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陳情表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陳情表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溫習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賞析本文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情於理的構思藝術

3、懂得“孝”的價值觀基礎上,探討這篇課文最核心的價值在哪?

教學重難點:

1、領會真摯感情、培養健全人格、引導學生悟出做真人,說真話的“真”的文化內涵,從而領會自由生活的價值,獲得生活的智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啓發學生多角度思考文本,在領悟李密的孝道忠信和機心重重的說話技巧之外,引領學生思考“真”的背後文化的內涵。

2、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用“談-讀-譯-析”的教學方法和大家一起學完了《陳情表》。這篇高中名篇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訴忠情赤膽忠心。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密對祖國的拳拳深情也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感悟,也深深的讓我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給予我們的親人一份微薄但卻真摯的回報。

至此,這篇文章的教學任務似乎順理成章地完成了。那你們學完這篇課文以後,無非是覺得李密很真摯,很孝順祖母,說話很有技巧,最終說服了晉武帝。我們的學習也好像得以圓滿解決。很明顯,這是教材編寫者的意圖。然而,這篇課文最核心的價值就止於此嗎?

二、回顧舊知

1、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大家現在能概括出李密在《陳情表》裏的“陳情”的方法嗎?

明確:融理於情、融情於事

思維導圖:

動之以情:不幸遭遇,訴祖孫之情——進退狼狽,訴兩難處境

曉之以理:孝治天下,找理論依據——先孝後忠,想辦法解決

最終保全自身的安全,求得照顧祖母的自由身

3、細思極恐,不單純是警示大家“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緊迫性,老師在生活裏又有一些思考,關乎這篇文章的主旨的思考,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討。

①李密真的是一個“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讀書人嗎?

有限地拒絕、計算着生命的安危,處處恐懼——謊言的真實

②試想,晉武帝如果標榜的是以忠治天下,李密的這篇《陳情表》還能寫得出來嗎?

對極權的絕對服從乃根本原因,但李密表現得卻至誠至性、至情至性。

用真話對抗極權的扭曲,過分的說真話,沒有自由意志的真話——真實的謊言

③再來說說被許多人津津樂道的李密的“孝”。全文四段,每一段都有涉及“祖母”的文字。何以反反覆覆從始至終地說相同的一件事,一樣的心情呢?

27次“臣”,換一種形式表達對帝王的忠心而已

小結:

清代的學者文人認爲這篇文章“至情至性”,這樣看來也就不足奇怪了。在清代極權專制極爲怖懼之時,他們的社會境遇跟李密最接近,所以容易引起共鳴。把心毫無掩飾的給你,只爲你同情我、愛我,爲我做一點點事。

三、課堂延展

1、這篇《陳情表》如果只允許說一句話,你認爲作者應當說什麼?允許說第二句話呢?允許說第三句話呢?┈┈

依照常理哪些話是必須說的,哪些話是不應當說而被說了出來,從而領會作者的“犬馬不懼之情”何其真也?爲自由生活的意志,爲真情而聲聲嘆息

2、你對“自由”“真”這樣的命題有過思考嗎?結合現實生活自己,談談你的看法?

因爲無力,所有執着,讓我想起說這句話的熊培雲,是從江西農村走出的一位我早年就特別偏愛的作家,他在2011年出版的《自由在高處》這本書有這麼一句話:“帕特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

熊培雲說:“不自由,仍可活。”是我的人生,我必讓它自由。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人生的。那些能夠帶領幹軍萬馬的人,未必能帶領好自己。要麼成爲自己,要麼一無所成。

改變不了大環境,就改變小環境。小環境改變廠,大環境也會隨之改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牀。

把一生當作自己的遠大前程,把當下的每一件枯燥的事情每一句忠言逆耳當作做好,就是通向未來的自由生活的路。

自由不是任性妄爲,自由不是執迷不悟,自由不是置別人冷暖妄顧,自由就是自救,如何超越逆境,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

四、課堂總結

不論怎樣上課,採用什麼方法,我想,我都想在文本與我們的現實生活之間構建一個平臺,引領大家思考“真”背後的文化內涵,從中獲得智慧,而不應止於表層的理解,取櫝還珠。

這篇表的教學,學習李密機心重重的說話技巧不該是重點,領會李密的孝道忠信也不是重點;認識古代專制對人的扭曲是重點,領會自由生活的價值是重點,懂得珍惜真實的生活和對你真的人,獲得生活的智慧是重點。

五、作業

假如我若爲王,請回復一下李密的奏摺,字數自由,看你所寫的態度和內容。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情感,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對李密忠孝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感情。

2.點撥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於“情”字,歸於“理”字;融理於情,融情於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鑑賞的目的。

3.討論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流程】

一、預習感知:

(一)背景:

李密,西晉武陽人。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於鄉里。年輕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蜀亡後屏居鄉里,累舉不應。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爲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爲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二)初步感知

朗讀全文及其註釋,完成下列作業

1、正音:

險釁 夙願 閔凶 憐憫 祚薄期功 強近牀蓐 逮捕 李逵 猥陋

隕首 逋慢 病篤 矜持 郎署 拔擢 優渥 盤桓 庶幾愚拙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形影相弔 更相爲命 願乞終養 煢煢孑立

第一段: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憫(mǐn)臣孤弱臣少(shào)多疾病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é)立常在牀蓐(rù)

第二段:逮(dài)奉聖朝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逋(bū)慢日篤(dǔ)

第三段:矜(jīn)育拔擢(zhuó)優渥(wò)更(gēng)相爲命

第四段:四十有(yòu)四

2、批註重點字詞,翻譯課文(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特殊句式)

陳(陳述、稟報)情(隱情、苦衷)表(奏章,表,古代文體,屬奏議類,臣民對君主有所陳述請求時所用。)

臣密言:臣以(因爲)險釁,夙(早時)遭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兇(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能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孤苦,至於成立(直到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鮮(沒有)兄弟;門衰祚(福分)薄,晚有兒息(子)。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在外面沒有什麼近親),內(在家裏)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弔(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劉夙嬰(繞)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逮(到了)奉聖朝,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教化)。前太守臣逵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臣以(因爲)供養無主(主持),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予官職)臣郎中,尋(不久)蒙國恩,除(授予官職)臣洗馬。猥以微賤(我憑藉低微、卑賤的身份),當(擔任)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報答)。臣具以(把)表聞(使……聽見),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一天比一天)篤(嚴重);欲苟(暫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伏惟(俯伏思量)聖朝以(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憐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何況我孤苦伶仃,特別嚴重)。且臣少仕(做官)僞朝,歷職郎署,本圖(希圖)宦達,不矜(自誇)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現在我是亡國後卑賤的俘虜,最渺小最鄙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希望,企圖,非分之想)!但以劉日薄西山(只因爲祖母劉氏的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不能)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因爲自己的私情不能放棄奉養祖母而遠離她)

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這樣)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長官所看見的),皇天后土,實所共鑑(察)。願陛下矜(憐恤)憫愚誠,聽(准許、成全)臣微志,庶(或許)劉僥倖,保卒(終)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盡)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拜上表章)以聞(使……聽見)。

翻譯:

臣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我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母親改變了守節的志向。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年幼喪父,便親自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不能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門庭衰微、福分淺薄,很晚纔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裏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劉氏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牀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爲孝廉,後來又有名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爲優秀人才。臣因爲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爲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爲太子的侍從。我憑藉卑微低賤的身份,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怠慢不敬。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縣的長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奉旨爲皇上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況且我孤單悽苦的程度更爲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爲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很短。我懷着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倖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着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我懷着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三)概括各段內容,梳理全文思路:

第一段:自述身世(祖孫相濡之情)

第二段:進退狼狽(奉詔兩難之情)

第三段:表明心跡(當效微命之情)

第四段:先孝後忠(烏鳥反哺之情)

或: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爲命之狀;(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爲命的情形。)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寫自己忠與孝的兩難處境。)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爲打消武帝的疑慮,重申自己的人生態度及特別處境。)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先盡孝後盡忠。)

作業:積累文中的古今異義詞。

二、深入探究

導入: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蘇軾

(一)複習課文內容

1、積累古今異義詞:

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

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

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

除(授予官職)臣洗馬

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單音節詞需要特別注意,雙音節詞大多一個字對應一個詞進行解釋

2、根據上節課所學,用原句回答下列問題:

陳情的目的——“願乞終養”

面臨的困境——“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進指什麼?難在哪?——進指盡忠,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

退指什麼?難在哪?——退指盡孝,無以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即忠孝不能兩全

忠——孝

那李密是如何陳情來打動晉武帝?

(二)悟情:自由閱讀課文,朗讀品味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從句式,用詞,修辭,表情達意的效果來賞析品味)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請你細讀課文,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說說下列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品讀第一段:體會“孝”:

1):四字駢句: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8222;8222;”

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爲慈。

2)對文句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內外對舉,都強調一個“無”字,把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臵疑。

品讀第二段:體會“忠”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前後對舉,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恩寵的感激。

④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急於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形象生動。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品讀第三段: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第一二段。

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臣”與“祖母”對舉,突出一個“無”字,強調自己與祖母相依爲命的現實。

3)比喻句:

①“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臵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品讀第四段,說說如何兩全?——先盡忠後盡孝

②“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③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於言表。

(敬謙辭的運用:顯現自己的謙虛,卑微,和對方的尊敬恭迎)

類似的地方還有,爲什麼有些地方是祖母劉,有些地方是祖母?

教師小結

①皇上也是人,並非鐵石心腸,李密如此感人的陳情,應該可以打動他;②多次徵召表現出自己求賢若渴,籠絡人心的目的已達到;③“聖朝以孝治天下”,樹立李密這一典範,更好地在全國推行“孝道”;④准許李密的請求,顯示出作爲皇上的寬容大度。更何況李密已經做出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當然,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晉武帝是如何批覆的。

《晉書李密傳》中記載,帝覽之(《陳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古文觀止》中則說,“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總結:如何陳情

5.小結:

語言藝術: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敬謙辭:表示自己的謙遜卑微,以及對對方的尊敬投誠

構思藝術:

陳情於事動之以情:

寓理於情曉之以理:

以情動人

第一:先陳苦情---遭閔凶伶仃孤苦,博得同情(以弱示人)

第二:後陳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動真情(以孝感人)

第三;再陳忠情---聖上恩重如山,消除疑慮(以忠信人)

以理服人:

(1)、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

(2)、少仕僞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三、遷移運用

感悟“孝”:你如何理解孝?怎樣纔算盡孝?

附1:《孝經》摘錄(課本第8頁)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我們的身體毛髮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因爲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珍惜它,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讓自己健康成長按正確的原則做人、做事,讓自己的名字爲後人所景仰,就會讓後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導有方,培養出了一個優秀兒女,這是人行孝盡孝的結束。總的講,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孝順父母,長大成人就要忠於國家和君主,最終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能實現自己應有的人生價值。

子日:“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孝經。紀孝行章第十》)

凡有孝心的子女們,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無事的時候,當盡其敬謹之心,冬溫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對父母,要在奉養的時候,當盡其和樂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現出和悅的顏色,笑容承歡,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點不安的樣子。第三,父母有病時,要盡其憂慮之情,急請名醫診治,親奉湯藥,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萬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這臨終一剎那,謹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要的,備辦一切。不但穿的、蓋的、和棺材等物,盡力配備,還要悲痛哭泣,極盡哀慼之情。第五,對於父母去世以後的祭祀方向,要盡其思慕之心,莊嚴肅敬的祭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項孝道,行的時候,必定出於至誠。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義了

附2:2013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2013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國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爲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爲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着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着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牀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牀,將母親房間打掃乾淨,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餵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儘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着兩個班語文,負責教七年級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着走的。”

【頒獎詞】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揹着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着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四、課堂小結

跨越千年的滄桑,孝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脊樑,仍然是支撐我們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實就是一條河,上游是我們的長輩,中游是我們自己,下游是我們的後代。伸出雙手,攥緊兩端,讓孝心之河長流不息!

願天下所有的辛勞養育都能收穫慰藉!

答疑解惑

齊讀課文

五、課後作業

1、背誦全文

2、根據《陳情表》爲李密寫一段頒獎詞

例一:雖爲“亡國賤俘”,卻甘於清貧,婉拒帝王之邀,只爲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雖說“烏鳥私情”,實則爲至孝之舉。古人以孝爲先,李密之孝,可謂典範。

例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孫子在亂世拒帝王之邀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養育他的祖母。在高官厚祿的謝絕裏,祖母的生命也許還是風燭殘年,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孝哉,李密,讓天下所有的養育辛勞收穫慰藉。

晉書《李密傳》

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爲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①。

少仕蜀,爲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徵爲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後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徵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沙②。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爲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於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後卒於家。

(《晉書·李密傳》節選)

[注]①遊夏:指孔子的學生子游和子夏,他們在文學上皆很造詣。②蟲沙:比喻戰死的將士或因戰亂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譯文:

李密,字令伯,犍爲武陽人(今四川省彭山縣)。他的一個名字叫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戀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裏未曾脫衣。爲祖母端飯菜、端湯藥,他總要嘗過後才讓祖母用。有空閒的時候就講學忘記疲勞,並且像對待老師一樣侍奉拜譙周。,被譙周的學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並列(認爲是很有才華的人)。

他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讚他。蜀漢平定後,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爲太子洗馬。他因爲祖母年高,無人奉養,沒有接受官職。

皇帝看了以後說:“(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圖有虛名啊。”於是就停止徵召(他)。後來(他的祖母)劉去世了,(他)服完喪,又以洗馬的身份被徵召到洛陽。當時(有個叫)張華的司空問他說:“(你認爲)安樂公這個人怎麼樣?”李密說:“可以與齊桓公相併列。”張華問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說:“齊桓公得到管仲(的輔助)而稱霸,任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屍蟲流出戶外。安樂公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能抵抗魏國,任用黃皓而亡國,從這可知成敗的原因是一樣的。”又問“孔明的規勸提醒的話爲什麼那麼瑣碎?”李密說:“過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談話,所以能夠簡潔高雅;《大誥》是說給普通人聽的,應該具體瑣碎一點。孔明和對話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論教導因此具體瑣碎。”張華認爲他的道理很好。

(後來)到外地做溫縣的縣令,很討厭下屬官吏,曾經給人寫信說:“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下屬官吏把他的信上報給司隸,他的下屬把信的內容稟告了司隸,司隸因爲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轉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無人作後盾,於是被調到漢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爲不如意而心懷怨恨。等到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他在詩的末尾說:“我這人也有心裏話,說來話長。做官卻朝中無人,不如回家種田。聖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這番話哪會正確啊!”武帝對此很生氣,(識相的)都官從事馬上奏請罷免李密的官職。

《陳情表》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以及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親情,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點和難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弄清陳情的層次和“辭不就職”的原因是重點。對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誦讀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讀成誦。

2、探究法。理清結構,把握文旨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用導入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陳情表》最終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讀感知

1、初讀:教師示範朗讀,學生邊聽邊結合課文註釋初步理解文句,並從整體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調。朗讀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談初讀感受。(考查學情,調整教學對策)

學生讀後或聽後感略。

討論各段感情基調小結如下(確保讀出感情):

【板書】第一段:悽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2、板書強調重點讀音。(確保讀準字音)

險釁(xìn) 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ìng)門

煢煢(qióng)孑(jié)立 牀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隕(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氣息奄奄(yǎn)(yǎn) 盤桓(huán) 更(gēng)相爲命

三、再讀整體把握

1、要求學生對照註釋自主閱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師巡迴輔導並通過提問檢查落實預習情況。(要求積累的文言詞句,老師幫助學生在書中標示出來)

①實詞

險釁 隕首 東宮 伏惟 伏渥 區區

②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區區 不行 沐浴 無主 上報 辛苦

③成語

煢煢孑立 形影相弔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④單音文言實詞

夙 鮮 息 吊 嬰 逮 拜 尋 除 矜 聽 聞

⑤通假字

閔——憫 蓐——褥 有(同)又

⑥重點文言虛詞

見(慈父見背) 更(更相爲命) 於(介詞,“勝過”、“比”之意)

以(介詞,“憑”)

⑦句式

判斷句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副詞,否定判斷)

實爲狼狽 (動詞“爲”肯定判斷)

本圖宦達 (副詞“本”表示判斷,本來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

前太守臣逵察(爲)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爲)秀才/拜臣(郎中/除臣(爲)洗馬。

具以表聞(之)/拜表以問(之)。

⑨被動句

而劉宿嬰疾病

倒裝句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終……,(既……又……)

有所……,(有……的人)

無以,(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

是以,(因此)

非獨,(不單,不僅)

2、學生分組討論概括課文的層次大意。(每組由推選出的代表陳述)

老師歸納後明確(學生參考):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爲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四、擴展訓練

結合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爲“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後老師再明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業設計

1、熟讀並開始背誦課文。(爭取三天之內背誦並默寫)

2、李密“辭不就職”除了課文的理由,還有沒有其他的考慮?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上一節課,大體疏通了文意,初步瞭解了李密想要表達的情感。今天,我們將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討。

二、檢查

1、檢查背誦。

學生準備兩分鐘。後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幹部或語文課代表)。每人背誦完,學生點評。

2、師生齊讀或背誦,再次體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陳什麼情?

討論後回答。(考查學生會不會藉助原文回答,對能有意識用原文回答的同學提出表揚)

老師明確: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原文:“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褥“、“供養無主“,“願乞終養”)

2、李密爲什麼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明確:

⑴晉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這種心理投其所好,獲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並非清高,僅僅是爲了盡孝和報恩,以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疑忌。

⑶陳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難以兩全、進退兩難之情,以喚起同情。

3、晉武帝爲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⑴爲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⑵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論者認爲,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爲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爲什麼?(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引導:

⑴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爲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四、藝術鑑賞

1、語言藝術。

排比、對偶句式,駢散結合

2、構思藝術

【板書】陳情於理、寓理於情

陳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養無主 孝情

沐浴清化 過蒙拔擢 聖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篤 盡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盡忠日長 (理)

請求: 先盡孝後盡忠

五、作業設計

1、蒐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兩全嗎?你是怎麼看待忠和孝的?(輔導課重點考查內容)

【教學反思】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說,仍有現實借鑑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了學生的親情意識,許多學生通過日記和博客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愧疚意識溢於言表,讓人倍感欣慰。這是教案體現出的人文性最爲成功的一面。

不過,畢竟是古文,古文知識積累相當重要。在教案設計時,除了朗讀背誦突出外,對古文言知識的檢查落實稍感不足,這一點,在輔導課安排的測驗中已經表現了出來。另外,古文背誦對學生來說是難點,學生都有畏難情緒。我發現解決的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進,通過默寫檢查落實;二教師示範背誦能消除學生背誦的畏難情緒三獎勵背誦也富有成效。

《陳情表》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體會所陳之情,欣賞陳情藝術。

2.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3.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4.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爲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崗寨的李密。 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爲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爲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馬氏集團滅蜀後,爲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應詔,會被誤認爲“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爲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爲什麼“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爲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於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爲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爲君之土芥。出於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後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瞭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爲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爲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着“情”“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爲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陳情表》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可見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爲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爲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2)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四、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譯本段文字。

1)、實詞

夙遭閔凶門衰祚薄,晚有兒息期功強近之親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夙嬰疾病

2)、古今異義

不行至於成立

3)、通假字

閔—憫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牀不起。

4、學生對照板述試背第一段。

五、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爲這是他爲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說至關重要,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鑑賞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裏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於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徵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徵,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學生齊讀第二段。

舉臣秀才尋蒙國恩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劉病日篤告訴不許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晉對李 李對晉陳情

察臣 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舉臣

拜臣 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除臣

責臣 劉病日篤

催臣

告訴不許 進退兩難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義”,(爲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因爲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譯第三段;

猶蒙矜育不矜名節有所希冀人命危淺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爲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裏?(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麼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爲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教師範讀第四段。

臣之辛苦聽臣微志

第四段明確提出“願乞終養”,表示要先盡孝後盡忠,以期感動武帝達到陳情目的。

“報國恩”跟“徇私情”只有爲時極短的矛盾,稍稍從長遠着眼就根本沒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決盡忠跟盡孝暫時發生矛盾的措施的有力依據。

6、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悽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閱讀課後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爲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纔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一)融情於事。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爲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作者在文中所陳之情,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二是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三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正因爲作者所寫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纔會產生“悲惻動人”的效果。

可引導學生討論: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只在說明祖母年老,難以廢遠赴命而已。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爲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說起?

要想讓皇帝真正相信自己,體諒不奉詔的苦衷,必須先動之以深情,而後才能喻之以大義。因而作者於首段先從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說起,一開篇就把對方也帶進悲愴酸楚的環境氛圍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親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贍養侍奉的陳述,文章第三段“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的話,纔有所依憑,第二段說自己在新朝的徵召催逼中“進退”“狼狽”的情狀,也才能喚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書郎,也就是所謂“少仕僞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爲什麼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李密多次“辭不赴命”,最擔心的就是晉武帝會懷疑自己有懷念舊朝、矜憐名節、不事二主之心,現在李密“實話實說”,反倒容易得到晉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頌“聖朝”之“情化”,說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所“蒙國恩”,“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就更能讓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確乎是出自“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的苦衷。

(二)融情於理

李密《陳情表》中的“理”據何在?

李密陳情的理據,就在“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爲論據。司馬氏集團標榜綱常名教本屬虛僞,但李密一本正經地援引來爲自己“辭不赴命”辯護,卻不失爲最有力的武器。

(三)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彷彿是從肺腑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該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準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四)陳辭婉曲,屈伸適宜。

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作業:1、練習冊題

2、背誦課文

《陳情表》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主要有三:一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三是體會古代散文在記敘中兼以議論或者抒情的特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熟讀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理解“險釁、夙遭閔凶、見背、門衰祚薄、煢煢孑立、夙嬰疾病、烏鳥私情”等文言詞語。

(3)積累成語: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保衛危淺、朝不慮夕等。

2、能力目標

(1)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2)鑑賞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飾又用詞得體的寫作技巧。

(3)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及語言表達的準確和生動形象。

3、德育目標

通過分析讓學生理解“孝”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會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對統治者的反抗精神。

三、教學重點

1、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字裏行間蘊含的真切情感。

2、體味本文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

3、把握文 意,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通過對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義,即:苦情、親情、忠情。體會作者融情於事的巧妙手法。

四、學情分析

本課面向高二年同學,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自主學習淺近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清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五、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要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再結合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參考學生的實際特點,制定本課時的主要教學方法如下

1、點撥法。點撥重要的字、詞、句,使學生積累字詞;學生在質疑討論時,老師在必要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苦情、孝情、和因進退兩難而產生的憂懼之情。

2、誦讀法。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3、質疑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討論,培養思考提問的學習習慣, 培養自學能力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工具書,課內資料 課外查閱有關資料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教室裏多媒體打開 學生分組坐好

七、課時安排:

3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作者、寫作背景和文體。

2.研討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積累字詞,深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熟讀背誦。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三)瞭解作者、寫作背景和文體

讓學生閱讀課下注釋①,標劃要點,老師再補充。

1、解題 點撥: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也是一種文體。“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課下注釋中沒有註解,那是什麼意思呢?

提示:情:①情況(事實);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點撥:李密爲什麼要給皇帝寫《陳情表》呢?自然引出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

2、作者及背景?李密自幼喪父,四歲時母親改嫁,依靠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於鄉里。李密爲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屢次出使東吳,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蜀國滅亡後,李密退居家裏侍奉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