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藝術教育論文【多篇】

藝術教育論文【多篇】

藝術教育論文 篇一

現在,中國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藝術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也有人在開始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筆者認爲,要改變藝術教育的現狀使其在改革中發展,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明確不同藝術教育類型的培養目標,確立不同藝術教育類型的課程設置,評價體系;師範類藝術教育就應體現其師範性,課程設置以藝術史、藝術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等爲主,縮小技法課的比例,中央美術學院在進行大規模的二級院校調整中,依然保留教育學院是具有前瞻性的。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要提倡普通藝術教育,無論是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都應開設藝術課,而不是隻開幾個附中、培訓班,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爲高等藝術院校輸送優秀人才;加強職業技術類藝術製作人才的培養,着重體現其製作技術,體現短週期、快速培養的特點,職業技術類學校不必要向高等專業院校看齊,但可以考慮爲高等專業藝術院校畢業生提供職業技術型訓練,從而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實現“雙贏”的目標。二是走出藝術教育本身的狹窄圈子,提倡整個學校教育的藝術化教育模式,現代意義上的“藝術”早已超越了傳統的內涵,各種技術(諸如聲、光、電、多媒體),各種材料媒介,各種觀念,使藝術越來越緊密的與現代生活相接合,接受藝術化教育是提升人類自身生存狀態的精神因素,而不僅僅體驗物質生活帶來的虛幻的幸福,是現代藝術教育的方向,也是藝術教育與科學、技術、倫理、人文的全面結合,將藝術教育最終擴展爲文化的教育。三是提倡社會化藝術教育。目前在我國學校藝術教育仍是主要的教育形式,應該看到的是許多社會機構具有學校藝術教育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有着優秀的文化藝術資源並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許多機構追求經濟利益削弱了社會化教育的功能。現在,許多美術館定期開辦藝術講座,請名家、教授講解藝術品。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有一批文化學者、專家長年擔任義務講解員,爲參觀者服務。社會化的藝術教育雖還未形成主流,但也將是藝術教育發展的一個方向。

中國藝術教育的改革發展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人們也提出了種種改革的設想和建議,無論怎樣發展,將來的中國藝術教育將是一種普遍的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聶振斌。藝術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阿瑟·艾夫蘭。西文藝術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布朗科贊尼克。藝術創造與藝術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藝術教育論文 篇二

墨子是戰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墨家文化的創立者和踐行者。墨子不遺餘力地宣傳墨家思想,並且身體力行,使得墨家與儒家在戰國時期並顯於世,“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子•顯學》)。隨着時間的推移,儒家成爲獨尊,而墨家逐漸式微,甚至一度成爲“絕學”。墨家文化與儒家文化不同,它是中國勞動大衆的智慧結晶,它雖不爲古代統治階層所賞識,但其兼愛利民的思想和行俠仗義的典故卻在民間廣爲流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勞動大衆的國民性養成。梁啓超在其《墨子學案》中指出:“今日之匹夫匹婦,曷嘗誦墨子書,曷嘗知有墨子其人者,然而不知不識之中,其精神乃與墨子深相懸契……乃墨翟、禽滑釐、孟勝、田襄子諸聖哲,濺百餘年之心力以蒔其種於我先民之心識中,積久而成爲國民性之一要素焉。我族能繼繼繩繩於天長地久,未始不賴是也。”“我國人兩千年來言軍旅之事,其對於開邊黷武,皆輕賤而厭惡之;對於守土捍難,則最所尊崇。若關羽、張巡、岳飛之流,千百年後婦人孺子猶仰之如天神者,皆損軀於所職以衛國土御外難者也。此種觀念,皆出於墨子之非攻而尊守。故吾國之豪傑童話,與他國多異其撰。故吾國史蹟中,對外雖無雄略,且往往受他族蹂躪;然始終能全其祖宗疆守勿失墜,雖百經挫撓而必光復舊物者;則亦墨子之怯於攻而勇於守,其教入人深也。而斯義者,則正今後全世界國際關係改造之樞機,而我族所當發揮其特性以易天下者也。”

二、墨家的藝術教育思想

墨子是與孔子齊名的著名教育家,墨家弟子衆多,《呂氏春秋•有度》雲:“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呂氏春秋•當染》雲:“從屬彌衆,弟子彌豐。”“孔墨之後學顯榮於天下者衆矣,不可勝數。”墨子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了系統的墨家教育理論,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墨子在藝術教育的功能、意義、作用、內容和方法等方面也有獨到見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墨家藝術教育思想,成爲墨家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藝術特別是民間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中國藝術教育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一)關於藝術教育的功能

藝術教育的功能是指藝術教育活動的結果和作用。墨子認爲,藝術教育的功能是教人“爲義”(《墨子•尚賢上》,以下只註明篇名),即通過藝術修養和教育,培養和塑造服務社會、改造社會的有用人才。“義”,就是“愛人利人”(《法儀》),就是“愛利天下”(《尚同下》),“兼相愛、交相利”(《兼愛下》),“相愛相利”(《法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兼愛中》);“爲義”,就是做“愛人利人”的事,不做“惡人賊人”(《法儀》)的事。其中,墨子所謂的“利”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互利互惠的實利,它以互助互愛的“兼愛”爲基礎,即“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兼愛中》),“吾先從事乎愛利人之親,然後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也”(《兼愛下》)。另一種是指天下之利,即“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愛下》),“仁,愛也。義,利也。愛利,此也。所愛、所利,彼也。愛利不相爲內外,所愛利亦不相爲外內”(《經說下》),“利,所得而喜也”(《經上》),“害,所得而惡也”(《經上》),“利人乎即爲,不利人乎即止”(《非樂上》)。總之,在墨子看來,利以愛爲基礎,愛以利爲條件,愛在利之中,利也在愛之中,義與利是統一的,愛與利也是統一的。墨子在勸人學習時指出,教育和學習都是“爲義”,“今子爲義,我亦爲義”(《公孟》)。教師和學生是藝術教學過程中的主客體,雙方都是從事“爲義”的共同體,而且,“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若得鼓而進於義,則吾義豈不亦進哉”(《魯問》)。藝術教育的教師既是“爲義”之人,也是教人“爲義”的人,是對社會有大貢獻的人。

(二)關於藝術教育的目的

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藝術教育培養什麼人的問題。墨子認爲,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影響人和發展人,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賢良之士”(《尚賢》),爲服務和改造社會“獻賢而進士”(《親士》)。“賢良之士”又叫“兼士”(《兼愛下》),就是“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天志中》)的人,這種人被墨子稱爲“國寶”(《親士》)。通過藝術教育,可以健全身心、陶冶情操,使其能夠更好地爲社會和國家服務,爲構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尚賢下》)的和諧社會而努力。

(三)關於藝術教育的基本觀念

1.墨家倡導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競爲義”(《尚賢上》)。明確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墨家藝術教育的首要內容。墨子認爲,人們通過藝術修養可以成爲“力事日強,願欲日逾,設壯日盛”(《修身》)的人,但他明確指出,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比誰的藝術技能高,而是“競爲義”,是比誰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大,誰能爲集體爭光、爲社會造福,這與現代藝術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墨家積極倡導“以愛人利人爲榮、以惡人賊人爲恥”的榮辱觀,努力培養團結互助、“相愛相利”的團隊精神,堅決反對自私自利、“相惡相賊”(《法儀》)的卑劣行徑,這與現代藝術教育提倡團隊合作精神、反對極端個人主義的觀念也是相一致的。

2.墨家倡導“主動施教”的藝術教學觀。墨子在其一生上說下教的教育活動中,一貫堅持“有道相教”,強調“不強說人,人莫之知也”(《公孟》)。墨子還以撞鐘爲例,強調主動施教對影響他人和改造社會的重要意義,明確反對儒家“叩則鳴,不叩則不鳴”(《公孟》)的被動施教行爲。墨子認爲,被動施教與“隱匿良道不相教”(《尚同上》)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施教者的失職和恥辱,也是造成教育缺失、引發社會混亂的原因之一。藝術教育作爲教育之一種,同樣以昇華人性、健全人格爲目標,如果堅持被動施教或者“隱匿良道不相教”,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天下之亂,若禽獸然”(《尚同上》)。

3.墨家倡導能夠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的藝術活動,提倡勤儉節約的藝術消費觀。《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爲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爲至巧。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爲鵲也,不如匠之爲車轄,須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爲巧,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墨子的觀點很明確,凡是有利於人的藝術和技能,就是巧妙的、有益的;凡是不利於人的藝術和技能,就是笨拙的、無用的。墨子認爲,在戰爭連綿、生靈塗炭的大環境下,擺弄飛鳥玩具既解決不了“民之巨患”,即“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非樂上》),而且“虧奪民衣食之財”(《非樂上》),是雪上加霜,而非雪中送炭,所以要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去無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節用上》)。墨家這種“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藝術消費觀,與現代藝術界所提倡的普及低碳型藝術項目、節約辦大型藝術活動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4.墨家倡導“貴義”(《貴義》)的競技觀。“貴義”就是以義爲貴,墨子認爲,“萬事莫貴於義”(《貴義》),而且,“義,利也”(《經上》),義就是利,是天下之大利。軍事藝術競技是古代藝術競技的一種形態,在《墨子•魯問》中有這樣一個典故:公輸子爲楚國製造了大量先進軍事器械和裝備,並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公輸般以自己精工善作,對墨子說:“我的戰船有鉤鑲,不知道你的義有沒有鉤鑲呢?”墨子說:“我行義用的鉤鑲,要比你在戰船上用的鉤鑲好得多。我的鉤鑲是用愛和恭敬製成的,不用仁愛作鉤鑲,人們不會和你親近,不用恭敬作鉤鑲,人們就會傲慢無禮。互相親愛、互相恭敬,纔可以達到相互受益。現在,你用鉤鑲去鉤住別人,別人也能用鉤鑲來對付你;互相鉤,互相鑲,就是互相殘害。所以,我行義的鉤鑲,比你在戰的鉤鑲要好得多。”公輸子在墨子面前炫耀自己的技藝,卻被墨子用“我義之鉤強,賢於子舟戰之鉤強”的“貴義”觀所駁倒。公輸子在與墨子面對面模擬攻城守城的競技(參見《墨子•公輸》中“墨子止楚攻宋”的典故)中失敗之後,就不再製作軍備競賽的器械,而是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領域的技術發明和藝術創作,造福社會。

(四)關於藝術教育的方法

1.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加以培養和塑造。在《墨子•耕柱》中記載的一段對話,說明了這個道理:“治徒娛、縣子碩問於子墨子曰:‘爲義孰爲大務?’子墨子曰:‘譬若築牆然,能築者築,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後牆成也。爲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後義事成也。’”墨子注意從施教對象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主張藝術教育要與學生的個人實際水平相適應。

2.提倡專心致志、量力而行,反對三心二意、自不量力。在《墨子•公孟》中記載的一段對話,說明了這個道理:“二三子有復於子墨子學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墨子弟子在求學時,又向墨子請求學射,墨子說:“不可以,凡是有學識者都必須量力而行。戰士在戰場上都做不到既要打仗,又要救護傷員,而你們又不同於戰士,怎麼能同時做到既要完成學業,又要學習射箭呢?”墨子認爲,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要專心致志、量力而行,做力所能及之事,一心不能二用,不要自不量力、盲目行事。

3.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統一。墨子認爲:“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修身》),既強調藝術理論教學的重要性,又重視藝術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同時,墨子要求弟子們嚴格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即“合其志功而觀”(《修身》),把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統一起來。墨子強調“利人乎即爲,不利人乎即止”(《非樂上》)的做人原則,注重培養和鍛鍊弟子們的意志,要求弟子要具有自我犧牲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故墨子門下多俠士和勇士,“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訓》),成就了一大批甘於“爲義”而犧牲的社會精英。

4.把科學思想和科技內容融入到藝術教育中。墨家是諸子百家中最富有科學精神、最注重科學方法的一家,墨家主要科技著作《墨經》是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的集合,所涉及的學科門類有辯學、哲學、光學、力學、數理學、幾何學、心理學等諸多方面。墨家把科技知識(包括生產和軍事科技知識,以及自然科學知識)融入到了藝術教育中,目的是使“兼士”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健全身心、陶冶情操,同時真正掌握“各從事其所能”(《節用中》)的實際本領。這種方法既是對中國傳統主流藝術教育的補充,也與現代藝術重視科學技術和科學方法的大趨勢遙相呼應。

5.要求學生勤于思考,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在《墨子•公孟》中記載的一段對話,說明了這個道理:“子墨子問於儒者曰:‘何故爲樂?’曰:‘樂以爲樂也。’子墨子曰:‘子未我應也。今我問曰:‘何故爲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爲男女之別也。’則子告我爲室之故矣。今我問曰:‘何故爲樂?’曰:‘樂以爲樂也。’是猶曰:‘何故爲室?’曰:‘室以爲室也。’”墨子問儒家學者爲什麼要作樂?答覆是作樂是爲了作樂,這好像問爲什麼要蓋房子?答覆是蓋房子是爲了蓋房子一樣。這種答法是不能使受教育者得到“知其所以然”的知識的。由此可見,墨家這種勤于思考的嚴謹學習法,是高於一般儒家學者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墨家藝術教育思想與現代藝術教育思想有很多契合之處,墨家這些優秀的藝術教育理念和思想資源可以爲我國當代藝術教育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智力支撐。

藝術教育論文 篇三

在社會對藝術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的大背景之下,國家相關部門已出臺政策加大了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比重,藝術課的開課率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得低於80%,高中階段的藝術課也要本着滿足學生髮展需要的原則開足開滿。不斷深化藝術教育課改、完善藝術教育手段、提高藝教水平,建設藝術教育高水平教師隊伍已成爲當前迫切的需求。同時,讓全體學生能夠經常性地參加內容豐富的課外藝術活動、全面接受藝術教育也成爲一項必須規模化、制度化、常態化的任務。但實際中與以上原則相悖的現象是:迫於現行的應試教育和升學率的需要,一些學校的藝術教育成了“空頭支票”,出現了標有“足量”藝術課的課程表在實際中演變成“二次課程表”,也就是藝術課經常會被其他“主課”所替代的“潛規則”現象。長期的應試教育任務使得大多數學校藝術教育的硬件不足:師資缺少、設備匱乏;課程考覈力度不夠、教師積極性較低。這種對上級要求疲於應付、對藝術教育嚴重輕視的局面令人擔憂。面對這樣的形勢,藝術教育必須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要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結合社會的教育需求,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做出思考。在深刻理解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對藝術教育的整體機制進行全方位的理論探討。藝術教育機構在明確辦學基礎與辦學條件差異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培養任務、定位不同的辦學層次,對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基於以上的探索和實踐,民辦藝術教育便應運而生。

二、民辦教育機構的發展優勢

作爲藝術教育事業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民辦藝術教育已成爲當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藝術教育需求的一種重要途徑,是社會進一步增加藝術教育投入,擴大藝術教育規模的有效方式。目前各級各類藝術教育機構正在興起,創辦民辦藝術教育機構成爲熱潮。這項事業的興起在整體上增加了藝術教育培養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由此我們也看到了民辦藝術教育的優勢:首先是在辦學基礎要素方面。由於民辦教育機構具有財產所有和管理自,因此辦學的生產資料不必依附於政府,它們在教育政策法規範圍內享有較大的資源自我支配權。民辦藝術教育的主體可以在辦學的基礎建設上,自行構築具有長遠發展潛力的、適應時代特徵的發展規劃,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配置師資、校舍、教學儀器,規劃校園環境等。這些自能爲保證辦學質量提供必要條件。人事管理方面,民辦機構大多實行聘任制,招聘範圍不必受地域限制;聘用制度靈活,可以按需選聘人才而不存在強行配置。人才管理上可以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人才流動,自行協調、合理安置。這樣的管理制度有助於選拔精通管理和實際教學各有所長的人才,並在人才的年齡和性別方面構造互補效應,有助於構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這就爲藝術教育辦學的制度構成、學科建設等方面創造了優勢。財力方面,融資自由、用資自主的特點使民辦機構能保障教育所需的各項開支,無需擔憂因資金限制而造成的發展滯後情況。物質資源上,民辦機構可以按照自己的發展計劃和需求進行合理配置,避免了公辦教育機構因行政干預而造成的拖沓、低效配置局面。辦學基礎要素上的綜合優勢爲民辦藝術教學機構彰顯其現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民辦教育具備自我激勵的發展動因。民辦藝術教育機構較之公辦機構有着獨特的自我激勵機制。面對與較爲強勢的公立機構的競爭,民辦機構要承擔較多的社會風險和壓力。比如辦學行爲要接受政府政策法規的規範,要達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評估要求;由於教育資源直接取之於社會,民辦機構必須履行其對被培訓對象的承諾,接受來自社會的輿論認定和行爲監督。也就是說,直接服務於市場的處境使它們必須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之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質量至上這個辦學理念就成了民辦機構不必言說的必然宗旨。在這樣強烈的競爭意識的驅動下,創業者們思維上的開拓性和實踐中的開創性表現得尤爲突出。因此民辦教育體制下的從業者時常具有較強的進取心,較之公辦教育機構的人員更加專注於自己的事業。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探討和改進教學方法,採納先進的教學手段成爲他們的首要任務。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積極拓展信息渠道,重視來自被教育對象的信息反饋,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逐漸走出一條自我完善、逐步提升辦學層次的道路。民辦藝術教育機構在辦學思路上的特色意識較強。因爲能夠充分意識到特色、創新是藝術教育的發展之本,是衡量一個有機體是否具備生命力的標誌,因此在實踐中創業者們能夠將特色理念不斷融合在每個教育環節中。從管理者到一線教師都力爭將彰顯個性、增強活力的思想貫穿在藝術教育的實際行動上。當然,民辦教育機構的這些特色發展優勢,除了來源於創業者辦學思路上的理性認識,還得益於他們區別於同類公辦機構的優勢條件。比如經營的自使他們在政策法規的允許範圍內不必接受過多的行政限制,辦學風格上有相對較爲廣闊的發揮空間。物質財力上的自由度也爲特色教育的硬件設施提供了可靠保證。雄厚的人力資源也爲特色教育在課堂中的實現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以上優勢促使民辦藝術教育機構能充分彰顯其特色優勢,改變了過去藝術教育千校一面的平庸狀況,向社會展示了民辦藝術教育學校有特色、辦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生動局面。

三、面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策略

第一,生源上的劣勢問題。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願意接受民辦教育機構培訓的學生,有很大部分來自藝術大學聯考的淘汰者,這是在民辦藝術教育機構還未在學歷、學位方面完全取得全民認可的情況下,部分藝術大學聯考落榜生做出的“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這就造成了民辦機構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的局面。面對這樣的挑戰,民辦藝術教育機構不得不在師資和管理上加大投入:更加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更加註意因材施教,更加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民辦藝術教育機構要正確處理好公益性和自身效益的關係。教育事業本身具有公益性,從事民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選擇了社會公益事業,這就要求民辦藝術教育機構從業者要擔當相應的社會責任,而不能片面地只考慮自身經濟效益。民辦藝術教學機構的投資者要將追求經濟效益的目標與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可有所偏頗,否則由此帶來的利益膨脹思想必然會導致藝術教育市場的混亂、民辦教育體制的瓦解,那麼民辦教育機構最終也會因缺乏有力的社會支撐而導致喪失後續發展動力。

第三,藝術的特殊性決定了人們很難對藝術教育的結果和成效給予準確的測定,人們難以制定出一套整齊劃一的標準來對民辦藝術教育的成果加以評定,因此對民辦藝術教育結果的評判成爲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從全民興辦藝術教育的熱潮中冷靜下來做更加深入的思考,找到加強對民辦藝術教育機構合理監管、科學評定的方法,以促進民辦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第四,要正確處理好擴大辦學規模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一些正在發展中的各民辦藝術教育機構在初具成效的基礎上考慮擴大辦學規模,這也是適應藝術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不容忽略的是,合理地擴大規模並不能以犧牲辦學質量作爲代價。在將質量意識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民辦機構可以自行加大未來發展的投入,進一步完善辦學設施、優化辦學條件。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要更加註意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創新培養模式,使自身的內在實力與外在的形象相輔相成。

第五,協調好民辦教育事業中投資者與具體經營者之間的關係。我國現階段民辦教育的投資者與經營者大都並非爲同一個體,因此民辦教育投資者要與經營者在辦學目標和辦學宗旨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投資者要善於選拔懂業務、善管理的專業人才作爲具體辦學機構的經營管理者,並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比如應當賦予經營者與之地位相適應的行政權力和管理權限,使他們能夠在實踐中大膽探索藝術教育的理念、大膽實踐以專業知識爲導向的管理措施。經營者也應該及時在辦學思路和經營思想上與投資者加強溝通,接受投資者的管理與監督。我們相信,民辦藝術教育會在今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走上正軌,在自我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日漸成熟,爲我國的藝術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藝術教育論文 篇四

1、認識較模糊,功利化思想嚴重。目前很多幼兒園爲了招生,打着藝術教育的招牌,但卻對藝術教育的認識模糊不清。以當下流行的奧爾夫音樂爲例,功利化思想驅使很多幼兒園盲目跟風,從中國人傾向“洋貨”的心理入手,盲目引進外來東西,以此吸引家長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實際上,很多幼兒園對奧爾夫音樂並不是很熟悉,認識並不深入,只是派種子教師外出培訓了幾天而已。任何一種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長的環境,評價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是否能促進受教育者的發展。地區的兒童藝術教育只有結合實際,減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用教育質量來創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貴族化。由於中國國民整體文化水平的落後,認爲只有貴族人才進行藝術教育,其費用是昂貴的,因此很多人給藝術冠上了貴族化的帽子;也由於社會的競爭越來越大,人們迫於壓力,將藝術的學習當做今後生存的一項技能,因此出現了學藝術就要做藝術的精英這樣的思想。這些都是對藝術的曲解,對學前藝術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學前藝術教育是大衆化的、平民化的。對於農村地區出現的藝術教育貴族化思想問題,筆者強調經濟條件不同,生長的環境不同,這些只會影響藝術教育的實施方式和材料的選取,但其平民化、大衆化的理念是不會動搖的。以風景畫爲例,市的幼兒園則可以湖的風景爲資料,而周邊的農村則可以田野、鄉村爲風景資料,這樣一來,不僅做到了大衆化的效果,更突出了當地的特色。總之,幼兒教師要結合實際,多開發資源,多利用周邊環境,創設豐富多彩的學前藝術教育。

二、調查與分析

1、農村師資力量薄弱筆者進過調查與分析,並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發現地區的藝術教師的師資分佈很不均衡,城市師資雄厚,鄉村師資薄弱。調查顯示:城市的幼師年齡一般都在25-35歲之間,而鄉村的幼師年齡大約在18-30歲之間;城市幼師的崗位流動較小,鄉村的幼師崗位流動大;城市幼師的學歷一般都是大專本科居多,鄉村幼師的學歷一般都是高中、大專,甚至是家庭主婦;城市幼師的工資較高,鄉村教師工資較低。造成城鄉師資差異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優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礎設施。因此,政府應努力提高鄉村幼師的工資待遇,利用政策傾斜來吸引大學生來鄉村就業;同時學校也要對大學生進行走進鄉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齊頭並進,實現城鄉師資平衡,共同發展壯大。

2、家長支持性不足對於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城鄉家長的態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情況下,80後、90後家長的育兒觀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開放的,城鄉家長對兒童藝術教育的態度應該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由於周邊的很多農村的孩子是留守兒童,都是有爺爺奶奶照看,因此對於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80後、90後的年輕家長認爲對兒童進行早期的藝術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們鼓勵孩子學習藝術。而年齡較大的爺爺奶奶們則認爲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是沒必要的,只有文化知識的學習纔是必要的。對於出現的鄉村爺爺奶奶們落後的學前藝術教育觀,我們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政府要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爲廣大年輕人提供就業崗位;第二,大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如留一個人陪孩子等主題,呼籲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至少留一個人陪孩子;第三,農村幼兒園要定期與家長溝通,對家長進行再教育。

3、幼兒藝術能力較弱幼兒的藝術能力是什麼?有人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培養兒童藝術能力是指,通過對藝術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操作和控制與創造,使幼兒的眼腦手口相互協調、充分發展,最大限度地發展與藝術實踐活動相關的一般能力,如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表現、創造等方面的能力。筆者通過實地觀察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和六一兒童節孩子們的表現,發現城鄉學前兒童的藝術能力存在很大差異且農村兒童的藝術能力遠遠落後於城市幼兒。在音樂方面,歌唱活動城鄉幼兒差別不大,但在對樂器的掌握上,農村孩子落後於城市孩子;在舞蹈方面,城市孩子表現的更專業些,農村孩子表現的隨意一些;在美術方面,城市孩子的美術教學更系統,孩子的作品更成熟些,農村孩子的美術教學不繫統,表現的作品比較生活化。筆者對以上問題進行邏輯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由於城鄉師資的差異,教學環境的不同,家長支持力度的不同等因素最終導致城鄉幼兒藝術能力的差異。所以廣大農村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積極主動做好家園公育的相關配合工作;農村幼兒園應積極向城市幼兒園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實力;同時政府應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職能,利用政策傾斜,使農村學前藝術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