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體育教師教學經驗論文(共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體育教師教學經驗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體育教師教學經驗論文》相關的範文。

體育教師教學經驗論文(共7篇)

篇1: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當代社會飛速發展, 各類信息可以瞬間傳播到學校每個角落,大學生在接受科學文化知識薰陶的同時也受各種各樣社會思想和觀念的影響,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壓力面前,會形成獨具個性的應對方式。 研究表明,在面對壓力時選擇積極應對方式處理問題會增加成功率,也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選擇消極應對方式則會影響最終效果。 高校是學校教育的最高層次,也是塑造學生正確觀念,培養做事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這一重要階段,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積極處理問題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擾。

武術是高校體育課程中一項重要內容,在發展學生體質,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激勵學生進取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武術最本質的特徵是技擊性,從原始社會人類與自然做鬥爭,到民衆的自身防護都有所表現。 技擊對於培養人執着追求、勇於拼搏的品質有突出價值,通過武術技擊的特點,幫助學生面對競爭和壓力時選擇正確的應對方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實現教育價值最大化,這是本研究的重要目的。

一、應對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境況和麻煩,這就出現了各種各樣處理問題的方式。 心理學稱爲應對方式,指個體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所採用的認知和行爲方式。有的大學生面對壓力時會積極主動應付、尋求社會支持,也有的採取消極方式,如逃避和聽之任之。 大部分學生會選擇積極應對方式,但仍有部分學生的應對方式傾向於消極,這是 2004 年的調查結果。 隨着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社會觀念在快速發生變化,我們在校園聽到更多的報怨,推諉,看到更多的消極和躲避現象,這必須引起極大的關注。

不同的應對方式表現出積極和消極的不同態度, 這些態度會影響任務目標實現, 除此還會給大學生帶來其他影響嗎? 研究表明,積極應對方式會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極應對方式會降低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這 一研究結果提醒大學生應採用積極的應對方式處理問題,對消極應對方式應該學會一些矯正方法,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學生面對壓力的應對方式

面對迅速發展的社會, 學生不自覺地受到各種社會習氣的浸染,一些優良的傳統品德和觀念越來越難在他們身上覓得蹤跡。 現代物質生活條件明顯優越, 但是社會競爭卻日益激烈,壓力越來越重,導致大學生選擇不合適的應對方式。 對此,有學者提出在高校開設國學課程,重新樹立傳統道德規範等建議,足見問題之嚴重。

1.遇到困難表現出沮喪的精神狀態 。 現代大學生伴隨着社會快速發展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成長起來,他們養尊處優地長大,習慣了被人照顧,習慣了在順境中做事,稍遇挫折就垂頭喪氣,一天到晚掛在嘴邊上的就是累、煩,鬥志昂揚的精神狀態好像只能在勵志劇中才能看到。 遇到困難, 臉上的表情寫滿了不幸, 精神沮喪到讓人擔心會發生什麼事。 經常在媒體上看到某某大學生因挫折憤世離去的消息, 這也證明了他們心理脆弱的程度。 殘酷的現實打擊着愛幻想的學生,巨大的落差感讓他們遇到困難時更顯得無精打采, 聽之任之。意志不強,迎難而下成爲形容當代大學生最準確的詞彙。

2.社會觀念導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大學生的生活方式隨着社會快速發展也“與時俱進”,睡覺時間越來越晚,第二天早晨快到上課纔會懶洋洋地爬起來;早餐是邊走邊吃,踩着上課鈴進教室, 老師一講課學生就趴桌子; 圖書館進的越來越少,反而成了網吧、檯球室的常客;健康的體育活動不願意參加,喝酒打牌成主要休閒方式;缺少信念,遇事盲目跟隨;自我控制能力差, 原本的作息規律變得雜亂無章。 這樣的生活方式期待學生積極面對人生,勇於進取是不現實的,只會讓學生越來越慵懶,遇到困難很難積極面對了。

3.解決問題的錯誤方式。 學生在大學階段應該增強綜合素質、培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以便更好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 因此,在學習專業知識時應該尋找優化的方法;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應該友好互助,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在處理矛盾時,應該冷靜,積極找到突破口。然而,學生遇到困難時缺少毅力和解決問題的信心, 他們更喜歡依靠別人的幫助來化解麻煩,解決不了就退避遠之,躲避不掉就忍受。對此,應該使學生認識到,每一次經歷都是鍛鍊,而真正有鍛鍊意義的應是獨立思考,勇於探索,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

三、武術的靈魂—技擊性

中國武術是在人類爲了生存而與自然競爭中產生並廣泛傳播的,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技擊性。 學武之人的最初目的是要掌握一定的技擊能力以滿足防身自衛的需要,提高心理上的安全感。 我們對武術的`認知主要來自於武俠電影,一個個見義勇爲、功夫蓋世的英雄人物深深紮根在觀衆的心目中。 那些快如閃電,連綿不斷的肢體動作震盪人心,激發人們崇武尚藝,那些主持正義、懲惡揚善的氣節鼓舞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我國武術素有套路和散打兩條路線。套路動作固定,表演性更強。散打則因綜合了武術的踢、打、摔等技擊精髓,逐漸走入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中。 散打講究攻防對抗和實戰技巧,充分體現了武術的技擊本質。 在武術課中學習真正實用的踢、打、摔、拿、擊、劈、刺等技擊原理和方法,讓千百年積澱下來的武術技藝精髓得以真實延續。 體育的人文價值意義, 在於通過體育運動這個載體,幫助學生豐富情感,端正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實用武術技巧中,習者可以在見招拆招中增長應變智慧,在對抗中樹立積極應對方式,在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在困境與順境轉化過程中豐富感受,振奮精神。

四、武術課堂上培養大學生積極應對方式

以武術爲載體,以技擊特性爲切入點,幫助大學生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轉變消極應對方式,端正人生態度,學習積極的行事哲學。

1.技擊精神能激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歷史上,武術一直作爲一種軍事羣體作戰技術和個體私鬥技術存在和發展,無疑這對培養人們敢拼敢打、勇於拼搏的精神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在武術課堂上,要把技擊這種拼搏精神教育貫穿始終。 面對強敵不示弱,用精神力量支撐技擊過程。面對壓力,不再是躲避或是忍受,而是情緒高漲,信念堅定。武禮武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武術上的具體體現,是習武者通過習武過程的錘鍊而達到的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這也是大學生需要領悟、鍛鍊的。對學武學藝、做事做人,都有極強的引領意義。

2.技擊過程能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缺少學習動力,加上平淡的生活節奏,在這一代大學生身上難覓青春活力。 他們對任何事情都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表現出內心世界的消極懈怠。 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認真做事,武術技擊動作可以鍛鍊學生的運動感覺能力。動作力度和使用時機等都決定了技術質量和效果,如果把握不準,就會遭受對手的打擊。這就需要學生認真學習技藝,做到精益求精。 在技擊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注意力專注,嚴格認真做事的態度。從武術技擊過程入手,細緻研究每個動作細節,認真對待每個對手,培養積極思維習慣、認真做事習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意義。

3.武林爭霸賽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 。 真正的高手來自於平時的千錘百煉。 現在物質生活極度豐富, 衣食無憂的生活讓學生滿足於現狀, 安逸的環境使學生意志薄弱。 根據武術技擊對抗的特點,在課堂上設立爭霸賽場,給學生創建鍛鍊意志、大展身手的平臺。 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比賽編排,從初級賽開始層層推進,一個個對手輪番挑戰,讓學生在爭霸的過程中感受困難和艱苦,營造一個不退縮,不氣餒的運動氛圍,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

4.段位制能鼓勵學生追求超越 。 段位制是一項評價習武者水平等級的制度, 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引導和激勵作用。可以引導大學生通過晉級方式加入武術鍛鍊行列, 通過武術鍛鍊增進信心, 通過進段鼓勵學生不斷超越。 學生學習和生活慵懶疲沓,做事目標不明確,面對壓力時常表現出聽之任之的態度,這些應對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學業進步,沒有遠大理想和勇於超越的氣質, 怎麼會有鬥志昂揚的精神狀態。 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向更高目標前進的勇氣,同時在技術指導、心理指導等方面也要有細緻安排。 考段成功的學生,就成爲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逐漸形成良性循環,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武術考段。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環境下,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都發生着改變。 一些消極應對方式影響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 通過武術的技擊性, 幫助大學生建立積極的應對方式。 技擊精神可以鼓舞堅定信念, 技擊過程教導學生做事認真細緻,通過比賽和考段幫助學生鍛鍊意志,樹立理想, 追求進步。 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應對方式的辦法不只是這些,需要教育工作者繼續努力,結合多學科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林 ,車文博 ,黎兵.大學生心 理壓力應對方式特點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1):36-41.

[2]韋有華 ,湯盛欽.大學生應對活動的測試研究[J].心 理學報 ,1997,29(1): 67-73.

[3]劉春燕 ,李文權.師範大學生 204 名應激性生活事件和應對方式調查 [J].中國學校衛生, 2004,25(1): 42-43.

[4]佟月華.大學生應對方式 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J].中國行爲醫學科學,2004(1).

[5]楊建營,邱丕相.生態文明視域下武術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論及實踐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 2008,44(6): 31-35.

篇2: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摘要:近年來,高校體育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對體育老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老師具備符合要求的教學能力,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優化教學效果。以下介紹了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內涵,分析了高校體育實行課改的必要性,探究了新課改下高校體育教師發展教學能力的要求。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

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是目前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科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能力。老師在具備新課改需要教學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工作,能夠使所培養的學生及時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要求,能夠加快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步伐。因此,課程改革視野下探究分析高校體育老師教學能力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1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內涵

所謂教師教學能力,指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所具備科目教學的專業能力,進而又有教師職業能力之稱。職業能力是老師利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制定教學計劃、設定教學目標以及完成教學任務中的過程中所表現的心理特徵。從中可以看出,理論知識和技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老師要想提高職業能力,就要在兼具兩者的同時,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係。在高校體育中,老師的教學能力要具備一定條件,其中,技能和知識是必要條件,心理和生理是支持條件。在實際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能力又可以細分爲操作能力和認知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夠充分彰顯職業魅力和優勢[1]。

2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養社會發展專業性人才的重要場所。在新形勢課程改革的影響下,高校體育學科作用與以往傳統的體育學科作用相比具有多元性,傳統高校體育教學只是側重培養學習者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現如今,高校體育教學能夠促進學習者全面發展,在提高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習者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習者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這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當今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爲了促進體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高校體育實行課程改革是極爲必要的。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較爲漫長、體育課程改革的內容較爲系統,在進行每一階段的課程改革時,都要與社會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學校的發展方向相協調,進而當前課程改革視野下高校體育的改革能夠促進社會正常、有序運行[2]。新課改中明確指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要以調動學生參與性、提高學生運動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爲目標對學生進行目的性培養。從中能夠看出,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方向越來越明確,學生參與新課改體育課程學習後,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能夠明顯增強,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我國的市場競爭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有利於促進我國實現社會大發展、大繁榮,有利於加快我國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步伐。

3新課改下高校體育教師發展教學能力的要求

3.1駕馭教材的基本能力。老師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教學目標、教學方案以及教學計劃的制定要以尊重學生髮展差異性和新課程標準爲前提,進而老師要對體育學科的教材進行全面掌握、細緻瞭解,有側重的梳理教材知識,在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傳統高校體育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對於體育理論知識,老師基本是照本宣科,不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學方法的改變,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傳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利於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於體育技能,老師經常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體育動作練習,老師在教學中佔據着絕地的主導地位。新課程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老師能夠將體育教材的理論知識熟記於心,並且能將理論知識活學活用,與以往相比,老師的教學角色實現了從傳播者到指導者、參與者的巧妙轉變,在充分開發教材資源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全面進步,進而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及時完成,有利於教學效果的良好實現。因此,高校老師只有具備駕馭教材的基本能力,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游刃有餘,才能尋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質量[3]。

3.2組織教學的基本能力。由於體育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實現教學效果,就需要老師發揮自身的組織教學能力。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授課,雖然課堂學習井然有序、課堂管理比較有效,但是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會漸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會逐漸削弱,不利於學生自由發展。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學,老師鼓勵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重視對學生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創造意識的培養。老師在實際體育教學中,能夠合理分配自身與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關係,老師將學生作爲學習的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與此同時,老師能夠有效組織體育教材,即有意識的將教材進行由繁到簡、有難到易的組織和轉化。此外,老師還能爲學生有序組織體育活動,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享受到活動的樂趣、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4]。

3.3融合學科學習的基本能力。目前,教學改革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學科間的融合和滲透。因此,老師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要加強自身綜合知識的積累,鞏固綜合知識的學習基礎,這不僅能夠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跨學科問題,而且能夠拉進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樹立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信心。老師要想着實提高自身的融合學科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各個學科間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融合與統一。老師在進行融合學科學習之前,一定要正視自身在某一學科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並針對不足對知識進行及時補充學習,同時,老師要自行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提高融合學科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此外,老師掌握融合學科知識以後,要巧妙的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來,進而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

3.4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現如今,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步入信息科技時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範圍較廣,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老師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參與體育教學。備課階段,老師要運用多媒體設備製作圖文並茂的PPT,根據需要適當插入視頻和音頻,進而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課後階段,老師將學生的體育成績、體育總結、體育評價等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據記載、文字信息儲存。老師提高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能夠優化體育教學效果。

3.5教學研究的基本能力。教學研究能力是高校體育老師從事教學事業的基礎,教學研究能力越高,老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越強,反之,教學研究能力越低,老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就越弱。在傳統教學中,老師不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培養,只要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就算達成教學目標。現如今,老師在完成教書育人任務的同時,還要培養自身的教學研究能力。老師具備教學研究能力,不僅能夠加強自身綜合素質,而且能夠培養優秀人才[5]。綜上所述,高校體育老師在教學中要想發展教學能力,一定要重視駕馭教材能力、組織教學能力、融合學科能力、處理信息能力以及教學研究能力這五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和提高。課程改革視野中發展體育老師教學能力,能夠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及時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升,範凱斌.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評述[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xx(3):61-64+68.

[2]全世民.休閒體育視野下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研究[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24):141-143.

[3]張祝平.新《綱要》指導下普通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意識培養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xx(11):57-58.

[4]王林毅,於巧娥.高校體育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發展對策的研究[J].運動,20xx(6):70-71.

[5]楊文敏.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xx(3):82-85.

篇3: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內容摘要】教學能力是評定教師專業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教學能力能夠推進國家全面進行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進程。然而,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能力顯得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此現狀,以高中體育課程新標準爲指導,對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其發展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新課改要求體育教師要將新的教學理念注入自己的思想,積極尋求新穎的教學方式,由此來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研究也表明,高中體育教師只有順應新課程教學的教學模式,相應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爲社會培養高品質的人才。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構成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組織管理,課程開發,瞭解學生的基本素養;再者教師應該具有專業性、智謀性的教學能力;最後,雖然體育教師教課內容屬於體力活動,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體育教師還應該具有學術研究和教學研究能力。其上幾個方面內部指標在一定條件下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於體育教師,從而構成了整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結構體系。可知,將整個體系進行優化、健全、完善,是我們體育教師需要致力的偉大事業,以達到國家體育教學事業的欣欣向榮。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1)不過分依賴學生的體育興趣,各項技能全面發展根據實地瞭解,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內容過分依賴學生的體育興趣來安排,這從表面上看,老師看似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進行教學,爲學生減壓,以培養學生的堅持運動的意識。但是,這樣按照大多數學生興趣來進行的體育內容的選擇,卻損害了少數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新課程不斷落實的背景下,體育老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存有更大的權力。有些教師把教材中學生不感興趣的項目直接拋之腦後。例如使大多數學生頭疼的田徑項目,很多學生認爲其枯燥無聊、負荷量大,提不起興趣。所以有的體育老師在上課時不再進行田徑內容的教學。然而,學生體質卻沒有向着體育老師預想的方向發展,反而是大幅度下降。因此可知田徑教學如同樓房的地基是整個體育教學的基礎,它擁有自己的獨有特徵,這是其他體育運動不可代替的。田徑項目能夠對學生的耐力、靈敏度、力量等進行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還可以培育學生頑強、堅持的品質。從田徑運動這一項體育運動去想那些被體育教師扼殺的體育項目,有好多雖然不受學生歡迎,但是卻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所以體育教師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影響,既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又要結合體育項目本身的特徵,做到最優質的選擇,建設好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

(2)正確理解教學中的“以人爲本”不要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關注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地位”。然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句話看作是“以學生爲中心”、“學生就是上帝”等。體育教學過程是師生接觸、共同進步的過程。老師在體育課上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老師組織活動,引導學生參加,同時讓學生在活動進行親身踐行,兩者在同等的平臺上進行交流。但是,新課程下的體育課堂上卻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現象:如大力度地提高學生的主人公意識,降低教師的存在感,甚至縮短老師講解的時間,體育教師必要的教學內容的傳授也被視爲沒有給學生足夠的主動權。如果這種現象廣泛出現的話,那又何談師生在同等的平臺上進行交流;又何談在教師的引領下,更好地發展自身。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體育老師的引導作用,調整師生兩者之間的關係,使兩者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共同發展。

(3)加強體育教師師資建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貫徹落實新課標、推動體育健康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對體育教師進行更好的教學培訓。對於體育這門學科來說,體育教師是進行課改的重要的人物,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學好和不好直接關係着着體育教學的質量。所以,對教師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學校一定要將教師培訓放在首要工作。對此,我們需要在兩方面進行努力:一方面是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培訓,讓體育教師掌握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手段,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是教師心理的培訓,讓老師正確的面對體育課程,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只有這樣的纔可以使教師更好地去掌握新課程,對自己的教學纔會更有信心。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把新課標、新內容與以前的內容優勢進行整合與互補,並且需要進行在不斷地上課教學中,去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其更好地迎合新課程的要求。以達到親身經歷,言傳身教,同仁相互交流活動,共同成長的新光景。

(4)指導學生掌握體育基礎技能,改善學生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能力一項課程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意義,體育課就是一門非常關鍵的課程,對於學生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門教學,它開有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自我保護技能,還可以使學生增強體質,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從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對人際關係與體育道德兩方面的認知有所欠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視度需要提高。體育教師的課程除了身體素質訓練外,還應該包含道德、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教師應該增加“實戰訓練”,例如:球賽、事件模擬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從中體味蘊含的人生哲理,就像小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計得失等等。總之,高中體育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在課程的新背景下,老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和落後的教學形式,積極地向新課程要求下的教學靠攏,採取有效的措施,使體育課程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宋盡賢賴天德.牢牢把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J].中國學校體育,20xx.

[2]唐宏明.關於高中體育新課程改革現狀的幾點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xx.

篇4: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新課改的進一步推行,高校體育教育作爲素質教育中重要科目之一,逐漸爲社會所重視,對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本文通過介紹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對目前好笑體育課程改革的意義進行分析,簡要概括高校體育教師在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學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爲了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加快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新課改對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師應加強對教學能力提升的意識,完善教學方法,提高高校學生體育學習質量和水平。

一、教學能力基本內涵

教學能力,即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展現的專業能力,能夠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衡量,對教師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重要標準,教學能力是對教師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綜合顯現,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於改善教師的教學質量有着促進作用,在教師進行實際教學中,利用教師的專業技巧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因此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最終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當中[1]。

二、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意義

課程改革要求高校體育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僅要對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進行培養,還要求學生應該瞭解體育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幫助學生養成體育習慣,新課改的實施,有助於學生個人能力和個人素質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爲我國的體育事業進步保駕護航。

三、新課改下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需求

(一)教學研究能力

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強化教學質量,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通過對教學的深入研究,教師的專業技能會快速提高,這樣一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便可以將最規範的體育技能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正確規範動作要領,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會非常理想。在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自身的教學研究能力培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教學時,基本以教學理論基礎知識爲主,將教學目標設定爲完成教學任務、傳授體育常識[2]。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教學目標也有了很大變化,教學過程中更加看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深入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收穫理想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成爲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二)處理信息能力

隨着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時代來臨,信息技術得到了普及,在社會中各個行業中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教育行業中很多科目的教學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掌握處理信息的能力,靈活應用信息技術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教學之前精心製作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爲學生播放音頻或者視頻,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這樣不但提升了課堂教學氣氛,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教師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至關重要。

(三)融合學科能力

隨着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不斷將各門學科進行整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具備融合學科的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認知程度,掌握各門學科基礎知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爲學生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的發展,同時有助於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距離,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友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高校體育教師爲培養自身的融合學科能力,首先,教師必須要努力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知識;其次要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將體育與其他知識融爲一體,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高校體育教師還要經常做出教學反思,總結融合學科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找尋改正的方向,如果是由於教師對某項學科知識掌握不足,便加強學習該學科;如果是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就要研究出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與其他科目的教師進行溝通和學習,從而快速提高教學水平。這樣一來,體育教師就能完美的將學科知識與體育融合在一起,不但培養學生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有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4]。

(四)組織教學活動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一般分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理論教學階段,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進行啓發式教學,諸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等等,實踐教學階段,教師應通過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分層教學,針對不同身體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五)教材駕馭能力

高校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爲繞教材進行教學大綱、教學目標編寫,因此需要教師對於大學體育教材全面掌握,同時,教師在熟悉和了解教材的基礎之上,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傳統體育教學中往往是教師進行體育動作和技巧進行演練,學生跟着教師進行模仿和學習,這種以教師爲主體的方式嚴重桎梏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新課改要求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爲主體,因此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身份定位,作爲引導者和掌控者參與到教學當中來,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身體和心理接受能力進行教學,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5]。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培養自身的教學研究能力、處理信息能力、融合學科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和駕馭教材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更加紮實,收穫理想的教學效果,促使教師能夠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也能加快高效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步伐。

參考文獻:

[1]邱蓁蓁.課程改革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J].赤子,20xx(11):67.

[2]王林毅,於巧娥.高校體育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發展對策的研究[J].運動,20xx(6):70-71.

[3]謝輝.課程改革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J].體育與科學,20xx,31(5):97-99,79.

[4]李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與優化路徑分析[J].運動,20xx(17):63-64.

[5]馬浩鵬.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策略探析[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4):104-105.

篇5: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體育教師的素質最終決定着體育課程改革的成敗。因此,新的體育課程改革把體育教師的成長放在重要位置。通常情況下,體育教師成長的標誌體現爲體育教師在教學改革程中實現的角色轉換和專業發展,然而,在促進體育教師角色轉換和專業發展的同時,應該特別重視體育教師的教學習慣在體育教師成長曆程中的特殊作用。體育教師若能從教學習慣的轉變入手,排除阻擾自身成長的習慣因素,提煉出有價值的教學習慣,將更有利於體育教師自身的發展;同時,良好的教學習慣也是一個成熟和優秀的體育教師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因此,在新的體育課程條件下,應把體育教師的教學習慣創新作爲體育教師發展的突破口和立足點。

1 體育教師教學習慣的形成

習慣通常是人們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中,受環境氛圍和某種行爲傾向、心理定勢的影響而養成,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改變的思想和行爲傾向。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而難以被覺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調整和抉擇自己的行爲方式,最後形成穩定行爲的過程。習慣存在於體育教師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它是體育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養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帶有自覺性和潛意識特徵的教學行爲,是體育教師個人的教學經歷、文化人格和羣體的教學傳統等複雜因素相互凝結與滲透的結果,也是體育教師在教學生涯中教學適應和教學感悟的結晶。體育教師教學習慣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 1 體育教師個體的教學心理定勢和穩態教學環境的影響

心理定勢是一種心理慣性,是個體心理的一種定向準備狀態,這種準備可以使個體的心理能量發揮到極致,它是人們快速和有效地解決問題的重要條件。體育教師在教學生活中同樣存在一些教學心理定勢,因爲體育教師總是帶着一定的教學期望、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走進教學生活的,這些教學期望與預設有助於體育教師預先明確哪些是必做的、應做的,哪些做法是應該避免的,從而可以把精力和智慧投向更有價值的教學行爲中去。心理定勢如果受到不斷的強化,就會轉變爲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同樣,如果體育教師的某種教學行爲暫時帶來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在心中就會對它形成穩定的信任感,就會有一種不願意去改變它的心理傾向,以至於即使有一天這些教學行爲不再合理,體育教師們也會表現出“敝帚自珍”的態度。

與體育教師自身的教學心理定勢相比,穩態的外部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具有更爲特殊的作用。與其他職業的工作環境相比,教學環境可以說是超穩態的。在這種穩定的、缺少變化的環境裏,促進行爲改變的壓力就非常小,體育教師的某些教學行爲得以長期延續並堅持,教學習慣和教學定勢的形成也成爲教學環境影響下的必然結果。

1. 2 體育教師個體教學經驗和羣體教學文化的影響

當體育教師融入教學生活後,他會從中獲得一些體驗和認識。由於這些認識是源於體育教師自己的親身體驗,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並灌注了自己的情感期待和價值寄託,所以體育教師會從獲得這些經驗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因而也能獲得愉悅和滿足。同時,他們還要受到來自體育教師羣體的教學文化氛圍的薰陶。教學羣體文化是存在於體育教師羣體中,由多數體育教師擁有的、具有傳統意味和傳承色彩的教學認識和觀念。例如:怎樣瞭解學生,如何進行課堂管理等,它爲體育教師提供了一套可以模仿的程序與步驟。生活在體育教師羣體中的體育教師個體,常常會不自覺地接受這種羣體共同遵循的教學文化,並在教學生活中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既有個體經歷認同又有羣體文化支持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行爲。

1. 3 外顯的教學認識與內隱的教學知識的協同作用

由於體育教師受到外顯的教學認識(可以理解爲人所共知的認同率較高的教學觀念,但它相對於體育教師自己的觀念而言是外來的、異己的) 的影響,形成教學習慣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即把優秀的教學理念和行爲轉化爲自己的認識成果和實踐準則。但在把同一教學認識或觀念轉變爲教學行爲並使之習慣化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個體之間因內隱教學知識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內隱教學知識又稱爲體育教師的緘默知識,這種知識具有私人性和情景性特點,它與體育教師個人特殊的教學經歷和所遇到的特殊的教學場景有關;這種知識可能無法被推廣,或許也很難爲他人所認同,但潛在地爲體育教師自己所認可。當外來的教學認識進入體育教師教學觀念領域時,常常會受到這種內隱教學知識的“稽查”和修改。如果它們之間一致程度高,就接受外來的認識;否則就拒絕;處於中等程度相似時,他們可能接受其中一部分,但對其餘部分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正。這充分證明了體育教師教學習慣的形成具有個性化色彩和個體差異性,而教學習慣的遷移和改變具有一定的難度。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學習慣的形成在受到某些因素影響的同時也具有必然性,因爲它得到某些複雜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條件的支持,即它既受到內部的心理定勢、個人經驗和內隱知識的影響,也受到外顯的教學環境、體育教師羣體和顯性的教學認識的影響。所有這些因素都在與體育教師日常的教學生活相結合,並經過長時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教學習慣得以生成的教學生態環境,教學習慣就在這其中孕育和發展。

篇6: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擺正學校體育工作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因爲學校體育在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國民體質的過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爲了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身體及其機能的正常發展,國小體育教師應瞭解兒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掌握兒童少年生長髮育的一般規律,以實現體育教學的科學化。

一、獨生子女化與體育教學的相應改革

獨生子女問題是我國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目前,我國國小生中獨生子女已佔絕對多數。因此研究獨生子女的身心特點,並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和組織方式等方面適時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不僅是一項關係到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和學校體育發展戰略的宏觀研究,同時也是學校體育如何適應社會需要,怎樣擴大教育功能,爲社會發展服務的緊迫課題。

“獨生子女不可獨處”,要讓獨生子女從“獨處”的環境中解放出來。獨生子女與同齡人的交往機會相對較少,易產生孤獨和寂寞感,因此,獨生子女有強烈的交際慾望,追求集體活動。體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調整體育教學內容,提高集體項目的比重。在體育教學中採用分組練習,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一定的優勢。分組練習就是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練習。以小組爲主體進行體育教學,有利於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頑強進取的精神。分組練習是一種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是以各個小組在達到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爲獎勵依據的。這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集體主義的觀念。小組練習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視爲教學活動中賴以進行的動力源泉。小組練習不僅講合作,而且還要競爭。學生之間是一種“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關係,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全力以赴,與同伴和睦相處的能力。分組練習能夠增加獨生子女之間的接觸,使得優、差生在幫助和被幫助的過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有利於改變獨生子女不合羣和膽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學方法要兒童化、興趣化和遊戲化

1.兒童化

兒童化教學就是要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兒童是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爲主,教學活動中,應儘量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兒童的“本性”往往毫無保留地反映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應懂得兒童的心理特徵,按照童心、童願和童顏組織體育教學,才能防止體育教學的“成人化”。要防止單純技術傳授。有些體育教師把現代競技運動中的先進技術充實到國小教學中,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必須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看這樣做是否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體質,切勿單純以技術掌握程度來評定教學的好壞。

2.興趣化

體育教學的興趣化可以給兒童以情緒的滿足,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國小生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複練習,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於較長時間練習某一個動作而感到枯躁,教師可採用遊戲法和比賽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應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準確的動作示範,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

3.遊戲化

國小體育教學中很好地運用遊戲教材,充分發揮遊戲教材的教育因素,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遊戲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國小生有較大的吸引力,體育遊戲是國小生喜愛的體育教材之一。體育教師應適當地採用遊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採用遊戲法對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於課的順利進行。國小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佔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採用變換遊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遊戲都能吸引住學生。通過遊戲,提高國小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是國小生體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三、國小生身體素質發展的特點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的各種機能能力,它是衡量體質狀況的重要標誌。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五個方面。在山東省教委公佈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學生體質調查結果中,顯示我省中國小生在耐力、柔韌和力量素質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體育課,對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小體育教學應重視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爲兒童少年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1.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指肌肉緊張或收縮時所表現的一種能力。兒童少年各年齡階段都可進行力量練習,但採用的方法和手段要與成人有區別。兒童少年時期,由於肌纖維較細,蛋白質含量較少,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功能還欠完善,肌肉羣的活動不協調,加之兒童少年長度的發育領先寬度和體重的發育,所以,力量素質較差。在力量練習中,應採用負荷較輕,動作較快的練習,或中等負荷的練習,適宜做速度性力量練習,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單位的動員能力,改善肌肉協調工作的能力,避免過重的負荷練習和過長時間的靜力緊張練習,以防引起關節損傷,抑制骨骼生長。

2.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兒童少年時期,由於大腦皮質興奮性和提高過程靈活性高,反應快,所以國小階段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頻率高和反應速度快的教學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發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質,宜於兒童少年練習,但在具體安排中應科學地控制練習的強度、距離的長短、重複的次數和間隔的時間。另外,在固定跑臺上練習跑步時,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國小生不宜採用。

3.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在兒童少年身體素質自然發展過程中,是較薄弱的環節。目前我省國小生耐力明顯下降,令人十分擔憂。體育教師不能不進行耐力練習,但也不要過多地進行耐力練習,耐力練習應作爲全面身體素質練習的一個必要方面安排在計劃之中,但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距離,適當合理地安排中等強度的耐力練習,並有間歇地逐步延長持續時間,以便發展耐力素質。

4.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迅速改變體位、轉換動作、變換身體姿勢和方向的能力。靈敏與人體對空間定位和對時間感覺的能力有關,也和速度與力量素質的發展有關。靈敏是一種綜合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可採用活動性遊戲和各種基本體操等方式,以促進靈敏素質的發展。

5.柔韌素質

柔韌素質是指運動時各關節的活動幅度或範圍。兒童少年關節的關節軟骨較厚,關節囊和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的運動幅度大於成人,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發展柔韌性的練習。年齡越小,柔韌性越好,根據素質發展的這一年齡特徵,發展柔韌素質應從小抓起,與此同時,還應注意柔韌性與肌肉力量的相互關係,如年齡小做體操“橋”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韌性差,而是軀幹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體素質雖然是通過人體各種基本活動和動作所表現出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體內在綜合機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體素質的狀況是衡量國小生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兒童少年來說,機體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單一的練習會造成機體發展不均衡,體育教師應採用全面發展的身體練習,以利於他們身體各種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篇7: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摘要: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任務是通過身體鍛鍊來促使學生身體機能全面發展,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在鍛鍊過程中,使學生掌握鍛鍊的原則、方法和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從而達到終身鍛鍊身體的目的。而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感情、交換意見、協調各種活動以達到互相瞭解相互交際交流的重要工具。體育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語言的運用是一門藝術,在體育教學中,正確運用語言,這與教師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識修養、對事物的感受、對教材內容及其技術掌握程度分不開,作爲一名體育教師,要結合體育的特點,充分利用合理的語言藝術,提高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能力,科學合理地完成好體育教育任務。

關鍵詞:語言應用能力;體育教學;肢體語言

1提高大學體育教師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性

大學生不同於中國小生,一般都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直接抽象事物的辨別能力較強,比較關心與自己學習有直接關係的學科。那麼,體育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如何使學生理解體育知識,增強體質與學業成績的辯證關係。現代大學生充滿了朝氣和活力,並以頑強的毅力和耐力刻苦地學習。但有時他們也苦苦思索,想求得更好、更科學的效率高的學習方法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正好給體育教師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爲了使學生了解只有強身健體,才能承受繁重的學習任務,只有建立起嚴謹的生活規律,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獲取知識的慾望,重視體育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體育教師要提高語言修養,充分利用語言在表達思想、交流感情、交換意見、協調各自活動中的藝術形式,利用體育活動的生活氣息強,運用體育教學和鍛鍊內容的豐富、生動性,搞好大學體育教育工作。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聲音宏亮、語言生動,就會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課堂語言表達出色、順暢、準確、運用得當就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剖析富有特色的體育教育語言不難看出,爲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學校的體育教學任務,進一步推動學生世界觀的良好形成,重視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注重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語言駕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2大學體育教師合理使用語言的藝術性促進體育教育的進步發展

2。1體育教學語言要有針對性

體育教學是個專業性很強的活動,要有針對性地使用專業名詞和術語,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語病,儘量使用簡單而準確的話語,要準確講解動作要領和概念,需要講清楚難點、重點的基礎上解決疑難問題,結合已經教過的課程內容使學生在已經掌握的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好更快地把握新學內容的吸收掌握。

2。2體育教學和課外鍛鍊利用語言的藝術性達到對學生的合理調動、指導和鼓動作用

任何教學都具有教育性,這種教育可以是教材所蘊含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課堂的組織實施,通過使用合理的口令、口哨、肢體語言創造體育教學的有效組織形式,借用不同形式的表達方式動來合理組織隊列隊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體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能夠及時、合理而順利進行。堅持正面教育,貫徹啓發誘導,以表場爲主,以鼓勵爲主,要善於並正確地運用表揚和批評。語言、語氣要適當,實事求是,不能誇大,防止簡單粗暴。語言可激起學生的興趣,批評教育和比喻必須考慮有利於課堂教學,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注重啓發和對動作要領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於探索的能力,相應可以培養大學生守紀律和雷厲風行的作風,從而達到事半功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這樣必將爲教師的講解示範、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3體育教師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和鍛鍊方法

語言表達能力和示範水平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同時語言的運用也體現了教師的個人素質和修養以及本人所掌握的知識結構,體育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語言應用方面進行專業培養和鍛鍊,以提高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語言的能力。

3。1體育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正確使用課堂語言,強化基本功練習

上好一節體育理論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體育理論知識和生理衛生常識,其次是對課的組織、講授和表達的能力等。課既要上的生動,又能達到啓發教育學生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除了經常收集、積累一些體育方面知識、素材和有關科學統計數據,還必須抽出一部分精力從事有關體育理論和技戰術等方面的研究與討論。這樣不僅能把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可以在工作中加以應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課堂語言是教師主要的基本功之一。體育教師主要是通過口頭表達給學生傳授知識,解答疑難。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不能含含糊糊、模棱兩可,要簡明、易懂,話不在多,說清爲止。要注意語速與聲調的變化,要講的生動,切忌枯燥呆板。語言要規範,合乎語法和邏輯,語言聲調的適當變化,結合重點或難點內容變化,才能引導起學生注意。

3。2健全完美的人格是體育教師必備的素養

完美的人格是教師整體素質的全方位的展示,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當今是知識激增的時代,體育教師不僅在動手能力和技巧上具有一定的水平,而且要在體育理論知識、跨學科相關教育知識、體育鍛煉保健、預防、處置等多相關學科的邊緣知識領域下功夫研究和學習,每位教師應擴大知識面,拓寬知識視野和結構,提高學生對現代體育知識和相關知識瞭解的程度。

3。3擁有全新的知識結構是體育教師應用語言藝術的重要基礎

體育作爲一門綜合科學,在教材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普通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應當把各個領域的知識融爲一體教給學生。新學期理論課教材,應選擇對開展體育運動、增強體質有幫助的又能被學生理解的體育知識,生理衛生常識、建立正確、科學的體育觀。隨着學生求知慾的增強,結合人體特點與運動項目的相互關係,講授體育鍛煉對人體心血管、呼吸、神經、消化、運動等系統的作用。並例舉一些生理指標作爲指導鍛鍊的科學依據,來進一步說明體育運動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教師可根據學生在鍛鍊中常遇到的一些損傷進行分析講授,通過這些講授,不但能幫助學生在鍛鍊中預防損傷、科學地進行鍛鍊,並在實際中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辨別損傷、處理疾病,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專項技術理論知識的講授,要結合專項技術的鍛鍊價值、鍛鍊方法、比賽規則和裁判法,使學生學有所用,用之受益,學生才能學有興趣,更利於終身鍛鍊。

4體育教師語言合理運用應符合教育對象的特點

在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鍛鍊指導時,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語言誘導、示範講解內容和方法都要符合所教授學生的體育基礎,由於學生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若只用一種陳述方式難以使全班同學都接受,教師要採用多種陳述方式加以講解,但要避免重複羅嗦。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鍛鍊和教學中增加比喻語句的使用,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因爲比喻常常用簡單和常見的事物去說明其他事物,即使學生從未接觸過其他事物,也能從比喻中想象其形象,領悟其含義。總之,廣大的高校體育教師應在重視動作規範、技術要領的基礎上,加強理論課的教學。要結合體育的特點,充分利用合理的語言藝術,提高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能力,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自覺性,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掌握健身鍛鍊的理論和方法,達到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和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家生.論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功能[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1993(4):56-57.

[2]王兵克.淺談體育教學中的語言使用[J].湛江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2):108-109.

[3]張樹玲.談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語言[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5):71,107.

[4]郭小平.淺析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科學大衆:科學教育,20xx(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