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開展過程中出現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認識不清晰,學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視度不高,社會、家庭方面也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此從增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完善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設,同時鼓勵多渠道參與等方面提出建議,幫助中職更好的進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

關鍵詞:學前教育科研論文

職業生涯規劃是以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學生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是引導學生進行並落實職業生涯爲主線的綜合教育活動。[1]從國家到學校及學生,重視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認識不清晰中職學前教育的學生大部分對自己的未來就業有明確的方向,即當一名幼兒園教師,但對於幼兒園教師這一崗位的職業認知卻十分模糊。同時,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與學生的性別還存在一定的關係,男生在確定目標的能力和制定計劃的能力優於女生,而女生在認識自我方面能力優於男生。[2]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女生佔絕大多數,男生極少。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階段中,缺乏與異性間的交流探討,促使以女生居多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社會經驗的積累和綜合能力發展上有明顯的不足。

2、學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視度不高中職院校在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多數是在學生入學時請專家、幼兒園領導等開設講座,對畢業班進行就業形勢與信息分析的課程。總體來看,缺乏穩定的課程結構體系,缺少學生對就業觀念和職業認知的教育,對學生實際幫助較少。學校有沒有專門的教師教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多數由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和輔導員擔任。這些老師本身就出自不同的專業,並非專門的指導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也不熟悉,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這樣一來,學生職業規劃的科學理論指導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很難實現,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評價等方面的工作專業針對性不高。

3、家庭、社會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這是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模糊的一個重要原因。[3]家長受傳統教育影響,認爲孩子在入學後只有到畢業時纔開始考慮到就業的問題,導致孩子對職業生涯規劃概念模糊。同時選擇專業時多數學生還是由家長做決定。中職的學生由於還未成年,對父母的依賴也較大,所以,當學生面臨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時,難以根據自身情況,全面的分析應對。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支持幼教事業的發展,但由於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還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工資待遇也較低,這些都在一定因素上影響學生選擇學前教育這一專業。

二、完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1、增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認知職業生涯規劃需長遠考慮,學校從新生入學開始組織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制定,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根據目標調整自己的方向。同時,不能僅僅通過實習來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可在學生入學後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參觀,親身感受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並通過身邊人,學校畢業後從事幼兒教育事業教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對學前教育的職業信念。

2、完善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設學校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建設,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可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從學生入學開始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培養意識,教師與學生多加交流,幫助學生建立職業發展目標,初步設定職業發展路線。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在完成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客觀的評估自己,對最終的職業發展目標定位。而畢業班的學生,應注重對他們的個別輔導,並適當的開展一些就業方面的知識,進行專業實踐培訓,指導學生更好的就業。同時,對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個工作。還可以通過聘請資深的職業指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狀況有深入的瞭解。

3、鼓勵多渠道積極參與家庭教育作爲學校教育的補充,家長適當的鼓勵孩子多與社會接觸,對社會、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都會有一個認識。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僅僅依靠學校是達不到效果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共同努力。鼓勵社會創辦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同時中職學校積極與幼兒園合作,爲學生提供見習實習的機會,學校與幼兒園共同開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課程,邀請校友返校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助學生對自己工作的瞭解,引領學生成長,並利用校友資源爲畢業班的學生就業提供幫助。結合國家政策法規對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制定相關的標準,促使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與教育更加規範科學專業。

參考文獻:

[1]陳瑛。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1):170-173.

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由於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國策,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幼兒在入園前,由於家裏的一些不科學的教育,使其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其中進餐習慣尤爲顯得突出。入園後,一個班集體有很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不好的進餐習慣,給幼兒園裏的老師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這些不好的習慣的養成,對其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弊端。本文針對這種情況,通過構建家園合作機制,來糾正幼兒的不良的進餐習慣。

關鍵詞:家園合作、幼兒、進餐習慣

1、前言

人們每天都要面對來自社會上的各種挑戰和競爭,現在的幼兒要想在以後的發展中處於金字塔的頂層,就需要從小養成優良的作風。幼兒的獨立性在一個人的未來生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兒的獨立性首先表現在生活自理方面,生活自理首先表現在可以獨立的進餐,並在進餐後可以獨立收拾自己的餐具。

當前家庭裏的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家裏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幼兒溺愛現象十分嚴重,如今的小朋友在家裏,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正是這種入園前的溺愛,使很多小朋友養成了挑食、厭食,吃飯時邊吃邊玩等很多不良的進餐習慣。很多的小朋友在入園前,一直都由家長餵食,使其到了幼兒園之後,不能獨立的自己進餐。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 而家長就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爲直接影響到了幼兒,實施家園合作機制迫在眉睫。

2、幼兒的不良的進餐習慣的養成因素及解決方法

2.1 幼兒不良的進餐習慣形成的主要因素

幼兒在入園之前養成不良的進餐習慣,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家長在進餐時不僅沒有給幼兒起到榜樣作用,家長認爲進餐不是很大的問題,幼兒園也沒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1)家長沒有起到榜樣、模範作用

模範對於兒童來說是先天的能力,家長的某些行爲,幼兒通過模仿可以很快“學會”。很多家長在家裏進餐時,有很多不良的習慣,比如,進餐時與人聊天,邊玩手機邊進餐,也會有挑食、厭食的不好行爲。幼兒總認爲,家長做的都是對的,無形中就把這些行爲作爲自己的標準。家長的言行不一的教育方式,也會對幼兒造成認識上的混亂,會誤導幼兒養成不好的行爲習慣。比如,家長在進餐時一直說話,還不斷地對幼兒說,進餐的時候不要說話。家長只注意了一般的說教,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言傳身教。

(2)家庭的不科學的教育方式

家庭對於幼兒來說,是最初的社會性發展的地方。幼兒都是從家長那裏學習到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不科學的教育方式會給幼兒以後的發展帶來不好的影響。家長溺愛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多數幼兒在入園前,在家裏進餐都是通過家長餵食的方式。使幼兒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對於幼兒的挑食、厭食,家長都是默認的態度,長而久之,幼兒的挑食、厭食變的更爲嚴重。

(3)幼兒園教育的現狀及分析

幼兒在入園之後,教師對這些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的執行能力的培養不夠。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幼兒教師對其自然知識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幼兒執行能力的培養。雖然近幾年這種觀念有了轉變,但是仍舊沒有深刻意識到幼兒社會性的培養,沒有深刻認識到幼兒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幼兒的執行能力的培養對其以後一生受用無窮。幼兒教師不注重和家長的配合,不能和家長一起統一目標的基礎上,一起對幼兒進行教育。

2.2 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的養成

幼兒進餐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持續而且複雜的工作,這不僅需要幼兒園與家長方面的耐心教育,更需要兩者合作、溝通和交流,形成責任明確,執行性強的教育方式。

(1) 少盛多添,逐漸加量的方法

剛入園的幼兒在進餐時,總是有吃不下的心理。幼兒在看見滿滿的一碗飯時,會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面對太多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同時產生畏難情緒,使得幼兒對吃飯失去興趣。所以幼兒園的老師在給幼兒盛飯時,有意的不要盛滿。幼兒在吃完一次後,再次盛飯,會增加幼兒的自信心。這樣既不浪費糧食,又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很多幼兒不喜歡吃綠色的蔬菜,這些習慣是長期形成的結果,所以也不要奢求馬上就改好。針對這些幼兒的這些習慣,採取逐漸加量的方法。開始的時候,少給幼兒盛一點綠色蔬菜,吃完之後,教師和家長要及時鼓勵,然後逐漸增加綠色蔬菜的量。比如,說“你太棒了,吃了這麼多蘿蔔”。家長與教師的鼓勵,會增加幼兒對於以前不喜歡吃的蔬菜的食慾,同時還可以逐漸改變幼兒的這些挑食的壞毛病。

(2)言傳身教法

由於幼兒都處於一個年齡層次比較低的一個羣體,他們對於一般的說教,沒有很好的接受能力。但是他們對於身邊的成年人的行爲卻有着極強的模仿能力,所以,身邊的家長與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此在家園合作過程中,雙方都要注意自身言行舉止,尤其是在進餐吃飯的時候,一定要以身作則。此外,還可以講述爺爺奶奶年代的時候的那些吃不飽飯的經歷,使他們增加對糧食的愛惜之情,懂得節約糧食。

(3)“大拇指”教育法

平常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應該與表揚爲主。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家長以及老師的表揚,表揚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極大肯定。當幼兒在進餐過程中比上次有了進步時,我們應該及時表揚和鼓勵。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內心深處的積極情緒,還能夠把這些好的習慣進一步的加強。表揚方法可以爲一個溫暖的擁抱,也可以爲一朵小紅花。教師在幼兒園中,還可以開展小朋友吃飯比賽,吃飯期間不可以講話,不可以把飯菜掉到地上。針對優勝者,老師要把他在全班面前表揚。另外,在遇到幼兒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也要適當的批評教育,然後加以糾正,但必須掌握批評的方法與藝術,不可簡單粗暴地處理。

3、建立家園溝通互動機制 ,分享科學育兒理念和策略

幼兒健康的進餐習慣不僅需要依靠幼兒園的教育,還需要家庭中家長的配合。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的養成必須依賴家園長期的溝通、合作才能夠完成。家園合作,主要是通過協調兩方的教育力量,形成對幼兒進餐行爲教育的合力,教師及時把幼兒在幼兒在園的表現反饋給家長,請家長也將幼兒在家情況如實轉告老師,對幼兒進行連續不斷的教育影響。只有雙方對幼兒的進餐情況進行教育,纔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短信和電話的形式把幼兒在園中的飲食情況彙報給家長,家長再把幼兒在家中的飲食情況報告給老師。對幼兒在園中或家中的挑食厭食等問題,引起老師和家長雙方的重視。並及時溝通,找出原因並取得共識,一起尋找解決方法。還要求家長在家的時候要以身作則,積極主動幫助幼兒改善不好的進餐習慣。家長和老師還應該不斷調整和更新原有的教育方式,使之可以適應幼兒的不斷轉變的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幼兒園生活的適應,小班幼兒的進餐習慣就會有明顯的好轉。絕大部分的幼兒可以獨立的進餐,大部分幼兒在吃飯的過程中可以做到桌子以及地面保持乾淨整潔,而且以前挑食厭食的幼兒,現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通過長時間文化知識的教育,幼兒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大家應該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絕不浪費一顆糧食,其它的一些不良習慣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總結

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家園合作對促進幼兒形成較強的執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家園合作還需要堅持,只有通過堅持才能夠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意識。家長和幼兒園的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自身條件“因地制宜”,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培養。幼兒的早期的行爲習慣的教育,對其以後進入社會,更好的融入社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美術教育能夠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的發展,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相應的美術素養以培養兒童的美術能力。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設置情況看,美術課程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時間較爲有限,學生在課程內的學習難以達到未來工作崗位對他們所提出的要求。基於此,該文對當下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美術素養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課程的學習現狀進行了分析,並提出拓展學生美術學習的途徑。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學習途徑

兒童美術教育是將審美和教育相結合,並藉助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審美活動提高兒童的素質和修養,從而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發展的教育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了幼兒美術教學的目標,即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美術素養。

一、《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美術素養

美術素養是指個人瞭解與學習美術知識之後,所形成的與之相關的感知、想象、思維、表達、設計、審美、評鑑以及參與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包括與之伴隨的情感、意志、態度等個性品質。《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美術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較高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指個人發現美、認識美、評價美的能力,它包括審美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審美能力,這是因爲兒童早期的繪畫表現爲一種塗鴉式的抽象畫形式,具有模糊性與不具體性等特點,這些與抽象繪畫藝術的構成形式非常相似。對兒童的這種抽象繪畫進行賞析,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審美意識,因爲這時畫得像不像已經不能作爲繪畫作品的評價標準了。抽象繪畫是一種非理性的表現形式,它所描繪的對象大多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客觀存在的,觀者需要從點、線、面的構成與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賞析繪畫作品。所以,幼兒園教師需要立足大的美術觀、把握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評價兒童的繪畫作品。此外,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審美能力。

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術範疇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夠準確、概括、完整地把握物體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對創作對象形狀的觀察、理解以及對物體外在和內在的形體結構的把握。美術又被稱爲“造型藝術”,可見造型能力對於美術學習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說是一切美術活動的基礎,如果連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備,拋開繪畫課程不說,就連欣賞課程或者手工課程都難以展開。如,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很多時候需要對作品中的造型進行賞析。又如,在開展摺紙活動時,對於摺紙圖解的空間性解讀和對摺疊處在整個紙張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對教師的美術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兒園環境的創設一般需要教師參與其中,有些環節甚至需要教師繪製完成,所以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造型能力。

3、靈活運用色彩的能力兒童的好奇心十分強烈,更容易被鮮豔的色彩吸引。在美術教學中,繽紛的色彩對於兒童來說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兒園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對色彩的好奇心,積極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能夠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種對比、調和中產生的變化,並能根據需要正確地掌握和配置色彩關係,靈活運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階段人們並不能完整地解釋人的情感與色彩之間的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折射出人的心理狀態。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心理系教授格羅姆在研究兒童通過繪畫表達情感的能力的實驗中,發現年齡越小的兒童越是喜歡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狀態。所以,幼兒園教師在正確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識後,能夠通過學前兒童的繪畫作品進一步瞭解兒童的情緒和心境。

4、紮實的手工製作能力手工製作是兒童十分喜愛的活動,包括紙藝、布藝、泥塑等內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書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雙手”。手工活動對於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概念以及創造性思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些手工活動都是以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爲基礎,簡化製作工具後發展而來的,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兒園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分析與製作能力,並能根據自己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材料、工具和方法進行製作。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學習現狀分析

1、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主要規定課程類型和課程門類,及其在各年級的安排順序和學時分配,並簡要規定各類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雖然各高職院校在具體的美術課程學習模塊與學時上有所差別,但總體的學習內容都是以幼兒園對幼兒教師在美術素養方面的要求爲基礎,由美術鑑賞、圖案、繪畫、手工幾個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爲例,美術課程設置情況如下:本課程的名稱確定爲“美術應用與實踐”,屬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學生在第一學年完成基礎教學模塊共計64學時的學習,學習內容包括素描基礎、色彩基礎、美術欣賞和手工製作等。第二學年完成“應用教學模塊”共計64學時的學習,學習內容主要有簡筆畫、泥工、裝飾畫以及各種繪畫形式的學習。第三學年完成“職業能力模塊”共計32學時的學習,學習內容主要包括美術教學法、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幼兒園環境創設等。

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課程學習存在的問題

美術活動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美術教育隨着素質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在這以前,美術教育在我國國民教育中不受重視,即便開設了美術課程,也是傾向於技能的學習,這種學習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課時量較少。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情況看,除了參加美術大學聯考的學生,其他學生的美術素養較爲缺乏。而美術大學聯考生也只是經過了幾年美術造型基礎的學習,這樣的美術教育是有偏差的。總體來說,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基礎存在不足。基於這個情況,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設置包含素描基礎、色彩基礎等大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此外,由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數量較多,按照教學計劃,每週只有兩個學時的美術課程學習時間。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課程呈現出學生美術基礎差、課程學習內容多、課時量少等問題。美術課程學時是在整個專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後安排的,要想通過增加美術課程的課時量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質量是較爲困難的。因此,拓展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學習的途徑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習途徑拓展的措施

1、開設美術課程興趣小組

一般來說,興趣小組是將課程教學中表現較爲突出且對本課程有着積極學習態度的學生組織起來,在課餘時間開展課程學習活動的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的學生人數有限,但是帶來的積極效應是能夠放大的。因爲小組成員參加學習活動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小組成員通過興趣小組能夠獲得成長,進而受到其他學生的關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定能被帶動起來。同時,教師可以將這種正面的影響融入美術課堂教學。教師講授完教學內容後,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並請興趣小組的成員擔任組長協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興趣小組時,小組學習內容可以結合美術課程的教學計劃,並超前於班級的學習進度,這樣興趣小組成員在輔導其他學生時就能更加準確、有效。開設美術課程興趣小組不僅能夠提升全班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對於提升小組成員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在開展美術興趣小組學習活動前,應該配備負責教師。小組的負責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前做好計劃,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特點,主要安排繪畫、手工、欣賞三個方面的學習內容,可以參考小組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點,爲學生的興趣與特長的發揮營造良好的氛圍,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在學習時間和地點上要有具體的規定,興趣小組管理應規範化,保證學生準時參加活動,這樣小組的學習活動才能持續開展。

2、舉辦畫展

利用校園資源舉辦畫展,可爲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場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學樓大廳等,這樣有利於畫展的持續舉辦。畫展看似只爲個別學生提供了展示美術才能的機會,實際上它對於渲染校園藝術氛圍、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和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都是有幫助的。舉辦畫展前,應在校內廣泛徵集學生的美術作品。可以擬定一個主題,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現形式,繪畫、攝影、手工均可,爲學生的創作留下足夠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長與個性。雖然最後展出的作品數量有限,但在徵集過程中,爲畫展做準備的學生人數肯定是多於這個數量的,這樣就可以增強整個學生羣體對於美術的關注與興趣。同時,爲了不打擊落選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利用學校網站展示所有投稿學生的作品。

3、互聯網課程學習

21世紀,人們的生活深受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影響人們的交往、工作和學習等方面。互聯網有着資源豐富多樣、時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優勢,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學時安排的有限性和課堂學習的侷限性決定了教師只能講授基礎知識,所以美術課程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提高教學質量。課後,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爲學生提供與課程相關的網絡資源,並要求學生根據網絡課程繼續學習。教師提供的互聯網教學視頻應該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與延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課堂上的學習情況自行選擇鞏固課堂練習或延伸課堂練習。同時,教師可以借用微信平臺向學生分享美術相關的有趣的信息,以此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完成的美術作業發到朋友圈,通過朋友圈與教師、同學、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學習情況。互聯網不僅能夠爲美術課程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改進師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術館等社會公共資源豐富學生的美術欣賞活動

美術館具備獨特的教育資源,即藝術收藏品。美術館開展的教育活動多樣,除了陳列藝術品的形式,還有名家講座、藝術家公開製作、開放工作室、公演會等,這是很多高校都無法具備的。美術館有着相對先進的設備,部分美術館還配有講解員,並且場地較大,相較於美術課堂,可以展開大規模的美術活動。所以,美術課程應該利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將美術館教育作爲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大多數學生的觀展經驗較少,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觀展活動。參觀畫展看似簡單,不過是進入美術館後走到每件藝術品跟前看一看,但學生如果以這種無目的的方式參觀展覽,最後有可能一無所獲。所以,教師應該分三步對學生的觀展活動進行引導:第一步,在學生參觀以前,教師應該爲美術館的藝術展做一個導覽,向學生介紹展覽的基本情況和參展畫家的簡介。第二步,爲學生分析、講解藝術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針對此次藝術展覽作品進行再創作。觀展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請學生分享自己觀展後的感受,再請學生根據此次藝術展中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進行再創作,使學生能夠深層次地理解作品,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水平。

5、手工體驗館

美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鑑於課程課時量較少,而且學校資源有限,如陶藝類的課程內容是無法在課堂上展開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到陶藝店或其他手工體驗館學習、體驗。雖然這種學習形式需要消費,但新鮮的內容仍然能吸引學生。任何一種手工藝品的製作,從材料的選擇到製作方法、步驟的確定,從動手製作到不斷修改和調整,都是一個提升創造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過程。特別是在創作過程中,個人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交融是其他學科都無法取代的。此外,繪畫與手工看似相去甚遠,其實內容是相通的,主要通過色彩、造型進行創作。所以,製作手工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美術綜合素質的過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將繪畫、欣賞和手工等內容壓縮成一門課程,而且在學時安排上僅爲每週兩個課時,要想進一步提高該專業學生的美術素養,拓展學生的美術課程學習途徑就顯得非常迫切。筆者認爲,通過上述學習途徑,可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格羅姆。兒童繪畫心理學:兒童創造的圖畫世界。李蘇,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3]樊鈺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6(5)。

[4]孫彥。論學校美術教育與美術館公共教育的關聯性。大衆文藝,2013(3)。

[5]晁樹梅。有效組織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的方法。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2(9)。

[6]範帆。在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中利用微信平臺展開“微信教育”探討。河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