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國中思品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嘗試

國中思品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嘗試
國中思品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嘗試
 
內容提要:
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筆者就在國中思品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以下幾點嘗試:一、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在興趣中學會自主;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爭議中體現自主;三、先探究後指導,讓學生在嘗試中體驗自主;四、聯繫身邊實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主。
關鍵詞:自主學習、主體地位、嘗試體驗、國中思品課
                      
讓學生在探索、發現、體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以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主動獲取新知識、利用知識進行創新的能力,是我們當前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創設積極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所謂積極課堂環境,是指學生和老師都希望得到的、爲便於學習而選定的物理環境,在這種環境裏,主要的活動是交流、發展新的個人內省認知,以及人際間的相互瞭解。然而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只是作爲教師實施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教師是通過學生來實現教學目標的,真正的課堂主體不是學生,學生的學習行爲是被動的。長此以往,造成的後果是:學生越來越依賴教師、越來越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變得不會學、不想學。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筆者認爲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方式的確立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體作用作了如下幾點嘗試:
一、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在興趣中學會自主
學生自主地學、主動地學,其效果最好,質量最高。教育學、心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興趣是學習之母,自主學習要比強迫學習的效率高出幾倍、幾十倍。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消極、被動的地位,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必須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國中生的心智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學習中自身的自覺性、意志力還不太強,學習的主動性還離不開外界的引導與幫助,興趣無疑是培養這種主動性最有效途徑。
在國中思品課教材中有許多活動內容,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爭當珍愛生命之星”的演講比賽、“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們的責任”的主題班會、“青少年上網利與弊”的不完全辯論賽、相聲提問:“怎樣讓心靈有個家?”、 角色扮演:“我與父母交朋友”等。這些活動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思品課的學習興趣。學生學得有滋有味、輕鬆愉快,主動參與活動、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在不知不覺中也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爭議中體現自主
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真理是由爭論確立的。”沒有爭議就無法“別異同”,“分是非”,“治曲直”。國中思品的教學通常是由老師不斷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圍繞着問題積極思考,慢慢的向標準答案靠攏,並且往往只有這唯一的標準答案。老師的提問固然能引起學生的思考,但這樣的方式,學生仍然是處在比較被動的位置,且有些問題可能存在一定的爭議,有些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想發表。有些教師怕麻煩、怕影響教學進度,對這樣爭議或不同意見視而不見,甚至視爲調皮搗蛋而打壓批評。筆者認爲,這其實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燈不撥不明,理不爭不透”,學生敢於爭議是學習積極主動的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可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爭議”。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第三課第二框《男生  女生》的內容時筆者設置了一場辯論:是同性同桌好還是異性同桌好?對於正處在青春期、經歷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八年級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學生心理有許多話要說,老師
通過自由辯論這一情境的設計,正好爲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把學生想要說的慾望激發起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了。正方同學認爲同性同桌好,相互交流起來更放鬆,而且不容易引發早戀現象,反方同學卻說,異性交往可以完善自己的個性,還能鍛鍊交往能力。一時間正方和反方爭得是面紅耳赤,各不相讓。象這樣的問題設計,使學生學習有挑戰性,特別是在學生爲說明自己的觀點而相互辯論的時候,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從而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習的自主性也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三、先探究後指導,讓學生在嘗試中體驗自主
     陶行知先生說:“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生行動,以此演化無窮。”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要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不斷的摸索與嘗試中提高自己主動學習的能力。
所謂“先探究後指導”,就是以教學目標爲導向,圍繞着自學提示,讓學生去摸索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針對所要探究的問題或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或單獨、或與同桌同學討論、交流、合作探究思考題答案,然後師生共同解決上述問題。在學習九年級第三課第二框《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時,筆者沒有直接向學生灌輸核心內容之間的關係,而是用“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嘗試教學法,讓學生自學教材內容,並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選擇一種最恰當的方式上臺表示核心內容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文字表示、可以用圖形表示、也可以用肢體語言表示,老師及時給予各小組指導。最後各組上臺展示,有一組派出的代表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在飛的風箏,表示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風箏旁邊畫了幾絲風,說明改革開放是動力,下面畫了一條線表示四項基本原則,穩穩的把握風箏前進的方向,他把核心內容之間關係解釋的非常恰當。也有的選手表達的牽強附會。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所進行的嘗試或成功、或失敗,但是在嘗試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師的“導”與“講”融於學生的討論之中,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對話,有利於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爲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就這樣在嘗試中讓學生體驗到自己所帶來的遺憾或喜悅。
四、聯繫身邊實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主
國中思品課的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各種理論知識,更是要將這種理論轉化爲自身的一種理念和行動。將課內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感受到知識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從而將這種共鳴積極轉化成行動。因此教師應當把教學的視野從課內擴大到課外,從課堂擴大到社會,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時間,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豐富知識面,將小課堂與大社會充分的結合起來,充分體現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師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應當注重學生的自主思考及合作探究。這既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例如採用調查本地區的水資源狀況、提高學生主動保護環境意識;採訪身邊的人大代表,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 聯繫校園生活現狀、正確解讀誠信的含義等教學環節,都體現了上述設計意圖。特別是在上《誠信做人到永遠》一課時,聯繫學生的校園生活,設計打造了信用校園系列:如誠信格言創作比賽、誠信故事大舞臺、誠信成語接龍、誠信宣誓等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參與活動的熱情,而且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了強烈的震撼效果。
    總之,教師如果給學生的學習留下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就獲得了發展的主動權,就會成爲有獨立思維的個體,從而會主動去學習,這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參考書目:
  1、顧明遠·《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北京教育·2000(5):1
  2、戴爾·斯科特·裏德利,比爾·沃爾瑟·《自主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3、金春平·《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行創新教育》·南京市國小教師培訓中心