公司”)、杭州波易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簡稱“波易公司”)。據悉,兩公司的負責人是陳英旭的博士生楊尚源、王雲龍,而實際控制人則爲陳英旭本人。

苕溪課題共分10個子課題,其中高博公司、波易公司參與第4子課題,波易公司參與第10子課題,而被檢察機關最終認定出問題的,正是這兩個子課題。檢方指控,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陳英旭利用自己課題總負責人的身份,將這兩家公司列爲課題外協單位,再通過授意關聯公司開具虛假髮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手段,將1022.66餘萬元專項科研經費套取或者變現非法佔爲己有。

據調查,陳英旭將苕溪課題第10子課題的部分科研任務交由浙江工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金贊芳負責,共撥付金贊芳課題組專項科研經費320萬元。金贊芳事後承認,這320萬元中,雙方合同約定其中的200萬元由波易公司支配使用。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陳英旭授意其學生楊尚源、樑志偉多次採用編造虛假技術服務合同、開具虛假髮票等手段,將金贊芳課題組專項科研經費共計178.20餘萬元套現,非法佔爲己有。

第4子課題是直接由陳英旭本人負責。從一開始,陳英旭就將高博公司、波易公司列入課題外協單位,並通過浙江大學“水專項”賬戶分別將600萬元專項科研經費劃入高博公司,將270.73萬元專項科研經費劃入波易公司。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陳英旭在沒有完成相關科研活動的前提下,授意楊尚源、王雲龍等人以開具虛假髮票、編制虛假賬目等手段,將劃入高博、波易公司共計844.45餘萬元專項科研經費衝賬套取,非法佔爲己有。事後,據楊尚源、王雲龍交代:“雖然有些違心,但導師叫我們辦的事我們不能不辦。”

是不當使用還是貪污犯罪

2013年5月19日,萬衆矚目的陳英旭涉嫌貪污案在杭州市中院開庭審理,控辯雙方就陳英旭是否構成貪污犯罪各執一詞,脣槍舌劍……

陳英旭的委託人戴夢華律師堅持認爲,陳英旭案的具體情況不構成貪污,因爲高博公司及波易公司參與該項目是經過國家水專項領導小組同意的,陳英旭並未隱瞞兩家公司的任何信息。此外,戴夢華還認爲高博公司、波易公司參與的課題是通過與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簽訂合同的方式進行的,法人單位是項目(課題)實施的責任主體,陳英旭不應該是主體。即便陳英旭有責任,也是對科研經費使用不當。

戴夢華解釋說:“陳英旭教授當時對經費的使用沒有什麼精力去管,由其他人負責,他主要抓科研方面的工作。審計署對浙江大學進行例行審計後,他才關注這個事情,發現經費使用不規範,就把所有的錢都退了回去。”他強調,陳英旭是在審計署介入、審計結論作出前,主動要求兩家公司將款項退還給浙江大學。

戴夢華律師還認爲,即使合議庭最終認定被告人陳英旭貪污犯罪成立,但陳英旭主動要求兩家公司終止相應合同、退還款項的行爲,應認定爲犯罪中止。

但杭州中院認爲,被告人陳英旭及其辯護人要求宣告無罪的辯解和辯護意見,與法律事實不符,法院不予支持。陳英旭指使他人將在高博公司和波易公司賬戶上的科研經費採用虛列支出等方式衝賬套現,屬貪污既遂,公訴機關所指控的罪名成立,故陳英旭辯護人所提陳英旭屬於犯罪中止的辯護意見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採納。

辯護律師戴夢華又稱,陳英旭有自首情節,其在審計署介入、審計結論做出前,主動要求兩家公司將款項退還給浙江大學,未對國家財產造成任何損害,應當免除處罰。然而,杭州中院認爲,2012年6月27日在有關部門已經掌握陳英旭套取國撥專項科研經費的情況下,將其叫至浙江大學進行組織談話,陳喪失投案條件,依法不構成自首,但鑑於陳英旭在立案前全部退交贓款,未給國家造成實際損失,酌情可以從輕處罰。

陳英旭的親屬列入了旁聽,看到昔日無比風光的陳英旭神情沮喪地站在被告席上,親屬們一個個都抹起了眼淚。有關專家稱,如果當時檢察機關所指控的1022.66餘萬元這一數額被法院認定,此案就創造了全國貪污科研經費的新紀錄。陳英旭涉嫌貪污案在社會上尤其在高等教育界備受矚目,他的貪污數額最終會被認定爲多少成爲衆人關注的焦點。陳英旭案一審開庭後遲遲沒有判決,可見案情比較複雜。

“明星”教授跌入牢籠的深思

陳英旭出生於1962年8月,浙江義烏人,他的頭上頂着無數“學術光環”:“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部級人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主持過相關領域的國家“973”、“863”計劃項目;1996年~2002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日本東京農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曾經,陳英旭被認爲是一身正氣的頂尖科研人物,且前途無量。他在作學術報告時也常常談到對社會腐敗現象“深惡痛絕”。但當鋥亮的手銬戴上他的雙手,一切榮耀都變成了過往的雲煙。陳英旭耷拉着腦袋嘆息:“我這個人太糊塗了,怎麼會動起科研經費的歪腦筋,痛心啊!”

2014年1月7日,杭州市中院對民衆和媒體期待已久的陳英旭貪污案進行宣判,認定其貪污945萬餘元,其中,貪污第4子課題778.18餘萬元,貪污第10子課題167.30餘萬元。以犯貪污罪判處陳英旭有期徒刑10年,並處沒收財產20萬元。檢察機關指控的1022.66餘萬元之所以未被全部認定,是因爲其中有幾十萬元,因發票缺位或不能顯示內容,被視爲證據不足,未予認定。判決宣佈後,陳英旭表現得比較失望,情緒很低落。

陳英旭案發生後,部分高校已開始採取措施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管理。浙江大學紀委書記周谷平表示,此前,由於考慮到保護高校教師的積極性,方便科研創新,相對來說對科研經費的管理是比較寬鬆的,但陳英旭事發後,浙大方面已經開始收緊相關的科研經費管理。浙江工業大學副教授金贊芳也感覺,現在學校內部的審查頻率高多了,“以前沒那麼勤快,現在經常審查。”

在我國,近些年來對科研經費的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長。大凡正規的科研課題,都有經費使用和管理的規章制度。科研課題的級別越高,經費數額越大,經費使用和管理的規章制度就越嚴格。按理說,如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行事,那麼課題經費被貪污、挪用和不當使用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有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這些規章制度很難得到嚴格遵守和執行,許多科研課題的負責人只要把課題團隊內部人的羹分勻了,並打點好了外部的其他相關人員,就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經費了――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陳情表教案 篇八

康百萬莊園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是全國三大莊園之一。被譽爲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集農、官、商爲一體的大型地主莊園;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爲中原藝術的奇葩。莊園內保存了康家當年使用過的3478件傢俱、珍玩、器皿、文具、書畫、衣帽等,建築室內裝飾及陳設不僅展現了康家當年生活的原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以及人們的審美傾向。

一、以宣揚倫理、孝悌、進學的禮制觀念的陳設特徵

先秦儒家思想主張在處理事物中要不偏不倚,恰到好處,追求一種“中庸”之道。中原傳統民居基本採用主軸貫穿、主從分明、左右對稱的嚴謹均衡的平面佈置。但在對稱中又有變化,在多變中又保持統一。大院廳堂中,內外統一的對稱和均衡的特徵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進入廳堂,迎面是屏壁,構成室內軸心和底景,形成視覺中心,屏壁前依次爲條案、八仙桌、扶手椅,再往前爲兩旁拱衛分設椅幾,對數不等,條案上擺設東瓶西鏡,中堂畫或成對的掛屏掛於屏壁上,對聯分設兩端,均體現了中正、均衡、對稱的特點。給人的感覺就是秩序、莊重、和整齊。廳堂室內的主次、尊卑、上下等偏正關係得以凸顯和確立,爲“行爲活動提供了一個特定空間職位標記,滿足了行爲活動和空間場所的相對應關係。”迎客廳是用來接待各方來客以及各地康家各地棧房的大小相公,是負責商業信息上傳下達的地方。迎客廳是康家的形象窗口,康家刻意佈置這個待客廳,廳內傢俱、書畫、文房四寶、工藝品、茶具、茶葉等配套齊全。從中體現豫商“崇尚中庸、低調內斂”的儒家風範,體現豫商“留餘”的獨特個性。由此可以看出“禮制”在其空間中表現得尤爲突出。

二、以“天人合一”的祈福納祥觀的陳設藝術形式

我國古代建築裝飾歷史悠久,早在奴隸社會就已經開始使用。裝飾以雕刻和彩繪爲主。建築裝飾在封建社會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到了清代,民居中受限制較少,裝飾發展較快。在中原民居中,裝飾手法形式多樣、精美絕倫,逐漸形成了有形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藝術形式。莊園現存石雕、木雕、磚雕,多以人物、花草、鳥獸爲主,有“冠上加冠(官)”、半夜拜半夜拜師等雕刻圖案,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康百萬莊園室內外建築裝飾不僅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和中原文化風格,而且作爲藝術門類,必然反映出文化內容。是民俗與民居文化的反映。這些裝飾題材通過我國傳統的繪畫、工藝品、雕刻、書法、以及匾額、楹聯等手法表現出來。這些圖案大多富有寓意,它利用諧音、假借等形式或手法來獲得象徵的效果。如貓和蝴蝶組成的圖案象徵長壽。蝙蝠、鹿、壽桃組成“福、祿、壽”圖案,極具藝術性。在建築空間內部,通過圍合界面、傢俱、陳設品等的造型、色彩、圖案紋樣等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對生活的某些祈願,體現出中原地區的文化習俗、道德觀念等各種精神性。通過一些造型樣式和紋樣裝飾圖案來表達對未來的某種祈盼,例如福祿壽三星、三童子、四季春夏秋冬圖,鳳凰戲牡丹、麒麟送子、小兒戲金雞等題材。裝飾圖案多取諧音福、祿、富貴、多子多福、官上加官之意。這些題材都反映出莊園裏的居住者都希望能榮華富貴、長壽安康。因此,它的精神文化特徵比較明顯,精神性指向更爲明確。

三、以“三教”文化影響的室內陳設風格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她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儒、釋、道“三教合流”,其中“釋”、“道”都屬於宗教文化,其繁榮發展都與中原地區息息相關,並且對於中原民居建築室內陳設有着深刻的影響。

佛教文化不僅對中國的哲學、倫理、民間習俗等產生深遠影響,而且也影響到中原地區的建築裝飾文化,最爲明顯的是傳入了大量異域的建築造型、壁畫和裝飾紋樣。大大豐富了建築及其裝飾題材。佛教裝飾紋飾有佛手、連珠、祥雲等,這些紋樣在康百萬莊園建築上都能找到。道教崇尚神仙,認爲神仙能驅邪避災,能保佑人們升官發財、祈福祈壽等願望,迎合了大衆的心理需求。道教文化對傳統建築裝飾有很大的影響,包括壁畫、裝飾圖案等。道教文化所表現的裝飾紋樣有八卦太極圖、四靈圖、暗八仙等,道教所使用的圖案還有如鶴鹿龜象徵這長壽,梅蘭竹菊象徵君子的情操,雲紋、靈芝等象徵祥瑞等。

四、康百萬莊園室內陳設藝術對現代室內陳設的啓示

康百萬莊園作爲中原地區民居建築藝術的代表,其室內陳設藝術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價值。如何把這些傳統的陳設理念運用到當代室內陳設中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面對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後人應該懂得如何借鑑和傳承。基於體現“以人爲本”的基本設計理念,在當代中式室內空間設計中,設計師既要秉承傳統裝飾藝術的設計精髓,又要充分考慮當代人的審美意識、觀念。第一、可以將某些具有典型性的裝飾元素進行簡單模仿或者直接運用在當代設計中。比如傳統花瓶、瓷器、古典傢俱或單一的裝飾構件等直接陳設在與之相匹配風格的室內空間。第二、採用揚棄的態度,對傳統元素重新進行抽象、組合、解構。學會批判地繼承,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的不僅僅是幾個形式化的傳統元素,關鍵是要弄清楚中原傳統文化脈絡中什麼是永恆的,同時要把握隱藏在裝飾元素背後能夠真正體現中原傳統精神的本質。第三、傳統裝飾元素與現代材料、科技的結合。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可以提升室內空間的品位。高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正在成爲一種潮流,一種趨勢,也代表着中國文化的復興。傳統文化必須和現代科技相結合,才能使我們的傳統文化用各種形態反映出來,才能傳播得更遠、影響得更深。而中國製造的未來,也要靠傳統文化的支撐,軟硬結合,才能讓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爲更多世人所驚歎。

陳情表教案 篇九

陳紹進校長在長期的學校管理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辦學理念是制約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做得正確,首先必須想明白;做得精彩,首先必須思得深刻。因此,在學校管理實踐中,陳紹進校長一直在努力着……

一、尋找教海探航的導航塔

愛因斯坦說:“方向不對,前進就是倒退。”

2000年,陳紹進通過公開競選,出任李莊中學校長後,他巧妙地契合海安縣教育系統“質量立校”的背景,思考如何落實素質教育、提升辦學質量。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經過反覆磋商,形成了一整套目標明確的措施。堅持付諸實施僅僅一年就創造了“奇蹟”,學校在2001年會考中,有16人考入縣重點高中,改變了過去相對落後的“局勢”,一躍取得全縣國中第一名的好成績。隨後學校質量持續攀升,連續六年被評估爲“縣質量優等學校”。

2007年5月,縣教育局根據工作需要,調他到離家100多裏的海安縣角斜鎮工作,任角斜鎮教育助理、角斜國中校長。在學校管理中,他很快明確了“走素質教育之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辦學目標,提出了“奮力拼搏、勇爭一流”的角中精神,梳理出了“常規+過程+細節=高質量”的管理思路。一年後,角斜國中的會考成績刷新歷史,躍居全縣國中第一名。2009年,角斜國中被表彰爲南通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10年1月,學校被南通市教育局推薦到省表彰“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中國小”。

2010年下半年,陳紹進校長又調到全縣的名牌國中———紫石中學。此時恰逢國家頒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對我國今後10年“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一戰略舉措的實施進行了全面部署。陳校長在認真研習《綱要》原文的基礎上,借鑑國內外知名學校的辦學思想,結合紫石中學的實際,經過反覆推敲、論證,選擇了“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這面旗幟,把“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作爲紫石中學今後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核心辦學理念。

談到爲什麼選擇“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這面旗幟,陳校長說出三點理由:

1.“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是生命成長規律的呼喚

他說:“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能結構和學習方法,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和可取之處,學校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時,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的特長,並相應地採取適合其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人有“九商”,即心商、德商、志商、智商、情商、逆商、悟商、財商、健商。事實上,人的“九商”參差不齊,各具特色。“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也是培養“九商”的需要。

2“.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是對素質教育最好的詮釋

他強調,“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題完全吻合,“每位”體現“面向全體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是治療“病態”教育最好的“良藥”

他認爲,應試教育本末倒置,將考試作爲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出來的只能是殘缺人,而“讓每位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真正摒棄應試教育單一培養目標,堅持德育爲先、能力爲重、全面發展,促進德、智、體、美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架設教師成長的登天梯

管理管什麼?不外乎人、財、物、事、時空和信息。但其核心卻是人的管理。在學校人的管理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根本。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專業發展。陳紹進校長認爲,校長的職責就是培訓教師。

來到紫石中學後,陳紹進校長首先對全校教師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廣泛調研。調研後,他發現,有課改氣息、勉強能算得上高效課堂的不到三分之一。記得其中有一節九年級數學課,內容是《函數與平面直角座標系》。教師上課很賣力,講得聲嘶力竭。授課者自我感覺似乎不錯,課後,主動找陳校長,要求指點。陳校長當時有點激動,他說:“你叫我怎麼指點?你這堂課是典型的一講到底,典型的滿堂灌,典型的教師霸佔課堂,典型的教師和幾個優生的表演,看不到一點課改的影子。”當時令那位教師有點下不來臺啦,但陳校長後來冷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課在我們目前的家常課中不是非常普遍嗎?

面對現實,陳紹進校長果斷提出“推進課改,將課堂效率翻倍”的奮鬥目標。而他實現這一目標的抓手就是推進“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起點是教師隊伍建設的“三九式校本研修”。

“三九式校本研修”指三個層次九種方式,三個層次爲“自我研修、同伴互助、專家引領”;九種方式爲“自我研修”的讀書、反思、寫作,“同伴互助”的磨課、展示、沙龍,“專家引領”的講座、診斷、對話。

根據“三九式校本研修”的需要,陳校長不惜財力先後多次安排學校主要負責人和骨幹外出考察,他們的足跡遍佈於多所省內外名校。例如,外省的山東杜郎口中學、山西晉城星河學校,省內的洋思中學、南京市竹山中學等。同時他又邀請了蘇派教改聯盟的高翔主任和徐曉倩等專家來校對全體教師進行課改體驗式培訓。他人的經驗、專家的引領和相應的優秀教師的示範課激發了教師的熱情與衝動,“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水到渠成之時,陳校長又“趁熱打鐵”,借天津市中國小“爲了教育家奠基工程”考察團先後兩次來訪的機會,向來賓們展示了學校青年教師磨課現場,就教師專業成長、教研組活動、備課組磨課、優化課堂教學、教學反思等方面,組織衆多教師與客人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和探討……一連串的動作一下子攪動了沉寂的河水,學校教師的自我研修在不知不覺中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

“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的“三案”指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六環節”包括獨學、對學、羣學、展示、檢測、反思等。推進該模式,陳校長同全校教師一起走了三步棋,其一是畫對“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的路線圖———導學三案;第二步是規範了“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的基本組織方式———小組合作;第三是用活“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課堂建構要素———六大環節。他們的“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也不是機械的,教師可以根據學情班情做恰當的調整,但自始至終不許改變的是必須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貫穿於“獨學、對學、羣學、展示、檢測、反思”六個基本環節始終,確保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被“推上一線”,教師“退居二線”,教師不做“講師”只做“導師”。

陳校長始終認爲,教師隊伍建設,師德爲先。因此,他狠抓“崇德守信”教育,力求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教育環境。在紫石中學的近兩年時間裏,陳校長抓住各種契機開展了多輪專題教育活動。去年三月,學校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了“崇尚師德,恪守誠信”主題教育月活動,主題教育月做了一次道德誠信主題宣講,制定一項師德考評制度方案,組織一次失德失信現象排查,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推選一批道德誠信先進典型等八件事。六月,學校針對治理教師有償家教的新形勢,又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南通市教育局關於治理中國小教師有償家教的若干規定》並簽訂了《紫石中學自覺抵制有償家教責任書》,讓教師自覺規範自身行爲,依法從教。本學期,陳校長有效利用每週的政治學習時間,集中播放一批教育界內外的先進道德典型人物的專題片,不斷敲打教師的神經,堅持不懈塑造紫石教師的靈魂,讓“師德”時刻留在教師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